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9882Y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9882Y
CN201229882Y CNU2008200384073U CN200820038407U CN201229882Y CN 201229882 Y CN201229882 Y CN 201229882Y CN U2008200384073 U CNU2008200384073 U CN U2008200384073U CN 200820038407 U CN200820038407 U CN 200820038407U CN 201229882 Y CN201229882 Y CN 20122988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element
switch
rotating
elongated opening
rota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84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标
孙亮
中濑雄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384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2988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988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9882Y/zh
Priority to JP2009004219U priority patent/JP3153371U/ja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一种开关,包括:顶部具有圆孔的箱形的壳体,壳体的四侧板上均设扣持圆孔;层叠且互相垂直地组装于壳体内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二者均设有夹持于扣持圆孔中的转动部和自转动部中央向壳体外凸设的安装凸块;操作杆,其一部分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纵使二者可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另一部分自圆孔中凸伸出壳体外部以方便进行操作;弹性机构,其组装于壳体中且位于第二旋转元件的底部;以及一组信号输出元件,其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安装凸块连接,可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其中,所述操作杆包括位于上端的操作部、位于底端的卡持部,以及位于中部的具有超出操作部和卡持部的薄板状的凸出部,操作杆的凸出部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卡持部可摆动地组装于第二旋转元件中。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尤其涉及一种能通过操作轴同时对多个电气部件进行操作的多方向输入的开关。
【背景技术】
一种开关,其具有顶部开口的箱形的壳体、在壳体内组装着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部分自开口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纵的操作杆,以及一组信号输出元件连接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各个端部;所述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在壳体内上下设置且可在操作杆的操作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信号输出元件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其中,操作杆的下部设置卡止部,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将卡止部从上下方向夹持住,第一旋转元件的下底面设有凹部供卡止部可旋转地嵌设其中,第二旋转元件设置连接部以可旋转的方式与卡止部相连。
然而,上述卡止部既起到对操作杆的限位作用又控制第一、第二旋转元件的旋转,其装于壳体和第一旋转元件中,第一旋转元件需空出容纳卡止部的空间,故,第一旋转元件的体积较大,则需要壳体同时能够提供较大的容纳空间,不符合电子元件朝小型化发展的趋势需求。
综上所述,确有必要对现有开关加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符合电子元件朝小型化发展趋势需求的开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顶部具有圆孔的箱形的壳体,其四侧板上均设扣持圆孔;层叠且互相垂直地组装于壳体内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二者均设有夹持于扣持圆孔中的转动部和自转动部中央向壳体外凸设的安装凸块;操作杆,其一部分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纵使二者可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另一部分自圆孔中凸伸出壳体外部以方便进行操作;弹性机构,其组装于壳体中且位于第二旋转元件的底部;以及一组信号输出元件,其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安装凸块连接,可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其中,所述操作杆包括位于上端的操作部、位于底端的卡持部,以及位于中部的具有超出操作部和卡持部的薄板状的凸出部,操作杆的凸出部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卡持部可摆动地组装于第二旋转元件中。
本实用新型开关在操作杆中部位置设置薄板状的凸出部,其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间,操作杆的下部设置可摆动地卡持在第二旋转元件中的卡持部;与现有开关相比,凸出部在壳体中所占的空间大大缩小,横截面积较大的凸出部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则能够减小第一旋转元件的体积,符合电子元件超小型化发展的趋势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开关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所示开关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开关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所示开关沿B-B的剖视图。
图6是图2所示开关第二旋转元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开关第二旋转元件沿C-C的剖视图。
图8是图2所示开关第一旋转元件的放大俯视图。
图9是图8所示开关第一旋转元件沿D-D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具有圆孔10的箱形的壳体(未标示)、在壳体内组装着的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和弹性机构、一部分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进行操纵另一部分自圆孔10中凸伸出壳体外部以方便对其进行操作的操作杆8,以及一组信号输出元件7连接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之各个端部。
壳体由位于下部的绝缘底板2和扣持于绝缘底板2上并与其一起形成开关收容室101的铁壳1。铁壳1包括构成收容室101顶部的顶板11及自顶板11向下垂直折弯的四侧板12。所述顶板11的中央开设圆孔10。自侧板12的底端中间位置处向上延伸开设开口部120;所述开口部120由位于下端的矩形部分121和与矩形部分121相连位于上端的第一圆弧部分122组成。侧板12包括至少两个安装信号输出元件7的安装面13;在安装面13上,位于开口部120的两侧至少设有一对安装口130。自其中一对侧板12的底部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对纵长的定位脚123;自另外一对侧板12的底部两侧分别垂直弯折延伸一对固持部124。铁壳1的底部为开放的,绝缘底板2用来封闭铁壳1的底部,铁壳1的固持部124扣持于绝缘底板2底端,二者结合形成壳体。绝缘底板2的顶端形成圆环形的凹陷部21用来承接弹性机构,承接台22位于凹陷部21的中央,自承接台22的中央形成弧形凹部220。绝缘底板2的外侧对应于铁壳1开口部120的位置处设有突出部23,突出部23的顶端形成第二圆弧部分230,第二圆弧部分230的直径与铁壳1第一圆弧部分122直径相同。
当绝缘底板2扣持至铁壳1上组成壳体时,绝缘底板2的突出部23组装于铁壳1的开口部120中,铁壳1的第一圆弧部分122和绝缘底板的第二圆弧部分230共同围成扣持圆孔,用来可转动地承接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
请参照图3至图5,弹性机构、第二旋转元件4、操作杆8和第一旋转元件3按照自下至上的次序叠放在收容室101中。
所述弹性机构由弹簧收容机构5和盘簧6构成。弹簧收容机构5为底部设有开口(未标示)的环形;盘簧6为自上而下直径渐缩的弹簧,其上部收容于弹簧收容机构5的开口中,底部由绝缘底板2承接。
第二旋转元件4组装于弹性机构之上,请参图6至图7,其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处设有承接弹簧收容机构5的凹部40。第二旋转元件2设有大致为长形的基体41,基体41的底部中央向下凸出弧形突出部410,基体41的顶部中央为拱形;一对挡止部42设于基体41的两端,在挡止部42的外侧凸设圆盘形的第一转动部43,且自第一转动部43的中央向外凸伸第一安装凸块44。第一长形开口45自基体41的顶部开设,第一长形开口45上宽下窄,具有弧形底部451和自弧形底部451的两顶端切线方向延伸的侧壁452。
操作杆8包括位于上端的大致为方形的操作部81、位于操作部81之下的圆柱形的配合部82、位于底端的卡持部84,以及位于配合部82和卡持部84之间的凸出部83。凸出部83位于操作杆8的中部,凸出部83为超出配合部82、卡持部84的侧面设置的薄板状。凸出部83为与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相配合的拱形面。卡持部84位于第一长形开口45中,具有与第一长形开口45的弧形底部451相匹配的弧形旋转部840和位于弧形旋转部840上端的支撑部841,支撑部841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其长度方向与第一长形开口45的长度方向一致;卡持部84可转动地卡持于第一长形开口45中时,弧形旋转部840与弧形底部451恒接触,卡持部84能够以弧形旋转部840的圆心为旋转中心在第一长形开口45中摆动,第二旋转元件4的两侧壁452限制卡持部84的最大摆动角度,当卡持部84摆动至最大位置时,支撑部841的侧边(未标示)与侧壁452接触,所以,卡持部84与第一长形开口45的接触为面接触,保证了操作杆8与第二旋转元件4的相互作动过程中所需的摩擦强度。
第一旋转元件3大致呈弓形,自其顶端开设第二长形开口30。操作杆8的操作部81穿过第二长形开口30、配合部82可转动地卡持于第二长形开口30中薄板状的凸出部83被保持于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之间。第一旋转元件3的两端分别设圆盘形的第二装动部31,且自第二转动部31的中央向外凸伸第二安装凸块32。
第一转动部分43、第二转动部分31直径相同,后文统称转动部,其小于或等于扣持圆孔的直径。为后文提及方便,第一安装凸块44和第二安装凸块32统称为安装凸块。
当弹性机构、第二旋转元件4、操作杆8、第一旋转元件3组装至壳体中,请参图3至图5,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互相垂直;盘簧6的底端被绝缘底板2的圆环形的凹陷部21承接,第二旋转元件4弧形突出部410可转动地放置于弧形凹部220中,盘簧6始终被压缩地组装在壳体中。转动部31、43可转动地被夹持于壳体的扣持圆孔中;安装凸块32、44凸出于壳体的侧面。第一旋转元件3的顶部凸出壳体圆孔10,操作杆8的操作部81穿过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一长形开口凸伸出壳体。
信号输出元件7安装于壳体的安装面13上。信号输出元件7的两侧凸伸安装脚73使信号输出元件7卡扣至安装面13的安装口130处;信号输出元件7的中央位置处设有圆形的旋转部74,旋转部74分别安装至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二安装凸块32、第二旋转元件4的第一安装凸块44上,若干信号端子71凸伸出信号输出元件7的底部并向下延伸。
组装开关至电路板上后,拨动操作杆8的操作部81,露出圆孔10的操作部81可在圆孔10范围内任意角度转动,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可在操作杆8的操作下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具体地说,请参图3,因为第一旋转元件3的第二转动部31、第二旋转元件4的第一转动部43分别被可转动地夹持在壳体中一对相对的侧板12上,所以,第一旋转元件3只能在X方向上旋转,第二旋转元件4只能在Y方向上旋转。操作杆8转动时,配合部82带动第一旋转元件3转动,卡持部84带动第二旋转元件转动;因而,第二转动部31、第一转动部43在壳体中转动,安装至第二安装凸块32、第一安装凸块44上的信号输出元件7的旋转部74则分别随之转动,从而,旋转部74中区别的操作经由信号端子71输出,进行排列组合后传达电路执行多种多样的指令。当转动操作杆8带动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转动时,位于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旋转元件4底部的弹性机构继续被朝不同的方向压缩,当松动操作杆8时,弹性机构的弹力推动第一旋转元件3、第二弹性元件4和操作杆8回归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开关在操作杆8中部位置设置保持在第一旋转元件3和第二旋转元件4之间的薄板状的凸出部83,操作杆8的下部设置可摆动地卡持在第二旋转元件中的卡持部84;与现有开关相比,凸出部83在壳体中所占的空间大大缩小,横截面积较大的凸出部83被保持在第一、第二旋转元件3、4之间则能够减小第一旋转元件3的体积,符合电子元件超小型化发展的趋势需求。

Claims (9)

1.一种开关,包括:
壳体,其为顶部具有圆孔的箱形,且四侧板上均设扣持圆孔;
第一、第二旋转元件,层叠且垂直地组装于壳体内,均设有夹持于扣持圆孔中的转动部和自转动部中央向壳体外凸设的安装凸块;
操作杆,其一部分插入壳体内部对第一、第二旋转元件进行操纵使二者可沿垂直相交的两方向自由旋转,另一部分自圆孔中凸伸出壳体外部以方便进行操作;
弹性机构,其组装于壳体中且位于第二旋转元件的底部;
以及一组信号输出元件,其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安装凸块连接,可相对于各个旋转元件之旋转角度而输出信号;
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包括位于上端的操作部、位于底端的卡持部,以及位于中部的具有超出操作部和卡持部的薄板状的凸出部,操作杆的凸出部位于第一、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卡持部可摆动地组装于第二旋转元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顶部开设第一长形开口,卡持部位于第一长形开口中,卡持部可沿着第一长形开口的长度方向上连续转动从而带动位于第二旋转元件之上的第一旋转元件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形开口上宽下窄,具有弧形底部和自弧形底部的两顶端切线方向延伸的侧壁;卡持部具有与第一长形开口的弧形底部相匹配的弧形旋转部和位于弧形旋转部上端的支撑部;当卡持部的支撑部转动至与第一长形开口的侧壁相接时到达操作杆在第一长形开口方向转动的极限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其长度方向与第一长形开口的长度方向一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自第一旋转元件顶端开设第二长形开口,其与第一长形开口垂直;操作杆穿过且部分可转动地卡持于第二长形开口中,当操作杆沿着第二长形开口的长度方向连续转动时从而带动第二旋转元件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大致呈弓形,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顶面为拱形,所述边缘部为与第一旋转元件、第二旋转元件相配合的拱形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下部的绝缘底板和扣持于绝缘底板上并与其一起形成开关收容室的铁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机构由弹簧收容机构和盘簧构成;弹簧收容机构为底部设有开口的环形,盘簧为自上而下直径渐缩的弹簧,其上部收容于弹簧收容机构的开口中,底部由绝缘底板承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自绝缘底板的顶端形成圆环形的凹陷部承接盘簧和位于凹陷部中央的承接台;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底部具有弧形突出部,承接台的中央形成承接弧形突出部的弧形凹部;盘簧一直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操作杆带动第一、二旋转元件旋转至任何位置松开后,盘簧的弹力使操作杆自动恢复至初始状态。
CNU2008200384073U 2008-06-19 2008-06-19 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988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84073U CN201229882Y (zh) 2008-06-19 2008-06-19 开关
JP2009004219U JP3153371U (ja) 2008-06-19 2009-06-19 多方向入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84073U CN201229882Y (zh) 2008-06-19 2008-06-19 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9882Y true CN201229882Y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34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840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9882Y (zh) 2008-06-19 2008-06-19 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53371U (zh)
CN (1) CN20122988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183A (zh) * 2017-07-19 2017-11-10 浙江创新防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防爆照明墙壁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183A (zh) * 2017-07-19 2017-11-10 浙江创新防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防爆照明墙壁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53371U (ja) 2009-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29838U (ja)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CN101192735A (zh) 电连接器
US200800704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833483A (en) ZIF PGA socket
CN201323154Y (zh) 多方向开关
CN201229882Y (zh) 开关
JP3875438B2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
CN201336238Y (zh) 多方向开关
TW201039502A (en) Connector
CN2891254Y (zh) 多方向开关
CN1979706A (zh) 滚筒洗衣机控制面板组件的按钮装配结构
JP4026211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CN100349238C (zh) 旋转型电部件
CN201229883Y (zh) 多方向开关
CN201160165Y (zh) 一种固定结构及使用这种固定结构的电连接器
JP3072424U (ja) コネクタ
KR19990072390A (ko) 회전형커넥터가부착된스위치
CN201498418U (zh) 多方向开关
CN216015167U (zh) 一种摇杆开关结构
CN211578625U (zh) 一种转轴式的按键组件
CN207752916U (zh) 一种墙壁按钮开关
CN218182501U (zh) 接线端子及电器设备
JP2001155534A (ja) 配電ダクト用プラグ
KR200421149Y1 (ko) 와이어가 없는 접점 스위치 구조
CN219677098U (zh) 墙壁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