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67376B - 鉸鏈結構 - Google Patents

鉸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67376B
TWI767376B TW109137077A TW109137077A TWI767376B TW I767376 B TWI767376 B TW I767376B TW 109137077 A TW109137077 A TW 109137077A TW 109137077 A TW109137077 A TW 109137077A TW I767376 B TWI767376 B TW I76737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cover
opening
hole
tor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7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118380A (zh
Inventor
許家豪
陳有裕
葉雲禎
張原協
李新弘
詹佳潢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8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8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67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6737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0Arrangements for lock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Abstract

一種鉸鏈結構,包括扭力座、第一轉軸、第二轉軸、鉸鏈蓋以及線路。扭力座具有第一側、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一扭力孔、第二扭力孔以及位於第一側的走線槽。第一扭力孔與第二扭力孔貫通第一側與第二側。走線槽位於第一扭力孔與第二扭力孔之間。第一轉軸樞設於扭力座。第一轉軸插設於第一扭力孔,且第一轉軸與第一扭力孔為干涉配合。第二轉軸樞設於扭力座。第二轉軸插設於第二扭力孔,且第二轉軸與第二扭力孔為干涉配合。鉸鏈蓋罩覆於扭力座的第一側、第一轉軸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轉軸的至少部分。線路穿設於鉸鏈蓋,且線路的局部收納於走線槽內。

Description

鉸鏈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鉸鏈結構,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鉸鏈結構。
筆記型電腦、雙螢幕筆記型電腦、雙螢幕平板電腦或雙螢幕智慧型手機為常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且由彼此樞接的兩機體組成。前述兩機體透過線路電性連接彼此以傳輸電力或訊號,其中線路的走線路徑大多落在前述兩機體的中間位置,當前述兩機體中之至少一機體做成窄邊框設計時,勢必要另外設計彈簧機構以拉伸或收縮走線,前述彈簧機構除了設計上較為困難外,其複雜的機構增加了製造上的難度與成本。因此,以彈簧機構拉伸或收縮走線的方式較難以導入量產。另外,彈簧機構經過長期使用會因為機構件的疲乏,造成機構件的效用下降,故其可靠度較不佳。另外,在前述兩機體相對翻轉的過程中,線路容易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
本發明提供一種鉸鏈結構,其具有簡單的結構,有助於降低製造難度與成本,故易於導入量產,並且具有較佳的可靠度,還能夠避免線路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
本發明的鉸鏈結構包括扭力座、第一轉軸、第二轉軸、鉸鏈蓋以及線路。扭力座具有第一側、相對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一扭力孔、第二扭力孔以及位於第一側的走線槽。第一扭力孔與第二扭力孔貫通第一側與第二側。走線槽位於第一扭力孔與第二扭力孔之間。第一轉軸與第二轉軸皆樞設於扭力座。第一轉軸插設於第一扭力孔,且第一轉軸與第一扭力孔為干涉配合。第二轉軸插設於第二扭力孔,且第二轉軸與第二扭力孔為干涉配合。鉸鏈蓋罩覆於扭力座的第一側、第一轉軸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二轉軸的至少部分。線路穿設於鉸鏈蓋,且線路的局部收納於走線槽內。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第一走線蓋與第二走線蓋。第一走線蓋連接第一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第二走線蓋連接第二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蓋具有第一走線開口與第二走線開口。第一走線蓋對應於第一走線開口設置,且第二走線蓋對應於第二走線開口設置。線路依序穿過第一走線開口、第一走線蓋、走線槽、第二走線蓋以及第二走線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蓋具有第一走線開口、第二走線開口、連通第一走線開口的第三走線開口以及連通第二走線開口的第四走線開口。第一走線蓋對應於第一走線開口設置,且第二走線蓋對應於第二走線開口設置。第三走線開口與第四走線開口並列設置。鉸鏈結構更包括罩覆於鉸鏈蓋的外罩蓋。外罩蓋罩覆於第三走線開口與第四走線開口,且外罩蓋具有連通第三走線開口與第四走線開口的另一走線槽。線路依序穿過第一走線開口、第一走線蓋、第三走線開口、另一走線槽、第四走線開口、第二走線蓋以及第二走線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走線蓋包括第一基座與第一遮片。第一基座連接第一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側向開口,且第一遮片設置於第一側向開口。第二走線蓋包括第二基座與第二遮片。第二基座連接第二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側向開口,且第二遮片設置於第二側向開口。線路穿過第一遮片與第二遮片。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遮片具有第一走線穿孔,且第一走線穿孔重疊於第一側向開口與第一走線開口。第二遮片具有第二走線穿孔,且第二走線穿孔重疊於第二側向開口與第二走線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走線蓋具有第一走線穿孔與第一側向開口,且第一走線穿孔重疊於第一走線開口。第一側向開口局部重疊於第一走線開口,且第一側向開口連通於走線槽。第二走線蓋具有第二走線穿孔與第二側向開口,且第二走線穿孔重疊於第二走線開口。第二側向開口局部重疊於第二走線開口,且第二側向開口連通於走線槽。線路穿過第一走線穿孔、第一側向開口、第二走線穿孔以及第二側向開口。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設置於扭力座的第一側上的第一捲簾組與第二捲簾組。第一捲簾組連接第一走線蓋,且用以罩覆第一側向開口中經由第一走線開口暴露於外的部分。第二捲簾組連接第二走線蓋,且用以罩覆第二側向開口中經由第二走線開口暴露於外的部分。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第三走線蓋與第四走線蓋。第三走線蓋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一走線蓋上。第四走線蓋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二走線蓋上。第一走線蓋與第二走線蓋分別設置於走線槽的兩側。線路依序穿過第一走線蓋、第三走線蓋、走線槽、第四走線蓋以及第二走線蓋。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以及二個輔助齒輪。第一齒輪固設於第一轉軸,且位於扭力座的第二側。第二齒輪固設於第二轉軸,且位於扭力座的第二側。二輔助齒輪位於扭力座的第二側,且第一齒輪透過二輔助齒輪嚙接第二齒輪。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扭力孔與第二扭力孔對稱設置。第一扭力孔與第二扭力孔均具有軸孔部與連通軸孔部的狹縫部。第一轉軸插設於第一扭力孔的軸孔部,且第二轉軸插設於第二扭力孔的軸孔部。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鉸鏈結構中,線路直接穿設於鉸鏈蓋,且線路的局部收納於走線槽內,第一轉軸穿設於第一扭力孔且彼此為干涉配合,第二轉軸穿設於第二扭力孔且彼此為干涉配合,其結構簡單。因此,除了直接將走線整合到鉸鏈結構,使其整合具有扭力及穿設走線的效用外,還能夠降低製造難度與成本而易於導入量產。另外,簡單的結構可具有較佳的可靠度。此外,還能夠避免線路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1B是圖1A中鉸鏈結構的爆炸圖。圖1C是圖1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為清楚呈現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內部結構,圖1A省略繪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中的部分構件,且圖1A與圖1C中以虛線繪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請參考圖1A至圖1C,在本實施例中,可攜式電子裝置100可為筆記型電腦、雙螢幕筆記型電腦、雙螢幕平板電腦或雙螢幕智慧型手機,且包括第一機體110與樞接於第一機體110的第二機體120。舉例來說,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可進行360度翻轉,在圖1A所示的狀態下,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二機體120呈閉合,且在圖1C所示的狀態下,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的展開角度為180度。
請參考圖1A至圖1C,可攜式電子裝置100更包括鉸鏈結構130,其中鉸鏈結構130設置於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之間,且第二機體120透過鉸鏈結構130樞接於第一機體110。
詳細而言,鉸鏈結構130包括扭力座131、第一轉軸132、第二轉軸133、第一支架139a以及第二支架139b。第一轉軸132與第二轉軸133皆可旋轉地設置於扭力座131以相對扭力座131旋轉。第一支架139a連接第一轉軸132以與第一轉軸132同步運動,且第一支架139a固定於第一機體110,以使第一機體110、第一支架139a能夠受力進而帶動第一轉軸132相對扭力座131旋轉。第二支架139b連接第二轉軸133以與第二轉軸133同步運動,且第二支架139b固定於第二機體120,以使第二機體120、第二支架139b能夠受力進而帶動第二轉軸133相對扭力座131旋轉。
另一方面,扭力座131具有第一側131a、相對第一側131a的第二側131b、第一扭力孔131c以及第二扭力孔131d。第一扭力孔131c與第二扭力孔131d貫通第一側131a與第二側131b。第一轉軸132樞設於扭力座131的第一扭力孔131c,且第一轉軸132與第一扭力孔131c為干涉配合。第二轉軸133樞設於扭力座131的第二扭力孔131d,且第二轉軸133與第二扭力孔131d為干涉配合。
更進一步來說,第一扭力孔131c與第二扭力孔131d對稱設置。第一扭力孔131c具有軸孔部131c1與連接軸孔部131c1的狹縫部131c2。第一轉軸132自扭力座131的第二側131b插設穿過第一扭力孔131c的軸孔部131c1並延伸至扭力座131的第一側131a,且第一轉軸132與第一扭力孔131c的軸孔部131c1為干涉配合,而狹縫部131c2能夠提供扭力座131一定的彈性變形空間,以使第一轉軸132能夠在第一扭力孔131c的軸孔部131c1中旋轉,並且在第一轉軸132相對扭力座131旋轉至特定角度後,第一扭力孔131c的軸孔部131c1能提供一定的扭力而將第一轉軸132定位在該特定角度。第二扭力孔131d具有軸孔部131d1與連接軸孔部131d1的狹縫部131d2。第二轉軸133自扭力座131的第二側131b插設穿過第二扭力孔131d的軸孔部131d1並延伸至扭力座131的第一側131a,且第二轉軸133與第二扭力孔131d的軸孔部131d1為干涉配合,而狹縫部131d2能夠提供扭力座131一定的彈性變形空間,以使第二轉軸133能夠在第二扭力孔131d的軸孔部131d1中旋轉,並且在第二轉軸133相對扭力座131旋轉至特定角度後,第二扭力孔131d的軸孔部131d1能提供一定的扭力而將第二轉軸133定位在該特定角度。藉由如此配置,第一轉軸132與第二轉軸133在相對扭力座131旋轉時能夠產生扭力,且可隨時停止並定位於特定角度,以使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能相對彼此展開並定位在任意角度。
除此之外,鉸鏈結構130更包括固設於第一轉軸132的第一齒輪138a、固設於第二轉軸133的第二齒輪138b以及嚙接於第一齒輪138a與第二齒輪138b之間的二個輔助齒輪138c。第一齒輪138a、第二齒輪138b以及二個輔助齒輪138c皆位於扭力座131的第二側131b,且位於鉸鏈蓋134外。二個輔助齒輪138c樞設於扭力座131對應的孔位。換句話說,第一齒輪138a透過二個輔助齒輪138c嚙接第二齒輪138b,鉸鏈結構130為同步轉動式雙軸鉸鏈結構,以確保第一機體110的翻轉方向反向於第二機體120的翻轉方向、第一機體110的翻轉角度與第二機體120的翻轉角度一致以及第一機體110的翻轉同步於第二機體120的翻轉。
另一方面,鉸鏈結構130更包括鉸鏈蓋134與線路135。線路135例如但不限於圓形導線。扭力座131還具有位於第一側131a的走線槽131e,且走線槽131e位於第一扭力孔131c與第二扭力孔131d之間。鉸鏈蓋134罩覆於扭力座131的第一側131a、第一轉軸132延伸至第一側131a的部分以及第二轉軸133延伸至第一側131a的部分。線路135穿設於鉸鏈蓋134,且線路135的局部收納於走線槽131e內。據此,在本發明的鉸鏈結構130中,透過直接將線路135整合於走線槽131e中,且第一轉軸132與第一扭力孔131c彼此干涉配合、第二轉軸133與第二扭力孔131d彼此干涉配合,能夠以最簡單的結構使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完成電性上的連接的同時,還能夠整合產生扭力的效用,以此降低製造難度與成本,從而易於導入量產,還能夠避免線路135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且因其結構簡單而可具有較佳的可靠度。
具體而言,鉸鏈結構130更包括第一走線蓋136與第二走線蓋137。第一走線蓋136與第二走線蓋137例如但不限於圓筒狀結構。第一走線蓋136連接第一轉軸132,且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134,第一走線蓋136例如但不限於透過螺絲與波斯固接於第一轉軸132,以使第一走線蓋136能隨著第一轉軸132、第一支架139a以及第一機體110同步地旋轉。第二走線蓋137連接第二轉軸133,且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134,第二走線蓋137例如但不限於透過螺絲與波斯固接於第二轉軸133,以使第二走線蓋137能隨著第二轉軸133、第二支架139b以及第二機體120同步地旋轉。
以下說明線路135經過何路徑從而收納於走線槽131e中的其中一個示例。請參考圖1A至圖1C,鉸鏈蓋134具有第一走線開口134a與第二走線開口134b。第一走線蓋136對應於第一走線開口134a設置,且第二走線蓋137對應於第二走線開口134b設置。線路135依序穿過第一走線開口134a、第一走線蓋136、走線槽131e、第二走線蓋137以及第二走線開口134b。
具體而言,第一走線蓋136包括第一基座136a與第一遮片136b。第一基座136a例如但不限於透過螺絲與波斯固接於第一轉軸132,以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134之中。第一基座136a為圓筒狀結構,且具有第一側向開口136a1與第一走線出口136a2。第一走線出口136a2連通走線槽131e。第一遮片136b為具有第一走線穿孔136b1的片狀結構,且設置於第一側向開口136a1。第一走線穿孔136b1重疊於第一側向開口136a1與第一走線開口134a,且第一走線出口136a2的局部暴露於第一走線開口134a。第二走線蓋137包括第二基座137a與第二遮片137b。第二基座137a例如但不限於透過螺絲與波斯固接於第二轉軸133,以可旋轉地設置於鉸鏈蓋134之中。第二基座137a概呈圓筒狀,且具有第二側向開口137a1與第二走線出口137a2。第二走線出口137a2連通走線槽131e。第二遮片137b設置於第二側向開口137a1,且具有第二走線穿孔137b1。第二走線穿孔137b1重疊於第二側向開口137a1與第二走線開口134b,且第二走線出口137a2的局部暴露於第二走線開口134b。
另一方面,線路135包括第一區段135a、連接第一區段135a的第二區段135b以及連接第二區段135b的第三區段135c。換句話說,第二區段135b連接於第一區段135a與第三區段135c之間。第一區段135a實際所指的是可進一步延伸並電連接位於第一機體110內的電路板或顯示面板,且第三區段135c實際所指的是可進一步延伸延伸並電連接位於第二機體120內的電路板或顯示面板,在此為了簡潔圖面,僅在圖1A至圖1C中簡單繪示一小區段作為示例。
配合參考圖1A至圖1C,線路135的第一區段135a從鉸鏈蓋134的第一走線開口134a穿入,接著從第一遮片136b的第一走線穿孔136b1穿入第一走線蓋136的內部。第二區段135b從第一區段135a彎折,並且從第一走線出口136a2穿出第一走線蓋136而進入扭力座131的走線槽131e,接著從第二走線出口137a2穿入第二走線蓋137的內部。第三區段135c從第二區段135b彎折,並且從第二遮片137b的第二走線穿孔137b1穿出第二走線蓋137,再穿出鉸鏈蓋134的第二走線開口134b。
藉此配置,在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二機體120展開180度如圖1C所示的狀態下,由於第二區段135b穿過第一走線蓋136的第一走線出口136a2與第二走線蓋137的第二走線出口137a2,因此,第二區段135b與第一走線蓋136之間、第二區段135b與第二走線蓋137之間以及第二區段135b與鉸鏈蓋134之間並不會有任何的接觸,因此不會有任何的磨損。
另一方面,在第一機體110相對第二機體120閉合如圖1A所示的狀態下,由於第一走線蓋136能隨第一轉軸132、第一支架139a以及第一機體110旋轉,且第二走線蓋137能隨第二轉軸133、第二支架139b以及第二機體120旋轉,故能使第二區段135b與第一走線蓋136之間、第二區段135b與第二走線蓋137同樣不會有任何接觸,因此亦不會有任何的磨損。藉此,能夠避免線路135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
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2B是圖2A中鉸鏈結構的爆炸圖。圖2C是圖2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為清楚呈現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的內部結構,圖2A省略繪示第一機體210與第二機體220中的部分構件,且圖2A與圖2C中以虛線繪示第一機體210與第二機體220。請參考圖2A至圖2C,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的設計原理與前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設計原理大致相同,相同的構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於此不再重複贅述,其主要差異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200的鉸鏈結構230除鉸鏈蓋234外,更包括罩覆於鉸鏈蓋234的外罩蓋239。外罩蓋239具有另一走線槽239c,且線路235的局部收納於另一走線槽239c內。第一轉軸132可旋轉地插設於第一機體210,且第二轉軸133可旋轉地插設於第二機體220。
進一步而言,鉸鏈蓋234具有第一走線開口234a、第二走線開口234b、連通第一走線開口234a的第三走線開口234c以及連通第二走線開口234b的第四走線開口234d。第一走線蓋236對應於第一走線開口234a設置,且第二走線蓋237對應於第二走線開口234b設置,第三走線開口234c與第四走線開口234d並列設置於鉸鏈蓋234中遠離扭力座131的頂部。第三走線開口234c位於第一走線開口234a的旁側,且第四走線開口234d位於第二走線開口234b的旁側。
另一方面,外罩蓋239罩覆第三走線開口234c與第四走線開口234d,且外罩蓋239的另一走線槽239c連通第三走線開口234c與第四走線開口234d。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基座236a並無前述實施例一般的第一走線出口236a2,且第一遮片236b設置於第一側向開口236a1。第二基座237a並無前述實施例一般的第二走線出口237a2,且第二遮片237b設置於第二側向開口237a1。線路235依序穿過第一走線開口234a、第一走線蓋236、第三走線開口234c、另一走線槽239c、第四走線開口234d、第二走線蓋237以及第二走線開口234b。
請對照參考圖2A與圖2B,線路235包括依序連接的第一區段235a、第二區段235b、第三區段235c、第四區段235d以及第五區段235e。線路235的第一區段235a從鉸鏈蓋234的第一走線開口234a穿入,接著從第一遮片236b的第一走線穿孔236b1穿入第一走線蓋236的內部。第二區段235b從第一區段235a彎折,並且依序從第一走線出口236a2穿出第一走線蓋236與從第三走線開口234c穿出鉸鏈蓋234而進入外罩蓋239的另一走線槽239c。第三區段235c從第二區段235b彎折,並且收納於另一走線槽239c,故線路235的第三區段235c並不會與外罩蓋239產生摩擦。第四區段235d從第三區段235c彎折,並且依序經過鉸鏈蓋234的第四走線開口234d與第二基座237a的第二走線出口237a2而穿入第二走線蓋237。第五區段235e穿過第二走線穿孔237b1與第二走線開口234b。第二區段235b與第一轉軸132共軸線,且第四區段235d與第二轉軸133共軸線,因此在第一機體210相對第二機體220旋轉時第二區段235b並不會受到拉扯,而能分散應力,以進一步避免線路235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
圖3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3B是圖3A中鉸鏈結構的局部爆炸圖。圖3C是圖3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為清楚呈現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內部結構,圖3A省略繪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中的部分構件,且圖3A與圖3C中以虛線繪示第一機體110與第二機體120。請參考圖3A至圖3C,本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設計原理與前述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設計原理大致相同,相同的構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於此不再重複贅述,其主要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的鉸鏈結構330中,第一走線蓋336具有第一走線穿孔336a與第一側向開口336b,且第一走線蓋336的整體為一體成型的結構。第二走線蓋337具有第二走線穿孔337a與第二側向開口337b,且第二走線蓋337的整體為一體成型的結構。
具體而言,第一走線穿孔336a重疊於第一走線開口134a,且第二走線穿孔337a重疊於第二走線開口134b。第一側向開口336b與第二側向開口337b皆連通於走線槽131e。線路135穿過第一走線穿孔336a、第一側向開口336b、第二走線穿孔337a以及第二側向開口337b。第一側向開口336b的局部重疊於第一走線開口134a而暴露於外。第二側向開口337b的局部重疊於第二走線開口134b而暴露於外。
另一方面,鉸鏈結構330更包括設置於扭力座131的第一側131a上的第一捲簾組339a與第二捲簾組339b,其中第一捲簾組339a連接第一走線蓋336,且用以罩覆第一側向開口336b中經由第一走線開口134a暴露於外的部分。第二捲簾組339b連接第二走線蓋337,且用以罩覆第二側向開口337b中經由第二走線開口134b暴露於外的部分。
進一步而言,第一捲簾組339a包括捲簾339a1與捲簾339a2,捲簾339a1與捲簾339a2以圓柱狀的固定端固定於扭力座131的第一側131a,且捲簾339a1與捲簾339a2以相對於固定端的驅動端固定於第一走線蓋336,以隨第一走線蓋336旋轉並遮蔽於第一側向開口336b,以達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美觀。第二捲簾組339b包括捲簾339b1與捲簾339b2,捲簾339b1與捲簾339b2以圓柱狀的固定端固定於扭力座131的第一側131a,且捲簾339b1與捲簾339b2以相對於固定端的驅動端固定於第二走線蓋337,以隨第二走線蓋337旋轉並遮蔽於第二側向開口337b,以達到可攜式電子裝置300的美觀。
圖4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圖4B是圖4A中鉸鏈結構的爆炸圖。圖4C是圖4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請參考圖4A至圖4C,本實施例的鉸鏈結構430的設計原理與前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100的設計原理大致相同,相同的構件以相同的符號表示,於此不再重複贅述,其主要差異在於:鉸鏈結構430包括扭力轉軸結構439,且鉸鏈蓋434連接扭力轉軸結構439。扭力轉軸結構439具有走線槽439a。需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鉸鏈結構430使用了扭力轉軸結構439以替代前述實施例中的鉸鏈結構130中用以產生扭力的結構,此處的替換僅是為了簡單說明本發明可將線路整合至任何鉸鏈結構或是扭力鉸鏈結構,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
詳細而言,鉸鏈結構430更包括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一走線蓋436a的第一側向開口436a2上的第三走線蓋436b與可旋轉地設置於第二走線蓋437a的第二側向開口437a2上的第四走線蓋437b。第一走線蓋436a與第二走線蓋437a分別設置於走線槽439a的兩側。第一齒輪138a、第二齒輪138b以及二個輔助齒輪138c位於鉸鏈蓋434內。線路435例如但不限於扁形導線,且包括依序連接的第一區段435a、第二區段435b以及第三區段435c。線路435依序穿過第一走線蓋436a的第一走線穿孔436a1、第三走線蓋436b的第一走線出口436b1、走線槽439a、第四走線蓋437b的第二走線出口437b1以及第二走線蓋437a的第二走線穿孔437a1。
另一方面,鉸鏈蓋434具有二個第一止擋部434a與二個第二止擋部434b。第三走線蓋436b具有對應於二個第一止擋部434a的二個第一接觸片436b2,且第四走線蓋437b具有對應於二個第二止擋部434b的二個第二接觸片437b2。在二支架從圖4A至圖4C相對彼此展開的過程當中,第一走線蓋436a會先帶動第三走線蓋436b同步旋轉,且第二走線蓋437a會先帶動第四走線蓋437b同步旋轉,而待第三走線蓋436b其中之一的第一接觸片436b2接觸到對應的第一止擋部434a,且第四走線蓋437b其中之一的第二接觸片437b2接觸到對應的第二止擋部434b後,第三走線蓋436b不與第一走線蓋436a同步旋轉而僅有第一走線蓋436a會隨支架旋轉,且第四走線蓋437b不與第二走線蓋437a同步旋轉而僅有第二走線蓋437a會隨支架旋轉。反之,在二支架從圖4C至圖4A相對彼此閉合的過程當中,第一走線蓋436a會先帶動第三走線蓋436b同步旋轉,且第二走線蓋437a會先帶動第四走線蓋437b同步旋轉,而待第三走線蓋436b另一的第一接觸片436b2接觸到對應的第一止擋部434a,且第四走線蓋437b另一的第二接觸片437b2接觸到對應的第二止擋部434b後,第三走線蓋436b不與第一走線蓋436a同步旋轉而僅有第一走線蓋436a會隨支架旋轉,且第四走線蓋437b不與第二走線蓋437a同步旋轉而僅有第二走線蓋437a會隨支架旋轉。換句話說,第三走線蓋436b與走線槽439a的內壁面存在雙向的結構干涉,且第四走線蓋437b與走線槽439a的內壁面存在雙向的結構干涉。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鉸鏈結構中,透過直接將線路整合於走線槽中,且第一轉軸與第一扭力孔彼此干涉配合、第二轉軸與第二扭力孔彼此干涉配合,能夠以最簡單的結構使第一機體與第二機體完成電性上的連接的同時,還能夠整合產生扭力的效用,以此降低製造難度與成本,從而易於導入量產,還能夠避免線路受拉扯而損傷或斷裂,且因其結構簡單而可具有較佳的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可攜式電子裝置 110、210:第一機體 120、220:第二機體 130、230、330、430:鉸鏈結構 131:扭力座 131a:第一側 131b:第二側 131c:第一扭力孔 131c1:軸孔部 131c2:狹縫部 131d:第二扭力孔 131d1:軸孔部 131d2:狹縫部 131e:走線槽 132:第一轉軸 133:第二轉軸 134、234、434:鉸鏈蓋 134a、234a:第一走線開口 134b、234b:第二走線開口 234c:第三走線開口 234d:第四走線開口 434a:第一止擋部 434b:第二止擋部 135、235、435:線路 135a、235a、435a:第一區段 135b、235b、435b:第二區段 135c、235c、435c:第三區段 235d:第四區段 235e:第五區段 136、236、336、436a:第一走線蓋 136a、236a:第一基座 136a1、236a1、336b、436a2:第一側向開口 136a2、236a2、436b1:第一走線出口 136b、236b:第一遮片 136b1、236b1、336a、436a1:第一走線穿孔 436b:第三走線蓋 436b2:第一接觸片 137、237、337、437a:第二走線蓋 137a、237a:第二基座 137a1、237a1、337b、437a2:第二側向開口 137a2、237a2、437b1:第二走線出口 137b、237b:第二遮片 137b1、237b1、337a、437a1:第二走線穿孔 437b:第四走線蓋 437b2:第二接觸片 138a:第一齒輪 138b:第二齒輪 138c:輔助齒輪 139a:第一支架 139b:第二支架 239:外罩蓋 239c:另一走線槽 339a:第一捲簾組 339a1、339a2:捲簾 339b:第二捲簾組 339b1、339b2:捲簾 439:扭力轉軸結構 439a:走線槽
圖1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1B是圖1A中鉸鏈結構的爆炸圖。 圖1C是圖1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 圖2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2B是圖2A中鉸鏈結構的爆炸圖。 圖2C是圖2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 圖3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3B是圖3A中鉸鏈結構的局部爆炸圖。 圖3C是圖3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可攜式電子裝置的示意圖。 圖4B是圖4A中鉸鏈結構的爆炸圖。 圖4C是圖4A的第一機體相對第二機體展開後的示意圖。
130:鉸鏈結構
131:扭力座
131a:第一側
131b:第二側
131c:第一扭力孔
131c1:軸孔部
131c2:狹縫部
131d:第二扭力孔
131d1:軸孔部
131d2:狹縫部
131e:走線槽
132:第一轉軸
133:第二轉軸
134:鉸鏈蓋
134a:第一走線開口
134b:第二走線開口
135:線路
135a:第一區段
135b:第二區段
135c:第三區段
136:第一走線蓋
136a:第一基座
136a1:第一側向開口
136a2:第一走線出口
136b:第一遮片
136b1:第一走線穿孔
137:第二走線蓋
137a:第二基座
137a1:第二側向開口
137a2:第二走線出口
137b:第二遮片
137b1:第二走線穿孔
138a:第一齒輪
138b:第二齒輪
138c:輔助齒輪
139a:第一支架
139b:第二支架

Claims (10)

  1. 一種鉸鏈結構,包括:扭力座,具有第一側、相對該第一側的第二側、第一扭力孔、第二扭力孔以及位於該第一側的走線槽,其中該第一扭力孔與該第二扭力孔貫通該第一側與該第二側,且該走線槽位於該第一扭力孔與該第二扭力孔之間;第一轉軸,樞設於該扭力座,其中該第一轉軸插設於該第一扭力孔,且該第一轉軸與該第一扭力孔為干涉配合;第二轉軸,樞設於該扭力座,其中該第二轉軸插設於該第二扭力孔,且該第二轉軸與該第二扭力孔為干涉配合;第一齒輪,固設於該第一轉軸,且位於該扭力座的該第二側;第二齒輪,固設於該第二轉軸,且位於該扭力座的該第二側;以及二個輔助齒輪,位於該扭力座的該第二側,且該第一齒輪透過該二個輔助齒輪嚙接該第二齒輪;鉸鏈蓋,罩覆於該扭力座的該第一側、該第一轉軸的至少部分以及該第二轉軸的至少部分;以及線路,穿設於該鉸鏈蓋,且該線路的局部收納於該走線槽內。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第一走線蓋,連接該第一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該鉸鏈蓋;以及第二走線蓋,連接該第二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該鉸鏈蓋。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鉸鏈結構,其中該鉸鏈蓋具有第一走線開口與第二走線開口,其中該第一走線蓋對應於該第一走線開口設置,且該第二走線蓋對應於該第二走線開口設置,其中該線路依序穿過該第一走線開口、該第一走線蓋、該走線槽、該第二走線蓋以及該第二走線開口。
  4. 如請求項2所述的鉸鏈結構,其中該鉸鏈蓋具有第一走線開口、第二走線開口、連通該第一走線開口的第三走線開口以及連通該第二走線開口的第四走線開口,其中該第一走線蓋對應於該第一走線開口設置,且該第二走線蓋對應於該第二走線開口設置,該第三走線開口與該第四走線開口並列設置,該鉸鏈結構更包括罩覆於該鉸鏈蓋的外罩蓋,其中該外罩蓋罩覆該第三走線開口與該第四走線開口,且該外罩蓋具有連通該第三走線開口與該第四走線開口的另一走線槽,其中該線路依序穿過該第一走線開口、該第一走線蓋、該第三走線開口、該另一走線槽、該第四走線開口、該第二走線蓋以及該第二走線開口。
  5. 如請求項3所述的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一走線蓋包括第一基座與第一遮片,其中該第一基座連接該第一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該鉸鏈蓋,該第一基座具有第一側向開口,且該第一遮片設置於該第一側向開口,其中該第二走線蓋包括第二基座與第二遮片,其中該第二基座連接該第二轉軸,且可旋轉地設置於該鉸鏈蓋,該第二基座具有第二側向開口,其中該第二遮片設置於該第二側向開口,且該線路穿過該第一遮片與該第二遮片。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一遮片具有第一走線穿孔,且該第一走線穿孔重疊於該第一側向開口與該第一走線開口,該第二遮片具有第二走線穿孔,且該第二走線穿孔重疊於該第二側向開口與該第二走線開口。
  7. 如請求項3所述的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一走線蓋具有第一走線穿孔與第一側向開口,且該第一走線穿孔重疊於該第一走線開口,該第一側向開口局部重疊於該第一走線開口,且該第一側向開口連通於該走線槽,該第二走線蓋具有第二走線穿孔與第二側向開口,且該第二走線穿孔重疊於該第二走線開口,該第二側向開口局部重疊於該第二走線開口,且該第二側向開口連通於該走線槽,該線路穿過該第一走線穿孔、該第一側向開口、該第二走線穿孔以及該第二側向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設置於該扭力座的該第一側上的第一捲簾組與第二捲簾組,其中該第一捲簾組連接該第一走線蓋,且用以罩覆該第一側向開口中經由該第一走線開口暴露於外的部分,該第二捲簾組連接該第二走線蓋,且用以罩覆該第二側向開口中經由該第二走線開口暴露於外的部分。
  9. 如請求項2所述的鉸鏈結構,更包括:第三走線蓋,可旋轉地設置於該第一走線蓋上;以及第四走線蓋,可旋轉地設置於該第二走線蓋上,其中該第一走線蓋與該第二走線蓋分別設置於該走線槽的兩側,且該線路依序穿過該第一走線蓋、該第三走線蓋、該走線槽、該第四走線蓋 以及該第二走線蓋。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鉸鏈結構,其中該第一扭力孔與該第二扭力孔對稱設置,且該第一扭力孔與該第二扭力孔均具有軸孔部與連通該軸孔部的狹縫部,該第一轉軸插設於該第一扭力孔的該軸孔部,且該第二轉軸插設於該第二扭力孔的該軸孔部。
TW109137077A 2019-10-28 2020-10-26 鉸鏈結構 TWI767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927091P 2019-10-28 2019-10-28
US62/927,091 2019-10-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8380A TW202118380A (zh) 2021-05-01
TWI767376B true TWI767376B (zh) 2022-06-11

Family

ID=7559731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059A TWI782344B (zh) 2019-10-28 2020-10-26 鉸鏈結構
TW109137077A TWI767376B (zh) 2019-10-28 2020-10-26 鉸鏈結構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7059A TWI782344B (zh) 2019-10-28 2020-10-26 鉸鏈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2727907B (zh)
TW (2) TWI782344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8069U (zh) * 2013-03-21 2013-07-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468876U (zh) * 2013-08-28 2013-12-21 Te Yuan Co Ltd 雙軸同動扭力樞軸器
CN203548549U (zh) * 2013-11-05 2014-04-16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TWM478078U (zh) * 2014-01-20 2014-05-1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同動式雙軸鉸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12426B2 (en) * 2003-04-23 2009-03-31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
US7414834B2 (en) * 2005-04-21 2008-08-19 Nokia Corpo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device with synchronising hinge
TWM459681U (zh) * 2012-12-21 2013-08-1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鉸鍊結構及其可攜式裝置
CN104613085A (zh) * 2013-11-05 2015-05-13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TWM477133U (en) * 2013-11-14 2014-04-21 Lian Hong Art Co Ltd Shaking resistance device for dual-axis pivot device
TWI603006B (zh) * 2014-07-14 2017-10-21 First Dome Corp Pivoting device for hinged hinge
CN104879377A (zh) * 2015-06-08 2015-09-02 象山智欧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简易定位的同动双轴铰链
TWM512881U (zh) * 2015-08-26 2015-11-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微型化雙軸鉸鏈
US20180329462A1 (en) * 2015-12-26 2018-11-15 Intel Corporation 360 degree micro hinge for super thin system
TWM523133U (zh) * 2016-03-04 2016-06-0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轉軸結構及電子裝置
TWI577896B (zh) * 2016-05-04 2017-04-11 Sinher Tech Inc Method of assembling biaxial hinges
CN205978049U (zh) * 2016-07-29 2017-02-22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隐藏式铰链
TWI660261B (zh) * 2017-08-13 2019-05-2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樞紐結構、電子裝置及樞紐結構的組裝方法
TWI701543B (zh) * 2018-02-13 2020-08-11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多軸式轉軸模組與電子裝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8069U (zh) * 2013-03-21 2013-07-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同動開合的雙軸鉸鍊
TWM468876U (zh) * 2013-08-28 2013-12-21 Te Yuan Co Ltd 雙軸同動扭力樞軸器
CN203548549U (zh) * 2013-11-05 2014-04-16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同步转动式双轴铰链
TWM478078U (zh) * 2014-01-20 2014-05-11 Sinher Technology Inc 同動式雙軸鉸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8379A (zh) 2021-05-01
CN112727907A (zh) 2021-04-30
CN112727907B (zh) 2023-06-20
CN112732015A (zh) 2021-04-30
TW202118380A (zh) 2021-05-01
TWI782344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6541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788997B2 (ja)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US9442533B2 (en) Triaxial gear-typed hinge assembly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CN101534331B (zh) 双轴铰链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KR101441915B1 (ko) 전자기기용 힌지장치
US8578561B2 (en) Dual-axis hinge and portable device with the same
JP2016169767A (ja) 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用情報機器
US9148965B2 (en) Display module with hinge signal passa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hereof
CN202634496U (zh) 翻盖式移动终端
KR20050028776A (ko) 트위스트형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 힌지장치
JP2009264460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16110588A (ja) ヒンジ機構及び電子機器
US8073505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dual hinges
TWM502868U (zh) 以複數樞轉支節組成的同動鉸鏈
TWI767376B (zh) 鉸鏈結構
CN101550963A (zh) 电脑机箱及其铰链结构
KR100385669B1 (ko) 접이식 멀티 디스플레이장치의 케이스
JP5483762B2 (ja) 電子機器
EP2095615A1 (en) A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925963A (zh) 鉸鏈模組與應用其的電子裝置
JP7445554B2 (ja) 2軸ヒンジ機構
JP2017083966A (ja) 電子機器
TW201328537A (zh) 可穿線的中空鉸鏈
JP2007274602A (ja)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2007333200A (ja) 平行二軸ヒンジモジュー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