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7357Y - 电动锁 - Google Patents

电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7357Y
CN201137357Y CNU2007203103664U CN200720310366U CN201137357Y CN 201137357 Y CN201137357 Y CN 201137357Y CN U2007203103664 U CNU2007203103664 U CN U2007203103664U CN 200720310366 U CN200720310366 U CN 200720310366U CN 201137357 Y CN201137357 Y CN 2011373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ption piece
interlock
electric lock
button
man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3103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境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du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WAN EZ TRE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WAN EZ TRE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WAN EZ TRE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3103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73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73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73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锁,包含:一手控机构及一电控机构,该手控机构包括一转钮、一和转钮连动结合的手控连件、一锁钥组合体、一连动该转钮及锁钥组合体的锁连杆,以及一安装在手控连件上的第一吸附件,该电控机构包括一动力源、一受该动力源驱动的离合齿轮,以及一个安装在离合齿轮上的第二吸附件,借由吸附件间的吸附让电控机构连动手控机构。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类似磁石的吸附件来作连动,上述设计不会让元件在连动或分开时产生摩擦,故本实用新型具有元件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功效。

Description

电动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锁,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选择手动或者电动方式操控的电动锁。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是申请人前所申请的US 2007/0169525 A1申请案,该申请案所披露的电动锁包含:一内壳座11、一外壳座12、一安装在内壳座11上的内把手13、一安装在外壳座12上的外把手14、一手控机构15,以及一电控机构16。
该手控机构15包括:一安装在内把手13上的转钮151、一安装在外把手14上的锁钥组合体152、一连动该转钮151及锁钥组合体152的锁连杆153,以及两片可和外壳座12卡合或脱离卡合的卡控片154。该电控机构16包括:一安装在内壳座11上的动力源161、一和动力源161啮合的离合齿轮162、一和转钮151连动插设的控制座163,以及一安装在内壳座11上并具有一微动开关164的电路板165。该离合齿轮162具有一个啮合部166,以及一个自啮合部166突起并具有两斜面的连动推块167,而该控制座163具有一个和转钮151卡合连动的基壁168、两个自基壁168往微动开关164突出的控块169,以及一个对应该连动推块167并具有弹性复位力的受推块160。
当使用者以钥匙转动锁钥组合体152或者转钮151时,可以带动锁连杆153转动90度,并因此带动卡控片154往外壳座12的两个卡槽121突出,或者由所述卡槽121缩回,以达到上锁或解锁的目的。而当动力源161被通电带动离合齿轮162转动时,该离合齿轮162的连动推块167将和控制座163的受推块160靠抵,并因此带动控制座163转动,为了让离合齿轮162在下次运动时能够以相反的方向靠向控制座163的受推块160,在电动驱动的末期,该离合齿轮162的连动推块167将会越过控制座163的受推块160,此时控制座163的其中一个控块169也会对应微动开关164,并因此切断电力源161的电源。
前述申请案主要利用离合齿轮162的连动推块167和控制座163的受推块160间的抵靠摩擦来达到连动的目的,且该连动推块167每次的运动都必须越过控制座163的受推块160,也就是该连动推块167和受推块160间既要相靠抵一起转动,又必需相互错开,故其使用时的摩擦相当激烈,使用一段时间后该离合齿轮162及控制座163都容易磨损,造成控制不精准以及使用寿命短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元件不易磨损,而可延长使用寿命的电动锁。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锁包含:一手控机构及一电控机构。该手控机构包括一转钮、一和转钮连动结合的手控连件、一锁钥组合体以及一连动该转钮及锁钥组合体的锁连杆,该电控机构包括一个安装在壳座单元上的动力源,以及一受该动力源驱动可正转及反转的离合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手控机构还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手控连件上的第一吸附件,而该电控机构还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该离合齿轮并和第一吸附件吸附及分离的第二吸附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借由第一及第二吸附件间的吸附来连动手控机构及电控机构的设计,由于不会在连动及分离时造成元件间的摩擦,故可产生元件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US 2007/0169525申请案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2是该美国申请案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动锁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当电动锁的一手控连件在进行组装时的角度位置;
图5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局部组合视图,图中该电动锁位于一解锁位置;
图6是该优选实施例的一局部组合视图,主要显示该手控连件和一第一把手的对应关系,图中该电动锁位于该解锁位置;
图7是一类似图5的局部组合视图,图中该电动锁位于一上锁位置;
图8是一类似图4的局部立体分解图,主要显示当电动锁位于该上锁位置时各元件的对应关系;及
图9是一类似图6的局部组合视图,图中该电动锁位于该上锁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电动锁的一优选实施例是安装在一门板(图未示)上,并包含:一壳座单元3、一把手单元4、一手控机构5,以及一电控机构6。
本实施例的壳座单元3包括:一个安装在门板内侧的第一壳座31,以及一个安装在门板外侧的第二壳座32,该第一壳座31具有一直立的基壁311,以及一个由基壁311周缘突出并界定出一容室312的围绕壁313,该基壁311具有一个圆形的组装孔314,以及两个自基壁311往容室312突出并邻近组装孔314的架设块315。而该第二壳座32具有一个基壁321,以及一个自该基壁321往门板方向突出的围绕壁322,该基壁321具有一个位于下方的组装孔323,以及多个位于上方的按键孔324。
本实施例的把手单元4包括: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壳座31的组装孔314上的第一把手41、一个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壳座32的组装孔323上的第二把手43、两个使把手41、43具复位作用力的复位组件44、一个和第一把手41连动地套合的第一连动座45、一和第二把手43连动的第二连动座46,以及一支连动地穿经在所述连动座45、46的把手连杆47。
该第一把手41具有一个把手外壳411,以及一个和把手外壳411固定结合的固定座412,此把手外壳411具有一个圆筒状的组装部413,以及一个自组装部413往径向外端延伸的扳动部414。而固定座412具有一个界定出一组装通道415的围绕环壁416,该围绕环壁416具有一段往第一壳座31的容室312突出且外径缩小的控转部40,此控转部40具有两个间隔180度的定位缺口401、402、一条环绕该围绕环壁416并和定位缺口401相通的限转环槽403,以及一个邻近端面的扣槽404。
而该第二把手43也是具有一把手外壳431,以及一个固定安装在该把手外壳431的一组装部432内的固定座433。本实施例的第一连动座45具有一个伸入第一把手41的组装通道415内的中心部451,以及两个自中心部451径向突出并分别跨靠在定位缺口401、402上的突翼部452,该中心部451具有一个矩形的连动孔453。而该第二连动座46是连转地安装在第二把手43的固定座433内,该把手连杆47则是穿设在连动座45、46上,并因此连动第一及第二把手41、43,此把手连杆47并可带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锁舌作动,由于把手连杆47如何连动锁舌及把手41、43是现有技术,不再说明。
本实施例的手控机构5包括:一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把手41内侧的转钮51、一和转钮51连转地结合的手控连件52、一安装在手控连件52上的第一吸附件54、一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把手43上的锁钥组合体55、一连接该转钮51及锁钥组合体55的锁连杆56,以及一个安装在第二连动座46内并可让第二把手43空转以执行上锁功能的卡板单元57。
该转钮51具有一个圆形的基壁511、一自基壁511往内突出的手握块512、一自基壁511往第一把手41方向突出的环形壁513,以及一个自基壁511往第一把手41方向突出并位在环形壁513间的插壁514。该环形壁513具有两个径向的卡钩槽515,该插壁514具有一个供锁连杆56内端插设的连杆插孔516。上述连杆插孔516垂直于手握块512,而该手控连件52具有一个中空的连动卡部521、一个和连动卡部521同轴的吸附件安装部522,以及一个连接该连动卡部521及吸附件安装部522的连接部523,在吸附件安装部522及连动卡部521间具有一个环形区间524。该连动卡部521具有两支分别嵌卡在转钮51的卡钩槽515内的卡钩525,借此让转钮51及手控连件52连动地结合。而该吸附件安装部522具有一个供第一吸附件54固定地安装的突框526。
组装时如图4所示,先让手控连件52的连接部523对应定位缺口401,使其经由定位缺口401进入限转环槽403后再反转,然后和转钮51相钩卡,此时该转钮51的连杆插孔516呈水平状,故该锁连杆56的一端可水平插设在该连杆插孔516内以连动结合。而该卡板单元57是被包覆在第二连动座46内,并可因为锁连杆56的转动而在执行上锁及解锁的动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与该锁连杆56如何上锁及解锁无关,不再说明。
本实施例的电控机构6包括:一安装在第一壳座31的容室312内的动力源61、一安装在第二壳座32上并对应按键孔324的按键单元62、一架设在该第一壳座31的架设块315间的定位座63、一可正转及反转地架设在定位座63外侧的离合齿轮64、固定地安装在离合齿轮64上并间隔180度的一第二吸附件65、一第三吸附件65’、一个组装在第一壳座31上的电路板67,以及组装在电路板67上的一微动开关66、一近接开关68。该动力源61包括有马达、蜗杆以及减速齿轮,该离合齿轮64具有一个和动力源啮合的啮合部641,以及两个自啮合部641往电路板67方向突出的控制部642,该啮合部641具有一个中心通孔643,以及两个间隔180度并分别供第二及第三吸附件65、65’组装的吸附件组装孔644,上述第二及第三吸附件65、65’间隔180度。本实施例的所述吸附件54、65、65’都是磁石,但在设计上也可以将第一吸附件54换成可和磁石相吸的铁制品,或者将第二及第三吸附件65、65’换成一般可被磁石吸附的材料,也就是说,只要所述组件可相吸附连动就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参阅图3、5、6,本实施例的电动锁位在图5所示的一解锁位置,且把手单元4位在未受力状态下,该锁连杆56是水平状,此时手控连件52的连接部523靠在第一把手41的限转环槽403的一第一端405旁,安装在离合齿轮64上的第二吸附件65位在第一吸附件54的逆时针方向,两者大约相差45度,而离合齿轮64的其中一个控制部642对应该微动开关66。当使用者扳动第一把手41或第二把手43时,该把手连杆47将带动第一及第二把手41、43一起转动,并驱动一个图中未示出的锁舌缩入门板内,前述把手41、43也会一起推动手控连杆52以及相关组件转动。在外力解除后,所述第一、第二把手41、43及连动的组件会因为复位组件44的作用而连动复位。
参阅图3、7、8、9,本实施例要以手控方式上锁时,可以手转该转钮51,或者以钥匙转动锁钥组合体55,以转动转钮51作说明,当转钮51被转动时会同步带动手控连件52及锁连杆56,其中被连动的手控连件52的连接部523会逐渐由限转环槽403的第一端405往一第二端406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受到该限转环槽403开设长度的限制,该手控连件52及转钮51的最大转动角度值为90度。而被连动的锁连杆56会由水平转换到直立,并带动锁钥组合体55以及卡板单元57同步转动以进行上锁的动作。当第一吸附件54因转动而对应近接开关68时,借该近接开关68的感测,使电路板67的电路得知目前电动锁位在上锁位置。本实施例的手动解锁动作和以上的说明相同,只是转动方向相反而已。
参阅图3、5、6,本实施例的电动锁位在图5的解锁位置时,该锁连杆56是水平状,且转钮51的手握块512是直立状。此时该手控连件52的连接部523靠向限转环槽403的第一端405,而该第二吸附件65位在第一吸附件54的逆时针方向,两者相差45度。
当使用者以电动方式上锁时,可利用按键单元62或者以图中未示出的遥控器来启动动力源61的马达,以带动离合齿轮64沿着图5所示方向正转,当第二吸附件65旋转对应第一吸附件54时,就可带动该手控连件52一起转动,由于手控连件52和转钮51钩卡连动,且转钮51也借锁连杆56和锁钥组合体55连动,故在离合齿轮64正转时,将带动转钮51及锁钥组合体55一起转动执行上锁动作。当手控连件52的连接部523靠在限转环槽403的第二端406时,该离合齿轮64的其中一个控制部642也将对应微动开关66,并切断动力源61的电源,此时第一吸附件54也因为接近该近接开关68,而让电路板67的电路得知目前电动锁位在上锁位置。本实用新型如果再以电控方式解锁时,该第二吸附件65会带动第一吸附件54及手控连件52反转,若以手控方式解锁,只要反转该转钮51就可以。
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在离合齿轮64上设置第二及第三吸附件65、65’的目的在于缩小离合齿轮64的转动行程,也就是说,以上的举例说明是假设该电动锁位在图5所示的解锁位置,然后使用者以电控方式上锁,此时由于第二吸附件65邻近并位在第一吸附件54的反转方向位置,故第二吸附件65只要转动45度就可以和第一吸附件54吸附连动。假设本实用新型是以手控方式将第一吸附件54转到上锁位置,且使用者以电控方式解锁时,由于第三吸附件65’邻近第一吸附件54,故该第三吸附件65’可以很快和第一吸附件54相吸附、连动,而本实用新型设置两片控制部642的功能也是相同。以上举例的电动锁是具有把手单元4的设计,但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运用在不具有把手且俗称辅助锁的电动锁具上,也就是本实用新型在设计上并不以具有把手单元4为必要。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以磁石形态的吸附件54、65、65’间的吸附来执行离合及连动的设计,不仅未见于现有技术的电动锁,上述设计不需要以摩擦方式接触或者错开,故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元件不易会磨损、使用寿命长等功效。

Claims (7)

1.一种电动锁,包含:一手控机构及一电控机构,所述手控机构包括一转钮、一和转钮连动结合的手控连件、一锁钥组合体以及一连动所述转钮及锁钥组合体的锁连杆,所述电控机构包括一个安装在壳座单元上的动力源,以及一受所述动力源驱动可正转及反转的离合齿轮;
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控机构还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手控连件上的第一吸附件,而所述电控机构还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所述离合齿轮上并和第一吸附件吸附及分离的第二吸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机构还包括一个固定安装在离合齿轮上的第三吸附件,上述第三吸附件和第二吸附件间隔180度,并可因离合齿轮的旋转而和第一吸附件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锁还包含一供所述电控机构安装的壳座单元,以及一安装在所述壳座单元上的把手单元,上述把手单元包括一供所述转钮以可转动方式安装的第一把手,以及一个供所述锁钥组合体安装的第二把手,前述第一及第二把手连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具有一个控转部,上述控转部具有至少一个定位缺口,以及一条和定位缺口导通的限转环槽;而所述手控连件具有一个和转钮连动地卡合的连动卡部、一个供第一吸附件安装的吸附件安装部,以及一个连接所述连动卡部及吸附件安装部的连接部,上述连接部是由定位缺口进入限转环槽内,并被限位在所述限转环槽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钮具有一个基壁、一个自基壁突出的手握块,以及一个自所述基壁往相反于手握块方向突出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具有至少一个卡钩槽,而所述手控连件的连动卡部具有至少一支嵌卡在所述卡钩槽内的卡钩。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定位缺口的数量是两个,而所述把手单元还包括一个和第一把手连动的第一连动座,以及一支连动所述第一及第二把手的把手连杆,上述第一连动座具有一个设置一连动孔的中心部,以及两个自中心部往所述定位缺口突出的突翼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机构还包括一安装在壳座单元上并具有一微动开关的电路板,而所述离合齿轮具有一个和动力源啮合并供第二吸附件安装的啮合部,以及一个可碰触微动开关以关闭所述动力源的控制部。
CNU2007203103664U 2007-12-10 2007-12-10 电动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73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103664U CN201137357Y (zh) 2007-12-10 2007-12-10 电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3103664U CN201137357Y (zh) 2007-12-10 2007-12-10 电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7357Y true CN201137357Y (zh) 2008-10-22

Family

ID=40038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31036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37357Y (zh) 2007-12-10 2007-12-10 电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735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490A (zh) * 2009-08-03 2012-07-11 康贝锁公司 锁组件
TWI626360B (zh) * 2017-09-14 2018-06-11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lock clutch mechanism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490A (zh) * 2009-08-03 2012-07-11 康贝锁公司 锁组件
CN102575490B (zh) * 2009-08-03 2014-10-15 康贝锁有限公司 锁组件
TWI626360B (zh) * 2017-09-14 2018-06-11 Tong Lung Metal Industry Co Ltd Electronic lock clutch mechanism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0792B (zh) 窗帘控制装置及电动窗帘
TWI278564B (en) Mortise lock status indicator
CN106246011A (zh) 一种按钮锁定装置
AU2009229472A1 (en) Micro motor locking system
CN100560922C (zh) 一种采用齿传动锁芯的电子门锁
CN214687309U (zh) 一种可定点加工的混凝土打孔用电锤
CN201137357Y (zh) 电动锁
CN102102467A (zh) 一种电动锁芯
CN205777993U (zh) 一种执手可自由换向的电子门锁
CN201891313U (zh) 电控锁
CN210032953U (zh) 适于智能锁具的双控制系统
CN204126399U (zh) 一种带双控双离合装置的电子锁
CN210483300U (zh) 一种室内外双面反锁装置
CN201598896U (zh) 电控锁的传动机构
CN2841881Y (zh) 电动锁
CN201401061Y (zh) 电控锁组合构造
CN213710729U (zh) 车锁及具有其的电动车
CN209844322U (zh) 一种防窃电配电箱
CN209799614U (zh) 电机式自动叶片锁
CN206352437U (zh) 一种按钮锁定装置
CN201351394Y (zh) 电子锁的传动结构
CN205713518U (zh) 一种锁具的离合控制总成
CN2576867Y (zh) 凸轮轴套离合器门锁
CN211062149U (zh) 一种安防分区报警显示装置
CN212078962U (zh) 一种装甲门门禁锁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YONGDU TRAD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ANY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12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129

Address after: Chiayi, Taiwan, China Zhongxing Road West 185 floor, 10, zip code:

Patentee after: Yongdu Trad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hiayi County Industrial China male township head Bridge Industrial Zone Five Road 1, No. 1, china:

Patentee before: Taiwan EZ Trend Technology Co., Ltd.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2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