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78078U - 同動式雙軸鉸鏈 - Google Patents

同動式雙軸鉸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78078U
TWM478078U TW103201123U TW103201123U TWM478078U TW M478078 U TWM478078 U TW M478078U TW 103201123 U TW103201123 U TW 103201123U TW 103201123 U TW103201123 U TW 103201123U TW M478078 U TWM478078 U TW M47807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transmission
helical gear
transmission shaft
gear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201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ung-Chang Chiang
Original Assignee
Sinh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her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nher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TW103201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478078U/zh
Publication of TWM478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78078U/zh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Description

同動式雙軸鉸鏈 【0001】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雙軸鉸鏈,尤指一種穩定開合的同動式雙軸鉸鏈 。
【0002】
一般掀蓋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以及行動電話等,會在顯示器及本體之間設置鉸鏈以連接顯示器及本體,使顯示器能相對本體進行開闔的動作,同時提供扭力以支撐開啟後的顯示器固定於一特定角度。早期的鉸鏈多以單一轉軸為軸心的單軸式鉸鏈,雖可達到使顯示器相對本體掀開的目的,但開啟至一定角度時顯示器與本體就會互相干涉而無法再繼續開啟,因此大為限制了電子裝置的使用角度。此外,面對現今風行具有鍵盤及觸控螢幕的觸控式電子裝置,使用者除了平時使用鍵盤輸入之外,也希望能夠將螢幕與設置鍵盤的本體反向疊合以方便使用觸控輸入功能。由此可知,傳統的單軸式鉸鏈已無法滿足現今市場的需求,業界遂開發出雙軸式鉸鏈 。
【0003】
如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第I255388號的鉸鏈裝置,該鉸鏈裝置包含有一固定於一第一框體的第一轉動軸、一設置於該第一轉動軸之外周的一部分上之第一齒輪部、一固定於一第二框體的第二轉動軸以及一設置於該第二轉動軸之外周的一部分上之第二齒輪部,該第一齒輪部及該第二齒輪部互相嚙合,且該第一轉動軸及該第二轉動軸同時朝相反方向轉動。此外,該鉸鏈裝置的齒輪可為正齒輪或傘狀齒輪。
【0004】
上述之鉸鏈裝置揭露一種利用正齒輪或傘狀齒輪的雙軸鉸鏈裝置。然而,當正齒輪及傘狀齒輪與所配合齒輪之間的軸心未平行而導致偏心或其輪齒之間的直線齒形未平行時,其輪齒之間則僅能達成點接觸,點接觸容易造成輪齒之間的撞擊與摩擦,進而造成正齒輪及傘狀齒輪的使用壽命縮短。因此,如何較佳地設計穩定傳動的雙軸鉸鏈 顯然為一待解決的問題。
【0005】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克服習用雙軸鉸鏈的齒輪因公差而容易產生撞擊與摩擦的問題。
【0006】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同動式雙軸鉸鏈,包含有一支撐架、一第一傳動部、一第二傳動部以及一傳動部。該支撐架包含有一架體,分別開設於該架體上的一第一樞接孔與一第二樞接孔,以及至少一接設於該架體且位於該第一樞接孔與一第二樞接孔之間的接設部,該接設部包含有一裝設部。該第一傳動部以及該第二傳動部裝設於該支撐架,該第一傳動部包含有一樞設於該第一樞接孔的第一傳動軸,以及一以該第一傳動軸為軸心繞設於該第一傳動軸表面的第一螺旋齒輪部,該第二傳動部包含有一樞設於該第二樞接孔的第二傳動軸,以及一以該第二傳動軸為軸心繞設於該第二傳動軸表面的第二螺旋齒輪部。該傳動部裝設於該支撐架的該接設部,並包含有一樞設於該裝設部的樞接軸,以及一固定於該樞接軸的連動螺旋齒輪部,該連動螺旋齒輪部具有一與該第一螺旋齒輪部嚙合的第一嚙合區以及一相對該第一嚙合區並與該第二螺旋齒輪部嚙合的第二嚙合區。其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延伸軸,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與該第一延伸軸平行的第二延伸軸,該傳動部的該樞接軸具有一與該第一延伸軸以及該第二延伸軸交錯的第三延伸軸。
【0007】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螺旋齒輪部具有一與該第一卡合部卡接的第一卡接部。
【0008】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抵靠該第一螺旋齒輪部並與該支撐架配合以限制該第一螺旋齒輪部於該第一傳動軸移動的第一限位部。
【0009】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鎖定基座。
【0010】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螺旋齒輪部具有一與該第二卡合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0011】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抵靠該第二螺旋齒輪部並與該支撐架配合以限制該第二螺旋齒輪部於該第二傳動軸移動的第二限位部。
【0012】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第二鎖定基座。
【0013】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傳動部包含有一穿設於該第一傳動軸並提供該第一傳動軸所需扭力的第一扭力產生部,該第二傳動部包含有一穿設於該第二傳動軸並提供該第二傳動軸所需扭力的第二扭力產生部。
【0014】
本創作一實施例中,該第一螺旋齒輪部、該第二螺旋齒輪部以及該連動螺旋齒輪部分別具有複數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旋齒紋。
【0015】
藉由本創作上述結構,相較於習用結構具有以下特點:
  1. 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利用交錯螺旋齒輪克服正齒輪與傘狀齒輪因公差所產生的問題。當正齒輪及傘狀齒輪與所配合齒輪之間的軸心未平行而導致偏心或其輪齒之間的直線齒形未平行時,其輪齒之間則僅能達成點接觸,點接觸容易造成輪齒之間的撞擊與摩擦,進而造成正齒輪及斜齒輪的使用壽命縮短。因此,本案利用交錯螺旋齒輪來改善上述缺點,交錯螺旋齒輪之螺旋齒形為一曲面且其輪齒間的接觸較為密切,因而可有效地改善輪齒之間的撞擊與摩擦。
  2. 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利用交錯螺旋齒輪來達成雙軸的同動,該交錯螺旋齒輪的螺旋齒形具有較小的齒間隙,而較小的齒間隙則具有較短的空行程,當輪齒之間嚙合且尚未彼此脫離時,下一個輪齒已經嚙合了。因此,交錯螺旋齒輪的螺旋齒形可有效地擴大輪齒間的接觸從而穩定地進行傳動。
1‧‧‧支撐架
11‧‧‧架體
12‧‧‧第一樞接孔
13‧‧‧第二樞接孔
14‧‧‧接設部
141‧‧‧裝設部
2‧‧‧第一傳動部
21‧‧‧第一傳動軸
211‧‧‧第一卡合部
212‧‧‧第一限位部
213‧‧‧第一鎖定基座
22‧‧‧第一螺旋齒輪部
221‧‧‧第一卡接部
23‧‧‧第一扭力產生部
3‧‧‧第二傳動部
31‧‧‧第二傳動軸
311‧‧‧第二卡合部
312‧‧‧第二限位部
313‧‧‧第二鎖定基座
32‧‧‧第二螺旋齒輪部
33‧‧‧第二扭力產生部
321‧‧‧第二卡接部
4‧‧‧傳動部
41‧‧‧樞接軸
42‧‧‧連動螺旋齒輪部
5‧‧‧第一基座
6‧‧‧第二基座
A1‧‧‧第一延伸軸
A2‧‧‧第二延伸軸
A3‧‧‧第三延伸軸
A4‧‧‧參考線
B1‧‧‧第一嚙合區
B2‧‧‧第二嚙合區
圖1,係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之結構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的側視圖
圖3,係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的剖面側視圖
圖4-1,係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的作動示意圖(一)
圖4-2,係本創作同動式雙軸鉸鏈的作動示意圖(二)
【0016】
有關本創作之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圖式說明如下:
【0017】
請參閱圖1,如圖所示:本創作係一種同動式雙軸鉸鏈,包含有一支撐架1、一第一傳動部2、一第二傳動部3以及一傳動部4。該支撐架1包含有一架體11,分別開設於該架體11上的一第一樞接孔12與一第二樞接孔13,以及至少一接設於該架體11且位於該第一樞接孔12與一第二樞接孔13之間的接設部14。而該接設部14包含有一裝設部141。該第一傳動部2裝設於該支撐架1,該第一傳動部2包含有一樞設於該第一樞接孔12的第一傳動軸21,一以該第一傳動軸21為軸心繞設於該第一傳動軸21表面的第一螺旋齒輪部22,以及一穿設於該第一傳動軸21並提供該第一傳動軸21所需扭力的第一扭力產生部23。該第一傳動軸21具有一第一卡合部211,一抵靠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並與該支撐架1配合以限制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於該第一傳動軸21移動的第一限位部212,以及一接設於該第一限位部212的第一鎖定基座213。此外,為了更具體解釋本創作元件間的相對位置,於此敘明該第一傳動軸21具有一第一延伸軸A1,如圖2所示。而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具有一與該第一卡合部211卡接的第一卡接部221。該第二傳動部3裝設於該支撐架1,該第二傳動部3包含有一樞設於該第二樞接孔13的第二傳動軸31,一以該第二傳動軸31為軸心繞設於該第二傳動軸31表面的第二螺旋齒輪部32,以及一穿設於該第二傳動軸31並提供該第二傳動軸31所需扭力的第二扭力產生部33。該第二傳動軸31具有一第二卡合部311,一抵靠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並與該支撐架1配合以限制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於該第二傳動軸31移動的第二限位部312,以及一接設於該第二限位部312的第二鎖定基座313。此外,為了更具體解釋本創作元件間的相對位置,於此敘明該第二傳動軸31具有一與該第一延伸軸A1平行的第二延伸軸A2,如圖2所示。而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具有一與該第二卡合部311卡接的第二卡接部321。該傳動部4裝設於該支撐架1的該接設部14,該傳動部4包含有一樞設於該裝設部141的樞接軸41,以及一固定於該樞接軸41的連動螺旋齒輪部42,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具有一與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嚙合的第一嚙合區B1以及一相對該第一嚙合區B1並與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嚙合的第二嚙合區B2,如圖2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樞接軸41與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為單一元件,該樞接軸41是凸設於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的兩端。然而,該樞接軸41與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亦可為二元件,亦即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穿設並固定於該樞接軸41,但不依此實施態樣為限。此外,為了更具體解釋本創作元件間的相對位置,於此敘明該樞接軸41具有一與該第一延伸軸A1以及該第二延伸軸A2交錯的第三延伸軸A3,如圖3所示。請復參閱圖3,由正對該第一延伸軸A1以及該第二延伸軸A2的方向視之,換言之,該第一延伸軸A1以及該第二延伸軸A2分別可視為一點,該點之間可連接成一參考線A4。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三延伸軸A3則與該參考線A4間的夾角並非90度,亦即兩者間並非相互垂直,然而該第三延伸軸A3與該參考線A4間的夾角不以此實施態樣為限。此外,於本實施例中,該第一螺旋 齒輪部22、該第二 螺旋 齒輪部32以及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 分別具有複數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旋齒紋,可為一左旋交錯螺旋齒輪或一右旋交錯螺旋齒輪,但不以此實施態樣為限。
【0018】
為了能夠具體解釋本案同動式雙軸鉸鏈的作動,於在此先敘明該第一傳動部2可受驅動而帶動該第二傳動部3、該第二傳動部3可受驅動而帶動該第一傳動部2、或該第一傳動部2與該第二傳動部3可同時受驅動而相互傳動。在此,僅說明該第一傳動部2轉動而帶動該傳動部4,該傳動部4再帶動該第二傳動部3,但不以此實施態樣為限。當該第一傳動部2的第一傳動軸21轉動時,該第一傳動軸21會帶動卡合於該第一傳動軸21的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會帶動該傳動部4的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此外,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會帶動該第二傳動部3的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而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會再帶動卡合於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的該第二傳動軸31。由上述可知,當轉動該第一傳動部2時,該第二傳動部3亦會隨之轉動。
【0019】
請參閱圖4-1及圖4-2,該第一傳動軸21的該第一鎖定基座213可鎖固於一第一基座5,而該第二傳動軸31的該第二鎖定基座313可鎖固於一第二基座6。當使用者轉動該第一基座5或該第二基座6時,該第二基座6或該第一基座5會因為該同動式雙軸鉸鏈的作用而同時地轉動。又,當使用者同時轉動該第一基座5與該第二基座6時,使用者僅需轉動一特定角度,該同動式雙軸鉸鏈即可回饋兩倍的該特定角度,因此使用者可更快速地開闔該第一基座5與該第二基座6。
【0020】
綜上所述,該同動式雙軸鉸鏈利用該傳動部4即可完成該第一傳動部2與該第二傳動部3的同步轉動。此外,該第一螺旋齒輪部22、該第二螺旋齒輪部32以及該連動螺旋齒輪部42為交錯螺旋齒輪,交錯螺旋齒輪具有之螺旋齒形為一曲面,其輪齒間的齒間隙較小且接觸較為密切,因此可有效地增加輪齒間的接觸從而穩定地進行傳動。
【0021】
以上已將本創作做一詳細說明,惟以上所述者,僅爲本創作之一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申請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創作之專利涵蓋範圍內 。
1‧‧‧支撐架
11‧‧‧架體
12‧‧‧第一樞接孔
13‧‧‧第二樞接孔
14‧‧‧接設部
141‧‧‧裝設部
2‧‧‧第一傳動部
21‧‧‧第一傳動軸
211‧‧‧第一卡合部
212‧‧‧第一限位部
213‧‧‧第一鎖定基座
22‧‧‧第一螺旋齒輪部
221‧‧‧第一卡接部
23‧‧‧第一扭力產生部
3‧‧‧第二傳動部
31‧‧‧第二傳動軸
311‧‧‧第二卡合部
312‧‧‧第二限位部
313‧‧‧第二鎖定基座
32‧‧‧第二螺旋齒輪部
33‧‧‧第二扭力產生部
321‧‧‧第二卡接部
4‧‧‧傳動部
41‧‧‧樞接軸
42‧‧‧連動螺旋齒輪部

Claims (9)

  1. 【第1項】


    一種同動式雙軸鉸鏈,包含有:
      一支撐架,包含有一架體,分別開設於該架體上的一第一樞接孔與一第二樞接孔,以及至少一接設於該架體且位於該第一樞接孔與一第二樞接孔之間的接設部,該接設部包含有一裝設部;
      一第一傳動部以及一第二傳動部,裝設於該支撐架,該第一傳動部包含有一樞設於該第一樞接孔的第一傳動軸,以及一以該第一傳動軸為軸心繞設於該第一傳動軸表面的第一螺旋齒輪部,該第二傳動部包含有一樞設於該第二樞接孔的第二傳動軸,以及一以該第二傳動軸為軸心繞設於該第二傳動軸表面的第二螺旋齒輪部;以及
      一傳動部,裝設於該支撐架的該接設部,包含有一樞設於該裝設部的樞接軸,以及一固定於該樞接軸的連動螺旋齒輪部,該連動螺旋齒輪部具有一與該第一螺旋齒輪部嚙合的第一嚙合區以及一相對該第一嚙合區並與該第二螺旋齒輪部嚙合的第二嚙合區;
    其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延伸軸,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與該第一延伸軸平行的第二延伸軸,該傳動部的該樞接軸具有一與該第一延伸軸以及該第二延伸軸交錯的第三延伸軸。
  2. 【第2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該第一螺旋齒輪部具有一與該第一卡合部卡接的第一卡接部。
  3. 【第3項】

    如請求項第1或2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抵靠該第一螺旋齒輪部並與該支撐架配合以限制該第一螺旋齒輪部於該第一傳動軸移動的第一限位部。
  4. 【第4項】

    如請求項第3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該第一傳動軸具有一第一鎖定基座。
  5. 【第5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第二卡合部,該第二螺旋齒輪部具有一與該第二卡合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6. 【第6項】

    如請求項第1或5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抵靠該第二螺旋齒輪部並與該支撐架配合以限制該第二螺旋齒輪部於該第二傳動軸移動的第二限位部。
  7. 【第7項】

    如請求項第6 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二傳動軸具有一第二鎖定基座。
  8. 【第8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其中,該第一傳動部包含有一穿設於該第一傳動軸並提供該第一傳動軸所需扭力的第一扭力產生部,該第二傳動部包含有一穿設於該第二傳動軸並提供該第二傳動軸所需扭力的第二扭力產生部。
  9. 【第9項】

    如請求項第1項所述同動式雙軸鉸鏈,該第一螺旋齒輪部、該第二螺旋齒輪部以及該連動螺旋齒輪部分別具有複數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旋齒紋。
TW103201123U 2014-01-20 2014-01-20 同動式雙軸鉸鏈 TWM478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123U TWM478078U (zh) 2014-01-20 2014-01-20 同動式雙軸鉸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201123U TWM478078U (zh) 2014-01-20 2014-01-20 同動式雙軸鉸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8078U true TWM478078U (zh) 2014-05-11

Family

ID=5129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201123U TWM478078U (zh) 2014-01-20 2014-01-20 同動式雙軸鉸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47807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D187827S (zh) 2017-07-24 2018-01-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齒輪同動式雙空心軸鉸鏈
TWI618473B (zh) * 2016-02-17 2018-03-11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多條帶鉸鏈裝置
TWI767376B (zh) * 2019-10-28 2022-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8473B (zh) * 2016-02-17 2018-03-11 惠普發展公司有限責任合夥企業 多條帶鉸鏈裝置
US10852764B2 (en) 2016-02-17 2020-12-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ulti-band hinge device
TWD187827S (zh) 2017-07-24 2018-01-11 兆利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齒輪同動式雙空心軸鉸鏈
TWI767376B (zh) * 2019-10-28 2022-06-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鉸鏈結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4608B (zh) Double shaft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TWI565886B (zh) 樞軸結構
US9500013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computing device
US20150267450A1 (en) Synchronous moving double-axis hinge
WO2019200549A1 (zh) 开合机构及电子设备
TW201508185A (zh) 樞軸結構
TW201719034A (zh) 樞轉機構
TWI602490B (zh) 折疊式電子設備
TWM478078U (zh) 同動式雙軸鉸鏈
TWI519934B (zh) 基座裝置及其電子系統
CN103883610B (zh) 同动式双轴铰链
US2021005576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546378A (zh) 三軸連動式樞紐器
TW201111660A (en) Rotating shaft structure for screen and fold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WM602221U (zh) 複合移動轉動運動之樞軸裝置
TW201530003A (zh) 同動式雙軸鉸鏈
TWM493243U (zh) 雙轉軸同步傳動裝置
CN204061525U (zh) 同动式双轴铰链
TWI576683B (zh) 具有可旋轉顯示構件之運算裝置(二)
TWM447660U (zh)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TWM430142U (en) Stable opening and closing two-axis hinge
TWM523133U (zh) 轉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TW201339442A (zh) 迴轉止擋式雙軸樞紐器
TWM495708U (zh) 同步合頁裝置之樞軸器
TWM541185U (zh) 雙連桿式雙軸鉸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K4K Expiration of patent term of a granted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