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3829B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83829B CN1983829B CN2006101670913A CN200610167091A CN1983829B CN 1983829 B CN1983829 B CN 1983829B CN 2006101670913 A CN2006101670913 A CN 2006101670913A CN 200610167091 A CN200610167091 A CN 200610167091A CN 1983829 B CN1983829 B CN 19838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equency band
- signal
- bandwidth
- frequency
- communic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3—Shaping networks in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e.g. adaptive shaping networks
- H04L25/03828—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 H04L25/03834—Arrangements for spectral shaping;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signals with specified spectral properties using pulse shap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oise Elimin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本发明的课题是,在多个系统在同一频带下进行通信的频率共享环境中,即使事先并不知道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的参数,仍能减轻自身系统中的接收特性的恶化。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手段,通信装置包括:发送脉冲整形单元,其进行发送码元的脉冲的频带限制;监视单元,其监视来自与本装置所属的系统不同的其它系统的干扰状况及自身系统的空闲信道状况;控制单元,其控制由发送脉冲整形单元使用的脉冲发送间隔及脉宽;以及发送频带限制后的信号的单元。通过监视干扰状况和相邻信道的空闲状况,调整脉冲整形单元的占有带宽(即脉宽)和/或码元速率(即脉冲发送间隔),从而能使自身系统具有的剩余带宽增加,抑制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提高自身系统中的吞吐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在多个系统共用同一频带的频率共享环境中使用的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将专用的频带分配给每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以便使得互不干扰,以维持通信质量。但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频率资源,也在研究多个系统共用同一频带。在这样的系统中,要利用自身系统来压制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维持自身系统的信号(期望信号)的通信质量。也可以将自身系统称为期望系统。
图1表示这种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发送机及接收机。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存在共用同一频带的两个通信系统,用户1和用户2为不同通信系统的用户,从用户2发出的信号对于用户1而言为干扰信号。在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用户1侧的发送用滤波器1和接收用滤波器3成对,这些滤波器的传输特性被设定成固定的,以便进行适当的频带限制。
以下,参照图2至图5说明发送侧及接收侧的信号处理的状况。图2至图5示出的A1、B1、…、H、I的信号与图1中用相同标号示出的节点处的信号相对应。
图2中,(A1)表示用户1的调制后的脉冲序列的基带信号(频谱)、(B 1)表示用根升余弦滤波器(root-raised cosine filter)对该基带信号进行了频带限制后的信号的频谱、以及(C1)表示自用户1发送的RF发送信号的频谱。这里,用户1进行通信的期望信号的载波频率为f1。发送的信号以码元(symbol)间隔T1发送,信息带宽(Information Bandwidth)为1/(T1)。该信息带宽是指为了对码元速率为1/(T1)的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无损耗地发送而需要的最低限度带宽,即[-1/(2T1),1/(2T1)]。图3中,(A2)表示用户2的调制后的脉冲序列的基带信号(频谱)、(B2)表示用根升余弦滤波器对该基带信号进行了频带限制后的信号的频谱、以及(C2)表示自用户2发送的RF发送信号的频谱。用户2进行通信的非期望信号的载波频率为f2。发送的信号以码元间隔T2发送,信息带宽为1/(T2)。
图4(D)表示由用户1用的接收机接收的信号的频谱。图中,(1)表示期望信号、(2)表示非期望信号(干扰信号)、以及(3)表示噪声分量,它们的合成信号表示接收信号总的频谱。图4(E)表示在用户1用的接收机中从RF频率向基带作频率变换后的频谱。图4(F)表示用户1用的接收机的接收滤波器3进行频带限制后的频谱。图5(G)表示在用户1用的接收机中,利用自适应滤波器进行理想的均衡后的期望信号。通过对图5(G)示出的信号进行码元速率采样,从而图5(G)所示的频谱如图5(H)所示,以1/T1的间隔在频率轴上反复出现。其结果,将它们合并而得到的信号(图5(I))成为被复原的来自用户1的发送信号。
作为一种根据接收信号来抑制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用的方法,在自身系统和其它的系统之间互相通知通信参数,在各自的系统中抑制干扰。但这种方法并非始终可行,在其它系统的通信参数未知的情况下,(例如由于跳频等)干扰信号的载波频率动态地变化的情况下,或不同系统间的通信参数的通信自身有困难等情况下,有可能会无法充分抑制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
在抑制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的上述方法中,使用基于采取最佳序列推定或线性均衡的依次处理的干扰去除方法。但是,这一方法中,自身的系统要事先掌握关于其它系统的参数(调制方式、训练码元(training symbol)、码元速率等)的信息。因此,在其它系统的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该方法不能有效地应对处置。
作为另一种从接收信号中除去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的方法,利用分数间隔均衡器(FSE:Fractionally Spaced Equalizer)及频移滤波器(FRESH:FREquency Shift filtering)。图6为表示FRESH的概要的图。图7为表示FSE的概要的图。FSE或FRESH能作为图1的自适应滤波器使用。如图6所示,FRESH包括并联连接的多个FSE,这些FSE的输出被合成。合成后的输出被从训练信号中删除,生成误差信号。调整FSE的各滤波器系数,以使该误差信号变小。如图7所示,FSE具有使输入其中的过采样的信号延迟的一系列延迟要素组,将各自的输出与系数或权重ci相乘并合成。这样的一组系数也称为抽头(tap)系数(至于FRESH及FSE,参考非专利文献1、2)。
非专利文献1:W.A.Gardner,“Exploitation of spectral redundancy incyclostationary signals”,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vol.8,no.2,PP.14-36,Apr.1991
非专利文献2:W.A.Gardner,“Cyclic Wiener filtering:theory and method.”,IEEE Trans.Commun.,vol.41,no.l,PP.151-163,Jan.1993
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图1的发送滤波器1、接收滤波器3的特性在系统设计时已被固定地确定,以使它们成对,形成匹配滤波器,像对于信道变动的补偿那样的动态补偿则专门由自适应滤波器承担。因而担心根据干扰状况会造成干扰去除能力不足。尤其是非期望信号的参数为未知,期望信号的载波频率和非期望信号的载波频率的间隔越接近,干扰的抑制越困难。
然而,进行频带限制的脉冲整形滤波器(图1的滤波器1、2及3)的特性由脉冲发送间隔及脉宽规定。脉冲发送间隔(Ts)具有与码元速率(即信息带宽)(1/Ts)成反比的关系。脉宽具有与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成反比的关系。如图8所示,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由信息带宽和剩余带宽(ExcessBandWidth)规定,信息带宽由码元速率(1/Ts)规定。剩余带宽为从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减去信息带宽后的差。剩余带宽用相对于信息带宽的百分比来表示。例如若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为2.4/Ts,信息带宽为1/Ts,则剩余带宽为140%(图8的左边部分)。若信息带宽为2/Ts,则剩余带宽为20%(图8的右边部分)。若信息带宽变宽,则能使信息传送量相应地增加,所以通常剩余频带被固定得窄。但是,若剩余频带窄,则FRESH及FSE对于自身系统的频带内的干扰而言的干扰去除能力也变弱。
再有,在期望信号的频带中干扰信号所占比例或与期望信号相邻的信道的空闲状况等根据通信状况而时刻变化。因而干扰去除能力也根据通信状况而变动,所以也担心由于情况不同而不能将干扰信号充分去除。其结果,有可能吞吐量(throughput)也会急剧恶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该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在多个系统在同一频带下进行通信的频率共享环境中,即便事先不知道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的参数,也能够减轻自身系统中的接收特性的恶化,最终能提高吞吐量。
本发明的通信装置能在多个通信系统在同一频带下进行通信的频率共享环境中使用。通信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发送脉冲整形单元,其进行表示发送码元的脉冲的频带限制;监视单元,其监视来自与本装置所属的系统不同的其它系统的干扰状况及自身系统的空闲信道状况;控制单元,其控制由发送脉冲整形单元使用的脉冲发送间隔及脉宽;以及发送频带限制后的信号的单元。
根据本发明,在多个系统在同一频带下进行通信的频率共享环境中,通过监视干扰状况和相邻信道的空闲状况,调整自身系统的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及码元速率,从而能调整自身系统的剩余带宽,即便事前并不知道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信号的参数,仍能够减轻自身系统中的吞吐量的恶化。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在频率共享环境中使用的发送机及接收机的图。
图2为表示期望信号的图。
图3为表示非期望信号的图。
图4为表示接收信号的图。
图5为表示理想地均衡后的期望信号的图。
图6为表示频移滤波器(FRESH)的原理图的图。
图7为表示分数间隔均衡器(FSE)的原理图的图。
图8为表示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信息带宽及剩余带宽的关系的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机的方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发送机的方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2为表示频移滤波器的图。
图13为表示频移滤波器的合成前的两个信号的图。
图14为表示频移滤波器的合成前的两个信号的图。
图15为表示在无空闲信道的情况下调整剩余带宽的状况的图。
图16为表示干扰信号没有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状况的图。
图17为表示在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调整剩余带宽的状况的图(之一)。
图18为表示在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调整剩余带宽的状况的图(之二)。
图19为表示改变码元速率及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信号占有带宽)两者、调整剩余带宽的状况的图。
标号说明
91发送序列生成部;92脉冲整形部;93D/A变换器;94混频器;95放大器;96天线;97监视部;98控制部;161、162、163FSE滤波器;164合成部;165误差信号生成部;167、168相位调整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根据干扰状况和相邻信道的空闲状况自适应地调整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和/或码元速率,对自身系统的剩余带宽进行控制以使吞吐量提高。在剩余频带窄而信息带宽较宽的情况下,因为更多的频带被用于信息传送,所以频带的利用效率高。但在这种情况下,若有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产生,则吞吐量大为恶化。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信道状态恶化的情况下增加剩余频带,利用FSE或FRESH滤波器有效地去除干扰。通过调整由脉冲整形滤波器所使用的码元速率和/或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从而能控制剩余频带。例如,在通信中吞吐量恶化时,若相邻信道有空闲,则也可以保持码元速率不变,将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扩大至空闲信道的频带,增加剩余频带,提高干扰去除能力。如这样,则不降低码元速率便能够使吞吐量恢复。而另一方面,若相邻信道不空闲,则可以减少码元速率使信息带宽变窄,相对地增加剩余频带。例如,若使码元速率(2/Ts)减半,则剩余带宽增加相应部分(增加1/Ts)。这样通过有意地增加剩余带宽,从而能提高干扰去除能力,能提高自身系统的吞吐量。在上述例子中,虽然固定码元速率及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中的一方而对另一方进行调整,但也可以对双方均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干扰状况自适应地改变收发滤波器,维持接收机的强的干扰去除能力。通信装置也可以包括:传输特性的中心频率各异的多个滤波器;以及根据多个滤波器的输出以及已知信号自适应地调整1个以上的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的单元。多个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中心频率相对于成为基准的滤波器,也可以发生偏移,偏移的量为信息带宽(周期频率)。中心频率发生了偏移、且偏移的量为周期频率的滤波器的输出相互之间具有大的相关性。通过自适应地更新滤波器系数,以使其相关值变大(使与已知信号之差变小),从而能得到干扰被抑制的接收信号。
[实施例1]
(发送侧的处理)
图9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通信装置的发送部的方框图。图9中,包括发送序列生成部91、脉冲整形部92、D/A变换器93、混频器94、放大器95、天线96、监视部97及控制部98。发送序列生成部91生成如图2(A)所示的基带的发送信号的数据序列。脉冲整形部92对发送信号进行频带限制,也可以称为脉冲整形滤波器。更具体地来说,脉冲整形部92对输入其中的数据序列进行频带限制,按设定好的脉宽及脉冲发送间隔输出。由控制部98来调整脉冲整形滤波器的特性。如上所述,脉宽与脉冲整形滤波器92的带宽成反比,脉冲发送间隔与码元速率成反比。D/A变换器93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混频器94利用期望信号的载波(载波频率f1)进行频率变换。放大器95将信号的功率放大,以便能从天线96发送信号。
监视部97除了监视自身系统的频带中包含的干扰信号的频谱和功率外,也监视与该频带相邻的频率的空闲状况。通过测定频谱和功率从而也能监视空闲状况。干扰状况或空闲状况的监视(或观测)也可以通过扫描整个宽频带下的频谱来进行。或者也可以用除了这种扫描以外的任何方法获取有关干扰状况和空闲状况的信息。
控制部98根据所监视的内容,决定脉冲整形滤波器92使用的脉宽(或码元速率)及脉冲发送间隔(或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将决定内容通知给脉冲整形滤波器92。如以上所述,在发送侧和接收侧双方进行通信中的频带限制,这里,关于发送侧的内容被通知给脉冲整形滤波器92。关于接收侧的内容通过控制信道等通知给通信对方。进行频谱扫描时的频带限制根据频谱的宽度来进行。
以下,参照图10、11说明发送部的动作。图10更具体地表示测定自身系统中的频带内干扰状况和相邻信道的空闲状况,决定脉冲整形部92的参数的状况。该参数至少也包含脉宽和脉冲发送间隔。图11为表示本实施例的发送部的动作示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假定在某移动站(或基站)通信后,出现干扰信号增大而妨碍通信的状况。为了方便,称该移动站(基站)所属的系统为自身系统或期望系统,除此以外的系统称为其它系统。又为了便于说明,设想了通信中断的状态,但本发明不仅能在这种状况下使用,而且还能在需要抑制干扰的各种状况下使用。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再次开始通信,可以考虑使用别的信道。但如果这样做,在干扰信号的中心频率动态地变化的情况下,通信频率也不得不与其相对应地动态地变动。因而,这种方法将过重的处理负担强加于系统,并非上策。再有,即使通过改变自身系统中的通信的频率来避免干扰,但由于要在自身系统与其它系统所使用的频带之间设置保护频带(guard band),所以从频率利用效率的角度考虑这种方法也不是上策。
在步骤S2,监视部97测定干扰状况及相邻频带的空闲状况。例如,发送部(监视部97)也可以暂停自身的信号发送,通过测定接收到的其它系统的信号的强度及频率等,来测量这种状况。
在步骤S3,控制部98根据干扰状况及空闲状况,判定有无抑制干扰改善吞吐量的可能性。若判定结果为否定的(“否”时),流程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采取中止信号的发送,经过一定时间后回到步骤S2,或征求其它系统中止发送干扰信号等对策。若步骤S3的判定结果是肯定的(“是”时),流程进入步骤S5。
在步骤S5,对脉冲整形部92设定所决定的参数(脉宽及脉冲发送间隔)。
在步骤S6,发送由经调整后的脉冲整形部92进行了频带限制的信号,再度开始通信。
(接收侧的处理)
接收机接收被发送的信号,适当地进行频带限制及干扰去除,将发送的信号复原。接收机具有图6示出的频移滤波器(FRESH滤波器)。本实施例中的频移滤波器作为自适应滤波器起作用。接收机利用被适当地设定的剩余频带、抑制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如后面所述,通过利用期望信号具有的剩余频带,能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
图12表示接收侧使用的频移滤波器的一个例子。频移滤波器包括:分支成3个系统的路径;将来自各路径的信号合成的合成部164;输出合成部的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例如训练信号)之差的误差信号生成部165。FSE滤波器161、162、163分别设于分支的路径1、2、3上,还在路径2、3上设置了调整相位旋转量的相位调整部167、168。FSE滤波器161、162、163分别具有如图7所示的结构及功能。路径2的相位调整部167使输入信号x(t)的中心频率向负的方向移动信息带宽部分(1/T1)。而路径3的相位调整部168使输入信号x(t)的中心频率向正的方向移动信息带宽部分(1/T1)。
图13表示合成部164进行合成前的路径1及路径2中的信号的频谱。实线的波形与期望信号关联,虚线的波形与干扰信号关联。路径2的相位调整部167使输入信号x(t)的中心频率向负的方向移动(1/T1)。因而路径2中的信号的频谱变成如图13下侧所示的那样,将图13上侧所示的波形沿频率轴方向偏移1/T1而得到的频谱。由于期望信号具有剩余频带,所以期望信号与偏移了1/T1的期望信号具有大的相关性,但相互偏移了1/T1的干扰信号的相关性变小。1/T1也称为周期频率。因此,来自FSE滤波器161、162的信号在合成后,变成包含有被抑制的干扰的信号。
图14和图13相同,表示路径1和路径3的信号的频谱。路径3中的频谱如图14下侧所示的那样,是将图14上侧所示的波形沿与路径2相反的方向偏移1/T1而得到的。同样,期望信号具有与偏移1/T1的期望信号的大的相关性。因此,来自FSE滤波器161、163的信号也在合成后变成包含有被抑制的干扰的信号。
来自合成部164的输出信号被输入误差信号生成部165。误差信号生成部165将输出信号与期望信号(训练信号)之差作为误差信号输出。为了使该误差信号变小,各FSE滤波器161、162、163的滤波器系数分别被自适应地更新,反复以下的同样的动作。若能调整各FSE滤波器的系数,以使来自误差信号生成部165的输出信号成为足够小的信号,则能充分抑制干扰信号的影响。这样,通过利用期望信号具有的剩余频带,从而能有效地抑制干扰信号。
在图13、图14示出的例子中,示出利用图8左侧示出的剩余带宽140%的脉冲的情况,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使用根升余弦滤波器等。无论使用何种滤波器,只要能通过使用剩余频带来抑制来自其它系统的干扰便可。但在使用图13、14示出的脉冲时,即使在超出信息频带的频域,仍能得到较大的振幅特性,与根升余弦滤波器的情况相比,图12的路径1和路径2的相关性及路径1和路径3的相关性变大,所以能更有效地去除干扰。出于上述考虑,例如可以在超过信息带宽1/(T1)的频域使用表示出更大振幅特性的滤波器。图12~图14中说明了合成部164将中心频率互相偏离的3个系统的信号合成的处理,但也可以准备5个系统,该5个系统中包括了沿正向及负向发生偏移、且偏移的量为干扰信号的周期频率的系统,也可以准备无论多少个合适的系统。
[实施例2]
如以上所述,本发明的通信装置监视频带内的干扰状况及相邻频带的空闲状况,并根据监视内容决定并设定脉冲整形滤波器使用的脉宽及脉冲发送间隔等参数,抑制干扰。以下列举若干个假设的例子,说明在各个假设例子中如何决定参数。概括来说这些假设的例子大体分为在相邻频带是否有空闲的信道。
(1)在相邻频带无空闲信道的情况
图15为表示在相邻频带无空闲信道的情况下干扰信号变强时,通过使脉冲整形带宽保持恒定,同时降低码元速率,来抑制干扰的例子。在参数调整前的状况下,码元速率为2/Ts,脉冲整形带宽为2.4/Ts,剩余带宽为20%。在参数调整后,码元速率降低为1/Ts、脉冲整形带宽为2.4/Ts不变,剩余带宽增至140%。这样,利用相对增加的剩余频带来抑制接收信号中的干扰。码元速率作何种程度的减小根据通信状况和服务质量而异,但基于抑制干扰信号的考虑,只要码元速率改变后的信息带宽大于等于干扰信号占有的带宽便可。
图16相当于与图15相反的情形,表示在没有干扰信号后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的样子。由于没有了干扰信号,干扰抑制能力也可以降落至原来的低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也假定为没有空闲信道。码元速率增至2/Ts,脉冲整形带宽为2.4/Ts不变,剩余带宽减为20%。
(2)在相邻频带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之一)
图17表示在相邻频带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干扰信号变强时,使码元速率保持恒定,同时将空闲信道的频带作为剩余频带来使用的例子。在参数调整前的情况下,码元速率为2/Ts,脉冲整形带宽为2.4/Ts,剩余带宽为20%。在参数调整后,码元速率维持在2/Ts、脉冲整形带宽扩大为4.4/Ts,剩余带宽增至120%。这样利用绝对增加的剩余带宽来抑制接收信号中的干扰。这一方法通过在理论上扩大空闲信道所具有的尽可能宽的剩余频带,从而能提高干扰抑制能力。
(3)在相邻频带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之二)
图18也表示在相邻频带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干扰信号变强时,使码元速率保持恒定,同时将空闲信道的频带作为剩余频带来使用的例子。在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干扰信号占有的带宽比信息带宽多。另外空闲信道的量比图17的情况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应于空闲信道来扩大剩余带宽,从而能抑制干扰。图中示出的例子中,在参数调整后,码元速率维持在1/Ts、脉冲整形带宽扩大为3.2/Ts,剩余带宽增至220%。
(4)在相邻频带有空闲信道,改变码元速率及脉冲整形带宽(脉冲整形滤波器带宽)的情况
图19也表示在相邻频带有空闲信道的情况下干扰信号变强时,增加码元速率,而且将空闲信道的频带作为剩余频带使用的例子。在参数调整前的情况下,码元速率为1/Ts,脉冲整形带宽为2.4/Ts,剩余带宽为140%。在参数调整后,码元速率增至2/Ts、脉冲整形带宽扩大为4.4/Ts,剩余带宽变为120%。通过这样,能同时实现码元速率的增加和干扰去除能力的提高。
Claims (9)
1.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在频率共享环境中使用,在该频率共享环境中多个系统共存、并使用同一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
发送脉冲整形单元,其对发送码元的脉冲进行频带限制;
监视单元,其监视来自除本通信装置所属的自身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的频带内干扰状况、以及所述自身系统的相邻信道上的空闲频率的可使用状况;
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监视结果,控制所述发送脉冲整形单元的脉冲发送间隔及所述发送码元的脉宽;以及
发送单元,其发送被进行了频带限制的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被监视的所述频带内干扰状况以及所述相邻信道上的空闲频率的信道可使用状况,改变所述脉冲发送间隔以及所述发送码元的脉宽中的至少一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还具有接收脉冲整形单元,该接收脉冲整形单元对接收信号进行频带限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装置还具有:
多个滤波器,该多个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中心频率不同;以及
根据所述多个滤波器的输出以及已知信号,调整所述多个滤波器中的至少一个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的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滤波器的传输特性的中心频率彼此错开,彼此错开的量为所述自身系统的信息带宽,该信息带宽是为了对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无损耗地发送而需要的最低限度带宽。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滤波器中的每一个滤波器可让所述自身系统的信息带宽的两倍或两倍以上的信号带宽通过,该信息带宽是为了对信号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无损耗地发送而需要的最低限度带宽。
7.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在频率共享环境中使用,在该频率共享环境中多个通信系统共存、并使用同一频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监视来自除自身系统之外的其它系统的干扰状况以及所述自身系统的空闲相邻信道的可使用状况;
根据被监视的所述频带内干扰状况和所述相邻信道上的空闲频率的可使用状况,决定属于所述自身系统的通信装置的发送脉冲整形单元的脉冲发送间隔和发送码元的脉宽;
通过所述发送脉冲整形单元,利用被更新的所述脉冲发送间隔和发送码元的脉宽,对表示发送码元的脉冲进行频带限制;以及
发送进行了频带限制的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有来自其它系统的频带内干扰产生、并且没有规定量的可使用空闲相邻信道时,扩大所述脉冲发送间隔但保持所述发送码元的脉宽不变。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来自其它系统的频带内干扰减小时,将所述自身系统占有的频带作为上限,缩小所述脉冲发送间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360920 | 2005-12-14 | ||
JP2005-360920 | 2005-12-14 | ||
JP2005360920A JP4711819B2 (ja) | 2005-12-14 | 2005-12-14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83829A CN1983829A (zh) | 2007-06-20 |
CN1983829B true CN1983829B (zh) | 2010-05-19 |
Family
ID=3794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6709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3829B (zh) | 2005-12-14 | 2006-12-14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14464B2 (zh) |
EP (1) | EP1798865B1 (zh) |
JP (1) | JP4711819B2 (zh) |
CN (1) | CN19838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0721307D0 (en) * | 2007-10-30 | 2007-12-12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asuring apparatus |
US8437762B2 (en) | 2008-08-20 | 2013-05-0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daptive transmission (Tx)/reception (Rx) pulse shaping filter for femtocell base stations and mobile stations within a network |
US8452332B2 (en) | 2008-08-20 | 2013-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t/receive pulse shaping filters for limiting adjacent channel interference |
JP5559175B2 (ja) * | 2009-08-11 | 2014-07-23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ネットワーク内のフェムトセル基地局および移動局のための適応型送信(Tx)/受信(Rx)パルス整形フィルタ |
JP5251851B2 (ja) * | 2009-12-03 | 2013-07-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インパルス無線通信装置 |
US9021121B2 (en) * | 2011-06-17 | 2015-04-28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Setting a rate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a peer-to-peer mode |
US9832655B2 (en) * | 2013-05-10 | 2017-11-28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using co-primary spectrum sharing |
US9407472B1 (en) * | 2014-06-18 | 2016-08-02 | Seagate Technology Llc | Fast transversal multi-input system |
US20230028791A1 (en) * | 2021-07-22 | 2023-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shaping filter indication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91572A (ko) * | 2001-05-31 | 2002-12-06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펄스형 간섭 제거 장치 |
CN1559152A (zh) * | 2001-11-30 | 2004-12-29 | ����ɭ�绰�ɷ�����˾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测量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700303B4 (de) * | 1997-01-08 | 2005-11-03 |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 Funkübertragungsverfahren für digitale Multimediatensignale zwischen Teilnehmerstationen in einem lokalen Netz |
US6175270B1 (en) * | 1998-03-05 | 2001-01-16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ailored distortion of a signal prior to amplification to reduce clipping |
JP2000013342A (ja) * | 1998-06-18 | 2000-01-14 | Omron Corp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7236754B2 (en) * | 1999-08-23 | 2007-06-26 | Parkervision,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up-conversion |
CA2379617C (en) * | 2002-03-28 | 2010-06-01 | The Governor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 |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generating pulse shapes |
US7283562B2 (en) * | 2002-09-26 | 2007-10-1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ling input bandwidth for bandwidth allocation technology |
US7317750B2 (en) * | 2002-10-31 | 2008-01-08 | Lot 41 Acquisition Foundation, Llc | Orthogonal superposition coding for direct-sequence communications |
US8660206B2 (en) * | 2003-02-25 | 2014-02-25 | Yokohama Tlo Company, Ltd. | Method of generating pulse waveform |
JP4434825B2 (ja) * | 2003-05-08 | 2010-03-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インパルス波形生成装置 |
KR20050030756A (ko) * | 2003-09-26 | 2005-03-31 | 유티스타콤코리아 유한회사 | 광대역 다중 반송파 구현 장치 및 그 방법 |
KR100656339B1 (ko) * | 2003-12-26 | 2006-12-1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초광대역 송수신을 위한 펄스신호 발생기 및 이를포함하는 송수신장치 |
US7355997B2 (en) * | 2004-05-07 | 2008-04-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ata rate shif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
JP4618082B2 (ja) * | 2004-11-19 | 2011-01-2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送信装置、受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7619971B1 (en) * | 2005-05-16 | 2009-11-17 | Extreme Networks,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llocating excess bandwidth of an output among network users |
US7652979B2 (en) * | 2005-12-08 | 2010-01-26 |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 Cognitive ultrawideband-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US7620095B2 (en) * | 2006-06-14 | 2009-11-17 | 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 | RF modem utilizing saw device with pulse shaping and programmable frequency synthesizer |
-
2005
- 2005-12-14 JP JP2005360920A patent/JP4711819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12-13 EP EP06256342A patent/EP179886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14 US US11/610,767 patent/US801446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12-14 CN CN2006101670913A patent/CN198382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20091572A (ko) * | 2001-05-31 | 2002-12-06 |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펄스형 간섭 제거 장치 |
CN1559152A (zh) * | 2001-11-30 | 2004-12-29 | ����ɭ�绰�ɷ�����˾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测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98865B1 (en) | 2012-09-05 |
EP1798865A3 (en) | 2012-01-04 |
US8014464B2 (en) | 2011-09-06 |
CN1983829A (zh) | 2007-06-20 |
JP2007166324A (ja) | 2007-06-28 |
JP4711819B2 (ja) | 2011-06-29 |
EP1798865A2 (en) | 2007-06-20 |
US20070133712A1 (en) | 2007-06-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83829B (zh) | 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 |
EP2136475B1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recep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9219520B2 (en) |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using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scheme | |
EP1470655B1 (de) | Digitaler repeater mit bandpassfilterung, adaptiver vorentzerrung und unterdrückung der eigenschwingung | |
CN1885984B (zh) | 通信装置以及通信方法 | |
EP3055981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asynchronous signals in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with direct digital interface to base station | |
US8862081B2 (en) | Transceiver with receive path performance diversity and combiner with jammer detect feedback | |
EP2352234B1 (en) | Method device for offsetting transmission interference in transceiver and transceiver | |
AU2019283786A1 (en) | Bitrate efficient transport through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s | |
CN101931540B (zh) |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 | |
EP3761525B1 (en) | Tdd timing recovery in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
US8036137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half-duplex mode of operation for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223643A (zh) | 用于减少交会时间的通用无划分双工技术 | |
US11139949B2 (en) | Equalizer adaptation based on eye monitor measurements | |
CN101662849A (zh) | 一种用于td-scdma直放站系统的基带干扰抵消的装置及方法 | |
WO2004019488A2 (en) | Methods of receiving communications signal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digital filters having different bandwidths and related receivers | |
EP2282568A1 (en) | Base station device, radio contro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method | |
EP1555769B1 (en) | Flat spectrum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 | |
US20030053575A1 (en)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a receiver for receiving bursts and also a transceiver with a circuit arrangement of this kind | |
US20040198266A1 (en) | Control circuitry | |
KR100799680B1 (ko) | 디지털 필터링 방식의 마이크로웨이브중계기시스템 | |
JP5686720B2 (ja) | 複数の異種無線システムを同時にサービスする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基地局における信号処理方法 | |
KR20030040281A (ko) | Dsp를 이용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신호처리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