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7912Y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17912Y CN201117912Y CNU2007200438789U CN200720043878U CN201117912Y CN 201117912 Y CN201117912 Y CN 201117912Y CN U2007200438789 U CNU2007200438789 U CN U2007200438789U CN 200720043878 U CN200720043878 U CN 200720043878U CN 201117912 Y CN201117912 Y CN 20111791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connector assembly
- cable connector
- micro coaxial
- coaxial c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线缆支撑块、组设于线缆支撑块并与导电端子焊接的线缆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从主体部后端面向后延伸的支撑部及两相对的侧臂,所述侧臂包括一水平部及从水平部向后延伸并与其呈一定角度的一倾斜部,所述线缆支撑块包括一呈倾斜状支撑部及从支撑部两侧面向外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卡持部,所述线缆支撑块组装于绝缘本体后部并与绝缘本体支撑部相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减少线缆出线空间而降低连接器所占空间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某些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朝小型化发展,电子设备内部空间越来越小,且电子设备内部的连接器也越来越多,而使用于安装线缆连接器的空间受到越来越多的局限,显然传统的线缆电连接器已无法满足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日趋变小的要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线缆出线空间而降低连接器所占空间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线缆支撑块、组设于线缆支撑块并与导电端子焊接的线缆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从主体部后端面向后延伸的支撑部及两相对的侧臂,所述侧臂包括一水平部及从水平部向后延伸并与其呈一定角度的一倾斜部,所述线缆支撑块包括一呈倾斜状支撑部及从支撑部两侧面向外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卡持部,所述线缆支撑块组装于绝缘本体后部并与绝缘本体支撑部相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内的绝缘本体侧臂上设有的倾斜部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线缆支撑块上设有的倾斜状支撑部使绝缘本体所占空间及线缆的出线空间大大减小,而降低线缆连接器组件在电子设备内所占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局部立体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局部立体组装图。
图6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包括绝缘本体2、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的导电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2后部的线缆支撑块4、组设于线缆支撑块4上并与导电端子3焊接的线缆5、与线缆5相焊接的接地件6,组设于绝缘本体2外的金属遮蔽壳体7及焊接于金属遮蔽壳体7两侧壁71外表面上的安装部8。
请参阅图2至图3及图6,绝缘本体2包括一主体部21、从主体部21前端面211向前延伸的舌板部22、从主体部21后端面212两侧部向后延伸的两相对的侧臂23及从主体部21后端面212中部向后延伸的支撑部24。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大致呈一矩形方块体,其上设有贯通前、后端面211、212的通孔213,主体部21两侧端面上分别设有一凹槽214。绝缘本体2舌板部2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狭长的端子凹槽221,其中端子凹槽221与通孔213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绝缘本体2侧臂23由一水平部231及从水平部231后端中下部向后延伸并与其呈一定角度的倾斜部232所组成,其中侧臂23的外表面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凹槽233,内表面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凹槽234及沿上下方向延伸与水平凹槽234垂直相交的竖直凹槽235。绝缘本体2支撑部24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端子通槽241,端子通槽241与通孔213及端子凹槽221一一对应且相互连通。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及两侧臂23间围成一凹形的收容空间。
请参阅图2至图5,导电端子3由金属板冲压而成,大致呈扁平状,其包括若干接地端子3a、用于传输信号的信号端子3b及一用于传输电源的电源端子3c。若干导电端子3可分成上、下两排收容于绝缘本体2内,导电端子3包括一接触部31、一连接部32及一连接接触部31及连接部32的卡持部33,接地端子3a与其它端子的结构基本相同,仅接地端子3a的接触部31较信号端子3b的接触部31长,而信号端子3b的接触部31较电源端子3c的接触部31长。
请参阅图2至图3,线缆支撑块4包括一呈倾斜状支撑部41及从支撑部41两侧面向外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卡持部42。支撑部41包括一基板411及从基板411两侧垂直于基板411分别向上、向下延伸而成的两侧板412。支撑部41的横截面大致呈“工”字形,基板411与两侧板412间形成收容线缆5的两收容槽413,两侧板412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可供接地件6定位的凹槽414。卡持部42为长方体状,其包括一基部421及从基部421上、下表面上延伸出的呈倒刺状的凸块422。
请参阅图2至图3,线缆5为极细同轴线缆,其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一导体51、一内绝缘层52、一金属遮蔽层53及一外绝缘层54,另外部分线缆5还可以是另一种组成结构,其由内至外包括两并行排列的导体51’、分别包覆于两导体51’外的两内绝缘层52’、包覆于两内绝缘层52’外的一金属遮蔽层53’及包覆于金属遮蔽层53’外的一外绝缘层54’。
请参阅图2至图5,接地件6为一片状金属体,其包括一矩形基部61及从矩形基部61一侧向外延伸而成的若干接触头62,接触头62分别与接地端子3a的连接部32焊接,矩形基部61与线缆5的金属遮蔽层53、53’相焊接。
请参阅图2至图3及图6,金属遮蔽壳体7可由金属板冲压并弯折而成,其包括顶壁71、底壁72及连接顶壁71与底壁72的两侧壁73,上述壁71、72、73围设形成一矩形收容空间,其中顶壁71后部设有遮蔽绝缘本体2侧臂23水平部231后端面及侧臂23倾斜部232上表面的遮蔽部711,两侧壁73后部分别设有用于遮蔽绝缘本体2侧臂23倾斜部232外表面的遮蔽部731,底壁72也设有用于遮蔽绝缘本体2侧臂23倾斜部232下表面的遮蔽部721。侧壁73前部还设有向矩形收容空间内部凹陷的呈弧形的用于导引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的导引部732,该侧壁73中后部上分别设有两向矩形收容空间内部凹陷的弹片733,这些弹片733与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及侧臂23上的凹槽214、233相卡持配合。
请参阅图2至图3,安装部8为金属板冲压而成,包括可通过点焊于金属遮蔽壳体侧壁73的竖直部81及设有螺纹孔821的水平部82。
请参阅图2至图6,组装线缆连接器组件1时,首先将导电端子3自后向前通过端子通槽241、通孔213及端子凹槽221后组装入绝缘本体2,导电端子3接触部31收容于端子凹槽221内,连接部312收容于端子通槽241内,卡持部33收容并卡持于通孔213内。
然后将线缆支撑块4组装入绝缘本体2后部两侧臂23间的收容空间内,线缆支撑块4卡持部41的基部411收容于绝缘本体2侧臂23内表面上的水平凹槽232内,卡持部41的倒刺状的凸块422则收容于绝缘本体2侧臂23内表面上的竖直凹槽233内,而使线缆支撑块4卡持定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部。
然后将若干线缆5分成两排,先将一排线缆5设置于线缆支撑块4的收容槽413内,并使线缆5内的导体51设置于绝缘本体2支撑部24的端子槽道241内且置于信号端子3b连接部32的上侧,另外还有一线缆5内的导体51置于接地端子3a的连接部32的上侧,再通过Hot Bar的焊接方式将线缆5内的导体51与上述导电端子3的连接部32相焊接。然后将接地件6压设于线缆5外,其中接地件6矩形基部61的两侧端收容在线缆支撑块4两侧板412的凹槽414内,接地件6矩形基部61中部设置于线缆5金属遮蔽层53外,接地件6的接触头62则分别置于接地端子3连接部32的上侧,其中一接地端子3及接触头62间还设有一导体51,然后用手工焊接的方式将接地件6的接触头62焊接于接地端子3a的连接部32,再将接地件6的矩形基部61焊接于线缆5的金属遮蔽层53上,这样将各线缆5的金属遮蔽层53连接在一起,如此将线缆5与接地件6组装完成。接下来再按同样步骤,将另一排线缆5内的导体51、51’与信号端子3b及电源端子3c的连接部32相焊接,将接地件6的接触头62与接地端子3a的连接部32相焊接,再将接地件6矩形基部61与线缆5的金属遮蔽层53、53’相焊接。
然后将安装部8的竖直部81点焊于金属遮蔽壳体7两侧壁73的外表面,而使二者成为一体。
最后将金属遮蔽壳体7及安装部8的结合体自前向后组装于绝缘本体2外,当组装完成后,金属遮蔽壳体7侧壁73上的弹片733与绝缘本体2主体部21及侧臂23上的凹槽214、233相卡持配合,金属遮蔽壳体7包覆于绝缘本体2外,其中金属遮蔽壳体7的顶壁71、底壁72及侧壁73后部所设的遮蔽部711、721及731包覆在绝缘本体2两侧臂23倾斜部232的上、下表面及外表面而围设形成一呈倾斜状的矩形空间,该空间即为线缆连接器组件1内线缆5的出线空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所示的金属遮蔽壳体7顶壁71的遮蔽部711是金属遮蔽壳体7完全组装于绝缘本体2后向下弯折而成的,未组装前该遮蔽部711置于顶壁71表面之上,而使绝缘本体2有足够空间自后向前收容于金属遮蔽壳体7内。至此线缆连接器组件1组装完成。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与绝缘本体相配合的线缆支撑块、组设于线缆支撑块并与导电端子焊接的线缆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遮蔽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从主体部后端面向后延伸的支撑部及两相对的侧臂,所述侧臂包括一水平部及从水平部向后延伸并与其呈一定角度的一倾斜部,所述线缆支撑块包括一呈倾斜状支撑部及从支撑部两侧面向外延伸的呈水平状的卡持部,所述线缆支撑块组装于绝缘本体后部并与绝缘本体支撑部相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侧臂内表面设有水平凹槽及与其垂直的竖直凹槽,所述绝缘支撑块呈水平状的卡持部包括一基部及从基部上、下表面上延伸出的呈倒刺状的凸块,所述卡持部基部收容于水平凹槽内,所述卡持部凸块收容于竖直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线缆支撑块的支撑部包括一基板及从基板两侧垂直于基板分别向上、向下延伸而成的两侧板,所述基板与两侧板间形成收容线缆的收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可分为接地端子、信号端子及电源端子,所述端子都包括一接触部、一连接部及一连接接触部及连接部的卡持部,所述线缆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导体、内绝缘层、金属遮蔽层及外绝缘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支撑部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端子通槽,所述导电端子连接部收容于端子通槽内,所述线缆内的导体置于部分导电端子连接部上侧并与其焊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内还设有接地件,所述接地件包括一矩形基部及从矩形基部一侧延伸出来的接触头,所述接地件矩形基部与线缆金属遮蔽层相焊接,所述接地件接触头与接地端子的连接部相焊接,其中一接地件接触头与接地端子连接部间还设有一导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及连接顶壁与底壁的两侧壁,上述壁围设成一矩形收容空间,上述壁后部所设的遮蔽部包覆在绝缘本体两侧臂倾斜部的上、下表面及外表面而围设形成一呈倾斜状的矩形空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侧壁前部设有向矩形收容空间内部凹陷的呈弧形用于导引对接连接器的导引部,侧壁中后部上分别设有两向矩形收容空间内部凹陷的弹片,所述弹片与绝缘本体主体部及侧臂上的凹槽相卡持配合。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从主体部前端面向前延伸的舌板部,所述舌板部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端子凹槽,所述导电端子接触部收容于端子凹槽内。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焊接于金属遮蔽壳体两侧壁外表面上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包括一可焊接于金属遮蔽壳体侧壁的竖直部及设有螺纹孔的水平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438789U CN201117912Y (zh) | 2007-10-23 | 2007-10-23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438789U CN201117912Y (zh) | 2007-10-23 | 2007-10-23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17912Y true CN201117912Y (zh) | 2008-09-17 |
Family
ID=399924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4387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7912Y (zh) | 2007-10-23 | 2007-10-23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17912Y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4928A (zh) * | 2009-06-18 | 2012-04-11 | Jst公司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壳体 |
CN105703107A (zh) * | 2014-10-21 | 2016-06-22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总线接地触头的电连接器 |
CN108418038A (zh) * | 2018-02-12 | 2018-08-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CN108448304A (zh) * | 2018-02-12 | 2018-08-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
2007
- 2007-10-23 CN CNU2007200438789U patent/CN20111791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14928A (zh) * | 2009-06-18 | 2012-04-11 | Jst公司 | 电连接器和电连接器壳体 |
CN105703107A (zh) * | 2014-10-21 | 2016-06-22 | 泰科电子公司 | 具有总线接地触头的电连接器 |
CN105703107B (zh) * | 2014-10-21 | 2019-05-28 | 泰连公司 | 具有总线接地触头的电连接器 |
CN108418038A (zh) * | 2018-02-12 | 2018-08-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CN108448304A (zh) * | 2018-02-12 | 2018-08-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Usb连接结构和具有该usb连接结构的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599780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420515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462570Y (zh) | 双导线同轴扁平线缆连接器组合 | |
CN107681371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0576650C (zh) | 改进防止噪音问题的、接地连接的连接器 | |
CN201112824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785166Y (zh)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
CN201230019Y (zh) | 电连接器 | |
JP4686633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017418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00933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0827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318883A (zh) | 传输特性得到改进的屏蔽电缆连接器 | |
CN201000949Y (zh) | 连接器多层式端子结构 | |
CN100521396C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WO2010032342A1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1438580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699502Y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117912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3531923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JP3066799B2 (ja) | コネクタ | |
CN212412343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2695748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07655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600947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3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