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3816Y - 旋钮结构 - Google Patents

旋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3816Y
CN201203816Y CNU2008200097064U CN200820009706U CN201203816Y CN 201203816 Y CN201203816 Y CN 201203816Y CN U2008200097064 U CNU2008200097064 U CN U2008200097064U CN 200820009706 U CN200820009706 U CN 200820009706U CN 201203816 Y CN201203816 Y CN 20120381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carrying platform
knob body
switch pedestal
knob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97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航
郭景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ven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Inven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ventec Corp filed Critical Inventec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0097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381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381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381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钮结构,其适于配置在一电子装置上。电子装置具有一壳体与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电路板,其中壳体具有一开孔。旋钮结构包括一开关座体、一旋钮本体以及一枢转部。开关座体配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一承载平台,其中承载平台具有一限位贯孔。旋钮本体配置于开关座体的承载平台上,且壳体的开孔暴露出旋钮本体。枢转部连接旋钮本体并穿过承载平台的限位贯孔而卡扣于承载平台的背侧。

Description

旋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旋钮结构(rotary knob),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electronic device)的旋钮结构。
背景技术
图1绘示出传统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电子装置100具有一壳体(case)110以及位于壳体110内部的一电路板(circuit board)120,而旋钮结构200适于配置在电子装置100上,并包括一开关座体(switch body)210、一承载框体(carrying frame)220、一旋钮本体(rotary knob body)230以及一卡扣件(locking element)240。
开关座体210配置于电路板120上,并具有一连接于电路板120上的固定部(fixing portion)212、一配置于固定部212中的转动部(rotary portion)214以及一形成于转动部214的限位贯孔(position limiting aperture)216。承载框体220组装于壳体110的一开孔(opening)112中,并具有一暴露出开关座体210的组装孔(assembling hole)222。旋钮本体230配置于承载框体220上,以覆盖开孔112,而卡扣件240配置于承载框体220与旋钮本体230之间。卡扣件240的一枢轴242穿过组装孔222而配置于限位贯孔216中,而卡扣件240的多个卡勾244则穿过组装孔222而卡合于组装孔222的内缘。
当使用者推动旋钮本体230相对于承载框体220转动时,旋钮本体230会透过卡扣件240的枢轴242与限位贯孔216之间的干涉来带动开关座体210的转动部214相对于固定部212转动。如此一来,使用者即可通过旋钮结构200来调整电子装置100所提供的音量、色彩或亮度等信号的发射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技艺中,旋钮结构200是由较多的元件所组合而成,且各个元件的结构皆较为复杂。因此,当旋钮结构200的各个元件的制造公差较大时,旋钮结构200容易产生不易组装、偏心或卡键的问题。因此,旋钮结构200的生产良率较低。
另外,通常这些卡勾244与组装孔222的内缘之间会具有较小的间隙,以使这些卡勾244可较紧密地卡合于组装孔222的内缘。因此,当旋钮本体230相对于承载框体220转动时,这些卡扣部244与组装孔222的内缘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此外,旋钮本体230的表面通常还会具有一电镀层(electroplating layer)250,以使其可呈现出金属光泽。然而,电镀层250的边缘252处可能会形成毛边,且毛边可能会触及承载框体220。如此一来,旋钮本体230相对于承载框体220转动时会更为不平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钮结构,其结构较为简单,且其旋钮本体在转动时会较为平顺。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旋钮结构,其适于配置在一电子装置上。电子装置具有一壳体与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电路板,其中壳体具有一开孔。旋钮结构包括一开关座体、一旋钮本体以及一枢转部(pivoting portion)。开关座体配置于电路板上,并具有一承载平台(carrying platform),其中承载平台具有一限位贯孔。旋钮本体配置于开关座体的承载平台上,且壳体的开孔暴露出旋钮本体。枢转部连接旋钮本体并穿过承载平台的限位贯孔而卡扣于承载平台的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枢转部包括一中心轴(center axis)以及多个弹片(elastic leaf)。中心轴连接旋钮本体并穿过限位贯孔,而这些弹片配置于中心轴的外围。这些弹片适于在枢转部进入限位贯孔时被挤压变形,并在通过限位贯孔后弹回,以承靠于(lean against)承载平台的背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钮结构还包括一止挡部(blockingportion),其位于枢转部与旋钮本体之间,并承靠开关座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关座体的承载平台具有一凹陷(dent),其与止挡部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止挡部为一圆柱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旋钮结构还包括一组装环(assemblingring),其配置于壳体的开孔的内缘,而旋钮本体位于组装环内。
本实用新型的旋钮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因此其组装时较为容易,且其生产良率会较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旋钮本体相对于电子装置的壳体转动时亦会较为平顺。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出传统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旋钮结构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而图3为图2中的旋钮结构的分解图。请参考图2与图3,电子装置300具有一壳体310以及一电路板320,其中壳体310具有一开孔312,而电路板320位于壳体310内部。再者,旋钮结构400适于配置在电子装置300上,以调整电子装置300所提供的音量、色彩或亮度等信号的发射强度。
旋钮结构400包括一开关座体410、一旋钮本体420以及一枢转部430。开关座体410配置于电路板320上,并具有一承载平台412,其中承载平台412具有一限位贯孔412a。再者,旋钮本体420配置于开关座体410的承载平台412上,且壳体310的开孔312暴露出旋钮本体420。另外,枢转部430连接旋钮本体420并穿过承载平台412的限位贯孔412a而卡扣于承载平台412的背侧,以将旋钮本体420保持于开关座体410上。
更详细而言,于此实施例中,旋钮结构400还可包括一外型呈圆柱体的止挡部440,而开关座体410的承载平台412还可具有一外型与止挡部440相配合的凹陷412b。另外,枢转部430则是由一中心轴432以及多个弹片434所组成。其中,中心轴432的一侧透过止挡部440连接旋钮本体420的底部,而这些弹片434则配置于中心轴432的另一侧,并位于中心轴432的外围。
再者,这些弹片434可在枢转部430进入限位贯孔412a时被挤压变形,并在通过限位贯孔412a后弹回,以承靠于承载平台412的背侧。此时,旋钮本体420亦会透过止挡部440承靠于承载平台412的上侧,且止挡部440会位于凹陷412b中。如此一来,旋钮本体420即可透过这些弹片434、止挡部440与承载平台412的配合而被保持于开关座体410上。另外,使用者只需再将这些弹片434挤压变形,以使其可反向通过限位贯孔412a,即可将旋钮本体420由开关座体410上拆下。
在上述实施例中,开关座体410的中央区域410a可相对于周边区域410b转动,且限位贯孔412a形成于中央区域410a中。当使用者推动旋钮本体420相对于电子装置300的壳体310转动时,旋钮本体420即会透过枢转部430与限位贯孔412a之间的干涉来带动开关座体410的中央区域410a相对于周边区域410b转动,以调整信号的发射强度。
相较于传统技艺,本实用新型的旋钮结构400的结构较为简单,且组装上亦较为容易,因此其生产良率会较高。另外,旋钮本体420配置于承载平台412上,并透过枢转部430卡扣于开关座体410的中央区域410a。如此一来,除了开关座体410的中央区域410a会与周边区域410b互相接触以外,转动元件(旋钮本体420、枢转部430与开关座体410的中央区域410a)大致上不会与固定元件接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旋钮本体420相对于壳体310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会较小。
另外,旋钮本体420的表面还可具有一电镀层450,以使其可呈现出金属光泽。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技艺,即使电镀层450的边缘452处形成有毛边,毛边大致上亦不会与固定元件接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旋钮本体420相对于壳体310转动时会较为平顺。
除此之外,请重新参考图2,于此实施例中,旋钮结构400还可包括一组装环460。组装环460例如是以可透光的半透明材质制作,其可配置于壳体310的开孔312的内缘,而旋钮本体420可位于组装环460内。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旋钮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且组装上亦较为容易,因此其生产良率会较高。另外,除了开关座体的中央区域会与周边区域互相接触以外,转动元件大致上不会与固定元件接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旋钮本体相对于壳体转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会较小。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6)

1.一种旋钮结构,适于配置在一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具有一壳体与位于壳体内部的一电路板,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开孔,该旋钮结构包括:
一开关座体,配置于该电路板上,该开关座体具有一承载平台,且该承载平台具有一限位贯孔;
一旋钮本体,配置于该开关座体的承载平台上,且该壳体的该开孔暴露出该旋钮本体;以及
一枢转部,连接该旋钮本体并穿过该承载平台的该限位贯孔而卡扣于该承载平台的背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枢转部包括:
一中心轴,连接该旋钮本体并穿过该限位贯孔;以及
多个弹片,配置于该中心轴的外围,该些弹片适于在该枢转部进入该限位贯孔时被挤压变形,并在通过该限位贯孔后弹回,以承靠于该承载平台的背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止挡部,位于该枢转部与该旋钮本体之间,并承靠该开关座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座体的该承载平台具有一凹陷,其与该止挡部相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挡部为一圆柱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装环,配置于该壳体的该开孔的内缘,而该旋钮本体位于该组装环内。
CNU2008200097064U 2008-03-27 2008-03-27 旋钮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381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97064U CN201203816Y (zh) 2008-03-27 2008-03-27 旋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97064U CN201203816Y (zh) 2008-03-27 2008-03-27 旋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3816Y true CN201203816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6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970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3816Y (zh) 2008-03-27 2008-03-27 旋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3816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662A (zh) * 2011-08-09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座、盖板、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CN103303095A (zh) * 2012-03-05 2013-09-1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操作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27662A (zh) * 2011-08-09 2013-02-1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座、盖板、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CN102927662B (zh) * 2011-08-09 2016-08-0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旋钮座、盖板、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CN103303095A (zh) * 2012-03-05 2013-09-18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操作装置
CN103303095B (zh) * 2012-03-05 2015-12-09 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操作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00110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装置およびその筐体の製造方法
USD661704S1 (en) Display screen of a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with a teardrop-shaped marker icon
AU201420129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1203816Y (zh) 旋钮结构
US6667450B2 (en) Quite button assembly
CN213938037U (zh) 带支撑功能的保护壳
CN105869940A (zh) 电子装置
JP2009135586A (ja) 電子機器
KR10158057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안테나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안테나를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2007132771A (ja) 時計装置
JP5056288B2 (ja) ベゼル部材の位置決め装置
CN211529829U (zh) 组合侧键的结构及电子产品的框架
CN102580313B (zh) 卡扣组装式麻将机控制盘
CN219497613U (zh) 一种带显示功能的旋钮
CN211294918U (zh) 具有按键结构的设备
CN101387180A (zh) 一种弧圆形替代内角或外角型门框构件装置
CN210865997U (zh) 一种可拆卸转轴按键结构
JP2010223785A (ja) 無線機能付き時計の表示板
JP5719693B2 (ja)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
JP3082405U (ja) ノート型パソコンの蓋の開閉用回転軸構造
JP4852725B2 (ja) 筐体
CN200994231Y (zh) 组设式的软键
JP2003109792A (ja) メッキつまみの接地構造
JP4222501B2 (ja) 回転操作部品の取付構造
CN205976757U (zh) 一种具有静音效果的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