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36300Y -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 Google Patents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36300Y
CN201036300Y CNU2007201100498U CN200720110049U CN201036300Y CN 201036300 Y CN201036300 Y CN 201036300Y CN U2007201100498 U CNU2007201100498 U CN U2007201100498U CN 200720110049 U CN200720110049 U CN 200720110049U CN 201036300 Y CN201036300 Y CN 20103630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fishing line
line reel
retur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1004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显德
徐莲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1004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3630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3630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3630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它包括渔杆体,渔杆体下部开设有渔线轮安装槽,该渔线轮安装槽内侧为安装底板,渔线轮以其绕线轮轴向外延伸侧向固定在安装底板上,绕线轮轴与安装底板形成螺纹连接,处于渔线轮安装槽上方的渔杆体对准渔线轮安装槽渔线穿孔,缠绕在渔线轮上的渔线经渔线穿孔到达渔杆体前端,渔线轮的摇把侧向外露。该渔杆上安置渔线轮部分的结构简单,制造涉及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均较低,而且渔线轮在该渔杆上的安装和拆卸均十分简便。

Description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背景技术
公告日为2006年9月20日专利号为2005200863 16.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轮式定位中通鱼竿,它包括由摇把、绕线轮轴及卸力旋钮构成的绕线轮总成和鱼竿体,绕线轮总成中部与设有轮外壳窗口和导线孔的金属轮总成外壳联接,导线孔外侧的金属轮总成外壳外连有金属插接筒,导线孔相对侧的金属轮总成外壳外连有金属手柄,鱼竿体尾端内连接的鱼竿定位钮设有供线通过的通孔,鱼竿体与金属插接筒插接。所述的绕线轮总成的摇把和卸力旋钮分别位于金属轮总成外壳的外侧,绕线轮轴与金属手柄垂向设置,金属轮总成外壳与绕线轮总成通过固定螺钉定位连接。但是这种渔杆的绕线轮总成设置于带有轮外壳窗口和导线孔的金属轮总成外壳内,需要使用工具拆下金属轮总成外壳才可对绕线轮总成上的部件进行更换,特别是更换缠绕在绕线轮总成上的渔线极为不便,而且这种结构的鱼竿在金属轮总成外壳部分的结构复杂制造时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置渔线轮的渔杆,该渔杆上安置渔线轮部分的结构简单,制造涉及的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均较低,而且渔线轮在该渔杆上的安装和拆卸均十分简便。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包括渔杆体,渔杆体下部开设有渔线轮安装槽,该渔线轮安装槽内侧为安装底板,渔线轮以其绕线轮轴向外延伸侧向固定在安装底板上,绕线轮轴与安装底板形成螺纹连接,处于渔线轮安装槽上方的渔杆体对准渔线轮安装槽渔线穿孔,缠绕在渔线轮上的渔线经渔线穿孔到达渔杆体前端,渔线轮的摇把侧向外露。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通过在渔杆体上设置渔线轮安装槽安置渔线轮,并将渔线轮的绕线轮轴外延与渔线轮安装槽的安装底板螺纹连接,以此将渔线轮固定在安装底板,因此安装和拆卸渔线轮只需将绕线轮轴从安装底板上拧下即可,而拆下渔线轮后就可以非常方便的更换渔线和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渔线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渔线轮的分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转动座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后视图。
图6为图1中的渔线轮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渔线轮的分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止回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9为图8的A-A剖视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垫板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B-B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2为图7中的盖板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C-C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4为图7中的按钮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D-D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6为图7中的转动座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中:1、渔杆体,2、渔线轮安装槽,3、安装底板,4、渔线轮,5、绕线轮轴,6、渔线穿孔,7、手柄,8、渔线轮安装件,9、上部渔杆体,10、上侧板,11、下侧板,12、线轮,13、转动座,14、摇把,15、止回轮,16、松紧调节装置,17、转轴,17A、挡件,18、松紧调节齿轮,19、松紧调节螺帽,20、防滑片,21、圆形凹部,22、套头,23、伞状端头,24、隔板,25、垫板,26、按钮,26A、按键端,27、第一复位弹簧,28、推挡部,29、面,30、第二复位弹簧,31、支脚,32、盖板,33、缺口,34、拨杆安置槽,35、轴杆,36、止回挡件,37、挡件阻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包括渔杆体1,渔杆体1下部开设有渔线轮安装槽2,该渔线轮安装槽2内侧为安装底板3,渔线轮4以其绕线轮轴5向外延伸侧向固定在安装底板3上,绕线轮轴5与安装底板3形成螺纹连接,处于渔线轮安装槽2上方的渔杆体1对准渔线轮安装槽2渔线穿孔6,缠绕在渔线轮4上的渔线经渔线穿孔6到达渔杆体1前端,渔线轮4的摇把14侧向外露。
如图1所示,为了使渔杆上设置渔线轮的部位更加便于加工,也更加便于更换,在本实施例中渔杆体1包括手柄7、渔线轮安装件8和上部渔杆体9,渔线轮安装槽2处于渔杆体1的手柄7上方,手柄7、渔线轮安装件8和上部渔杆体9依次螺纹连接,渔线轮安装件8由安装底板3、上侧板10和下侧板11构成,安装底板3、上侧板10和下侧板11包围形成渔线轮安装槽2。
上述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渔线轮,下面将提供两种不同结构的渔线轮,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线轮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在转动座13上,绕线轮轴5上套有止回轮15,止回轮15侧部带有啮合齿,转动座13与止回轮15配备有松紧调节装置16,松紧调节装置16设置于转动座13上并处于止回轮15的旁边,松紧调节装置16包括穿过转动座13上的轴孔的转轴17,转轴17上朝向止回轮1 5的一侧带有挡件17A,转轴17上朝向止回轮15的一侧挡件17A以内套接有松紧调节齿轮18,松紧调节齿轮18与止回轮15相互啮合,转轴17上背对止回轮15所处位置一侧的端部带有外螺纹,并有松紧调节螺帽19与该设置外螺纹的转轴17端部螺纹连接,挡件17A与松紧调节齿轮18和/或松紧调节齿轮18与转动座13底面之间的转轴17上套有防滑片20,转动座13上设置松紧调节装置16的位置设置有圆形凹部21,松紧调节齿轮18至少有局部进入圆形凹部21内。通过调节松紧螺帽19可以使调整松紧调节齿轮15与转动座13配合的紧密度,进而调整转动松紧调节齿轮15所需的施加的力度,而与松紧调节齿轮15配合的止回轮15,从而使渔线轮4放线的速度可以得到控制。
如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线轮的第二种实施例同样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转动座13上,绕线轮轴5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23,绕线轮轴5穿过线轮12与套头22插接,套头22包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24,隔板24开设可供伞状端头23穿过的通孔,隔板24与套头22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25,隔板24上方设置按钮26,该按钮26包括按键端26A和下部侧边设置的推挡部28,该推挡部28带有斜向设置的面29,套头22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按钮26的按键端26A经套头22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26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的第一复位弹簧27,在按钮2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28上斜向设置的面29可侧向推移垫板25,垫板25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28方向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30,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穿过隔板24和垫板25,伞状端头23卡在隔板24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垫板25两侧带有支脚31,其中有一支脚31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28,第二复位弹簧30侧向支撑在另一侧支脚31和套头22的内侧壁上,垫板25的上方覆盖有盖板32,盖板32固定在隔板24上,盖板32与隔板24之间留有供垫板25横向移动的空间,盖板32上同样开设有通孔,盖板32上还带有缺口33,该缺口33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28,并可供推挡部28进入,垫板25的支脚31进入缺口33内,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同样穿过盖板32上的通孔,按钮26配备的第一复位弹簧27两端分别支撑在按钮26和盖板32上。下面详细介绍本自然段描述的结构的使用方法和功能:上述结构主要是为了解决绕线轮轴5与套头22的解扣问题,为了解开套头22与绕线轮轴5的连接传统渔线轮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完成解扣拔出绕线轮轴5,使转动座13和线轮12能够相互脱离,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渔线轮需要解扣时只需按下按钮26,按钮26下移后其推挡部28可进入缺口33内,并且推挡部28上设置斜向设置的面29的部位可侧向推移垫板25,垫板25克服第二复位弹簧30的作用力侧向移动,从而使原本与伞状端头23错位设置的垫板25上的通孔与伞状端头23恰好对位,这时伞状端头23不再卡在垫板25上方,可以从垫板25上的通孔退出,然后脱离隔板24上的通孔,最终使转动座13与线轮12完全脱开。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渔线轮的第二种实施例中绕线轮轴5上还套接有止回轮15,转动座13上止回轮15的旁边设置有拨杆安置槽34,该拨杆安置槽34内至少左右分设有两个轴杆35,安置槽34内其中一个轴杆35上套接有止回挡件36,该止回挡件36搭在止回轮15的齿部,所述拨杆安置槽34内每个轴杆35的旁边设置有挡件阻壁37,该挡件阻壁37,在挡件阻壁37的阻挡下止回挡件36至少可阻止止回轮15朝一个方向的转动,止回挡件36还配备有促使其朝自身所靠近的挡件阻壁37一侧转动的扭转弹簧。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挡件36配备有扭转弹簧,挡件36搭在止回轮15的齿部后当使用者转动线轮12促使止回轮15转动时可以有明显的手感,当使用者反向转动线轮12时由于挡件36被挡件阻壁37阻挡,止回轮15被挡件36卡住,进而使线轮12也无法转动,可以防止线轮12回转,而且为了方便不同用手习惯的人使用这种渔线轮,还可将挡件36换位设置于另外一个轴杆35上。

Claims (8)

1.一种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包括渔杆体(1),其特征是:所述渔杆体(1)下部开设有渔线轮安装槽(2),该渔线轮安装槽(2)内侧为安装底板(3),所述渔线轮(4)以其绕线轮轴(5)向外延伸侧向固定在安装底板(3)上,绕线轮轴(5)与安装底板(3)形成螺纹连接,处于渔线轮安装槽(2)上方的渔杆体(1)对准渔线轮安装槽(2)渔线穿孔(6),缠绕在渔线轮(4)上的渔线经渔线穿孔(6)到达渔杆体(1)前端,渔线轮(4)的摇把(14)侧向外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渔杆体(1)包括手柄(7)、渔线轮安装件(8)和上部渔杆体(9),渔线轮安装槽(2)处于渔杆体(1)的手柄(7)上方,手柄(7)、渔线轮安装件(8)和上部渔杆体(9)依次螺纹连接,渔线轮安装件(8)由安装底板(3)、上侧板(10)和下侧板(11)构成,安装底板(3)、上侧板(10)和下侧板(11)包围形成渔线轮安装槽(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所述渔线轮(4)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在转动座(13)上,绕线轮轴(5)上套有止回轮(15),止回轮(15)侧部带有啮合齿,转动座(13)与止回轮(15)配备有松紧调节装置(16),所述松紧调节装置(16)设置于转动座(13)上并处于止回轮(15)的旁边,松紧调节装置(16)包括穿过转动座(13)上的轴孔的转轴(17),转轴(17)上朝向止回轮(15)的一侧带有挡件(17A),转轴(17)上朝向止回轮(15)的一侧挡件(17A)以内套接有松紧调节齿轮(18),松紧调节齿轮(18)与止回轮(15)相互啮合,转轴(17)上背对止回轮(15)所处位置一侧的端部带有外螺纹,并有松紧调节螺帽(19)与该设置外螺纹的转轴(17)端部螺纹连接,挡件(17A)与松紧调节齿轮(18)和/或松紧调节齿轮(18)与转动座(13)底面之间的转轴(17)上套有防滑片(2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所述转动座(13)上设置松紧调节装置(16)的位置设置有圆形凹部(21),所述松紧调节齿轮(18)至少有局部进入圆形凹部(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所述渔线轮(4)包括线轮(12)和转动座(13),绕线轮轴(5)固定转动座(13)上,绕线轮轴(5)的端部带有伞状端头(23),绕线轮轴(5)穿过线轮(12)与套头(22)插接,套头(22)包括架设在内壁上的隔板(24),隔板(24)开设可供伞状端头(23)穿过的通孔,隔板(24)与套头(22)内部顶壁之间设置有带通孔的垫板(25),隔板(24)上方设置按钮(26),该按钮(26)包括按键端(26A)和下部侧边设置的推挡部(28),该推挡部(28)带有斜向设置的面(29),套头(22)的顶壁上还开设有通孔,所述按钮(26)的按键端(26A)经套头(22)顶壁上的通孔露出外界,按钮(26)还配备有对其施加向上顶力的第一复位弹簧(27),在按钮(26)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推挡部(28)上斜向设置的面(29)可侧向推移垫板(25),垫板(25)配备有可促使其朝推挡部(28)方向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30),所述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穿过隔板(24)和垫板(25),伞状端头(23)卡在隔板(24)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所述垫板(25)两侧带有支脚(31),其中有一支脚(31)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28),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0)侧向支撑在另一侧支脚(31)和套头(22)的内侧壁上,垫板(25)的上方覆盖有盖板(32),盖板(32)固定在隔板(24)上,盖板(32)与隔板(24)之间留有供垫板(25)横向移动的空间,盖板(32)上开设有通孔,绕线轮轴(5)的伞状端头(23)穿过盖板(32)上的通孔,所述按钮(26)配备的第一复位弹簧(27)两端分别支撑在按钮(26)和盖板(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所述盖板(32)上带有缺口(33),该缺口(33)对准按钮(26)的推挡部(28),垫板(25)的支脚(31)进入缺口(33)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渔线轮的渔杆,其特征是:所述绕线轮轴(5)上还套接有止回轮(15),转动座(13)上止回轮(15)的旁边设置有拨杆安置槽(34),该拨杆安置槽(34)内至少左右分设有两个轴杆(35),安置槽(34)内其中一个轴杆(35)上套接有止回挡件(36),该止回挡件(36)搭在止回轮(15)的齿部,所述拨杆安置槽(34)内每个轴杆(35)的旁边设置有挡件阻壁(37),该挡件阻壁(37),在挡件阻壁(37)的阻挡下止回挡件(36)至少可阻止止回轮(15)朝一个方向的转动,所述止回挡件(36)还配备有促使其朝自身所靠近的挡件阻壁(37)一侧转动的扭转弹簧。
CNU2007201100498U 2007-06-01 2007-06-01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630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100498U CN201036300Y (zh) 2007-06-01 2007-06-01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100498U CN201036300Y (zh) 2007-06-01 2007-06-01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36300Y true CN201036300Y (zh) 2008-03-19

Family

ID=39208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1004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36300Y (zh) 2007-06-01 2007-06-01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3630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208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南昌桃源渔具有限公司 渔线轮抛投线转盘
CN104351150A (zh) * 2014-11-07 2015-02-18 宋紫新 一种钓鱼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24208A (zh) * 2011-12-30 2012-07-04 南昌桃源渔具有限公司 渔线轮抛投线转盘
CN102524208B (zh) * 2011-12-30 2013-10-23 南昌桃源渔具有限公司 渔线轮抛投线转盘装置
CN104351150A (zh) * 2014-11-07 2015-02-18 宋紫新 一种钓鱼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8205B (zh) 用于调节车辆座椅侧翼宽度的调节组件
CN206938516U (zh) 汽车座椅用电动滑轨总成
CN201530404U (zh) 一种婴儿推车
CN201240298Y (zh) 座椅的可调式活动靠枕结构
CN201036300Y (zh) 内置渔线轮的渔杆
JPS63227445A (ja) 車上姿勢制御装置
CN108422903A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头枕与肩部安全带的同步调节结构
DE102011113309A1 (de) Automatische, geschwindigkeitsabhängige Steuerung bzw. Einstellung von Fahrzeugfunktionen
CN108909546B (zh) 后排靠背翻转防夹手机构
KR101407386B1 (ko) 위치 가변식 자동차용 페달 조립체
CN204931387U (zh) 一种锅盖开合结构
US20080277075A1 (en) Window covering device
CN208024022U (zh) 自行车龙头自动摆正入仓系统
CN108819676A (zh) 一种汽车内遮阳用窗帘
CN203958521U (zh) 一种脚踏角度调整机构
CN210760196U (zh) 一种可调整位置的门板扶手
CN204507092U (zh) 一种自行车转向指示装置
CN208198170U (zh)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头枕与肩部安全带的同步调节结构
CN211141089U (zh) 放线架
CN204021079U (zh) 车辆防护罩装置
CN207389173U (zh) 驻车操纵手柄和车辆
CN201341642Y (zh) 沙发靠背调节器
CN205801416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挡位调节装置
CN2663629Y (zh) 自锁式遮阳卷帘装置
CN208484511U (zh) 遮阳板和具有该遮阳板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19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