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5533A - 显示器件组件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件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5533A
CN1975533A CNA2006101693436A CN200610169343A CN1975533A CN 1975533 A CN1975533 A CN 1975533A CN A2006101693436 A CNA2006101693436 A CN A2006101693436A CN 200610169343 A CN200610169343 A CN 200610169343A CN 1975533 A CN1975533 A CN 19755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member
light guide
projection
framework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93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允汎
邢南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5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5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器件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屏;包括用于向液晶显示屏提供光的光源的背光组件;包括在背光组件中以将来自光源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屏的光导部件;用于放置液晶屏、光源和光导部件的框架;形成在所述光导部件的各个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从第一和第二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延伸;以及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三侧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从第三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延伸;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比至少一个第一凸起要短。

Description

显示器件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显示器件的组件结构。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用于显示器件的光导部件和支撑部件的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正在研发各种类型的平板显示器(FPD),例如,液晶显示器(LCD)、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离子体显示屏(PDP)和发光显示器(LED)等。平板显示器正逐步替代传统的阴极射线管(CRT),因为即使对于相同尺寸或者更大/更宽视角的屏幕,平板显示器都可以做得比CRT更小、更薄和更轻。
例如,LCD可以更小、更轻和功耗更小,从而克服了传统CRT的缺陷。于是,LCD正在取代CRT。可以制造出较宽尺寸范围的LCD并且可以被各种尺寸的电子设备所采用,例如,大尺寸的监视器和电视机、诸如移动电话和个人数字助理(PDA)的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
图6图示说明了便携式显示设备的剖面透视图。更具体地说,图6图示说明了双显示器件的剖面图,它包括可由移动电话所使用的LCD。
参阅图6,便携式显示器件可以包括LCD屏4、背光组件50、底部框架22、第一和第二印刷线路板(PCB)24和26,以及发光显示屏30。
LCD屏4可以包括适用于显示图像的第一显示屏、第一基板4a、第二基板4b以及设置在第一和第二基板4a和4b之间的液晶材料(未显示)。
第二基板4b可以包括以矩阵形式设置的多个薄膜晶体管(TFT)。TFT的源极电极可以连接数据线,而TFT的栅极电极可以连接扫描线。TFT的漏极电极则可以连接象素电极。象素电极可以由作为导电和透明材料的氧化铟锡(ITO)所制成。当扫描信号提供给扫描线时,可以使TFT导通以便于提供数据信号,该数据信号由数据线提供给象素电极。
用于提供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的集成电路6可以粘结在第二基板4b的一侧。保护层8可以形成在集成电路6的周围。
第一基板4a可以设置成面对着第二基板4b。公共ITO电极可以形成在面对着第二基板4b的第一基板4a的表面上。可将预定的电压施加于公共电极以在公共电极和象素电极之间形成预定的电场。设置在第一基板4a和第二基板4b之间的液晶材料的液晶结构可以根据电场的特性而变化,从而可改变LCD屏4的光透射率并显示所希望的图像。
背光组件50可以包括框架16、发光二极管12、发光二极管基片14、光导板18、反射板20和光学层10。发光二极管12可以响应经发光二极管基片14提供的驱动信号来产生具有一定亮度的光。光导板18可以向LCD屏4提供由发光二极管12发出的光和/或由光导板18的两侧所容纳到的光。
光导板18可以放置在框架16内并紧固在框架16的底部。如图6所示,光导板18可以包括凸出于光导板18上半部分的上半凸起18a。上半凸起18a可以被所对应的框架16的上半凹槽所容纳。下半凸起18b可以凸出于光导板18的下半部分,并且可以被对应的框架16的下半凹槽16b所容纳。上半凸起18a和下半凸起18b可以设置在光导板18的所有侧面上,除了显示器件的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4的侧面以外。两个上半凸起18a和三个下半凸起18b可以设置在光导板18的各个侧面上,除了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4位置的侧面以外。两个上半凸起18a和三个下半凸起18b可以沿着光导板18的各个侧面相隔一定距离地设置,除了显示器件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4的侧面以外。
反射板20可以设置在光导板18的一个侧面,其与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4的光导板18的一个侧面相对。反射板20可以再次将光导板18所容纳到的光提供给或引导到光导板18以改善光学效率。光学层10可以增加由光导板18提供给LCD屏4的光的亮度。
具有发光二极管12的发光二极管基片14可以放置和固定在框架16内。LCD屏4和背光组件50可附着在框架16上并由框架16支撑。可在框架16的内侧形成上半凹槽16a和下半凹槽16b,用于分别容纳光导板18侧面上的上半凸起18a和下半凸起18b。
底部框架22的底侧部分和框架16相互结合在一起。底部框架22可以包括用于容纳框架16的凸起的开孔。
第二PCB 26可以容纳来自移动电话(未显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第二PCB 26可以包括移动电话的连接器28,它可以容纳来自移动电话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第二PCB 26可以产生对应于所容纳到的驱动信号的各种控制信号。
第一PCB 24可以经第二PCB 26上所设置的第一引脚单元38连接第二PCB 26,并且可以通过柔性PCB(未显示)连接LCD屏4的集成电路6和发光二极管基片14。第一PCB 24可以根据第二PCB 26所容纳到的控制信号提供用于驱动集成电路6和发光二极管基片14的驱动信号。
发光显示屏3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30a和第二基板30b。有机发光二极管(未显示)以矩阵形式设置在第二基板30a上。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根据提供给它的电流大小来产生具有预定亮度的光。发光显示屏30可以通过柔性印刷PCB 32的第二焊点(pad)单元36连接第二PCB 26。集成电路34可以驱动发光显示屏30,使之根据由第二PCB 26提供给集成电路34的控制信号来显示预定的图像。
图7A和7B图示说明了处于附着状态的框架16和光导板18的透视图,其中光导板18放置在框架16的下半部分内。图7A图示说明了处于附着状态的框架16和光导板18的前视图。图7B图示说明了处于附着状态的框架16和光导板18的后视图。
在附着状态中,在光导板18各侧面上所形成的上半凸起18a固定在框架16的上半凹槽16a中,以及在光导板18各侧面上所形成的下半凸起18b固定在框架16的下半凹槽16b中。如图7A所示,当从其上面来观察处于设置状态的框架16和光导板18时,可以看到6个上半凸起18a,而8个下半凸起18b是隐藏着的。如图7B所示,当从其下面来观察处于设置状态的框架16和光导板18时,可以看到8个下半凸起18b,而6个上半凸起18a是隐藏着的。
具有上半和下半凸起18a和18b的光导板18以及具有上半和下半凹槽16a和16b的框架16的形成使得光导板18和框架16复杂并且增加了它们的生产成本。在组装的过程中,框架16和光导板18的设置,尤其是光导板18的上半和下半凸起18a和18b与框架16的上半和下半凹槽部分16a和16b的设置是相当费时的,并且增加了显示器件的总的组装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撑部件和光导部件的结构,它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所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特征是提供一种用于支撑部件和光导部件的结构,其在各侧面上采用了更少的凸出和/或容纳部分,从而可以简化凸起与各个容纳部分的组装。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个特征是提供用于支撑部件和光导部件的结构,其减小了光导部件和支撑部件组装的时间和成本。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中的至少一个可以由一种显示器件实现,其包括液晶显示屏、包括用于向液晶显示屏提供光的光源的背光组件、包括在背光组件中以将来自光源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屏的光导部件、用于放置液晶屏、光源和光导部件的框架、在光导部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形成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从第一和第二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延伸出来,以及在光导部件的第三侧面上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从第三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延伸出来,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短于至少一个第一凸起。
光导部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可以是相互面对着的。光导部件可以包括能够设置光源的第四侧面,以及光导部件的第三侧面面对着光导部件的第四侧面。第一凸起的厚度范围可以在光导部件的厚度的大约0.4倍至0.6倍内。第二凸起的厚度范围可以在光导部件的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内。第一凸起的厚度范围可以在光导部件的厚度的大约0.4倍至0.6倍内。
框架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一容纳部分和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的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可以形成在框架内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其中当第一凸起和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分别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面的下半部分时,则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可以形成在框架内侧面的下半部分,而当第一凸起和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分别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面的上半部分时,则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可以形成在框架内侧面的上半部分。
至少一个第一容纳部分可以形成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每个侧面上,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相互面对着,并且当光导部件和框架处于组装状态时对应于光导部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可以形成在框架的第三侧面上,它与可以设置光源的框架第四侧面相互面对着。
第一容纳部分可以比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延伸得更长。第一凸起可以基本上沿着整个光导部件第一和第二侧面延伸。显示器件可以包括设置在光导部件之下的反射部件。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以通过提供一个可在显示器件内采用的光导部件而独立实现,该光导部件包括上表面和与上表面相交叠的下表面、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从光导部件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的每个的下半部分或上半部分延伸的第一凸起、从光导部件的第三侧表面的下半部分或上半部分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沿着第三侧表面延伸的距离比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沿着第一和第二侧表面的每一个延伸的距离要短。
第一凸起的厚度范围可以在光导部件的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内。第二凸起的厚度范围可以在光导部件的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内。第一凸起可以基本沿着第一和第二侧表面的每一个的整个长度延伸。
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的每一个的上半部分可以没有任何凸起。面对着光导部件第三侧表面的光导部件的第四侧表面也可以没有任何凸起。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性能和优点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提供一种可与显示器件的光导部件相连的框架结构来独立实现,该框架结构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内侧标明的框架结构、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内侧表面的每一个的下半或上半部分上的第一容纳部分、在框架的第三内侧表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其中,第一容纳部分沿着各个第一和第二侧表面的延伸长度可以长于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沿着框架第三侧表面延伸的长度。框架的第一内侧表面和第二内侧表面可以是相互面对着的。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阅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讨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更为清楚地理解本发明上述以及其它性能和优点,附图包括:
图1图示说明了采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示例性便携式显示器件的剖面透视图;
图2A和2B分别图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光导部件的前后透视图;
图3A和3B分别图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框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后透视图;
图4A和4B分别图示说明了图2A至3B所图示说明了的示例性框架和示例性光导部件处于组装状态时的前后透视图;
图5图示说明了图1所图示说明的光导部件和框架沿着图4A中的线A-A’的剖面视图;
图6图示说明了传统便携式显示器件的剖面透视图;以及,
图7A和7B分别图示说明了图6所图示说明的框架和光导部件处于组装状态时的前后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05年12月2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题为“便携式显示器件(Portable Display Device)”的专利申请No.2005-117179在此以全文引用方式包含在本文中。
以下将参阅显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更加全面地讨论本发明。然而,本发明可以包含各种不同的方式并且应该不局限于所阐述的实施例。此外,这些实施例的提供使得本发明的披露更加彻底和更加完整,并将本发明的精神完全传递给本领域中的专业技术人士。在附图中,为了使得说明更加简洁,各个单元和区域的尺寸都是放大的。还应该理解的是,当单元被认为是在另一单元“之上(on)”时,既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单元之上,也可以存在插入的单元。此外,应该理解的是,当单元被认为是在另一单元“之下(under)”时,它既可以直接在其之下,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插入的单元。另外,还应该理解的是,当单元被认为是在两个单元“之间(between)”时,它可以仅仅是在两个单元的一层,也可以存在着一个或多个插入的单元。在全文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似的单元。
下文中将参阅图1至图5来讨论本发明各个方面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图示说明了采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实施例的便携式显示器件的剖面透视图。图2A和2B分别图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光导部件的前后透视图。图3A和3B分别图示说明了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框架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后透视图。在以下讨论中,所讨论的本发明诸多方面都涉及移动电话的双显示器件有关,该移动电话在此作为一个可采用本发明诸多方面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然而,本发明的诸多方面并不局限于使用这类用于移动电话的双显示器件。
如图1所示,采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便携式显示器件可以包括LCD屏104、背光组件150、底部框架122、第一和第二PCB124和126以及发光显示屏130。
尽管对LCD屏104和发光显示屏130作了图示说明和讨论,但是可以在采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电子设备上使用各种其它类型的显示器件来显示图像。LCD屏104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04a、第二基板104b以及在第一基板104a和第二基板104b之间的液晶材料(未显示)。
第二基板104b可以包括多个晶体管,例如TFT。该晶体管可以矩阵样式来设置。TFT的源极电极可以连接数据线,而TFT的栅极电极可以连接扫描线。TFT的漏极电极可以连接象素电极,该象素电极是由导电和透明的材料所制成的,例如ITO。当扫描信号提供给扫描线时TFT可以导通,并且来自数据线的数据信号被提供给象素电极。
可提供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的集成电路106可附着在第二基板104b的一个侧面上。保护层108可以形成在集成电路106的周围。
第一基板104a可以设置成面对着第二基板104b。ITO所制成的公共电极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104a的前表面上。将预定的电压施加于公共电极便可在公共电极和象素电极之间形成预定的电场。在第一基板104a和第二基板104b之间设置的液晶的设置角度可以根据所形成电场的特性而改变。可以根据在第一基板104a和第二基板104b之间的液晶材料的设置角度来改变通过LCD屏104的光的透射率,从而在LCD屏104上显示所需要的图像。
背光组件150可以包括框架116、发光二极管112、发光二极管基片114、光导部件118、反射部件120以及光学层110。
发光二极管112可以响应来自光源(例如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驱动信号来产生具有预定亮度的光。
光导部件118(例如光导板)可以将发光二极管112所提供的光提供给LCD屏104。例如,光导部件118可以将其各侧面所提供的光都提供给定位在其上面的LCD屏104。
光导部件118可以放置和紧固在框架116的下半部分中。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光导部件11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凸起118a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凸起118b,这些凸起可以凸出于光导部件118的下半部分。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都可以被框架116的对应部分所容纳。如图1所示,框架1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容纳部分116a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容纳部分116b。容纳部分116a和116b可以例如是在框架116一侧面内的腔体、切口部分或凹槽。尽管以下描述以及图1至4B所示的框架116包括容纳部分,即,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以及光导部件118包括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类结构。例如,光导部件118可以包括容纳部分,而框架116可以包括凸起。
凸起118a和118b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参阅图2A和2B作详细的讨论。图2A图示说明了光导部件118的前表面118j,而图2B则图示说明了光导部件118的后表面118k。在图2A和2B所图示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导部件118包括两个第一凸起118a和两个第二凸起118b。正如图2A和2B所示,第一凸起118a可以沿着光导部件118的下半部分延伸,例如在光导部件118的侧面118f和118g延伸。第一凸起118a可以基本沿着光导部件的各个侧面118f和118g的整个长度延伸。例如,第一凸起118a可以沿着光导部件118的整个侧面118f和118g的一部分延伸,但没有沿着在光导部件118端部分上的侧面118i延伸,该侧面对应于可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位置。
如图2A和2B所示,第二凸起118b可以凸出于光导部件118的侧面118h,该侧面面对着侧面118i,侧面118i对应于可以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位置。第二凸起118b的长度可以短于第一凸起118a的长度。尽管图2A和2B说明了第一凸起118a凸出于侧面118f和118g,而第二凸起118b可以凸出于侧面118h,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类结构。
第一和第二凸起116a和116b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参阅图3A和图3B作详细的讨论。图3A图示说明了框架116的前透视图,而图3B图示说明了框架116的后透视图。在图3A和3B所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框架116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容纳部分116a和两个第二容纳部分116b,且分别对应于光导部件118的第一凸起118a和第二凸起118b的数量。
如图3A和3B所示,第一容纳部分116a可以形成在框架116的侧面116f和116g,而第二容纳部分116b可以形成在框架116的侧面116h。第一容纳部分116a可以沿着框架的下半部分延伸,例如,沿着框架1165的侧面116f和116g延伸。第一容纳部分116a可以基本上沿着框架的侧面116f和116h的整个长度延伸。例如,第一容纳部分116a可以沿着框架116的整个侧面116f和116g延伸,但不包括在框架116端部的侧面116i,该侧面对应于可以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显示器件的侧面。
如图3A和3B所示,第二容纳部分116b可以凸出于框架116的侧面116h,该侧面面对着侧面116i,侧面116i对应于可以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显示器件的侧面。第二容纳部分116b的长度可以短于第一容纳部分116a的长度。尽管图2A和2B图示说明了第一容纳部分116a形成在相对的侧面116f和116g上,而第二容纳部分116b可以形成在侧面116h上,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不局限于这类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容纳部分(例如,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或数量可以对应于凸起(例如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或数量。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框架116的侧面116i可以不包括容纳部分,而光导部件118的侧面118i可以不包括用于与框架116相啮合的凸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有的凸起(例如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可以从各个部件/框架(例如光导部件)的相同部分(例如下半部分或上半部分)凸出,并且所有的容纳部分(例如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可以形成在各个部件/框架(例如框架116)的相同部分(例如,下半部分或上半部分)。
通过在例如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的各个同一部分(例如下半或上半部分)上设置所有的容纳部分(例如116a和116b)和所有的凸起(例如118a和118b),能够简化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的附着和/或啮合,并且与工艺有关的组装时间也可以减小。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减少形成在光导部件118各侧面上的第一和/或第二凸起118a和118b的数量以及形成在框架116内侧面上的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的数量。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和/或第二凸起118a和118b以及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的设置结构可以简化,从而减少光导部件118和框架116的生产成本和制造时间。
图4A和4B分别图示说明了图1至图3B所图示说明的框架116和光导部件处于附着或组装状态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后透视图。图4A图示说明了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处于附着或组装状态中的前透视图,而图4B图示说明了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处于附着或组装状态中的后透视图。图5为示例性的光导部件118和示例性的框架116沿着图4A的A-A’的剖面示意图。
参阅图4A、4B和5,光导部件118可以例如放置在框架116内侧面的下半部分中。形成在例如光导部件118的侧面118f和118g的第一凸起118a可以固定在形成在框架116内侧面上的第一容纳部分116a中,而形成在例如光导部件118的内侧面118h的第二凸起118b可以固定在第二容纳部分116b中。
第一凸起118a和第一容纳部分116a可以分别形成在光导部件118的侧面118f和118g和框架116的下半部分,从而能够采用简单的组装工艺,同时提供用于背光组件150的稳定支撑。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形成的第一凸起118a可以沿着光导部件的侧面118f和118g的纵向延伸,以便于稳定地将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相互啮合,使得背光组件150可以得到稳定的支撑,并且可以减小和/或防止外力产生的与背光组件150弯曲有关的变形量。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并实现了简化组装工艺,同时还提供了用于稳定支撑背光组件150的结构。本发明的实施例实现了简化组装工艺,它无需使显示器件的光导部件和框架侧面上半部分上的凸出和容纳部分的对准和啮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8a和第二凸起118b可以从光导部件118的侧面118f、118g和118h凸出相同的距离。参阅图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8a和第二凸起118b的厚度d1可以在光导部件118厚度d2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的范围内。例如,当光导部件118的厚度d2为0.65mm时,则凸起118a和118b的厚度d1为0.3mm。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以及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可以定位在光导部件118侧面的下半部分中,使得在从前面观察处于附着或组装状态的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时不会看到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在本发明的这一实施例中,在从后面观察处于附着状态的框架116和光导部件118时可以看到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
反射部件120可以设置在光导部件118的一个侧面上,该侧面与对应于光导部件118上可设置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侧面相对。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光导部件118的背面118k可以面对和/或接触反射部件120。反射部件120可以将从光导部件118入射的光重新提供给光导部件118。也就是说,反射部件120将入射的光重新提供给或重新导向光导部件118,以便于改善光学效率。光学片110可以增加由光导部件119提供给LCD屏101的光的亮度。
其上设置有发光二极管112的发光二极管基片114、LCD屏104以及背光组件150可以放置和固定在框架116中。用于稳定地容纳背光组件150的容纳部分(例如凹槽)都可以形成在框架116的侧面(例如116f、116g)上。例如,如上所述,用于固定和容纳光导部件118的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可以形成在框架116的内侧面116f、116g和116h上。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提供简化组装的稳定结构的同时,减少定位在所要使用的光导部件118的侧面(例如118f、118g、118h)上的凸起(例如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的数量。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光导部件118和框架116的同一部分(例如下半或上半部分)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以及容纳部分(例如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116a和116b),单独提供了一种用于凸起(例如第一和第二凸起118a和118b)的简单的设置和组装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有容纳部分116a和116b都可以形成在框架116的内侧面上。
参阅图1,底部框架122可以固定在框架116上。例如,底部框架122的底面部分可以与框架166的底面部分相啮合。可在一部分底部框架122内形成开孔,使得作为第二显示屏的发光显示屏130可以插入到底部框架122中。
参阅图1,第二印刷电路板126可以容纳来自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电子设备(未显示)的驱动电路的驱动信号。第二印刷电路板126可以包括例如移动电话的连接器128。移动电话连接器128可以与附着在移动电话驱动电路上的另一个连接器相固定。第二印刷电路板126可以响应接收到的驱动信号(例如从移动电话或者其它电子设备的驱动电路所接收到的信号)以产生各种控制信号。
第一印刷电路板124可以经在第二印刷电路板126中所形成的第一焊点单元138连接到第二印刷电路板126。第一印刷电路板124可以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未显示)连接LCD屏104的集成电路106和发光二极管基片114。
发光二极管基片124可以连接至第一印刷电路板124。第一印刷电路板124可以根据从第二印刷电路板126接收的控制信号提供用于驱动集成电路106和发光二极管基片114的驱动信号。
发光显示屏13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30a和第二基板130b。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未显示)可以例如矩阵样式设置在第一基板130a。OLED可以响应提供给它的电流大小来产生具有预定亮度的光。发光显示屏130可以通过柔性印刷电路板132的第二焊点单元136连接第二印刷电路板126。集成电路134可以安装在柔性印刷电路板132上。集成电路134可以根据由例如第二印刷电路板126提供给集成电路134的控制信号来驱动发光显示屏130,使之显示预定的图像。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便携式显示器件的实施例可以在光导部件侧面上采用更少的凸起并在框架内侧面上采用更少的容纳部分,并且简化了凸起和容纳部分的设置,使得有可能减少光导部件和框架的制造时间和生产成本。将凸起固定在容纳部分中的工艺也得到简化,使得有可能减小将光导部件和框架相互组合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通过提供一种使第一凸起可沿纵向形成于光导部件的侧面(例如相对的侧面)的下半部分的结构,使得凸起可以稳定地将框架和光导部件相互紧固,与此同时,所提供的结构稳定支撑住背光组件并减小和/或防止由外力产生的与背光组件弯曲有关的变形量。
这里已经披露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尽管采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是它们应从广义上使用和解释并且是描述性的,并不用于限定性的目的。因此,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阐述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在形式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20)

1.一种显示器件,包括:
液晶显示屏;
包括用于向液晶显示屏提供光的光源的背光组件;
包括在背光组件中以将来自光源的光提供给液晶显示屏的光导部件;
用于放置液晶屏、光源和光导部件的框架;
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每一个上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从第一和第二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延伸;以及
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三侧面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第二凸起从第三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延伸;
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比至少一个第一凸起要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部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相互面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部件包括设置光源的第四侧面,并且光导部件的第三侧面与光导部件的第四侧面相互面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的厚度范围为光导部件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起的厚度范围为光导部件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的厚度范围为光导部件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
框架包括用于容纳第一凸起的第一容纳部分和用于容纳至少一个第二凸起的第二容纳部分,所述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形成在框架内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
当第一凸起和至少一个第二凸出分别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面的下半部分时,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分别形成在框架内侧面的下半部分;以及
当第一凸起和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分别形成在光导部件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面的上半部分时,所述第一和第二容纳部分分别形成在所述框架内侧面的上半部分。
8.如权利要求7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一容纳部分形成在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每一个上,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相互面对并且在光导部件和框架处于组装状态时对应于光导部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
9.如权利要求7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形成在与可设置光源的框架的第四侧面相互面对的框架的第三侧面上。
10.如权利要求7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容纳部分的延伸比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的延伸要长。
11.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基本上沿着光导部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每一个的整个长度延伸。
12.如权利要求1的显示器件,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光导部件之下的反射部件。
13.一种可用于显示器件的光导部件,光导部件包括:
上表面和与上表面交叠的下表面;
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
从光导部件的第一侧面表面和第二侧面表面的每一个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开始延伸的第一凸起;
至少一个从光导部件的第三侧表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开始延伸的第二凸起,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沿着第三侧表面所延伸的距离比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沿着第一和第二侧表面所延伸的距离要短。
14.如权利要求13的光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的厚度范围为光导部件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
15.如权利要求13的光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二凸起的厚度范围为光导部件厚度的大约0.4倍至大约0.6倍。
16.如权利要求13的光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起基本上沿着光导部件的第一和第二侧表面的每一个的整个长度延伸。
17.如权利要求13的光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的每一个的上半部分没有凸起。
18.如权利要求13的光导部件,其特征在于,与光导部件的第三侧表面面对的光导部件的第四侧表面没有凸起。
19.一种可与显示器件的光导部件连接的框架结构,该框架结构包括:
第一、第二和第三内侧面;
位于框架的第一和第二内侧面的每一个的下半或上半部分上的第一容纳部分;
至少一个位于框架的第三内侧面的下半或上半部分上的第二容纳部分;
其中,第一容纳部分沿着框架的第一和第二侧面的每一个的长度比至少一个第二容纳部分沿着框架的第三侧面的长度要长。
20.如权利要求19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内侧面和第二内侧面相互面对。
CNA2006101693436A 2005-12-02 2006-11-30 显示器件组件 Pending CN19755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17179 2005-12-02
KR1020050117179A KR100805537B1 (ko) 2005-12-02 2005-12-02 휴대용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533A true CN1975533A (zh) 2007-06-06

Family

ID=3812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693436A Pending CN1975533A (zh) 2005-12-02 2006-11-30 显示器件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39872A1 (zh)
JP (1) JP4504945B2 (zh)
KR (1) KR100805537B1 (zh)
CN (1) CN19755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0433A (zh) * 2018-04-08 2018-09-2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73806B1 (ko) * 2008-04-18 2014-12-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539769B1 (ko) * 2008-10-14 2015-07-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통신 장치의 엘씨디 모듈 고정 장치
KR20110099516A (ko) * 2010-03-02 2011-09-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엘씨디 모듈
CN102298222B (zh) * 2010-06-24 2013-09-04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组合方法以及两个框体的组合结构及其组合方法
KR101810998B1 (ko) 2011-06-29 2017-12-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2376226B (zh) * 2011-11-18 2015-02-1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立体显示装置以及等离子显示装置
CN102392983B (zh) * 2011-11-18 2014-07-23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平板显示装置的背框、背框的制造方法以及背光系统
KR20150081075A (ko) * 2014-01-03 2015-07-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50173B2 (ja) * 1996-07-23 2002-01-2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液晶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3700904B2 (ja) * 1998-03-17 2005-09-2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導光板、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3662788B2 (ja) * 1999-10-06 2005-06-22 Nec液晶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用情報端末機器
JP2002040959A (ja) * 2000-07-19 2002-02-08 Enplas Corp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0739527B1 (ko) * 2000-10-13 2007-07-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0701014B1 (ko) * 2000-11-22 2007-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가이드 장치,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모듈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JP2002196312A (ja) * 2000-12-25 2002-07-1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2258280A (ja) * 2001-02-28 2002-09-1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照明付き表示装置
KR20030008790A (ko) * 2001-07-20 2003-01-2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840715B1 (ko) * 2002-05-28 2008-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3075838A (ja) * 2002-08-05 2003-03-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表示装置
KR100580551B1 (ko) * 2003-06-19 2006-05-16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US7213981B2 (en) * 2003-10-29 2007-05-08 Wintek Corporation Backlight module
JP2005302485A (ja) * 2004-04-09 2005-10-27 Minebea Co Ltd 面状照明装置
TWI251701B (en) * 2004-05-13 2006-03-21 Au Optronics Corp Lighting positioning device
TWM268609U (en) * 2004-12-10 2005-06-21 Innolux Display Corp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0433A (zh) * 2018-04-08 2018-09-28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装置
CN108600433B (zh) * 2018-04-08 2020-03-27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57563A (ko) 2007-06-07
JP2007156399A (ja) 2007-06-21
JP4504945B2 (ja) 2010-07-14
KR100805537B1 (ko) 2008-02-20
US20070139872A1 (en)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5533A (zh) 显示器件组件
CN10130348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9933644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multi-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487337A (zh) 平板显示装置
US776028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0838265B (zh) 拼接显示装置
CN101080134A (zh) 用于平板显示器的印刷电路板、具有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平板显示器及其方法
EP1956401A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bottom chassis
US7738051B2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CN1940660A (zh) 显示装置
WO2012036081A1 (ja) 表示装置
CN1504975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128698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1067694A (zh) 容器部件,其制造方法,和使用其的平板显示器
KR100759675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CN1514282A (zh) 液晶显示装置
KR20060008021A (ko) 인쇄회로기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평판표시장치
KR100439427B1 (ko) 표시장치
KR100759674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KR102262773B1 (ko) 가변형 표시장치
EP1826602B1 (en) Portable display device
CN1908758A (zh) 液晶显示器
US11908881B2 (en) LE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micro LED module
KR100671653B1 (ko) 휴대용 표시장치
CN219122910U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