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1273Y -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21273Y
CN201021273Y CNU2006200495414U CN200620049541U CN201021273Y CN 201021273 Y CN201021273 Y CN 201021273Y CN U2006200495414 U CNU2006200495414 U CN U2006200495414U CN 200620049541 U CN200620049541 U CN 200620049541U CN 201021273 Y CN201021273 Y CN 2010212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erotron
link
emitter
micro controller
controller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4954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异
陈文娴
高国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anan High School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nan High Scho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nan High School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nan High School
Priority to CNU20062004954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212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212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212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介绍的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它包括设于机动车车体上的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单片机和单片机电路等组成,由单片机电路Q2、存储器1、稳压块2、传感器H1、晶振电路3、马达M1、马达M2、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5组成的该系统不需要任何人的控制,达到了自动探测距离和控制汽车操作的效果;同时该防撞系统并非全机械化的操作系统,只要有任何人工操作的介入,自动控制就会被取代,再次进入待机状态。由于是单片机的控制,可以根据车辆、路面的不同情况来调整红外线传感器的探测距离,来最好地保证车辆和人身的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机动车已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类车辆相撞、追尾等交通安全事故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据统计,我国每五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成为机动车出行安全的心腹大患。设计者和生产者们做了各种努力:为机动车设计安装了脚刹、手刹、安全带、安全气囊等。但至今没能根本解决车撞车,车撞人或车撞其它物体的问题。这是因为脚刹、手刹是由驾驶人员操作的,驾驶人员受大雾、视觉不良及其它主、客观原因没有采取或来不及采取刹车措施,导致各类交通事故的发生。而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则是在发生机动车相碰撞后为减轻驾驶人员和乘车人员的伤情设置的。这些不能从根本解决各类机动车的交通安全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相撞车祸的发生,设想当汽车行驶过程中快速接近障碍物、不及时地作出反应刹车话,继续前进结果就有一场车祸的发生的时候,如果此时在汽车的前部给汽车安装上了眼睛,当汽车和障碍物的距离达到能造成撞车危险的范围时(如:高速公路上规定的车距为50米,常规公路规定的车距为),立刻就发出信息传导入汽车内部的单片机,单片机经过判断后,马上停止所有动力装置并使车辆及时刹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给机动车装上一双能观察到车前一定距离的眼睛,并又能及时将所观察到的情况传送到车辆的操控中心,最终由其下达刹车指令,从而避免撞车事故的发生。
这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它包括单片机电路Q2、存储器1、稳压块2、传感器H1、晶振电路3、马达M1、马达M2、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5,其中:
所述单片机电路Q2包括型号为PS1016的单片机及其外围电阻器和电容器;
所述存储器1由存储芯片24LC16B构成,其数据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输出/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块2包括一个型号为L7805的稳压集成电路,外部直流电源与其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构成为其它各部分电路供电端VCC;
所述传感器H1为红外线传感器,其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距离信号数据输入锻相连;
所述晶振电路3包括晶体TXC、电容器C3、C4,晶体TX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两个外部时钟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4包括三极管V1、V2、V3和三极管V4,其中三极管V1、V2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3、三极管V4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2、V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1、V3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1来连接在三极管V1、V3的发射极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三极管V5、V6、V7和三极管V8,其中三极管V5、V6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7、三极管V8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6、V8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5、V7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6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2来连接在三极管V5、V7的发射极之间。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提出的这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通过设于车体前部受单片机控制的红外线发射、接收装置,等于是给车辆安装了一双眼睛,由其将车辆前方一定距离内的情况收集到主控中心,并由主控中心发出可行指令操控车辆行驶或刹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图。
该控制电路上的M1、M2为二个马达是车辆的动力,由单片机Q2控制,可以正、反转,使车子前进或倒退,向左转或向右转,延时或停止,Q1为传感器探测到障碍物的距离,将信息反馈给单片机,最后由单片机发出动作命令。
具体实施方式
汽车的防撞系统主要是由红外线传感器和单片机组合而成,不需要任何人的控制,达到了自动探测距离和控制汽车操作的效果。同时该防撞系统并非全机械化的操作系统,只要有任何人工操作的介入,自动控制就会被取代,再次进入待机状态。由于是单片机的控制,可以根据车辆、路面的不同情况来调整红外线传感器的探测距离,来最好地保证车辆和人身的安全。
根据上述思路的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它有单片机电路Q2、存储器1、稳压块2、传感器H1、晶振电路3、马达M1、马达M2、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5等组成,其中:
所述单片机电路Q2包括型号为PS1016的单片机及其外围电阻器和电容器;
所述存储器1由存储芯片24LC16B构成,其数据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输出/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块2包括一个型号为L7805的稳压集成电路,外部直流电源与其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构成为其它各部分电路供电端VCC;
所述传感器H1为红外线传感器,其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距离信号数据输入锻相连;
所述晶振电路3包括晶体TXC、电容器C3、C4,晶体TX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两个外部时钟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4包括三极管V1、V2、V3和三极管V4,其中三极管V1、V2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3、三极管V4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2、V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1、V3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1来连接在三极管V1、V3的发射极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三极管V5、V6、V7和三极管V8,其中三极管V5、V6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7、三极管V8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6、V8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5、V7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6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2来连接在三极管V5、V7的发射极之间。
为了验证实用新型人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人制作了一个模拟装置——安装了红外线传感器和接收装置及单片机的智能小车。该智能小车启动后先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当探头发现前面20~50cm的距离内有物体出现,就会立刻停止前进,此时位于汽车中的模拟报警器就会响起,警告司机目前处于危险状况,然后小车会后退1秒,然后停止2秒,然后转弯离开危险的区域,最后停止,防止了碰撞引起的车祸,试验是成功的。
上述试验表明:给机动车装上眼睛-红外线探测器,另外又给它装上操控红外线传感器及车辆的刹车装置的单片机-脑子,是可以有效防止机动车撞车的。

Claims (1)

1.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它包括单片机电路Q2、存储器1、稳压块2、传感器H1、晶振电路3、马达M1、马达M2、第一驱动电路4和第二驱动电路5,其中:
所述单片机电路Q2包括型号为PS1016的单片机及其外围电阻器和电容器;
所述存储器1由存储芯片24LC16B构成,其数据输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数据输出/输入端相连;
所述稳压块2包括一个型号为L7805的稳压集成电路,外部直流电源与其输入端相连,其输出端构成为其它各部分电路供电端VCC;
所述传感器H1为红外线传感器,其数据输出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距离信号数据输入锻相连;
所述晶振电路3包括晶体TXC、电容器C3、C4,晶体TX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两个外部时钟输入端相连;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4包括三极管V1、V2、V3和三极管V4,其中三极管V1、V2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3、三极管V4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2、V4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1、V3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1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3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4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1来连接在三极管V1、V3的发射极之间;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5包括三极管V5、V6、V7和三极管V8,其中三极管V5、V6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7、三极管V8的基极并联后与所述单片机的一个驱动输出端相连,三极管V6、V8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V5、V7的集电极与直流供电电源端相连,三极管V5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6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V7的发射极与三极管V8的集电极相连,马达M2来连接在三极管V5、V7的发射极之间。
CNU2006200495414U 2006-12-26 2006-12-26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12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495414U CN201021273Y (zh) 2006-12-26 2006-12-26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495414U CN201021273Y (zh) 2006-12-26 2006-12-26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21273Y true CN201021273Y (zh) 2008-02-13

Family

ID=39088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49541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1273Y (zh) 2006-12-26 2006-12-26 一种机动车智能防撞刹车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21273Y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575B (zh) 一种车辆主动防碰撞方法
US10449821B2 (en) Automobile cornering rollover prevention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4875679B (zh) 汽车车门开启安全规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78927B (zh) 一种基于前向防撞系统的汽车刹车尾灯自动控制系统
CN103625463A (zh) 一种车辆自动控制制动的方法及装置
CN1321023C (zh) 一种汽车智能防撞系统
CN105246733A (zh) 用于紧急情况辅助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98916A (zh) 车‑路‑人协同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智能预警系统及方法
CN101489836A (zh) 车辆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29221A (zh) 用于减少车辆安全控制装置反应延时的方法和系统
CN105263736A (zh) 在没有激活横向导向辅助装置的条件下的紧急情况辅助
CN105774794A (zh) 汽车行驶安全装置
CN107599970A (zh) 一种汽车侧门开启主动防碰撞及报警系统与方法
CN104648389B (zh) 汽车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CN103723073A (zh) 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危险超车预警装置及其预警方法
CN106080602A (zh) 一种应对疲劳驾驶时旁道车辆突然变道的紧急控制方法
CN104751677A (zh) 车辆碰撞报警方法和系统
CN204488790U (zh) 智能辅助控制安全行车系统
CN204309675U (zh) 一种车辆停车防撞控制装置
CN201004179Y (zh) 车辆路况实时扫描自动防撞报警控制系统
CN101638079A (zh) 触觉提醒方式的汽车安全预警系统
CN104842714A (zh) 一种汽车短距离辅助紧急制动系统及其制动方法
CN106218613A (zh) 大型车辆转向主动安全系统
CN205273306U (zh) 汽车防碰撞辅助装置
CN204605408U (zh) 一种汽车短距离辅助紧急制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