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2673Y - 电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2673Y
CN201112673Y CNU2007201270906U CN200720127090U CN201112673Y CN 201112673 Y CN201112673 Y CN 201112673Y CN U2007201270906 U CNU2007201270906 U CN U2007201270906U CN 200720127090 U CN200720127090 U CN 200720127090U CN 201112673 Y CN201112673 Y CN 2011126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body
contact
flat cable
flexible flat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270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旺昆
梁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 Two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 Two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 Two Electronic Shenzhen Ltd, P Two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P Two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270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26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26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26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有: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嵌合部并设有复数个端子,每一端子具有接触部及弹性部,并使接触部保持于嵌合部上;上盖,其可配合组装于绝缘本体上;软性排线,其末端一面设有复数接点,并利用上盖将软性排线压合于绝缘本体上,使接点与端子的弹性部形成相互接触;外壳,是罩覆于上盖上方并与绝缘本体形成相互固定,外壳可抵压于上盖,使接点与端子的弹性部充分达到接触,再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由外壳或其它外部金属片与软性排线之间的接地导接结构,藉此,提高电连接器的强度,具有较佳的定位性及使用范围。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强化、定位性佳的电连接器,及可配用多种不同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器与系统主机板之间所使用的讯号传输接口,是多采用具超高速、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电压差分信号接收器(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ystem)作为讯号传输接口,用以连结一软性排线至电路板上。一般结合于软性排线侧的公端LVDS连接器,如中国台湾申请第092130370号专利所揭示的一种可绕式软性排线插接模块,其利用在一软性排线一侧上装设板状结构,作为与对方连接器对接嵌合的固定模块。
上述专利所示的结构固有诸多优点,但实际使用时仍存在部分缺点。首先,以软性排线的接点直接与对方连接器的端子接触,在多次使用插拔下容易造成软性排线接点的破坏,且软性排线接点的定位准确度较差,无法提供高精度的连接,亦无法变更接点数量及位置。再者,软性排线缺乏良好的接地机构,容易使整个传输系统被不当的电磁波所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对习用的公端连接器与软性排线的组装结构加以改良,以克服前述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避免软性排线与对方连接器直接接触,以避免软性排线的接点因反复插拔而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强化电连接器的连接精密度,提升制程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电连接器使用时可任意变更端子数目及位置,以符合传输系统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本实用新型的改良,使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适用于不同规格样态的软性排线,以提升产品价值及扩大使用范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该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嵌合部,该绝缘本体并设有复数个端子,每一端子具有接触部及弹性部,该接触部是保持于该嵌合部上;上盖,其可配合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软性排线,其末端一面设有复数接点,并利用该上盖将该软性排线压合于该绝缘本体上,使该接点与该端子的弹性部形成相互接触;外壳,是罩覆于该上盖上方并与该绝缘本体形成相互固定,该外壳可抵压于该上盖,使该接点与该端子的弹性部充分达到接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再次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该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其设有复数个端子;上盖,其可配合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软性排线,其末端一面设有复数接点,并利用该上盖将该软性排线压合于该绝缘本体上,使该接点与该端子的弹性部形成相互接触,且于该软性排线的至少一面上设有金属层;外壳,是罩覆于该上盖上方并与该绝缘本体形成相互固定,该外壳可抵压于该上盖,使该接点与该端子充分达到接触;下金属片,是侧向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并定位于该软性排线下方,其特征在于:于该外壳或该下金属片上至少形成一弹片,该弹片是与该软性排线的金属层形成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有益效果:该电连接器可适用于不同规格样态的软性排线,提高了产品价值及使用范围,其在使用时可任意变更端子数目及位置,以符合传输系统的需求,避免软性排线与对方连接器直接接触,有效防治了软性排线的接点因反复插拔而受损,强化电连接器的连接精密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下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前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后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上视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下视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号说明
10绝缘本体   11嵌合部
12锁扣机构   121操作部
122置放座    123锁杆
124固定点    125凸部
13台阶       131下固定孔
132定位块     133导引槽
14端子        141接触部
142弹性部
20软性排线    21接点
22金属层
30上盖        31上固定孔
32凹槽        33缺口
40外壳        41固定片
42弹片        43凸肋
50下金属片    51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
首先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其具有一嵌合部11可用以与对方连接器相互嵌合并达成电性连接,其两侧各设有一锁扣机构12,于锁扣机构12内缘各设有一台阶13,台阶13上设有复数下固定孔131及一定位块132,于绝缘本体上另嵌设有复数个端子14,每一端子皆具有接触部141及弹性部142,并使接触部141外露于嵌合部11一侧面上;
软性排线20,是由绝缘层包覆复数导线所构成的结构,其于末端一面上形成外露的复数接点21,并于相反于该等接点21的另一面上形成一金属层22;
上盖30,可由上而下配合组装于绝缘本体10的台阶13上,其两侧设有对应于下固定孔131的上固定孔31,及对应于定位块132的凹槽32,藉此上盖30可稳定的定位于绝缘本体10上,另外,上盖30还设有至少一缺33。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盖30是用于压合软性排线20,使软性排线20的接点21可以稳定的与端子14的弹性部142形成接触,在组装上盖30前,可先将软性排线20相反于接点21的一面黏贴于上盖30上,在一同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
最后,再利用一金属制外壳40罩覆于上盖30上方并与绝缘本体10形成相互固定。请同时参照图4及图5,外壳40上设有复数个固定片41、至少一弹片42及凸肋43。固定片41可穿过上固定孔31及下固定孔131,再将固定片41前端弯折,藉以将三者固定,弹片42可穿过上盖30的缺33并与软性排线20的金属层22形成接触,使此一电连接器组合可达到稳定的接地导通,凸肋43可用于加强抵压上盖30的力量,使接点31与端子14的弹性部142能充分达到压合接触。
此外,形成于绝缘本体10两侧的锁扣机构12至少各包括一操作部121、一置放座122及一锁杆123,锁杆123收容于置放座122内,使锁杆123的固定点124突出于嵌合部11两旁,且锁杆123的凸部125位于相应操作部121的位置,使用者可藉由按压操作部121带动凸部125使固定点124形成弹性移动,藉以与对方连接器构成固定与解除固定。
本实用新型利用结构强度、尺寸精度较佳的端子14作为软性排线20与对方连接器之间的导体,避免强度较弱的软性排线接点21因反复插拔而受损,且当双方连接器的端子相互接触时,能具有较精确的定位性;此外,当传输系统的需求有变更时,例如:必须移去部分电性接点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配合随时移除部份端子以符合系统需要,若如昔知方式的软性排线则无法任意移除接点。
再者,本实用新型利用上盖30由上而下压合软性排线20的方式取代拉拔式的固定方式,使软性排线20在定位上更为精准、不易脱出,且易于重新取出更换。
接下来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相较于前一较佳实施例,此第二较佳实施例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适用不同结构样态的软性排线组合的电连接器结构。请参照图6至图8所示,电连接器组合主要是由绝缘本体10、软性排线20、上盖30、外壳40及下金属片50所构成。绝缘本体10具有一嵌合部11可用以与对方连接器相互嵌合并达成电性连接,其两侧各设有一锁扣机构12,于锁扣机构12内缘各设有一台阶13,台阶13上设有复数个下固定孔131、一定位块132及一导引槽133,于绝缘本体上另嵌设有复数个端子14,每一端子皆具有接触部141及弹性部142,并使接触部141外露于嵌合部11一侧面上;
软性排线20,是由绝缘层包覆复数导线所构成的结构,其于末端一面上形成外露的复数接点21,并可于软性排线20的任意一面、或两面上同时形成一金属层22;
上盖30,可由上而下配合组装于绝缘本体10的台阶13上,其两侧设有对应于下固定孔131的上固定孔31,及对应于定位块132的凹槽32,藉此上盖30可稳定的定位于绝缘本体10上,另外,上盖30上设有至少一缺口33。上盖30可用于压合软性排线20,使软性排线20的接点21可以稳定的与端子14的弹性部142形成接触,在组装上盖30前,可先将软性排线20相反于接点21的一面黏贴于上盖30上,在一同组装至绝缘本体10上;
金属制外壳40是罩覆于上盖30上方并与绝缘本体10形成相互固定,外壳40上设有复数个固定片41、弹片42及凸肋43。固定片41可穿过上固定孔31及下固定孔131,再将固定片41前端弯折,藉以将三者固定,凸肋43可用于加强抵压上盖30的力量,使接点31与端子14的弹性部142能充分达到压合接触;
最后,下金属片50是侧向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10的导引槽133中,使下金属片50相对定位于软性排线20的下方,于下金属片50上形成至少一个朝软性排线20突起的弹片51,使弹片51可直接与软性排线20的金属层22形成接触。
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的设计方式,是将金属层22设于软性排线20的两面上,使金属层22可同时与外壳40及下金属片50的弹片42、51同时形成稳定接地接触,反的,即使软性排线20仅有单边设有金属层22,也可以达到稳定的接地接触。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可适用于具有不同结构样态的软性排线(金属层22可设于任意面上),不需再因金属层22位置的变化,而变更连接器的结构。再者,可如图9所示的结构设计,只在下金属片50上形成弹片51,而省略外壳40的弹片42,也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设计变化。

Claims (9)

1.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本体,其设有复数个端子;
上盖,其可配合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
软性排线,其末端一面设有复数接点,并利用该上盖将该软性排线压合于该绝缘本体上,使该接点与该端子的弹性部形成相互接触,且于该软性排线的至少一面上设有金属层;
外壳,是罩覆于该上盖上方并与该绝缘本体形成相互固定,该外壳可抵压于该上盖,使该接点与该端子充分达到接触;
下金属片,是侧向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并定位于该软性排线下方,其中,于该外壳或该下金属片上至少形成一弹片,该弹片是与该软性排线的金属层形成接触。
2.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具有一嵌合部,且每一端子具有接触部及弹性部,该接触部是保持于该嵌合部上。
3. 如权利要求2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排线的接点是接触于该端子的弹性部上。
4.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上盖设有至少一缺口,且该外壳上设有至少一弹片,该弹片是穿过该缺口并与该软性排线的金属层形成接触。
5.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绝缘本体上设有复数下固定孔,且该上盖设有复数个对应该下固定孔的上固定孔。
6.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外壳设有复数个固定片,该固定片是先后穿过该上固定孔及该下固定孔,再将该固定片的前端弯折,使该外壳与该绝缘本体之間形成固定。
7.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外壳设有至少一凸肋,该凸肋是抵压于该上盖。
8.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绝缘本体两侧设有定位块,而该上盖对应设有凹槽,当该上盖由上而下组装于该绝缘本体时,可藉由该定位块与该凹槽的组合形成准确定位。
9. 如权利要求1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该绝缘本体两侧内缘设有导引槽,该下金属片可藉由该导引槽组装至定位。
CNU2007201270906U 2007-07-21 2007-07-21 电连接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26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70906U CN201112673Y (zh) 2007-07-21 2007-07-21 电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270906U CN201112673Y (zh) 2007-07-21 2007-07-21 电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2673Y true CN201112673Y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44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270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2673Y (zh) 2007-07-21 2007-07-21 电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267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0462B (zh) * 2007-07-21 2011-06-29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102185189A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fc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0462B (zh) * 2007-07-21 2011-06-29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结构
CN102185189A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fc电连接器
CN102185189B (zh) * 2010-12-31 2014-03-12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ffc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9729B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接触模块
CN102868036B (zh) 电连接器
CN200941495Y (zh) 电连接器
KR101903986B1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JP3137685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01350462B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2728035Y (zh) 电子转接器
US9270058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shield shell with a metal shrapnel
CN201112673Y (zh) 电连接器结构
US79314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new type of contacts
CN102969609B (zh) 连接器
JP2011181471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及びカー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15296096B (zh) 一种快速插拔小型化大电流连接器
US20080299840A1 (en) Contact and connector using the contact
CN2737012Y (zh) 电子转接器
CN201118011Y (zh) 电连接器
CN201674039U (zh) 一种fpc连接器
CN200959431Y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588578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689500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17562975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20692355U (zh) 一种Type-c接口
CN214673218U (zh) 一种磁性接地连接器
CN201608345U (zh) 电连接器插头
CN2648630Y (zh) 插座式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