CN201323154Y - 多方向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多方向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23154Y
CN201323154Y CNU2008201863535U CN200820186353U CN201323154Y CN 201323154 Y CN201323154 Y CN 201323154Y CN U2008201863535 U CNU2008201863535 U CN U2008201863535U CN 200820186353 U CN200820186353 U CN 200820186353U CN 201323154 Y CN201323154 Y CN 20132315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element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elongated slot
executive component
rotary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863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标
孙亮
中濑雄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863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23154Y/zh
Priority to JP2009007000U priority patent/JP3156291U/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2315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2315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多方向开关,其包括箱形的壳体、一组上下设置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可操纵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的操作元件、位于两旋转元件下方的复位机构以及连接着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端部的一组信号检测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元件的操纵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检测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而且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承接着第二旋转元件的承接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上述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对应为圆柱面。

Description

多方向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方向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能通过操作元件同时对多个电气部件进行操作的多方向开关。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有一种多方向开关,其包括顶部具有操作孔的箱形的壳体、在壳体内组装着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作且部分结构自操作孔突伸出壳体外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下方的复位机构,以及连接着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端部的一组信号输出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元件的操纵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检测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承接着第二旋转元件的承接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上述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对应为圆球面。
然而,由于第二旋转元件与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为圆球面,且在实际的产品中,面与面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第二旋转元件与承接台之间的面面接触可能变为点与面的接触,这样,产品就存在着接触面积小、耐磨性差的缺点,并严重的影响了多方向开关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确有必要对现有多方向开关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使用寿命的多方向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开关,一种多方向开关,包括具有操作孔的箱形的壳体、在壳体内组装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作且部分结构自操作孔突伸出壳体外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底部的复位机构,以及连接着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端部之一组信号检测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元件的操纵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检测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而且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承接着第二旋转元件的承接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与上述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对应为圆柱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第二旋转元件与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由圆球面变为圆柱面,从而扩大了第二旋转元件与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第二旋转元件与承接台之间的耐磨性,延长了多方向开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多方向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多方向开关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多方向开关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多方向开关沿B-B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二旋转元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2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二旋转元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多方向开关第二旋转元件沿C-C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10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多方向开关1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具有操作孔10的箱形的壳体(未标示)、在壳体内组装着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和复位机构、一部分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进行操纵而另一部分自操作孔10中突伸出壳体外部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8,以及一组信号检测元件7连接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的端部。
壳体由位于下部的绝缘底板2和扣持于绝缘底板2上并与其一起形成收容室101的铁壳1。铁壳1包括构成收容室101顶部的顶板11及自顶板11向下垂直折弯的四侧板12。所述顶板11的中央开设操作孔10。自侧板12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向上延伸开设有开口部120,所述开口部120由位于下端的矩形部分121和与矩形部分121相连位于上端的第一圆弧部分122组成。侧板12包括至少两个安装信号输出元件7的安装面13,在安装面13上,位于开口部120的两侧至少设有一对安装口130。自其中一对侧板12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对纵长的定位脚123,自另外一对侧板12的底部两侧分别垂直弯折延伸一对固持部124。铁壳1的底部为开放的,绝缘底板2用来封闭铁壳1的底部,铁壳1的固持部124扣持于绝缘底板2底端,二者结合形成壳体。绝缘底板2的顶端形成圆环形的凹陷部21用来承接复位机构,承接台22位于凹陷部21的中央,自承接台22的中央设有弧形凹部220并形成圆柱面。绝缘底板2的外侧对应于铁壳1开口部120的位置处设有突出部23,突出部23的顶端形成第二圆弧部分230,第二圆弧部分230的直径与铁壳1第一圆弧部分122直径相同。
请参照图3至图5,复位机构、第二旋转元件4、操作元件8和第一旋转元件3按照自下至上的次序迭放在收容室101中。
所述复位机构由弹簧收容机构5和盘簧6构成。弹簧收容机构5为底部设有开口(未标示)的环形;盘簧6为自上而下直径渐缩的弹簧,其上部收容于弹簧收容机构5的开口中,底部由绝缘底板2承接。
第二旋转元件4组装于复位机构之上,请参图6至图8,其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处设有卡接弹簧收容机构5的凹部40。第二旋转元件2设有大致为长形的基体41,基体41的底部中央向下凸出弧形突出部410,该弧形突出部410大致为半圆柱状,也即其下表面为圆柱面,而基体41的顶部中央为拱形。一对挡止部42设于基体41的两端,在挡止部42的外侧凸设圆盘形的第一转动部43,且自第一转动部43的中央向外凸伸第一安装凸块44。长槽45自基体41的顶部向下开设,且上宽下窄,包括位于底端的弧形底451及自弧形底451的两顶端切线方向外延伸的承压壁452。
操作元件8包括位于上端的大致为方形的操作部81、位于操作部81之下的圆柱形的操纵部82、位于底端的驱动部84,以及位于操纵部82和驱动部84之间的凸出部83。凸出部83位于操作元件8的中部,凸出部83为超出操纵部82、驱动部84的侧面设置的薄板状。凸出部83为与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相配合的拱形面。驱动部84位于长槽45中,具有与长槽45的弧形底451相匹配的弧形旋转部840和位于弧形旋转部840上端的支撑部841,支撑部841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其长度方向与长槽45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部84可转动地卡持于长槽45中时,弧形旋转部840与弧形底451恒接触,驱动部84能够以弧形旋转部840的圆心为旋转中心在长槽45中摆动,第二旋转元件4的承压壁452限制驱动部84的最大摆动角度,当驱动部84摆动至最大位置时,支撑部841的侧边(未标示)与承压壁452接触,所以,驱动部84与长槽45的接触为面接触,保证了操作元件8与第二旋转元件4的相互作动过程中所需的摩擦强度。
第一旋转元件3大致呈弓形,自其顶端开设长口30。操作元件8的操作部81穿过长口30,而操纵部82可转动地卡持于长口30中,且薄板状的凸出部83被保持于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之间。第一旋转元件3的两端分别设圆盘形的第二装动部31,且自第二转动部31的中央向外凸伸第二安装凸块32。
当复位机构、第二旋转元件4、操作元件8、第一旋转元件3组装至壳体中,请参图3至图5,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正交设置;盘簧6的底端被绝缘底板2的圆环形的凹陷部21承接,第二旋转元件4弧形突出部410可转动地放置于弧形凹部220中,并且由于弧形突出部410与弧形凹部220中的相互接触面为圆柱面,从而扩大了弧形突出部410与弧形凹部220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弧形突出部410与弧形凹部220之间的耐磨性。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二转动部31、第二旋转元件4的第一转动部43被夹持于铁壳1第一圆弧部分122和绝缘底板2第二圆弧部分230之间,第二转动部31、第一转动部43直径相同,小于或等于第一圆弧部分122、第二圆弧部分230的直径,以确保第二转动部31、第一转动部43可在其中转动,驱动部84与长槽45弧形底451亦是一样;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二安装凸块32、第二旋转元件4的第一安装凸块44突出于壳体的侧面。第一旋转元件3的顶部突出壳体操作孔10,操作元件8的操作部81穿过第一旋转元件3的长口30突伸出壳体外。
信号输出元件7安装于壳体的安装面13上。信号输出元件7的两侧凸伸安装脚73使信号输出元件7卡扣至安装面13的安装口130处;信号输出元件7的中央位置处设有圆形的旋转部74,旋转部74分别安装至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二安装凸块32、第二旋转元件4的第一安装凸块44上,若干信号端子71凸伸出信号输出元件7的底部并向下延伸。
组装多方向开关100至电路板(未标示)上后,拨动操作元件8的操作部81,露出操作孔10的操作部81可在操作孔10范围内任意角度转动,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可在操作元件8的操作下沿正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具体地说,请参图3,因为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二转动部31、第二旋转元件4的第一转动部43分别被可转动地夹持在壳体中一对相对的侧板12上,所以,第一旋转元件3只能在X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元件4只能在Y方向上旋转。操作元件8转动时,操纵部82带动第一旋转元件3转动,驱动部84带动第二旋转元件4转动;因而,第二转动部31、第一转动部43在壳体中转动,安装至第二安装凸块32、第一安装凸块44上的信号输出元件7的旋转部74则分别随之转动,从而,旋转部74中的区别操作经由信号端子71输出,进行排列组合后传达电路执行多种多样的指令。当转动操作元件8带动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转动时,位于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底部的复位机构被压缩,当松动操作元件8时,复位机构反弹,推动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和操作元件8回归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和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进行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和修饰。例如将承接台的顶部设置为半圆柱体状,而第二旋转元件底部对应承接台顶部却设置弧形凹部。

Claims (10)

1.一种多方向开关,包括具有操作孔的箱形的壳体、在壳体内组装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作且部分结构自操作孔突伸出壳体外以方便进行操作的操作元件、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底部的复位机构,以及连接着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端部之一组信号检测元件,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元件的操纵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检测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承接着第二旋转元件的承接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上与上述承接台之间的接触面为圆柱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底部呈半圆柱体状,而承接台顶部对应第二旋转元件的底部设有弧形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元件包括位于上端的操作部、位于底端的驱动部,以及位于中部的具有超出操作部和驱动部的薄板状的凸出部,操作元件的凸出部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间,驱动部可摆动地组装于第二旋转元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顶部开设有长槽,驱动部位于长槽中,驱动部在沿着长槽的长度方向转动时可带动位于第二旋转元件之上的第一旋转元件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槽上宽下窄,具有弧形底和自弧形底的两顶端切线方向延伸的承压壁;驱动部具有与长槽的弧形底相匹配的弧形旋转部和位于弧形旋转部上端的支撑部;当驱动部的支撑部转动至与长槽的承压壁相接时达到操作元件在长槽中转动的极限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其长度方向与长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第一旋转元件顶端开设有长口,其与长槽相互垂直;操作元件穿过且部分可转动地卡持于长口中,当操作元件沿着长口的长度方向转动时可带动第二旋转元件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下部的绝缘底板和扣持于绝缘底板上的铁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台设在绝缘底板的中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方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机构由弹簧收容机构和盘簧构成,弹簧收容机构为底部设有开口的环形,盘簧为自上而下直径渐缩的弹簧,其上部收容于弹簧收容机构的开口中,底部由绝缘底板承接。
CNU2008201863535U 2008-10-22 2008-10-22 多方向开关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2315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863535U CN201323154Y (zh) 2008-10-22 2008-10-22 多方向开关
JP2009007000U JP3156291U (ja) 2008-10-22 2009-10-01 多方向入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863535U CN201323154Y (zh) 2008-10-22 2008-10-22 多方向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23154Y true CN201323154Y (zh) 2009-10-07

Family

ID=41160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8635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23154Y (zh) 2008-10-22 2008-10-22 多方向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56291U (zh)
CN (1) CN201323154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0030A (zh) * 2014-07-14 2016-04-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开关装置
TWI588855B (zh) * 2014-08-20 2017-06-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向開關裝置
TWI758975B (zh) * 2020-11-19 2022-03-21 大陸商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向輸入裝置和遊戲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42438A1 (en) * 2021-04-21 2022-10-27 Shenzhen Guli Technology Co., Ltd. Hall joystick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0030A (zh) * 2014-07-14 2016-04-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开关装置
TWI588855B (zh) * 2014-08-20 2017-06-21 鴻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向開關裝置
TWI758975B (zh) * 2020-11-19 2022-03-21 大陸商深圳市致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方向輸入裝置和遊戲機
US11526192B2 (en) 2020-11-19 2022-12-13 Shenzhen Zesum Technology Co., Ltd.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and game machi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56291U (ja) 2009-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3154Y (zh) 多方向开关
KR101423107B1 (ko) 복합 조작형 입력 장치
JP7096313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とゲーム機器
US6078247A (en) Multi-direction input device
CN200941348Y (zh) 开关
US6504115B2 (en) 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
CN201336238Y (zh) 多方向开关
CN101534114A (zh) 旋转操作型输入装置
CN101571729B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EP1037231B1 (en) Composite switch
US8803017B2 (en) Push button switch
JPH0751626Y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201229883Y (zh) 多方向开关
JP3934330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201498418U (zh) 多方向开关
JP2012064514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201229882Y (zh) 开关
KR20140147244A (ko) 전자 기기의 키 장치
JP3732988B2 (ja) クリック付回転型電気部品
CN103843094A (zh) 旋转操作式电子部件的轴承结构
JP2001345031A (ja)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CN107968012B (zh) 旋转按压开关
CN211578625U (zh) 一种转轴式的按键组件
JP3954784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CN103843095A (zh) 旋转操作式电子部件的轴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