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2982A -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2982A
CN1992982A CNA2006101727112A CN200610172711A CN1992982A CN 1992982 A CN1992982 A CN 1992982A CN A2006101727112 A CNA2006101727112 A CN A2006101727112A CN 200610172711 A CN200610172711 A CN 200610172711A CN 1992982 A CN1992982 A CN 1992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tte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resume
telephone number
po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727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2982B (zh
Inventor
前原一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2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2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29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7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number of the calling subscriber at the called subscriber's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26Device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 H04M1/27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 H04M1/274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 H04M1/2745Devices whereby a plurality of signals may be stored simultaneously with provision for storing more than one subscriber number at a time, e.g. using toothed disc using static electronic memories, e.g. chips
    • H04M1/27453Directories allowing storage of additional subscriber data, e.g. metadata
    • H04M1/2746Sorting, e.g. according to history or frequency of u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56Arrangements for indicating or recording the called number at the calling subscriber's s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6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logging of communication history, e.g. outgoing or incoming calls, missed calls, messages or UR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程序。携带电话(100)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使对方电话号码与来信的自己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来信履历,在发信时,参照该来信履历判断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如果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则从来信履历中抽取此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并发信。因此,可以防止自己的多个电话号码的区分使用错误。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选择性地使用多个自己识别信息的通信终端装置及其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便携式无线终端,在UIM(User Identity Module)卡上登记多个自己的电话号码,使用通过用户操作从中选择的电话号码进行通信。关于这种便携式无线终端,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284103号公报中有所公开。
可是,在选择性地使用自己的多个电话号码的便携式无线终端中,多数情况下按照用途进行区分使用,例如区分使用工作用电话号码和私事用电话号码等。
但是,如果这种区分使用弄错,则导致使用私事用电话号码向利用工作用电话号码通话的通信对方发信,或者利用工作用电话号码向仅使用私事用电话号码通话的通信对方发信。结果,产生此前不被知道的其他电话号码被通信对方得知。并且,对通信对方而言,也存在由于是来自不知道的电话号码的发信而不清楚是谁的电话并产生混乱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择一地使用多个自己识别信息通信,具有:
通信履历存储单元,存储通信履历并且使通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和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
抽取单元,在与对方的通信终端开始通信时,根据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和存储在所述通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通信履历,抽取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
通信开始单元,使用通过所述抽取单元抽取的自己识别信息,开始与该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通信终端装置,择一地使用多个自己识别信息通信,具有:
发信履历存储单元,存储发信履历并且使发信目标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与在该发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
来信履历存储单元,存储来信履历并且使来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与在该来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
第1判定单元,在开始与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时,参照存储在所述发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发信履历,判定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是否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
第1抽取单元,在所述第1判定单元判定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从存储在所述发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发信履历中抽取对应该对方识别信息的自己识别信息;
第2判定单元,在所述第1判定单元判定不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参照存储在所述来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来信履历,判定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识别信息;
第2抽取单元,在通过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是以前来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从存储在所述来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来信履历中抽取对应该对方识别信息的自己识别信息;
通信开始单元,使用通过所述第1和第2抽取单元任一方抽取的自己识别信息,开始与该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表示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来信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发信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发信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发信履历存储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通信结束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A.第1实施方式
A-1.结构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携带电话100(通信终端装置)的结构方框图。携带电话100例如具有折叠开闭式的主体结构,在其主体壳体(未图示)上设有发送接收用天线2、发出声音用的扬声器3、由彩色液晶面板等构成的显示部4、键输入部5、输入声音用的传声器6、可自由装卸的存储介质即可读出和写入数据的存储卡7、摄像图像的摄像机8、通知来信的扬声器9、和通过振动通知来信的振动器10。
在键输入部5设有各种专用开关和被分配了各种功能的功能开关。作为代表性的专用开关,设有接通断开电源的电源开关、在通话开始/线路中断时操作的挂断/接通开关等。无线发送接收部11将通过天线2接收的高频信号放大输出给后级的无线信号处理部12,并且把从无线信号处理部12输出的发送信号进行高频放大后从天线2发出。
无线信号处理部12解调通过无线发送接收部11放大的高频信号,并且产生将从控制部13提供的发送数据调制后的发送信号。控制部13通过数据总线进行命令和数据的交换,整体控制该装置。关于本发明的要点涉及的控制部13的动作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除存储自己的电话号码外,也存储发信履历和来信履历,所以对应于通信履历存储单元。关于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系统ROM15存储由控制部13执行的程序、及形成待接收画面等的各种画面数据。另外,由控制部13执行的程序包括后述的来信时处理、发信时处理、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发信履历存储处理和通信结束处理。控制部13实现抽取单元、通信开始单元、判别单元、检测单元的功能。
存储器16具有临时存储控制部13的处理中所使用的各种寄存器·旗标数据的工作区域、保存邮件地址和发信来信邮件的邮件区域、和保存从摄像机8提供的摄像数据的图像数据区域。
语音信号处理部17把通话中的语音数据进行D/A转换为语音信号,使从扬声器3发出声音,并且把从传声器6输出的语音信号进行A/D转换为语音数据,并输入控制部13。驱动器18驱动摄像机8具有的LED(发光元件)、来信通知用的扬声器9和振动器10。驱动器19按照来自控制部13的指示显示驱动显示部4。驱动器20按照来自控制部13的指示,向存储卡7读出写入数据。存储卡7具有根据控制部13的指示存储从存储器16的数据区域传送的数据的数据区域。输入输出接口21在控制部13的控制下,与通过USB电缆等串行接口连接的外部设备之间交换数据。
A-2.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
图2是表示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由发信履历存储部14a、来信履历存储部14b、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c、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和自己电话号码前面设定信息存储部14e构成。在发信履历存储部14a中存储有使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与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发信履历。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存储有使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与来信目标的自己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来信履历。
此处,自己的电话号码相当于自己识别信息,对方电话号码对应于对方识别信息的概念。发信履历、来信履历对应于通信履历的概念。
在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c中登记有多个自己的电话号码。在曾经登记的自己的电话号码由于停止使用等而不能利用时,被从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c中删除。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存储有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自己电话号码前面设定信息存储部14e,在发信时使用与存储于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的自己电话号码不同的其他自己电话号码时,使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的自己电话号码退出并存储。
A-3.动作
下面,参照图3~图8,说明基于上述结构的携带电话100的控制部13执行的来信时处理、发信时处理、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发信履历存储处理和通信结束处理的各个动作。
A-3-a.来信处理的动作
在根据电源开关的操作被设定为电源接通状态的携带电话100中,控制部13执行图3所示的来信时处理,使处理进入步骤SA1。在步骤SA1中待机直到来信,在来信后,此处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A2。在步骤SA2中,判断前述来信履历存储部14b(参照图2)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是否达到最大。如果登记件数没有达到最大,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转入后述的步骤SA4。
另一方面,在登记件数达到最大时,上述步骤SA2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A3,删除登记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的来信履历中最老的来信履历。然后,在步骤SA4中,判断有无对方电话号码通知、即是否是发送人号码通知的来信。如果是发送人号码通知,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A5,使所通知的对方电话号码(发送人号码)和来信的自己的电话号码相对应,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履历,结束该处理。与此相对,如果是发送人号码不通知的来信,则上述步骤SA4的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A6,作为“没有对方电话号码”,使与来信的自己的电话号码相对应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履历,结束该处理。
A-3-b.发信处理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4说明发信处理的动作。在等待接收状态下,控制部13执行图4所示的发信处理,使处理进入步骤SB1,判断有无指定对方电话号码的键输入。在进行了指定对方电话号码的键输入后,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B2。在步骤SB2中待机直到操作了挂断开关,在通过挂断开关的操作产生发信指示后,此处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B3,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临时存储所指定的对方电话号码。
然后,在步骤SB4中,执行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在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中,如后面所述,参照来信履历判断指示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如果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则从来信履历中抽取此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然后,在步骤SB5中,判断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包含于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如果包含则判断结果为“YES”,使处理进入步骤SB6,如果没有包含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转入后述的步骤SB11(参照图5)。
在步骤SB6中,判断与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相对应的自己电话号码是否包含于来信履历存储部14b的来信履历中。如果包含则判断结果为“YES”,使处理进入步骤SB7,如果没有包含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转入后述的步骤SB11(参照图5)。
在步骤SB7中,判断与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相对应的自己电话号码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的来信履历中是否登记有多个,即通过上述步骤SB4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判断与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相对应的自己电话号码是否从来信履历中抽取了多个。如果没有抽取多个,则判断结果为“NO”,转入后述的步骤SB10(参照图5)。另一方面,如果抽取了多个,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B8,在显示部4显示该抽取的多个自己电话号码。
并且,在步骤SB9中待机直到指示选择显示于显示部4的多个自己电话号码中的任一个,在通过用户的键操作选择了任一个自己电话号码时,此处的判断结果为“YES”,使处理转入图5所示的步骤SB10。在步骤SB10中,判断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是否可以使用。即,检索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是否包含于存储在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c中的自己电话号码中。例如,在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由于停止使用中等而不能利用时,则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未包含于存储在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c中的自己电话号码中,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B11。
在步骤SB11中,在显示部4显示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的不能使用情况,并且显示可以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即存储在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c中的自己电话号码。并且,在步骤SB12中,根据上述步骤SB11的显示内容,待机直到指示选择可以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在通过用户的键操作选择了自己电话号码时,此处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B13。在步骤SB13中,判断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与存储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的自己电话号码是否不同。在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与存储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的自己电话号码一致时,判断结果为“NO”,并转入后述的步骤SB16。
另一方面,在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与存储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的自己电话号码不同时,上述步骤SB13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B14。在步骤SB14中,将存储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于自己电话号码前面设定信息存储部14e中。然后,在步骤SB15中,将所选择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并且,进入步骤SB16,执行发信履历存储处理(在后面叙述),把使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与登记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的自己电话号码相对应的发信履历,登记在发信履历存储部14a中。然后,在步骤SB17中发送到网络侧,结束该处理。
A-3-c.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6说明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通过上述发信处理的步骤SB4(参照图4)执行该处理时,控制部13使处理转入图6所示的步骤SC1,抽取来信履历存储部14b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然后,在步骤SC2中,对指定来信履历的序号的指针N存储初始值“1”。另外,初始值“1”是指定来信履历中的最新(前头)履历的值。
然后,在步骤SC3中,指定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的来信履历中由指针N指定的第N个来信履历。并且,在步骤SC4中,判断对方电话号码是否登记在所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如果没有登记对方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C8。在步骤SC8中,判断指针N的值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SC1抽取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即是否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如果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则判断结果为“YES”,结束该处理,如果没有结束检索,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C9,使指针N增值(increament)后,使处理返回上述步骤SC3。
并且,在由增值后的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登记了对方电话号码后,上述步骤SC4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C5。在步骤SC5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存储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与在前述步骤SB3(参照图4)中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的对方电话号码一致,即判断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在不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即属于初次的通话对象,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C8。
另一方面,在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C5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C6。在步骤SC6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是否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如果没有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进入步骤SC8。与此相反,如果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C7,从来信履历中抽取该自己电话号码,并临时存储在存储器6的工作区域中,结束该处理。
这样,在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中,参照来信履历判断将要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登记在来信履历中、即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如果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则从来信履历中抽取此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
A-3-d.发信履历存储处理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7说明发信履历存储处理的动作。在通过上述的发信处理的步骤SB16(参照图5)执行该处理时,控制部13使处理转入图7所示的步骤SD1,判断发信履历存储部14a的发信履历登记件数是否达到最大。如果登记件数没有达到最大,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D3,把使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与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登记的自己电话号码相对应的发信履历,登记在发信履历存储部14a中,结束该处理。与此相对,在登记件数达到最大时,上述步骤SD1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D2,删除最老的发信履历,然后在步骤SD3中,把使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与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登记的自己电话号码相对应的发信履历登记在发信履历存储部14a中,结束该处理。
A-3-e.通信结束处理的动作
下面,参照图8说明通信结束时处理的动作。根据通信结束时的接通开关操作,控制部13执行图8所示的通信结束时处理,并进入步骤SE1,由于通信结束,所以此处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E2。在步骤SE2中,判断在设于加入者信息存储部14的自己电话号码前面设定信息存储部14e(参照图2)中是否存储有自己电话号码。如果没有存储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不进行任何动作即结束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登记有自己电话号码,在上述步骤SE2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E3。在步骤SE3中,把存储于自己电话号码前面设定信息存储部14e的自己电话号码,登记在发信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存储部14d中(参照图2)。并且,进入步骤SE4,清空自己电话号码前面设定信息存储部14e,结束该处理。
如上所述,在第1实施方式中,预先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使对方电话号码和来信的自己的电话号码相对应的来信履历,在发信时参照该来信履历,判断发信目标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如果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则从来信履历中抽取此时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并发信,所以能够防止多个自己的电话号码的区分使用错误。即,可以防止由于用户的错误操作和感觉错误等,而在发信中使用多个自己的电话号码中通信对方已经知道的自己电话号码之外的号码。由此,可以消除以下弊端,即对方已经知道的自己电话号码之外的号码被通信对方知道,或由于是来自不知道的电话号码的来信而使得通信对方不清楚是谁的电话并产生混乱。
B.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9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发信时处理的步骤SB4(参照图4)执行第2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时,控制部13使处理转入图9所示的步骤SF1,抽取来信履历存储部14b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然后,在步骤SF2中,对指定来信履历的序号的指针N存储初始值“1”。另外,初始值“1”是指定来信履历中的最新(前头)履历的值。
然后,在步骤SF3中,指定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的来信履历中用指针N指定的第N个来信履历。并且,在步骤SF4中,判断对方电话号码是否登记在所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如果没有登记对方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F8。在步骤SF8中,判断指针N的值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SF1抽取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即是否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如果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则判断结果为“YES”,结束该处理,如果没有结束检索,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F9,使指针N增值后,使处理返回上述步骤SF3。
并且,在由增值后的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登记了对方电话号码后,上述步骤SF4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F5。在步骤SF5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存储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与在前述步骤SB3(参照图4)中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的对方电话号码一致,即判断是否是以前通话的对方电话号码。在不是以前通话的对方电话号码时,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F8。
另一方面,在是以前通话的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F5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F6。在步骤SF6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是否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如果没有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进入步骤SF8。与此相对,如果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F7,从来信履历中抽取该自己电话号码,并临时存储在存储器6的工作区域中,结束该处理。
这样,在第2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中,从来信履历中检索所有指示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抽取分别与相应的对方电话号码对应的所有自己电话号码。因此,使所抽取的所有自己电话号码显示,使用户从中选择发信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所以在对方已经知道自己的多个电话号码时,在选择发信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时,可以反应用户的意图。
C.第3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0~图11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发信处理的步骤SB4(参照图4)执行第3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时,控制部13使处理转入图10所示的步骤SG1,抽取发信履历存储部14a的发信履历登记件数。然后,在步骤SG2中,对指定发信履历的序号的指针N存储初始值“1”。另外,初始值“1”是指定发信履历中的最新(前头)履历的值。
然后,在步骤SG3中,指定在发信履历存储部14a中登记的发信履历中用指针N指定的第N个发信履历。并且,在步骤SG4中,判断对方电话号码是否登记在所指定的发信履历中。如果没有登记对方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G8。在步骤SG8中,判断指针N的值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SG1抽取的发信履历登记件数、即是否已结束所有发信履历的检索。如果没有结束检索,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G9,使指针N增值后,使处理返回上述步骤SG3。
并且,在由增值后的指针N指定的发信履历中登记了对方电话号码后,上述步骤SG4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G5。在步骤SG5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发信履历中存储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与在前述步骤SB3(参照图4)中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的对方电话号码一致,即判断是否是以前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在不是以前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G8。
另一方面,在是以前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G5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G6。在步骤SG6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是否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如果没有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进入步骤SG8。与此相对,如果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G7,从发信履历中抽取该自己电话号码,并临时存储在存储器6的工作区域中,结束该处理。
另外,在没有从发信履历中抽取与指示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对应的自己电话号码即结束所有发信履历的检索时,上述步骤SG8的判断结果为“YES”,使处理转入图11所示的步骤SG10,抽取来信履历存储部14b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然后,在步骤SG11中,对指定来信履历的序号的指针N存储初始值“1”。然后,在步骤SG12中,指定登记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的来信履历中由指针N指定的第N个来信履历。
然后,在步骤SG13中,判断对方电话号码是否已登记在所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如果没有登记对方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G17。在步骤SG17中,判断指针N的值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SG10抽取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即是否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如果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则判断结果为“YES”,结束该处理,如果没有结束检索,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G18,使指针N增值后,使处理返回上述步骤SG12。
并且,在由增值后的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登记了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G13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G14。在步骤SG14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存储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与在前述步骤SB3(参照图4)中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的对方电话号码一致,即判断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在不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G17。
另一方面,在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G14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G15。在步骤SG15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是否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如果没有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转入上述步骤SG17。与此相对,如果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G16,从来信履历中抽取该自己电话号码,并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结束该处理。
这样,在第3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中,从发信履历中检索被指示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如果登记有相应的对方电话号码,则从发信履历中抽取对应于该对方电话号码的自己电话号码、即在与以前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的通话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另一方面,在与以前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的通话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没有登记在发信履历中时,从来信履历中检索指示发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如果登记有相应的对方电话号码,则从来信履历中抽取对应该对方电话号码的自己电话号码、即在与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的通话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所以在发信履历和来信履历中都存储有对方电话号码时通过使发信履历优先,可以在选择在发信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时,相比通信对方的意图,更加优先地反应用户的意图。
D.第4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2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的动作。与前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发信处理的步骤SB4(参照图4)执行第4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时,控制部13(也包括计数功能)使处理转入图12所示的步骤SH1,抽取来信履历存储部14b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然后,在步骤SH2中,对指定来信履历的序号的指针N存储初始值“1”。另外,初始值“1”是指定来信履历中的最新(前头)履历的值。
然后,在步骤SH3中,指定在来信履历存储部14b中登记的来信履历中由指针N指定的第N个来信履历。并且,在步骤SH4中,判断对方电话号码是否登记在所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如果没有登记对方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H11。在步骤SH11中,判断指针N的值是否达到在上述步骤SH1抽取的来信履历登记件数、即是否已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如果没有结束检索,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H13,使指针N增值后,使处理返回上述步骤SH3。
并且,在由增值后的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登记了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H4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H5。在步骤SH5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存储的对方电话号码、是否与在前述步骤SB3(参照图4)中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的对方电话号码一致,即判断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在不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H11。
另一方面,在是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时,上述步骤SH5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H6。在步骤SH6中,判断在由指针N指定的来信履历中是否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如果没有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NO”,使处理转入上述步骤SH11。
与此相对,如果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了自己电话号码,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H7,判断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的自己电话号码是否与已经抽取的自己电话号码相同。如果相同则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H8,使该自己电话号码的抽取次数增值,然后进入步骤SH11。另一方面,如果不同则判断结果为“NO”,并进入步骤SH9,从来信履历中抽取与对方电话号码一起登记的自己电话号码,并临时存储在存储器6的工作区域中。然后,在步骤SH10中,将该自己电话号码的抽取次数设定为“1”,然后进入步骤SH11。
以后,重复上述步骤SH3之后的步骤,直到指针N的值达到来信履历登记件数,由此从来信履历中抽取在与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的通话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并且计数每个自己电话号码的抽取次数。在指针N的值达到来信履历登记件数并结束所有来信履历的检索后,步骤SH11的判断结果为“YES”,并进入步骤SH12。在步骤SH12中,选择临时存储在存储器16的工作区域中的自己电话号码中抽取次数最多的自己电话号码,作为在发信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结束该处理。
这样,在第4实施方式的自己电话号码抽取处理中,从来信履历中抽取在与以前来信的对方电话号码的通话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并且计数每个自己电话号码的抽取次数(对应于通过计数单元计数的检测次数),选择抽取次数最多的自己电话号码作为在发信中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所以在对方已经知道自己的多个电话号码时,可以使用在与该对方的通信中频繁使用的自己电话号码。
另外,在上述第1~第4实施方式中,提及了选择性地使用自己的多个电话号码的携带电话100,但本发明的宗旨不限于此,也可以适用于具有多个邮件地址的通信终端。该情况时,设置通信履历存储部,用于存储至少使已通信的对方邮件地址与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邮件地址相对应的通信履历,在发送邮件时,参照该通信履历,判断收件人的对方邮件地址是否是以前进行邮件通信的对方邮件地址,如果是以前进行邮件通信的对方邮件地址,则从通信履历中抽取此时使用的自己邮件地址并发送邮件,所以能够防止由于用户的错误操作和感觉错误等,而在邮件发送中使用所具有的多个自己地址中、对方已经知道的自己地址之外的地址。由此,可以消除以下弊端,即通信对方已经知道的自己地址之外的号码被通信对方知道,由于是来自不知道的地址的邮件来信而使得通信对方不清楚是谁的邮件并产生混乱。

Claims (7)

1.一种通信终端装置,择一地使用多个自己识别信息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信履历存储单元,使通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和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通信履历;
抽取单元,在与对方的通信终端开始通信时,根据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和存储在所述通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通信履历,抽取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
通信开始单元,使用通过所述抽取单元抽取的自己识别信息,开始与该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单元具有:
判别单元,判别包括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的通信履历是否存储在所述通信履历存储单元中;
检测单元,在通过所述判别单元判别为已存储时,检测与该对方识别信息相对应存储的自己识别信息,
抽取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自己识别信息,作为在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单元在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到多个自己识别信息时,抽取所检测的多个自己识别信息中通过用户操作所选择的自己识别信息,作为在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通信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取单元具有:
判别单元,判别包括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的通信履历是否存储在通信存储单元中;
检测单元,在通过所述判别单元判别为已存储时,检测与该对方识别信息相对应存储的自己识别信息;
计数单元,计数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每个自己识别信息的检测次数,
抽取通过所述检测单元检测的自己识别信息中被所述计数单元计数的检测次数最多的自己识别信息,作为在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
5.一种通信终端装置,择一地使用多个自己识别信息通信,其特征在于,具有:
发信履历存储单元,使发信目标的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与在该发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发信履历;
来信履历存储单元,使来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与在该来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来信履历;
第1判定单元,在开始与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时,参照存储在所述发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发信履历,判定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是否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
第1抽取单元,在所述第1判定单元判定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从存储在所述发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发信履历中,抽取对应于该对方识别信息的自己识别信息;
第2判定单元,在所述第1判定单元判定不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参照存储在所述来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来信履历,判定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识别信息;
第2抽取单元,在通过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是以前来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从存储在所述来信履历存储单元中的来信履历中抽取对应于该对方识别信息的自己识别信息;
通信开始单元,使用通过所述第1和第2抽取单元任一方抽取的自己识别信息,开始与该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
6.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通信履历存储步骤,使通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和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通信履历;
抽取步骤,在与对方的通信终端开始通信时,根据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和通过所述通信履历存储步骤存储的通信履历,抽取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
通信开始步骤,使用通过所述抽取步骤抽取的自己识别信息,开始与该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
7.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步骤:
发信履历存储步骤,使发信目标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与在该发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发信履历;
来信履历存储步骤,使来信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与在该通信中使用的自己识别信息相对应来存储来信履历;
第1判定步骤,在开始与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时,参照通过所述发信履历存储步骤存储的发信履历,判定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是否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
第1抽取步骤,在所述第1判定步骤判定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从通过所述发信履历存储步骤存储的发信履历中抽取对应于该对方识别信息的自己识别信息;
第2判定步骤,在所述第1判定步骤判定不是以前发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参照通过所述来信履历存储步骤存储的来信履历,判定该对方的通信终端的对方识别信息是否是以前来信的对方识别信息;
第2抽取步骤,在通过所述第2判定步骤判定是以前来信的对方识别信息时,从通过所述来信履历存储步骤存储的来信履历中抽取对应于该对方识别信息的自己识别信息;
通信开始步骤,使用通过所述第1和第2抽取步骤任一步骤抽取的自己识别信息,开始与该对方的通信终端通信。
CN2006101727112A 2005-12-28 2006-12-28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2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79866A JP4197335B2 (ja) 2005-12-28 2005-12-28 携帯無線端末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379866/2005 2005-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2982A true CN1992982A (zh) 2007-07-04
CN1992982B CN1992982B (zh) 2011-04-13

Family

ID=37897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2711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2982B (zh) 2005-12-28 2006-12-28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87871B2 (zh)
EP (1) EP1804473B1 (zh)
JP (1) JP4197335B2 (zh)
KR (1) KR100868177B1 (zh)
CN (1) CN19929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83921B2 (ja) * 2007-09-25 2010-06-16 株式会社カシオ日立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通信システム
JP5207279B2 (ja) * 2008-01-09 2013-06-12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249603B2 (en) * 2008-02-29 2012-08-2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EP2096842B1 (en) 2008-02-29 2012-10-17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9467557B2 (en) * 2008-02-29 2016-10-1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TE530046T1 (de) 2008-02-29 2011-11-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swahl von leitungen in einem kommunikationsgerät
US8185150B2 (en) * 2008-02-29 2012-05-22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270983B2 (en) * 2008-02-29 2012-09-18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line sel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96564C (fi) * 1991-07-08 1996-07-10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Yksityispuhelinnumero solukkopuhelinjärjestelmässä
JPH05284103A (ja) 1992-03-31 1993-10-29 Toshiba Corp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JPH0795279A (ja) * 1993-09-20 1995-04-07 Fujitsu Ltd メモリダイヤル制御方式
JP4336051B2 (ja) * 2001-01-31 2009-09-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端末、発呼制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020069436A (ko) * 2001-02-26 2002-09-0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단일 가입자단말에의 복수 전화번호할당처리방법
JP2002291043A (ja) 2001-03-27 2002-10-04 Toshiba Corp 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機能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JP2003143646A (ja) 2001-10-30 2003-05-16 Ntt Comware Corp 移動電話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端末プログラム
KR20040001361A (ko) * 2002-06-27 2004-01-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전화망의 복수 가입자 번호 서비스 제공을 위한 가입자종단 장치 및 그의 착신 제어 방법
CN1265573C (zh) * 2002-08-19 2006-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在码分多址系统内实现一机多号的方法
KR100527598B1 (ko) * 2002-09-27 2005-11-09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발신번호표시서비스에서의 발신번호 변경시스템 및 방법
JP3901666B2 (ja) 2003-05-26 2007-04-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電話機
JP2005072931A (ja) * 2003-08-25 2005-03-17 Nec Corp 携帯端末
KR100600391B1 (ko) * 2003-10-28 2006-07-14 주식회사 팬택 이동통신단말기의 발신자번호 회신방법
JP4152873B2 (ja) 2003-12-19 2008-09-17 アルゼ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
KR20050070966A (ko) * 2003-12-31 2005-07-0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 단말기의 다중 번호 전화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07274255A (ja) 2006-03-31 2007-10-18 Nec Corp 冗長構成システム及びノー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2982B (zh) 2011-04-13
EP1804473A3 (en) 2012-04-11
KR100868177B1 (ko) 2008-11-12
EP1804473B1 (en) 2013-12-25
KR20070070071A (ko) 2007-07-03
US7787871B2 (en) 2010-08-31
EP1804473A2 (en) 2007-07-04
JP4197335B2 (ja) 2008-12-17
US20070165798A1 (en) 2007-07-19
JP2007181115A (ja) 2007-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2982A (zh) 通信终端装置及通信控制程序
CN1277398C (zh) 移动电话
EP1592211A3 (en)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a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CA2595871A1 (en) Motion-based user interface for handheld
WO2007086681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puting data with electronic pen and transmitting data
JP2006318497A (ja) 外部機器から入力されたデータの処理が可能な携帯用情報機器及びその方法
JP5273782B2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0843029B1 (ko) 통신단말장치 및 그 처리프로그램을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CN101111024A (zh) 加快移动终端开机使用的方法及装置
KR100724954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폰 북 데이터 저장 방법
JP2003108487A (ja) 通信端末
WO2005091605A1 (en) Mobile device with image scanning capability
JP2011095791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01292A5 (zh)
JPH11272585A (ja) 電子メール装置
KR20060114137A (ko) 문자 인식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이를 이용한호처리 방법
KR200207508Y1 (ko) 휴대용 스캐너
US9521228B2 (en) Mobi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of mobile electronic apparatus
EP2149834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s and sensing method
JP4519504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CN201004669Y (zh) 电话号码查询装置
JP2002057878A (ja) 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5156723A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5286545A (ja) 端末装置および端末処理プログラム
KR20080097718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형상 인식을 이용한 전화번호 검색 방법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0081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OKYO, JAPAN TO: KANAGAWA, JAPA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813

Address after: Kanagawa, Japan

Applicant aft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Casio Hitachi Mobil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EC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7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EC Corp.

Address before: Kanagawa,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ENOVO INNOVATION CO., LTD. (HONGK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EC CORP.

Effective date: 201411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TO: HONG KONG,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1124

Address after: Hongkong, China

Patentee after: LENOVO INNOVATIONS Co.,Ltd.(HONG KONG)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