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50114U - 线缆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线缆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50114U CN202550114U CN2012200430858U CN201220043085U CN202550114U CN 202550114 U CN202550114 U CN 202550114U CN 2012200430858 U CN2012200430858 U CN 2012200430858U CN 201220043085 U CN201220043085 U CN 201220043085U CN 202550114 U CN202550114 U CN 2025501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pair
- elastic arm
- bus bar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组合结构,包括:一底座,该底座前端设有一对端子插槽,该底座后端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底面上设有一凸起部,该对端子插槽延伸至该容置空间;一对接线端子,该对接线端子分别组装于该对端子插槽中,该接线端子具有一尖锐端及一弹性臂,该尖锐端位于该端子插槽内,该弹性臂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一对线缆,该对线缆的末端分别置入于该对端子插槽中,且该尖锐端刺破该线缆,并与该线缆形成电性导通;一挠性排线,该挠性排线的末端设有一对导电接点及一孔洞并置入该容置空间内,该孔洞卡合于该凸起部,该接线端子的该弹性臂与该导电接点接触导通;及一上盖,该上盖组装固定于该底座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组合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将挠性排线与电源连接器进行连结的线缆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发光二极管灯条所使用的基材为电路板或软性电路板,发光二极管以SMT或DIP方式排列于电路板上,并在电路板末端处连接一电源线作为供电线路。此电源线可采用直接焊接于电路板末端的导体上的方式形成导通,亦可采用于电路板末端焊固一板端连接器,并与电源线接头间形成可插拔模块,以供电源线与电路板连接。
而现今,随着挠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的制作技术愈趋成熟,技术人员开始将挠性排线应用在发光二极管灯条的基材上,使发光二极管灯条具备能连续性生产、小型化、低成本且高挠曲性等优势,但挠性排线较为不耐高温的性质,使电源线不适合以直接焊接的方式与挠性排线形成连接,而在电路板及电源线上分别设可插拔模块的方式,于强度、重量及成本考虑下亦不适合于挠性排线上实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组合结构,其能取代传统焊接技术,使挠性排线与电源线之间形成连接导通,其连接强度佳,成本低,良率高,且使得挠性排线与电源线之间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组合结构,其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前端设有一对端子插槽,该底座后端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底面上设有一凸起部,该对端子插槽延伸至该容置空间;
一对接线端子,该对接线端子分别组装于该对端子插槽中,该接线端子具有一尖锐端及一弹性臂,该尖锐端位于该端子插槽内,该弹性臂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
一对线缆,该对线缆的末端分别置入于该对端子插槽中,且该尖锐端刺破该线缆,并与该线缆形成电性导通;
一挠性排线,该挠性排线的末端设有一对导电接点及一孔洞并置入该容置空间内,该孔洞卡合于该凸起部,该接线端子的该弹性臂与该导电接点接触导通;及
一上盖,该上盖组装固定于该底座上。
所述上盖设有一抵压部以抵压于该对线缆及该挠性排线,使得该对线缆及该挠性排线被挟持固定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
所述抵压部包含一对加压点及一对加压区,该对加压点对应于该对线缆设置,该对加压区对应于该对接线端子的该弹性臂设置。
所述弹性臂设有一接触点,该接触点朝向该上盖延伸设置,该挠性排线末端的该导电接点朝向该底座设置,且该导电接点被挟持于该接触点与该加压区之间。
所述底座与该上盖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上盖设有至少一卡勾,该底座设有至少一卡槽,该卡勾与该卡槽互相卡合以形成该卡合机构,借由该卡合机构以将该上盖固定于该底座上。
所述挠性排线的该对导电接点由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所组成,该正极接点经由该接线端子与其中一该线缆形成导通,该负极接点经由该接线端子与另一该线缆形成导通。
所述上盖设有一对应于该凸起部的凹槽,该凸起部延伸至该凹槽内。
所述孔洞位于该挠性排线两侧之间,该对导电接点较该孔洞靠近于该挠性排线两侧且实质呈对称设置。
所述接线端子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干涉固定于该端子插槽中,该尖锐端及该弹性臂形成于该本体上并分别朝垂直向上与水平向后延伸,于该本体上形成有一干涉部,该干涉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尖锐端及该弹性臂的延伸方向。
所述尖锐端自该端子插槽水平向后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该尖锐端位于该弹性臂的上方且该尖锐端与该弹性臂之间形成可容纳该挠性排线的一空隙,且该尖锐端的长度小于该弹性臂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以非焊接方式使挠性排线与电源线之间形成连接导通,避免对挠性排线本身造成损坏,使用上易于拆卸组装,低重量且连接强度佳,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导通所容易导致的良率下降与成本增加的问题。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组装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组装后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底座、接线端子及上盖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2沿着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至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较佳实施方式,适用于一种以挠性排线为基材的可发光装置,可将该可发光装置与电源连接器进行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组合结构1包括一底座2、一对接线端子3、一对线缆4、一挠性排线5及一上盖6,其中挠性排线5及一对线缆4分别组装于底座2相对两侧,并与接线端子3形成接触电性导通。
底座2前端设有一对端子插槽21,底座2后端设有一容置空间22,该容置空间22的底面上设有一凸起部23,且该对端子插槽21延伸至容置空间22内。
一对接线端子3分别组装于该对端子插槽21中,每一接线端子3具有一本体31、一尖锐端32、一弹性臂33及一干涉部34,本体31干涉固定于端子插槽21中,尖锐端32形成于本体31的上端且朝垂直向上延伸至端子插槽21内,弹性臂33形成于本体31的下端且朝水平向后延伸至容置空间22内,且弹性臂33设有一接触点331,该接触点331朝向上盖6延伸设置,干涉部34形成于本体31的中段且朝水平方向延伸,其中干涉部34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尖锐端32及弹性臂33的延伸方向并抵靠于端子插槽21的内壁,此干涉部34可有效防止接线端子3受外力影响而从端子插槽21内朝上方松脱远离。
值得一提的是,此干涉部34占据了一些端子插槽21的使用空间,为了增加尖锐端32的使用面积,因此尖锐端32自端子插槽21水平向后延伸至容置空间22内,尖锐端32位于弹性臂33的上方且尖锐端32与弹性臂33之间形成可容纳挠性排线5的一空隙35,且尖锐端32的长度小于弹性臂33的长度,如此设计除了可增加尖锐端32的使用面积外,又不会妨碍到挠性排线5置入于容置空间22内。
一对线缆4,该对线缆为内部包覆金属线41的圆形电缆线,其一末端分别置入于该对端子插槽21中并且接触于该对接线端子3,其另一端可安装一电源连接器(未图示)。当上盖6组装固定于底座2上时,接线端子3的尖锐端32可直接刺破线缆4,并与线缆4内的金属线41形成电性导通。
挠性排线5上设有数个发光组件(未图示),其末端设有一对导电接点51及一孔洞52并置入于容置空间22内,孔洞52卡合于凸起部23,导电接点51朝向底座2设置且与接线端子3的弹性臂33接触导通,其中孔洞52位于挠性排线5两侧之间,该对导电接点51较孔洞52靠近于挠性排线5两侧且实质呈对称设置。
上盖6组装固定于底座2上,其中上盖6设有一抵压部61以抵压于该对线缆4及挠性排线5,使得该对线缆4及挠性排线5被挟持固定于上盖6与底座2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抵压部61包含一对加压点611及一对加压区612,该对加压点611对应于该对线缆4设置,该对加压区612对应于该对接线端子3的弹性臂32设置,且使得挠性排线5的导电接点51被稳固地挟持于接触点331与加压区612之间,如此可得到较佳的电性接触的效果。此外,上盖6设有一对应于凸起部23的凹槽62,该凸起部23可延伸至凹槽62内。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2与上盖6之间设有数个卡合机构,上盖6设有数个卡勾63,底座2设有数个卡槽24,卡勾63与卡槽24互相卡合以形成该些卡合机构,并借由卡合机构以将上盖6固定于底座2上。挠性排线5的该对导电接点51由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所组成,正极接点经由接线端子3与其中一线缆4形成导通,负极接点经由接线端子3与另一线缆4形成导通,如此不需要焊接也能使得挠性排线5与此对线缆4形成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线缆组合结构,以非焊接方式使挠性排线与电源线之间形成连接导通,避免对挠性排线本身造成损坏,使用上易于拆卸组装,低重量且连接强度佳,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焊接导通所容易导致的良率下降与成本增加的问题。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前端设有一对端子插槽,该底座后端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的底面上设有一凸起部,该对端子插槽延伸至该容置空间;
一对接线端子,该对接线端子分别组装于该对端子插槽中,该接线端子具有一尖锐端及一弹性臂,该尖锐端位于该端子插槽内,该弹性臂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
一对线缆,该对线缆的末端分别置入于该对端子插槽中,且该尖锐端刺破该线缆,并与该线缆形成电性导通;
一挠性排线,该挠性排线的末端设有一对导电接点及一孔洞并置入该容置空间内,该孔洞卡合于该凸起部,该接线端子的该弹性臂与该导电接点接触导通;及
一上盖,该上盖组装固定于该底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一抵压部以抵压于该对线缆及该挠性排线,使得该对线缆及该挠性排线被挟持固定于该上盖与该底座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包含一对加压点及一对加压区,该对加压点对应于该对线缆设置,该对加压区对应于该对接线端子的该弹性臂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设有一接触点,该接触点朝向该上盖延伸设置,该挠性排线末端的该导电接点朝向该底座设置,且该导电接点被挟持于该接触点与该加压区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该上盖之间设有一卡合机构,该上盖设有至少一卡勾,该底座设有至少一卡槽,该卡勾与该卡槽互相卡合以形成该卡合机构,借由该卡合机构以将该上盖固定于该底座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排线的该对导电接点由一正极接点及一负极接点所组成,该正极接点经由该接线端子与其中一该线缆形成导通,该负极接点经由该接线端子与另一该线缆形成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设有一对应于该凸起部的凹槽,该凸起部延伸至该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位于该挠性排线两侧之间,该对导电接点较该孔洞靠近于该挠性排线两侧且实质呈对称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干涉固定于该端子插槽中,该尖锐端及该弹性臂形成于该本体上并分别朝垂直向上与水平向后延伸,于该本体上形成有一干涉部,该干涉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该尖锐端及该弹性臂的延伸方向。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尖锐端自该端子插槽水平向后延伸至该容置空间内,该尖锐端位于该弹性臂的上方且该尖锐端与该弹性臂之间形成可容纳该挠性排线的一空隙,且该尖锐端的长度小于该弹性臂的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430858U CN202550114U (zh) | 2012-02-10 | 2012-02-10 | 线缆组合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430858U CN202550114U (zh) | 2012-02-10 | 2012-02-10 | 线缆组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50114U true CN202550114U (zh) | 2012-11-21 |
Family
ID=4717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4308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50114U (zh) | 2012-02-10 | 2012-02-10 | 线缆组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50114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2667A (zh) * | 2017-06-29 | 2017-09-12 | 深圳市乐的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双线交叉连接扣结构 |
CN109524814A (zh) * | 2018-12-28 | 2019-03-26 | 鹤山市众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视灯条供电线的连接器 |
WO2023082995A1 (zh) * | 2021-11-11 | 2023-05-19 |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 灯带连接器及灯带 |
-
2012
- 2012-02-10 CN CN2012200430858U patent/CN2025501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52667A (zh) * | 2017-06-29 | 2017-09-12 | 深圳市乐的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双线交叉连接扣结构 |
CN109524814A (zh) * | 2018-12-28 | 2019-03-26 | 鹤山市众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视灯条供电线的连接器 |
WO2023082995A1 (zh) * | 2021-11-11 | 2023-05-19 |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 灯带连接器及灯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89930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018021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7977486U (zh) |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组件 | |
CN201000944Y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68134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75692U (zh) | 车辆用电池传感器总成 | |
CN102868069A (zh) | 带开关的同轴连接器 | |
CN108616015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4348051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550114U (zh) | 线缆组合结构 | |
CN205944502U (zh) | 一种结构可靠的掀盖式电子连接器 | |
CN202585819U (zh) | 线缆组合结构 | |
CN201820969U (zh) | 电连接器装置 | |
CN207398248U (zh) | 一种铜排连接组件、电池组合装置及电池模组 | |
CN203572850U (zh) | 电能表 | |
CN201142373Y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100452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8862215U (zh) | 一种分体式内导体连接器 | |
CN2022759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680828U (zh) | 一种fpc连接装置 | |
CN207426242U (zh) | 弹片固定结构 | |
CN207426238U (zh) | 带弹片固定结构的接线端子 | |
CN10198969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9393776U (zh) | 一种电池座连接器 | |
CN217691904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汽车电子线束插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5021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