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1131A - 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1131A
CN1971131A CNA2006101536863A CN200610153686A CN1971131A CN 1971131 A CN1971131 A CN 1971131A CN A2006101536863 A CNA2006101536863 A CN A2006101536863A CN 200610153686 A CN200610153686 A CN 200610153686A CN 1971131 A CN1971131 A CN 19711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module
annular
main
solid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536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1131B (zh
Inventor
P·雷佩托
D·博利亚
S·伯纳德
D·卡佩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o Ricerche Fiat SCpA
Original Assignee
Centro Ricerche Fiat SC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o Ricerche Fiat SCpA filed Critical Centro Ricerche Fiat SCpA
Publication of CN19711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1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11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11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0091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using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5/00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5/04Refractors for light sources of lens sha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2Encapsulations
    • H01L33/54Encapsulatio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01L33/60Reflective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用于投影光束的光学模块,包括透明材料的固体以及固体周围布置的基本环形反射表面,光源陷入到该固体中,且该固体被环形表面和中央表面所限制。中央和环形表面适于接收光源产生的光通量的各个分离部分。反射表面可以具有反射涂层或可以形成部分透明体,这种情况,它通过全内反射工作。反射表面反射环形表面折射的光通量的部分,并将通量成形为关于主轴的发光强度的预定分布。环形表面设计成通过远离主轴移动折射线而减小模块的总厚度。中央表面将光源发射的光通量的其它部分成形为关于主轴的发光强度的预定分布。表面相协作以将光通量作为从光源发射的整体成形为具有发散的发光强度分布,该发散可能在彼此垂直且垂直于主轴的两个方向中互不相同。

Description

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投影光束的模块。
背景技术
例如,这类模块已经从日本专利申请JP 61-147585中获知,该申请描述了一种模块,它准直光束,并包括安装在支架上的LED以及具有其中放置LED的凹槽的全内反射透镜。透镜和LED都布置在圆柱形机架中。
该日本专利申请的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这样的事实:它们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即,正是因为使用了全内反射,所述装置重新发射的光通量和光源发射的光通量之间的比率一般大于85%。另一个重要优点在于这一事实:不必使用金属涂层来覆盖装置以使入射到侧面的射线被反射。
一般地,可以在共享的支撑表面上布置若干这种类型的模块,该支撑表面上放置了多个光源以制备发光装置。准直方向与支撑表面垂直,且强度分布相对于准直方向呈放射状对称。
备选地,在准直仪的输出面上实施的棱镜成形可以引入棱镜元件(专利申请WO 00/24062),以使准直光束偏移到与原始准直方向不同的方向。
很多实际的情况中,光学装置不仅必须能准直从光源发射的光束而且根据发光强度的所需分布对其进行整形。举例来说,对于机动车灯的各种指示功能,系统输出的光束必须符合某些发散需求,这些发散需求是强加到目标上的规范设置。
例如,对于停止功能,光束在水平平面(与路平行)中的发散很严格,因为需要发散半角大于20°,而垂直方向的半发散角明显较小(10°)。使用(如专利申请JP 61-147585和WO 00/24062中描述的)放射状对称模块,一般获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中具有基本相等发散的分布;因此,遵循水平方向的光度规范包括提供比所需值更大的垂直发散,导致光通量的浪费,以及损耗和/或光源数目的增加,因此,成本增加。
国际专利申请WO 00/24062提出了通过引入棱镜元件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方案,该棱镜元件相对于构成系统的各种准直仪来讲不同,使得这些准直仪的组合可以产生预定的光分布。这种解决方案的限制主要在于,对于某一观察方向,将照亮仅包括准直该观察方向的光的准直仪的装置部分。
一般地,为产生预定的光分布,准直仪可以与透镜整形或微透镜(能拓宽准直仪形成的光束并可能改变它的方向)相结合。
专利US 5841596和US 5884995中的申请人提出了制造在两个主要方向具有不同发散的装置的优选解决方案。这些专利涉及卡塞格伦(Cassegrain)型显微望远镜装置。众所周知,卡塞格伦望远镜由主反射器形成,该主反射器引导源于外部的光并将它收集到第二反射器;第二反射器进一步聚焦光束,在所需的平面上最终产生图像。由于其特殊的几何结构,卡塞格伦望远镜具有对应于第二反射器的暗区域,其中不能获得光。这两个专利利用了逆原理,即,光束由例如放置在望远镜的成像平面中的LED型近点状光源产生,且该光在它被第二反射器反射之后从主反射器提取。该装置一般由塑料或透明树脂制成。
该望远镜系统的主要优点在于这一事实:它使得光学装置的厚度极为有限;另一个优点在于,各个模块可以具有大的宽高比,这意味着使用有限个模块可以覆盖装置的广阔范围。
主要缺点在于,必须使用反射金属层选择性地覆盖头灯的某些部分,这减小了效率并导致制造成本的显著增加。
而且,纯美学的缺点在于,不是从装置的整个输出表面提取光,而是仅从主反射器区域中的外圆环提取光,结果是较暗的中心区域很明显。
欧洲专利申请No.04425775.6的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能改善上述装置的问题。该专利申请涉及用于光束投影的光学元件,该元件相对于透明体的主轴是旋转非对称的。
使用这种光学元件,可以制造一种模块,操作该模块以控制近点状光源(例如SMD类型的或芯片形式的LED)发射的光。这样可以构建一个发光装置,具体而言是机动车辆灯,其中每个独立的指示功能由多个所述模块并置和/或互连而组建。模块的表面以与专利申请JP 61-147585和WO 00/24062提供的相同方式通过折射或通过全内反射工作。
欧洲专利申请No.04425775.6的模块产生的强度分布是旋转非对称的,使得获得特定指示功能所需的光源/模块的数量最小化。
该装置的主要优点在于,装置表面亮度均匀性的改善,最大化的总效率允许每个光单元的装置和成本的减少,尺寸减少,且因为不需要金属涂层获得有限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装置,它利用上述解决方案的优点,还改善了它们的某些方面,具体而言:
-进一步减小了光学系统的厚度,
-使得各个装置的效率最大化。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于投影光束的光学模块获得所述目的,该光学模块具有权利要求1中定义的特征。
使用这种光学模决,可以控制芯片形式的半导体光源发射的光。主透明体包含陷入它内部的光源,优选地是半导体光源。该主固体具有两个不同的表面,它们都通过折射工作。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这些表面的第一个表面可以产生旋转非对称的强度分布。第二表面面对第二光学单元,该第二光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反射表面并可以形成具有所需发散的光束。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定义。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一些优选而非限制性的实施例,
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用于投影光束的光学模块的示意性三维视图;
图2a、b是分别沿着图2c的IIA-IIA和IIB-IIB线穿过图1光学模块的示意性纵向部分。
图2c是图1的光学模块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图1模块内的光束分布;
图4示出了图1模块的变形,具有分段的中央表面,其视图与图2a类似。
图5示出了射线经过图1光学模块的表面时射线的偏移以及由此导致的虚源的产生;
图6a、b示出了图1模块的变形,具有通过全内反射工作的表面,其视图类似于图2a、2b;
图7示出了当射线经过图6a、6b的光学模块的表面时射线的偏移以及由此导致的两个虚源的产生。
图8示出了图6a、b模块内的光束的分布;
图9示出了图1模块的另一个变形,具有分段的反射表面,其视图类似于图2a;
图10示出了图6a、b模块的另一个变形,具有分段的反射表面;
图11示出了图1-2、4、6、9、10、16、17或18的实施例中光学模块可以产生的发光强度的典型分布;
图12示出了图1-2、4、6、9、10、16、17或18的实施例中光学模块产生的发光强度的可能分布;
图13示出了图1-2、4、6、9、10、16、17或18的实施例中光学模块产生的发光强度的另一种可能分布;
图14示出了图6a、b模块的另一种变形,通过对称旋转获得,其视图类似于图2a;
图15示出了图14解决方案中的光学模块产生的发光强度的典型分布;
图16示出了图1模块的另一种变形,中央固体的体积被分割成两个分离的部分,其视图类似于图2a;
图17示出了图16模块的一种变形,具有通过全内反射工作的表面,其视图类似于图2a;
图18示出了图1模块的另一种变形,其中侧面反射体作为与基底相连的固体形成,并具有反射涂层,其视图类似于图2a;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模块的中央固体的共注模的方法;
图20示出了多个本发明的模块形成的装置;
图21示出了图20装置的一部分,其中模块通过全内反射工作;以及
图22示出了图20的装置的一部分,其中模块通过金属涂层工作。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和2a、b、c,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M包括适于布置在支撑表面P(例如印刷电路)上的光源10,以及适于将光源10发射的光会聚到与支撑表面P基本垂直的方向中的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透明材料制成的固体1和反射表面6。如有需要,讨论中的模块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将光束成形为在彼此垂直且与支撑表面垂直的两个方向中具有不同发散的发光强度分布,任何情况下最小化了模块的总尺寸。
主固体1具有主伸展轴z,在图2a和2b所示的布置条件中,该主伸展轴基本垂直于支撑表面P。
参考图2a和2b,光源10(优选是固态类型)置于主固体1的支撑表面P上并陷入固体1的基底表面2(该表面也置于支撑表面P上)内。技术上,固态光源可以通过板上芯片封装(COB)技术与模块M集成。该技术不同于SMD(表面贴装装置)技术之处在于,使用直接位于印刷电路上的半导体,而不是塑料机架中的分离的元件,即,LED单纯由通过滴落导电胶而粘附到支撑板P上的半导体元件(管芯)组成。COB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因为消除了以LED为代表的整个封装,因此正好可以制造极薄的光学装置。
众所周知,LED源可以以“芯片”或“管芯”(当提供能量时,多层半导体元件发射光辐射)的形式直接集成在印刷电路上。一些可能的应用是发光指示装置、机动车辆头灯或灯,公共信息装置等。
制造这些装置的技术是COB(板上芯片封装)技术,包括在合适的衬底上直接布置芯片LED矩阵。该技术首先包括术语为“管芯焊接(die-bonding)”的(热连接或电热连接管芯到衬底)的工艺,可选的“引线结合”操作(芯片与电路的电连接)与之相关。在“管芯焊接”技术中,“倒装焊”方法提供了芯片的倒置以及它的焊盘与电路的电热连接,而不使用用于电连接的引线,这样,排除了另一个“引线结合”工艺。在“倒装焊”工艺中,焊盘的连接一般通过金属“隆起”(球)形成。作为最后的步骤,COB工艺提供“封装”或使用合适的树脂保护光源免受外部应力影响。
参考图3,光学系统在发射的光通量的两个部分上单独操作,即,通过中央部分的发射以及通过外围部分的发射和随后反射。该反射可以通过反射金属层或通过全内反射(TIR)获得。光学系统功能的清晰的分离涉及需要将光源10发射的光通量分割成两个部分I和II。
在透明体1中发生LED光源10发射的光通量分离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外围和中央光束I和II。主固体1包括中央表面4以及环形表面5,中央表面4收集源自光源10的光通量的中央部分II,环形表面5收集源自光源10的光通量的外围部分I。两个光束I和II保持分离这一事实防止了装置的任何区域必须以近似的方式为两个光束工作,这样显著减小了模块的总效率。为确保光通量正确地分割,计算中央表面4和环形表面5之间的相遇点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根据斯涅尔定律,两个界面的相遇点确定了极值射线R1和R2,如图3所示,两个光束I和II不能超出这两个极值射线。光束I和II这样彼此独立地呈现,传输部分的设计可以根据通过反射工作的部分单独并明确地处理。
光源10发射的且被中央表面4收集的通量II被后者成形为相对于主轴z的发光强度II”的预定分布。
中央表面4一般是旋转非对称的,例如,可以设计成:形成发光强度II’的基本均匀和矩形的分布。从图2a、b和c可以看出,如果主固体1关于主轴z旋转90°,中央表面4具有不同的横截面。
图4所示装置M的一种变形中,中央表面4可以分割成多个部分4a、4b,以进一步减小主固体1的中央部分厚度。
如果光束的部分II不是旋转对称的,则透明体1可以具有连接表面3,它连接中央表面4到环形表面5。设计基本锥形的连接表面3使其不与中央表面4的大角度处出现的光发生干涉,因此没有减小模块的总效率,这是因为光到达它的程度几乎为零。
环形表面5优选地通过相对于一个轴旋转而产生,该轴与垂直于支撑表面P的轴z重合并经过光源10的中心延伸。环形表面5的每个部分具有基本非球面的透镜形状,并且构建成从光源10产生的并指向环形表面5部分的射线在图5所示装置的平整部分上产生单个虚点状光源10’。这样环形表面5作为整体产生具有基本环形形状的光源10的虚像。
参考图5,光学系统的支撑表面P与从光源10指向环形表面5上几何点S的几何射线R之间的角度定义成θ。而且,基底表面2(即支撑表面P)与源于虚源10’(由于在环形表面5的点S处折射的结果)的射线R’之间的角度是θ’。环形表面5以这样的方式设计,使得源于10的任何射线R包含的每个角度θ大于或等于在环形表面5的点S处发生折射产生的相应射线R’包含的相应角度θ’。换句话说,如果分别将在环形表面5上折射之前和之后的极值射线R1,R1’对着的角度θ1和θ1’,定义成环形表面5上折射之前和之后的光束的外围部分对着的角度,则在环形表面5上折射之后的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等于或小于在环形表面5上折射之前的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该条件减小了模块的垂直尺寸,同时维持相同的总发光效率。
反射表面6在水平视图具有基本环形的形状,并在透明体1周围延伸。反射表面6可以具有例如抛物面、椭圆体或环绕主轴z旋转的双曲面的总体形状。其它情况,反射表面6可能不具有任何旋转对称性。为了控制外围光束并成功引导光束到所需的方向,椭圆体两个焦点的其中之一或抛物面的焦点制成与虚源10’基本重合。
例如通过覆盖一层反射材料,反射表面6可以在与透明体1不同的主固体(未示出)中形成。在图6a和6b(它们示出了不是通过对称旋转形成的相同模块的两个横截面)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它形成了具有基本环形形状的辅助固体透明体20的一部分。特定实施例中,辅助体20具有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它通过环形基底表面12与反射表面6相连,并被环形顶面8在顶部限制。环形顶面8通过具有基本圆柱形状的放射状外表面11与反射表面6相连,并通过具有基本圆柱形状的放射状内表面9与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相连。如果决定将多个模块M组合到一起以形成光学装置D,如图20所示,则放射状外表面11具有彼此连接相邻模块的功能。
辅助体20的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的每个部分以这种方式构建,使得从光源10’发射指向环形表面7的部分的射线产生单个虚点状光源10’’,如图7所示。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作为整体由此产生具有基本环形形状的光源10’的虚像。参考图7,主固体1的基底表面2(即支撑表面P)与从虚像10”产生并指向辅助体20的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的几何点S’的几何射线R”之间的角度定义成θ”。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以这种方式设计,使得源自虚源10’的任何射线R’包含的每个角度θ’大于或等于相应射线R”包含的相应角度θ”(由于在环形表面7产生的折射)。换句话说,如果分别在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折射之前和之后极值射线R1’,R1”对着的角度θ1’和θ1”,分别定义成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折射之前和之后光束的外围部分对着的角度,则在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折射之后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等于或小于在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折射之前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该条件使得模块M的垂直尺寸减小到比图1到5的解决方案更大的程度,其中图1到图5的解决方案中反射表面6直接接收主固体1的环形表面5折射的光束,即,没有中间折射表面。
如果使用辅助透明体20,且反射表面6构建成椭圆体或双曲面形,或在合适的条件构建成抛物面形,则可以通过全内反射获得光束的反射;因此不必使用金属层来覆盖反射表面6从而获得入射光束I的反射。这使得结构简化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最重要的,这种覆盖没有造成效率损耗。
参考图8,反射表面6收集源于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的光通量I,并将光通量I成形为关于主轴z的发光强度I’的预定分布。最后,环形顶面8收集源于反射表面6的通量I’并从辅助透明体20提取它,标记为I”,这样发生进一步折射。
反射表面6可以是连续的或可以分割成段6a、6b、6c。这在图9和图10中示出,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在没有辅助透明体20的实施例和在使用辅助透明体20和全内反射的实施例中形成的分段表面6。
反射表面6可以是相对于经过光源10中心延伸的主轴z旋转非对称,且根据需要获得的发光强度分布,反射表面6的几何形状可以在每个区域上都不同。
图11、12和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模块M获得的发光强度的各种可能分布。因为通量I和II一般成形为在彼此垂直且与支撑表面垂直的两个方向中具有不同的发散,因此可以构建发光强度的不同分布。通过交叠光通量I和II的贡献,并布置这些通量的发散彼此同相,而获得图11和13。通过布置通量I和II的发散相差180°而获得图12。这些图示以坎德拉(cd)的方式示出了发光强度的分布。
图14示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其中发光强度的分布相对于主轴z基本准直。这种情况下,其中光学系统的所有表面通过关于主轴z对称旋转形成,反射表面6具有抛物面横截面,其焦点在虚源10’的中心,或如果存在辅助固体20,则其焦点在虚源10”的中心,且中央表面4具有基本椭圆体的横截面,它的焦点远离中央表面4而与光源10重合。在图15中示出了使用图14的装置获得的发光强度分布。
可以通过各种模塑技术使用不同的塑性树脂形成主固体1。举例来说,可以使用热固性或可光聚合的树脂;这些树脂可以是环氧树脂、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可以通过模塑,例如通过注模或铸造形成该固体。
参考图16和17,可以在两个连续的步骤中形成主固体1,使其分别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1’和1”,可选地它们由不同材料形成。光源10可以包含在固体1的第一部分1’中,该第一部分1’由热固性树脂或环氧树脂制成。然后通过模塑在第一部分上添加固体1的第二部分1”,并包含固体1的第一部分1’,外表采用固体1的形状。图19示出了使用具有中间孔F(用于注入塑性树脂)的模具S和其上放置固体1的第一部分1’的相对模具(counter-mould)CS,将固体1的第二部分1”共模塑到主固体1的第一部分上的可能技术。
参考图18,反射表面6可以在辅助固体120(该辅助固体120与表面P相连)上形成,并接着被金属涂层覆盖。这种结构中,例如通过注射模塑法,辅助体120和主固体1”可以同时模塑;这种情况下,辅助体120也是透明的,并接着被反射金属涂层覆盖。
参考图20到22,可以使用多个本发明的光学模块M制造光学装置D。这种情况下,每个模块M的辅助透明体20或120彼此相连以形成单个、组合的透明体220,其中形成多个洞穴C。各个模块M的主固体1放置在每个洞穴C中。具体而言,图21示出了使用全内反射的装置D,其中在每个洞穴C的侧面上形成相应的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反射表面6在图20中不可见),而图22示出了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在洞穴C的侧面上需要金属涂层以形成反射表面6。
可以通过各种模塑技术和使用不同的塑性树脂制造组合的透明体220。举例来说,可以使用热固性或可光聚合的树脂;所述树脂可以是环氧树脂、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可以通过模塑,例如通过注射模塑法或铸造,形成组合的固体220。具体而言,图21装置的组合固体220可以与多个主固体1同时模塑。

Claims (35)

1.一种用于投影光束的光学模块,包括:
-光源(10);
-具有主延伸轴(z)的透明材料的主固体(1),该主固体具有基底表面(2)以及在主延伸轴(z)的相对侧上的中央表面(4)和中央表面周围延伸的环形表面(5),该基底表面是平整的并与主延伸轴垂直,且光源(10)包括在其中,该中央和环形表面(4,5)分别适于接收光源(10)发射的光通量的中央部分(II)和外围部分(I),以及
-反射表面(6),具有环形形状且布置在主固体(1)的周围;
其特征在于
-中央表面(4)设计成使得光通量的中央部分(II)成形为关于主轴(z)的发光强度(II”)的预定分布;
-环形表面(5)设计成产生具有基本环形形状的光源(10)的虚像(10’),并以这种方式传输光束的外围部分(I’),使得在环形表面(5)上折射之后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等于或小于在环形表面(5)上折射之前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以及
-反射表面(6)以这种方式设计,以反射环形表面(5)发射的光通量的外围部分(I’),并将其成形为关于主轴(z)的光强(I”;I””)的预定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环形表面(5)属于基本非球面的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中央、环形和反射表面(4、5、6)通过关于主轴(z)的对称旋转而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中央表面(4)具有与主延伸轴(z)重合的光轴,且关于主轴(z)旋转非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模块,其中中央表面(4)与环形表面(5)通过基本锥形的连接表面(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模块,其中中央表面(4)可以在垂直于主轴(z)的平面内产生基本矩形形状的发光强度的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模块,其中中央表面(4)是分段的(4a、4b)。
8.根据权利要求4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表面关于主轴(z)是旋转非对称的。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表面(6)与环形表面(5)相协作,可以在垂直于主轴(z)的平面内产生基本矩形形状的发光强度的均匀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表面(6)在辅助透明体(20、120)上形成,该辅助透明体具有与主轴(z)重合的主轴。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光学模块,其中辅助透明体具有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该放射状内环形表面面对主透明体的环形表面,且通过与主轴(z)垂直的基本平整的环形基底表面(12)与反射表面(6)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光学模块,其中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设计成产生具有基本环形形状的光源(10)的第二虚像(10”),并以这种方式传输光束的外围部分(I),使得在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折射之后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等于或小于在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上折射之前光束的外围部分(I’)对着的角度θ1’。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光学模块,其中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是基本非球面的,光通量的原点固定在第二虚源(10”)。
14.根据权利要求3和11的光学模块,其中辅助透明体(20)还具有与主轴(z)垂直的基本平整环形顶面(8)以及基本圆柱形的放射状内连接表面(9),该连接表面连接环形顶面(8)到放射状内环形表面(7),其中通过关于主轴(z)的对称旋转获得该环形顶面、放射状内连接表面以及环形基底表面(8、9、12)。
15.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光学模块,其中辅助透明体(20)具有垂直于轴(z)的基本平整环形顶面(8),环形表面(8)与反射表面(6)协作,能够在垂直于主轴(z)的平面内产生基本矩形形状的发光强度(I”)的均匀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表面(6)分段成多个反射部分(6a、6b、6c)。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部分(6a、6b、6c)成形为基本椭圆体或抛物面表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所述光学模块设计成投影这样的光束,所述光束强度的总分布相对于主轴(z)发散基本为零。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表面(6)具有反射涂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反射表面(6)可以通过全内反射反射光。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光学模块,其中光源是固态光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光学模块,其中光源是这样一种LED,所述LED具有矩形或方形的发射器以及与基底表面(2)垂直取向的发射轴。
23.根据权利要求21的光学模块,其中光源通过板上芯片封装技术集成在基底表面(2)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光学模块,其中主固体(1)由热固性或可光聚合的树脂制成。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光学模块,其中主固体(1)由环氧树脂、硅树脂或丙烯酸树脂制成。
26.根据权利要求24的光学模块,其中固体(1)通过铸造类型的模塑制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3的光学模块,其中主固体(1)以两个分离的部分形成,包括
-第一部分(1’),与光源(10)接触,并由热固性或可光聚合的树脂制成,以及
-第二部分(1”),共模塑到第一部分,并由热塑性材料制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7的光学模块,其中第二部分(1”)通过注射模塑法形成。
29.根据权利要求10和27的光学模块,其中与主固体(1)的第二部分(1”)同时,通过热塑性材料的注射模塑法形成辅助固体(120)。
30.根据权利要求29的光学模块,其中,辅助固体(120)的反射表面(6)具有反射涂层。
3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光学模块,其中辅助固体(20、120)通过热塑性材料的注射模塑法形成,并与主固体(1)相连。
32.具有发光指示功能的光学装置,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的模块(M),所述模块布置在共享的支撑表面(P)上,并通过支撑表面上形成的导轨电连接。
33.根据权利要求10和32的光学装置,其中组成多个模块(M)的各个辅助体(20、120)彼此相连以形成单个、组合的透明体(220)。
34.根据权利要求33的光学装置,其中组合的透明体(220)通过热塑性材料的注射模塑法形成,并与属于多个模块(M)的主固体(1)相耦合。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的光学装置,其中组合的透明体(220)的一部分覆盖有反射层。
CN2006101536863A 2005-09-14 2006-09-14 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11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5425640.9 2005-09-14
EP05425640A EP1764841B1 (en) 2005-09-14 2005-09-14 A module for projecting a light bea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1131A true CN1971131A (zh) 2007-05-30
CN1971131B CN1971131B (zh) 2010-12-01

Family

ID=3658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5368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1131B (zh) 2005-09-14 2006-09-14 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712930B2 (zh)
EP (1) EP1764841B1 (zh)
JP (1) JP4699966B2 (zh)
CN (1) CN1971131B (zh)
AT (1) ATE405951T1 (zh)
DE (1) DE602005009187D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2264A (zh) * 2010-04-16 2011-11-23 凤凰电机公司 发光装置
CN102630289A (zh) * 2009-12-04 2012-08-08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共同模制的光传感器的led照明模块
CN10676455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带有折射透镜和反射器的led准直照明光学装置
WO2021017240A1 (zh) * 2019-07-26 2021-02-0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10685B2 (en) * 2007-08-17 2012-11-13 Dimitrov-Kuhl Klaus-Peter Parameterized optical system and method
FR2923581A1 (fr) * 2007-11-13 2009-05-15 Force Et Lumiere Electr Societ Dispositif d'eclairage a sources lumineuses ponctuelles.
JP6096180B2 (ja) 2011-06-17 2017-03-15 フィリップス ライティング ホールディング ビー ヴィ 発光ダイオード光源
US20120257386A1 (en) * 2011-06-24 2012-10-11 Xicato, Inc. Led based illumination module with a reflective mask
EP2965141A1 (en) * 2013-03-07 2016-01-1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Low-profile optical arrangement
CN104235756A (zh) * 2013-06-11 2014-12-24 全亿大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透镜以及具有该透镜的照明装置
FR3019314B1 (fr) * 2014-03-28 2017-08-11 Gaggione Sas Collimateur de lumiere
US9163806B1 (en) * 2014-04-03 2015-10-20 Whelen Engineering Company, Inc. Wide angle optical system for LED array
CN106704985B (zh) * 2015-07-17 2023-07-14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棱面半球壳led灯具光学面罩
CN107304978A (zh) * 2016-04-21 2017-10-31 通用电气照明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Led模块及标示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47585A (ja) 1984-12-21 1986-07-05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発光ダイオ−ド
CN2036235U (zh) * 1988-06-25 1989-04-19 邓恩家 太阳光的照明装置
IT1281360B1 (it) * 1995-09-26 1998-02-18 Fiat Ricerche Sistema di illuminazione a microtelescopio integrato in una lastra trasparente
DE69605265T2 (de) * 1995-09-26 2000-05-31 Fiat Ricerche Beleuchtungssystem mit integriertem Mikroteleskop in einer durchsichtigen Platte
JP2002528861A (ja) * 1998-10-21 2002-09-0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Led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US6166860A (en) * 1999-08-17 2000-12-26 Teledyne Lighting And Display Products, Inc. Scre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020085390A1 (en) * 2000-07-14 2002-07-04 Hironobu Kiyomoto Optical device and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US6547423B2 (en) * 2000-12-22 2003-04-15 Koninklijke Phillips Electronics N.V. LED collimation optics with improved performance and reduced size
JP3989412B2 (ja) * 2002-10-21 2007-10-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画像投影装置
JP4182783B2 (ja) * 2003-03-14 2008-11-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Ledパッケージ
JP4375016B2 (ja) * 2003-12-26 2009-12-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
US7300177B2 (en) * 2004-02-11 2007-11-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Illumination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 modules disposed in an array with a non-radially symmetrical aperture
JP4290585B2 (ja) * 2004-02-26 2009-07-08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灯具
JP2006040861A (ja) * 2004-06-25 2006-02-09 Olympus Corp 照明デバイス、照明装置、及び、画像投影装置
JP2006049231A (ja) * 2004-08-09 2006-02-16 Koito Mfg Co Ltd 車両用標識灯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30289A (zh) * 2009-12-04 2012-08-08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共同模制的光传感器的led照明模块
CN102630289B (zh) * 2009-12-04 2014-04-23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带有共同模制的光传感器的led照明模块
CN102252264A (zh) * 2010-04-16 2011-11-23 凤凰电机公司 发光装置
CN102252264B (zh) * 2010-04-16 2015-03-25 凤凰电机公司 发光装置
CN106764551A (zh) * 2016-11-30 2017-05-3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带有折射透镜和反射器的led准直照明光学装置
WO2021017240A1 (zh) * 2019-07-26 2021-02-0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64841A1 (en) 2007-03-21
CN1971131B (zh) 2010-12-01
US7712930B2 (en) 2010-05-11
JP2007080826A (ja) 2007-03-29
US20070058138A1 (en) 2007-03-15
ATE405951T1 (de) 2008-09-15
DE602005009187D1 (de) 2008-10-02
EP1764841B1 (en) 2008-08-20
JP4699966B2 (ja) 2011-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1131B (zh) 用于投影光束的模块
US7651246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module for the projection of a light beam, and motor vehicle lamp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uch modules
US8251538B2 (en) Lighting device
US6616299B2 (en) Single optical element LED signal
US7403680B2 (en) Reflective light coupler
CN1965417B (zh) 具有漏斗形状透镜的led聚光灯
KR101278963B1 (ko) 조명 장치, 자동차 헤드라이트 및 조명 장치를 제조하는방법
US20110216543A1 (en) Lens member and optical unit including the same
JP2004281605A (ja) Ledパッケージ
CN101556984A (zh) 发光二极管光放射装置
CN107664295B (zh) 一种准直透镜及其车用光学模组
JPH01130578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
CN107923580B (zh) Led模块和照明模块
US9360675B2 (en) Optical phase space combiner
CN211083965U (zh) 一种二次混光的led透镜及灯具
JP2004221390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照明装置
TW202134563A (zh) 使用全內反射來增加光源亮度的回收光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9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