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26868U - 枢纽器 - Google Patents

枢纽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926868U
CN202926868U CN201220455266.1U CN201220455266U CN202926868U CN 202926868 U CN202926868 U CN 202926868U CN 201220455266 U CN201220455266 U CN 201220455266U CN 202926868 U CN202926868 U CN 202926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side
fixed block
revolving part
pivot
pivo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552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鸿
叶振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552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926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926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9268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枢纽器,具有一第一支架,一第二支架及一枢轴,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该第一凸轮结构提供自动闭锁功能,当该第二凸轮结构的第二旋转件的第三内、外凸块搭接于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时,可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问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当对电子产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时,由该枢纽器于预设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不致造成触控屏幕受力向后转动或倾斜的优点。

Description

枢纽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枢纽器,尤其指一种具有两凸轮结构的枢纽器,且该两凸轮结构分别提供自动闭锁及增加摩擦扭力的功能。 
背景技术
按电子产品,诸如便携计算机、电子辞典、携带型影音播放装置及掀盖式手机等,其是将本体设于下半部,并由枢纽器与上半部的盖体连结,使盖体相对于本体部可为的开合。因此,枢纽器亦为决定上述产品良窳的一大要因。 
惟为避免在电子产品的本体与盖体开放端设置滑动式开关或按压式开关的不便现象。因此,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96586号专利案的「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对应于中国第200620001995.4号专利及美国第7,603,747号专利)所示,是在枢纽器上结合一凸轮结构,该凸轮结构是由一闭锁固定件及一闭锁旋转件对接而成,而使该枢纽器具有自动闭合效果。 
而随着触控技术的进步,便携计算机采用触控屏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当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掀开至可操作状态时,因前述凸轮结构仅提供自动闭锁的效果,而无增设额外的摩擦扭力变化,例如在某一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以致使用者以手指对触控屏幕上进行按压或滑动过程中,将对触控屏幕施力并使其向后转动及倾斜,进而造成触控操作上的不便,并严重影响触控效果及顺畅度。 
基于前述枢纽器的缺陷,如本实用新型申请人所拥有的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申请第101206127号的「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对应于中国实用新型第201220144367.7号专利申请)所示,该枢纽器具有一可提供自动闭锁及增加摩擦扭力的凸轮结构,由于该凸轮结构的三阶距离段差较大,而使得弹性体,例如碟形弹片处于自动闭锁的闭合位置时,因过度释放造成闭合 力不足,而容易松动。再者,该凸轮结构于开合过程中,碟形弹片会重复进行压缩及释放动作,容易增加弹性体衰退率,进而引响该枢纽器的使用寿命,而亟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枢纽器,以改进公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枢纽器,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 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外凸块。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一同插接于该活动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内。 
所述的枢纽器,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孔则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枢纽器,还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且该活动架片侧面结合一辅助架片;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或辅助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辅助架片或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外凸块。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分别插接于该活动、辅助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及插孔内。 
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 孔则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枢纽器,其具有两凸轮结构,该两凸轮结构分别提供自动闭锁及增加摩擦扭力的功能,亦即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与增加摩擦扭力的功能系分别由两凸轮机构执行,而不致影响凸轮结构的闭合力,且可降低弹性体衰退率,进而获致减少弹性体的损耗及避免缩短使用寿命的优点。因此,当对电子产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时,由该枢纽器于预设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不致造成触控屏幕受力向后转动或倾斜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一实施例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一凸轮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的第二凸轮结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一实施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沿着线A-A所截取的剖面图。 
图7a、图7b和图8a、图8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凸轮结构于掀开过程中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相对位置的平面图及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凸轮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0及图11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二实施例两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二实施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三实施例组立后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四实施例组立后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枢纽器,其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另一技术手段所提供的枢纽器,其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且该活动架片侧面结合一辅助架片;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或辅助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辅助架片或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 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为进一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内容,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8b所示,基本上,本实用新型枢纽器是由一枢轴1,一第一支架2,一第二支架3,一第一凸轮结构4,一第二凸轮结构5,至少一弹性体6,及两迫紧件7所组合而成。 
其中,枢轴1为一两侧断面为非圆形的杆体,其轴向设有至少一平面11,以便与后叙第一凸轮结构4的第一固定件42及第二凸轮结构5的第二固定件52套接,使该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可随着枢轴1形成连动。此外,该枢轴1两侧自由端各自延伸一与后叙迫紧件7结合的结合段12,例如螺纹段。再者,该枢轴1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13。 
第一支架2的固定架片21开设一供枢轴1套设的套孔211,该套孔211形状对应该枢轴1的断面轮廓,呈非圆形形状;又该固定架片21横向设有一连接部22,该连接部22为板体并纵向开设至少一连接孔221,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的连接孔,以便利用公知的结合组件,例如螺丝穿越后,而锁固于一物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本体;惟该连接部22实施时,不以前述者为限,其亦得为一断面为非圆形的柱体,以便套接于本体预设的定位孔内。 
第二支架3的活动架片31邻接于该固定架片21,并轴向开设一供枢轴1穿越的圆形轴孔311,该活动架片31邻接于限位榫13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312,以作为该第二支架3开合角度的限制。此外,该活动架片31轴向开设一供该第一、第二凸轮结构4、5的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结合与固定的榫孔313。再者,该第二支架3横向设有一接合部32,该接合部32开具至少一接合孔321,例如圆形或椭圆形的接合孔,以便利用公知的结合组件,例如螺丝穿越后,而锁固于一物品,例如便携计算机的盖体,例如触控屏幕,惟该接合部32与物品的结合方式亦不以此为限,其亦得以嵌插方式连接,亦属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请再参阅图1至图4,第一、第二凸轮结构4、5各自提供自动闭锁、 增加摩擦扭力的功能。该第一、第二凸轮结构4、5分别由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与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所组成。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与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轴向供枢轴1穿设,使得该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与枢轴1形成连动。此外,第一、第二凸轮结构4、5的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相对结合于活动架片31两侧,因此,该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轴向突设的第一、第二凸榫411、511嵌插结合于活动架片31对应开设的榫孔313内,使得该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与活动架片31形成连动。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4的第一旋转件41与第一固定件42两者邻接的接触面412、421相对设有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例如内、外圈相对设有第一内、外凹槽413、414及第一内、外凸块422、423。因此,当便携计算机的本体与触控屏幕呈盖合时,该第一固定件42的第一内、外凸块422、423接合于该第一旋转件41的内、外凹槽413、414内。而该第二凸轮结构5的第二旋转件51与第二固定件52两者邻接的接触面512、521内、外圈相对设有第二内、外凹槽513、514及第二内、外凸块522、523。其中,该第二旋转件51于第二内、外凸块522、523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90至210度各自突设一第三内、外凸块515、516,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515、516各自邻接于该第二外、内凹槽514、513的内侧与外侧,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513、514、接触面512与第三内、外凸块515、516具有明显的深度落差。 
再者,该第一内、外凸块422、423、第一内、外凹槽413、414、第二内、外凸块522、523及第二内、外凹槽513、514及第三内、外凸块515、516的两端部均具有斜面设计,此举将有利于该第一凸轮结构4的第一旋转件41的第一内、外凹槽413、414由第一固定件42的内、外凸块422、423爬坡转出呈倾斜角度调整或滑坡转入呈自动闭锁;而该第二旋转件51的第二内、外凹槽513、514与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外凸块522、523的设置则提供第一凸轮结构4的辅助自动闭锁功能。尤其是,该第二凸轮结构5的第二旋转件51的第二内、外凹槽513、514由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外凸块522、523爬坡转出,接着该第三内、外凸块515、516再爬坡转至第二内、外凸块522、523,以加大该第二固定件52与第二旋转 件51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52侧向挤压弹性体6,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弹性体6套接于枢轴1两侧,使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在枢轴1上轴向移动。该弹性体6实施时,如图所示,是以碟形弹片为例,惟不以此为限,其实施时亦得为波形弹片或弹簧。 
迫紧件7结合于枢轴1两侧的结合段12,用以规范前揭各组件,使该等组件不致由枢轴1脱出。其中,该迫紧件7实施时以防脱螺帽为佳。 
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将该枢轴1套设于第一支架2的套孔211内,并在该枢轴1一侧穿越第二支架3、第一凸轮结构4的第一旋转件41与第一固定件42、弹性体6及垫片7后,并将该枢轴1第一自由端的结合段12与迫紧件7结合;而该枢轴1另一侧穿越第二凸轮结构5的第二旋转件51与第二固定件52、弹性体6及垫片7后,并将该枢轴1第二自由端的结合段12与迫紧件7结合,即完成该枢纽器的组装,而该枢纽器组装后的立体图及剖面图则如图5及图6所示。 
当枢纽器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第一固定件42的第一内、外凸块422、423和该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外凸块522、523各自接合于第一旋转件41的第一内、外凹槽413、414和第二旋转件51的第二内、外凹槽513、514内,而呈锁固状态。 
当便携计算机的触控屏幕向后掀开时,第三支架3的轴孔311绕着枢轴1转动,使得该第三支架3同步带动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转动;而该枢轴1、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弹性体6及垫片8为固定不动状态。此时,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的第一、第二内、外凹槽413、414、513、514各自爬坡转出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的第一、第二内、外凸块422、423、522、523,使得该第一、第二内、外凸块422、423、522、523如图7a、图7b所示各自抵接于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的接触面412、512,而将该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轴向移动并各自压缩同侧的弹性体6,此时,由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使触控屏幕可产生停滞定位效果。 
当触控屏幕继续往后掀开至约90度时,该第一、第二内、外凸块422、423仍在于第一旋转件41的接触面412上移动;而第二旋转件51的第三内、外凸块515、516的端部斜面各自爬坡转入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 外凸块522、523的端部斜面。接着,如图8a、图8b所示,将触控屏幕继续往后掀开至约100度,使得该第二旋转件51的第三内、外凸块515、516搭接于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外凸块522、523;此时,该第二旋转件51与第二固定件52之间的距离加大,使得该第二固定件52持续侧向挤压邻接的弹性体6,而将该弹性体6的压缩量变大,并轴向施力于该第二旋转件51、第二支架2的固定架片21,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于实务上,所述掀开角度不以前述实施例为限,端视不同需求而有所差异。 
当触控屏幕向前盖合时,使该第三支架3与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反转,此时,该第一旋转件41的接触面412沿着第一固定件42的第一内、外凸块422、423反转,使同侧的弹性体6无任何的弹性变动;而该第二旋转件51的第三内、外凸块515、516沿着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外凸块522、523反转并脱离后,使该第二旋转件51的接触面512抵接于第二内、外凸块522、523,而将同侧的弹性体6稍微弹回,而令枢纽器的扭力减小。接着,将触控屏幕继续向前盖合,使该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的第一、第二内、外凹槽413、414、513、514各自移动至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的第一、第二内、外凸块422、423、522、523时,由两侧弹性体6弹回作用,使第一、二内、外凹槽413、414、513、514自动扣入第一、第二内、外凸块422、423、522、523,而形成枢纽器的自动闭锁状态。 
尤其是,该第一、第二旋转件41、51与第一、第二固定件42、52设置的凹部、凸部可彼此互换,亦即第一内、外凹槽413、414与第一内、外凸块422、423可彼此互换,而第二内、外凹槽513、514、第三内、外凸块515、516与第二内、外凸块522、523可彼此互换,也就是说,该第一旋转件41设有第一内、外凸块,第一固定件42则设有第一内、外凹槽;而该第二旋转件51设有第二内、外凸块,第二固定件52则设有第二内、外凹槽及第三内、外凸块,亦为该枢纽器所欲保护的范畴。 
如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凸轮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凸轮结构的差异在于,该第二凸轮结构5的第二旋转件51并未设有第二内、外凹槽,而是在接触面512上预设角度范围内,例如90至210度各自突设一第三内、外凸块515、516。因此,当枢纽器 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第二固定件52的第二内、外凸块522、523抵接于第二旋转件51的接触面512上,使该第二凸轮结构5不再具备自动闭锁的功能,而仅在默认角度范围内,例如90至210度增加该第二凸轮结构5的摩擦扭力。 
如图10至图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组立后的立体图,其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件均沿用相同构件名称与图号,而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三支架3的活动架片31侧面,例如邻接该第二凸轮结构5方向结合,例如铆接一辅助架片33,该辅助架片33邻接轴孔311位置开设一供枢轴1穿越的圆形枢孔331,该辅助架片33对应该第二旋转件51的第二凸榫511位置开设一供其插接的插孔332,而该第一旋转件41的第一凸榫411则插接于该活动架片31的榫孔313。当然由改变前述辅助架片33装设于该活动架片31侧面方向,使得该第一、第二凸榫411、511亦可分别插接于辅助架片33、活动架片31,亦为该枢纽器所欲保护的范畴。 
如图13及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组立后的立体图,其目的是为了增加适用范围,以因应不同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设置,其中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件均沿用相同构件名称与图号。而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由改变第一、第二支架2、3位置,而呈现出不同的立体型态。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支架2的固定架片21枢设于弹性体6与迫紧件7之间,而无须垫片的设置,且为增加摩擦扭力,另于第一凸轮结构4的第一旋转件41与第二支架3的活动件片31之间增设一与枢轴1连动的摩擦片9。 
此举,使得本实施例第一、第二支架2、3并未形成如第一实施例所示的邻接型态,却仍保有第一凸轮结构4提供自动闭锁功能,而第二凸轮结构5则提供在默认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功能。 
如图15及图1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枢纽器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组立后的立体图,其中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相同的构件均沿用相同构件名称与图号,且该第三支架3的活动架片31侧面结合,例如铆接一辅助架片33。而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二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由改变第一、第二支架2、3位置,而呈现出不同的立体型态,以因应不同电子产品的内部空间设 置。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支架2的固定架片21枢设于弹性体6与迫紧件7之间,而无须垫片的设置,且为增加摩擦扭力,另于第一凸轮结构4的第一旋转件41与第二支架3的活动件片31之间增设一与枢轴1连动的摩擦片9。 
此举,使得本实施例第一、第二支架2、3并未形成如第二实施例所示的邻接型态,却仍保有第一凸轮结构4提供自动闭锁功能,而第二凸轮结构5则提供在默认角度范围内增加摩擦扭力功能。 
所以,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由该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套设于该枢轴两侧,并由第一凸轮结构提供自动闭锁功能,而第二凸轮结构的第二固定件或第二旋转件额外增设的第三内、外凸块,使得该第二旋转件或第二固定件相对设置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以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由于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与增加摩擦扭力的功能分别由第一、第二凸轮机构执行,而不致影响凸轮结构的闭合力,且可降低弹性体衰退率,进而获致减少弹性体的损耗及避免缩短使用寿命的优点。同时,该第二凸轮结构可进一步增强触控屏幕停滞定位效果,所以在触控屏幕上进行按压或滑动操作时,不致造成触控屏幕向后转动及倾斜的缺失。 
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只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举凡局部的变更或修饰而源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而为熟习该项技艺的人所易于推知的,俱不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畴。 

Claims (20)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外凸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一同插接于该活动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孔则为圆形。
1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支架,其固定架片轴向开设一套孔;
一第二支架,其活动架片轴向开设一轴孔,且该活动架片侧面结合一辅助架片;以及
一枢轴,其为非圆形的杆体,并分别套设于该套孔及穿越该轴孔,该枢轴两侧分别套接一第一、第二凸轮结构及至少一弹性体,并于该枢轴两侧的自由端各自结合一迫紧件;
其中,该第一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活动架片或辅助架片的第一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一固定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邻接的接触面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凹部及第一凸部;而该第二凸轮结构包括一结合于该辅助架片或活动架片的第二旋转件及一可与该枢轴连动的第二固定件,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分别设有第二、第三内、外凸块,且该第三内、外凸块位于该第二内、外凸块动作路径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
当该第一、第二旋转件与第一、第二固定件相对旋转时,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提供该枢纽器的自动闭锁,而该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搭接于该第三内、外凸块时,则加大该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间的距离,使得该第二固定件侧向挤压同侧的弹性体,从而增加该枢纽器的摩擦扭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三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相对于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三内、外凸块设于该第二固定件的接触面内、外圈,而该第二内、外凸块则设于该第二旋转件的接触面内、外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相对于该第二旋转件的第二内、外凸块的接触面内、外圈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二内、外凹槽。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内、外凹槽的外侧与内侧各自邻接该第三外、内凸块,使得该第二内、外凹槽、接触面与第三内、外凸块具有深度落差。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旋转件与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是在两者邻接的接触面内、外圈相对设有互为对接的第一内、外凹槽及第一内、外凸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第二旋转件轴向各自突设一第一、第二凸榫,且该第一、第二凸榫分别插接于该活动、辅助架片对应开设的榫孔及插孔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轴中段径向突设一扇形限位榫,而该活动架片邻接于该限位榫的动作路径上突设一挡榫,以作为该第二支架开合角度的限制;以及该固定架片的套孔为非圆形,而该活动架片的轴孔则为圆形。
CN201220455266.1U 2012-09-07 2012-09-07 枢纽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26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55266.1U CN202926868U (zh) 2012-09-07 2012-09-07 枢纽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55266.1U CN202926868U (zh) 2012-09-07 2012-09-07 枢纽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926868U true CN202926868U (zh) 2013-05-08

Family

ID=48216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5526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26868U (zh) 2012-09-07 2012-09-07 枢纽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92686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6709A (zh) * 2018-06-04 2018-10-02 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站立式阻尼装置
CN109163007A (zh) * 2018-08-14 2019-01-08 黄河科技学院 用于健身器材的受力可调式角度缓张器
CN113849039A (zh) * 2021-09-28 2021-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9163007B (zh) * 2018-08-14 2024-05-10 黄河科技学院 用于健身器材的受力可调式角度缓张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6709A (zh) * 2018-06-04 2018-10-02 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站立式阻尼装置
CN108606709B (zh) * 2018-06-04 2023-10-20 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站立式阻尼装置
CN109163007A (zh) * 2018-08-14 2019-01-08 黄河科技学院 用于健身器材的受力可调式角度缓张器
CN109163007B (zh) * 2018-08-14 2024-05-10 黄河科技学院 用于健身器材的受力可调式角度缓张器
CN113849039A (zh) * 2021-09-28 2021-12-2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9388A (zh) 空调器
CN206539598U (zh) 同步旋转机构、可翻转的平板电脑以及可翻转的手机
CN112769984B (zh) 折叠机构和电子设备
CN202926868U (zh) 枢纽器
CN103576764B (zh) 滑盖式电子装置及其线性移动机构
CN201277256Y (zh) 枢纽器
CN2913717Y (zh) 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
CN105650106B (zh) 电子设备及其双轴同动机构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CN202056476U (zh) 旋转装置
CN205896595U (zh) 一种离合式自动回位铰链及移动终端
CN201277257Y (zh) 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
CN207051771U (zh) 转动机构和笔记本电脑
CN207865502U (zh) 抽油烟机的面板开合机构
CN207406159U (zh) 一种枪锁
CN2934722Y (zh) 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
CN206206387U (zh) 一种齿轮同步自锁360度旋转笔记本转轴
CN209191752U (zh) 翻折式车用小桌板机构
CN212360474U (zh) 可抬升主体的枢轴器
CN104345783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10948147U (zh) 一种防风合页
TWM478078U (zh) 同動式雙軸鉸鏈
CN206929950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07598011U (zh) 便于更换零件的四段型窗把手结构
CN202600581U (zh) 具有滑动机构的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