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5501A - 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5501A
CN1985501A CNA200580023969XA CN200580023969A CN1985501A CN 1985501 A CN1985501 A CN 1985501A CN A200580023969X A CNA200580023969X A CN A200580023969XA CN 200580023969 A CN200580023969 A CN 200580023969A CN 1985501 A CN1985501 A CN 19855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key
portable terminal
side key
folding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39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望月贤一
柳桥秀广
佐藤和则
长谷川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855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55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using combined folding and rotation mo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25Rotatable telephones, i.e. the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7Rotatable in one plane,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04M1/0229The hinge comprising input and/or output user interfac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在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包括: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3)以及一个以上侧面键(9a)和(9b)的第一壳体(1),至少具有照相机部以及一个以上侧面键(7a)和(7b)的第二壳体(2),并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至少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当第一壳体(1)以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度,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到第一壳体(1)的所述显示部(3)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时,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互不相同的侧面设置的侧面键(7a)、(7b)、(9a)和(9b)位于同一侧,因而,即使在折叠状态下也可以容易地操作各种功能。

Description

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照相机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近来,便携电话装置等便携终端装置除了互联网功能外,还搭载有照相机、电视和导航等众多功能。尤其是照相机功能已成为标准的搭载功能。一方面提出壳体小型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提出增大显示部和与数码照相机相同的功能要求。
作为现有的带有照相机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已知有如下便携终端装置:构成装置的第一壳体相对于第二壳体制作成不仅是可折叠的,而且也是可转动的,以使第一壳体在开启状态下,里外反转并叠合在第二壳体上。即使在该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照相机拍照。例如,在第一壳体外侧面具有透镜的折叠式便携终端装置中,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被开启的开启状态,到第一壳体转动180°、第一壳体叠合在第二壳体上的折叠状态,因为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所以呈与一般数码照相机相同的方式。因此,例如,特开2003-125049号公报公开一种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在侧面或铰接部等在折叠状态下露出于表面的位置设置快门键。与数码照相机拍照时相同,用户可以用双手持着便携终端装置,使被摄对象显示在液晶屏上的同时向该被摄对象拍照。
另外,特开2003-309634号公报公开一种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对应于便携终端装置的多功能化,多个侧面键设置在第一壳体的所述显示部邻近。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下,不仅可以操作拍照功能,还可以操作导航、游戏和电视等多种功能。
然而,在特开2003-125049号公报公开的现有例中,显示部的面积被做成最大,在具有显示部的面上没有配置键。因此,当在所述显示部朝外的折叠状态下进行拍照时,只有所述快门键设置在所述便携终端的表面上。因此照相机拍照期间不能操作类似于所谓数码照相机的诸如缩放和拍照模式切换的功能。
另一方面,在特开2003-309634号公报公开的现有例中,由于多个操作键安置在所述显示部邻近,所以在使显示部朝外的折叠状态下能够进行多种操作,但是显示部的面积减小。
所以,现有技术中的广泛使用的搭载导航、电视和游戏功能的便携终端装置中,具有需要在不增大壳体的情况下增大显示部的面积并必须实现多种功能操作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在带照相机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不同壳体的不同侧面上设置键,可以不扩大壳体而增加折叠状态下可操作的侧面键的数目的同时,并确保显示部的尺寸充分地大,从而可在任何状态下操作多项功能。尤其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通过侧面键的操作可以容易地操作多项功能的带照相机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包括: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的第一壳体,至少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至少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彼此不同的侧面上分别至少设置一个侧面键。
通过该构成,与侧面键都设置在一个侧面的结构比较,可以确保侧面键的大小且设置多个侧面键,所以,即使在折叠状态下也能够进行各种操作。由于侧面键具有适宜触摸的尺寸,在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下,即使用大拇指也能够容易地操作在每个壳体上所设置的侧面键。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包括: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的第一壳体,至少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具有至少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当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第一壳体以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侧面上的侧面键位于到相同一侧。
通过该构成,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第一壳体以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到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互不相同的侧面上设置的侧面键朝向同一方向,所以,在照相机拍照期间,用户用双手横向支持壳体时可以容易地操作各侧面键。另外,由于侧面键位于同一侧,所以该便携终端装置用单手也可以操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包括: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的第一壳体,至少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并且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至少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当第一壳体从打开状态以所述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到第一壳体的表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时,如果以设置有快门键的一侧作为顶面,则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侧面上的侧面键位于顶面。
通过该构成,当用户持快门键朝上的所述便携终端装置进行照相机拍照时各侧面键也朝向上,因而用户可以容易地操作照相机的各种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当第一壳体以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从开启状态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在第二壳体上的折叠状态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面键和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面键互相交替(交错)设置。
通过该构成,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防止了侧面键的操作失误和输入失误并改善了操作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当第一壳体以所述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从开启状态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在第二壳体上的折叠状态时,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侧面键和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侧面键彼此对齐。
通过该构成,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可以同时按两个侧面键。所以,当为了选择操作模式或功能而必须多次按一个侧面键时,同时按两个侧面键可以减少操作次数或增多操作的多样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操作模式选择键设置在两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上,并且从至少两种操作模式中选择要操作的操作模式。
通过该构成,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选择诸如照相机拍照、电视、导航以及游戏的许多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快门键、缩放键、摄影灯键、微距切换键和夜间模式切换键作为设置在两壳体侧面的侧面键,在照相机拍照时发挥作用。
通过该构成,即使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在照相机拍照期间,也可以类似于数码照相机单体操作多种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至少两个以上的频道切换键作为设置在两壳体侧面的侧面键以在观看电视时操作。
通过该构成,在观看电视时,即使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也能够用与电视机同样的操作来观看电视。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作为设置在两壳体的侧面的侧面键,上下滚动显示部画面的键设置于一侧面,而左右滚动显示部画面的键置于另一侧面,用以操作某一特定功能。
通过该构成,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用户可以容易地用单手上下左右滚动显示部上的画面、指针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备忘/方式模式切换键设置于两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用于在语音备忘等的备忘功能与方式模式功能之间进行切换。
通过该构成,可以在便携终端装置的任何状态下有选择性地设定备忘功能或方式模式功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清除键设置于两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用于从现操作状态返回到上次状态或删除设定。
通过该构成,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叠合的折叠状态下,可以容易地重复操作各种功能。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由于侧面键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侧面上,所以显示部的尺寸可以制作得足够大,并且可以增多在折叠状态下可操作的侧面键的数目。所以即使在折叠状态下这些操作也不变得复杂,并且保持便携终端紧凑的同时,仍能操作各种功能。
进而,当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下的所有侧面键都设置在同一侧时,在用照相机拍照期间,可以操作与数码照相机单体同样的功能。另外,由于在这种状态下显示部大并能够用单手操作各种功能,所以可以改善多媒体功能的操作性。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侧面键设置于不同侧面上时,可以按适当大小设置键,所以,即使当用户试图用大拇指操作某一侧面键时,该用户一定可以确保操作而不会意外地按两个键。因此,由于在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也可以用大拇指操作侧面键,所以在书写邮件或在互联网浏览期间等,通过用侧面键作为操作部的辅助键可以改善操作性。
另外,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在第一壳体的表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下,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侧面上的侧面键朝向同一方向,由此,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都能够容易地操作各壳体上的侧面键,从而,可以用单手或可以如照相机那样以壳体的横向状态来操作便携终端装置,于是可以提供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如上所述,对于本发明的具有许多功能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而言,可以提供无论在壳体的开启状态、折叠状态以及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其中任何一种状态下,都具有良好操作性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A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折叠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1B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1C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图2A是在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折叠状态下从右斜前方所见的外观立体图。
图2B是在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折叠状态下从左斜前方所见的外观立体图。
图3A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3B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下的背面外观图。
图4A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外观图。
图4B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5A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选择照相模式时的侧面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B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选择电视观看模式时的侧面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5C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选择导航模式时的侧面键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6A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外观图。
图6B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7A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外观图。
图7B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的主视图。
图7C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选择触摸输入面板模式时的侧面键的一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再有,在下述各图中,用于传输的话筒、接收用扩音器和天线等实际上也设置在便携终端装置的表面和规定位置上,但是它们都属于通用的结构因而不予以图示或说明。
(第一实施例)
现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图1A至图1C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外观图。
在图1A至图1C中,具有在内侧进行信息显示等的显示部3的第一壳体1和在外侧具有照相机部以及在内侧具有操作部10的第二壳体2,并且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通过使其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4连接。
铰接部4具有这样的结构:一对支持轴11在与转动轴41正交并向外侧延伸的方向上突出,并且第一壳体1包裹着支持轴11。
如图1A所示,第一壳体1以一对支持轴11为中心在垂方向(箭头A的方向)上开闭,并如图1B所示以转动轴41为中心在水平方向(箭头B的方向)上转动。
所以,当第一壳体从图1B的状态沿箭头B的方向旋转180°,则变为如图1C所示的第一壳体1的显示部3向外侧露出的折叠状态。
另外,侧面键设置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的互不相同的侧面上。
即,侧面键9a、9b和9c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快门键6和侧面键7a、7b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
通过该构成,在图1C所示的折叠状态下,第一壳体1的侧面键9a、9b和9c以及第二壳体2的快门键6和侧面键7a、7b位于同一面,另外,由于显示部3露出并且照相机部设置在第二壳体2外侧,所以能够用快门键6和侧面键7a、7b、9a、9b及9c进行各种操作。
(第二实施例)
现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再有,在此,参照附图说明显示部处于内侧的折叠状态、第一壳体的开启状态和显示部露出外侧的折叠状态。
图2A和图2B是在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折叠状态下的外观图。
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包括:
在内侧具有显示部(未图示)和在外侧具有副显示部8的第一壳体1;
在外侧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2;以及
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以使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开闭及转动的铰接部4,
在第一壳体1的侧面上配置有侧面键9a、9b和9c,在第二壳体2侧面上配置有快门键6以及侧面键7a和7b。
在图2A和图2B中,分配给侧面键7a备忘/方式模式的切换功能,并分配给侧面键7b备忘/方式模式的设定功能,因而即使在折叠状态下,也可以容易地实现语音备忘功能与方式模式功能之间的切换和设定。
通过该构成,在折叠状态下,用户可以用右手大拇指操作第二壳体2的快门键6和侧面键7a和7b,并可以用右手或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操作配置于第一壳体1的侧面键9a、9b和9c。
当侧面键9a、9b和9c设置在第一壳体1上时,该结构与所有快门键6和侧面键9a、9b及9c都设置在第二壳体2上的结构比较,易于把持,另外,由于食指和中指长于大拇指,所以与侧面键设置在同一壳体上的结构比较,更易按压侧面键,操作性提高。
图3A和图3B是在按照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下的外观图。
图3A是表示第一壳体1打开且显示部3朝上的状态的外观图。图3B是表示第一壳体1打开且显示部3朝下的状态的外观图。
在图3A中,第一壳体1的侧面键9a、9b和9c设置在左侧,且第二壳体2的侧面键7a和7b设置在右侧。
通过该构成,用户可以用左手大拇指操作侧面键9a、9b和9c,并用右手大拇指操作侧面键7a和7b。例如,上下滚动键,左右滚动键,个人计算机中使用的切换键和控制键,清除键以及确定键等的功能分配给各侧面键,并作为操作部10的辅助键使用,可以进一步改善使用电子邮件或互联网等时的操作性。
于是,由于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具有合适大小尺寸的侧面键设置在不同侧面上,所以,即使试图用大拇指按某一侧面键时,也不会意外地按两个键,从而能够可靠地操作。
另外,在图3A和图3B中,通过用双手保持壳体,可以安全地操作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而不会意外地摔落。
图4A和图4B是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显示部3以转动轴41为中心转动180°并朝外侧与第二壳体2叠合的折叠状态下的外观图。
在图4A和图4B中,第二壳体2侧面上的快门键6和侧面键7a和7b以及第一壳体1侧面上的侧面键9a、9b和9c相互错开设置,即交替设置。
通过该构成,在用照相机拍照期间,用户把折叠状态下的壳体横置,并用两个大拇指紧拿着壳体的下侧,用食指等操作在壳体上部的面上的侧面键7a、7b、9a、9b和9c以及快门键6。
所以,用户可以安全地拍照而不会意外地摔落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并且在拍照的瞬间不会抖动照相机。
还有,类似于通常的数码照相机单体,用户可以显示部3作为大画面的液晶取景器,进行监控的同时进行拍照。
再有,各侧面键的类型不需要是完全相同的,根据搭载的功能和壳体内部的结构,可以采用推压型、滑动型、起伏型或拨盘型等。
另外,对于各侧面键的功能而言,例如,可以分配侧面键为操作模式选择键。在显示部3朝外侧的折叠状态中,当操作模式一览显示在显示部3上并用操作模式选择键从众多操作模式中选择一个要操作的操作模式时,对应于所选操作模式的功能被分配给各侧面键,且各侧面键的功能显示在显示部3上。
图5A至图5C是按照第二实施例、在分配侧面键9a为操作模式选择键并选择每个操作模式的情况下的侧面键的例子的外观图。
图5A是第二实施例中用操作模式选择键9a选择照相模式时的例子的外观图。
在图5A中,分配第二壳体2的侧面键7a为放大功能键(放大键),分配侧面键7b为缩小功能键(缩小键),快门键6仍作为快门键使用。
另外,第一壳体1的侧面键9a分配为操作模式选择键,侧面键9b分配为用于切换到微距模式的微距切换键(macro switch key),以及分配侧面键9c为用于切换摄影灯的开启/关闭的摄影灯键。再有,侧面键9b和9c也可以分配为诸如夜间模式键和自拍装置的其它功能。
通过该构成,即便在操作多个侧面键的场合,由于侧面键分配到这个结构里的两个不同侧面,结果不会出现操作失误,而可以充分使用许多功能。
另外,可以设置许多侧面键,从而能够提供类似于通常的数码照相机单体的界面,并且对于移动电话操作不熟练的用户也能容易操作。
图5B是第二实施例用操作模式选择键9a选择电视观看模式时的侧面键的例子的外观图。
在图5B中,第二壳体2的侧面键7a分配为用于切换电视频道的减移位键(频道下调键),侧面键7b分配为用于切换电视频道的增移位键(频道上调键)。第一壳体1的侧面键9a分配为操作模式选择键,且侧面键9b分配为音量减小键以及侧面键9c配为音量增大键。
通过该构成,用单手就可以容易地观看电视,不同壳体的侧面键相互错开交替设置可防止错误地被同时按下,因而能够保证操作的确定性。
再有,用户在壳体置于横向位置,侧面键朝上的状态下观看电视时,用双手也可以容易地操作。
图5C是第二实施例用操作模式选择键9a选择导航模式时的例子的外观图。
在图5C中,第二壳体2的侧面键7a分配为显示画面向下方向滚动的下滚键,且侧面键7b分配为显示画面向上方向滚动的上滚键。第一壳体1的侧面键9a分配为操作模式选择键,侧面键9b分配为显示画面向右方向滚动的右滚键和侧面键9c分配为显示画面向左方向滚动的左滚键。
通过该构成,由于所有的侧面键都置于一侧,用户可以容易地用单手操作,因而也可以在走路的同时操作它。
另外,类似地,便携终端可以同样地作为车辆的导航系统使用。
(第三实施例)
现描述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图6A和图6B是按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外观图。
在图6A和图6B中,与图1A至图1C、图4A和图4B中相同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这些构件的说明。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在第一壳体1以其显示部3朝外侧与第二壳体2叠合的折叠状态下,侧面键9c与快门键6、侧面键9b与侧面键7a、侧面键9a与侧面键7b分别配置在相互对齐的位置。
通过该构成,可以同时按两个对应的侧面键。
所以,当诸如操作模式和选择操作模式等的种类多且必须多次按某一侧面键时,同时按两个侧面键可以减少操作次数或增多操作的多样性。
(第四实施例)
现描述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图7A至图7C是按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第一壳体1的显示部3朝外侧与第二壳体2叠合的折叠状态下的外观图。
在图7A至图7C中,与图1A至图1C、图4A和图4B中相同的构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这些构件的说明。
图7A所示的第一壳体1构成输入显示部12。输入显示部12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设置于其表面的透明触摸输入面板,如图7B中所示,可以使用输入笔13在输入显示部12的画面上触摸输入。
另外,侧面键9a分配为操作模式选择键,并在显示部3朝外侧的折叠状态下选择操作模式。
图7C是用操作模式选择键9a选择触摸输入面板模式时的例子中、图7A所示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的侧面键的外观图。
在图7C中,在第二壳体2的左侧面(如图1B所示两个壳体的开启状态下的左侧面)上,侧面键7a分配为显示画面向下方向滚动的下滚键,且侧面键7b分配为显示画面向上方向滚动的上滚键。
在第一壳体1的右侧面(如图1B所示两个壳体打开状态下的右侧面)上,侧面键9a分配为操作模式选择键,侧面键9b分配为显示画面返回上次状态的清除键9b,且侧面键9c分配为功能等的确定键。
通过该构成,只用左手就可以操作各侧面键,于是改善了在使用电子记事本功能或互联网功能等时的操作性。
工业适用性
在本发明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中,能够确保显示部的大小并且侧面键的数目可以设得更多,所以,即使在折叠状态下,操作也不变得复杂,作为多功能和紧凑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是有用的。
尤其在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下,可以用单手多样地操作照相机或显示部,因而,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作为多功能的多媒体终端是有用的。
进而,在便携终端装置的开启状态下,通过使用侧面键作为操作部的辅助键改善了操作性,所以,作为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操作性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是有用的。

Claims (15)

1.一种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的第一壳体;
至少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以及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至少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
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侧面分别设置至少一个侧面键。
2.一种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的第一壳体;
至少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以及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至少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以所述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度,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侧面上的侧面键位于相同一侧。
3.一种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具有进行信息显示的显示部的第一壳体;
至少具有照相机部的第二壳体;以及
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在开闭方向和正交方向转动的至少具有两个转动自由度的铰接部连接,
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以所述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度,而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所述第一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时,若设置有快门键的一侧作为顶面,则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互不相同的侧面上的侧面键位于所述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以所述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度,而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所述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的侧面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上的侧面键彼此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壳体以所述铰接部的转动轴为基准转动180度,而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彼此打开的开启状态到所述第一壳体的显示部朝外侧与所述第二壳体叠合的折叠状态时,设置在第一壳体上的侧面键和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侧面键彼此对齐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为操作模式选择键,并用来从至少两种以上的操作模式中选择出要操作的操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快门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缩放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摄影灯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微距切换键。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夜间模式切换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的侧面键是电视频道切换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的侧面键是用于上滚和下滚显示部的画面的键,且所述两个壳体另一个壳体的侧面的侧面键是用于左滚和右滚显示部的画面的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备忘/方式模式切换键。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壳体其中之一壳体的侧面键是清除键。
CNA200580023969XA 2004-08-02 2005-08-02 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Pending CN198550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5377/2004 2004-08-02
JP2004225377A JP3925519B2 (ja) 2004-08-02 2004-08-02 折畳回動式携帯端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5501A true CN1985501A (zh) 2007-06-20

Family

ID=3578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3969XA Pending CN1985501A (zh) 2004-08-02 2005-08-02 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268923A1 (zh)
JP (1) JP3925519B2 (zh)
CN (1) CN1985501A (zh)
WO (1) WO20060140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4855A (ja) * 2006-01-18 2007-08-02 Casio Hitachi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US20080142603A1 (en) * 2006-11-01 2008-06-19 Gerhard Stephanus Mynhardt Portable Industrial Data Capturing Device
EP3193807B1 (en) 2014-09-18 2021-07-21 IDEAssociates (IOM) Limited A wheeled transportation device
CN110417958A (zh) * 2018-05-04 2019-11-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KR20210058556A (ko) 2019-11-14 2021-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폴더블 전자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2732A (en) * 1993-03-31 1997-03-18 Casio Computer Co., Ltd. Portable compact imaging and displaying apparatus with rotatable camera
JP3865169B2 (ja) * 1997-11-28 2007-01-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端末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546784B2 (ja) * 1999-12-14 2004-07-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JP2002320012A (ja) * 2001-04-20 2002-10-3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付き電子機器
CA2459392A1 (en) * 2001-08-29 2003-03-13 Katsuzo Tanaka Ultrahigh rate character input unit of portable telephone
JP2003125049A (ja) * 2001-10-15 2003-04-25 Strawberry Corporation 携帯電話
JP3672194B2 (ja) * 2002-02-12 2005-07-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3309634A (ja) * 2002-04-17 2003-10-31 Hitachi Ltd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4080318A (ja) * 2002-08-15 2004-03-11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JP2004120069A (ja) * 2002-09-24 2004-04-15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実現する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JP4093038B2 (ja) * 2002-12-06 2008-05-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折り畳み式携帯装置およびそのヒンジ機構
JP4281353B2 (ja) * 2002-12-27 2009-06-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機能付き携帯電子機器
JP4402355B2 (ja) * 2003-01-21 2010-01-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重ね型携帯端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50057A (ja) 2006-02-16
US20080268923A1 (en) 2008-10-30
JP3925519B2 (ja) 2007-06-06
WO2006014001A1 (ja) 2006-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80994B1 (en) Mobile terminal with a plurality of input units
US7526325B2 (en) Triple-axis rotation folder-type portable apparatus
FI118073B (fi) Kannettava, ainakin kaksi käyttöasentoa käsittävä taitettava elektroninen laite, sekä saranamekanismi sitä varten
US7797026B2 (en) Portable electric device
FI118621B (fi) Kannettava, avatun ja suljetun käyttöasennon käsittävä, taitettava elektroninen laite sekä sen kahvajärjestely
JPH1169214A (ja) 情報通信端末装置
JP3965383B2 (ja)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6311224A (ja) 折り畳み型携帯電話機
JP2009181244A (ja) 表示機能付き端末装置
US20070060216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0579139C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JP2011066477A (ja) 携帯端末
JP2002094629A (ja) 情報通信端末装置
JP2005198062A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話装置
JP5299273B2 (ja) 回転式携帯端末機
CN1985501A (zh) 折叠转动式便携终端装置
JP4216887B1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EP1509026B1 (en) Folding cellular telephone
JP4573024B2 (ja) 携帯端末
EP1768354A1 (en)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prising a double-sided keyboard rotatably and foldably connected to a housing part
CN1889587B (zh) 可携式通讯装置
JP4267686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CN2759062Y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JP2007537657A (ja) 電子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4857324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端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