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2550Y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2550Y
CN201222550Y CNU2008201122881U CN200820112288U CN201222550Y CN 201222550 Y CN201222550 Y CN 201222550Y CN U2008201122881 U CNU2008201122881 U CN U2008201122881U CN 200820112288 U CN200820112288 U CN 200820112288U CN 201222550 Y CN201222550 Y CN 20122255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portion
terminal
lid
connector construction
arrang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228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1228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2255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255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255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连接器结构,是用以固持软排线,包含有本体、若干本体端子、盖体及至少一垫片。本体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及开口。本体端子一端具有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其中,该第二钩下部是与软排线搭接导通,且,该搭接方式是以面接触,本体端子另一端具有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盖体一端具有一转轴部,且盖体内侧的两端各别具有一圆弧凹槽。每一垫片上是具有一垫片钩体,是分别对应于每一圆弧凹槽。其中,当软排线插入至第一容置空间时,藉由扳动盖体使转轴部撑开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使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夹持软排线,之后,垫片钩体顶扣圆弧凹槽,以稳固软排线。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特别是有关于藉由向下扳动盖体使转轴部撑开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因而使第三上钩部产生向上的压力,第一上钩部顺势造成向下的压力,而形成一夹持力的连接器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吾人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
一般的连接器是焊固于电路板上,俾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是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是介于软性排线及一印刷电路板之间,俾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
传统的连接器结构,其盖体的下端是为一平面,于压合时,该盖体直接压合于软性排在线,使该端子的勾部可压合并切入软性排线中,而确保该本体与该软性排线的接触导通。但是软性排在线表面与盖体的下表面皆为一平坦表面,其间的咬合力不强,因而影响挟持软性排线的力量,因此软性排线容易从连接器中松动而脱落,使电气讯号无法因接触而导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提出一种连接器结构,利用向下扳动盖体,使盖体上的转轴撑起端子的一端,端子的一端因而产生向上的压力,端子另一端顺势造成向下的压力,而形成一夹持力,使端子另一端夹持软排线,以稳固位于连接器内的软排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连接器结构,利用向下扳动盖体,使设置于连接器结构上的垫片凸出部顶住盖体的凹槽,以卡扣盖体而防止盖体朝上松脱,不致造成软排线松动而无法与端子相接触导通的情事。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种连接器结构,利用端子的设计,使该接触方式为面接触,增加端子与软排线搭接时的接触面积,以防止导通不良等情事发生。
为达上述目的,依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连接器结构,是用以固持一软排线,包含有一本体、若干本体端子、一盖体及至少一垫片。本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此第一容置空间是位于本体前端,此开口是连接于本体后端。本体端子一端是置于第一容置空间中,本体端子另一端是置于该开口内,本体端子一端具有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其中,该第二下钩部是与软排线搭接导通,且,该搭接方式是以面接触,本体端子另一端具有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盖体可接合、移除于开口上,盖体一端具有一转轴部,此转轴部是位于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之间,且盖体内侧的两端处各别具有一圆弧凹槽。至少一垫片,是连接于本体底部的一侧,此垫片上是具有一垫片钩体,是对应于每一圆弧凹槽。其中,当软排线插入至第一容置空间时,可藉由向下扳动盖体使转轴部撑开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因而使第三上钩部产生向上的压力,第一上钩部顺势造成向下的压力,而形成一夹持力,使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夹持软排线,的后,垫片钩体顶扣圆弧凹槽,以稳固软排线。
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可加强软排线稳固的扣合效果以外,亦达成软排线与本体端子的紧密接触导通,绝对减少软排线松动脱落等情事,改善习知连接器结构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第一作动示意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A-A剖面的第一作动侧视示意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B-B剖面的第一作动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C-C剖面的第一作动侧视示意图。
图号说明
连接器结构:1
本体:2
第一容置空间:21
开口:22
本体端子:3
本体端子一端:31
第一上钩部:311
第二下钩部:312
钩体:3121
本体端子另一端:32
第三上钩部:321
第四下钩部:322
焊接部:3221
盖体:4
转轴部:41
端子槽:42
圆弧凹槽:4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图示,说明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结构,为使便于理解,下述实施例中的相同组件是以相同的符号标示来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结构组合示意图。图中,连接器结构是用以固持一软排线7,包含有一本体2、若干本体端子3、一盖体4及至少一垫片5。本体2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21及一开口22,此第一容置空间21是位于本体2前端,此开口22是连接于本体2后端。
若干本体端子3,每一本体端子一端31是置于第一容置空间21中,每一本体端子另一端32是置于该开口22内,此本体端子一端31具有第一上钩部311及第二下钩部312,此本体端子另一端32具有第三上钩部321及第四下钩部322,上述的第一上钩部311、第二下钩部312、第三上钩部321及第四下钩部322是一体连结,其中第二下钩部312具有一钩体3121,该钩体3121是大致为一平面而与该软排线7相接触。第四下钩部322的底部具有一焊接部3221,以提供焊接部3221与一电路板6上的一电路板端子61相连接。而上述的本体2是由绝缘材质所制成,此绝缘材质是为高分子材料,例如塑料,但并不局限于高分子材料。
盖体4是可接合或移除于开口22上,盖体4一端具有一转轴部41、若干端子槽42,以及盖体内侧的两端处各别具有一圆弧凹槽43,此转轴部41是位于第三上钩部321、第四下钩部322中卡合及旋转。该盖体4前端具有若干端子槽42,以利每一个第三上钩部321各别对应且容置于每一端子槽42内,其中复数个第三上钩部321及若干端子槽42的数量是相同。两垫片5,是各别连接于本体2底部的两侧,每一垫片5上是具有一垫片钩体51,是分别对应于每一圆弧凹槽43。
组装时,先将若干本体端子3设置于本体2内,再将盖体4的转轴部41装设于第三上钩部321、第四下钩部322中,当其卡合后,盖体4于第三上钩部321、第四下钩部322中以进行旋转,的后,将垫片5结合于本体2底部,连接器结构1因此组装完成。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其是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结构的立体结构第一作动示意图、AA剖面的第一作动侧视示意图、BB剖面的第一作动侧视示意图及CC剖面的第一作动侧视示意图,与图1相同的组件便不再加以赘述。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当软排线7插入至本体2上的第一容置空间21时,可藉由向下扳动盖体4使盖体4关闭,而使转轴部41撑开第三上钩部321、第四下钩部322,因而使第三上钩部321产生向上的压力,第一上钩部311顺势造成向下的压力,而形成一夹持力,使第一上钩部311、第二下钩部312夹持软排线7,的后,垫片钩体51顶扣住已向下扳动后的圆弧凹槽43,垫片钩体51顶扣圆弧凹槽43除了防止盖体4松脱外,亦可达成此软排线7与本体端子3相互接触导通,以稳固软排线7而不致位移。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一种连接器结构,其主要是利用以转轴部撑开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因而使第三上钩部产生向上的压力,第一上钩部顺势造成向下的压力,而形成一夹持力,使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夹持软排线,并且利用向下扳动盖体,使设置于连接器结构上的垫片凸出部顶住盖体的凹槽,以卡扣盖体而防止盖体朝上松脱,不致造成软排线松动而无法与端子相接触导通,再者,该第二下钩部与软排线是以面搭接导通,大大增加其接触面积。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结构,是用以固持一软排线,该连接器结构具有: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该第一容置空间位于该本体前端,该开口是连接于该本体后端;
若干本体端子,每一本体端子的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每一本体端子的另一端是设置于该开口内,该本体端子的该端具有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该本体端子的该另一端具有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
一盖体,该盖体的一端具有一转轴部,该转轴部是位于该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之间,且该盖体内侧具有一圆弧凹槽;
至少一垫片是连接于本体底部的一侧,该垫片上是具有一垫片钩体,是对应于该圆弧凹槽;其特征在于:当该软排线插入至该第一容置空间时,可藉由向下扳动该盖体使该转轴部撑开该第三上钩部及该第四下钩部,因而使该第三上钩部产生向上的压力,该第一上钩部顺势造成向下的压力,而与该第二下钩部形成一夹持力,以夹持该软排线,且该垫片钩体顶扣该圆弧凹槽,以稳固该软排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下钩部底部具有一焊接部,以与一电路板上的一端子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的该第二下钩部具有一钩体,该钩体具一平面而与该软排线相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该端具有若干端子槽,以利该本体端子各别对应且容置于每一端子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端子及该端子槽的数量是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是由绝缘材质所制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材质是为高分子材料。
8.一种连接器结构,是用以固持一软排线,该连接器结构具有:一本体,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及一开口,该第一容置空间位于该本体前端,该开口是连接于该本体后端;若干本体端子,每一本体端子的一端是设置于该第一容置空间中,每一本体端子的另一端是设置于该开口内,该本体端子的该端具有第一上钩部、第二下钩部,该本体端子的该另一端具有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一盖体,该盖体的一端具有一转轴部,该转轴部是位于该第三上钩部、第四下钩部之间,该盖体可于本体上作开启或关闭的旋动;至少一垫片是连接于本体底部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端子的第二下钩部又具有一钩体是与软排线接触导通,该钩体大致成一平面与软排线形成面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四下钩部底部具有一焊接部,以与一电路板上的一端子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盖体的该端具有若干端子槽,以利该本体端子各别对应且容置于每一端子槽内。
CNU2008201122881U 2008-06-23 2008-06-23 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255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22881U CN201222550Y (zh) 2008-06-23 2008-06-23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22881U CN201222550Y (zh) 2008-06-23 2008-06-23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2550Y true CN201222550Y (zh) 2009-04-15

Family

ID=40576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228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2550Y (zh) 2008-06-23 2008-06-23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22550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855A (zh) * 2016-12-09 2017-02-22 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锁式zif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855A (zh) * 2016-12-09 2017-02-22 天津亿鑫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锁式zif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5472Y (zh) 电连接器
CN100448117C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用于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
CN20104185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WO2024120554A1 (zh) Ccs采集结构及电池模组
CN207818728U (zh) 电池模组
CN201222550Y (zh) 连接器结构
CN201215839Y (zh) 板对板电连接器
CN201029158Y (zh) 电连接器
CN201556734U (zh) 连接器结构
CN201004522Y (zh) 电连接器
CN207676968U (zh) 电池模组
CN202550114U (zh) 线缆组合结构
CN209626472U (zh) 一种车用fpc连接器组件
CN110311084B (zh) 一种电芯结构及电子产品
CN102856690B (zh) 一种回路连接装置及汽车线束
CN202363615U (zh) 电连接器
CN201252211Y (zh) 电连接器
CN102035088A (zh) 连接器、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结构
CN201549661U (zh) 插头结构以及设有插头的电子设备
CN201639013U (zh) 电连接器
CN201191662Y (zh) 电连接器
CN201336495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0987001Y (zh) 电连接器
CN220420935U (zh) 一种新型低压端子信号传递的充电插座
CN218300322U (zh) 一种电动车防水连接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506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