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63163B -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63163B CN1963163B CN2006101366294A CN200610136629A CN1963163B CN 1963163 B CN1963163 B CN 1963163B CN 2006101366294 A CN2006101366294 A CN 2006101366294A CN 200610136629 A CN200610136629 A CN 200610136629A CN 1963163 B CN1963163 B CN 19631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tube
- cylinder head
- air
- case
- radi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2590/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 F01N2590/04—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adapted to particular use, e.g. for military applications, airplanes, submarines for motorcy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构成动力单元的一部分的发动机所具有的气缸盖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口,上游端与该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从气缸盖向下方延伸并向后方延伸出去,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将导入二次空气的软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能够避免增长了的连接管在配置上产生的问题,并且即使在动力单元的上方设有空气过滤器,也能够防止空气过滤器吸入加热了的空气。在与排气口连通并与气缸盖(33)连接的连接管(62)的一部分上形成大致弯曲成U形的U形部(62a),该U形部(62a)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构成动力单元的一部分的发动机所具有的气缸盖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口,上游端与该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从气缸盖向下方、向后方延伸,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将导入二次空气的软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将从可摆动地支承于小型摩托车的车架上的动力单元的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导出的排气管上设有金属制的连接管,导入二次空气的橡胶软管与该连接管连接。
专利文献1:特许第3127527号公报
但是,为了导入来自空气过滤器的二次空气,在使用软管时需要确保其配置上的自由度,连接管上游端的温度需要降低到能够连接软管的温度。因此,若弯曲加工连接管并调整连接管的长度,对连接管充分散热,则能够将连接管上游端的温度降低到能够连接软管的温度。但是,若这样地弯曲增长连接管,则不仅需要用于配置增长的连接管的充分空间,而且在连接管的上方配置空气过滤器时,空气过滤器会吸入被散放的热量而加热的空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增长了的连接管在配置上产生的问题,并且即使在动力单元的上方设有空气过滤器,也能够防止空气过滤器吸入加热了的空气的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构成动力单元的一部分的发动机所具有的气缸盖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口,上游端与该排气口连接的排气管从所述气缸盖向下方延伸并向后方延伸出去,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将导入二次空气的软管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排气口连通并与气缸盖连接的连接管的一部分上形成弯曲成U形的U形部,该U形部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气缸盖的下部侧面及所述排气管之间。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U形部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气缸盖及所述排气管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通过在连接管的一部分上形成U形部,能够调整连接管的长度,并且U形部在侧面观察配置在气缸盖的下部侧面以及排气管之间,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气缸盖下部侧面以及排气管之间的空间来配置长连接管。而且,U形部配置在气缸盖的下方,即使在动力单元的上方配置空气过滤器,也能够阻挡来自U形部的散热影响到空气过滤器一侧,防止加热的空气吸入空气过滤器中。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充分地加长设定连接管的U形部来充分降低连接管上游端的温度,并且通过来自排气管的散热加热U形部的一部分,由此能够将加热的二次空气供给排气口,并且提供排气净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
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
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拆下散热器罩的状态下的对应图4的侧面图;
图6是排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图4的7向的向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无级变速器的从动带轮附近的横向剖面图;
图9是空气过滤器的放大的左侧面图;
图10是图9的10向的向视图;
图11是图9的11-11线的放大剖面图;
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面图;
图13是图4的13-13线剖面图;
图14是沿着图5的14-14线表示发动机主体并且为了表示水循环路径而将散热器直立表示的剖面图;
图15是从图13的15-15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风扇罩的局部剖切侧面图;
图16是图15的16向的向视图。
附图标记
33:气缸盖
49:排气口
50:排气管
61:软管
62:连接管
62a:U形部
E:发动机
P:动力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6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侧面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图2的3-3线剖面图,图4是图2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拆下散热器罩的状态下的对应图4的侧面图,图6是排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图4的7向的向视图,图8是放大表示无级变速器的从动带轮附近的横向剖面图,图9是空气过滤器的放大的左侧面图,图10是图9的10向的向视图,图11是图9的11-11线的放大剖面图,图12是图11的12-12线剖面图,图13是图4的13-13线剖面图,图14是沿着图5的14-14线表示发动机主体并且为了表示水循环路径而将散热器直立表示的剖面图,图15是从图13的15-15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风扇罩的局部剖切侧面图,图16是图15的16向的向视图。
在下面的说明中,前后及左右是以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行驶方向为基准进行说明的。
首先,在图1中,作为二轮机动车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架21是由前部架22和后部架23组成,所述前部架22从前管25向前下方延伸并支承踏板26,所述前管25可以转向地支承前叉24,所述前叉24轴支承前轮WF,所述后部架23从所述前部架22的后部向后上方延伸并支承乘车人用座位27。在车架21上经由悬挂连杆28可以上下摆动地悬挂动力单元P,该动力单元P轴支承后轮WR并且驱动该后轮WR,在后部架23及动力单元P之间设置有将动力单元P的上下摆动进行缓冲的后缓冲器29。
在图2及图3中,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E作为发动机主体30具有:曲轴箱31、以前倾姿势与曲轴箱31的前端结合的气缸体32、与气缸体32的前端结合的气缸盖33。
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轴线的曲轴35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曲轴箱31上,可以滑动地嵌合在气缸体32所具有的气缸筒36上的活塞37经由连杆38及曲轴销39连接到曲轴35上,火花塞40安装在气缸盖33上,并且配置具有附设减压装置34的凸轮轴65的气门传动机构41,覆盖气门传动机构41的盖罩42结合在气缸盖33的前端。
曲轴箱31将被含有气缸筒36的轴线的垂直面左右分割的左侧及右侧箱半体31L、31R相互结合而构成。曲轴35旋转自如地贯通左侧及右侧箱半体31L、31R,球轴承43、44各自安装于两箱半体31L、31R及曲轴35之间。
同时参照图4及图5,在所述动力单元P的上方配置有空气过滤器45,所述空气过滤器45经由化油器47及进气管48与气缸盖33的上部侧面设置的进气口46(参照图14)连接。另外,在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设置有排气口49,上游端连接该排气口49的排气管50从气缸盖33向下延伸,通过动力单元P的前部下方向后方延伸,所述排气管50的下游端与后轮WR的右侧配置的排气消声器51连接。
同时参照图6,从所述排气口49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净化装置54被净化,该排气净化装置54将二次空气导入到废气中,其具有:谐振器56,其具有向前方开口的进气管55并被支承在后部架23上;二次空气用过滤器58,其经由管路57与所述进气管55的中途连接;二次空气控制阀59,其根据进气真空压力来控制空气流量,与二次空气用过滤器58连接;簧片阀60,其仅容许来自二次空气控制阀59侧的流通,与二次空气控制阀59连接;橡胶制的软管61,其导入来自簧片阀60的空气,上游端与簧片阀60连接;金属制的连接管62,其上游端与软管61连接,向所述二次空气控制阀59导入进气真空压力的真空压力排出管路63与进气管48连接。
在图7中,所述连接管62的下游端连通通路69而与气缸盖33连接,所述通路69连通排气口49而设置在气缸盖33上。而且,在连接管6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弯曲成U形的U形部62a,该U形部62a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而且,如图7所示,所述U形部62a的一部分位于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
再回到图3中,在介于曲轴箱31的左侧箱半体31L及曲轴35之间安装的球轴承43的外侧、在曲轴35上固定有驱动链轮64,从动链轮66固定在所述气门传动机构41所具有的凸轮轴65上,在驱动链轮64及从动链轮66上卷挂有环状的正时链67。而且,在左侧箱半体31L、气缸体32及气缸盖33上设置有用于使所述正时链67运行的链通路68。
另外,在左侧箱体半31L上连接设置传动箱71,使其向后轮WR的左侧延伸,所述传动箱71收纳与发动机E协作的、构成动力单元P的传动装置T。
该传动箱71由内侧箱72、外侧箱73以及减速齿轮箱74构成,所述内侧箱72沿着曲轴35的轴线比所述气缸体32的外侧更伸出并且向后方延伸,一体地设置在曲轴箱31中左侧箱半体31L上,所述外侧箱73从左侧结合在内侧箱72上,所述减速齿轮箱74结合在所述内侧箱72的右侧后部,在内侧箱72及外侧箱73之间形成有作为干燥空间的变速器室75,在内侧箱72及减速齿轮箱74之间形成与变速器室75隔绝的减速器室76,在该减速器室76的内部存积机油,后轮WR的车轴77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传动箱71的内侧箱72的后部及减速齿轮箱74上。
所述传动装置T由收纳于变速器室75中的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78、在无级变速器78及所述车轴77之间设置的、收纳于所述减速器室76中的齿轮减速机构79组成。
曲轴35在驱动链轮64的外侧液体密封且旋转自如地贯通左侧箱半体31L而突入到变速器室75中,无级变速器78具有:在变速器室75内安装在曲轴35的一端部的驱动带轮80、具有与曲轴35平行的轴线并经由离心离合器82安装在旋转自如地被传动箱71支承的从动轴81上的从动带轮83、卷挂在驱动带轮80及从动带轮83上的环状的V型带84。
驱动带轮80由固定在曲轴35的一端侧的固定带轮半体85、在固定带轮半体85的轴向内侧可在轴向上滑动自如地安装在曲轴35上的可动带轮半体86构成,V型带84卷挂在两个带轮半体85、86之间形成的V形的环状槽87中。另外,在可动带轮86半体的背面侧、在曲轴35上固定有斜板88,在可动带轮半体86及斜板88之间,以浮动状态收纳有多个重锤轮89。而且,若增大曲轴35的转速,则受到离心力的重锤轮89...向曲轴35的半径方向的外侧移动,使可动带轮半体86接近固定带轮半体85。由此,V型带84与两带轮半体85、86的接触半径变大。
从动轴81液体密封且旋转自如地贯通内侧箱72,从动轴81的一端部经由球轴承90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外侧箱73上,从动轴81的另一端部经由球轴承91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减速齿轮箱74上,从动轴81的中间部经由球轴承92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内侧箱72上。
在图8中,圆筒状的衬套93安装在所述从动轴81的一端,该衬套93是由多孔的烧结合金组成的,浸透机油。而且衬套93压入到球轴承90的内圈90a中,球轴承90的外圈90b嵌合、固定在外侧箱73设置的轴承槽73a上。
另一方面,从动带轮83具有:内筒96,其可以相对旋转地同轴围绕从动轴81;外筒97,其可以绕轴线相对转动并可沿轴线方向相对移动地可滑动地嵌合内筒96;固定带轮半体98,其固定在内筒96;可动带轮半体99,其与该固定带轮半体98相对并固定在外筒97;扭矩凸轮机构100,其设置在内筒96及外筒97之间,根据该可动带轮半体99及固定带轮半体98之间的相对旋转相位差,在两带轮半体98、99之间作用轴向的分力;螺旋弹簧101,其朝向固定带轮半体弹性靠压可动带轮半体99,V型带84卷挂在固定带轮半体98及可动带轮99半体之间形成的V形的环状槽中。另外,在内筒96及从动轴81之间设置有伴随发动机的转速超过设定转速而成为动力传动状态的离心离合器82。
而且,从动带轮83的固定带轮半体98及可动带轮半体99之间的间隔,通过由所述扭矩凸轮机构100产生的轴向力、由螺旋弹簧101产生的轴向弹力、作用在打开固定带轮半体98及固定带轮半体99之间的间隔的来自V型带84的力的平衡进行确定,在驱动带轮80,若通过使可动带轮半体86接近固定带轮半体85而增大V型带84卷挂在驱动带轮80上的卷挂半径时,则V型带84卷挂在从动带轮83上的卷挂半径变小。
收纳在减速器室76的齿轮减速机构79包括:第1齿轮103,其设于从动轴81上;第2齿轮104,其设置中间轴107上,与第1齿轮103啮合,所述中间轴107与从动轴81及车轴77平行设置,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内侧箱72及减速齿轮箱74上;第3齿轮105,其设置在中间轴107上;第4齿轮106,其设置在车轴7上,与第3齿轮105啮合。
脚蹬轴108旋转自如地支承在传动箱71的外侧箱73上,在该脚蹬轴108的外端设置有脚蹬踏板(未图示)。另外,在所述外侧箱73的内面侧,在脚蹬轴108及曲轴35之间设置有脚踏式起动装置109,其可以将对应脚蹬踏板的脚蹬操作的脚蹬轴108的动力传递给曲轴35。
在驱动带轮80的固定带轮半体85的外面突出设置有呈放射状配置的多个散热片110...,固定带轮半体85也具有作为送风风扇的功能。另一方面,连接管部111设置在外侧箱73的前部,与该连接管部111连接的管道(未图示)从连接管部111向上方延伸。而且,根据作为送风风扇起作用的固定带轮半体85的旋转,变速器室75内的空气经由所述连接管部111及所述管道排出外部。
但是,在传动箱71中形成的、收纳齿轮减速机构79的减速器室76内的下部存积浸润构成齿轮减速机构79的第1~第4齿轮103~106的一部分的、起润滑作用的机油,在减速器室76内的气体伴随着机油温度的上升而热膨胀时将通气废气排出外部的、与减速器室76内的上部连通的导出管部113设置在传动箱71的齿轮减速箱74的上部,通气管114的一端与导出管部113连接。即,通气管114的一端通过减速器室76内的上部与齿轮减速箱74连接。
所述通气管114沿传动箱71的上部稍向前上方倾斜向车架21的前方延伸,在传动箱71的上部安装保持通气管114的中间部的夹紧部件115。另外,通气管114的另一端在与空气过滤器45对应的部分向上方立起,朝向上方开口。
在图9及图10中,空气过滤器45的过滤器箱116由沿着车架21的宽度方向将结合面相互结合的前部箱部件117及后部箱部件118和结合在前部及后部箱部件117、118的右侧的罩部件119构成,将过滤器箱116内划分成未净化室及净化室的、保持过滤器元件120的元件支承框121夹持在前部及后部箱部件117、117之间。
另外,在前部及后部箱部件117、118与罩部件119之间形成有进气室122,该进气室112的前端作为进气口122a向前方开口。另外,使进气室122的后部与未净化室连通的管道123安装在后部箱部件118的罩部件119侧的侧壁上,连接化油器47的连接管124的上游端突入到净化室内。
同时参照图11及图12,在过滤器116的罩部件119上,从外侧覆盖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而一体地设置有通气出口罩119a,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保持在该通气出口罩119上。
即,在通气出口罩119a的内面,保持筒部125上下延伸而一体设置,该保持筒部125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并且上端封闭,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插入保持筒部125内。而且,在保持筒部125的内面设置有在通气管114的外周方向上与等间隔的四处位置弹性接触的四个突出部126、126...,通过将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插入保持筒部125内,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被弹性保持。另外,在与保持筒部125上连接设置的支承壁部128,在插入保持筒部125的部分附近设有大致U形的保持槽127,该保持槽127插通、保持所述通气管114,在保持槽127保持的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弯曲成大致L形并插入、保持在保持筒部125中。
结合图13,在所述曲轴箱31中的右侧箱半体31R上一体地突出设置环形围绕曲轴35的支承筒部129,在该支承筒部129的外端结合在与右侧箱半体31R之间形成传动室130的右罩131结合,曲轴35液体密封且旋转自如地贯通右罩131。
在右罩131的外侧配设有具有固定在右罩131的定子132和围绕该定子132固定在曲轴35上的外转子33的发电机134,在该发电机134的外侧,在风扇135上固定在曲轴35上。该风扇135在通过多个螺栓156连结在发动机134的外转子133上的根部135a的外周部上一体地设有多个叶片135b、135b。
进一步结合图14,在所述传动室130内,在右侧箱半体31R上安装有油泵112,该油泵112的泵壳136由与右侧箱半体31R抵接的端板137和将该端板137夹在与右侧箱半体31R之间而连结在右侧箱半体31R上的泵罩138构成,在泵壳136内收纳有内转子139及外转子140。另外,与内转子139不能相对旋转地连结的泵轴141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泵罩138及右罩131上。
从动齿轮142通过销143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泵轴141上,与该从动齿轮142啮合的驱动齿轮144通过压入等固定到曲轴35上。另外,驱动链轮145通过压入等固定在所述泵轴141上,环状的链条147卷挂在从动链轮146及所述驱动链轮145上,从动链轮146及所述驱动链轮145通过销150不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冷却水泵148的泵轴149上。
所述冷却水泵148的泵壳151是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右罩131上的壳主体152上连结泵罩153而形成的,在泵壳151形成的泵室155内配置的叶轮154通过壳主体152固定在液体密封且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所述泵轴141上。
但是,发动机主体30的气缸体32及气缸盖33上形成有冷却水套158,在所述泵壳151中的壳主体152上设置的排出口159经由连接管160与气缸体32上设置的冷却水套158的入口158a连接。而且,连接管160的一端部液体密封地嵌合在所述冷却水套158的入口158a上,当将一体地具有壳主体152的右罩131连结在曲轴31的右侧箱半体31R上时,所述连结管160的另一端部液体密封地嵌合在所述排出口159上。
如图13所示,固定在曲轴35上的风扇135被连结在曲轴箱31的右侧箱半体31R的风扇罩161包围,配置于风扇135外侧的散热器162通过多个螺栓163...安装在所述风扇罩161上,该散热器162通过所述风扇135吸进的冷却风进行冷却。
散热器162通过散热器芯166连结与水平方向平行排列的上部箱164及下部箱165而构成的,具有与所述风扇135的外端旋转轨迹大致对应的圆形百叶窗167并从外侧覆盖散热器162的散热器罩168,安装在风扇罩161上,使百叶窗167面向散热器芯166。
另外,在散热器罩168的下部一体地设有排气管罩部168a,其从外侧覆盖从气缸盖33向下方延伸并通过动力单元P的发动机主体30下方向后方延伸的排气管50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例中覆盖排气管50的上半部。
由于风扇135的旋转而通过所述百叶窗167及散热器芯166吸进的空气,在风扇罩161内形成涡流,如图15所示,在风扇罩161的下部,与箭头169所示的涡流正交的平面上配置的排风口170朝向前斜下方形成有开口。通过形成这样的排风口170,在风扇罩161内的涡流不会紊乱而是被整流,由此,可以抑制空气通过百叶窗167时产生的风声。
另外,在从所述排风口170排出的空气流中作用沿着风扇罩161的外周朝向上方侧的力,但在风扇罩161的上方配置有空气过滤器45,该过滤器45具有朝前方开设的吸入口122a。因此,通过散热器芯166而被加热的空气可能会被吸入空气过滤器45。然而,在所述排风口170的上方在风扇罩161的上部,从排风口170沿着风扇罩161的外周上升的空气被阻止流向空气过滤器45侧,如图16所示,例如与上述上升的空气流相对而突出设置有上下隔开间隔的两个屏蔽壁171、172。其中在图16中,为了明确表示屏蔽壁171、172,在这些屏蔽壁171、172上标注网格线。
通过这样的屏蔽壁171、172,过滤器45不会吸入加热的、从风扇罩排出的空气,可以吸入到没有加热的新鲜空气。
在发动机主体30的气缸体32的侧方配置有控制从冷却水套158排出的流向散热器162的冷却水的流量的调温器175,该调温器175安装在冷却水泵148的泵壳151的泵罩153上,与该泵罩153上设置的进入口176连通。
而且,所述调温器175配置在所述散热器162的前方、沿着车架21的宽度方向与该散热器162的散热器芯166大致在同一位置,该调温器175与所述散热器162一同被散热器罩168从外侧覆盖。
如图14所示,在进气口46的附近,在气缸盖33的右侧面设置有连通冷却水套158的出口158b的连结管177,冷却水软管178的上游端与该连接管177连接。另外,冷却水软管178的下游端与T形的接头179连接,上游端与该接头179连接的冷却水软管180与散热器162的上部箱164连接。而且,所述接头179及调温器175之间通过把来自冷却水套158的冷却水导入调温器175侧的旁路用冷却水软管181连接,散热器162的下部箱165及调温器175之间通过冷却水软管182连接。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与发动机E一起构成动力单元P的传动装置T的构成要素即从动轴81的一端部经由圆筒状的衬套93及球轴承90而旋转自如地支承在面对干燥空间即变速器室75的外侧箱73上,所述衬套93由多孔质的烧结合金构成并且含浸机油,安装在所述从动轴81上,并且压入到球轴承90的内圈90a中。
因此,不需要为了润滑而对衬套93进行复杂的加工,另外,提高从动轴81的一端支承部的润滑性,不采用特别的轴承材料或润滑油,可以实现长寿命的廉价的支承构造。而且,通过将衬套93安装于球轴承90及从动轴81之间,与把从动轴81直接嵌合在球轴承90上相比,可以减少由摩擦引起的从动轴81的摩损,由于在衬套93磨损时可以简单地更换,故在此方面可降低成本。
另外,球轴承90的外圈90b是嵌合、固定在外侧箱73的轴承槽73a上的,通过将衬套93安装于从动轴81及球轴承90之间,可以使球轴承90的外径变得比较大,可以减少嵌合、固定该球轴承90的外侧箱所承受的表面压力。
但是,与发动机E一起构成动力单元P的传动装置T由对发动机E的输出进行变速的无级变速器78及对该无级变速器78的输出进行减速并传递到后轮WR的齿轮减速机构79构成,在与发动机主体30连接设置并向后轮WR的侧方延伸设置的传动箱71内形成有收纳无级变速器78的变速器室75和收纳齿轮减速机构79且在下部存积机油的减速器室76,为与减速器室76内的上部连通而使一端与传动箱171的减速齿轮74的上部设置的导出管部113连接的通气管114,沿着传动箱71的上部向前方延伸,通气管114的另一端朝向上方开口。
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随着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行驶溅起的泥水浸入通气管114内,而且,通过通气管114沿着传动箱71向前方延伸,通气管114内的通路变长,可以促进机油的重力分离,防止在通气管114的另一端开口部附着、堆积机油。
另外,在动力单元P的上方配置空气过滤器45,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通过该过滤器45的过滤器箱116上设置的通气出口罩119a从外侧被覆盖并保持在该通气出口罩119a上,因此,不需要用于保持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的专用部件,可以减少零件数量,而且,通过从外侧覆盖通气管114的另一端部,可以提高外观性。
另外,在发动机E所具有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口49,上游端与该排气口49连接的排气管50从气缸盖33向下延伸,通过发动机主体30的下方向后方延伸,导入用于净化废弃的二次空气的软管61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62与排气口49连接,在连接管62的一部分上形成有大致弯曲成U形的U形部62,该U形部62a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
因此,通过形成U形部62a可以调整连接管62的长度,可以有效地利用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排气管50之间的空间来配置增长的连接管62。而且,U形部62a配置在气缸盖33的下方,如该实施例,即使空气过滤器45配置在动力单元P的上方,也可以通过气缸盖33阻挡来自U形部62a的热量影响到空气过滤器45侧,就可以防止空气过滤器45吸入加热的空气。
另外,由于U形部62a的一部分配置在气缸盖33及排气管50之间,故把连接管62的U形62a设定足够的长度,充分地降低连接管62的上游端的温度,并且通过来自排气管50的热量加热U形部62a的一部分,将加热的二次空气供给排气口49,可以提高废气的净化性能。
另外,在具有冷却水套158的发动机主体30的右侧配置有散热器162和控制从冷却水套158排出的冷却水流向散热器的162的流量的调温器175,散热器162和沿着车架21的宽度方向与散热器162具有的散热器芯165配置在大致同一位置的调温器175,通过共同的散热器罩168被从外侧覆盖,所以,散热器162及调温器175从外侧覆盖这一方面,可以减少零件数量及安装工时。
另外,与气缸盖33连接的排气管50通过发动机主体30的下方向后方延伸,由于在散热器罩168上一体地设有从外侧覆盖排气管50的至少一部分的排气管罩168a,所以,除了散热器162及调温器175之外,散热器罩168还从外侧覆盖发动机主体30的下方的排气管5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另外,冷却水泵148安装在发动机主体30上,调温器175安装在该冷却水泵148的泵壳151的泵罩153上,因此可以有效地利用沿着车架21的宽度方向与散热器芯166大致在同一位置的调温器175及发动机主体30之间的空间来配置冷却水泵148,可以把发动机E的周围的布局进行小型化。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范围而进行的各种设计变更都是可以的。
Claims (2)
1.一种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构成动力单元(P)的一部分的发动机(E)所具有的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设有排气口(49),上游端与该排气口(49)连接的排气管(50)从所述气缸盖(33)向下方延伸并向后方延伸出去,经由金属制的连接管(62)将导入二次空气的软管(61)与所述排气口(49)连接,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排气口(49)连通并与气缸盖(33)连接的连接管(62)的一部分上形成弯曲成U形的U形部(62a),该U形部(62a)从侧面观察配置在所述气缸盖(33)的下部侧面及所述排气管(50)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部(62a)的一部分配置在所述气缸盖(33)及所述排气管(50)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325196/05 | 2005-11-09 | ||
JP2005325196A JP4523537B2 (ja) | 2005-11-09 | 2005-11-09 | 小型車両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63163A CN1963163A (zh) | 2007-05-16 |
CN1963163B true CN1963163B (zh) | 2011-06-08 |
Family
ID=38082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3662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63163B (zh) | 2005-11-09 | 2006-10-31 |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523537B2 (zh) |
CN (1) | CN19631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4173518A (ja) * | 2013-03-11 | 2014-09-22 | Honda Motor Co Ltd | 汎用エンジンの排気浄化装置 |
MY196748A (en) * | 2018-09-25 | 2023-05-03 | Honda Motor Co Ltd | Power unit for straddle-type vehicl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02047B2 (ja) * | 1992-06-19 | 2002-07-1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浄化装置 |
JP2003120278A (ja) * | 2001-10-15 | 2003-04-23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二次空気供給装置 |
-
2005
- 2005-11-09 JP JP2005325196A patent/JP452353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10-31 CN CN2006101366294A patent/CN19631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23537B2 (ja) | 2010-08-11 |
CN1963163A (zh) | 2007-05-16 |
JP2007132246A (ja) | 2007-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26685C (zh) | 二轮机动车的传动箱的通气结构 | |
CN101149014B (zh) | 具有排风管道的内燃机及装载有该内燃机的车辆 | |
CN103511055B (zh) | 强制风冷式发动机的冷却结构 | |
CN100526149C (zh) | 二轮机动车 | |
CN1111643C (zh) | 自动两轮车用内燃机 | |
KR101063066B1 (ko) | 벨트식 무단 변속기의 냉각 구조 | |
CN1963163B (zh) | 小型车辆用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 |
CN1083934C (zh) | 小型摩托车用空气滤清器 | |
CN103010367B (zh) | 二轮摩托车 | |
CN1242160C (zh) | 车辆用散热装置 | |
CN1363763A (zh) | 发动机的排气净化用二次空气供应装置 | |
JP2007016727A (ja) | 小型車両のラジエータ装置 | |
CN1087395C (zh) | 四冲程内燃机的曲轴箱结构 | |
CN1088501C (zh) | V型内燃机的冷却装置 | |
CN100484822C (zh) | 跨乘式车辆 | |
EP2463488B1 (en) | Attachment structure of vacuum pump | |
CN1532384A (zh) | 强制空冷发动机 | |
JP2003172437A (ja) | ベルト式無段変速機の冷却構造 | |
JP4281290B2 (ja) | ベルト式変速装置の冷却構造 | |
JP4897905B2 (ja) | 自動二輪車 | |
JPH0321728B2 (zh) | ||
CN1247392C (zh) | 车辆用动力单元 | |
CN1247936A (zh) | 车辆用v型内燃机 | |
CN1256374A (zh) | 车辆用v型内燃机 | |
CN102562348B (zh) | 气缸盖的冷却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810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