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5865A - 磁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5865A
CN1975865A CNA200610160463XA CN200610160463A CN1975865A CN 1975865 A CN1975865 A CN 1975865A CN A200610160463X A CNA200610160463X A CN A200610160463XA CN 200610160463 A CN200610160463 A CN 200610160463A CN 1975865 A CN1975865 A CN 1975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generating
generating uni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04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2357C (zh
Inventor
近藤康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5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235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235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5/00Recording by magnetisation or demagnetisation of a record carrier; Reproducing by magnetic mean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5/4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 G11B5/5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head supports relative to record carriers ; arrangements of heads, e.g. for scanning the record carrier to increase the relative speed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head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head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5/60Fluid-dynamic spacing of heads from record-carriers
    • G11B5/6005Specially adapted for spacing from a rotating disc using a fluid cushion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The Magnetic Head Position Track Following On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头装置,在记录介质移动时其表面形成的空气流的作用下呈上浮姿态的磁头装置中,即使在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产生变化时也能够使滑块的上浮姿态稳定、使磁功能部的上浮量稳定。磁头装置的滑块的与记录介质相对的一侧形成有第1和第2前方正压面(21a、21b)、后方正压面(22)、第1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a、25b)、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位于滑块(10)的中间点附近或其后方,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位于更后方。通过使作用于各正压面上的上浮力与作用于位于后方的各负压产生部的吸引力平衡,能够防止空气密度降低时上浮姿态的变化和上浮距离降低。

Description

磁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与硬盘等磁记录介质相对的滑块上设置了磁功能部的磁头装置,尤其涉及在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变化时能够控制从记录介质的上浮距离的变动的磁头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将磁信号记录在硬盘等记录介质上或者读取记录到磁记录介质上的磁信号的磁头装置,使用具有与磁记录介质相对的滑块、在该滑块的从动侧端部设置有磁功能部的装置。磁功能部具有利用MR效应或GMR效应的再现功能部、以及以薄膜形成了磁性材料的轭铁和线圈等的记录功能部。
磁头装置的滑块用称之为载重梁等的弹性部件推压在磁记录介质的表面上,但当磁记录介质旋转时,由于空气流(空气轴承)流入其表面与滑块之间,滑块从记录介质上浮,结果设定了磁功能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预定的上浮量。
这种磁头装置一般是在滑块的与记录介质相对的相对侧形成由空气流产生上浮压力的正压面和比正压面靠后的负压产生面,通过作用于正压面的上浮力与负压产生面产生的对记录介质的吸引力的平衡来设定滑块的上浮姿势和上浮量。
并且,为了提高磁记录介质的磁记录的密度或磁信号的记录速度和再现速度,最近将磁功能部的从记录介质的上浮量设定得极低。
在下面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磁头装置,以降低从硬盘等记录介质的上浮量,并使磁头在记录介质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之间移动进行搜索动作时的上浮量变动稳定,尤其是控制偏转角度的变动为目的。
该磁头装置为设置有前方动压产生部和后方动压产生部,使上浮力作用于前方动压产生部,在后方动压产生部产生负压,并且在中间部形成实际上既未作用有上浮力也不产生负压的凹坑,主要靠前方动压产生部的上浮力和后方动压产生部的负压保持磁头的动作姿态稳定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83622号公报
最近的磁头装置随着滑块上浮量的降低,出现了空气密度的变化引起上浮量变动的问题。当滑块与磁记录介质之间的上浮距离降低时,与基于标高差的空气密度的降低相对应,上浮量容易下降,结果在高地使用时或飞机内使用时滑块容易与记录介质的表面接触。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磁头装置虽然使上浮力作用于前方动压产生部、使负压作用于后方动压产生部来使磁头的动姿态稳定,但由于仅在滑块的从动侧端部设置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面,因此当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低下时,整个滑块容易靠近记录介质,有上浮量极端低下的可能性。
并且,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在前方动压产生部和后方动压产生部双方上设置负压产生部的形态。这样前后设置的负压产生部虽然可以认为能够使整个磁头的上浮量降低、能够缩小磁功能部与记录介质表面之间的距离,但如果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降低的话,容易使前方动压产生部和后方动压产生部双方靠近记录介质,结果降低了滑块的上浮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磁功能部从记录介质的上浮量、并能够控制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变化时上浮量变动的磁头装置。
本发明为一种磁头装置,具有滑块和磁功能部,所述滑块具有朝向记录介质的相对侧、和作用有朝向记录介质的推压力的推压侧,所述磁功能部被设置在滑块的从动侧、发挥磁记录和磁再现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滑块的相对侧设置有位于引导侧的前方正压面、位于从动侧的后方正压面、位于比上述前方正压面靠后的位置的第1负压产生部、位于比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靠后的位置的第2负压产生部;上述滑块的从引导侧端面到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端的距离与从上述引导侧端面到从动侧端面的长度尺寸之比超过0.4。
本发明的磁头装置主要由作用在前方正压面和后方正压面上的上浮力决定滑块的上浮姿态(主要是俯仰角度)。当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降低时,能够通过作用于后方正压面上的上浮力的降低和两负压产生部的吸引力的降低来抑制滑块的上浮量极端降低。第1负压产生部和第2负压产生部都设置在滑块的靠后方,当空气密度降低时,在滑块的后方部分作用于第1负压产生部和第2负压产生部的吸引力降低。因此,能够抑制滑块的从动侧端面的上浮距离极端低下。所以,即使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降低也能够抑制磁功能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变动。
本发明优选上述滑块的从引导侧端面到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端的距离与从上述引导侧端面到从动侧端面的长度尺寸之比在0.5以上。
并且,本发明为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分开形成在左右两侧,上述第2负压产生部分开形成在左右两侧,例如,位于一对第1负压产生部的中间和位于一对第2负压产生部中间的分割部前后连续形成。
如上所述,如果第1负压产生部和第2负压产生部都分开设置在左右,使负压产生部分布在滑块的相对侧的4处的话,则空气密度降低时能够在4处抑制上浮距离降低。因此,当空气密度降低时,上浮姿态(主要是俯仰角)稳定,容易控制从动侧端面的上浮距离的降低。
并且,本发明优选在上述分割部上形成将空气导向上述后方正压面的空气导入槽。
如果在分割部上形成空气导入槽,则空气容易移动到后方正压面,能够使后方正压面上的上浮力一直稳定。
并且,本发明在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与引导侧端面之间设置有上述前方正压面和形成在比上述前方正压面低的位置上的阶梯面,上述阶梯面位于上述前方正压面的前后。
如上所述,由于在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方,前方正压面位于前后阶梯面之间,因此容易根据第1负压产生部和第2负压产生部的位置和各负压产生部的负压力设定前方正压面的面积。通过调整前方正压面的面积就能够防止当第1负压产生部和第2负压产生部位于后方部分时上浮姿态的俯仰角极端变大,能够使上浮姿态稳定,能够防止滑块的从动侧端面的上浮量极端低下。
为了像上述那样使上浮姿态稳定,上述前方正压面的后端最好位于比引导侧端面与从动侧端面之间的中点靠前的位置上,并且上述前方正压面的前端最好位于引导侧端面与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端之间的中点或者比上述中点靠后的位置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实现降低了磁功能部的上浮量的低上浮量磁头装置,而且当空气密度降低时,能够使磁头的上浮姿态稳定,能够控制上述磁功能部的上浮量的极端低下。因此,确保了在高地或飞机内等空气密度低的环境下使用时磁功能部与记录介质之间的上浮量,容易避免记录介质的损伤或磁功能部的损伤等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相对侧朝上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相对侧看上述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从相对侧看变形例的磁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从相对侧看变形例的磁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从相对侧看第2比较例的磁头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支持磁头装置的支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记录介质与磁头相对的位置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与比较例的磁头对标高差灵敏度的曲线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3与第2比较例的上浮距离之差的曲线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3与第2比较例的偏转姿态差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使与记录介质相对的一侧朝上表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从相对侧看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的俯视图。图3和图4为表示本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5为表示作为比较例的磁头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表示支持磁头装置的支持装置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记录介质与磁头相对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图10为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磁头装置的上浮特性的特性曲线图。
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1具有用氧化铝碳化钛等形成的立方体形滑块10和搭载在该滑块10上的磁功能部2。
磁功能部2具有:利用磁阻效应(MR效应)或巨磁阻效应(GMR效应)或隧道型磁阻效应(TMR)读取记录在记录介质D上的磁信号的读取功能部,以及用薄膜工艺形成了磁性材料的轭铁或导电性材料的线圈的、将磁信号写入记录介质D中的记录功能部。
滑块10具有与记录介质相对的相对侧10a和朝向与该相对侧10a相反一侧的推压侧10b。并且,滑块10具有朝向记录介质D表面产生的空气流流入方向的引导侧端面10c和让上述空气流流出的从动侧端面10d,上述磁功能部2设置在从动侧端面10d。并且,滑块10具有朝向图7所示的硬盘等磁记录方式的记录介质D的旋转中心一侧的内周侧(ID侧)的侧面10e和朝向记录介质的外周的外周侧(OD侧)的侧面10f。
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朝向引导侧端面10c的方向称为前方,并且将朝向引导侧端面10c的端部称为前端;将朝向从动侧端面10d的方向称为后方,或者将朝向从动侧端面10d的端部称为尾端。并且,有时将与引导侧端面10c和从动侧端面10d平行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朝向内周侧的侧面10e一侧称为左侧,将朝向外周侧的侧面10f的一侧称为右侧。
在图2中,将分别二分引导侧端面10c和从动侧端面10d并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假想线作为中心线O-O。磁功能部2的中心位于该中心线O-O上。
如图6所示,构成磁头装置1的滑块10的推压侧10b由支持装置支持。该支持装置上设置有作为弹性支持部件的载重梁5。该载重梁5的基部设置有弹性变形部,由该弹性变形部的弹力给滑块10施加朝向记录介质D的推压力。在载重梁5的前部固定有比载重梁5薄并且起弹性作用的弹性板形成的挠性件6,滑块10的推压侧10b的面粘接固定在被该挠性件6弯折的支持片6a上。
载重梁5的前部一体地形成有向下突出的枢轴(pivot)7,该枢轴7与滑块10的推压侧10b的面相抵接,或者与上述支持片6a相抵接。上述载重梁5发挥的弹性推压力集中作用在枢轴7与滑块10的推压侧10b面的接触点7a上。上述挠性件6的支持片6a可以向各个方向变形,固定在支持片6a上的滑块10能够以与上述枢轴7的接触点7a为支点变化姿态。该姿态变化的主要方向为上述中心线O-O倾向的俯仰方向和围绕中心线O-O左右倾斜的偏转方向。在图6所示的引导侧端面10c向上抬起的上浮姿态下,与记录介质D的表面成的夹角为俯仰角。
图2投影表示了枢轴7与滑块10的接触点7a。该接触点7a位于上述中心线O-O上,并且位于引导侧端面10c与从动侧端面10d的大致中点的位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滑块10的相对侧10a上分别以平面形成正压面、阶梯面和负压面。正压面为最靠近记录介质D的平面,阶梯面为比上述正压面靠近推压侧10b的平面。在图1中,用h1表示从正压面到阶梯面的深度尺寸。负压面为位于比阶梯面靠近推压侧10b的平面,在图1中用h2表示从阶梯面到负压面的深度尺寸。深度尺寸h2比深度尺寸h1大很多。
在滑块10的相对侧10a与记录介质D相对的状态下,当记录介质D旋转时,在记录介质D的表面上形成的空气流(空气轴承)产生的上浮力主要作用在正压面上。阶梯面为调整正压面的面积的面,但上述空气流也在阶梯面上稍稍作用上浮力,并且在正压面的后端与阶梯面之间产生的较小的负压也有吸引记录介质D的作用。但是,作用在阶梯面上的上浮力或吸引力对滑块10的上浮姿态或上浮距离的影响很小。上述深度尺寸h1在0.3μm以下左右。
在阶梯面的后端与负压面的交界附近产生负压,该负压对滑块10作用使其靠近记录介质D的吸引力。因此,上述深度尺寸h2优选在1μm以上、5μm以下,最好是2.5μm以下。
即,滑块10的相对侧主要由上述正压面、阶梯面和负压面这3段平面形成。另外,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平面为曲率半径无限大的纯粹的平面自不必说,还包括曲率半径非常大的曲面的概念。
上述正压面被区分成位于引导侧的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位于紧挨从动侧端面10d的内侧的后方正压面22,比后方正压面22靠前且位于左右两侧的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这些正压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形成在夹着中心线O-O、左右均等的位置上,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形状相同、面积相等。但是,由于记录介质内周侧的空气流的流速比外周侧的流速缓慢,因此也可以考虑到该流速差使第1前方正压面21a与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稍有不同,例如,可以使第1前方正压面21a的面积比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稍大。
后方正压面2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大致位于中心线O-O上。后方正压面22的面积比第1前方正压面21a或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小。
在第1前方正压面21a与后方正压面22之间,设置有一定宽度的沿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连接面23a,在第2前方正压面21b与后方正压面22之间,设置有一定宽度的沿前后方向连续延伸的连接面23b。连接面23a和23b位于与第1前方正压面21a、第2前方正压面21b和后方正压面22相同的平面内。在上述连接面23a与连接面23b之间形成有空气导入槽24。该空气导入槽24在第1前方正压面21a与第2前方正压面21b之间,向前方开放,空气导入槽24的后端在与后方正压面22的交界部封闭。从引导侧端面10c流向相对侧10a的空气在该空气导入槽24内被直线地导向后方,施加给后方正压面22的表面。因此,即使后方正压面22的面积比较小也能够产生将磁功能部3从记录介质D的表面上抬起的上浮力的作用。
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形成在靠近滑块10的内周侧的侧面10e的位置上。并且,在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的前方形成空气导入凹部26a。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形成在靠近滑块10的外周侧的侧面10f的位置上,其前方形成有空气导入凹部26b。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位于与第1前方正压面21a、第2前方正压面21b和后方正压面22相同的平面内。
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与后方正压面22一起起使滑块10的后部分的上浮距离稳定的作用,而且由于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与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夹着中心线O-O被配置在左右两侧,因此起使滑块10的围绕中心线O-O的偏转姿态稳定的作用。
在紧挨引导侧端面10c的内侧并且在左右两端部,形成有一对凸起27a、27b。该凸起27a、27b的表面位于与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同一平面的位置上。该凸起27a、27b起防止滑块10的侧面10e、10f和引导侧端面10c的角部与记录介质D的表面直接接触的作用。
阶梯面具有前方阶梯面31、第1中间阶梯面32a和第2中间阶梯面32b、第1侧部阶梯面33a和第2侧部阶梯面33b、第1后方阶梯面34a和第2后方阶梯面34b。这些各阶梯面位于相同的平面上。
前方阶梯面31形成在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各自的顶端的几乎整个区域内。并且,上述空气导入槽24的底面在与前方阶梯面31相同的平面内连续。第1中间阶梯面32a和第2中间阶梯面32b位于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后方。在第1中间阶梯面32a的左侧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肋35a;在第2中间阶梯面32b的右侧端部,一体地形成有向后方延伸的肋35b。
第1侧部阶梯面33a和第2侧部阶梯面33b位于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的前方。第1后方阶梯面34a和第2后方阶梯面34b位于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的后方。
在第1中间阶梯面32a的后方形成有负压面41a,在第2中间阶梯面32b的后方形成有负压面41b。左侧的负压面41a和右侧的负压面41b之间由分割部52分割。上述连接面23a、23b和空气导入槽24形成在分割部52的上面。由上述负压面41a形成第1负压产生部51a。该第1负压产生部51a在第1中间阶梯面32a的后端、肋35a和分割部52围成的部分产生最大的负压。由上述负压面41b形成第1负压产生部51b。该第1负压产生部51b在第2中间阶梯面32b的后端、肋35b和分割部52围成的部分产生最大的负压。
在第1侧部阶梯面33a与第2侧部阶梯面33b之间,形成前后方向延伸的分割部54。该分割部54与上述分割部52连续形成。在第1侧部阶梯面33a与上述分割部54之间,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直线延伸的堰部36a,在第2侧部阶梯面33b与上述分割部54之间形成有向左右方向直线延伸的堰部36b。堰部36a的表面和堰部36b的表面位于与第1侧部阶梯面33a和第2侧部阶梯面33b相同的平面上。
由第1侧部阶梯面33a、堰部36a和分割部54围成的区域为第2负压产生部53a,由第2侧部阶梯面33b、堰部36b和分割部54围成的区域为第2负压产生部53b。第2负压产生部53a和第2负压产生部53b的周围被包围起来的区域前后方向长,负压产生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长度比第1负压产生部51a和第1负压产生部51b的负压产生区域的前后方向的长度长。因此,作用于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上的吸引记录介质D的吸引力比作用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吸引记录介质D的吸引力大。
如上所述,第1负压产生部51a和第1负压产生部51b分开配置在左右,第2负压产生部53a和第2负压产生部53b也分开配置在左右,而且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被前后分开地形成。因此,在滑块10的相对侧10a上设置有互相独立且前后左右并列配置的4处的负压产生部。
如图2所示,当将滑块10从引导侧端面10c到从动侧端面10d的长度尺寸记为L0,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前端——即第1中间阶梯面32a和第2中间阶梯面32b的后端到引导侧端面10c的距离记为L1时,L1/L0为超过0.4的值,最好在0.43以上,在0.5以上更好。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同时位于离开引导侧端面10c的距离比0.4×L0靠后,即位于滑块1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点附近或比其靠后的位置,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位于比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更靠后的位置。并且,后方正压面22位于比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靠后的位置,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配置在与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并排,靠左右方向的位置上。
并且,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各自的后端位于比沿前后方向平分滑块10的中点靠前的位置上,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各自的前端的距离L2与上述L1/2一致或比L1/2大。即,第1前方正压面21a的前端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前端位于与从前方阶梯面31的前端到第1中间阶梯面32a和第2中间阶梯面32b的后端的尺寸的中点相同的位置或比上述中点靠后的位置上。
由于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分布在从滑块10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附近到其后方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加上负压产生部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也位于离开引导侧端面10c靠后方很远的位置上,并且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也稍微变窄。
例如,从引导侧端面10c到从动侧端面10d的长度尺寸L0为1.24mm左右,从侧面10e到侧面10f的宽度尺寸约为0.70mm。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中,L1为0.65mm,L1/L0为0.524。
图3所示的磁头装置1A的滑块10A为实施形态的变形例,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前端的距离L1为0.73mm,L1/L0为0.589。并且,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前端的距离L2与L1之比L2/L1为0.5或比0.5大。第1前方正压面21a的后端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后端的位置与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同。由于图3中的L2比图2中的L2大,因此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的面积比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窄。即,图3的变形例由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比图2的实施形态向从动侧移动,因此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变窄了。
图4所示的磁头装置1B的滑块10B为实施形态的变形例,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前端的距离L1为0.54mm,L1/L0为0.435。并且,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前端的距离L2与L1之比L2/L1为0.5或比0.5大。第1前方正压面21a的后端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后端的位置与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相同。由于图3中的L2比图2中的L2小,因此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比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宽。即,图4的变形例由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比图2的实施形态向引导侧移动,因此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变宽了。
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1通过将从滑块10的引导侧流向从动侧的空气流导入前方阶梯面31与记录介质D之间,在记录介质D启动后引导侧端面10c立即被抬起。通过使空气流从引导侧向从动侧流经滑块10的相对侧10a与记录介质D之间,如图6所示,引导侧端面10c离开记录介质D的距离比从动侧端面10d的更远,成为向前上抬起的具有预定的俯仰角的上浮姿态。
此时,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上产生正压,作用有离开记录介质D的上浮力。并且后方正压面22、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上也作用有上浮力。由于从引导侧流入的空气在不容易被左右分散的状态下在空气导入槽24内流向后方,被导向后方正压面22,因此后方正压面22上总是产生稳定的正压,作用有上浮力。并且,由于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上被导来从空气导入凹部26a、26b来的空气,因此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上也产生稳定的正压,作用有上浮力。
在被区分在4处的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上分别产生负压,该负压产生部上作用有靠近记录介质D的吸引力。
虽然滑块10处于被作用于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后方正压面22、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上的上浮力从下面支持的状态,但也是从引导侧流入的空气推压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滑块10被上述空气流卷起,成为图6所示的具有预定的俯仰角的上浮姿态。并且,通过作用在各正压面上的上浮力与作用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上的吸引力的平衡,能够将从动侧端面10d离开记录介质D上浮的距离设定得比较低、维持低上浮的姿态。
并且,由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被区分在4处,前后左右独立的各负压产生部上作用有吸引力,因此作用于滑块10的吸引力良好地平衡,作用于上述4处的上浮力和作用于上述4处的吸引力使滑块10的上浮姿态稳定。
当在高地使用或飞机上使用等使用环境的空气密度低下时,各正压面产生的正压下降,上浮力降低。但由于作用于负压产生部的负压也降低,吸引力降低。通过该上浮力降低与吸引力降低的平衡,能够抑制空气密度降低引起的上浮姿态的变动和从动侧端面10d的上浮距离的下降。
上述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1和变形例的磁头装置1A、1B将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配置在超过从引导侧端面10c到从动侧端面10d的长度尺寸的0.4倍靠后的位置上,并将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配置在从动侧。因此,当空气密度降低时,作用于后方正压面22和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上的上浮力与作用于位于后方区域位置上的各负压产生部上的吸引力在滑块10的后方区域获得平衡地作用。因此能够抑制空气密度降低引起的从动侧端面10d的上浮距离的降低。
并且,由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位于后方位置,因此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也位于离开引导侧端面10c靠后方的位置上;而且由于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位于后方,因此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变窄。因此能够抑制引导侧端面10c离开记录介质D的表面过度上升。即,能够抑制滑块10的俯仰角过大引起的从动侧端面10d的上浮距离的降低。
而且,由于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的左右两侧上浮力作用于第1后方侧正压面25a和第2后方侧正压面25b上,因此当空气密度降低时,在这一部分也能够确保上浮力下降与吸引力下降的平衡。因此即使空气密度降低也能够抑制滑块10的上浮姿态和上浮距离的变动。
[实施例]
用计算机分析对结构与实施形态的磁头装置1和变形例的磁头装置1A、1B的结构相同的滑块进行了模拟。该模拟使磁头装置1的滑块10的长边为124mm,短边为0.70mm,深度h1为0.15μm,深度h2为3μm。使作用于接触点7a的朝向记录介质D的推压力(载重压)为19.6mN,使记录介质D的转速为3600rpm。
对改变从引导侧端面10c到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前端的距离L1与滑块10的全长L0之比L1/L0的值的比较例和实施例进行了模拟。如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与图3和图4所示的变形例的关系说明过的那样,比较例和各实施例的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后端的位置相同,随着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向从动侧移动,第1前方正压面21a和第2前方正压面21b的面积减小。即,比较例和各实施例设定为在一个大气压的使用环境下从动侧端面10d离开记录介质D表面的上浮距离大致相同,以该条件为基准算出假设为标高3048m(10000英尺)的空气密度时从动侧端面10d上浮的距离。
以下的表1中的实施例3相当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形态,实施例5相当于图3所示的变形例,实施例1相当于图4所示的变形例。
表1的最上一行为比较例和各实施例的上述距离L1(mm),第2行为L1/L0。第3行以下为滑块的位置为ID、MD和OD时的标高差灵敏度。该标高差灵敏度为假设一个大气压时从动侧端面10d的上浮距离为“1”时,标高3048m的空气密度时从动侧端面10d的上浮距离与上述“1”的比值。并且,图8为使横轴为L1/L0、纵轴为标高差灵敏度时用曲线表示表1的结果的图。
另外,ID为记录介质的旋转中心到滑块的中心线O-O的距离为6.6mm,MD为11.6mm,OD为16.6mm。
在记录介质D为硬盘时,如果标高差灵敏度超过0.8的话,使用上没有问题,而且0.84以上更好,并且0.85以上更好。
从表1和图8明白,L1/L0优选在0.4以上、或者超过0.4,更好在0.43以上,最好在0.5以上。
[表1]
  比较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从前端的距离(mm) 0.5 0.54 0.6 0.65 0.7 0.73
  与全长的比   0.4   0.435   0.484   0.524   0.565   0.589
  标高差灵敏度(OD) 0.81 0.84 0.86 0.89 0.91 0.95
  标高差灵敏度(MD) 0.86 0.91 0.95 1.01 1.06 1.11
  标高差灵敏度(ID)   0.8   0.84   0.89   0.95   1.02   1.07
图5表示第2比较例的磁头装置100的滑块110。该第2比较例为除去图1和图2所示实施形态(上述实施例3)的堰部36a、36b的实施形态,为没有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只留下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形态。其他的结构与图1和图2所示实施形态的相同。
图9的横轴表示记录介质D的旋转中心到滑块的中心线O-O的距离,纵轴表示假定为1个大气压时从动侧端面的上浮距离。图10的横轴表示记录介质D的旋转中心到滑块的中心线O-O的距离,纵轴表示假定1个大气压时的偏转角度(μrad)。
从图9和图10可知,实施形态(实施例3)的磁头装置从ID搜索到OD时上浮距离和偏转角度稳定,而第2比较例的上浮距离和偏转角度不稳定。并且,第2比较例的标高差灵敏度在ID为0.73,在MD为0.71,在OD为0.69,比实施例3差。
本实施形态和实施例通过将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和第2负压产生部53a、53b独立设置在4处,并且使第1负压产生部51a、51b的前端位于比滑块的全长L0的0.4倍靠后的位置,能够使上浮姿态和偏转姿态稳定,即使空气密度降低也能够抑制上浮距离降低。

Claims (8)

1.一种磁头装置,具有滑块和磁功能部,所述滑块具有朝向记录介质的相对侧、和作用有朝向记录介质的推压力的推压侧,所述磁功能部被设置在滑块的从动侧、发挥磁记录和磁再现中的至少一个功能,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滑块的相对侧设置有位于引导侧的前方正压面、位于从动侧的后方正压面、位于比上述前方正压面靠后的位置的第1负压产生部、位于比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靠后的位置的第2负压产生部;
上述滑块的从引导侧端面到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端的距离与从上述引导侧端面到从动侧端面的长度尺寸之比超过0.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装置,上述滑块的从引导侧端面到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端的距离与从上述引导侧端面到从动侧端面的长度尺寸之比在0.5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装置,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分开形成在左右两侧,上述第2负压产生部分开形成在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头装置,位于一对第1负压产生部的中间和位于一对第2负压产生部中间的分割部前后连续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头装置,在上述分割部上形成有将空气导向上述后方正压面的空气导入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装置,在上述第1负压产生部与引导侧端面之间设置有上述前方正压面和形成在比上述前方正压面低的位置上的阶梯面,上述阶梯面位于上述前方正压面的前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装置,上述前方正压面的后端位于比引导侧端面与从动侧端面之间的中点靠前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头装置,上述前方正压面的前端位于引导侧端面与第1负压产生部的前端之间的中点或者比上述中点靠后的位置。
CNB200610160463XA 2005-11-28 2006-11-28 磁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35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41521A JP2007149205A (ja) 2005-11-28 2005-11-28 磁気ヘッド装置
JP341521/2005 2005-11-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865A true CN1975865A (zh) 2007-06-06
CN100442357C CN100442357C (zh) 2008-12-10

Family

ID=3812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046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2357C (zh) 2005-11-28 2006-11-28 磁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53420A1 (zh)
JP (1) JP2007149205A (zh)
CN (1) CN100442357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773A (zh) * 2018-02-23 2019-08-30 株式会社东芝 头万向架组件以及具备其的磁盘装置
CN110189772A (zh) * 2018-02-22 2019-08-30 株式会社东芝 头万向架组件以及具备其的磁盘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7378B2 (ja) * 2007-05-23 2012-06-20 Tdk株式会社 磁気ヘッド装置
US7961432B2 (en) 2008-12-12 2011-06-14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Head, head suspension assembly, and disk driv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2011123949A (ja) * 2009-12-10 2011-06-23 Hitachi Global Storage Technologies Netherlands Bv 磁気ヘッドスライダ及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49639A (ja) * 1995-03-07 1996-09-27 Sony Corp 浮上型ヘッドスライダ及びディスクドライブ装置
KR100276578B1 (ko) * 1996-10-28 2000-12-15 니시무로 타이죠 헤드 슬라이더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기록재생장치
US6989967B2 (en) * 2002-08-06 2006-01-24 Seagate Technology Llc Slider having a trailing bearing pad adjacent to a recessed area
JP3889374B2 (ja) * 2003-04-10 2007-03-0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磁気ヘッド装置および前記磁気ヘッド装置を用いた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4057982B2 (ja) * 2003-09-02 2008-03-05 株式会社東芝 接触型磁気ヘッドスライダ、磁気ヘッドアセンブリおよび磁気記録装置
US7277255B2 (en) * 2003-10-21 2007-10-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Head slider with positive dynamic pressure generating section
JP2005228362A (ja) * 2004-02-10 2005-08-2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ライダおよび磁気ディスク装置
JP4293933B2 (ja) * 2004-03-31 2009-07-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のヘッドスライダ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772A (zh) * 2018-02-22 2019-08-30 株式会社东芝 头万向架组件以及具备其的磁盘装置
CN110189773A (zh) * 2018-02-23 2019-08-30 株式会社东芝 头万向架组件以及具备其的磁盘装置
CN110189773B (zh) * 2018-02-23 2020-12-25 株式会社东芝 头万向架组件以及具备其的磁盘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42357C (zh) 2008-12-10
US20070153420A1 (en) 2007-07-05
JP2007149205A (ja) 2007-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0916C (zh) 磁头装置
CN1925009A (zh) 磁头装置
CN1305068C (zh) 空气支承滑动器及生产该滑动器的方法
CN1851809A (zh) 头、头悬架组件和设有该头悬架组件的盘装置
CN1975865A (zh) 磁头装置
CN1267926C (zh) 具有磁头滑块的磁头装置及使用磁头装置的磁盘装置
CN1655241A (zh) 滑块及磁盘装置
CN1684147A (zh) 磁头浮动块和磁盘驱动器
CN1815564A (zh) 磁头滑块
CN101034558A (zh) 磁头装置
JP2010282716A (ja)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用のスライダ、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925010A (zh) 磁头滑块
JP2009110618A (ja) ヘッドスライダ
CN1637862A (zh) 旋转盘存储设备
CN1190791C (zh) 浮动式磁头滑块和使用该磁头滑块的记录/再现装置
US8681455B2 (en) Air bearing slider
CN1991986A (zh) 磁头装置
CN1249674C (zh) 磁头和具备该磁头的磁记录装置
CN1677506A (zh) 盘片装置的读写头滑块
JP2005353109A (ja) 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およびランプ部材
CN100337273C (zh) 接触式磁头滑块、磁头组件和磁记录设备
CN1942933A (zh) 头滑块、头支承装置以及盘装置
KR101496158B1 (ko) 변형을 감소시키는 강도를 갖는 진보된 에어 베어링 슬라이더
US7990656B2 (en) Magnetic head device
CN1975862A (zh) 具有用于垂直磁记录的磁头的磁盘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DK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LPS ELECTRIC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01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12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TDK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Alps Electric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