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7818Y - 燃气微波炉具 - Google Patents

燃气微波炉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7818Y
CN201187818Y CNU2008200980334U CN200820098033U CN201187818Y CN 201187818 Y CN201187818 Y CN 201187818Y CN U2008200980334 U CNU2008200980334 U CN U2008200980334U CN 200820098033 U CN200820098033 U CN 200820098033U CN 201187818 Y CN201187818 Y CN 2011878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ve
microwave
casing
antenna
ov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980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左长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980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781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78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78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速度快、节约能源、环保,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的燃气微波炉具。该燃气微波炉具,包括炉箱体、炉箱门和设于炉箱体侧面和上方的微波加热元件,在炉箱体的底部还设有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含红外线灶炉盘和设置于红外线灶炉盘上方的陶瓷支架;炉箱体的顶部还设有抽油烟机。本实用新型将燃气灶具、微波炉、抽油烟机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烹饪食物时,特别是红烧或炖煮肉食时,烹饪速度快,节约能源、安全、环保,达到一机三用(燃气加热、微波加热、强抽油烟)的效果。

Description

燃气微波炉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烹饪炉具,尤其是一种燃气灶具、微波炉具和抽油烟机结合使用的厨房烹饪用炉具。
背景技术
美国人斯宾塞自发现微波的加热作用,于1954年开发出一种叫做“雷达烤炉”的新型烹饪工具,并开始投放市场,这样的器具现在改名为微波炉。波长≈12.2cm,频率为v≈2.45×109HZ的微波,正好是引起分子振动的最佳波长值。由于水内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结构极不稳定,因此受到微波影响后很容易产生振动。由此分子间相互碰撞的同时,便产生了摩擦热能,这些热能就加热了食物。因此,微波加热是由于水分子的热振动所引起,是热量由食物的内部产生而向食物的外部传播。它具有传热快、热效率高、耗能低的优点,目前微波炉已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烹饪工具。然而这种烹饪工具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操作在密封的箱体内进行,所以无法满足中国家庭的烹饪操作,特别是传统的中国爆炒等烹饪操作之需要,所以在中国家庭中,一般微波炉仅作为辅助烹饪工具使用;再者放入微波炉的食物温度越低(比如冷冻食物)则微波加热的热效率越低,耗费时间也越长;此外,现今使用的微波炉,在烹饪过程中,腔体内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并伴随散发出烹调食物的气味。这些蒸汽和食物气味全靠腔体侧壁和顶壁上的排气口排至室内,对室内家具、陈设、衣物等有些影响,一些异味久而不散,使人也感到不适。
燃气灶具,使用的是气体(天然气、液化气、煤气),所以火力很强也很猛,十分适应中国家庭爆炒食物的烹饪操作,被中国家庭所广泛采用。然而这种灶具存在如下不足:由于它的传热方式,是将热量以热传导方式,从食物的外部向食物内部传递,而由于绝大部分食物(特别是肉食品)都是热传导的不良导热体,所以这种热量传递过程十分缓慢。在火力较大情况下烹饪时,往往食物的外表面熟透,但食物的内层(特别是肉食品的内心部分)还很硬,而且可能是生的;如果要想让食物熟透,则必须用小火慢慢烹饪,这样势必消耗较长的时间;燃气灶具的另一个缺点是能源的热效率较低,油烟大,环境污染重。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00114174.0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名为“与抽油烟机组合的微波炉”,该专利将抽油烟机和微波炉结合使用,解决了微波炉烹饪食物所产生的油烟问题和一般燃气灶具烹饪所产生的油烟问题。但是并没解决现有燃气和微波加热方式存在的问题,而且该装置的结构比较复杂,对墙体的强度要求较高,同时安装也不方便,用于烹饪时与一般微波炉的功能无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烹饪速度块、节约能源、环保,并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的燃气微波炉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燃气微波炉具,包括炉箱体、炉箱门和设于炉箱体一侧和上方的微波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在炉箱体内的底部还设有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含红外线灶炉盘和设置于红外线灶炉盘上方的陶瓷支架;炉箱体的顶部还设有抽油烟机。
所述抽油烟机包括设置于炉箱体后上角的由倾斜隔挡板隔成的排油烟室,在倾斜隔挡板的挡板通气孔上设置的挡板风扇电机,与排油烟室上顶面的排烟口垂直连接的排烟管,在排烟管的另一端口处设置的排烟风扇电机。
所述微波加热元件包括微波电器元件柜、微波调节面板、波导管和发散天线;所述微波电器元件柜安装于炉箱体一侧,微波电器元件柜内安装有磁控管、高压整流电源和冷却风扇等元件;所述微波调节面板安装于微波电器元件柜前部面板上;所述磁控管发出的微波通过发散天线进行发射,磁控管产生的微波,由磁控管的发射端进入侧面波导管,再由波导管引向炉箱体顶盖正中间位置,穿入微波馈入口进入发散天线,发散天线上配备的发散天线电机带动发散天线旋转,发散天线的旋转平面为水平面,发散天线与下面的红外线灶炉盘的中心相垂直。
所述炉箱体的右侧壁上有一个开口,右侧壁高度与左侧壁相同,右侧壁宽度小于左侧壁;所述炉箱门包括主门和附门,附门与炉箱体右边侧壁开口相对应。
所述微波电器元件柜和炉箱体之间设置了绝热隔板;所述的绝热隔板是厚度至少为10mm的绝热硅酸铝纤维板。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燃气灶具和微波炉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烹饪食物时,特别是红烧或炖煮肉食时,烹饪速度快,节约能源。
(2)将燃气灶具、微波加热装置、抽油烟机集合在一个箱体结构中,使得本实用新型使用和安装很方便。
(3)本实用新型安装了两个排油烟装置(两级排烟风扇电机),使得实用新型内部清洁、卫生、环保。
(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防微波泄漏装置、燃气电子打火保护装置,使得本炉具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抽油烟机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炉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箱门;2、元件柜通气孔;3、观察窗口;4、微波调节面板;5、磁控管;6、微波电器元件柜;7、绝热隔板;8、波导管;8-1、发散天线电机;9、挡板通气孔;9-1、挡板风扇电机;10、发散天线;10-1、微波馈入口;10-2、云母片;11、排烟管;11-1、排烟口;12、排烟风扇电机;13、排油烟室;14、倾斜隔挡板;15、油杯;16、门锁开关;17、照明灯;18、微晶玻璃炒锅;19、炉箱体;20、炉箱体壁通气孔;21、陶瓷支架;22、红外线灶炉盘;23、电子打火旋钮;24、燃气通气孔;25、电子打火管;26、燃气通入管;微波加热用的常用元件未在图中标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3、4,本实用新型燃气微波炉具,包括炉箱体19、炉箱门1和设于炉箱体19侧面和上方的微波加热元件,在炉箱体19的底部还设有燃气灶具,燃气灶具包含红外线灶炉盘22和设置于红外线灶炉盘22上方的陶瓷支架21;炉箱体19的顶部还设有抽油烟机。
燃气灶具还包括电子打火装置、燃气通入管26等。电子打火装置包括电子打火旋钮23和电子打火管25。红外线灶炉盘可选用直径约为180mm的红外线陶瓷红外线灶炉盘,安装在炉箱体内底面的正中间位置,电子打火装置安装于红外线灶炉盘的下面。在该红外线灶炉盘的外圈上,放置一个圆环形陶瓷支架21,该支架直径约为200mm,高约为45mm,厚度为10mm,在支架的圆环上开有24个Φ8的通气孔,在圆环壁上呈近似均布,进行通气和使空气流通,以提供给燃气灶具燃烧时所需的空气。将炒锅(或其他加热容器),放在此支架上。该支架由绝热陶瓷制成,起绝热作用,阻挡了燃气灶具燃烧时所产生热量的散发。
微波加热元件包括微波电器元件柜6、微波调节面板4、波导管和发散天线。微波电器元件柜6安装于炉箱体的左边,微波电器元件柜6内安装磁控管5、高压整流电源和冷却风扇等元件;在微波电器元件柜6的底侧面和后侧面的下部,设有元件柜通气孔2;在微波电器元件柜6的前部面板上安装有微波调节面板4,微波调节面板4上设有火力控制旋钮,时间设定旋钮以及电源总开关;磁控管5产生的微波,由磁控管5的发射端进入侧面波导管8,再由波导管8引向炉箱体顶盖正中间位置,穿入微波馈入口10-1而进入发散天线10,发散天线10的旋转平面呈水平面,并与下面的红外线灶炉盘的中心相垂直。发散天线上配备的发散天线电机8-1(功率约为4W,转速约为30转/分),带动发散天线10旋转(发散天线的旋转轴为垂直方向)。这样,微波就从上而下,并以与加热炉盘完全中心对称的方式,传递给食物,使食物受热均匀,而不再需要转动。
抽油烟机包括排油烟室13、挡板风扇电机9-1、排烟管11、排烟风扇电机12;排油烟室13设置于炉箱体内的后上角,排油烟室的倾斜隔挡板14的左边,开有挡板通气孔9,在挡板通气孔9上安装有与通气孔直径相同的挡板风扇电机9-1,挡板风扇电机9-1正对着炉箱体进行抽油烟;抽油烟室13上顶面的右侧,开有排烟口11-1,排烟口11-1与直径相同的排烟管11垂直相连接,排烟管11的另一端口处安装有与之直径相同的排烟风扇电机12,对排油烟室13和排烟管11抽气。排烟管11的末端部位固定于厨房的墙壁或窗户上,向室外排出油烟。这样,由两个风扇电机进行二级排风,产生强抽油烟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加热器和照明灯17相串联,并与门锁开关16相串接,当炉箱门1打开时,微波加热器和照明灯17断开,此时可用燃气灶具单独加热食物;当炉箱门1关闭时微波加热器和照明灯17被接通,照明灯17亮,此时可用微波加热器和燃气灶具同时对食物进行加热。抽油烟机的两个风扇电机相串接后,与总电源串接,不论炉箱门打开或关闭,只要总电源接通,抽油烟机始终处于抽油烟工作状态。
此外,在微波电器元件柜6和炉箱体之间设置厚度为12mm左右的绝热硅酸铝纤维板7,起到隔热作用,阻挡热量向电器元件柜的传递。
采用本实用新型用于烹饪时,所有使用的炊具无论是炒锅或者是蒸锅等,均可使用微晶玻璃制品。该玻璃制品表面经聚四氟乙烯处理后,使用时不沾锅、油烟少、热容量大,使用这种类型炊具,烹饪出的食品味道更加鲜美;微晶玻璃制品具有传热快,强度高的特点。炒锅的直径,可选用28-32厘米。
参见图5,炉箱体右侧壁上有一个开口,右侧壁高度与左侧壁相同,右侧壁宽度小于左侧壁;炉箱门包括主门和附门,附门与炉箱体19右边侧壁开口相对应。炉箱体右侧壁可以为与左侧壁等高的梯形结构,同时炉箱门的附门也为与炉箱体右侧壁相配合的梯形结构。为方便本炉具的清洁,可在炉箱体的内层贴有薄塑料(或其他材质)贴膜,可定期更换,炉箱体底面(与燃气炉盘持平的平面),设计成前面开口的簸箕形状,使清扫掉入箱体内的污物容易;当炉门打开时,炉箱体内操作空间大而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安全装置:
(1)炉箱体内层由光亮的薄金属板(不锈钢板内层或经处理的金属板内层等)密封,保证微波在其内的反射作用,而不泄漏。
(2)炉箱体内所有开气孔之处其外表面均加上防微波泄漏的防护罩;炉箱体门盖与炉箱体扣合的每一个结合缝,都采用双边扣合更加严密。
(3)抽油烟机的两个风扇电机的叶片,采用金属叶片,金属叶片高速旋转,阻挡微波泄漏。
(4)炉箱体和微波电器元件柜的壁表面上都设有通气孔,在抽油烟机和元件柜内的风扇电机的作用下,保证炉箱体和电子元件柜的空气循环流通和热量交换,高压变压器和磁控管上都安装有热敏元件。
(5)微波电器元件与炉箱体之间设有厚度至少为10mm的硅酸铝纤维绝热板,隔断了热量的传递。
(6)在燃气电子点火装置上加上两个保护探头,它的作用是:①当电子打火打了3-5秒之内,如果没有点着红外线灶炉盘,则此时燃气进气开关将自动切断,防止没有燃烧的燃气的泄漏;②而当燃气灶上的火焰因水泼上红外线灶炉盘或其它原因而熄灭时,将自动切断燃气进气口开关;防止燃气继续泄流入灶具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炉具时,可参考如下步骤:
(一)炒菜等烹饪
打开总电源开关,此时抽油烟机工作;
放好炒锅,点燃燃气灶具,此时炒锅加热;
倒入炒菜油;
调好微波火力控制旋钮和时间设定旋钮;
关炉箱门,对炒锅和炒菜油进行短时间加热;
油被加热后打开炉箱门;
开始炒菜操作;
调好微波火力旋钮(至中火或低火)和时间(约5-7分钟)设定;
关闭炉箱门,此时两种方式同时加热;
设定时间到后微波加热停止;
打开炉箱门,操作结束。全部耗时约7-10分钟。
(二)蒸米饭、馒头、熬汤等烹饪或者煮中药等,都可参考上面步骤。
(三)根据以上操作步骤,整个烹饪操作时间,可比现在传统的操作时间缩短一半以上,特别是对诸如炖肉、煮肉等难熟食品的烹饪,缩短时间更为显著,燃气消耗量也大为减少。
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家庭烹饪时,每一个家庭厨房可设置本炉具左右两个,其中右边这个可用来炒菜等的食物烹饪,左边的这个可用于蒸米饭、馒头或煮面条等烹饪操作。
本炉具如打开炉门操作,断开微波炉工作时,可以使用铁制等金属炊具,可当普通燃气灶具使用,此时抽油烟机仍可继续工作(只要将总电源开关接通),本炉具也可用来做各种煎煮中药材、煲汤等多种作用使用,此时只要用燃气灶的微火和微波的低火力同时加热使用。本炉具在燃气灶不工作时,也可单独作微波炉使用。
本实用新型将燃气灶加热和微波炉加热相结合,同时配备抽油烟机,当炉箱门打开时,只有燃气灶具加热,此时可对食物进行强火爆炒等烹饪,而当需要对食物进行温火烹饪时,则可将燃气加热调至低火状态,关闭炉箱门,此时食物受燃气加热和微波加热的共同作用。微波作用于火焰,加速燃烧气体分子的振动,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也作用于水和食物上,由于水分子振动加剧,也促进了热量的传导效率。另一方面,燃气加热提高了食物的温度,使分子振动振幅增大,促进了微波的加热效率,二者相辅相成,两种加热方式相互补充,使食物既受到由外向内传递的热量的作用(燃气加热),同时又受到由内向外传递热量的作用(微波加热),食物将在很短时间内熟透、熟烂。
从烹饪操作的开始至全部结束,不管炉箱门关闭或打开,抽油烟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始终保持炉箱内的空气对流和热量交换。而一旦总电源断开,此时抽油烟机停止工作,而微波加热系统也同时停止工作,这样就确保了整个烹饪操作过程的绝对安全。
本实用新型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创意主旨,可作各种改型、添加、替换和变化。

Claims (6)

1、燃气微波炉具,包括炉箱体(19)、炉箱门(1)和设于炉箱体(19)一侧和上方的微波加热元件,其特征在于在炉箱体(19)内的底部还设有燃气灶具,所述燃气灶具包含红外线灶炉盘(22)和设置于红外线灶炉盘(22)上方的陶瓷支架(21);炉箱体(19)的顶部还设有抽油烟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微波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烟机包括设置于炉箱体(19)后上角的由倾斜隔挡板(14)隔成的排油烟室(13),在倾斜隔挡板(14)的挡板通气孔(9)上设置的挡板风扇电机(9-1),与排油烟室(13)上顶面的排烟口(11-1)垂直连接的排烟管(11),在排烟管(11)的另一端口处设置的排烟风扇电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微波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加热元件包括微波电器元件柜(6)、微波调节面板(4)、波导管(8)和发散天线(10);所述微波电器元件柜(6)安装于炉箱体(19)一侧,微波电器元件柜(6)内安装有磁控管(5)、高压整流电源和冷却风扇等元件;所述微波调节面板(4)安装于微波电器元件柜(6)前部面板上;所述磁控管(5)发出的微波通过发散天线(10)进行发射,磁控管(5)产生的微波,由磁控管(5)的发射端进入侧面波导管(8),再由波导管(8)引向炉箱体顶盖正中间位置,穿入微波馈入(10-1)进入发散天线(10),发散天线(10)上配备的发散天线电机(8-1)带动发散天线(10)旋转,发散天线(10)的旋转平面为水平面,发散天线(10)与下面的红外线灶炉盘(22)的中心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微波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箱体(19)的右侧壁上有一个开口,右侧壁高度与左侧壁相同,右侧壁宽度小于左侧壁;所述炉箱门(1)包括主门和附门,附门与炉箱体(19)右边侧壁的开口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微波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波电器元件柜(6)和炉箱体(19)之间设置了绝热隔板(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微波炉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热隔板(7)是厚度至少为10mm的绝热硅酸铝纤维板。
CNU2008200980334U 2008-04-09 2008-04-09 燃气微波炉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781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80334U CN201187818Y (zh) 2008-04-09 2008-04-09 燃气微波炉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80334U CN201187818Y (zh) 2008-04-09 2008-04-09 燃气微波炉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7818Y true CN201187818Y (zh) 2009-01-28

Family

ID=4031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9803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7818Y (zh) 2008-04-09 2008-04-09 燃气微波炉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7818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962A (zh) * 2012-11-08 2013-02-06 陈立辉 组合厨具
CN106705143A (zh) * 2017-02-08 2017-05-24 上海琛岫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便携式微波炉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3962A (zh) * 2012-11-08 2013-02-06 陈立辉 组合厨具
CN106705143A (zh) * 2017-02-08 2017-05-24 上海琛岫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环保便携式微波炉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96799B (zh) 一种新型烤箱
CN209136158U (zh) 烹饪装置
CN205338690U (zh) 多功能燃气烤炉
CN201187818Y (zh) 燃气微波炉具
CN1957799A (zh) 多功能电磁炉餐桌
CN102894864B (zh) 一种真空保温电磁式电饭煲
CN200943875Y (zh) 高效聚能灶
CN202371782U (zh) 一种光波炉或热波炉
CN108980907A (zh) 烹饪灶具
CN206709145U (zh) 一种新型微波炉
CN211380786U (zh) 与集成灶合为一体的长时间预约烹饪机
CN101025273A (zh) 高效聚能无烟灶
CN208587934U (zh) 生物质柴油大锅灶
CN208973514U (zh) 多功能电烤炉
CN202973220U (zh) 一种不锈钢双环电陶炉
CN206944242U (zh) 一种双头炒炉
CN110123155A (zh) 一种无烟bbq火锅一体机
CN205481168U (zh) 一种方便易用型商用燃气灶
CN201289132Y (zh) 一种具有自动吹凉功能的微波炉
CN214157057U (zh) 家厨多元炊具组合平台
CN103829772A (zh) 节能炒锅
CN108036362A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家用双头燃气灶
CN108679661A (zh) 生物质柴油大锅灶
CN213721490U (zh) 一种具有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的智能型电能水蒸汽炊具
CN203302897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8

Termination date: 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