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4660Y -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 Google Patents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34660Y
CN201134660Y CNU2007201991863U CN200720199186U CN201134660Y CN 201134660 Y CN201134660 Y CN 201134660Y CN U2007201991863 U CNU2007201991863 U CN U2007201991863U CN 200720199186 U CN200720199186 U CN 200720199186U CN 201134660 Y CN201134660 Y CN 20113466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ductor
fiber
optical cabl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991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峰
张成先
张东明
赵浩
曹进
林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OH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OH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OH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OH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991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3466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3466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3466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包括导体连接件、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所述的导体连接件为一纵截面为“工”字形的管件,该管件的中部为一隔板,隔板的两侧为通向外部的腔室,高压电缆的两个导体端头可分别放置于导体连接件内隔板两侧的腔室内,导体连接件的外侧依次有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容纳高压电缆导体内的光缆穿过的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实现了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的电气和光学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连接,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有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以及利用其连接两根含有光缆的高压电缆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保证高压地下电缆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在线监测。在线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负荷监测和故障监测两个方面。
电缆负荷能力的约束条件主要来自电缆和电缆附件制造材料允许的工作温度极限。例如,对于XLPE电缆,电缆导体的温度,也就是临近导体的XLPE的温度,通常规定不可超过85℃或90℃。在电缆和电缆系统设计时,就是主要按照导体温度限制来完成负荷能力设计的。电缆系统的负荷能力通常按照IEC60287和IEC853标准设计。这些标准假设负荷电流是恒定的或基本按照一个日负荷曲线样式变化,并假设周围环境条件是确定的。为保证设计安全,所假设的条件往往取极端情况,导致电缆系统实际运行负载低、资产利用不足的可能。事实上,由于电缆的电气相互影响和传热学问题的复杂性,上述标准不可能为比较复杂的敷设环境中(特别是多回路)的电缆提供可靠和精确的解。对电缆温度进行在线检测,提供一个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导体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可直接作为负荷监测的关键指标。
利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缩写为DTS)技术,可以检测到一根长达几千米到几十千米光纤的温度分布,采样点距离可达到1到2米。将该测温光纤沿电缆轴向布置,则可以获得电缆的轴向温度分布。由于高压电缆的导体处于高压电势,由完整性不容破坏的绝缘层包裹,无法利用DTS技术直接测量导体温度。实际中测量导体温度的方法有通常两种:
1、外置式:该方法是将容纳测温光纤的光缆布置在电缆表面。对于电缆隧道中的电缆和在回填土方前的直埋电缆,可以由人工采用绑扎或粘合的方法将光缆固定在电缆表面。但对于排管方式敷设的电缆,光缆通常在电缆穿管完毕后再牵引入排管中。这时,光缆不太可能向上述的情况中紧密地接触电缆表面,部分光缆可能接触了电缆表面,部分则可能没有接触到电缆而悬空在排管中的介质中。这将使模型引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较大的计算误差。
2、内置式:在电缆制造阶段,将测温光纤或光缆加入到电缆绝缘层外的某层或某两层之间,最典型的设置是处于半导体绝缘屏蔽层与金属套之间。中国专利公开号CN1624812A、日本专利公开号1990-144810、1994-148001、1994-181013、1994-181014和1994-181015揭示了多种光纤复合电力电缆。它们在结构上都将光缆布置在电缆绝缘层和护套之间。在内置式的方法中,光缆非常一致地处于电缆绝缘外的某一层,解决了上述外置式的问题,还必须处理好电缆接头处光纤的连接问题,这使电缆接头安装过程变得复杂。通常要采用一根跳线光缆,两个熔接点,分别和两根电缆的光纤抽头熔接。也就是说,在为监测一根电缆的温度分布,测温光纤上的熔接点的数量至少是电缆接头数量的两倍。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中间接头以及光缆的连接示意图。常规的光缆复合电力电缆中光缆放在绝缘层的外部,因此在制作中间接头的时候首先将待连接的两段光缆17、18从电缆的旁侧引出,然后电气部分进行单独连接,其导体连接部件16通常为两个腔室对接形式。光学部分在电气部分之外另外进行连接并保护。两段引出的光缆17、18分别通过两个接头盒19、20和中间跳线21连接。
统计表明,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终端在电缆系统投入运行的前几年,其故障率远远大于电缆本体的故障率。故障类型既包括由于电缆导体的连接件或接线柱的不良连接导致过热,也包括电缆中间接头和电缆终端由于设计、制造和安装阶段引入的缺陷或不良点导致的绝缘故障。而在上述的光缆布置方案中,探测光纤位于地电势的电缆绝缘外部,而该部绝缘的几何尺寸都大于电缆本体的绝缘,在更多的情况,光纤甚至不得不布置在具有更大几何尺寸的电缆金属屏蔽或电缆接头防水套外。这时,探测光纤所在的位置对导体发热的温度响应和电缆本体的情况相比,既弱又滞后。为电缆本体而建立的计算导体温度的数学模型就不能在此适用,电缆的温度异常也不容易被探测到。同样地,其内部绝缘故障所产生的局部放电信号因为要穿透较厚的绝缘和其他护层,也衰减得较为严重,不易被探测光纤所检测到。
另外,对于较长的电缆,使用常规的方法,光纤熔接点的数量较多。光纤熔接点有一定的损耗和不可靠性,对DTS测温造成负面影响。内置式的另一个显著的缺点是,由于光纤所处的位置,在电缆在制造,盘卷,运输,安装和运行阶段有可能受到张力。而光纤的机械强度很低,一旦损坏又无法维修。因此对光纤的保护设计、制造和施工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中间接头,用于连接电缆导体内复合有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及连接方法以实现导体内复合有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的电气和光学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包括导体连接件、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所述的导体连接件为一纵截面为“工”字形的管件,该管件的中部为一隔板,隔板的两侧为通向外部的腔室,高压电缆的两个导体端头可分别放置于导体连接件内隔板两侧的腔室内,导体连接件的外侧依次有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容纳高压电缆导体内的光缆穿过的通道。
所述的电缆的导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光缆通道,每个光缆通道内设有至少一根光缆,通道和光缆沿电缆轴向沿伸,分布于电缆的全长,所述光缆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光缆的直径,所述光缆的长度大于所述光缆通道的长度,该光缆弯曲地分布于所述的光缆通道内。
一种利用所述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为待连接的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制作电缆端头,该电缆端头露出导体端头;
第二步从第一电缆的导体内拉出光缆A,并穿过导体连接件,从导体连接件一端伸入至腔室内,穿过隔板上通道和另一腔室,自导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
第三步从第二电缆的导体内拉出光缆B,并为光缆A和B制作光缆接头;
第四步将第一电缆的导体端头及第二电缆的导体端头分别插入导体连接件的腔室内,利用压接钳将导体连接件和导体端头夹紧;
第五步按照常规工序完成电缆接头的后续制作。
所述的光缆接头为一刚性管件,其两端分别和两段光缆的外护套进行可靠的力学连接。
所述的光缆接头的长度大于所述的导体连接件长度的1/2,其外径小于导体内光缆通道的内径。
另一种所述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为待连接的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制作电缆端头,该电缆端头露出导体端头;
第二步从第一电缆的导体内拉出光缆A,伸出的光缆A再从引导管的一端穿入,从另一端穿出,然后光缆A再穿过导体连接件和一引导管,光缆A从导体连接件一端伸入至腔室内,穿过隔板上通道和另一腔室,自导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伸出;
第三步从第二电缆的导体内拉出光缆B,并为光缆A和光缆B制作光缆接头;
第四步将第一电缆的导体端头及第二电缆的导体端头分别插入导体连接件的腔室内,所述的引导管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导体内的光缆通道内,并利用压接钳将导体连接件和导体端头夹紧;
第五步按照常规工序完成电缆接头的后续制作。
所述的引导管内径大于所述的光缆的外径,所述的引导管道外径小于导体内光缆通道的内径,并且其外壁设有一凸起,该凸起至其中至少一个端头的长度大于导体连接件长度的1/2。
所述的引导管的制作材料为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或为铝、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或为奥氏体不锈钢。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光缆接头的制作材料为铜、或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或为铝、或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或为奥氏体不锈钢,或为一个带有刚性骨架的热熔塑料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电缆导体内具有光缆的高压电力电缆的连接问题,在原有的中间接头基础上提出了在纵截面呈“工”字型的导体连接件中部的隔板上开设了一个容纳光缆通过的通道,以使得熔接后的光缆仍然处于电缆导体的中部,因此光纤可以直接检测到电缆的导体温度,并可以有效地检测到电缆局放的超声波信号。在本实用新型中,光缆在高压电势下等电位连接,不跨越高低压电位差,对现有的电缆中间接头的绝缘不造成任何影响,安装工艺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中间接头以及光缆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导体连接件的一种结构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导体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剖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方法的实施例1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方法的实施例2示意图。
其中,
1-导体连接件    2-绝缘单元    3-应力均衡单元    4-金属壳
5-通道    6-第一中心导体    7-第二中心导体    8-第一腔室
9-第二腔室    10-隔板    11-第一光缆    12-第二光缆
13-光缆接头    14-引导管      1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以及利用该中间接头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的方法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缆是一种高压电力电缆,在该种电缆的导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光缆通道,光缆通道内设有至少一根光缆,所述光缆通道的内径大于光缆的外径,光缆的长度大于光缆通道的长度,该光缆弯曲地分布于光缆通道内。在使用时,光缆可以从电缆的导体内抽出一段距离,光缆还可以靠自身的弹性回缩到光缆通道内,或者靠人工将光缆推回到光缆通道内,回缩或者推回到光缆通道内的光缆仍弯曲分布于光缆通道内。
在两端上述的光缆进行连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光缆与电缆的同时连接,还不要将光缆跨越高电势与地电势,这样可以保证安全。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就是为了实现上述电缆的光电连接而设计的。
先请看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包括导体连接件1、绝缘单元2、应力均衡单元3和金属外壳4。其中绝缘单元2和应力均衡单元3构成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所述的导体连接件1为一纵截面为“工”字形的管件,该管件的中部为一隔板,所述的隔板上开有通道5,该通道可以容纳高压电缆导体内的光缆通过。隔板两侧为通向外部的腔室,该腔室分别用于容纳和固定两段电缆的导体端头。导体连接件1的外侧依次设有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4,这些外层分布主要为起到对导电体的绝缘和保护作用。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导体连接件的一种结构剖示图。由图可看出,所述的隔板22上的通道为一个圆孔,该圆孔的内径大于电缆导体内的光缆的外径。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导体连接件的另一种结构剖示图。导体连接件1的中间设置一限位筋23,限位筋23的中心为通道,限位筋23乃是隔板上开设的通道过大而形成的,或者是在一个导体连接件1的直通道内设置的阻挡导体端头的障碍。限位筋23仅对伸入到腔室内的导体端头起到阻挡作用,使导体端头只能伸入到导体连接件的限位筋23位置。
实施例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方法的实施例1示意图。该图描述了一种利用所述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为待连接的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制作电缆端头,分别剥离出其中的第一中心导体6和第二中心导体7;
第二步从第一电缆的第一中心导体6内拉出第一光缆11,将第一光缆11依次穿过第一腔室8、通道5和第二腔室9,并从第二腔室9中穿出一定长度;
第三步将第一中心导体6插入到第一腔室8内,并抵于隔板10处。从第二电缆的第二中心导体7内拉出第二光缆12,并利用一个长度大于导体连接件长度的1/2的不锈钢管为第一光缆11和第二光缆12制作光缆接头13,该不锈钢管保护光纤熔接点和剥离出的部分光纤,并且不锈钢管的两端分别搭接在第一光缆11和第二光缆12的外护套上,并利用压接钳夹紧不锈钢管的两端以固定第一光缆11、第二光缆12和光缆接头13,该光缆接头13的外径小于各电缆导体内光缆通道的内径,使该光缆接头13可以穿入到光缆通道内;
第四步接下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第二电缆的第二中心导体7的端面靠近导体连接件1的第二腔室9的入口,在该阶段,可手工协助将已连接的光缆逐渐推入电缆导体内的光缆通道内,并确保在第二阶段开始时,光缆接头13跨跃在两个电缆导体的端面之间;第二个阶段,将第二中心导体7的端头插入导体连接件的第二腔室9,在该阶段,肉眼无法看到光缆,更无法手工协助将光缆推入其所在的光缆导管,探测光缆将依靠光缆接头13的刚性,确保在此过程中不发生明显形变而自行退入位于电缆导体中的光缆通道中,直到第二中心导体7的端头完全插入导体连接件的第二腔室9并抵于导体连接件的隔板上,利用压接钳使导体连接件夹紧导体端头;
第五步按照常规工序完成电缆接头的后续制作。
实施例2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中间接头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方法的实施例2示意图。该图描述了一种利用所述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的安装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为待连接的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制作电缆端头,分别剥离出第一中心导体6和第二中心导体7;
第二步从第一电缆的第一中心导体6内拉出第一光缆11,将该第一光缆11穿过引导管14并露出适当的长度,引导管14为铜材料制成,并在其中间部位具有圆盘状的凸起15,该引导管14的外径和电缆导体中的光缆通道的内径为松配合,凸起15的外径大于光缆通道的内径,将引导管14的一端插入到第一导体6的光缆通道内直至凸起15处;
第三步导体连接件1的第一腔室8套入第一导体6,直至隔板10处,从第二电缆的第二导体7内拉出第二光缆12,并为第一光缆11和第二光缆12制作光缆接头16,该光缆接头16两端搭接在第一光缆11和第二光缆12的外护套上,利用压接钳夹紧光缆接头16的两个端头,使第一光缆11、第二光缆12和光缆接头16连接成一体;
第四步接下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将第二电缆的第二导体7端面靠近导体连接件1的第二腔室9的入口,在该阶段,可手工协助将已连接的光缆逐渐推入其所在的位于电缆导体内的光缆通道内;第二个阶段,将第二导体7的端头插入导体连接件的第二腔室9,使引导管14在第二腔室9的一端伸入到第二导体7的光缆通道内,直到第二导体7的端头完全插入导体连接件的第二腔室9,直至抵于隔板处,并利用压接钳将导体连接件夹紧各导体端头;
第五步按照常规工序完成电缆接头的后续制作。
毫无疑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及连接高压电缆的方法还有其他的结构替代和材料选择,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部分。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内容还包括其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显而易见的变换和替代。

Claims (2)

1.一种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包括导体连接件、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所述的导体连接件为一纵截面为“工”字形的管件,该管件的中部为一隔板,隔板的两侧为通向外部的腔室,高压电缆的两个导体端头可分别放置于导体连接件内隔板两侧的腔室内,导体连接件的外侧依次有绝缘及应力均衡单元和金属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容纳高压电缆导体内的光缆穿过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的导体内设有至少一个光缆通道,每个光缆通道内设有至少一根光缆,通道和光缆沿电缆轴向沿伸,分布于电缆的全长,所述光缆通道的直径大于所述的光缆的直径,所述光缆的长度大于所述光缆通道的长度,该光缆弯曲地分布于所述的光缆通道内。
CNU2007201991863U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466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91863U CN201134660Y (zh)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991863U CN201134660Y (zh)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34660Y true CN201134660Y (zh) 2008-10-15

Family

ID=4006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99186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4660Y (zh) 2007-12-13 2007-12-13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34660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329B (zh) * 2007-12-13 2012-04-18 上海波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及连接方法
CN103199352A (zh) * 2013-04-22 2013-07-10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内置光纤连接终端及其连接方法
CN108933423A (zh) * 2017-05-25 2018-12-04 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 电缆接头
CN111431137A (zh) * 2020-04-20 2020-07-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电缆中间接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9329B (zh) * 2007-12-13 2012-04-18 上海波汇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及连接方法
CN103199352A (zh) * 2013-04-22 2013-07-10 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 电缆内置光纤连接终端及其连接方法
CN108933423A (zh) * 2017-05-25 2018-12-04 中天海洋系统有限公司 电缆接头
CN111431137A (zh) * 2020-04-20 2020-07-17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电缆中间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59329B (zh)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及连接方法
CN201160014Y (zh) 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
CN201134660Y (zh) 连接复合光纤的高压电缆的中间接头
CN101465533A (zh) 高压电力电缆终端及其安装方法
CN101719651B (zh) 导体中心设置光纤的复合电力电缆连接盒的使用方法
CN101414034B (zh) 测温光缆内置
CN101458978B (zh) 复合光纤的高压电力电缆
WO2007096775A3 (en) Fault detection system
CN106855443A (zh) 电缆中间接头导体温度测量结构
CN101707343B (zh) Gis终端及将高压电力电缆内光纤引至终端外部的方法
CN201134525Y (zh) 高压电力电缆终端
CN106159483B (zh) 一种防火电缆的接线装置及其方法
CN102914842B (zh) 光纤复合架空绝缘相线抢修接头盒及其制作方法
CN206804938U (zh) 一种自承重皮线光缆
CN201549863U (zh) 用于连接复合光纤高压电力电缆的gis终端
CN103199473B (zh) 一种终端塔至变电站的进站系统
JP2764666B2 (ja) 光ファイバ複合ケーブルの接続部
CN203631149U (zh) 一种智能电缆内置测温光缆
CN109036676A (zh) 一种可燃冰开采用光电复合承荷探测电缆
CN211183303U (zh) 一种oppc配套的金具
CN209233446U (zh) 一种复合中压交联电力电缆接头
CN209543972U (zh) 循环井机器人地下水核磁共振探测液态分析承荷探测电缆
CN110793665A (zh) 一种海底电缆全光纤温度在线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CN204386591U (zh) 光纤压力测量布置结构
CN109767868A (zh) 循环井机器人地下水核磁共振探测液态分析承荷探测电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23

Pledge (preservation): Pledge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90923

Pledge (preservation): Pledge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11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Pledgee: Pudo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Shanghai

Pledgor: Shanghai Boh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0931000061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Middle joint of high voltage electric cable for connecting composite optical fiber and connecting metho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Pledgee: Pudong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Shanghai

Pledgor: Shanghai Bohu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201199000023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21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