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96808Y -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96808Y
CN200996808Y CN 200620126748 CN200620126748U CN200996808Y CN 200996808 Y CN200996808 Y CN 200996808Y CN 200620126748 CN200620126748 CN 200620126748 CN 200620126748 U CN200620126748 U CN 200620126748U CN 200996808 Y CN200996808 Y CN 20099680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t exchanger
links
hot water
water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2674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树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MASIT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MASIT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MASIT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MASIT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2674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96808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9680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9680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含热废水热能回能装置存在的过滤器易堵塞及回收效率低的问题,公开了一种不会堵塞、回收效率高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它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与换热器(2)热水侧相连,换热器(2)与排放管道相连,换热器(2)的冷水侧与冷清水源及热水锅炉(3)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废水过滤装置(1)主要由污水箱(101)、至少一个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气刀(103)、杂质收集器(104)组成,所述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安装在转轴(105)上,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分别安装在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的两侧,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的进料口均高于污水液面。具有热回收效率高、能满足环保要求的特点。

Description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和余热回收处理系统,尤其是一种适合于造纸、印染、医药、化工等化业所排的含有热量和颗粒或纤维状杂质的工业废水的处理及余热回收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纺织印染和造纸工业等行业中所排放的污水不仅温度高而且带有絮状、颗粒状或纤维状杂质,如直接排放不仅浪费能源,而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处理设备,但它们均设计简陋,热量回收效率低,杂质过滤简单,排污无法满足要求,且其中的过滤器常常会受到絮状物的影响而产生堵塞,常常需停产进行清理,不仅起不到节约能源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节拍,必须加以克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含热废水热能回能装置存在的过滤器易堵塞及回收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过滤装置不会堵塞、回收效率高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排放管道相连,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与热水锅炉3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废水过滤装置1主要由污水箱101、至少一个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气刀103、杂质收集器104组成,所述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垂直安装在由驱动装置驱动并同步转动的转轴105上,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分别安装在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的两侧,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的进料口均高于污水液面。
所述的气刀103为一带有长条状开口的管件结构,所述的管件结构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滑槽结构,该滑槽的进料口位于污水液面之上且略低于气刀103的出气口,其出料口伸出污水箱101外。
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由动力装置带动的输送带结构。
在污水箱101的出水口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进水端之间安装有双筒滤网过滤器4。
所述的双筒滤网过滤器4至少由两个并接的、可分别工作的双筒滤网401,402组成,双筒滤网401,402的输入端均与污水箱101的出水口相连,它们的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
所述双筒滤网401或402由外筒和安装在外筒中的筒状滤网组成,外筒的下端与相邻的排水管相连,排水管与相邻的外筒的出水端或变量水泵5的输入端相连。
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上安装有反冲蒸汽接口阀门7,同时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出水端之间安装有短路排放管6,在所述的短路排放管6安装有阀门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排放管道相连,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与热水锅炉3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废水过滤装置1至少由二个并联的双筒滤网401、402组成,双筒滤网401、402的一个并接点与热污水源相连,它们的另一个并接点与变量水泵5的输入端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具有热能回收利用率高且可连接不间断工作的特点,过滤效果好,只要根据废水的杂质特性合理选用过滤网及设置适当的过滤次数(即采用转盘式多屏过滤屏或多屏过滤屏加双筒滤网或单屏过滤屏加双筒滤网,双筒滤网也可采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滤筒进行过滤),即可使废水排放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整个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效率高,可将污水中80%以上的热能量转移到室温清水中,供锅炉或其它用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废水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筒滤网过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筒滤网过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双筒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构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6、7、8所示。
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可采用板式换热器,下同)、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阀门15、变量水泵5、阀门9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通过阀门12与排放管道相连,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阀门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反冲蒸汽阀门7,以便于对换热器2清理时进行反冲洗,同时在换热器2的清水侧进水端与热源水侧的出水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为清洗时供应清水的阀门13,此外,为了保护清洗时设备的的正常运行,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出水端之间安装有短路排放管6,在所述的短路排放管6安装有阀门8。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通过流量表15、阀门11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通过阀门10与热水锅炉3相连,热水锅炉3的出水端上安装有阀门14。如图1所示。
其中的废水过滤装置1主要由污水箱101、一个以上(图中为3个)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即滤网,其目数可根据所处理的废水的性质选取,下同)、气刀103、杂质收集器104组成,所述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垂直安装在由驱动装置驱动并同步转动的转轴105上,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分别安装在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的两侧,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的进料口均高于污水液面。如图6、7、8所示。气刀103为一带有长条状开口的管件结构,所述的管件结构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如图7所示。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滑槽结构,该滑槽的进料口位于污水液面之上且略低于气刀103的出气口,其出料口伸出污水箱101外,如图8所示。
实施例二。
如图2、6、7所示。
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阀门15、变量水泵5、阀门9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通过阀门12与排放管道相连,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阀门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反冲蒸汽阀门7,以便于对换热器2清理时进行反冲洗,同时在换热器2的清水侧进水端与热源水侧的出水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为清洗时供应清水的阀门13,此外,为了保护清洗时设备的的正常运行,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出水端之间安装有短路排放管6,在所述的短路排放管6安装有阀门8。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通过流量表15、阀门11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通过阀门10与热水锅炉3相连,热水锅炉3的出水端上安装有阀门14。如图2所示。
其中的废水过滤装置1主要由污水箱101、一个以上(图中为3个)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气刀103、杂质收集器104组成,所述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垂直安装在由驱动装置驱动并同步转动的转轴105上,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分别安装在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的两侧,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的进料口均高于污水液面。如图6、7所示。气刀103为一带有长条状开口的管件结构,所述的管件结构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如图7所示。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由动力装置驱动的带式结构(图中未示出),该结构适用于杂质颗粒较重的废水处理,所述的输送带的上表面应位于污水液面之上且略低于气刀103的出气口。
实施例三。
如图3、6、7、8、9、12所示。
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阀门15、变量水泵5、阀门9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通过阀门12与排放管道相连,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阀门12之间的管道上安装有反冲蒸汽阀门7,以便于对换热器2清理时进行反冲洗,同时在换热器2的清水侧进水端与热源水侧的出水端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为清洗时供应清水的阀门13,此外,为了保护清洗时设备的的正常运行,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出水端之间安装有短路排放管6,在所述的短路排放管6安装有阀门8。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通过流量表15、阀门11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通过阀门10与热水锅炉3相连,热水锅炉3的出水端上安装有阀门14。如图3所示。
其中的废水过滤装置1主要由污水箱101、一个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气刀103、杂质收集器104组成,所述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垂直安装在由驱动装置驱动并同步转动的转轴105上,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分别安装在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的两侧,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的进料口均高于污水液面。如图6、7、8所示。气刀103为一带有长条状开口的管件结构,所述的管件结构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如图7所示(此时图7中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的数量减为一个,其余相同)。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滑槽结构,该滑槽的进料口位于污水液面之上且略低于气刀103的出气口,其出料口伸出污水箱101外,如图8所示。
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污水过滤效果,采取了在污水箱101的出水口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进水端之间安装有双筒滤网过滤器4的办法来提高过滤效果。
所述的双筒滤网过滤器4可由两个并接的、可分别工作的双筒滤网401,402组成(如图12所示),具体实施时,所述的双筒滤网过滤器4还可由二个以上的双筒滤网401、402组成,此时其连接可采用如图9或10所示的方法进行连接,即将所有双筒滤网分成可分别工作和清洗的二组与污水箱的输出端并接,双筒滤网401,402的输入端均与污水箱101的出水口相连,它们的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
每个双筒滤网401或402由外筒和安装在外筒中的筒状滤网组成,外筒的下端与相邻的排水管相连,排水管与相邻的外筒的出水端或变量水泵5的输入端相连。
实施例四。
如图4、6、7、9、10、12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杂质收集器104采用的是由动力驱动的输送带式收集器。本实施例主要适用于废水中的杂质为质量较重的颗粒状杂质。
实施例五。
如图5、6、7、8、9、10所示。
本实施例相当于实施例一和三的组合,即废水过滤装置1先采用多个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进行过滤,然后再通过二个或二组双筒滤网再次进行过滤后送入换热器中进行换热和热能回收,其余部分均与实施例一和三相同。
实施例六。
如图11、9、10所示。
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排放管道相连,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与热水锅炉3相连,废水过滤装置1由两个双筒滤网401和两个双筒滤网402组成,两个双筒滤网401相互串接,另两个双筒滤网402也相互串接(如图11所示),双筒滤网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它们与热污水源的连接关系可参照图11执行,它们与变量水泵5的连接关系也可参照图11进行。具体实施时,双筒滤网401、402的连接方式还可参照图9、10所示的交叉连接方式进行。
以上实施例仅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基本结构的组合形式,对于熟知本领域的人员来说,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设计出等效的组合结构形成,但不论其如何变化均被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之中。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8)

1、一种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包括废水过滤装置(1)、换热器(2)、热水锅炉(3),废水过滤装置(1)的进水端与热污水源相连,其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与排放管道相连,换热器(2)的冷水侧的进水端与冷清水源相连,其出水端与热水锅炉(3)相连,其特征是所述的废水过滤装置(1)主要由污水箱(101)、至少一个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气刀(103)、杂质收集器(104)组成,所述的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02)垂直安装在由驱动装置驱动并同步转动的转轴(105)上,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分别安装在转盘式屏幕过滤屏(1 02)的两侧,气刀(103)和杂质收集器(104)的进料口均高于污水液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气刀(103)为一带有长条状开口的管件结构,所述的管件结构的进气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滑槽结构,该滑槽的进料口位于污水液面之上且略低于气刀(103)的出气口,其出料口伸出污水箱(101)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杂质收集器(104)为由动力装置带动的输送带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污水箱(101)的出水口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进水端之间安装有双筒滤网过滤器(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双筒滤网过滤器(4)至少由两个并接的、可分别工作的双筒滤网(401,402)组成,双筒滤网(401,402)的输入端均与污水箱(101)的出水口相连,它们的输出通过变量水泵(5)与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水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双筒滤网(401)或(402)由外筒和安装在外筒中的筒状滤网组成,外筒的下端与相邻的排水管相连,排水管与相邻的外筒的出水端或变量水泵(5)的输入端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其特征是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出水端上安装有反冲蒸汽接口阀门(7),同时在换热器(2)的热水侧的进、出水端之间安装有短路排放管(6),在所述的短路排放管(6)安装有阀门(8)。
CN 200620126748 2006-11-08 2006-11-08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96808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6748 CN200996808Y (zh) 2006-11-08 2006-11-08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26748 CN200996808Y (zh) 2006-11-08 2006-11-08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257051U Division CN201233196Y (zh) 2006-11-08 2006-11-08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96808Y true CN200996808Y (zh) 2007-12-26

Family

ID=38995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26748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96808Y (zh) 2006-11-08 2006-11-08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96808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2496C (zh) * 2006-11-08 2008-08-20 南京马司特机械有限公司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2496C (zh) * 2006-11-08 2008-08-20 南京马司特机械有限公司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85650U (zh)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循环冷却水系统胶球清洗系统
CN101598507B (zh) 单层扁管全隔离污水管壳换热装置
CN201772776U (zh) 具有烟气净化过滤功能的高效换热器
CN201233196Y (zh)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CN200996808Y (zh)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CN100412496C (zh) 含热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CN208785887U (zh) 高低温污水余热梯级利用装置
CN201589576U (zh) 板式换热器反冲洗系统
CN201221877Y (zh) 原生污水热泵空气调节系统
CN204153759U (zh)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室
CN104215095A (zh) 一种废水热能回收系统
CN106075987B (zh) 一种采集地热水的移动式集成化过滤分离系统装置
CN201754046U (zh) 渣水换热装置
CN101424497B (zh) 废水热能回收设备
CN201586430U (zh) 过滤器及应用该过滤器的污水热能回收系统
CN208818042U (zh) 一种在线清洗出渣板式污水换热器
CN206739262U (zh) 锅炉排污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18544837U (zh) 一种洗浴污水源热回收系统
CN207162694U (zh) 凝结水余热回收装置及炼化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07262508U (zh) 一种板式热交换机组
CN201392118Y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20489798U (zh) 一种染色废水余温利用装置
CN106196731B (zh) 热泵机组及使用该热泵机组的直进式源生污水供暖系统
CN218155661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CN216347967U (zh) 高效优化型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820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