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2657A - 椅子 - Google Patents

椅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2657A
CN1972657A CN 200580020835 CN200580020835A CN1972657A CN 1972657 A CN1972657 A CN 1972657A CN 200580020835 CN200580020835 CN 200580020835 CN 200580020835 A CN200580020835 A CN 200580020835A CN 1972657 A CN1972657 A CN 19726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forementioned
seat base
placement section
leg placemen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2083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稻田二千武
金明植
小西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JIME MITORI KK
Original Assignee
HAJIME MITORI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418677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517744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AJIME MITORI KK filed Critical HAJIME MITORI KK
Publication of CN1972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26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将腿放置部的位置设定在与以往不同的位置的椅子。该椅子具有:座位基部、以及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的腿放置部,前述腿放置部被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地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连结,以便能够从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变为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而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前述腿放置部相对前述座位基部的转动中心位置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上方。

Description

椅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椅子,尤其涉及具有按摩功能的椅子。
背景技术
在具有按摩功能的椅子(按摩椅)中,有一种在座部的前侧具有腿放置台的椅子。在JP特开平9-266933号公报中公开了以下按摩机,即在不使用按摩机时,通过将腿放置台反过来后放置在座部的座面上来将其收纳,以便即使设置有腿放置台也可以缩小配置空间。
另外,作为椅子型按摩机具有下述按摩机,其具有:带有座部、靠背部及扶手部的椅子主体、被可转动地连结在前述座部的前部的腿放置部。在该类椅子型按摩机中,将按摩机构主要配置在靠背部,并适当地配置在座部或扶手部等处,而且还有在腿放置部中也配置按摩机构的椅子型按摩机。在该类具有腿放置部的椅子型按摩机中,提出了为节省空间,而在不将腿放置部用于腿的按摩时,能够将腿放置部收置于座位基部的方案。该场合下,当将腿放置部用于腿的按摩时,将该腿放置部配置在座位基部的前方,从而可以将使用者的腿置于该腿放置部的腿放置面上,在收置腿放置部时,使腿放置部转动而倒转为腿放置面朝下的状态,并收置在座位基部之上。这样,在进行该收置时,就成为腿放置面的背面(与腿放置面相反一侧的面)朝上的状态,使用者可坐在该背面,从而在腿放置部被收置时,也可以作为椅子来使用(参照前述JP特开平9-266933号公报)。
在该按摩机中,为了能够将腿放置台倒转过来,座部的前部上端与倒转状态下的腿放置台的前部下端被可转动地连结,腿放置台的上面在腿放置台倒转过来时与座面相抵接。通过该类连结构造,在使腿放置台向座部的前侧展开的展开状态时,座面与腿放置台的上面就会成为连续的面。另外,在前述展开状态下,为了收纳腿而使形成在腿放置台处的槽的底面比座面更低一些。
JP特开2002-301125号公报记载有如下的椅子型按摩机装置,即在具有底面和从底面的左右两侧作竖立状设置的侧壁的一个凹状腿收纳部内,可以沿左右方向并排地收纳使用者的双腿的载腿部。
JP特开平9-206349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的例子:即在座部与具有按摩体的背部的连结部处,以连结部为中心自由转动地安装有中间缓冲体,该中间缓冲体可以选择性地覆盖座部和背部之一。在作为按摩机来使用时,由中间缓冲体覆盖座部。此时,由于可以利用背部的按摩体进行按摩,而座部由中间缓冲体覆盖,所以坐感舒适。当不进行按摩时,通过转动中间缓冲体,由中间缓冲体覆盖背部。位于背部的按摩体的刺激被中间缓冲体吸收,从而可以没有痛感地作为普通的缓冲体来使用。
在如JP特开平9-266933号公报所记载的连结构造中,为了能够将腿放置台倒转,在座部与腿放置台的位置关系上产生制约。即在将座部的前部上端和倒转状态的腿放置台的前部下端可转动地连结的构造中,在展开状态下无法使腿放置台的上面位于比座面更靠上方的位置,或者无法设在用于收纳腿的槽底面与座面连续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腿放置部(腿放置台)的位置设在与以往不同的位置上的构造。
本发明提供一种椅子,其特征是,具有座位基部、以及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的腿放置部,前述腿放置部被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地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连结,以便能够从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变为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而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前述腿放置部相对前述座位基部的转动中心位置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上方。
根据前述本发明,在腿放置部处于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展开状态)时,腿放置部的上部可以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这种腿放置部的位置在腿放置部具有从腿放置面竖立设置的壁部时是优选的。在该场合下,在转动前述腿放置部而变为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时,可以使前述壁部的壁部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另外,腿放置面位于比壁部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更靠下方的位置。
壁部可以由从腿放置部的左右两端部竖立设置的侧壁、从腿放置部的左右中央部竖立设置的中央壁、或它们的组合来构成。
而且,前述转动中心位置优选设定在前述腿放置部的厚度方向中间位置,进而优选在壁部的范围内。如果使转动中心位置位于壁部的范围内,则腿放置面在朝下状态时处于比转动中心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而在朝上状态时处于比转动中心更靠下方的位置。
为了将转动中心位置设定在座位基部的上方,优选为,具有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竖立设置的支撑构件,前述腿放置部经由前述支撑构件与前述座位基部连结。
另外,优选为,前述支撑构件可相对前述座位基部向前后方向自由转动。在该场合下,在腿放置部为腿放置面朝下状态(折叠状态)时,可以使得该腿放置部的后部不比座位基部的前部更向前方突出。
另外,优选为,前述支撑构件使其前端部朝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地倾斜。在该场合下,在转动腿放置部时,该腿放置部的后部难于碰到座位基部的前部。
另外,优选为,前述腿放置部具有从前述腿放置面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前述侧壁和前述支撑构件被可转动地连结。
其他的本发明的特征是,具有:座位基部、可相对座位基部转动的腿放置部、连结前述座位基部和前述腿放置部的中间构件,前述中间构件中,其后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座位基部,而其前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腿放置部。
根据前述其他的本发明,由于使中间构件插入于腿放置部和座位基部之间,且将转动部位设为多个,所以通过适当地设定中间构件的大小或转动部位,可以简单地实现将转动时的腿放置部的位置设在与以往不同的位置上的目的。
这对于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的腿放置部的场合特别有益,从而从将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于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变为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而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状态。
另外,优选为,前述中间构件由左右一对构成,并且其各后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述座位基部上,其各前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述腿放置部上。
其他的本发明的特征是,具有:座位基部、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的腿放置部、以及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竖立设置的支撑构件,前述腿放置部被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地经由前述支撑构件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连结,以便能够从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于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变为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而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并且,当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时,可相对该座位基部向前后方向移动。
根据前述的本发明,在腿放置部处于腿放置面朝下状态(折叠状态)时,可以调整腿放置部的位置,而使该腿放置部的后部与座位基部的前部的位置相一致,从而使得椅子的外观变得良好。
也可以设为具有制止部的构成,该制止部将前述支撑构件或前述中间构件的移动,限制在其前端变为朝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的前倾状态的位置上。在该场合下,可以将腿放置部维持在悬浮于地面上的状态。
前述各发明中,优选为,在前述腿放置部中,设置有对放置在该腿放置部上的腿进行按摩的按摩部,能够实现与以往不同的位置上的按摩。
其他的椅子的发明是如下构成的椅子,即,具有: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及从前述腿放置面竖立设置的壁部的腿放置部;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腿放置部的座位基部,另外,前述腿放置部及前述座位基部可以变更为: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将腿放置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第一状态;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而使前述腿放置部位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的第二状态,前述座位基部在前述第一状态时,容许前述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
如JP特开2002-301125号公报所述,在被倒转放置在座部上的腿放置台具有侧壁时,腿放置台仅厚出侧壁部的量,而将腿放置台放置在座部上时的就座面则变得非常高。
但是,根据前述的发明,在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将腿放置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第一状态时,前述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可以位于比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腿放置部(的侧壁)和座位基部就变为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所以,在本发明中,第一状态下的就座面的高度小于在座位基部的高度上加上了腿放置面的厚度后的值,可以抑制就座面的高度。
而且,为了容许前述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只要在将腿放置部放置于座位基部上时,确保用于使壁部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的空间即可,该空间例如可以通过在座位基部中形成用于避开壁部的缺口(凹部)来确保。具体来说,优选为,如下的第二发明所示那样设置。
另外,前述壁部是从前述腿放置面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的左右宽度小于前述两侧壁的间隔,前述两侧壁位于座位基部的左右两外方位置,由此可以容许前述侧壁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在该场合下,可以利用简单的构成来抑制第一状态下的就座面的高度。
而且,为了使侧壁位于座位基部的左右两外方位置,也可以在座位基部的左右两侧设置用于避开侧壁的缺口(凹部)。
优选为,前述腿放置部中,在前述第二状态下的其后部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自由转动地连结,并可以变更为前述第一状态和前述第二状态。另外,优选在前述腿放置部,设置有对放置在该腿放置部上的腿进行按摩的按摩部。
在前述椅子的发明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构成,即,具有:座位基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缓冲体、以及处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位置且可以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部,而且,前述腿放置部在将前述缓冲体从前述座位基部之上拆去的状态下可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
前述JP特开平9-266933号公报所述的椅子中,虽然可以使腿放置台位于座部的前方而直接就座在座部上,并且可以将腿放置台放置在座部上而就座于腿放置台上,但当在座部之上单纯地放置腿放置台时,与仅有座部之时相比,会产生就座面变得过高的问题。
但是,根据前述发明,由于可以在将前述缓冲体从前述座位基部之上拆去的状态下,将前述腿放置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所以与没有拆去缓冲体的构造相比,可以防止就座面变高的情况。
另外,优选为,具有设置在前述靠背部的后侧的靠背部,并通过将前述缓冲体向前述靠背部的前面移动,可以将该缓冲体从前述座位基部之上拆去。在该场合下,从座位基部之上拆去了的缓冲体可以作为背部缓冲垫而有效地利用。
优选为,前述靠背部具有对使用者的脊背进行按摩的背部按摩部。当缓冲体作为背部缓冲垫发挥作用时,即使有背部按摩部,坐感也会良好。
优选为,前述缓冲体被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座位基部上面的后部附近,以便容易实现从座位基部侧向靠背部侧的移动或向其相反方向的移动。
优选为,前述腿放置部被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以便容易实现从座位基部的前方位置向座位基部的上方位置的移动或向其相反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前述椅子的发明中,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构成,即,具有:座位基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缓冲体、设置在座位基部的后侧的靠背部、设置在前述靠背部上的背部按摩部、可以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部,而且,可以变更为状态α和状态β,其中,该状态α中,前述缓冲体重叠放置在前述靠背部的前面,从而使其作为背部缓冲垫发挥作用,且前述腿放置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使用者可以将前述腿放置部作为座部而就座;状态β中,前述腿放置部位于座位基部的前方,且前述缓冲体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使用者可以将前述缓冲体作为座部而就座。
在该场合下,缓冲体在状态β下构成座部,而在状态α下作为背部缓冲垫发挥作用。由于将腿放置部放置于没有缓冲体的座位基部之上,所以可以抑制就座面的高度的增大。
采用了前述椅子的椅子型按摩机涉及的本发明是一种椅子型按摩机,其具有:座位基部;设置在该座位基部的左右两侧的扶手部;可转动地安装于椅子前部且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并且具有按摩功能的腿放置部,该椅子型按摩机的特征是,前述腿放置部可利用前述转动而变为: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收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前述左右的扶手部之间、且前述腿放置面的背面作为座面使用的收置状态;前述腿放置面朝上地配置在前述座位基部的前侧的展开状态的任意一种,前述扶手部具有高度调节机构,并且在前述收置状态下,可以调节至比被作为座面使用的前述腿放置面的背面的高度更高的位置,而且在前述展开状态下,可以调节至比前述收置状态中的前述背面的高度更低的位置。
当如此设置时,由于在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可以使扶手部高于成为座面的腿放置部背面,所以即使在该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也可以维持扶手部的扶手功能。此外,由于在前述展开状态(未收置腿放置部的状态)下,可以将扶手部高度调节为低于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的前述背面高度,所以即使当腿放置部的厚度比较大时,也可以防止前述展开状态下的扶手高度变得过高的情况,可设为合适的高度。
即,在JP特开平9-266933号公报中所述的以往技术中,由于当收置腿放置部时,腿放置部配置在座位基部之上,腿放置部的背面成为椅子的座面,所以座面至少仅高出该腿放置部的厚度的量。这样,就扶手部相对座面的高度而言,与腿放置部的收置前相比,收置后的高度变低。当为了充分地确保放置部收置时的扶手部的高度而预先将扶手部的高度设定得较高时,则在将腿放置部向椅子前方展开时,扶手部会变得过高而难以就座,按摩的效果也减少。另一方面,当以腿放置部的展开时(非收置时)为基准来设定扶手部的高度时,在收置腿放置部时扶手部会变得过低,或者扶手部低于座面而变为实质上没有扶手部的状态。特别是在腿放置部具有按摩功能时,由于在腿放置部内设置气囊(空气袋)、管子等空气通路或者机械性的出入机构等,另外还有设置收置腿用的凹部的场合,所以腿放置部的厚度很容易变大(变厚)。因此,腿放置部的收置时和展开时的座面高度的差变大,前述的扶手部高度的问题变得更为明显化。前述椅子型按摩机的发明是鉴于该情况而完成的。
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构成,即:用于操作前述高度调节机构的操作部设置在前述扶手部的内侧,并且在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被前述腿放置部隐蔽。这样设置时,由于可以使得在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前述高度调节机构的操作部变得不显眼,所以其外观看起来不是椅子型按摩机,而是近似作为家具的单纯的椅子。另外,在该场合下,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构成,即:前述高度调节机构的操作部在降低前述扶手部的高度时需要进行操作,而在提高前述扶手部的高度时不需要进行操作。当这样设置时,即使在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将操作部隐蔽了的状态下,也可以提高扶手部的高度。另外,在前述展开状态等操作部未被隐蔽的状态下,可以操作操作部而降低扶手部的高度。
也可以设为如下的构成,即:前述腿放置部的转动与前述扶手部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当将前述腿放置部朝向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转动时,使前述扶手部动作而变高,当将前述腿放置部朝向前述展开状态转动时,使前述扶手部动作而变低。当这样设置时,由于扶手部与腿放置部的转动连动地向适当的方向上下移动,所以可以省去扶手部的高度调节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的按摩椅的立体图。
图2是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且具有枕体时的按摩椅的立体图。
图3是处于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且没有枕体时的按摩椅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剖视图。
图5是座位基部的立体图。
图6是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或状态γ)下的按摩椅的侧视图。
图7是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的按摩椅的侧视图。
图8是气囊收缩状态下的腿放置部的正视图。
图9是气囊膨胀状态下的腿放置部的正视图。
图10是图7的X-X剖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第一状态(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第二状态(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1的XIII-XIII剖视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第一状态(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5是第二本发明的第一状态的按摩椅的立体图。
图16是图15所示椅子的侧视说明图,是表示将腿放置部向座位基部的前方展开并且将靠背部向后方倾倒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图15所示椅子的座位基部前端附近的局部剖开侧视说明图。
图18是椅子的座位基部前端附近的底面的说明图。
图19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状态α(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图20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状态β(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状态α(折叠状态)的侧视图。
图22是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的状态β(展开状态)的侧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的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的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7是将可动部调整为最低位置的状态下的椅子侧面部的立体图。
图28是将可动部调整为最高位置的状态下的椅子侧面部的立体图。
图29是高度调节机构的分解立体图且记载了椅子侧面部的立体图。
图30A是表示钩爪卡合凹部与固定钩爪部卡合的状态的图,图30B是表示通过将可动部向上方向移动而解除了钩爪卡合凹部与固定钩爪部的卡合的状态(或固定钩爪部的卡合部要进入钩爪卡合凹部的状态)的图,图30C是表示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而解除了钩爪卡合凹部与固定钩爪部的卡合的状态的图。
图31是从座面侧观察到的操作杆附近的图。
图32是将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与扶手高度连动机构的简要图一起表示的侧视图。
图33是将图32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扶手高度连动机构的简要图一起表示的侧视图。
图34是将图32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与扶手高度连动机构的简要图一起表示的侧视图。
图35是将图32的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与扶手高度连动机构的简要图一起表示的侧视图。
图36是其他变形例的椅子型按摩机的简要构成图。
图37是图36的椅子型按摩机中的转动位置检测器的简要图。
图38是从图37的状态转动了180度的状态下的转动位置检测器的简要图。
图39是图37的转动位置检测器的变形例的简要图。
图40是从图39的状态转动了180度的状态下的转动位置检测器的简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1构成为按摩椅。该按摩椅1可以变更为:如图1所示那样腿放置部4折叠在座位基部2之上的第一状态或状态α(折叠状态;椅子状态);如图2及图3所示那样腿放置部4向座位基部2的前方展开的第二状态或状态β(展开状态;按摩机状态)。
按摩椅1具有:座位基部2、可倾斜地设置在座位基部2的后部的靠背部3、用于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部4。座位基部2可以不借助支撑腿而直接放置在地板等放置面F上。即,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椅1构成为无腿类型,且形成为整体高度被压缩的紧凑的形状。而且,也可以在座位基部2的下部设置用于将座位基部2支撑在放置面F上的支撑腿。
如图4及图5所示,该座位基部2的内部为空洞,在框体21、22的上部设置有顶板23。框体21、22的构成具有:沿左右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来配置的左右一对横框体21、21;设置在左右的横框体21、21的前端之间的前框体22。
顶板23形成为矩形,且是用于覆盖左右的横框体21、21的上端之间且比靠背部3更靠前侧的部分的构件。该顶板23的上面23a成为座位基部2的上面。
顶板23的上面23a具有缓冲性,从而可以确保使用者直接就座于座位基部上面23a上时坐感良好。成为就座面的座位基部上面23a的缓冲性可以通过在顶板23的上面侧配置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来获得。
而且,顶板23可拆装地设置于框体21、22。当从框体21、22取下顶板23时,可以进行座位基部2内部的检修等。
座位基部2的上面23a的左右两侧更低一些,而成为设置于腿放置部4的壁部42(后述)所位于的凹状的壁退让部25。这些壁退让部25是低于顶板上面23a的横框体21的上面存在于顶板23的左右两侧而构成的。
横框体21以转动支点26为中心自由转动地保持该靠背部3,以便能够使前述靠背部3从图3的位置向后方倾斜。在图3的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下,当靠背部3向后方(箭头B的方向)倾倒时,使用者就可以使全身处于横卧姿势,可以在该横卧姿势下接受按摩。
而且,放置在地板上的横框体21(座位基部2)延伸至比靠背部3更靠后方,以便靠背部3向后方倾倒,而使按摩椅1的中心向后方移动,也不会损害按摩椅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在顶板23的上面23a配置有与座位基部2分立的缓冲体28。缓冲体28在图3的展开状态下,作为座用缓冲垫发挥作用,使得使用者就座时坐感良好。通过将该缓冲体28放置在座位基部2之上,构成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下的座部。另外,就座面在展开状态下的缓冲性可以通过缓冲体28的缓冲性和座位基部上面23a的缓冲性的协同效果来获得。
缓冲体28在俯视场合下形成为矩形,且为与座位基部上面23a大致相同的形状。缓冲体28在其内部具有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且具有用于确保缓冲性的厚度。
以下,将图3的第二状态下的缓冲体28的上面称作第一面28a,将下表面称作第二面28b。在第二状态下,缓冲体第一面28a为就座面,使用者就座于该表面28a之上。
而且,缓冲体28通过以其后部28c为支点向后方立起并转动来从座位基部上面23a移开,从而可以使其位于靠背部3的前面并作为背部缓冲垫(参照图6)。对于该方面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叙述。
在缓冲体28的第一面28a侧,设置有对就座的使用者的臀部或大腿等进行按摩的座位按摩部5。该座位按摩部5由利用空气的供排来膨胀/收缩的气囊构成,且可以通过向上方膨胀来对使用者的臀部或大腿进行挤压按摩。
而且,成为座位按摩部5的气囊配置在缓冲体28内部的缓冲材料的表面。该缓冲材料为了不使气囊5露出在表面,而利用外罩材料将每个该气囊5覆盖。
前述靠背部3自由转动地保持在左右的横框体21间。靠背部3通过未图示的倾斜驱动部(气缸等)来驱动而向后方倾倒,或向前方立起。
在靠背部3的内部,内置有背部按摩部6。背部按摩部6具有用于抵靠使用者的患部而实施按摩的治疗球(揉搓球)61、以及使治疗球61进行按摩动作的驱动部62,且可以对使用者实施揉搓按摩、敲击按摩及将它们组合了的多种按摩。另外,为了可以对从使用者的头部到腰的范围的很宽的范围进行按摩,背部按摩部6被设置成可在靠背部3内沿上下方向移动。
靠背部3在其前面具有靠背外罩31。靠背外罩31起到防止使用者所接触的靠背部3前面的污浊等作用,且由比较薄的薄片材料制成,并覆盖靠背部前面的大致全体。将靠背外罩31的上部31a利用面接合件等可拆装地安装在靠背部3的上部。另外,外罩31的下部31b为自由端,通过将该下部31卷起,可以使外罩31位于靠背部3的后方。
靠背部3在其前面的上部范围中,具有与靠背部外罩31重叠的上部外罩31-1。上部外罩31-1也由比较薄的薄片材料形成,且位于使用者的头部附近。将该上部外罩31-1的上部31-1a利用面接合件等自由拆装地安装在靠背部3的上部,其下部31-1b为自由端,且可以与靠背外罩31相同地卷起。而且,也可以省略靠背外罩31或上部外罩31-1a。
前述靠背外罩31及上部外罩31-1,是薄至使用者可以感觉到治疗球61抵靠在脊背上的程度的材料。即,靠背外罩31及上部外罩31-1是实质上不会妨碍按摩的外罩。
所以,如图3所示,当在靠背部3的前面不存在缓冲体28或枕体32时,靠背外罩31及上部外罩31-1的表面就成为靠背面。治疗球61隔着较薄的靠背外罩31及上部外罩31-1抵靠使用者的脊背等。另外,使用者可以感觉到治疗球61抵靠脊背。因此,可以由靠背部3对使用者实施揉搓/敲击等按摩。
如图6及图7中所示,在上部外罩31-1的前面还设置有枕体32。枕体32是用于支撑使用者头部的构件,且在内部具有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并具有可以确保用于感觉良好地支撑头部的缓冲性的程度的厚度。该枕体32在靠背部3的上部具有向后方延伸的较薄的延设部33,该延设部33通过面接合件等自由拆装地安装在靠背部3的上部。所以,通过卷起枕体32,就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使之位于靠背部3的后方,或者通过将枕体32从靠背部3上取下,就可以从靠背部3前面拆去枕体32。
在将缓冲体28从图3的座位基部3上的位置向后方立起而使其如图6及图7所示那样位于靠背部3的前面时,为了作为背部缓冲垫的一部分发挥作用,缓冲体28覆盖靠背部3的前面范围中的比枕体32更靠下方的范围。换言之,枕体32形成为如下的大小,即:在使缓冲体28位于靠背部的前面时,覆盖比缓冲体28更靠上方的范围。
而且,优选在缓冲体28位于靠背部前面时,预先设置用于将缓冲体28保持在该位置的位置保持部。作为位置保持部,例如可以采用将缓冲体28的第一面(后面)28a和靠背部前面自由拆装地结合的面接合件。
如图6及图7所示,当在靠背部3的前面除枕体32以外,还存在缓冲体28时,缓冲体28的前面28b及枕体32的前面32a成为靠背面,缓冲体28以及枕体32作为背部缓冲垫发挥作用。
前述缓冲体28及枕体32是厚至使用者无法感觉到治疗球61抵靠脊背的程度的材料。
所以,当在靠背部3的前面存在缓冲体28及枕体32时,即使在靠背部3内部有治疗球61,使用者也不会感觉到治疗球61抵靠脊背,而作为椅子的坐感良好。
作为为了即使有治疗球61也可以使靠背面的坐感良好而设置在靠背部3前面的背部缓冲垫,也可以设为将前述缓冲体28与枕体32结合了的较大的一个缓冲体。但是,为将该类缓冲体从靠背部3前面拆去,就要将较大的缓冲体卷起而使之位于靠背部3的后方,十分麻烦。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背部缓冲垫被分离为上侧的缓冲垫(枕体32)和下侧的缓冲垫(缓冲体28),所以可以从靠背部3前面分别拆去,十分简单。具体来说,枕体32只要以其上部为支点向靠背部3的后方卷起即可,缓冲体28只要以其下部为支点向前方倾倒而放置在座位基部2之上即可。
另外,通过将背部缓冲垫分离成上下,即使座位基部上面23a和靠背部前面的大小不同也可以对应。
当使缓冲体28位于靠背部3的前面时,设置有座位按摩部5的第一面28a与靠背部3前面相抵接,而成为作为背部缓冲垫的缓冲体28的背面侧。所以,处于无法进行利用气囊5的对使用者的按摩的状态。即使缓冲体28位于图6及图7的位置上时,也想要从缓冲体28对使用者实施按摩时,只要在缓冲体28的第二面28b侧设置气囊等按摩部即可。
而且,以使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的靠背面在枕体32的前面32与缓冲体28的第二面(前面)28b中基本上没有阶梯差的方式,设定枕体32的厚度和缓冲体28的厚度。具体来说,将枕体32的厚度与缓冲体28的厚度设为大致相同。
对构成座位按摩部5等的气囊进行空气的供排的空气供排装置8设置在座位基部2内部。空气供排装置8的构成具有气泵或供排切换阀等。空气供排装置8和气囊5由空气软管81连接。
空气软管81从处于比座位基部上面32a更靠下方的空气供排装置8,穿过靠背部3的前面与座位基部上面32a之间的间隙,而与处于座位基部上面32a之上的缓冲体28连接。该空气软管81与处于图3的位置的缓冲体28的后部28c连接。该后部28c成为缓冲体28向靠背部前面立起而转动时的转动支点,且在该转动支点附近连接空气软管81,由此使空气软管81不会对缓冲体28的转动造成障碍。而且,与缓冲体28的后部连接的空气软管81穿过缓冲体28的内部而与各气囊5相连。
而且,也可以将缓冲体28的后部28c利用缝接等安装在座位基部上面23的后部附近并使其自由转动。而且,只要是在座位基部上面23的后部附近,则缓冲体28既可以安装在座位基部2自身上,也可以安装在靠背部3侧。
另外,也可以利用转动轴将缓冲体28相对座位基部2或靠背部3自由转动地进行支撑。
另外,也可以利用面接合件等将缓冲体28相对座位基部2或靠背部3自由拆装地进行安装。
前述腿放置部4相对前述座位基部2的前部自由转动地被安装。腿放置部4可以从如图6所示那样位于座位基部2的前方的展开状态,转动变化至如图7所示那样向后方折叠而位于座位基部2之上的折叠状态。另外,也可以实现从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的变化。
腿放置部4与前述支撑构件29连结,以便展开状态下的后部4a成为转动基部。而且,展开状态下的腿放置部4的前部4b成为转动自由端。
座位基部2为了自由转动地支撑腿放置部4,而在其前部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对支撑构件29(参照图5)。支撑构件29从座位基部2略为向前地向上方突出设置,且其前端朝向座位基部2的前方倾斜。在支撑构件29中,在其前端部设置有成为转动中心位置的转动轴29a。所以,转动轴29a位于比座位基部2的上面23a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支撑构件29上,自由转动地安装有腿放置部4的后部4a。
将支撑构件29向前方倾斜的理由是:在假设将支撑构件29相对于座位基部2的上面沿直角方向竖立设置的场合下,使腿放置部4转动时,会使腿放置部4的后部4a碰到座位基部2的前部而难以转动的情况,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腿放置部4的后部4a不会碰到座位基部2的前部,可以使腿放置部4顺畅地转动,腿放置部4的形状的自由度得到提高。
由于支撑构件29配置在座位基部2的左右两侧,因此即使将其从座位基部2竖立设置,也不会妨碍使用者。而且,通过将支撑构件29也相对座位基部2向前后自由转动地进行设置,可以提高腿放置部4的转动自由度。
如图2、图8及图9所示,腿放置部4是在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时位于座位基部2的前方并用于放置使用者的腿的部分,其具有:展开状态下的上面成为腿放置面41a的底部41;从腿放置面41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壁部(侧壁)42,而且由腿放置面41a和侧壁内面42a来形成前后及上方开口的一个凹部。该凹部是用于收纳使用者的双脚的部分。而且,作为其他的壁部,也可以在左右的侧壁42之间设置中间壁。此时,形成两个凹部,将各腿分开收纳。
在腿放置部4上,设置有用于按摩使用者的腿L的腿按摩部7。腿按摩部7由设置在腿放置面41a上的气囊等构成,且可以利用气囊的膨胀收缩来对腿实施挤压按摩。
腿按摩部7,与在凹部中收纳双腿的情况相对应地在腿放置面41a上左右并排设置有一对。各腿放置部7具有:用于挤压腿外侧的外侧挤压部71、用于挤压腿内侧的内侧挤压部72、两挤压部71、72间的中间支撑面73。
外侧挤压部71具有:以中间支撑面73侧为支点74a向上方升高的升高板74;通过膨胀而对支撑板74进行升高驱动的第一气囊75;设置在升高板74上的带治疗球76a的治疗板76;以利用膨胀将治疗板76向腿L推压的方式进行驱动且设置在升高板74上的第二气囊77。
内侧挤压部72由利用膨胀来挤压腿L的气囊78构成。而且,外侧挤压部71和内侧挤压部72分别被外罩71a、72a覆盖。
如图8所示,各腿按摩部7、7在气囊75、77、78的收缩状态下处于扁平状态,将腿L置于中间支撑面73上时的约束感减少。另外,如图9所示,当第一气囊75膨胀时,升高板74向腿L升高。该升高板74为用于使第二气囊77膨胀的支撑壁,当第二气囊77膨胀而从该支撑壁突出时,治疗板76被向腿L的外侧推压。
另外,气囊78膨胀时,挤压腿L的内侧。
支撑用于挤压腿L的第二气囊77的升高板74,在不进行按摩时,由于第一气囊75收缩而向外方倾倒,所以外侧挤压部71在图8的状态下自腿放置面41a开始的突出量就变小。
而且,也可以省略治疗板76,利用第二气囊77直接挤压腿。另外,内侧挤压部72也可以是与外侧挤压部71相同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将外侧挤压部71设为与内侧挤压部72相同的构成。
由空气软管82来连接气囊7a、7b与前述空气供排装置8之间。空气软管82从空气供排装置8穿过座位基部2的前框体22和顶板23之间的间隙,向座位基部2外部延伸,连接到腿放置部4的转动基部(后部)4a附近,且穿过腿放置部4的底部41内部而与气囊7a、7b连接。
腿放置部4上的与支撑构件29的连结点(转动支点)29a设定在侧壁42的范围内(参照图6及图7)。即,腿放置部4的侧壁42与支撑构件29自由转动地连结。在展开状态下,连结点(转动支点)29a设定在比腿放置面41a更靠上方,且比侧壁42的上端(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42b更靠下方。
腿放置部4,在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如图1所示,腿放置面41a朝下,且位于座位基部2之上。为了将腿放置部4设为折叠状态,如图6所示,预先将缓冲体28从座位基部上面23a拆去。
在折叠状态下,腿放置部4的底部41的背侧面41b成为使用者的就座面。即通过腿放置部4位于座位基部2之上而构成椅子的座部。
在折叠状态下,由于在腿放置部4与座位基部2之间没有缓冲体28,所以就座面不会过高,可以减小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下的就座面的高度的差。
而且,为了使就座时坐感良好,在底部41的背侧面41b侧设置有缓冲材料。在该背侧面41b也可以设置按摩部(气囊),其用于在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对使用者的臀部及大腿实施按摩。
前述座位基部2的上面23a的左右宽度小于前述两侧壁42、42的间隔。因此,在折叠状态下,腿放置部4的壁部42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上端)42b就会进入到位于座位基部上面23a的左右两侧的壁退让部25中。而且,壁部上端42b与处于比基部上面23a更低位置的横框体21的上面既可以相抵接,也可以不相抵接。
而且,壁退让部25也可以简单地通过使座位基部2整体的左右宽度小于左右两侧壁42、42的间隔来获得。在该场合下,折叠状态的侧壁42会位于横框体21的横向侧方的位置。
通过腿放置部4在左右两侧具有侧壁42,而在折叠状态下,不会从按摩椅的侧方看到气囊7,在外观上变得良好。而且,由于该侧壁42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并非与座位基部上面23a相抵接,而是进入到壁退让部25中,并容许腿放置部4的转动而到达比座位基部上面23a更低的位置,所以通过设置侧壁42,也可以防止折叠状态下的就座面变得过高。
另外,在折叠状态下,腿放置部4的腿放置面41a与座位基部上面23a并非直接相抵接,而是确保有一定的间隔。所以,在折叠状态的腿放置部4内部,可以确保气囊7就位用的空间S。
在折叠状态下,气囊75、77收缩,外侧挤压部71的升高板74不升高,外侧挤压部71的突出量变小。另外,由于气囊78也收缩,所以内侧挤压部71的突出量也较小。所以,折叠状态下的腿放置面41a与座位基部上面23a的间隔较小即可,可以防止折叠状态下的就座面变得过高。
特别是,像第二气囊77那样,当在支撑从横向挤压腿L的气囊的板(支撑壁)74升高的状态下,被固定在腿放置面41a上时,不得不增大空间S,但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升高板74可以倾倒,所以可以减小空间S。
另外,在气囊75、77、78膨胀时,由于相对于腿放置面41a突出的腿按摩部7,在气囊75、77、78收缩时为扁平状态,所以可以将腿按摩部7稳定地叠放在座位基部上面23a上。
折叠状态下的腿放置部4的转动自由端4b与成为背部缓冲垫的缓冲体28的前面(第二面)28b相抵接。通过腿放置部4的转动自由端4b与缓冲体28的前面(第二面)28b相抵接(或相隔规定间隔地相对置),可以防止起立状态的缓冲体28向前倾倒。
折叠状态下的腿放置部4的前部(转动基部4a侧)由外罩体44所覆盖,在从正面看观察按摩椅1时,将侧壁42、42间的开口覆盖。在折叠状态下,如果在座位基部上部23a与腿放置面41a之间有间隔,则从正面观察折叠状态的按摩椅1时,就会看得到腿放置部4的内部空间S,在外观上不够理想,但是通过设置外罩体44,可以使外观良好。
另外,外罩体44也使得无法从正面看到空气软管82或支撑构件29,从而使外观良好。
外罩体44的一端利用缝接等安装在底部41的转动基部4a侧,另一端利用缝接等安装在座位基部2的前部。
该外罩体44在腿放置部4向前方转动时松弛而容许转动,而在展开状态时位于腿放置部4的下方(参照图6)。所以,在展开状态时,外罩体44不会覆盖侧壁42、42间的开口,在将腿放置在腿放置部4时不会造成妨碍。
腿放置部4也可以沿前后方向伸缩而改变前后方向长度。例如,在折叠状态时缩短腿放置部4,而在展开状态时加长腿放置部4,由此可以与使用者的腿的长度匹配地使腿放置部4的长度比座位基部上面23的前后方向长度更长。
另外,腿放置部4也可以在展开状态下沿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在该场合下,可以与使用者的腿的长度匹配地调整腿放置部4的位置。
当从图7的折叠状态开始将腿放置部4向前方转动而处于如图6所示的展开状态时,腿放置部4的后部(转动基部)4a与座位基部2的前部相抵接而在图6的位置上被限制转动,腿放置部4的前部(转动自由端)4b保持在比地面F高出距离D左右的位置。通过将腿放置部4限制为不会转动到与地面F接触,而使得使用者可以以将腿伸展了的状态下放置在腿放置面41a上。而且,腿放置部4的转动限制位置既可以如图6所示那样,腿放置部4为基本水平状态,也可以是前侧朝下倾斜的状态。
另外,最好腿放置部4可以从图6的近似水平展开状态进一步向下方转动,而且是在比该水平展开状态更靠下方的转动范围内可以在任意位置或规定的多个位置上进行定位。下方转动范围内的定位,可以通过在座位基部2等上设置将腿放置部4保持在要进行定位的位置上的机构来实现。
如前所述,由于腿放置部4的转动轴29a处于比座位基部上面23a更靠上方,所以展开状态的腿放置部4的上部(侧壁42的上端)42b位于比座位基部上面23a更靠上方的位置。所以,腿放置部4的侧壁42变为比座位基部上面23a更向上方突出的形态。另外,通过在腿放置部4的侧壁42上设置转动轴29a,而使展开状态的腿放置面41a位于比转动轴29a更靠下方的位置,可以防止腿放置面41a变得过高。
这里,展开状态下的腿放置面41a达到与座位基部上面23a大致相同的高度。这样,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定转动轴29a,即使在折叠状态下座位基部上面23a与腿放置面41a不相抵接,也可以将座位基部上面23a及腿放置面41a设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转动支点29a的位置可以在腿放置部4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自由地设定,通过将转动支点29a设定得较高,可以提高展开状态的腿放置部4的位置。在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当座位基部上面23a与腿放置面41a之间有间隔时,如果转动支点29a处于座位基部上面23a上,则在展开状态时腿放置面41a会比座位基部上面23a低前述间隔量,然而通过使转动支点高于座位基部上面23a,可以抑制展开状态下的腿放置面41a变低的情况,且可以利用支点29的位置来使第二状态下的腿放置面41a高于座位基部上面23a。
在如图6所示那样腿放置部4向前方转动的状态下,将缓冲体28向前方倾倒而放置在座位基部上面23a上时,可以获得图2及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展开状态)。与直接就座在座位基部2上的场合相比,通过在拆去了腿放置部4的座位基部2上放置缓冲体28,就座面的高度的变化变小,即使按摩椅1发生状态变化,也可以减小就座感的变化。
而且,缓冲体上面(第一面)28a位于比腿放置面41a更靠上方。
如上所示,按摩椅1在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或状态α(折叠状态;椅子状态)下,变为如下的简单形态的椅子,即:腿放置部底部41的背侧面41b成为就座面,枕体前面32a及缓冲体前面(第二面)28b为靠背面。在折叠状态下的就座面及靠背面上,可以确保缓冲性,并且没有按摩功能,成为适于作为椅子(沙发)使用的形态。
另外,虽然气囊具有按摩功能,然而为了不降低坐感,至少在前述背侧面41b、枕体前面32a或缓冲体前面28b的任意一处配置气囊,由此在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可以不降低坐感地维持按摩功能。在枕体前面32a及/或缓冲体前面28b配置气囊时,由于来自靠背面的按摩从利用治疗球61的强硬的按摩变为利用气囊的柔软的按摩,所以适用于想要得到对脊背的柔软的按摩。
而且,在背部按摩部6不动作的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背部按摩部6被控制而向靠背部3内的下部范围移动,从而位于腿放置部4的后方。由此,可以防止治疗球61相抵接于就座在腿放置部4上的使用者,即使缓冲体28较薄,也很难降低坐感。
另外,当按摩椅1变为第二状态或状态β(展开状态;按摩机状态)时,缓冲体上面(第一面)28a为就座面,靠背部3的前面变为靠背面(在如图2所示那样枕体32处于靠背部3之前时枕体前面32也成为靠背面。)。
另外,在就座面28a的前方存在有腿放置面41a。第二状态的就座面、靠背面及腿放置面,分别具有利用按摩部5、6、7的按摩功能,并可以对使用者的全身实施按摩。
另外,作为第一状态或状态α(折叠状态)和第二状态或状态β(展开状态)的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或状态γ;腿按摩机状态),按摩椅1还可以设为图6所示的状态。在该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或状态γ)下,座位基部上面23a成为就座面,枕体前面32a及缓冲体前面(第二面)28b成为靠背面,就座面与靠背面具有缓冲性,且与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一样地坐感良好。另外,如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那样在就座面23a的前方存在腿放置面41a,腿放置面41a具有按摩部7。所以,对就座面和靠背面而言,可以获得作为椅子的坐感的舒适性且进行对腿的按摩。
而且,虽然气囊具有按摩功能,然而为了不降低坐感,在前述座位基部上面23a、枕体前面32a或缓冲体前面28b配置气囊,由此在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或状态γ)下,可以不降低坐感地充实按摩功能。
在按摩椅1上,可以设置用于检测出其处于何种状态的传感器。该传感器优选设置为可以检测出如缓冲体28或腿放置部4那样随着状态变化而移动的构件的该移动。例如,既可以设置根据腿放置部4的转动角度或位置等来检测出腿放置部4处于展开状态还是处于折叠状态的传感器,也可以设置根据转动角度或位置等来检测出缓冲体28位于座位基部2之上还是位于靠背部3的前面的传感器。
作为传感器,可以采用检测出腿放置部4或缓冲体28的移动的限位开关、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
利用传感器,可以检测出按摩椅的状态处于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或状态γ)的哪一种,且可以进行与该状态对应的按摩控制。例如,在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下,可以控制成使按摩部5、6、7不动作。另外,在展开状态(第二状态或状态β)下,可以使全部的按摩部5、6、7动作。另外,在中间状态(第三状态或状态γ)下,可以控制成使腿按摩部7动作,而座位按摩部5及背部按摩部6不动作。
而且,由于缓冲体28只是在腿放置部4的展开状态下进行移动,所以如果检测出缓冲体处于座位基部2之上的情况,则即使未检测出腿放置部4处于展开状态,也可知其处于折叠状态(第一状态或状态α)。
图11~图12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1。在该按摩椅1中,座位基部2与腿放置部104由板状的中间构件(支撑构件)9连结。在图12所示的腿放置部104的展开状态下,该中间构件9在座位基部2的上面(就座面)23a和腿放置部104的腿放置面141a之间,形成连接两面23a、41a的中间面91。
该按摩椅1也可以从如图11所示那样腿放置部104放置在座位基部2上的第一状态变更为如图12所示那样腿放置部104位于座位基部2的前方的第二状态。
腿放置部104具有:一面被设为腿放置面(第二状态下的上面)141a的底部141、以及从腿放置面141a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142,而且形成有用于收纳腿的一个凹部。在该凹部内也可以设置腿按摩部。
另外,腿放置部1044中,底部141的另一面侧被设为座面(第一状态下的上面)141b,当将腿放置部104设为图11所示的折叠状态时,使用者可以就座于该座面141b。在座面141b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成为扶手(armrest)的侧壁146、146。
图12的状态(第二状态;按摩机状态)下的中间构件9的后端(座位基部2侧的端部)9a,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连结于座位基部2。另外,中间构件9的前端(腿放置部4侧的端部)9b,也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连结于腿放置部4。
如图11所示,在将腿放置部104放置于座位基部2之上的状态(第一状态;折叠状态;椅子状态)下,存在于中间构件前端9b的连结部处的第一转动支点位于比座位基部上面23a更靠上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中间构件前端9b的连结部处还存在第二转动支点,由于存在两个(多个)转动支点,所以可以大幅度地展开腿放置部104。另外,由于中间构件9为板状,可以将腿放置于中间面91上,所以即使腿放置部104离开座位基部2,也可以将腿放置于中间面91上来放松。
由于在腿放置部104和座位基部2之间,插入有中间构件9,所以无论座位基部上面23a的高度或腿放置部104的大小如何,都可以将腿放置部104放置于地面F上。
中间构件9在图11的折叠状态下,覆盖腿放置部104的前部,且与前述的外罩体44(参照图1~图10)相同,覆盖腿放置部104的侧壁142间的开口,也具有使折叠状态下的外观良好的功能。
座面141b侧的侧壁146、146,在如图13所示地将腿放置部104折叠在座位基部2上时,位于座面141b的左右侧而作为扶手发挥作用。另外,在如图12所示地处于腿放置部104的展开状态时,侧壁146、146作为用于将底部141支撑在高于地面F的位置上的支撑腿发挥作用。
腿放置面侧的侧壁142、142,在如图13所示地将腿放置部104折叠在座位基部2上时,作为用于将底部支撑在高于座位基部上面23a的位置上的支撑腿发挥作用。另外,在如图12所示地处于腿放置部104的展开状态时,侧壁142、142作为形成收纳腿用的凹部的侧壁发挥作用。
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省略说明的部分与图1~图10所示的按摩椅相同。
图14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1。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1与前述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作为按摩椅而构成,座位基部2与腿放置部104由左右一对框架35(支撑构件)来连结。本实施方式的按摩椅1可以变更为如图15所示的将腿放置部104折叠在座位基部2之上的第一状态(折叠状态;椅子状态)、以及将腿放置部104向座位基部2的前方展开的未图示的第二状态(展开状态;按摩机状态)。
按摩椅1具有:座位基部2、可以倾斜地设置在座位基部2的后部的靠背部3、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141a的腿放置部104、从座位基部2的前部竖立设置的框架3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板状的中间构件9不同,采用左右一对框架35来连结座位基部2和腿放置部104,所以转动支点成为腿放置部104的侧面,框架35不会向按摩椅1的前方伸出。
另外,左右一对框架35的后端(座位基部2侧的端部)35a固定在座位基部2上,该框架35从座位基部2略微朝前方且向上方突出设置。另外,框架35的各前端(腿放置部4侧的端部)35b,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与腿放置面104的各侧面可转动地连结。这样,框架35的与腿放置部104的连结侧朝向前方倾斜。这样,如图15所示,在将腿放置部104放置在座位基部2上的状态(第一状态;折叠状态;椅子状态)下,存在于框架前端35的连结部的转动支点位于比座位基部上面23a更靠上方的位置。
假设在将框架35相对座位基部2的上面沿直角方向竖立设置的场合下(用假想线表示),当转动腿放置部104时,腿放置部104的后部碰到座位基部2的前部而无法转动,然而通过将框架35如上述那样相对座位基部2的上面不沿直角方向而以前倾状态设置,从而在转动腿放置部104时,腿放置部104的后部就不会碰到座位基部2的前部,因此可以顺畅地转动腿放置部104。所以,腿放置部104的形状的自由度得以提高。而且,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省略说明的部分与前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1~图13所示的按摩椅相同。
下面,基于图15~图18对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按摩椅1进行说明。图15是本发明的按摩椅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整体立体图,图15所示的按摩椅C具有:座位基部201、自由转动地连结于该座位基部201的腿放置部210、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201的后部的靠背部220、从前述座位基部201的前部竖立设置的支撑臂(支撑构件;中间构件)240,其中,腿放置部210被折叠放置在座位基部201上。
另外,如图16所示,腿放置部210可以向座位基部201的前方转动地经由支撑臂240连结于座位基部201的前部,以便可以从使腿放置面210b朝下地放置于座位基部201上的状态开始,向座位基部201的前方转动,而变为腿放置面210b朝上的状态。
虽然可以在图15的状态下就座在腿放置部210的底面210a上,然而为了确保就座时的坐感良好,优选在成为就座面的前述底面210a上设置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另外,如果在靠背部220内设置有背部按摩部221,则也可以在该就座的状态下对脊背进行按摩。作为背部按摩部221,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采用由抵靠使用者的患部而实施按摩用的治疗球(搓揉球)222、以及使该治疗球222进行按摩动作的驱动部223来构成的按摩部(参照图16)。利用该背部按摩部221,可以对使用者实施搓揉按摩、敲击按摩及将它们组合了的多种按摩。而且,为了可以对从使用者的头到腰的很宽的范围进行按摩,背部按摩部21可以在靠背部220内沿着导轨224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座位基部201内部为空洞,且具有在左右方向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一对侧壁202、以及设置在侧壁202的前端间的前壁203,还设置有沿着座位基部201的前后方向的框架204(参照图16)。在座位基部201的空洞内,设置有由将前述靠背部220向后方倾倒地或向前方立起地驱动的气缸205、供给后述的腿放置部210的按摩中所用的气体的气泵以及供排切换阀等构成的空气供排装置(未图示)。图16表示前述靠背部220最大限度地向后方倾倒,并且腿放置部210位于座位基部201的前方位置且被保持在与地面相距规定的距离的状态。
如图15所示,在折叠状态的按摩椅C中,腿放置部210的前部及座位基部201的前壁203由外罩体207来覆盖。在从正面观察按摩椅1时,该外罩体207覆盖扶手部206、206间的开口,并且还覆盖前壁203(或者座位基部201)与腿放置部210之间的交界部分,这样就会使折叠状态下的按摩椅C的外观良好。另外,外罩体207使得从正面无法观察到空气软管(图示略)及支撑臂240,从而使外观良好。
外罩体207中,一端利用缝接等安装在腿放置部210侧,而另一端为自由端且向前壁203的前方垂下,而且在这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中间位置上,利用缝接等安装在座位基部201的前部。
该外罩体207在腿放置部207向前方转动时松弛而容许转动,在展开状态时位于腿放置部207的下方(参照图16)。所以,在按摩椅C为展开状态时,在将腿放置在腿放置部207上之际,外罩体207不会造成妨碍。
如图15所示,在靠背部220的前面,隔着未图示的靠背外罩设置有靠背部用的缓冲体225。缓冲体225在其内部具有聚氨酯泡沫等缓冲材料,且具有用于保持缓冲性的厚度。在不将椅子作为按摩机使用时,通过如图15所示地将缓冲体225配置在靠背部220的整个面上来提高缓冲性,也可以作为一般的沙发等使用。另外,在不将椅子作为按摩机使用时,可以卷起缓冲体225而使之位于靠背部220的后方。即,将缓冲体225的上部225a利用缝接、接合件、面接合件等机构安装在靠背部220的上部,另一方面,缓冲体225的下部225b成为自由端,可以将该下部卷起,并使缓冲体225位于靠背部220的后方(参照图16)。在缓冲体225的下部225b处设置有面接合件,且使缓冲体225位于靠背部220的后方时,利用该面接合件将下部225b安装在靠背部220的上部。通过如此操作,将缓冲体225以折叠的状态配置在靠背部220的后方,因此外观变得良好。另外,通过将缓冲体225设为折叠的状态,即使在使椅子倾斜时,也可以使缓冲体225不会接触到椅子接地面(地板)(参照图16)。
240是由金属制的板材制作的左右一对支撑臂,在座位基部201的左右的侧壁202的前端附近,各后端相对座位基部201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述框架204上,其各前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在腿放置部210上。另外,该支撑臂240可以变为其前端朝向座位基部201的前方前倾的状态。
在支撑臂240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孔,如图18所示,在该孔中插通有突出设置在腿放置部210的侧壁上的第一轴241。在第一轴241的前端形成有直径大于前述孔的直径的挡块242,由这些孔、第一轴241及挡块242构成腿放置部210的第一转动支点A。所以,转动支点A被设为比座位基部201的上面更靠上方。
另外,在支撑臂240的长度方向中央部的略靠后侧,构成有与座位基部201的前部可转动地连结的第二转动支点B。该第二转动支点B上,将第二轴244插通于框架204的前部及支撑臂240的中途部,由此该支撑臂240可相对框架204转动。另外,在支撑臂240上,如图17所示地突出设置有制止部250,形成在该制止部250的上部的抵接面250a,如图16所示地与框架204的下面204a相抵接,由此可以限制该支撑臂240的移动。所以,支撑臂240可以将其移动限制在其前端朝向座位基部201的前方前倾的状态(参照图16)的位置上。这样,可以如图16所示,维持使腿放置部210悬浮在地面上的状态。
这样,支撑臂240在第二转动支点B中相对座位基部201沿前后方向自由转动,且可以利用该转动支点B将腿放置部210向前后移动。另外,支撑臂240在第一转动支点A中相对腿放置部210自由转动。这样,在转动腿放置部210时,可以使该腿放置部210的后部不与座位基部201的前部接触地转动,另外,在腿放置部210为腿放置面朝下状态(折叠状态)时,能够使支撑臂240不会比座位基部201更向前方伸出,因此可以使该腿放置部210的后部不会比座位基部201的前部更向前方突出。这样,按摩椅C的外观变得良好。
在腿放置部210的第一转动支点A侧的端部,设置有姿势控制机构230,该机构在该腿放置部210处于座位基部201的前方位置时,可以将腿放置部210保持在规定的姿势,并且在比规定载荷更大的载荷作用在腿放置部210上时,能够转动该腿放置部210。该姿势控制机构230与支撑臂240对应地分别设置在腿放置部210的一端(前述转动支点侧的端部)的两侧,如图17、图18所示,由能够抵接于支撑臂240的移动体243、作为将该移动体243向突出方向施力的施力机构的螺旋弹簧244、及设置在该螺旋弹簧244的一端(与前述移动体4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的固定体245来构成。
这些移动体243、螺旋弹簧244及固定体245设置在前述腿放置部210上固定设置的罩壳246内,其中仅固定体245固定在前述罩壳246上。另外,为了可以使移动体243顺畅地移动,将突出设置在该移动体243的侧面上的导向轴247,插入到形成在罩壳246上的导向槽248中。而且,关于移动体243的形状,虽然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呈近似箱状的形状。
此外,当因人误坐在腿放置部210上等而在该腿放置部210上作用超过规定载荷的载荷时,前述移动体243向支撑臂240的侧面240a被推压,螺旋弹簧244被移动体243压缩。这样,在本发明中,使腿放置部210自由转动,以便不会因作用于腿放置部210的过大载荷而使支撑臂240等破损。此外,当前述载荷消失时,腿放置部210利用螺旋弹簧244的弹性而自然地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且,可以通过适当地选定螺旋弹簧244的弹性及长度来调整引发转动的载荷,且可以可靠地防止前述支撑臂240等的破损。
另外,虽然相对一个姿势控制机构230采用两个螺旋弹簧,但螺旋弹簧的数目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只要可以获得如下的弹性,其个数及长度在本发明中没有特别限定,该弹性是指:可以将腿放置部210在座位基部201的前方位置上保持在规定的姿势,且在去掉作用于腿放置部210的载荷时,使该腿放置部210恢复到前述规定的姿势。另外,作为施力机构,也可以取代螺旋弹簧,而使用气缸等传动器。
第四实施方式的按摩椅C通过转动腿放置部210,来防止作用在该腿放置部210上的过大载荷延及到支撑臂等的情况,但出于安全的考虑,优选在前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腿放置部的转动时停止按摩功能。出于该目的,可以在前述腿放置部的转动支点附近设置检测腿放置部的转动的、例如限位开关、光传感器、磁传感器等检测机构。此外,优选构成为:接收到来自该检测机构的信号,而使按摩椅C的控制部(未图示)停止按摩部的驱动。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例如,作为设置在腿放置部的按摩部,并不限于气囊,也可以采用振动按摩装置等其他的按摩机构。另外,在第一、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腿放置部的后部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使该腿放置部和支撑构件(支撑臂)的转动点在该长孔内沿前后方向移动,从而在腿放置部被放置在座位基部上的状态时,可以相对该座位基部沿前后方向移动。这样,在折叠状态时,通过将腿放置部向后方错移而将该腿放置部的后部和座位基部的前部的位置对齐,而使按摩椅的外观变得良好。
另外,例如也可以在侧壁42的内面42a设置气囊并从横向挤压腿外侧。另外,侧壁42也可以设为比图示的例子更高。
另外,腿放置部4不需要与座位基部2自由转动地连结,也可以与座位基部2分离。
另外,各按摩部5、6、7除振动按摩等以外,也可以产生其他的按摩动作。
图19及图20表示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按摩椅)1。该按摩椅并不是将腿放置部104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座位基部2上的椅子,而是可以与座位基部2分离的椅子。
该按摩椅1也可以从如图19所示那样腿放置部104放置在座位基部2上的状态α,变更为如图20所示那样腿放置部104位于座位基部2的前方的状态β。腿放置部104在状态α下,只是简单地放置在座位基部2上。所以,为了使腿放置部104位于座位基部2前方,只要简单地将腿放置部104向前方移动即可。另外,在将腿放置部104向前移动时,既可以将上下倒置,也可以不倒置。
另外,图19及图20所示的腿放置部104不具有腿按摩部,是专门用于放置腿的构件,然而也可以设置腿按摩部。作为腿按摩部,可以采用气囊或振动按摩装置等各种各样的按摩机构。
腿按摩部可以设置在腿放置部104的上面104a及/或下面104b。通过在上面104a和下面104a预先设置不同种类的按摩部,而使具有想要动作的按摩部的面104a、104b设为上,并置于座位基部2或地板F上,由此使用者可以选择按摩的种类。
另外,作为腿放置部,也可以是图1~图10中所示的方式的腿放置部4。在该场合下,如果将腿放置面4a设为上而使腿放置部4位于座位基部2前方,则可以按摩腿,如果将背侧面(状态α下的座面)41b设为上而使之位于座位基部2前方,则可以单纯地用于放置腿。
而且,关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按摩椅1,省略说明的部分与图1~图10中所示的按摩椅1相同。
图21及图22表示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按摩椅)1。
该按摩椅并不是将腿放置部204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座位基部2上的椅子,而是相对座位基部2可前后移动的椅子。
该按摩椅1也可以从如图21所示那样腿放置部204放置于座位基部2上的状态α,变更为如图22所示那样腿放置部204位于座位基部2的前方的状态β。该腿放置部204的上面204a是状态α下的就座面,并且是状态β下的腿放置面。在腿放置部204的下面204,在前后分别设置有轮子241,这些轮子241在设置于座位基部2的轨道部242上滚动。
所以,腿放置部204可以向前方移动,从而从图21的位置变为图22的位置。
而且,关于第六实施方式中的按摩椅1,省略说明的部分与图1~图10中所示的按摩椅1相同。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述实施方式。特别是,图中所示的座位基部、腿放置部、缓冲体及靠背部的具体形状和它们的结合构造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而已,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设计变更。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4及图25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g1的立体图,图24及图26是其侧视图。
该椅子型按摩机g1具有:座位基部g2;设置在该座位基部g2的左右两侧的扶手部g3;可转动地安装在椅子前部且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g4、并且具有按摩机构(图示略)的腿放置部g5;靠背部g6。
腿放置部g5可以在座位基部2或者扶手部g3的前部转动,利用该转动,腿放置部g5可以处于展开状态(图23及图24所示)及收置状态(折叠状态;图25及图26所示)两种状态。所谓收置状态是指:以腿放置面g4朝下的状态将腿放置部g5收置于座位基部g2上的前述左右的扶手部g3间,且腿放置面g4的背面g7(腿放置部g5的底部的背侧面)作为座面使用的状态。另一方面,所谓展开状态是指:以腿放置面g4朝上的状态将腿放置部g5配置于座位基部g2的前侧的状态。该展开状态下,坐在椅子型按摩机g1上的使用者可以将腿置于腿放置面g4上而接受腿的按摩。
而且,如图23所示,在腿放置部g5上设置有两个凹部g10,该凹部中可以分别配置坐在椅子型按摩机g1上的使用者的左右的腿。另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各凹部g10的内面各处,设置有利用空气膨胀及收缩的气囊,从而可以对配置在该凹部g10中的腿进行按摩。
而且,为了使以下的说明容易理解,将展开状态下的座面,即由座位基部g2的上面构成的座面称作展开时座面g11(参照图23及图24),且将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的座面,即由腿放置部g5中的腿放置面g4的背面g7构成的座面称作收置时座面g12(参照图25及图26)。
扶手部g3具有能够调节其高度的高度调节机构g8。图27~图29是将包括扶手部g3的构成椅子型按摩机g1的左右侧面部分的椅子侧面部g20当中的一方侧抽出而表述的立体图,其中图27(及前述的图23、图24)表示扶手部g3被调节为最低的状态,图28(及前述的图25、图26)表示扶手部g3被调节为最高的状态。另外,图29表示高度调节机构g8的分解立体图。
由高度调节机构g8对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范围,是与展开时座面11及收置时座面g12相关联来进行决定的。
首先,扶手部g3至少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可以调节成为比作为座面使用的腿放置面g4的背面g7,即收置时座面g12的高度更高。也就是,在图26所示的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扶手部g3的高度(当该高度不一定时为其最大高度)可以调整成为比收置时座面g12的高度(当该高度不一定时为其最大高度)hs仅高出高度差h1(参照图26)。考虑到通常的扶手部所必需的高度,该高度差h1优选设定为100mm~200mm左右。
此外,扶手部g3至少在展开状态下,如图24所示,可以调整成为比前述展开状态下的收置时座面g12(图24中以双点划线表示)的高度hs仅低出高度差h2。
下面,对高度调节机构g8进行详细说明。该高度调节机构g8作为操作该机构用的操作部而具有操作杆g9。该操作杆g9只可以向上方操作,当向上方操作时,完全解除高度固定,且可以使扶手部g3的可动部g3a向上方及下方移动。另一方面,在不操作操作杆g9的状态下,虽然无法降低可动部g3a,但可以使其升高。也就是,在将扶手部g3的可动部g3a升高时,不需要操作操作杆g9,只要举起可动部g3a的某个部位(例如侧面部分等)向上提升即可。这样,操作杆g9在降低扶手部g3的高度时需要操作,但在提高扶手部g3的高度时不需要操作。
如图29的分解立体图中所示,高度调节机构g8是通过组合设置在可动部g3a侧的部分、以及设置在非可动部侧(除去可动部g3a的椅子侧面部g20侧)的部分来构成的。
在可动部g3a侧,具有:操作杆g9、从该操作杆g9的上面向斜上方以近似倒八字形延伸的两条片簧g15、与操作杆g9一体化地连动并从该操作杆g9向下方延伸的棒状的连动构件g16、平板状的滑动部g17、将连动构件g16或滑动部g17从扶手部内侧覆盖的外罩g18、用于将可动部g3a固定在规定的高度的固定钩爪部g21。如图29所示,固定钩爪部g21相对滑动部g17设置在与连动构件g16相反的一侧。连动构件g16的下端部被弯曲成近似直角,该弯曲部分贯穿设置在滑动部g17上的贯穿孔g23,并且与固定钩爪部g21可转动地连结。
另一方面,在前述非可动部侧设置有导向部g19,该导向部用于插入前述滑动部g17而使该滑动部g17沿上下方向滑动。在导向部g19中,在左右两侧相互对置地设置与滑动部g17的宽度及厚度相对应的导向槽g24。这样,通过将导向部g17插入到该导向槽g24内,可以使滑动部g17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这样,能够实现可动部3a的沿上下方向的移动。而且,在滑动部g17相对导向部g19进行相对移动时,固定钩爪部g21也相对导向部g19进行相对移动,而在导向部g19中,沿上下方向连续地设置有用于确保固定钩爪部g21的相对移动空间的钩爪移动用槽g25。而且,导向部g19由三根螺栓g22固定于椅子侧面部g20侧。
另外,在导向部g19中,沿上下方向在多个部位(图29的实施方式中为四个部位)设置有钩爪卡合凹部g26,该凹部用于通过与固定钩爪部g21卡合而将可动部g3a固定在规定的高度。根据将这些钩爪卡合凹部g26当中的哪个凹部g26与钩爪卡合凹部g26卡合,可以调节扶手部g3的高度。
图30是用于说明固定钩爪部g21与钩爪卡合凹部g26的卡合的图。固定钩爪部g21在转动轴g27上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滑动部g17(图30中省略记载)处。但是,固定钩爪部g21并不能绕着转动轴g27自由地转动,而是由连动构件g16限制了转动。对于该情况说明如下。
固定钩爪部g21的转动范围由连动构件g16的上下方向的可动范围来限制,而该连动构件g16的可动范围由与连动构件g16一体地连结的操作杆g9的上下方向上的可动范围来限制。图31是从椅子的座面侧观察操作杆g9的附近的图。操作杆g9的上下方向上的可动范围的上限位置,是操作杆g9的上侧端面g9a与可动部g3a的主体侧内面g29抵靠的位置,另一方面,该可动范围的下限位置,是连动构件g16与固定钩爪部g21成为后述的卡合状态的位置。操作杆g9在可动范围的整个范围中,由片簧g15向下方施力,且与该片簧g15连结的连动构件g16也同样地被向下方施力。这样,由于利用片簧g15的作用力将连动构件g16向下方施力,所以固定钩爪部g21被向一个方向(图30中的逆时针的方向)转动地施力。在未操作操作杆g9的状态下,操作杆g9利用片簧g15的作用力,会占取可动范围的下限位置。
如图30A所示,连动构件g16相对转动轴g27,在和与钩爪卡合凹部g26卡合的卡合部g28相反的一侧,被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固定钩爪部g21上。这样,如图30A所示,通过维持固定钩爪部g21与钩爪卡合凹部g26卡合的状态(以下也称作卡合状态),可以固定扶手部g3(的可动部g3a)的高度。此时,操作杆g9处于其可动范围的下限位置,所以连动构件g16无法相对转动轴g27向下方进一步移动。也就是,固定钩爪部g21无法利用连动构件g16而向与图30A的卡合状态相比卡合部g28更升高的方向(图g8中的逆时针的方向)转动。这样,固定钩爪部g21不会因扶手部g3的自重或使用者的手臂的重量等载荷而转动,固定钩爪部g21与钩爪卡合凹部g26的卡合不会脱离。所以,可动部g3a不会相对导向部g19下降,且可以固定扶手部g3的高度。
另一方面,如图30B所示,当在不操作操作杆g9的状态下使用者升高可动部g3a时,固定钩爪部g21要相对导向部g19向上方相对移动。此时,利用使用者要将可动部g3a提升的力,固定钩爪部g21克服基于片簧g15的作用力,卡合部g28向降低的方向(图30中的顺时针的方向)转动,这样可以解除固定钩爪部g21的卡合部g28与钩爪卡合凹部g26的卡合,从而可以提高扶手部g3的高度。
当降低可动部g3a时,克服前述的片簧g15的作用力而将操作杆g9向上方操作,并如图30C所示,成为固定钩爪部g21的卡合部g28前端从导向部g19的内侧端面g19a浮起的状态。通过如此操作,可以将可动部g3a向下方(当然也可以向上方)自由地移动。
如前所述,固定钩爪部g21利用片簧g15的作用力向图30的逆时针的方向被施力。由此,在钩爪卡合凹部g26与固定钩爪部g21未卡合的状态下,当将手离开操作杆g9等而处于不操作操作杆g9的状态时,成为固定钩爪部g21中的卡合部g28的前端与导向部g19的内侧端面g19a相抵接的状态。当仍在该状态下降低可动部g3a而变为卡合部g28可与钩爪卡合凹部g26卡合的位置关系时,卡合部g28会从其前端侧滑入到钩爪卡合凹部g26(图30B的状态),很快达到图30A所示的卡合状态。
而且,卡合部g28的形状被制成如下:对于向相对钩爪卡合凹部g26的上方的相对移动来说容易解除卡合,并且对于向相对钩爪卡合凹部g26的下方的相对移动来说难以解除卡合。即,图30A的卡合状态下的卡合部g28的上侧的轮廓形状基本上被制成单纯的倾斜面,而与此相对该下侧的轮廓形状被制成弯曲成凹状的形状,以便容易与钩爪卡合凹部g26的下侧面g26a卡合,另外具有在图30A的卡合状态下达到近似水平的卡止部g28a。
如图23及图24所示,作为操作高度调节机构g8用的操作部的操作杆g9设置在扶手部g3的内侧。这样,当将可动部g3a的高度设为最低位置的状态下,转动腿放置部g5而形成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收置时座面g12的高度hs变为比扶手部g3仅高出h2的位置,操作杆g9被腿放置部g5隐蔽(参照图26的双点划线)。这样,在该场合下,可以形成并非按摩椅而近似通常的家具的外观的椅子。而且,特别是近年来,有即使是按摩椅也最好是近似通常的家具中的椅子的外观的倾向。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在将可动部g3a调整为最高的高度时,即使是设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操作杆g9也未被腿放置部g5隐蔽,而为了将操作杆g9隐蔽起来,在形成收置状态(折叠状态)后必须将扶手部g3的高度调整为最低或者比较低的位置。这样,在操作杆g9被腿放置部g5隐蔽的状态下,就变为扶手部g3的高度低于收置时座面g12的状态或者比收置时座面g12不充分高的状态,从而变为实质上不存在具有扶手功能的部分的状态。但是,例如也可以如下构成,即:通过将操作杆g9的位置设为比本实施方式更低的位置,即使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使扶手部g3的高度高于收置时座面g12,也可以利用腿放置部g5将操作杆g9隐蔽。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当在将可动部g3a设为最低的高度的状态下形成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利用腿放置部g5将操作杆g9隐蔽,然而如已叙述的那样,由于在提升可动部g3a时不需要对操作杆g9的操作,所以也可以从操作杆g9已被隐蔽的状态开始提升可动部g3a。另外,当从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中向展开状态转移时,已被隐蔽的操作杆g9露出,从而能够操作操作杆g9。这样,在展开状态下可以操作操作杆g9并降低可动部g3a。
当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隐蔽了操作杆g9时,即使可动部g3a的可动范围的下限还留有富余,也无法操作操作杆g9,因此无法降低可动部g3a。但是,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由于座面成为收置时座面g12,且座面变得较高,所以与变高的座面对应地提升可动部g3a的必要性较高,而降低可动部g3a的必要性较少。由此,即使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将操作杆g9隐蔽,无法降低可动部g3a,也基本上不会成为问题,由前述的将操作杆g9隐蔽带来的优点更为重要。
如图26所示,当在将可动部g3a设为最低的位置的状态下,将腿放置部g5折叠而形成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扶手部g3的高度变为收置时座面g12的高度以下,可以形成没有带有扶手功能的部分的(即没有扶手的)状态的椅子。在这种没有扶手的椅子中,有如下的优点:使用者不仅可以从椅子的前方,也可以从椅子的侧面侧(左右侧)坐到椅子上。
前述实施方式的椅子型按摩机g1中,由于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可以使扶手部g3高于成为座面的腿放置部背面7、即收置时座面g12,所以即使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也可以维持扶手部g3的扶手功能。另外,如图24所示,由于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将扶手部高度调节为低于收置状态(折叠状态)下的背面高度hs,所以即使在腿放置部的厚度t(参照图26)较大的场合下,也可以防止在展开状态下扶手部变得过高的情况,可以设为适当的高度。当腿放置部的厚度t较厚时,如果以收置时座面g12为基准来设定扶手部g3的高度,则在展开状态时座面的高度会与该厚度t对应地变低,因此会产生扶手部g3的高度变得过高的倾向增强的问题。该问题在腿放置部g5具有按摩功能时变得更为明显。这是因为在腿放置部g5具有按摩功能时,如前所述,腿放置部的厚度t容易变厚。但是,在椅子型按摩机g1中,由于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将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成为低于收置时座面g12的高度,所以即使在展开状态下也可以适当地调节扶手部g3的高度。
在腿放置部的厚度t达到100mm以上,特别是达到200mm以上时,展开状态下的扶手高度就很容易达到必需程度以上,然而因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将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为低于收置时座面g12的高度,所以可以将扶手高度设为适当的高度。
而且,在腿放置部g5具有按摩功能时,特别是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可以配置腿的凹部g10时,腿放置部的厚度(收置状态下的铅直方向的最大厚度)t通常会达到比较厚的150mm~250mm左右。这样,扶手部g3的高度方向的可动范围的长度也优选与该厚度t对应地设为150mm以上,进而设为250mm以上。这是因为当如此设置时,即使在腿放置部的厚度t比较厚的场合下,也可以在收置状态(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哪一种状态下,都很容易调整成为适当的扶手高度。
图32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涉及的椅子型按摩机g30的侧视图,其是将设置在椅子内部的扶手高度连动机构g31的概略构成透视性地表示的图。另外,图33~图35是表示图32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在图32~图35中,用实线表示展开状态,用双点划线表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
图32所示的椅子型按摩机g30具有包括与前述的椅子型按摩机g1的高度调节机构g8不同的高度调节机构的扶手高度连动机构g31。该扶手高度连动机构g31具有:与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g14同轴地设置且与该展开转动轴g14一体地旋转的第一滑轮g32;具有齿轮部分的第二滑轮g33;作为与第二滑轮g33咬合的齿轮的小齿轮部g34;与该小齿轮部g34咬合且将小齿轮部g34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的齿条部g35。另外,在第一滑轮g32和第二滑轮g33之间架设有传送带g36,从而可以将第一滑轮g32的旋转传递给第二滑轮g33。
当使展开状态的腿放置部g5绕着展开转动轴g14转动而变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参照箭头Y1),第一滑轮g32也与展开转动轴g14同样地旋转,第二滑轮g33向与第一滑轮g32相同方向旋转(箭头Y2),另外小齿轮部g34向与第二滑轮g33相反的方向旋转(箭头Y3),而使齿条部g35向上方移动。因此,作为与齿条部g35一体的可动部g3a也向上方移动。相反,当使收置状态(折叠状态)的腿放置部g5绕着展开转动轴g14转动而变为展开状态时,扶手高度连动机构g31的各构件向与前述相反的方向运动,可动部g3a向下方移动。这样,在该椅子型按摩机g30中,腿放置部g5的转动与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当将腿放置部5转动而变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扶手部3就会动作而变高,当将腿放置部g5转动而变为展开状态时,扶手部g3就会动作而变低。根据该构成,由于扶手部g3与腿放置部g5的转动连动而向恰当的方向上下移动,所以可以省去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的操作。而且,虽然在图32的实施方式中利用滑轮和传送带来传递旋转,但也可以利用齿轮和带齿传送带来传递旋转。
在图33的作为变形例的椅子型按摩机g40中,虽然也与图32的实施方式相同,腿放置部g5的转动与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但图33的例子中,将液压等流体压机构与凸轮机构组合而构成扶手高度连动机构g41。作为流体可以举出油、空气、水等,以下代表流体压机构,以液压机构为例来进行说明。而且,液压机构当然设置在椅子内部,但在图33中为了容易理解,将作为液压机构的一部分的液压回路(利用JIS记号的表示)记载在椅子外部。当将腿放置部g5从展开状态向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转动时(参照箭头Y5),与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g14一体地设置的偏心凸轮g42向相同方向旋转,将第一活塞g43推入(箭头Y6),该移动通过液压传递而将第二活塞g44推上(箭头Y7),且与该第二活塞g44形成一体的可动部g3a向上方移动。在将腿放置部g5设为展开状态时,利用可动部g3a的自重,可动部g3a向下方移动。而且,如图33中所示,通过在液压回路中设置操作阀g45及止回阀g46,可以提高连动动作的自由度。
图34所示的作为其他的变形例的椅子型按摩机g50,利用使用了金属线的扶手高度连动机构g51,使腿放置部g5的转动与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在与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g14同轴地一体旋转的金属线卷绕部g52上,安装有第一金属线g53及第二金属线g54的一端。各金属线g53、g54的另一端与可动部g3a成一体,且安装在可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支撑构件g55上。当将腿放置部g5从展开状态向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转动时(箭头Y8),金属线卷绕部g52也向该方向旋转,该旋转通过在中间位置交叉了的各金属线g53、g54而变换为支撑构件g55的上下运动,可动部g3a向上方移动(箭头Y9)。当将腿放置部g5从收置状态(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动时,变为相反的运动,可动部g3a向下方移动。而且,该例子中虽然采用了两条金属线g53、g54,但也可以取而代之,而使用一条推挽式金属线。
图35所示的作为其他的变形例的椅子型按摩机g60,利用采用了将各构成构件的端部彼此之间可转动地连结而成的链节机构的扶手高度调节机构g61,来使腿放置部g5的转动与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直线棒状的第一构件g62的一个端部可转动地安装在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14附近的上部(在腿放置部g5为展开状态时比展开转动轴g14更靠上侧的位置)。第一构件g62的另一端部同样可转动地固定在直线棒状的第二构件g63的一端部上。另外,第二构件g63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安装于与可动部g3a成一体且可沿上下方向滑动的支撑构件g64的下端部。另外,第二构件g63在其长度方向中间位置g65处,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椅子主体侧。当腿放置部g5从展开状态向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转动时(箭头Y10),被可转动地安装于腿放置部g5上的第一构件g62的一端部向下方降低,进而第一构件g62整体性地向下方移动。这样,第二构件g63以长度方向中间位置g65为中心转动,并将支撑构件g64向上方移动(箭头Y11)。当将腿放置部g5从收置状态(折叠状态)向展开状态转动时,利用相反的运动,可动部g3a向下方移动。
通过设置如上例示的各种扶手高度连动机构,可以使腿放置部g5的转动与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并省去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的操作。而且,在前述的各例子中,虽然扶手高度连动机构由机械的机构构成,但也可以利用电气的机构等其他的机构来构成。例如,可以举例示出检测腿放置部g5的转动位置(例如腿放置部g5为收置状态还是展开状态)的转动位置检测器、以及利用来自该转动位置检测器的信号使可动部g3a上下移动的电动高度调节机构。
图37~图38表示了前述的腿放置部g5的转动位置检测器的一个例子,图36表示具有包括该转动位置检测器的电动高度调节机构的椅子型按摩机g100。该转动位置检测器g80设置在腿放置部g5内部的任意位置,例如如图36中所示的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g14附近。该转动位置检测器g80是由:在配设于外壳g81内的基板82上搭载的作为磁传感器的霍耳ICg83、以及可以绕着突出设置在前述外壳g81上的轴g84利用自重转动地安装于该轴g84上的作为转动体的磁铁部g85构成的。
前述外壳g81是例如由ABS、尼龙、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作的,且从其一个内壁面突出设置有前述轴g84。磁铁部g85作为整体呈近似箱状,且与前述外壳g81相同,也由ABS、尼龙、聚丙烯、聚乙烯等合成树脂制作而成。在该磁铁部g85的内部,埋设有由铁氧体磁铁或稀土类磁铁等制成的磁铁g86。利用由该磁铁g86施加于前述霍耳ICg83的霍耳元件上的磁通密度根据该磁铁g86的位置而变化的性质,检测出腿放置部g5处于哪个转动位置上,例如腿放置部g5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还是展开状态。外壳g81及磁铁部g85也可以由铝等金属制作而成。
图37表示腿放置部g5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的转动位置检测器g80,磁铁g86与霍耳ICg83处于相互分离的位置关系。当如这样转动位置检测器g80检测出腿放置部g5的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基于该检测信号将图36所示的变形例的椅子型按摩机g100的电动马达(图示略)的旋转轴g91向规定方向(图36中的顺时针方向,参照箭头Y13)旋转。这样,将与该旋转轴g91同轴且一体旋转的齿轮g92向相同方向旋转,另外与该齿轮g92咬合的小齿轮部g93向与齿轮g92相反的方向旋转(参照箭头Y14),将齿条部g94向上方移动,且将与该齿条部g94成一体的可动部g3a向上方移动。
另一方面,当将腿放置部g5从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转动而成为展开状态时,外壳g81旋转约180度,磁铁部g85利用自重,绕着轴g84转动,以使与被轴支承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总是朝向下方(铅直方向向下),从而磁铁g86与霍耳ICg83相对置而变为相互最接近的位置关系(参照图38)。当如这样转动位置检测器g80检测出腿放置部g5的展开状态时,基于该检测信号将图36所示的变形例的椅子型按摩机g100的电动马达(图示略)的转动轴g91向与前述收置状态(折叠状态)的场合相反的方向(图36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时,与该旋转轴g91同轴且一体旋转的齿轮g92也向相同方向旋转,与该齿轮g92咬合的小齿轮部g93向与齿轮g92相反的方向旋转,并将齿条部g94向下方移动,将与该齿条部g94成一体的可动部g3a向下方移动。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转动位置检测器g80只要设置在腿放置部g5上,则其设置场所没有特别限定,除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g14附近以外,都可以适当地设置。另外,转动位置检测器g8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两个以上。
另外,图37~图38的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转动位置检测器中采用了磁传感器,但也可以采用限位开关、光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其他的传感器。例如,当采用光传感器时,如图39所示,只要在图37中配设有霍耳ICg83的部位设置发光元件g88,且在与该发光元件g88相对置的外壳g81的内面设置受光元件(未图示)即可。例如,当将图39设为收置状态(折叠状态)时,该状态就变为不遮蔽来自发光元件g88的光而由受光元件(未图示)接收的状态。这样,当将腿放置部g5从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转动至展开状态并将转动位置检测器g80旋转约180度时,就变为可利用自重而转动的遮蔽体g87将光遮蔽的状态,作为与图39不同的状态,可以检测出展开状态(参照图40)。另外,当采用了角度传感器时,通过在腿放置部g5的展开转动轴g14上设置角度传感器,来检测出该腿放置部g5的转动角度,从而可以检测出是收置状态(折叠状态)还是展开状态。
另外,还可以利用有线或无线的遥控器,来实现腿放置部g5的转动与扶手部g3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还是不连动的切换。另外,还可以利用遥控器,与腿放置部g5的转动无关地独立地进行扶手部g3的上下移动。

Claims (25)

1.一种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座位基部、以及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的腿放置部,
前述腿放置部被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地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连结,以便能够从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变为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而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
前述腿放置部相对前述座位基部的转动中心位置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
前述腿放置部具有从腿放置面竖立设置的壁部,
在转动前述腿放置部而变为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时,前述壁部的壁部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竖立设置的支撑构件,
前述腿放置部经由前述支撑构件与前述座位基部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支撑构件可相对前述座位基部向前后自由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支撑构件使其前端朝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地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腿放置部具有从前述腿放置面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前述侧壁和前述支撑构件被可转动地连结。
7.一种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座位基部、可相对座位基部转动的腿放置部、以及连结前述座位基部和前述腿放置部的中间构件,
前述中间构件中,其后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座位基部,其前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腿放置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中间构件由左右一对构成,并且其各后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座位基部,其各前端绕着左右方向的轴心自由转动地安装于前述腿放置部。
9.一种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座位基部、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的腿放置部、以及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竖立设置的支撑构件,
前述腿放置部被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地经由前述支撑构件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连结,以便能够从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变为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转动而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的状态,并且,当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状态时,可相对该座位基部向前后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具有制止部,该制止部将前述支撑构件或前述中间构件的移动,限制在其前端向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前倾的状态的位置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在前述腿放置部,设置有对放置在该腿放置部上的腿进行按摩的按摩部。
12.一种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具有放置使用者的腿的腿放置面及从前述腿放置面中竖立设置的壁部的腿放置部;将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放置腿放置部的座位基部,
前述腿放置部及前述座位基部可以变更为: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下而将腿放置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第一状态;使前述腿放置面朝上而使前述腿放置部位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方的第二状态,
前述座位基部构成为:在前述第一状态时,容许前述壁部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
前述壁部是从前述腿放置面的左右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
通过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的左右宽度小于前述两侧壁的间隔,且前述两侧壁位于座位基部的左右两外方位置,来容许前述侧壁的竖立设置方向前端部位于比前述座位基部的上面更靠下方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腿放置部中,前述第二状态下的其后部自由转动地连结于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而可变更为前述第一状态和前述第二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在前述腿放置部,设置有对放置在该腿放置部上的腿进行按摩的按摩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前述的椅子,其特征是,
还具有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缓冲体,
前述腿放置部在将前述缓冲体从前述座位基部之上拆去的状态下,可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设置在前述靠背部的后侧的靠背部,
通过使前述缓冲体向前述靠背部的前面移动,可以将该缓冲体从前述座位基部之上拆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靠背部具有对使用者的脊背进行按摩的背部按摩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缓冲体被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述座位基部上面的后部附近。
20.根据权利要求16~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前述腿放置部被自由转动地安装在前述座位基部的前部。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其特征是,
具有: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缓冲体、设置在座位基部的后侧的靠背部、以及设置在前述靠背部上的背部按摩部,
且可以变更为状态α和状态β,其中,
该状态α中,前述缓冲体重叠放置在前述靠背部的前面,而使之作为背部缓冲垫发挥作用,并且前述腿放置部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而使用者可以将前述腿放置部作为座部来就座;
该状态β中,前述腿放置部位于座位基部的前方,前述缓冲体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之上,而使用者可以将前述缓冲体作为座部来就座。
22.一种采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椅子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是,
具有设置在前述座位基部的左右两侧的扶手部,并且,
前述腿放置部可以利用前述转动变为:前述腿放置面朝下地收置在前述座位基部上的前述左右的扶手部之间、且前述腿放置面的背面作为座面使用的收置状态;前述腿放置面朝上地配置在前述座位基部的前侧的展开状态的任意一种,
前述扶手部具有高度调节机构,并且在前述收置状态下,可以调节至比被作为座面使用的前述腿放置面的背面的高度更高的位置,而且在前述展开状态下,可以调节至比前述收置状态中的前述背面的高度更低的位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是,用于操作前述高度调节机构的操作部设置在前述扶手部的内侧,并且在前述收置状态下由前述腿放置部来隐蔽。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是,前述操作部在降低前述扶手部的高度时需要进行操作,在提高前述扶手部的高度时不需要进行操作。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椅子型按摩机,其特征是,前述腿放置部的转动与前述扶手部的高度调节机构连动,当将前述腿放置部向前述收置状态转动时,会使前述扶手部动作而变高,当将前述腿放置部向前述展开状态转动时,会使前述扶手部动作而变低。
CN 200580020835 2004-06-24 2005-03-16 椅子 Pending CN19726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86778/2004 2004-06-24
JP2004186778A JP2005177446A (ja) 2003-11-25 2004-06-24 椅子
JP292344/2004 2004-10-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2657A true CN1972657A (zh) 2007-05-30

Family

ID=38113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20835 Pending CN1972657A (zh) 2004-06-24 2005-03-16 椅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7265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0429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上海信弘家具用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节式的按摩装置
CN107334303A (zh) * 2016-04-28 2017-11-10 詹姆斯·E·格罗夫 用于椅子的椅背的可调整背部支撑组件
CN108245371A (zh) * 2018-03-08 2018-07-06 东莞艺美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占位的按摩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0429A1 (zh) * 2011-01-28 2012-08-02 上海信弘家具用品有限公司 角度调节式的按摩装置
CN107334303A (zh) * 2016-04-28 2017-11-10 詹姆斯·E·格罗夫 用于椅子的椅背的可调整背部支撑组件
CN107334303B (zh) * 2016-04-28 2021-12-17 詹姆斯·E·格罗夫 用于椅子的椅背的可调整背部支撑组件
CN108245371A (zh) * 2018-03-08 2018-07-06 东莞艺美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占位的按摩椅
CN108245371B (zh) * 2018-03-08 2024-05-03 东莞摩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占位的按摩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33394A (ja) 椅子の構造及び椅子
WO2013145346A1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247297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972657A (zh) 椅子
US20080100119A1 (en) Seating Furniture, In Particular Office Chairs
JP5579489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CN102573748B (zh) 按摩机
JP4037674B2 (ja) 椅子
CN102970957A (zh) 座椅式按摩器
JP2007260184A (ja) バランス訓練装置
EP3868256B1 (en) Chair
CN216627982U (zh) 一种具有自动回力的座椅底盘装置及椅子
KR20070035044A (ko) 의자
JP5827713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946734B2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2005177446A (ja) 椅子
JP6218001B2 (ja) 運動補助装置
JP2006346353A (ja) 椅子型マッサージ機
JP5822965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841628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JP5841629B2 (ja) マッサージ機
EP2189082B1 (en) Relaxation apparatus
CN208550558U (zh) 一种多位姿调节座椅
JP6963807B2 (ja) 搭乗型運動機
JP2009082424A (ja) 椅子式マッサージ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99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30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99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