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2424Y - 悬架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悬架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2424Y
CN201172424Y CNU200720077855XU CN200720077855U CN201172424Y CN 201172424 Y CN201172424 Y CN 201172424Y CN U200720077855X U CNU200720077855X U CN U200720077855XU CN 200720077855 U CN200720077855 U CN 200720077855U CN 201172424 Y CN201172424 Y CN 20117242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member
bulb
bolt
hole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7785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璟
廖永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7785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242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242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242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节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具有减振器(11)和转向节(12),其中,还包括支承件(13)、上球头(14)、下球头(15)和紧固机构,所述支承件(13)具有:支承件本体(131)、支承件头(132)和支架限位框(133)。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悬架调节装置,即使在发生主销内倾角超出规定公差范围的情况,也可以较为精确地调节汽车主销内倾角,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Description

悬架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架调节装置,尤其涉及调节汽车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要求转向轮应具有自动回正的能力并且不得有摇摆现象。“转向轮的摇摆”是指汽车在行驶中,驾驶员没有操纵方向盘而转向轮出现绕转向轴来回转动的现象。这种现象会破坏汽车直线行驶性,引起方向盘的抖动或者摆转,加速轮胎的磨损,增加驾驶员的精神紧张程度和疲劳,严重时可导致转向轮失去控制,可以说转向轮的摆摇直接影响汽车行驶安全性。
为了避免上述现象使得转向轮不发生摆振,除了固有频率远离扰动频率以外,还要求车轮在受到外界的偶然作用时,若发生偏转也可自动回正。这需要有正确的总体设计,特别是合理的前轮定位参数。
主销内倾角是非常重要的前轮定位参数之一,所谓“主销内倾角”是指,从车前后方向看轮胎时,主销轴向车身内侧倾斜的角度。当车轮以主销为中心回转时,车轮的最低点将陷入路面以下,但实际上,车轮下边缘不可能陷入路面以下,而是将转向车轮连同整个汽车前部向上抬起一个相应的高度,这样汽车本身的重力有使转向车轮回复到原来中间位置的效应,方向盘复位容易。因而,作为前轮定位参数的汽车主销内倾角必须在规定公差范围内,才能够保证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和转向的灵敏性,轮胎、轴承无异常磨损。
在图1中示出传统的悬架调节装置,该悬架调节装置是一种汽车主销内倾角不能调节的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悬架调节装置包括:减振器1和转向节2,在该悬架调节装置中,减振器1安装在上方,减振器1的上端为上支点O1,其下端与转向节2的头部连接,而转向节2的底部经球头球心O2连接在下控制臂3上。
如上所述,由于减振器1的上支点O1和球头球心O2的连线构成了主销轴线,而减振器和转向节的相对位置无法改变,因而主销角度不能被调节。
在对这种现有技术悬架调节装置进行调节时,若出现了主销内倾角超出规定公差范围的情况,则只能更换转向节2,这样必然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因此,需要有一种能够免除上述缺点的悬架调节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改进的悬架调节装置,可以方便、准确地调节汽车的主销内倾角,从而能够克服上述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具有减振器和转向节,其中,还包括支承件、上球头、下球头和紧固机构,所述支承件具有:支承件本体,包括两个叉开的支承臂;支承件头,安装在支承件本体的分叉臂的底端接合部,为内凹插套,头部的外周部设置有支架限位框;支架限位框,是一对平行壁,相互保持既定间隔,壁上贯穿设置有一对沿上下方向平行配置的贯穿孔,贯穿孔其中之一为长圆异型孔,另一贯穿孔为圆孔;减振器设置在支承件的上方,减振器插入支承件头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上球头通过紧固定机构与支承件头的支架限位框结合;下球头安装在支承件本体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的位置;转向节通过上球头和下球头,在水平方向上与支承件相向连接。
优选地,上述紧固机构包括偏心紧固定机构以及螺栓螺母组件,所述偏心紧固机构具有偏心螺栓、偏心垫片和螺母,偏心螺栓穿插在长圆异型孔内,并借助螺母使偏心螺栓与偏心垫片相互配合,同样,借助螺栓螺母组件,在另一圆孔内穿插螺栓并由螺母加以固定。优选地,下球头铆接安装在支承件本体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的位置,也可以是,下球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安装在支承件本体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
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悬架调节装置,即使在发生主销内倾角超出规定公差范围的情况,也可以较为精确地调节汽车主销内倾角,并且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汽车主销内倾角不能调节的悬架调节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够调节汽车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够调节汽车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架调节装置的支承件13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悬架调节装置的偏心紧固定机构16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汽车调节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包括:减振器11、转向节12、支承件13、上球头14、下球头15和紧固机构,其中,所述紧固机构还具有偏心紧固机构16和螺栓螺母组件17。
图4是表示上述支承件的立体图,所述支承件13具有:支承件本体131,呈倒U字状且由两个叉开的支承臂构成;支承件头132,安装在支承件本体131的底端接合部,为内凹插套,头部的外周部设置有支架限位框133;支架限位框133,是一对平行壁,相互保持既定间隔,壁上贯穿设置有一对沿上下方向平行配置的贯穿孔13A、13B。
此外,所述支承臂既可以是倒U字状,也可是其它形状如倒V字状,支承臂形成这样的形状以避免碰到周围其它部件。
在设计所述贯穿孔时,可以是上部的贯穿孔13A为长圆异型孔,而下部的贯穿孔13B为圆孔,此外,也可设计成上部的贯穿孔13A为圆孔,下部的贯穿孔13B为长圆异型孔,两者效果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上部的贯穿孔13A为长圆异型孔,下部的贯穿孔13B为圆孔。
附图标记11表示减振器,如图3所示,减振器11设置在支承件13的上方,固定时,将减振器11插入支承件头132的内部,并通过紧固连接件(未图示)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上球头的附图标记为14,上球头14通过偏心紧固定机构16(参见图5)以及螺栓螺母组件17,与支承件头132的支架限位框133结合。
上球头14与支承件头132通过如下方式结合,即:偏心紧固机构16包括偏心螺栓、偏心垫片和螺母,将偏心螺栓穿插在贯穿孔13A内,并借助螺母使偏心螺栓与偏心垫片相互配合,同样借助螺栓螺母组件17,在下部的贯穿孔13B内穿插螺栓并由螺母加以固定。
下球头的附图标记为15,下球头15被铆接安装在支承件本体131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的位置,从而将两个支承臂连接,不过也可采取其它方式来固定连接,如利用螺栓螺母组件等,从而将下球头设定为可调式,这样能更好地根据汽车实际的布置情况来配置下球头15。
转向节的附图标记为12,转向节12通过所述上球头14和下球头15沿水平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与所述支承件13相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球头14和支承件下球头15球心连线为汽车主销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减振器11与转向节12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因而,转向节12能够绕该轴线转动而对主销角度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在调节主销内倾角时,首先须将所述支承件13与上球头连接的螺栓螺母组件17放松,由于支架限位框的贯穿孔13A为长圆孔,这样,在支承件13与上球头连接的螺栓螺母组件17放松的情况下,旋转偏心螺栓,通过与限位框配合,使得螺栓中心在孔13A内移动来带动上球头14移动。因而,上球头14能够以孔13B为轴心向内或外相对支承件13偏转一定的角度,使上球头球心相对下球头球心产生偏移,而下球头与上球头球心连线为汽车主销,这样达到调节汽车的主销内倾角的目的。
在实际调节中,首先,预先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偏心螺栓旋转角度与主销内倾角的改变之间的对应调节关系;然后,根据实际主销内倾角偏差的调节需求情况,确定向内或向外旋转外倾调节螺栓的角度,即确定将偏心螺栓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角度大小;接下来进行调节,放松螺栓螺母组件,从而可使偏心螺栓带动偏心垫片转动,由于偏心螺栓与偏心垫片的配合,保证了偏心螺栓轴线与长圆异型孔轴线的平行;最后,直到主销内倾角调节完毕,对偏心紧固机构的螺母及连接螺栓螺母组件的螺母进行紧固,从而达到较为精确的调节主销内倾角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汽车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其不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而且成本低廉。

Claims (4)

1.一种用于调节主销内倾角的悬架调节装置,具有减振器(11)和转向节(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件(13)、上球头(14)、下球头(15)和紧固机构,
所述支承件(13)具有:
支承件本体(131),包括两个叉开的支承臂;
支承件头(132),安装在支承件本体(131)的分叉臂的底端接合部,为内凹插套;
支架限位框(133),在所述支承件头(132)头部的外周部设置有支架限位框(133),支架限位框(133)是一对平行壁,所述平行壁相互保持预定间隔,壁上贯穿设置有一对沿上下方向平行配置的第一贯穿孔(13A)、第二贯穿孔(13B),第一贯穿孔为长圆形孔,第二贯穿孔为圆孔,
而且,减振器(11)设置在支承件(13)的上方,减振器(11)插入支承件头(132)的内部而与支承件(13)连接在一起,上球头(14)通过紧固机构与支承件头(132)的支架限位框(133)结合,而下球头(15)安装在支承件本体(131)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转向节(12)通过上球头(14)和下球头(15),在水平方向上与支承件(13)相向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紧固机构包括偏心紧固机构(16)以及螺栓螺母组件(17),所述偏心紧固机构(16)具有偏心螺栓、偏心垫片和螺母,偏心螺栓穿插在长圆形孔内,并借助螺母使偏心螺栓与偏心垫片相互配合,借助螺栓螺母组件(17),在另一圆孔内穿插螺栓并由螺母加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球头(15)铆接安装在支承件本体(131)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悬架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下球头(15)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安装在支承件本体(131)的两个支承臂开口之间。
CNU200720077855XU 2007-12-29 2007-12-29 悬架调节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242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7855XU CN201172424Y (zh) 2007-12-29 2007-12-29 悬架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77855XU CN201172424Y (zh) 2007-12-29 2007-12-29 悬架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2424Y true CN201172424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199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77855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72424Y (zh) 2007-12-29 2007-12-29 悬架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2424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051A (zh) * 2013-03-27 2013-07-03 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销后倾角调节装置
CN112793665A (zh) * 2021-03-29 2021-05-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度的前支柱总成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051A (zh) * 2013-03-27 2013-07-03 湖南易通汽车配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主销后倾角调节装置
CN112793665A (zh) * 2021-03-29 2021-05-1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前轮外倾角度的前支柱总成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70086B2 (ja) 揺動型車両
EP3007918B1 (en) Leaning vehicle
JP6127076B2 (ja) 揺動型車両
US8939458B2 (en) Suspension system
KR101333716B1 (ko) 삼륜차량의 후륜서스펜션
JPS6017409Y2 (ja) ストラツト型懸架装置におけるキヤンバ−調整装置
KR101361287B1 (ko) 차량용 서스펜션 암 연결 장치
US20170050484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CN102815356B (zh) 一种小车
JP2016147537A (ja) 揺動型車両
JP2010184569A (ja) スタビライザリンクの取り付け構造
CN201172424Y (zh) 悬架调节装置
CN202896778U (zh) 一种小车
CN205930891U (zh) 一种车轮定位参数调节机构
US6296264B1 (en) Single wheel suspension
KR20060022064A (ko) 자동토우조절 기능을 갖는 서스펜션 시스템
CN107472444B (zh) 电动自行车的悬架组件
CN214492448U (zh) 全地形车
CN109278919A (zh) 一种悬架系统
JP2009126204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0122165U (zh) 车轮支撑结构及车辆
KR20130039558A (ko) 삼륜차량의 후륜서스펜션 구조
CN213056597U (zh) 一种巴哈赛车的悬架结构
JP2009023620A (ja) 車両用副操舵輪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200147905Y1 (ko) 이탈 방지구조를 갖는 자동차의 캠버 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