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77252Y -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77252Y
CN201277252Y CNU2008201757659U CN200820175765U CN201277252Y CN 201277252 Y CN201277252 Y CN 201277252Y CN U2008201757659 U CNU2008201757659 U CN U2008201757659U CN 200820175765 U CN200820175765 U CN 200820175765U CN 201277252 Y CN201277252 Y CN 20127725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tructure
torsion
degree
face
chu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757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振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757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7725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7725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7725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是由一固定架及一旋转件所组成。该固定架具有一架面,其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该架面及旋转件轴向分别开设一轴孔及嵌孔,且两者的接触面相对设有凸起及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及二滑槽,各滑槽及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并于滑槽两侧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且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当固定架的架面相对于旋转件旋转时,使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时,可形成不同的扭力变化。由此,可将该固定架作为转轴的支架使用,同时避免凸轮结构发生自动落下及滑动落下的情况。

Description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凸轮结构,尤其指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该凸轮结构具有组件减省,且可避免凸轮结构发生自动落下及滑动落下的功能。
背景技术
按具掀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诸如可携式计算机、电子辞典、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基本上,是将主体置于下半部,并由转轴与上半部的盖体相连结,使盖体相对于本体可为之开合。因此,转轴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质量的一大要因。
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96586号专利案的「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所示,是在转轴上结合一组凸轮构件,其中该凸轮构件是由一固定件及一滑动件所对接而成,而使其具有自动闭合效果。
再者,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09841号的「减少异音的凸轮构件」为例,该固定件的第一干涉组件为凸出部,在该固定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一第一外滑块及一第一内滑块;而该滑动件的第二干涉组件为凹入部,在该滑动件同心的外圈及内圈相对设有一第一外滑槽及一第一内滑槽。由上述的实施,使得该滑动件的凹入部由闭锁位置旋转至对向端时,因该固定件无凸出部的设置,而不会造成再度闭锁的困扰发生。
此举固然赋予该凸轮构件仅具有一自动闭锁位置,亦即滑动件的第一外、内滑槽各自啮合于固定件的第一外、内滑块。惟当盖体欲盖合,该些滑槽移动至对应的滑块时,在某个角度范围内,例如0度至70度之间,因滑槽与滑块间的倒角部,以及该滑动件所结合盖体,例如显示屏幕自身重量等因素,使得该盖体会加速地自动落下(free down),而使盖体撞击该主体,而造成损坏。此外,该盖体在掀开至最大角度,例如120度时,因其自身的重量,而造成滑动落下(slip down)的情况发生,为美中不足之处。
此外,传统的凸轮构件的固定件是在环体一侧周缘或一延伸部突伸至少一断面为非圆形的卡榫,以便嵌插于支架所开设对应造形的榫槽内,而形成两者的固定连接。此举,不仅增加组装工序,亦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而亟待相关业者的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以改善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架,其架面轴向开设一轴孔,该架面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且该架面的轴孔一侧接触面设有凸起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各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以及
一旋转件,与架面对接,其轴向开设一嵌孔,而邻接于架面的接触面对应二滑块位置设有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槽,各滑槽两侧具有倒角部,且各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并于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
由此,当固定架的架面相对于旋转件旋转时,使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时,可形成不同的扭力变化。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包括:
一固定架,其架面轴向开设一轴孔,该架面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且该架面的轴孔一侧接触面设有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槽,各滑槽两侧具有倒角部,且各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并于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以及
一旋转件,与架面对接,其轴向开设一嵌孔,而邻接于架面的接触面对应二滑槽位置设有凸起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各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
由此,当旋转件相对于固定架的架面旋转时,使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时,可形成不同的扭力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
1)其具有多段扭力变化,使凸轮结构的旋转件相对固定架旋转时,在移动至自动闭锁及最大掀开位置的前,会产生扭力变大及产生缓冲效果,以避免凸轮结构发生自动落下及滑动落下的情况。
2)其由组件减省设计,可免除原本凸轮结构的固定件的设置,以减少组装工序,并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处于闭锁状态的平面图。
图3a至图3c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掀开过程中固定架与旋转件相对位置的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施用于转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所示转轴组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1是由一固定架11,及一旋转件12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旋转」和「固定」并非限制上述两组件的动作状态,于实施时,该旋转件12亦可保持固定状态,而是由固定架11产生旋转动作。
固定架11可经由金属粉末射出成型所制成,其径向延伸的架面111轴向开具一圆形轴孔112,供后述枢轴件2的轴杆21穿越。再者,该固定架11于架面111后端轴向设有一接合部113,其固接于电子产品的盖体。该接合部113开具至少一接孔114,以利用公知的连接组件,例如螺丝通过后,而锁固于盖体。
该固定架11的特点在于,该架面111一侧的接触面的轴孔112周缘相对地,例如0度与180度分别配置一滑块115。其中,该对滑块115呈楔形外凸,且各滑块115两侧具有倒角部115a。而为使该凸轮结构1具有单一自动闭锁位置,故该对滑块115以内、外圈配置为佳。
旋转件12为一环体,与固定架11的架面111对接,其中央轴向开具一嵌孔121,该嵌孔121对应于轴杆21的断面造形,使其可随轴杆21(参阅图4)同步作动。
该旋转件12邻接于该架面111的接触面对应于二滑块115位置设有二滑槽122。其中,该对滑槽122呈楔形内凹,且各滑槽122两侧具有倒角部122a。而为提供该凸轮结构1具有多段式扭力变化,滑槽122的各倒角部122a上端缘各自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123。再者,为提供润滑的功能,该两相邻滑槽122的缓冲部123间的平坦区124设有至少一储油空间125,例如凹孔或凹槽,以便容纳润滑油。如图1所示,该对滑槽122对应于该对滑块115亦采内、外圈配置,惟为使各滑块115可与任一缓冲部123形成接触,故各滑槽122两侧的缓冲部123以相同夹角,例如40度由嵌孔121径向地往旋转件12周缘呈放射状延伸。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凸轮结构1的固定架11及旋转件12对接并处于闭锁状态。如图3a所示,如欲将盖体的屏幕掀开时,该固定架11的架面111内、外圈的滑块115的倒角部115a沿着旋转件12相对设置内、外圈的滑槽122的倒角部122a进行爬坡至某段角度范围内,例如0度至30度,会形成一最大的扭力。
如图3b所示,该对滑块115越过缓冲部123,并进入平坦区124的角度范围内,例如70度至110度,因平坦区124的高度低于缓冲部123,而形成较小的扭力,因此,使用者可轻松省力地调整盖体的屏幕角度。
如图3c所示,当固定架11持续旋转,使其滑块115移动至旋转件12另一滑槽122的缓冲部123的角度范围内,例如110度至150度,因产生爬坡作用,以形成一较大的扭力,并发生止挡效果。而此滑块115于该缓冲部123的爬坡过程中,形成所谓的缓冲作用,以避免滑块115在移动至最大掀开角度时,所可能造成滑动落下(slip down)的情况发生。
反之,如欲将盖体的屏幕盖合时,该固定架11的滑块115沿着旋转件12的接触面反向旋转,当通过平坦区124,并继续移动至该滑槽122外侧为倾斜面的缓冲部123的角度范围,例如70度至30度时,因必需进行爬坡,以形成一较大的扭力,以便越过该缓冲部123,而此爬坡过程,亦形成缓冲作用,以避免滑块115进入滑槽122内时,因加速自动落下(freedown)所可能产生的碰撞。
所以,由前述的说明可以得知,该凸轮结构1于掀开及盖合过程中,可形成多达四段行程的扭力变化,且让该凸轮结构1具有防止滑动落下的止挡效果,以及避免自动落下所产生的碰撞,而获得所预期的目的。
其中,该旋转件12的滑槽122、缓冲部123及平坦区124与该固定架11的滑块115设置方式不以前述的实施例为限,其亦得相互置换,亦即将旋转件12设置一对突起的滑块,而固定架设置一对凹入的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亦可获致多段扭力变化的功能。
如图4所示,是将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结构1施用于一转轴的立体分解图,该转轴由一枢轴件2,一凸轮结构1,一摩擦片3,至少一弹性体4,及一端封件5所组合而成。
该枢轴件2为一杆体,是由一轴杆21及一衔接部22所构成,该轴杆21断面为非圆形,套接后叙的摩擦片3及凸轮结构1的旋转件12,使其可随轴杆21同步作动。再者,该轴杆21自由端具有一结合段211,与后叙的端封件5结合,使后叙的各组件不致轴向脱出。而衔接部22则插接于一固定架23,且该固定架23具有至少一穿孔231,以利于锁固于电子产品的主体。
凸轮结构1的功能与作用前已述及,在此不拟赘述。
摩擦片3为一金属片体,供轴杆21穿越后,可随之连动。该摩擦片3介于架面111与衔接部22端面之间,以提供扭力。而为提供进一步的润滑效果,该摩擦片3与固定架11的轴孔112周缘开设复数个油孔31、116,以便容置润滑油。
弹性体4套接于轴杆21,以提供转轴的轴向弹力。该弹性体4实施时,如图所示,是以碟形弹片为之,惟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为波形弹片或弹簧。
端封件5结合于轴杆21的结合段211,用以规范前述各组件,使其不致由轴杆21脱出。该端封件5实施时为一防脱螺帽。
依据前述对转轴的各组件的说明与组立后,即可形成图5所示的具有自动闭锁功能的转轴,该转轴的固定架11相对于枢轴件2旋转时,该固定架11的滑块115沿着旋转件12的滑槽122旋出,以致在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0度至30度具有一最大的扭力。若继续进行掀开动作,使滑块115越过缓冲部123,并移动至高度较低的平坦区124的角度范围,例如70度至110度内旋转时,则可形成最小的扭力,因此,可轻松省力地调整盖体的屏幕角度。若再继续进行掀开动作,使滑块115接触另一侧的缓冲部123的角度范围内,例如110度至150时,会形成爬坡作用,以形成一较大的扭力,并产生缓冲及止挡作用,以避免该转轴产生滑动落下的情况。
若进行盖合至一角度范围内,例如70度至30度时,该滑块115触及缓冲部123,并进行爬坡,以形成一较大的扭力,并形成缓冲作用,以避免该转轴因加速自动落下所可能产生的碰撞。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该固定架具有公知转轴的支架及凸轮结构的固定件的双重功能,所以可获得组件缩减,减少组装工序,及降低制造成本的优点。再者,由该滑槽与其两侧的缓冲部,以及两滑槽的相邻缓冲部间的平坦区设置,使滑块接触该些缓冲部形成较大的扭力,而移动至平坦区则形成较小的扭力,从而使该凸轮结构具有多段式扭力变化。此外,该旋转件相对固定架旋转时,在移动至自动闭锁及最大掀开位置的前,因滑块会先行接触缓冲部,会产生扭力变大及形成缓冲的效果,可避免自动落下及滑动落下的情况发生。尤其是,因本实用新型固定架及旋转件的滑槽与滑块是采用内、外圈设计,使该凸轮结构仅具有单一自动闭锁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乃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畴。

Claims (16)

1、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架,其架面轴向开设一轴孔,该架面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且该架面的轴孔一侧接触面设有凸起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各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以及
一旋转件,与架面对接,其轴向开设一嵌孔,而邻接于架面的接触面对应二滑块位置设有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槽,各滑槽两侧具有倒角部,且各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并于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
固定架的架面相对于旋转件旋转时,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形成不同的扭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的架面与旋转件相对设置的二滑块与二滑槽均采内、外圈设置,且各滑槽两侧的缓冲部是以相同夹角由嵌孔径向地呈放射状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的平坦区设于滑块由滑槽位置旋转出70度至110度的角度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旋转件的缓冲部设于滑块由滑槽位置旋转出30度至70度的角度范围内,以及110度至150度的角度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坦区设有至少一储油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滑块呈楔形外凸,而该些滑槽呈楔形内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的接合部开设至少一接孔,且架面另一侧接触面的轴孔周围设有复数个油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为金属粉末射出成型。
9、一种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架,其架面轴向开设一轴孔,该架面底部轴向延伸一接合部,且该架面的轴孔一侧接触面设有凹入且相对配置的二滑槽,各滑槽两侧具有倒角部,且各倒角部上端缘邻接一为倾斜面的缓冲部,并于相邻两滑槽的缓冲部间设有一平坦区;以及
一旋转件,与架面对接,其轴向开设一嵌孔,而邻接于架面的接触面对应二滑槽位置设有凸起且相对配置的二滑块,各滑块两侧具有倒角部;
旋转件相对于固定架的架面旋转时,滑块于滑槽、缓冲部及平坦区移动形成不同的扭力。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的架面与旋转件相对设置的二滑块与二滑槽均采内、外圈设置,且各滑槽两侧的缓冲部以相同夹角由嵌孔径向地呈放射状延伸。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的架面的平坦区设于滑块由滑槽位置旋转出70度至110度的角度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的架面的缓冲部设于滑块由滑槽位置旋转出30度至70度的角度范围内,以及110度至150度的角度范围内。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平坦区设有至少一储油空间。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滑块呈楔形外凸,而该些滑槽呈楔形内凹。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的接合部开设至少一接孔,且架面另一侧接触面的轴孔周围设有复数个油孔。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为金属粉末射出成型。
CNU2008201757659U 2008-10-28 2008-10-28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7725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57659U CN201277252Y (zh) 2008-10-28 2008-10-28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757659U CN201277252Y (zh) 2008-10-28 2008-10-28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77252Y true CN201277252Y (zh) 2009-07-22

Family

ID=40894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7576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77252Y (zh) 2008-10-28 2008-10-28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77252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323A (zh) * 2013-09-04 2015-03-18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空多段自闭合式阻尼转轴
CN112044315A (zh) * 2020-08-27 2020-12-08 杭州怡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出料量的搅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1323A (zh) * 2013-09-04 2015-03-18 昆山玮硕恒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中空多段自闭合式阻尼转轴
CN112044315A (zh) * 2020-08-27 2020-12-08 杭州怡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出料量的搅拌装置
CN112044315B (zh) * 2020-08-27 2022-08-02 杭州怡田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控制出料量的搅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23017B2 (en) Hinge for rotating part and a mobile terminal
CN109236874A (zh) 一种齿轮与转轴连接的加固结构
CN201277252Y (zh)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CN207337281U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铰链及移动终端
CN110107785A (zh) 一种触控式升降摄像头
CN2913717Y (zh) 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
CN201277251Y (zh) 具有多段扭力的凸轮结构
CN201225364Y (zh) 凸轮总成
CN109737283A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动漫互动终端固定座
CN202926868U (zh) 枢纽器
CN201301886Y (zh) 转轴装置
EP4199486A1 (en) Cam assembly, folding mechanism, terminal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am assembly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CN2934722Y (zh) 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
CN204533175U (zh) 转轴结构
CN206802169U (zh) 一种双螺旋面型阻尼器机构
CN210715803U (zh) 一种静音高精密丝杆推升结构
CN101749316A (zh) 开轻关重的转轴结构及其凸轮结构
CN201031874Y (zh) 凸轮构件的改良
CN203891199U (zh) 可转动及滑动的销轴支座部件、销轴支座及空间结构体系
CN107503616A (zh) 一种平开窗固定铰链
CN103306561A (zh) 一种斜压式家具缓冲铰链
CN201049302Y (zh) 碎石机结构改良
CN204610547U (zh) 多段扭力枢轴结构
CN211623936U (zh) 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折叠行程限位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