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6378A - 三軸連動式樞紐器 - Google Patents
三軸連動式樞紐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546378A TW201546378A TW103119190A TW103119190A TW201546378A TW 201546378 A TW201546378 A TW 201546378A TW 103119190 A TW103119190 A TW 103119190A TW 103119190 A TW103119190 A TW 103119190A TW 201546378 A TW201546378 A TW 201546378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haft
- connecting piece
- positioning
- transmission wheel
- hing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案係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包括一第一心軸、一中繼心軸及一第二心軸,該等心軸各自軸向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中繼軸桿及第二軸桿,該第一軸桿穿設一與之連動之第一傳動輪,該中繼軸桿穿設一與之連動之第二傳動輪和一第三傳動輪,而該第二心軸穿設一與之連動之第四傳動輪;該第二、第四傳動輪能分別繞著該第一、第三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且該第三連接片及/或第四連接片能帶動該中繼軸桿自轉;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攤平型態時具有一第一軸距,另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處於疊合型態時具有一第二軸距,且該第一軸距之尺寸大於該第二軸距之尺寸。
Description
本案係有關一種樞紐器,尤指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該樞紐器適用於具有掀開定位功能之電子裝置。
按一般掀蓋式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個人數位助理器(PDA)、行動電話或電子辭典均設有樞紐器,該樞紐器可令螢幕相對於本體開啟或蓋合。習知樞紐器結構大多為單軸式,通常包括一固定於電子裝置螢幕的樞接座,該樞接座上設有圓形軸孔供一心軸穿設,該心軸藉由一固定座固定於電子裝置的本體;藉由該樞接座相對於該心軸轉動,使得該螢幕相對於該本體開啟或蓋合。雖然單軸式樞紐器本身可做到360度的旋轉,但受限於螢幕和本體的外觀殼體設計,使得螢幕外殼和本體外殼開啟至180度時即互相干涉。
而為提供螢幕或本體操作的方便性,相關業者研發出雙軸式樞紐器,該樞紐器藉由兩相互嚙合的齒輪分別套設於兩個心軸,該兩個心軸分別固定於電子裝置的螢幕與本體,使螢幕與本體開闔時可藉由該兩齒輪對向翻轉大於180度而互相不干涉,以易於觸控式操作或方便握持。固然前述雙軸式樞紐器具有螢幕或本體旋轉角度行程減半,卻可形成兩倍旋轉角度行程的功效,而確實達到省時與操作的便利性訴求。
惟前述雙軸式樞紐器的顯著缺陷在於,由於兩個心軸之軸距於開闔時均為相同,此舉將導致螢幕與本體位於樞接部位的外殼造形與尺寸精密度必須搭配得宜,若稍有不慎極容易造成翻轉時發生干涉現象,而亟待改善。
本案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處於收納或疊合狀態時,該樞紐器分別連接於電子裝置之本體與撐架的兩個心軸的軸距會產生尺寸的差異,且該兩心軸的軸距差異可提供活動空間,不會發生旋轉時造成干涉現象,且具有可縮短各心軸旋轉角度的行程效果。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的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包括:一第一心軸,其一端軸向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該第一軸桿穿設一第一連接片、一與該第一軸桿連動之第一傳動輪和一第二連接片後,將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二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一中繼心軸,其一端軸向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中繼軸桿,該中繼軸桿穿設該第一連接片、一第三連接片、一與該中繼軸桿連動之第二傳動輪、一第三傳動輪、該第二連接片和一第四連接片後,將該中繼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一、第二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二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以及一第二心軸,其一端軸向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二軸桿,該第二軸桿穿設該第三連接片、一與該第二軸桿連動之第四傳動輪和該第四連接片後,將該第二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三、第四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四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三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且該第三連接片及/
或第四連接片能帶動該第二軸桿自轉;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攤平型態時具有一第一軸距,另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處於疊合型態時具有一第二軸距,且該第一軸距之尺寸大於該第二軸距之尺寸。
為達成前述之目的,本案所採取的另一技術手段係提供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包括: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該第一軸桿設有一第一傳動輪,並穿設與該第一軸桿連動之一第一連接片和一第二連接片後,將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二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一中繼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中繼軸桿,該中繼軸桿設有一第二傳動輪,並穿設一第三傳動輪、該第一連接片、一第三連接片、該第二連接片和一第四連接片後,將該中繼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一、第二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二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一第二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二軸桿,該第二軸桿設有一第四傳動輪,並穿設該第三、第四連接片後,將該第二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三、第四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四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三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且該第三連接片及/或第四連接片能帶動該第二軸桿自轉;以及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攤平型態時具有一第一軸距,另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處於疊合型態時具有一第二軸距,且該第一軸距之尺寸大於該第二軸距之尺寸。
1‧‧‧第一心軸
11‧‧‧第一軸桿
12‧‧‧第一支架
121‧‧‧固定孔
122‧‧‧第一架孔
13‧‧‧第一傳動輪
131‧‧‧第一軸孔
132‧‧‧間隔凸緣
14‧‧‧第一摩擦墊圈
141‧‧‧第一接孔
15‧‧‧第二摩擦墊圈
151‧‧‧第二接孔
16‧‧‧第一套環
17‧‧‧第一定位件
171‧‧‧第一桿孔
172‧‧‧第一定位凸塊
18‧‧‧止擋件
2‧‧‧中繼心軸
21‧‧‧中繼軸桿
22‧‧‧擋環
23‧‧‧第二傳動輪
231‧‧‧中繼軸孔
232‧‧‧間隔凸緣
24‧‧‧第三摩擦墊圈
241‧‧‧第三接孔
25‧‧‧第三傳動輪
251‧‧‧卡榫
3‧‧‧第二心軸
31‧‧‧第二軸桿
32‧‧‧第二支架
321‧‧‧固定孔
322‧‧‧第二架孔
33‧‧‧第四摩擦墊圈
331‧‧‧第四接孔
34‧‧‧第二套環
35‧‧‧第五摩擦墊圈
351‧‧‧第五接孔
36‧‧‧第四傳動輪
361‧‧‧第二軸孔
362‧‧‧間隔凸緣
37‧‧‧第六摩擦墊圈
371‧‧‧第六接孔
38‧‧‧第二定位件
381‧‧‧第二桿孔
382‧‧‧第二定位凸塊
4‧‧‧端封件
41‧‧‧墊片
5‧‧‧第一連接片
51‧‧‧第一端孔
52‧‧‧第二端孔
53‧‧‧擋塊
54‧‧‧摩擦凸緣
6‧‧‧第二連接片
61‧‧‧第一端孔
611‧‧‧第一定位凹槽
62‧‧‧第二端孔
621‧‧‧卡槽
7‧‧‧第三連接片
71‧‧‧第一端孔
72‧‧‧第二端孔
73‧‧‧摩擦凸緣
8‧‧‧第四連接片
81‧‧‧第一端孔
82‧‧‧第二端孔
821、821’‧‧‧第二定位凹槽
83‧‧‧摩擦凸緣
9‧‧‧彈性元件
91‧‧‧彈片
92‧‧‧圓孔
D1‧‧‧第一軸距
D2‧‧‧第二軸距
圖1及圖2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兩不同視角之立體分解圖;
圖3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組立後呈收納角度(0度)時之俯視圖;圖4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組立後呈收納角度(0度)時之立體圖;圖5A及圖5B係顯示圖4沿著線A-A、B-B所截取之剖面圖;圖6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旋轉至支撐角度(105度)時之立體圖;圖7A及圖7B係顯示圖6沿著線C-C、D-D所截取之剖面圖;圖8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旋轉至疊合角度(180度)時之立體圖;圖9A及圖9B係顯示圖8沿著線E-E、F-F所截取之剖面圖;圖10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1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第二實施例組立後之立體圖;以及圖12為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第二實施例組立後之俯視圖。
如圖1及圖2所示,基本上,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包括一第一心軸1,一中繼心軸2,一第二心軸3,及三端封件4。
該第一心軸1一端軸向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11,而另一端則徑向固接一第一支架12,該第一支架12開設複數個固定孔121,以便供習知連接件,例如螺絲穿越該等固定孔121,並鎖固於電子裝置,例如一體成型電腦(All-in-One PC)之本體(習知,未予以圖示)。該第一軸桿11穿設一第一連接片5的第一端孔51(例如下方圓孔)、分別與該第一軸桿11連動之一第一摩擦墊圈14、一第一傳動輪13(例如齒輪)和一第二摩擦墊圈15,並進一步穿設一第一套環16及一第二連接片6的第一端孔61(例如下方圓孔)後,將該第一軸桿11於該第二連接片6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
該端封件4包括一墊片41,該端封件4裝設於該第一軸桿
11、中繼軸桿21及第二軸桿31的外端(末端),且該第一軸桿11、中繼軸桿21及第二軸桿31的末端設有螺紋,因此,該端封件4實施時為一防脫螺帽。
再者,該第一傳動輪13與該第一、第二摩擦墊圈14、15分別軸向開設一與該第一軸桿11斷面相同之第一軸孔131及第一、第二接孔141、151,使得該第一傳動輪13、該兩片摩擦墊圈14、15與該第一軸桿11可形成連動關係。其中,該第二摩擦墊圈15設於該第一傳動輪13與該第一套環16之間的目的在於,可避免該第一傳動輪13,例如齒輪的齒狀結構與該第一套環16於轉動時形成干擾。
此外,該第一心軸1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機構,該機構包括一與該第一軸桿11連動之第一定位件17,該第一定位件17軸向開設一與該第一軸桿11斷面相同之第一桿孔171,並與該第二連接片6之第一端孔61周圍鄰接面相對設有至少一對第一定位凸塊172及至少一對第一定位凹槽611;其中,該第一定位件17位於該第二連接片6與該端封件4之間。當該樞紐器處於收納或疊合狀態時,該對第一定位凸塊172係與該第二連接片6外側表面形成接觸型態,而當該第二連接片6旋轉至一預設角度(支撐角度),例如105度時,該對第一定位凹槽611即供該對第一定位凸塊172卡入,藉以形成支撐時的定位效果。為提供該第一定位機構之扭力(彈力)來源,因此,在該第一定位件17與該端封件4之間進一步設有一供該第一軸桿11穿設之彈性元件9,該彈性元件9實施時可為複數個彈片91或至少一個彈簧(圖未示),該等彈片91各以一圓孔92供該第一軸桿11、中繼軸桿21或第二軸桿31穿設,且該等彈片91具有弧面,並將該等彈片91之弧面以正反面交錯之方式疊合,以形成較佳的彈性。
尤有進者,該第一連接片5外側面突設一擋塊53,而該第一軸桿11鄰接該擋塊53位置徑向突設一扇形止擋件18,該止擋件18之兩端緣位於該擋塊53移動路徑之間,並以該擋塊53觸及該止擋件18之端緣作為收納、疊合角度,例如0度、180度的限制。
該中繼心軸2一端軸向亦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中繼軸桿21,而另一端則形成一外徑大於該中繼軸桿21之擋環22。該中繼軸桿21穿設該第一連接片5之第二端孔52(例如上方圓孔)、一第三連接片7的第一端孔71(例如下方方孔)、分別與該中繼軸桿21連動之一第二傳動輪23(例如齒輪)和一第三摩擦墊圈24,接著穿設一第三傳動輪25(例如齒輪)和該第二連接片6的第二端孔62(例如上方圓孔)後,該中繼軸桿21進一步穿設一第四連接片8的第一端孔81(例如下方方孔),將該中繼軸桿21於該第四連接片8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其中,該端封件4大致與前述者相同,在此不擬贅述。而該第二連接片6與端封件4之間得設有一供該中繼軸桿21穿設且與前述相同之彈性元件9。
其中,該第二傳動輪23、第三摩擦墊圈24與該第三、第四連接片7、8分別軸向開設一與該中繼軸桿21斷面相同之中繼軸孔231、第三接孔241及第一端孔71、81,使得該第三、第四連接片7、8、中繼軸桿21、第二傳動輪23與第三摩擦環24可形成連動關係。其中,該第二、第一傳動輪23、13表面形成接觸,例如嚙合,使得該第二傳動輪23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3進行行星運動。
此外,該第二連接片6上方與該第三傳動輪25係為連動關係,例如將兩構件予以一體成型,或者該第二連接片6上方與該第三傳動
輪25之鄰接面相對設有卡槽621與卡榫251,且該卡榫251嵌插於該卡槽621內,使該第三傳動輪25與該第二連接片6結合為一體。
再者,該第三摩擦墊圈24設於該第二、第三傳動輪23、25之間的目的在於,可避免該第二、第三傳動輪23、25,例如齒輪的齒狀結構於轉動時形成相互干擾。
該第二心軸3一端軸向延伸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二軸桿31,而另一端則徑向固接一第二支架32,該第二支架32開設複數個固定孔321,以便供習知連接件,例如螺絲穿越該等固定孔321,並鎖固於一體成型電腦(All-in-One PC)之撐架(習知,未予以圖示)。該第二軸桿31穿設一與之連動的第四摩擦墊圈33、該第三連接片7的第二端孔72(例如上方圓孔)和一第二套環34後,再分別穿設與該第二軸桿31連動之一第五摩擦墊圈35、一第四傳動輪36(例如齒輪)和一第六摩擦墊圈37,並進一步穿設該第四連接片8的第二端孔82(例如上方圓孔)後,將該第二軸桿31於該第四連接片8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其中,該端封件4與前述者相同,在此不擬贅述。
再者,該第四傳動輪36、第四、第五及第六摩擦墊圈33、35及37分別軸向開設一與該第二軸桿31斷面相同之第二軸孔361、第四、第五及第六接孔331、351、及371,使得該第二軸桿31、第四傳動輪36及三片摩擦墊圈33、35及37可形成連動關係。同樣地,該第五摩擦墊圈35設於該第四傳動輪36與該第二套環34之間的目的在於,可避免該第四傳動輪36,例如齒輪的齒狀結構與該第二套環34於轉動時形成干擾。
此外,該第二心軸3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定位機構,該機構包
括一與該第二軸桿31連動之第二定位件38,該第二定位件38軸向開設一斷面與該第二軸桿31斷面相同之第二桿孔381,並與該第四連接片8之第二端孔82周圍鄰接面相對設有至少一對第二定位凸塊382及至少兩對第二定位凹槽821、821’。當該樞紐器處於收納或疊合狀態時,該對第二定位凸塊382則分別卡入該第四連接片8之一對第二定位凹槽821或另一對第二定位凹槽821’內,以分別代表該三軸連動式樞紐器係處於收納之0度定位型態或疊合之180度定位型態。另為提供該第二定位機構之扭力(彈力)來源,因此,在該第二定位件38與端封件4之間進一步設有一供第二軸桿31穿設且與前述相同之彈性元件9。
尤有進者,該三根軸桿11、21、31所穿設之六片摩擦墊圈14、15、24、33、35及37的作用在於,該等摩擦墊圈14、15、24、33、35、37的厚度與該等連接片5、6、7、8相同,並可與該等軸桿11、21、31形成連動,因此,該等摩擦墊圈具有下列的優點:(1)、作為襯墊以形成間距,例如該樞紐器內側之第一、第三連接片5、7各自對應第四、第一摩擦墊圈33、14;而該樞紐器外側之第二連接片6則對應第六摩擦墊圈37;此舉,可令該第一、第二傳動輪13、23、第二套環34與該第四、第三傳動輪36、25、第一套環16分別形成對齊效果,以利於該第一、第二傳動輪13、23的嚙合,以及該第三、第四傳動輪25、36的嚙合;(2)、可避免干涉現象,該第一傳動輪13與第一套環16之間、該第二、第三傳動輪23、25之間和該第四傳動輪36與第二套環34之間分別設有該第二摩擦墊圈15、第三摩擦墊圈24和第五摩擦墊圈35,此舉,使
得該傳動輪(13、36)與該套環(16、34)及該兩傳動輪(23、25)在轉動時,藉由摩擦墊圈的設置可避免受到各傳動輪,例如齒輪之齒狀結構的干擾;以及(3)、可增加摩擦力,藉由該等摩擦墊圈的增設,可增加各心軸的摩擦力,從而調整各心軸的扭力值成一致,而有利於該等心軸的同步旋轉。
此外,該第一、第二套環16、34的寬度係與該等傳動輪13、23、25、36相同,使該第一、第二套環16、34可形成如同摩擦墊圈的相同間距效果外,並進一步用以支撐第二、第三連接片6、7以避免歪斜,同時亦增加與相鄰構件,例如第二摩擦墊圈15、第二連接片6和第三連接片7、第五摩擦墊圈35之間的摩擦力。
請參閱圖1至圖5B,該三軸連動式樞紐器組立後,該第一傳動輪13與第二傳動輪23嚙合,該第三傳動輪25則與第四傳動輪36嚙合,該第一、第二連接片5、6之第一、第二端分別供該第一、中繼軸桿11、21穿設,且該第三、第四連接片7、8之第一、第二端則分別供該中繼軸桿21及該第二軸桿31穿設。其中,該第一、第二支架12、32分別固接電子裝置,例如一體成型電腦之本體及撐架(習知未予以圖示),該樞紐器未操作時,該第一、第二支架12、32處於同一平面之攤平型態,使得該撐架相對於本體背面角度為0度,亦即該第一連接片5之擋塊53係抵接於該第一軸桿11之扇形止擋件18的一端緣,而該第二定位件38之一對第二定位凸塊382扣入該第四連接片8之一對第二定位凹槽821內,且該第二軸桿31至該第一軸桿11有一第一軸距D1(顯示於圖4)。而該撐架則收納於該本體背面預設之容置槽內,且令該撐架頂部之握持孔突出於本體頂緣,以方便使用者
握持與攜帶。
請參閱圖6至圖7B,如欲將該電子裝置立於桌面上使用,使用者僅須以逆時針方向轉動該撐架,使該第二支架32帶動該第二心軸31、第四傳動輪36、三片摩擦墊圈33、35、37及第二定位件38轉動一預設角度,例如35度,使該第二定位件38之一對第二定位凸塊382脫離該第四連接片8之一對第二定位凹槽821,且令該第四傳動輪36繞著該第三傳動輪25進行行星運動,並同時帶動該第三、第四連接片7、8以逆時針方向轉動;由於該中繼軸桿21係與該第三連接片7及/或第四連接片8連動,所以該中繼軸桿21亦帶動該第二傳動輪23自轉35度,且令該第二傳動輪23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3進行行星運動並旋轉35度,並同時帶動該第一、第二連接片5、6以逆時針方向轉動,使該第二連接片6之一對第一定位凹槽611與該第一定位件17之一對第一定位凸塊172形成卡扣之定位型態,亦即該第二支架32旋轉105度,使其與第一支架12之間的夾角為75度,以利於支撐。另由上述的說明可以發現,由於各心軸的旋轉(行星運動的公轉和自轉)行程縮短,所以將第一、第二定位機構分別設於第一、第二心軸1、2。
請參閱圖8至圖9B,如欲將該電子裝置平放於桌面上使用,使用者繼續以逆時針方向轉動該撐架,使該第二支架32帶動該第二心軸31、第四傳動輪36、三片摩擦墊圈33、35、37及第二定位件38再轉動一預設角度,例如25度,且令該第四傳動輪36繞著該第三傳動輪25進行行星運動,並同時帶動該第三、第四連接片7、8以逆時針方向轉動;而該中繼軸桿21則帶動該第二傳動輪23自轉25度,且令該第二傳動輪23繞著該第一傳動輪13進行行星運動並旋轉25度,並同時帶動該第一、第二連接片5、
6以逆時針方向轉動,使該第二定位件38之一對第二定位凸塊382扣入該第四連接片8之另一對第二定位凹槽821’內,亦即該第二支架32旋轉180度,使其與第一支架12形成疊合之定位型態,且該第二軸桿31至該第一軸桿11有一第二軸距D2(顯示於圖8)。
如圖10至圖12所示,乃本案三軸連動式樞紐器之第二實施例示意圖,本實施例與前述實施例相同的構件與功能不再贅述,且前述相同的構件與功能亦可運用於本實施例,而兩者的差異僅在於元件的簡化與設置位置,例如該第一、中繼、第二心軸1、2、3之第一、中繼、第二軸桿11、21、31分別與第一、第二、第四傳動輪13、23、36一體成型。再者,連接片與相鄰之摩擦墊圈,例如該第一連接片5與該第一摩擦墊圈14、該第三連接片7與該第四摩擦墊圈33、該第四連接片8與該第六摩擦墊圈37予以一體成型,並分別於該第一、第三、第四連接片5、7、8側面分別一體設置一摩擦凸緣54、73、83。此外,傳動輪與相鄰構件之摩擦墊圈,例如該第一傳動輪13與該第一套環16之間的第二摩擦墊圈15、該第二傳動輪23與該第三傳動輪25之間的第三摩擦墊圈24、該第四傳動輪36與該第二套環34之間的第五摩擦墊圈35均予以去除,而直接在該第一、第二及第四傳動輪13、23及36側面一體設置一間隔凸緣132、232、362。
尤有進者,該第一、第二軸桿11、31分別軸向穿設一第一、第二支架12、32預設之第一、第二架孔122、322(例如與該第一、第二軸桿11、31斷面相同的方孔),以形成連動關係。因此,該第一軸桿11一端穿設該第一套環16及該第二連接片6的第一端孔61(例如下方圓孔)後,將該第一軸桿11於該第二連接片6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而該第一軸桿11另一端
穿設該第一連接片5的第一端孔51(例如下方圓孔)、該第一支架12之第一架孔122後,將該第一軸桿11於該第一支架12外側另結合一端封件4。
該中繼軸桿21一端穿設該第三傳動輪25、該第二連接片6和該第四連接片8的第一端孔81(例如下方方孔)後,將該中繼軸桿21於該第四連接片8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而該中繼軸桿21另一端穿設第三連接片7的第一端孔71(例如下方方孔)、該第一連接片5之第二端孔52(例如上方圓孔)後,將該中繼軸桿21於該第一連接片5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
該第二心軸3一端穿設該第四連接片8的第二端孔82(例如上方圓孔)後,將該第二軸桿31於該第四連接片8外側結合一端封件4;其中,該第四連接片8與該端封件4之間得進一步設置一供該第二軸桿31穿設之彈性元件9及一墊片41。而該第二軸桿31另一端穿設該第二套環34、該第三連接片7的第二端孔51(例如上方圓孔)、該第二支架32之第二架孔322後,將該第二軸桿11於該第二支架32外側另結合一端封件4。
事實上,該彈性元件9亦可選擇性地設置於供該第一軸桿11穿設之該第二連接片6與該端封件4之間,或者設置於供該中繼軸桿21穿設之該第四連接片8與該端封件4之間。特別是,前述實施例之第一、第二定位機構亦得設於第一、第二心軸1、2上,在此不擬贅述。
所以,經由本案的實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於,該樞紐器之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攤平(收納型態,且該第一、第二心軸為0度)時的第一軸距大於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疊合(平放型態,且該第一、第二心軸為180度)時的第二軸距,而具有軸距的變化性。因此,當分別連接於電子裝置之本體與撐架的兩個心軸軸距會產生尺寸的差異,並利用該尺寸的差異
讓且該電子裝置之本體與撐架具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而不致造成旋轉時發生干涉現象,且具有可縮短各心軸旋轉角度的行程效果。
本案所揭示者,乃較佳實施例之一種,舉凡局部之變更或修飾而源於本案之技術思想而為熟習該項技藝之人所易於推知者,俱不脫本案之專利權範疇。
1‧‧‧第一心軸
11‧‧‧第一軸桿
12‧‧‧第一支架
121‧‧‧固定孔
13‧‧‧第一傳動輪
131‧‧‧第一軸孔
14‧‧‧第一摩擦墊圈
141‧‧‧第一接孔
15‧‧‧第二摩擦墊圈
151‧‧‧第二接孔
16‧‧‧第一套環
17‧‧‧第一定位件
171‧‧‧第一桿孔
172‧‧‧第一定位凸塊
18‧‧‧止擋件
2‧‧‧中繼心軸
21‧‧‧中繼軸桿
22‧‧‧擋環
23‧‧‧第二傳動輪
231‧‧‧中繼軸孔
24‧‧‧第三摩擦墊圈
241‧‧‧第三接孔
25‧‧‧第三傳動輪
251‧‧‧卡榫
3‧‧‧第二心軸
31‧‧‧第二軸桿
32‧‧‧第二支架
321‧‧‧固定孔
33‧‧‧第四摩擦墊圈
331‧‧‧第四接孔
34‧‧‧第二套環
35‧‧‧第五摩擦墊圈
351‧‧‧第五接孔
36‧‧‧第四傳動輪
361‧‧‧第二軸孔
37‧‧‧第六摩擦墊圈
371‧‧‧第六接孔
38‧‧‧第二定位件
381‧‧‧第二桿孔
382‧‧‧第二定位凸塊
4‧‧‧端封件
41‧‧‧墊片
5‧‧‧第一連接片
51‧‧‧第一端孔
52‧‧‧第二端孔
53‧‧‧擋塊
6‧‧‧第二連接片
61‧‧‧第一端孔
611‧‧‧第一定位凹槽
62‧‧‧第二端孔
621‧‧‧卡槽
7‧‧‧第三連接片
71‧‧‧第一端孔
72‧‧‧第二端孔
8‧‧‧第四連接片
81‧‧‧第一端孔
82‧‧‧第二端孔
821、821’‧‧‧第二定位凹槽
9‧‧‧彈性元件
91‧‧‧彈片
92‧‧‧圓孔
Claims (26)
- 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包括: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該第一軸桿穿設一第一連接片、一與該第一軸桿連動之第一傳動輪和一第二連接片後,將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二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一中繼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中繼軸桿,該中繼軸桿穿設該第一連接片、一第三連接片、一與該中繼軸桿連動之第二傳動輪、一第三傳動輪、該第二連接片和一第四連接片後,將該中繼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一、第二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二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以及一第二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二軸桿,該第二軸桿穿設該第三連接片、一與該第二軸桿連動之第四傳動輪和該第四連接片後,將該第二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三、第四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四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三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且該第三連接片及/或第四連接片能帶動該第二軸桿自轉;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攤平型態時具有一第一軸距,另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處於疊合型態時具有一第二軸距,且該第一軸距之尺寸大於該第二軸距之尺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傳動輪均為齒輪,使得該第一、第二傳動輪和該第三、第四傳動輪各自形成嚙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一連接片與該第一傳動輪之間進一步穿設一與該第一軸桿連動之第 一摩擦墊圈,該第二軸桿於該第三連接片的外側進一步穿設一與該第二軸桿連動之第四摩擦墊圈,且該第二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與該第四傳動輪之間進一步穿設一與該第二軸桿連動之第六摩擦墊圈,且該第一、第四及第六摩擦墊圈厚度與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連接片相同,以作為襯墊並形成間距作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連接片之間進一步穿設一與該第一軸桿連動之第二摩擦墊圈,並穿越一第一套環,而該第二軸桿於該第三連接片與該第四傳動輪之間進一步穿越一第二套環,並穿設一與該第二軸桿連動之第五摩擦墊圈,而該中繼軸桿於該第二、第三傳動輪之間進一步穿設一與該中繼軸桿連動之第三摩擦墊圈;其中,該第二、第三及第五摩擦墊圈厚度與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連接片相同,且該第一、第二套環厚度與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傳動輪相同,以作為襯墊並形成間距作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第二軸桿徑向固接一第一、第二支架,其中該第一、第二支架均開設複數個固定孔,而該中繼心軸另一端則形成一外徑大於該中繼軸桿之擋環。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各端封件包括一墊片且該第一、中繼及第二軸桿末端均設有螺紋,而該端封件則為防脫螺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心軸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機構,該機構包括一穿設於該第一軸桿且連動之第一 定位件,該第一定位件位於該第二連接片與該端封件之間,且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第二連接片之下方圓孔周圍鄰接面相對設有至少一對第一定位凸塊及至少一對第一定位凹槽;當該第二連接片旋轉至預設角度時,該對第一定位凹槽即供該對第一定位凸塊卡入,以形成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端封件之間進一步包括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為供該第一軸桿穿設之複數個彈片或至少一個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連接片外側面突設一擋塊,而該第一軸桿鄰接該擋塊位置徑向突設一扇形止擋件,該止擋件之兩端緣位於該擋塊移動路徑之間,並以該擋塊觸及該止擋件之端緣作為攤平、疊合角度的限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二心軸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定位機構,該機構包括一穿設於該第二軸桿且連動之第二定位件,該第二定位件位於該第四連接片與該端封件之間,且該第二定位件與該第四連接片之上方圓孔周圍鄰接面相對設有至少一對第二定位凸塊及至少兩對第二定位凹槽;當該第二定位件旋轉至預設角度時,該對第二定位凸塊則卡入該第四連接片之一對第二定位凹槽或另一對第二定位凹槽內,以形成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二定位件與該端封件之間進一步包括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為供該第二軸桿穿設之複數個彈片或至少一個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三傳動輪與 該第二連接片為一體成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三傳動輪與該第二連接片之鄰接面相對設有卡槽與卡榫,且該卡榫嵌插於該卡槽內。
- 一種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包括:一第一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一軸桿,該第一軸桿設有一第一傳動輪,並穿設與該第一軸桿連動之一第一連接片和一第二連接片後,將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二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一中繼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中繼軸桿,該中繼軸桿設有一第二傳動輪,並穿設一第三傳動輪、該第一連接片、一第三連接片、該第二連接片和一第四連接片後,將該中繼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一、第二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二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一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一第二心軸,其軸向具有一斷面為非圓形之第二軸桿,該第二軸桿設有一第四傳動輪,並穿設該第三、第四連接片後,將該第二軸桿於該第四連接片外側結合一端封件,使得該第三、第四傳動輪表面形成接觸,而令該第四傳動輪能繞著該第三傳動輪進行行星運動,且該第三連接片及/或第四連接片能帶動該第二軸桿自轉;以及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攤平型態時具有一第一軸距,另當該第一、第二心軸處於處於疊合型態時具有一第二軸距,且該第一軸距之尺寸大於該第二軸距之尺寸。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第二 軸桿分別軸向穿設一第一、第二支架,其中該第一、第二支架均開設複數個固定孔,且該第一、第二軸桿於該第一、第二支架外側各自結合另一端封件,而該中繼心軸軸向穿設該第三、第一連接片,並於該第一連接片外側結合另一端封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傳動輪均為齒輪,使得該第一、第二傳動輪和該第三、第四傳動輪各自形成嚙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第三、第四連接片側面分別一體設置一摩擦凸緣,以作為襯墊並形成間距作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軸桿於該第一傳動輪與該第二連接片之間進一步穿設一第一套環,而該第二軸桿於該第三連接片與該第四傳動輪之間進一步穿越一第二套環;其中,該第一、第二套環厚度與該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傳動輪相同,以作為襯墊並形成間距作用。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第二及第四傳動輪側面一體設置一間隔凸緣。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各端封件包括一墊片,且該第一、中繼及第二軸桿兩端均設有螺紋,而該端封件則為防脫螺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心軸進一步包括一第一定位機構,該機構包括一穿設於該第一軸桿且連動之第 一定位件,該第一定位件位於該第二連接片與該端封件之間,且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第二連接片之下方圓孔周圍鄰接面相對設有至少一對第一定位凸塊及至少一對第一定位凹槽;當該第二連接片旋轉至預設角度時,該對第一定位凹槽即供該對第一定位凸塊卡入,以形成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一定位件與該端封件之間進一步包括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為複數個供該第一軸桿穿設之彈片或至少一個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二心軸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定位機構,該機構包括一穿設於該第二軸桿且連動之第二定位件,該第二定位件位於該第四連接片與該端封件之間,且該第二定位件與該第四連接片之上方圓孔周圍鄰接面相對設有至少一對第二定位凸塊及至少兩對第二定位凹槽;當該第二定位件旋轉至預設角度時,該對第二定位凸塊則卡入該第四連接片之一對第二定位凹槽或另一對第二定位凹槽內,以形成定位。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二定位件與該端封件之間進一步包括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為複數個供該第二軸桿穿設之彈片或至少一個彈簧。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三傳動輪與該第二連接片為一體成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三軸連動式樞紐器,其中該第三傳動輪與該第二連接片之鄰接面相對設有卡槽與卡榫,且該卡榫嵌插於該卡槽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19190A TWI521151B (zh) | 2014-06-03 | 2014-06-03 | Three-axis linkage type hub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19190A TWI521151B (zh) | 2014-06-03 | 2014-06-03 | Three-axis linkage type hub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46378A true TW201546378A (zh) | 2015-12-16 |
TWI521151B TWI521151B (zh) | 2016-02-11 |
Family
ID=55407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19190A TWI521151B (zh) | 2014-06-03 | 2014-06-03 | Three-axis linkage type hub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2115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6429B (zh) * | 2016-05-12 | 2019-04-11 |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 三軸鉸鏈及使用此三軸鉸鏈的電子機器 |
CN110825161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 |
CN112639665A (zh) * | 2018-12-21 | 2021-04-09 |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铰链装置及电子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72580B (zh) * | 2018-07-06 | 2019-09-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折疊式電子裝置及其樞接機構 |
TWI691826B (zh) | 2019-01-08 | 2020-04-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裝置及其鉸鏈機構 |
CN111473041B (zh) * | 2019-01-23 | 2022-01-04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及其铰链机构 |
-
2014
- 2014-06-03 TW TW103119190A patent/TWI521151B/zh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56429B (zh) * | 2016-05-12 | 2019-04-11 | 加藤電機(香港)有限公司 | 三軸鉸鏈及使用此三軸鉸鏈的電子機器 |
CN110825161A (zh) * | 2018-08-10 | 2020-02-21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 |
CN110825161B (zh) * | 2018-08-10 | 2023-08-08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 折叠式电子装置及其枢接机构 |
CN112639665A (zh) * | 2018-12-21 | 2021-04-09 |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铰链装置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21151B (zh) | 2016-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21151B (zh) | Three-axis linkage type hub | |
TWM466285U (zh) | 雙軸式轉軸樞轉定位結構 | |
TWM483641U (zh) | 雙軸樞紐之平行度穩定結構 | |
TWM498254U (zh) | 多節式轉軸改良結構 | |
TWM453755U (zh) | 同步收展摺疊裝置 | |
TW202122692A (zh) | 可交替旋轉的雙軸式鉸鏈(二) | |
TW201335495A (zh) | 轉動機構及使用該轉動機構的電子設備 | |
TWI699154B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CN112696422B (zh) | 电子设备的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 |
TWI659290B (zh) | 支撐裝置、樞紐模組、及關節器 | |
TWI535964B (zh) | 旋轉機構及電子裝置 | |
TWM502868U (zh) | 以複數樞轉支節組成的同動鉸鏈 | |
WO2012033056A1 (ja) | ヒンジ機構 | |
TWI550199B (zh) | Integral biaxial synchronous pivot | |
TWM478992U (zh) | 雙軸同動雙包樞軸器 | |
TWM527197U (zh) | 具傳動功能之鉸鏈(二) | |
TWM540459U (zh) | 雙軸同動鉸鏈 | |
TWM491323U (zh) | 多軸連動式樞紐器 | |
CN105299028B (zh) | 三轴连动式枢纽器 | |
JP7445554B2 (ja) | 2軸ヒンジ機構 | |
TWM631463U (zh) | 折疊式鉸鏈 | |
TWM612338U (zh) | 滑動式鎖定裝置及具有其的雙軸式鉸鏈 | |
TWM478078U (zh) | 同動式雙軸鉸鏈 | |
TWM590256U (zh) | 雙開式樞軸裝置 | |
TWI653926B (zh) | 雙軸交替翻轉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