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6996Y - 螺母装置 - Google Patents

螺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6996Y
CN201176996Y CNU2008200054317U CN200820005431U CN201176996Y CN 201176996 Y CN201176996 Y CN 201176996Y CN U2008200054317 U CNU2008200054317 U CN U2008200054317U CN 200820005431 U CN200820005431 U CN 200820005431U CN 201176996 Y CN201176996 Y CN 20117699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ut
stop member
sidewall
side wall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54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玲玲
杨惠忠
王松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T Max Hangzho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054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699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699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699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螺母装置,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形成有适于接合螺栓的螺纹孔;和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为U形,其中U形止挡件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适于穿过螺栓的第一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螺母的一端相固定以便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的螺栓能够接合到螺母的螺纹孔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螺母装置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螺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母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操作简单的锁紧螺母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用螺栓连接两个元件例如被连接板时,都是先将螺栓穿过被连接件上的通孔,再将螺母拧紧到螺栓的端部上,拧紧时为了防止螺栓和螺母同向旋转,需要用两个扳手,一个扳手用于固定螺栓(或螺母),一个用于拧紧螺母(或螺栓)。然而,在安装空间狭小的地方,使用扳手受到限制,因此安装非常困难或者根本不可能的,现有技术中的解决的方法通常是将螺母焊接在被连接件上,这样不仅需要焊接用具,还需要比较专业的焊接技术人员,操作复杂且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操作简单的螺母装置,在利用螺栓和所述螺母装置连接被连接件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需要两个扳手且不需要焊接到被连接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包括:螺母,所述螺母形成有适于接合螺栓的螺纹孔;和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为U形,其中U形止挡件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适于穿过螺栓的第一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螺母的一端相固定以便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的螺栓能够接合到螺母的螺纹孔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螺母一体形成。
所述止挡件的第二侧壁焊接到所述螺母的一端。
所述螺母为铆螺母,且所述止挡件的第二侧壁与所述螺母的一端相铆接。
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上设有弹性片,所述弹形片的一端与第一侧壁相连且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
所述弹性片为L形,其中所述L形弹形片的拐角处与第二侧壁的内侧表面相接触。
所述弹性片通过冲压第一侧壁的横向侧边与第一侧壁一体形成。
所述止挡件具有弹性。
所述U形止挡件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是位于U形止挡件内的被连接件厚度的两倍。
所述U形止挡件的开口端宽度小于其底部宽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在与螺栓配合连接被连接板时,利用U形止挡件卡住被连接板的边缘,从而螺母装置不会与螺栓一起同向转动,因此,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无需使用两个扳手,也无需焊接螺母,尤其是在空间有限的场合,非常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由于设置了弹性片,因此,在拧紧螺栓后,螺母装置的弹性片会给螺栓一个反向的弹力,起到防松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止挡件可以与螺母一体制成,也可以单独制成后,将止挡件焊接或铆接到螺母上,因此加工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通过冲压止挡件的横向侧边一体形成弹性片,因此,加工进一步简化。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与螺栓连接被连接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包括螺母1和止挡件2。螺母1形成有螺纹孔11,在使用时,螺栓4接合到螺纹孔11内,如图5所示。例如,螺母1可以为普通的螺母或铆螺母,当然,螺母1也可以是特别加工出的螺母。
止挡件2形成为大体U形,U形止挡件2的第一侧壁(图1中的上侧壁)21和第二侧壁(图1中的下侧壁)22上分别形成有螺栓4能够穿过的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通过底壁23相连,底壁23优选为圆弧形,当然也可以为直壁,从而第一侧壁21,第二侧壁22和底壁23围成大体U形凹槽。
第二侧壁22与螺母1的上端相固定,并且从止挡件2上面穿过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的螺栓4能够接合到螺母1的螺纹孔11中。例如,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可以形成为圆孔,且直径大于螺纹孔11的外径,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的中心可以与螺纹孔11的中心对齐。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可以形成为其它的形状,并且它们的中心不必须与螺纹孔11的中心对齐,只要穿过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的螺栓4能够拧入螺纹孔11内就可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止挡件2具有弹性,例如可以由弹簧钢板制成。止挡件2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可以是平行的,例如,它们之间的距离是位于止挡片2的U形槽内的被连接件例如被连接板5的厚度的两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虽然上面描述了止挡件2为大体U形,需要理解的是,止挡件2的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也可以不平行,例如U形止挡件2的开口端(图2中的右端)的宽度小于其底部(图2中的左端)的宽度,从而在使用时,使U形止挡件2张开,从而更牢靠地卡在被连接板5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止挡件2可以与螺母1一体形状,例如利用一块弹簧钢板将止挡件2和螺母1制成一体的元件。止挡件2的第二侧壁22可以直接焊接到螺母1的上端。如上所述,螺母1可以为铆螺母,止挡件2的第二侧壁22铆接到螺母1的上端,如图4所示。优选地,螺母1的上端与第二侧壁22的内侧表面平齐或稍微低于第二侧壁22的内侧表面。
当然,也可以通过将第二侧壁22的外侧表面焊接到螺母1的上端面上连接止挡件2与螺母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和图4所示,止挡件2的第一侧壁21的横向侧边(图3中的上下侧边)上分别设有弹性片3,弹形片3的一端与第一侧壁21相连且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22延伸。
弹性片3可以单独制成,然后连接到第一侧壁21上。可选地,弹性片3通过冲压第一侧壁21的横向侧边与第一侧壁21一体形成,在图1中示出的示例中,第一侧壁21的两个横向侧边对称地形成有弹性片3,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横向侧边上形成弹性片3。
如图1-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弹性片3形成为L形,L形弹性片3的一端与第一侧壁21相连,而L形弹性片3的拐角处与第二侧壁22的内侧表面接触,因此,L形弹性片3的另一端(自由端)从第二侧壁22的内侧面朝向第一侧壁21延伸预定长度。当弹性片3通过冲压第一侧壁21的侧边形成时,首先从第一侧壁21的侧边冲压出弹性片3,然后,将弹性片3的自由端压向第二侧壁22,最后再将自由端折弯形成L形的弹性片3。
通过设置弹性片3,使用中,由于弹性片具有良好的弹性,会给螺栓4反向的弹力F,这相当于在螺栓4和螺母1之间加了一个弹簧垫圈,起到防松作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母装置的使用操作。
如图5所示,使被连接板5插入螺母装置的止挡片2的U形槽内,如果止挡片2的开口端的宽度小于被连接板5的厚度,那么首先将止挡片2的开口端张开而卡在被连接板5上。而将与被连接板5相连的被连接件6位于止挡片2的上面。
接着,将螺栓4顺序穿过被连接件6及第一侧壁21和第二侧壁22上的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然后逐渐拧入螺母1的螺纹孔11内。随着螺栓4的逐渐向下拧入螺纹孔11内,被连接件6向下压迫第一侧壁21,如图5所示,由于止挡件2的U形槽的宽度大于被连接板5的厚度,第一侧壁21会对螺栓4产生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起到防松的作用。同时,弹性片3对螺栓4也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F,最后,拧紧螺栓4,弹性片3的弹力F防止螺栓44松动。由此,弹性片3和第一侧壁21同时向上施加反向力,防止螺栓44松动。
在拧紧螺栓4的过程中,止挡片2的U形槽卡住被连接板5,从而螺母2无法随螺栓4同向转动,因此无需使用扳手等工具单独地保持螺母1,操作简单,尤其是在空间有限的场合,特别有利。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被连接板5上的连接孔的中心到被连接板5周缘的至少一个位置的距离应大于螺纹孔1的中心到止挡片2的U形槽的底部的距离,否则,被连接板5就无法卡住止挡件2,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能够理解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母,所述螺母形成有适于接合螺栓的螺纹孔;和
止挡件,所述止挡件为U形,其中U形止挡件的第一和第二侧壁上分别形成有适于穿过螺栓的第一和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螺母的一端相固定以便穿过第一和第二通孔的螺栓能够接合到螺母的螺纹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与所述螺母一体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的第二侧壁焊接到所述螺母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为铆螺母,且所述止挡件的第二侧壁与所述螺母的一端相铆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一个横向侧边上设有弹性片,所述弹形片的一端与第一侧壁相连且另一端朝向第二侧壁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为L形,其中所述L形弹形片的拐角处与第二侧壁的内侧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片通过冲压第一侧壁的横向侧边与第一侧壁一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件具有弹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止挡件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之间的距离是位于U形止挡件内的被连接件厚度的两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止挡件的开口端宽度小于其底部宽度。
CNU2008200054317U 2008-02-26 2008-02-26 螺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699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54317U CN201176996Y (zh) 2008-02-26 2008-02-26 螺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54317U CN201176996Y (zh) 2008-02-26 2008-02-26 螺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6996Y true CN201176996Y (zh) 2009-01-07

Family

ID=40217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543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6996Y (zh) 2008-02-26 2008-02-26 螺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6996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3898B (zh) * 2017-09-12 2021-07-21 日商發爾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緊固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3898B (zh) * 2017-09-12 2021-07-21 日商發爾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緊固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0570A (zh) 笼式螺母
CN203756700U (zh) 一种用于c型钢的弹簧螺母
CN113400043A (zh) 一种截面为圆形或类圆形工件的紧固夹具及安装结构
CN201176996Y (zh) 螺母装置
CN201273332Y (zh) 防散落紧固螺母
CN201843327U (zh) 脚手架连接件
CN203300730U (zh) 一种蓄电池的接线端子
CN102782230B (zh) 屋顶上的安装配件
JP2012177281A (ja) 屋根上搭載機器の取付け金具
CN203548494U (zh) 防螺纹滑丝的双六角螺栓头螺栓
CN203932159U (zh) 一种蓄电池固定装置
CN215510776U (zh) 一种在狭小空间拆装组合紧固件的专用工具
CN103552015A (zh) 一种汽车换档手柄头拧紧力矩的测试夹具
CN201729973U (zh) 夹子
CN211059132U (zh) 一种用于汽车装配的连接钢板
CN209882241U (zh) 线路板铜柱焊接结构
CN203600106U (zh) 一种汽车换档手柄头拧紧力矩的测试夹具
CN210725550U (zh) 一种弹力旋扣与pcb承载治具和上盖板相配合的卡住结构
CN102268918A (zh) 脚手架连接件
CN221436223U (zh) 一种管夹压紧钳
CN201576759U (zh) 一种c型线夹
CN205639230U (zh) 铁路接触网整体吊弦用调整固定螺栓
CN216642755U (zh) 一种螺钉组件
CN214186938U (zh) 一种箱变分接开关检修工具
CN211107857U (zh) 一种卡式踏板用转换器快速调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07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