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50492Y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50492Y
CN200950492Y CNU2006200461329U CN200620046132U CN200950492Y CN 200950492 Y CN200950492 Y CN 200950492Y CN U2006200461329 U CNU2006200461329 U CN U2006200461329U CN 200620046132 U CN200620046132 U CN 200620046132U CN 200950492 Y CN200950492 Y CN 20095049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close
insulating body
base portion
close piece
pi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6200461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6200461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5049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5049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5049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一盖体,一遮蔽壳体和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一方面嵌设于绝缘本体上的收容槽内,另一方面通过锁扣件基部的后端面与盖体相应的抵靠面相抵靠的结构,来实现锁扣件在连接器内的固定,这种固定结构方便稳定,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因固持倒刺与绝缘本体内壁干涉性固持所带来的应力集中。

Description

插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括有锁扣件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须借助于锁扣件使两个对接连接器锁合固定在一起,其锁扣件一般设有固持倒刺结构,锁扣件通过其固持倒刺与绝缘本体上的固持槽间的硬干涉配合而达到其在绝缘本体内的固定,如中国专利申请CN03274834.5,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TW94206863、TW093209645等,这些专利案所揭露的连接器中皆设有卡扣装置。
其中,中国专利申请CN03274834.5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之卡扣装置,如图12所示,电连接器10a可安装在基座或线缆上,与另一相对接的电连接器(图未示)相互嵌固结合并接触导通,从而传输电源或信号。该电连接器10a大致包括一绝缘壳体1a,于绝缘壳体1a内设有数个接触端子2a,并在绝缘壳体1a的两侧处嵌设有一对卡扣装置3a,在电连接器10a的底端处则嵌扣有遮蔽壳体4a。
再如图12所示,该卡扣装置3a具有一支撑臂31a,支撑臂31a顶端形成有卡钩32a,卡钩32a从顶端至底端的外缘是由至少一弧度或数个不同弧度的曲面所构成的一平滑曲面321a,以通过该平滑曲面321a时卡钩能更为平滑顺畅地钩入于对接连接器中。另,卡钩32a的底端内凹形成有一固持部33a。
又,支撑臂31a底端倾斜延伸有一弹性臂34a,弹性臂34a之底端延伸有一略呈U字形状的底臂35a,底臂35a未与弹性臂34a相连的自由端351a的内侧壁处上形成有数个棘齿352a,令卡扣装置3a可嵌固在电连接器10a的绝缘本体1a的内壁面上。
类似的锁扣件在台湾专利申请案号第TW94206863也有详细公开,该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组合1a′,如图13和图14所示,其包括第一连接器10a′、和第二连接器20a′,该第一连接器10a′包括第一本体100a′、收容于第一本体内的第一导电端子160a′、包覆于第一本体外的第一遮蔽壳体130a′、140a′及一对收容于第一本体两侧的锁扣件150a′,每一锁扣件包括两臂部151a′、153a′及连接两臂部的连接部157a′,一个臂部151a′末端设有倒钩152a′,所述倒钩靠近连接部157a′的端面为一斜面;及第二连接器20a′,其包括第二本体200a′、收容于第二本体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60a′、及包覆于第二本体外的第二遮蔽壳体240a′,该第二遮蔽壳体240a′设有两个竖直贯穿上表面的缺口245a′,该两缺口245a′的位置分别对应于第一连接器之锁扣件末端的倒钩152a′,当第一、第二连接器连到对接位置时,锁扣件末端的倒钩152a′收容于第二遮蔽壳体240a′的缺口245a′内。
其中,上述第一本体100a′包括基部110a′及由基部向前延伸的舌板120a′,基部110a′包括设置于两端的端部,每一端部包括前后贯穿的上、下槽道112a′,所述锁扣件150a′的两臂部分别收容于上述两槽道112a′内;而在相对于所述设有倒钩152a′的臂部151a′的另一臂部153a′上设有复数个卡持块154a′,以与槽道112a′的内壁干涉配合,从而将锁扣件150a′固定于第一本体100a′上。
可以看出,在上述文献所公开的电连接器,用于将两个对接连接器卡合固定在一起的锁扣件都具有固持倒刺的设计,其与绝缘本体上的槽道相配合后,将在绝缘本体通道内壁的配合处产生局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绝缘本体的变形,同时该应力集中也很容易引起锁扣件本身在固持倒刺处的断裂,从而导致两个对接连接器间的卡接失效。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锁扣件在保证其在电连接器内牢靠固定且使电连接器稳固地与对接连接器相嵌固的同时,更好地减少或防止锁扣件本身与绝缘本体结合处产生应力集中,避免锁扣件的断裂和失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锁扣件的固持倒刺与绝缘本体固定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绝缘本体变形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通过改变其内锁扣件的固定结构,使插头连接器很稳固的与对接连接器相嵌固,且不会出现应力集中。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采用这样一种方案:插头连接器中的锁扣件一方面嵌设于绝缘本体上的收容槽内,另一方面通过锁扣件基部的后端面与盖体相应的抵靠面相抵靠的结构,来实现锁扣件在连接器内的固定,这种固定结构因为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固持倒刺,从而在实现有效固定的同时可避免出现因固持倒刺与绝缘本体内壁固持所带来的应力集中;
同时,为了提高锁扣件的寿命,在锁扣件的基部上还设置一凹槽,可有效消除锁扣件本身出现的应力集中,同时可使其弹性臂更好地得到延伸。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可以是这样的: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收容槽;若干导电端子,其设于该绝缘本体上;一盖体,与绝缘本体配合固定;一遮蔽壳体,其包覆于绝缘本体和盖体外;锁扣件,其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其中,所述锁扣件包括一基部,一由基部弯折延伸的弹性臂,形成于弹性臂自由端的卡钩;所述基部具有一后端面,所述盖体具有抵靠面,锁扣件基部的后端面抵靠于盖体相应的抵靠面上,从而使锁扣件牢靠地固定于连接器内。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槽具有ㄈ形槽,所述锁扣件基部呈ㄈ形,其卡设于所述ㄈ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基部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有凹槽,该凹槽可有效消除锁扣件本身出现的应力集中,同时可使其弹性臂更好地得到延伸。
较佳的,所述锁扣件基部设有定位块,所述遮蔽壳体相应位置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块卡设于该定位孔内。该结构可进一步使锁扣件牢靠地固定于连接器内。
再进一步,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内分别设有抵靠凸块,所述抵靠面形成于抵靠凸块的前端。
又,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凸设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且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凸台,该凸台卡设于所述固定孔内,从而使盖体与绝缘本体配合固定。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插头连接器的结构还可以是这样的: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收容槽;若干导电端子,其设于该绝缘本体上;一盖体,与绝缘本体配合固定;一遮蔽壳体,其包覆于绝缘本体和盖体外;锁扣件,其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其中,所述锁扣件包括一基部,一由基部弯折延伸的弹性臂,形成于弹性臂自由端的卡钩;所述基部上设有定位块,所述遮蔽壳体相应位置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块卡设于该定位孔内。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槽具有ㄈ形槽,所述锁扣件基部呈ㄈ形,其卡设于所述ㄈ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锁扣件基部具有一后端面,所述盖体具有抵靠所述后端面的抵靠面。
较佳的,所述锁扣件基部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有凹槽。
再进一步,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内分别设有抵靠凸块,所述抵靠面形成于抵靠凸块的前端。
又,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凸设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且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凸台,该凸台卡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使该锁扣件基部的后端面抵靠于盖体的相应抵靠面上,或者通过基部上设有定位块及遮蔽壳体相应位置处设有与定位块卡合的定位孔的结构,使得锁扣件在遮蔽壳体内得到很好的固定;由于锁扣件基部上凹槽的设置,有效防止了锁扣件本身可能出现的应力集中,同时使其弹性臂获得了更好的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的上遮蔽壳体和上盖体被移除;
图4是图3中插头连接器去掉上遮蔽壳体后的俯视图;
图5是图1中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是沿图5中x-x线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7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8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但仅显示了图7中第二实施例的绝缘本体和锁扣件,其中导电端子未示;
图9是类似于图5的视图,示出了图7中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0是类似于图6的视图,示出了沿图9中z-z线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头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图7中的插头连接器去掉遮蔽壳体后的立体组合图,示出了绝缘本体与盖体的连接状态;
图12是一现有电连接器之卡扣装置与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13是另一现有电连接器组合没有对接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现有电连接器组合的第一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0插头连接器          1绝缘本体
11后端                 12前端
111凸台                112第二凸台
13收容槽               131ㄈ形槽
2导电端子              3盖体
31上盖体               32下盖体
33抵靠面               311上固定部
321下固定部            312上固定孔
322下固定孔            313上前端面
323下前端面            314第二上前端面
324第二下前端面        34槽道
310右抵靠凸块          310′左抵靠凸块
320右抵靠凸块          320′左抵靠凸块
4遮蔽壳体              41上遮蔽壳体
42下遮蔽壳体           43定位孔
44第二定位孔        5锁扣件
51基部              52弹性臂
53卡钩              54凹槽
55后端面            56ㄈ形槽
57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图1-图6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本实施例插头连接器100在使用时通常与一插座连接器(图未示)相对接,而其另一端通常连接有线缆(图未示)。在对该插头连接器100作介绍时,会对插头连接器的方向给出说明,但下述关于“前”、“后”、“上”、“下”方向的定义是非限制性的,只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其各部件的位置关系。其中,上述“前”方向即为本实施例插头连接器100与其对接连接器相对接的方向,“后”即是相对于连接器对接方向的方向。
首先请参见图1和图2,上述插头连接器100大致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于该绝缘本体内设有若干组导电端子2;一由上盖体31和下盖体32组成的盖体3,线缆设于其内;一由上遮蔽壳体41和下遮蔽壳体42组成的遮蔽壳体4,其包覆于绝缘本体1和盖体3外;两个锁扣件5,其分别设于绝缘本体1的两侧,用于将该插头连接器100与对接的插座连接器(图未示)卡合固定在一起。
再参见图2所示并结合图6,锁扣件5包括一大致呈ㄈ形的基部51,而绝缘本体1的两侧具有收容槽13,收容槽13包括一用于收容锁扣件5的ㄈ形基部51的ㄈ形槽131(见图6);一由基部51的ㄈ形的一个分枝端向前即向插头连接器对接方向弯折延伸的弹性臂52,一卡钩53形成于弹性臂52的末端,即自由端。该锁扣件5的基部51靠近弹性臂52的一端还设有一凹槽54,该凹槽54的设置使弹性臂52与基部51和弹性臂52相连接处的壁厚相适应,从而防止该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同时,该凹槽54的设置也使得弹性臂52获得更好的弹性。该锁扣件5的基部51还具有一后端面55,盖体3具有抵靠面33,当将锁扣件5装设于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3中时,该盖体3的抵靠面33与锁扣件5基部51的后端面55相抵靠(见图6)。
请参见图3-图6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可以看出,插头连接器100中的上下盖体31、32上下对称设置,且盖体3的抵靠面33位于绝缘本体1的后端11即相对于对接方向的一端处(绝缘本体1上锁扣件5的卡钩53所在的位置为前端12)。上下盖体31、32前端向前凸设上、下固定部311、321,该上、下固定部311、321上分别设有上、下固定孔312、322以分别与绝缘本体1的后端11的顶壁和底壁外表面相应位置处设有的两个凸台111相卡合;上盖体31内部的右、左两侧更分别对应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3内的两锁扣件5后端面55位置向前凸设一右、左抵靠凸块310、310′,而下盖体32内部的右、左两侧更分别对应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3内的两锁扣件5后端面55位置向前凸设一右、左抵靠凸块320、320′,而当上、下盖体31、32盖合时,上盖体31的右抵靠凸块310叠合于下盖体32的右抵靠凸块320,上盖体31的左抵靠凸块310′亦叠合于下盖体32的左抵靠凸块320′上,并以上下盖体31、32的各抵靠凸块310、320、310′、320′的前端面313、323、314、324来作为抵靠面。当上述上、下固定孔312、322与绝缘本体1的两个凸台111相卡合时,绝缘本体1一侧的锁扣件5的后端面55则抵靠于盖体3的抵靠凸块310、320中作为抵靠面33的上、下前端面313、323,而另一侧的锁扣件5的后端面55则抵靠于盖体3的抵靠凸块310′、320′中作为抵靠面33的第二上、下前端面314、324上,如图6所示;同时,由于基部51为ㄈ形,因此形成一ㄈ形槽56,该ㄈ形槽56可减少锁扣件5的应力集中。为了将锁扣件5可靠固定于绝缘本体1内,绝缘本体1的两侧的每一收容槽13包括一ㄈ形槽131,从而可将锁扣件5的ㄈ形基部51收容固定于其内(见图6),该结构配合基部51后端面55与盖体3的抵靠面33相抵的结构,使锁扣件5牢牢地固定于插头连接器100内,在前、后和上、下方向都不会出现移动现象,有效地保证了卡钩53与对接连接器中缺口的卡合固定。
进一步参见图2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上盖体31和下盖体32内设有若干槽道34,以防止线缆从盖体后端置于该插座连接器后,在插头连接器100通过加设外保护盖体(图未示)的模塑设备中防止塑胶溢入而破坏其电连接效果。也就是说,该槽道34的设置可以收集可能溢入盖体3内的塑胶,从而避免溢入的塑胶继续进入插头连接器100内部而破坏其电连接效果。
再如图1、2所示,组装时,将两个锁扣件5分别嵌设于绝缘本体1两侧的收容槽13内,使收容槽13后端中的ㄈ形槽131收容并固定锁扣件5的ㄈ形基部51;接着将绝缘本体1后端11的底壁上的凸台111卡扣入下盖体32前端的下固定孔322中,这时,锁扣件5的后端面55便顶抵住下盖体32的作为抵靠面33的前端面323、324上;同时使绝缘本体1底壁两侧上设有的第二凸台112卡扣入下遮蔽壳体42上的定位孔43中;最后,以同样的方式将上盖体31和上遮蔽壳体41安装固定。
另,如图7至图10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100中,其锁扣件5的基部51上可以进一步设有定位块57,相应的,在遮蔽壳体4的相应位置处进一步设有第二定位孔44,该定位块57卡设于该第二定位孔44内。较为有效的是,该定位块57在基部51的上侧和下侧都设置,上下遮蔽壳体41和42的相应位置处也都设有该第二定位孔44。
如图11所示,该第二实施例的插头连接器100的组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只是因为锁扣件5的基部51上进一步设有定位块57,遮蔽壳体4的相应位置处也相应地进一步设有第二定位孔44,因此,当进行该连接器组装时,需要在将绝缘本体上设有的第二凸台112卡扣入遮蔽壳体4上的定位孔43中的同时,将上述定位块57对准遮蔽壳体4上的第二定位孔44并卡入其中。
当然,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定位块57可以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与盖体3相抵靠地相结合的结构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实施来实现锁扣件5在连接器100内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2)

1.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收容槽;
若干导电端子,其设于该绝缘本体上;
一盖体,与绝缘本体配合固定;
一遮蔽壳体,其包覆于绝缘本体和盖体外;
锁扣件,其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扣件包括一基部,一由基部弯折延伸的弹性臂,一形成于弹性臂自由端的卡钩;所述基部具有一后端面,所述盖体具有抵靠面,锁扣件基部的后端面抵靠于盖体相应的抵靠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槽具有ㄈ形槽,所述锁扣件基部呈ㄈ形,其卡设于所述ㄈ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基部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有凹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基部设有定位块,所述遮蔽壳体相应位置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块卡设于该定位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内分别设有抵靠凸块,所述抵靠面形成于抵靠凸块的前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凸设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且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凸台,该凸台卡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7.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设有收容槽;
若干导电端子,其设于该绝缘本体上;
一盖体,与绝缘本体配合固定;
一遮蔽壳体,其包覆于绝缘本体和盖体外;
锁扣件,其设于绝缘本体的收容槽内;
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扣件包括一基部,一由基部弯折延伸的弹性臂,形成于弹性臂自由端的卡钩;
所述基部上设有定位块,所述遮蔽壳体相应位置处设有定位孔,该定位块卡设于所述定位孔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收容槽具有ㄈ形槽,所述锁扣件基部呈ㄈ形,其卡设于所述ㄈ形槽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基部具有一后端面,所述盖体具有抵靠所述后端面的抵靠面。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基部靠近弹性臂的一端设有凹槽。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上盖体和下盖体,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内分别设有抵靠凸块,所述抵靠面形成于抵靠凸块的前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和下盖体分别凸设一固定部,该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且所述绝缘本体的相应位置处设有凸台,该凸台卡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CNU2006200461329U 2006-09-21 2006-09-21 插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049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461329U CN200950492Y (zh) 2006-09-21 2006-09-21 插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6200461329U CN200950492Y (zh) 2006-09-21 2006-09-21 插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50492Y true CN200950492Y (zh) 2007-09-19

Family

ID=38893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62004613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0950492Y (zh) 2006-09-21 2006-09-21 插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50492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207A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
CN102842802A (zh) * 2012-09-11 2012-12-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5247742A (zh) * 2013-01-16 2016-01-13 莫列斯公司 双向扣持机构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207A (zh) * 2010-12-31 2011-09-14 东莞市胜蓝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信号的电连接器
CN102842802A (zh) * 2012-09-11 2012-12-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2842802B (zh) * 2012-09-11 2014-12-1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05247742A (zh) * 2013-01-16 2016-01-13 莫列斯公司 双向扣持机构
US9590353B2 (en) 2013-01-16 2017-03-07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US9806465B2 (en) 2013-01-16 2017-10-31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CN105247742B (zh) * 2013-01-16 2017-11-03 莫列斯公司 具有扣持机构的连接器
US9819125B2 (en) 2013-01-16 2017-11-14 Molex, Llc Low profile connector system
US9831610B2 (en) 2013-01-16 2017-11-28 Molex, Llc Connector having a latch with a locating member
US10193280B2 (en) 2013-01-16 2019-01-29 Molex, Llc Connector with bi-directional latc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50492Y (zh) 插头连接器
CN205039345U (zh) 新型usb type-c连接器
CN204103096U (zh) 电连接器
CN206610919U (zh) 用于连接电缆的连接器
CN104993263A (zh) 便于组装焊线的usb2.0 type-c连接器
CN202025907U (zh) 电连接器
CN205509173U (zh) 车用连接器组合
CN200959372Y (zh) 电连接器
CN2807516Y (zh) 电连接器
CN204668603U (zh) 插拔力增强的稳固型插座连接器
CN2831494Y (zh) 电连接器
CN104241912A (zh) 电连接器
CN204885560U (zh) 防翘曲的插座电子连接器
CN204304114U (zh) 电连接器
CN20982304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3707438U (zh) 电连接器
CN206432479U (zh) 一种音频插座
CN207009384U (zh) 一种断路器用接线端子的静插件以及断路器用接线端子
TWM500379U (zh) 一種usb母座連接器
CN208093853U (zh) 插座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
CN203631872U (zh) 防误插的新型连接器
CN2598201Y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18569272U (zh) 一种屏蔽免打线水晶头
CN202111293U (zh) 电连接器
CN202633573U (zh)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