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及其建造方法,尤其涉及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的结构构件,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砌筑墙体构件、热轧型钢构件等;结构形式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砌筑墙体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钢框架结构;虽结构形式很多,但是楼板主要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墙体主要是砌筑墙体、或预制轻型墙板,建筑保温主要在建筑物上粘贴保温板。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合结构,需要模板、脚手架、砌筑等高空作业;钢结构只能做框架,而防腐、防火、稳定、刚度处理复杂、热变形矫正困难、连接构造复杂;钢筋混凝土框架、钢框架结构,需要另外配合维护结构,特别是很难离开砌筑墙体和钢筋混凝土楼板;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结构,预制、运输、吊装困难、装配构造复杂、结构整体性差,几乎退出民用建筑。
所以,目前建造房屋还主要以模板工程、砌筑工程、钢筋工程、摸灰工程、粘贴保温工程等人力施工和高空作业为主;可以认为模板、脚手架、支撑、安全网、桥板、摸灰、凿槽、拼缝、喷漆等,都是过渡性、辅助型工程、补救性工程,需要配置大量机具、设备和多种施工工种,所发生的成本、资源消耗,在住宅主体结构工程中达到(40——50)%,重要的是这些消耗对住宅使用阶段没有任何效能;虽然各种新技术发展很快,但是对于住宅的根本建造工艺改变不大,难以避免这些消耗。
钢板网应用技术,在国外主要用在轻质隔墙,在国也出现了建筑模网承重墙体,未发现用于楼板的先例;所采用的骨架一般是轻钢龙骨,或焊接的小型桁架、或连接的柔性架体如钢筋骨架等,很难满足多层以上建筑结构强度要求,不能做楼板,也难以做独立的结构体系,更难独力起到定型、定位、承受施工荷载的作用;如果仅做隔墙,自身造价高,传统施工没减少,又增添新工艺;所以这种墙体很少在多层以上住宅中应用。
冷弯薄壁型钢具有优越的技术性能,其与压型钢板组合应用的轻质墙体、屋面,替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预制屋面板、墙板,近10年来已经广泛用于轻型钢结构,为工业建筑带来一次革新。在住宅中,国外主要加外挂板用于低层住宅或轻型隔墙,其强度、刚度、整体性、稳定性差,钢材要镀锌防腐和冷连接,还需要热轧型钢和钢筋混凝土;外挂板工业化成本高,拼装困难、灵活性差;自身很难满足多层以上建筑的结构要求,一直没有在我国多层、高层住宅主体结构中应用;
近年来,国外的冷弯格构型钢的制造技术开始成熟,做为一种强度更高、重量更轻、性能更好的新型钢制构件,在国外用于组合结构低层住宅。
在申请号为200510002447.3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组合型钢网架与混凝土复合构件及制造方法》,做为一种新型混凝土复合构件技术,没有涉及建筑结构和工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祢补上述技术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处,特别是为避免使用建筑工程中最普遍的建筑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也避免建筑工程的砌筑、钢筋、摸灰等繁重复杂的人力施工和高空作业,而提供一种标准化、工业化、机械化、一体化程度较高的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同时还提供该复合建筑的建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包括: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钢板网、和混凝土;所述的墙体钢骨架:是用于所述复合建筑墙体的、由垂直的格构钢相互平行排列、并以连接件固定而成的钢骨架;所述的楼板钢骨架:是用于所述复合建筑楼板的、由水平的格构钢相互平行排列、并以连接件固定而成的钢骨架,所述的楼板钢骨架包括屋顶钢骨架;所述的格构钢:是由厚度为1.0mm~4.0mm薄钢板冷成型的冷弯格构型钢构件,其横截面为C型、或U型、或Z型,在两个相互平行的翼缘之间的腹板上均匀排布有孔洞,孔洞的周边带有加强卷边,两个孔洞之间的加强卷边构成U型腹杆;所述的连接件:是与格构钢贴合固定成钢骨架的钢带、角钢等钢制长条配件;所述的钢板网:是厚度为0.3mm~0.6mm的镀锌钢板冷加工的鱼鳞网,在鱼鳞网上有突起的、按间距平行排列的条形肋,钢板网以条形肋突起部位固定于钢骨架表面;所述的钢板网或者是硬质塑料板网;所述的混凝土为普通建筑混凝土;
所述墙体钢骨架格构钢的下端固定;所述楼板钢骨架格构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体钢骨架上;所述的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的格构钢、连接件之间相互连接,构成固定的钢构架;
在所述钢构架的墙体钢骨架的两个侧面分别固定有钢板网,在所述的楼板钢骨架的底面固定有钢板网;所述的钢板网构成对墙体钢骨架的两个侧面、和楼板钢骨架的底面的固定围合面;所述的钢构架与钢板网共同构成钢网构架;
在所述的钢网构架内的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与钢板网共同构成的空腔和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的墙体钢骨架、钢板网与混凝土构成复合墙体结构,所述的楼板钢骨架、钢板网与混凝土构成复合楼板结构,所述的钢网构架与混凝共同构成包括复合墙体结构、和复合楼板结构的建筑单元;
所述的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固定在地基基础上,与混凝土构成的建筑单元,为基础建筑单元;
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或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其叠合固定方式为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固定在下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上。
做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还采取如下措施:
所述建筑单元的钢网构架具有1~3层楼板钢骨架。
有1~3层楼板结构的低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
有4层或4层以上楼板结构的多层、高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
所述的复合建筑包括保温层:所述的固定在钢网构架墙体钢骨架一个侧面的钢板网的外表面固定有保温板、在保温板的外表面有保护层、在保温板与钢板网结合的面有复合结合层,所述的钢板网、保温板构成保温复合板;所述的保温复合板固定在所述钢网构架外墙钢骨架的一面、构成固定围合面,并镶嵌在所述建筑单元复合墙体结构的混凝土表面,构成所述建筑单元的保温层。
在所述的保温复合板的内表面上粘贴有反热膜。
所述的复合建筑包括构造柱、圈梁:在所述的钢网构架墙体钢骨架的转角处、或门窗洞口两侧设置有构造柱,所述构造柱以连接件固定在墙体钢骨架上,所述构造柱由两个以上格构钢与连接件构成,或构造柱由钢管构成;在所述的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固定楼板钢骨架的位置,有由角钢构成的圈梁,所述圈梁水平地固定在墙体钢骨架的格构钢两侧,所述的楼板钢骨架的格构钢固定在圈梁上;所述构造柱、圈梁与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共同围合在钢板网内,构成有构造柱、和圈梁的钢网构架。
在所述的钢网构架内有建筑管线或钢筋、并与混凝土构成有预埋建筑管线或钢筋的墙体或楼板结构。
固定在楼板钢骨架底面的钢板网为曲面钢板网,所述的曲面钢板网的凹进部分位于两个平行的格构钢之间、并与混凝土构成底面为曲面的楼板结构。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一种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的建造方法,按照如下步骤:
(1)制备墙体钢骨架、和楼板钢骨架;(2)将墙体钢骨架的格构钢下端固定,将楼板钢骨架的格构钢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体钢骨架上,将墙体钢骨架和楼板钢骨架固定成钢构架;(3)在完成步骤1或完成步骤2后,在墙体钢骨架和楼板钢骨架上固定钢板网;固定钢板网时,在墙体钢骨架上的每层固定楼板钢骨架位置的上部预留浇注口,浇注口设在建筑物外墙体钢骨架的内侧、以及建筑物内墙体钢骨架的一侧或两侧,完成有浇注口的钢网构架安装;(4)浇注混凝土: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以每层楼板钢骨架为操作面、从所述的浇注口向下层已经封闭钢板网的墙体钢骨架空腔内填充混凝土,再填充楼板钢骨架内的混凝土;(5)在填充完成下层墙体钢骨架内的混凝土后,用钢板网将浇注口封闭,继续填充上层墙体钢骨架的混凝土;(6)混凝土填充完毕,建成所述建筑单元;
所述的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固定在地基基础上,与混凝土构成的建筑单元,为基础建筑单元;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或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
当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时,其叠合固定方式为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固定在下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上,其具体叠合建造过程为:将所述的下层建筑单元的墙体格构钢在最上层楼板以上预留长短相间的预留接头;制备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和楼板钢骨架,将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的格构钢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的预留接头上;重复上述步骤2-6。
做为进一步完善,本发明的建造方法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有1~3层楼板结构的低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该基础建筑单元具有1至3层楼板结构。
有4层或4层以上楼板结构的多层、高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该基础建筑单元具有1至3层楼板结构,依次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也具有1至3层楼板结构。
下面逐步分析本发明与在先技术相比的不同之处和优点:
本发明与已经公开的申请号为200510002447.3的《组合型钢网架与混凝土复合构件及其制造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区别在于本发明涉及的是建筑结构和建造方法。
本发明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砖混结构建筑的区别在于:本发明不需要现场的以人工和高空作业为主的钢筋、模板、砌筑、脚手架工程,充分利用建筑用钢本身,实现建筑施工的定型、定位、承受施工荷载;并且组装工作主要在地面完成,然后整体吊装,不需要大量的高空作业。
本发明与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结构的区别在于:本发明是对建筑用钢本身的安装,属于现浇混凝土结构,具有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不需要大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预制、吊装、运输、安装,并避免装配结构构造、节点施工困难和建筑裂缝;并避免了大量原材料的重复运输成本;
本发明与钢结构建筑的区别在于:本发明钢网构架同时做模板、脚手架、墙体、楼板;既是施工设施,又集建筑、结构、维护、保温多种建筑功能于一体,重要的是本发明的钢网构架与混凝土构成复合建筑,而不是单一的结构构件。
本发明与钢板网墙体的区别在于:在本发明中的全部墙体、楼板构件是建筑的主结构构件;全部墙体直接固定在地基基础上,并成为建筑支撑结构。
本发明与已有建筑模网墙体结构的区别在于:本发明是钢网构架与混凝土复合的包括墙体、楼板的建筑体系;而建筑模网技术是一种钢筋混凝土单一的墙体技术,仅仅改变了钢筋混凝土墙体的施工方法,建筑模网仅为柔性模板。
本发明采用的建筑用钢特点在于:实施本发明所需要钢材是非镀锌热轧钢板或冷轧薄板制作的格构钢,镀锌薄钢板制作的钢板网的相对用量很少;目前已有住宅建造技术的建筑用钢基本为钢筋或热轧型钢,而钢筋难以在施工阶段进行定型、定位、承受施工荷载,热轧型钢难以与混凝土复合成为维护结构,自身的防腐、防火、稳定、刚度问题技术处理复杂;而国外轻型钢结构住宅用钢主要是昂贵的0.8mm~2.0mm镀锌冷轧板;本发明对传统的建筑用钢方案进行了取偿补短。
本发明的工业化生产特点在于:对建筑钢材进行工业化生产,而建筑钢材自身可以完成建筑施工,不需要辅助模板、脚手架工程;并回避混凝土预制构件和砌体材料加工。
本发明现场施工的特点在于:本发明的施工仅有两个主要步骤:钢网构架的快速安装、和混凝土的整体浇注;实现结构、维护、保温、管线工程一体化;在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同时,也实现建筑施工的地面化、一体化、整体化、机械化,回避人力施工、高空作业、和辅助工序。
本发明实施的机具特点在于:实施本发明所需要的机具包括工厂加工机具和现场安装机具:其中工厂加工机具有格构钢冲压、成型机,钢板网冲切拉伸机、连接件成型冲压机、保温复合板粘贴机、等离子切割机、对焊机等,工厂机具自动化;现场安装机具包括:钢板网切割机、自动电阻点焊机、等离子切割机、气动钉枪、手电钻等机具,现场机具小型化、半自动化;机具的类别相对较少,国内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本发明的构造、连接特点在于:本发明的主要连接构造在于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圈梁、构造柱之间的连接,都是薄壁钢与薄壁钢之间的连接,采用的连接工艺主要是快速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点焊,和气动钉枪,配合使用电弧焊、紧固件、自功螺丝等,即可满足结构强度,连接工艺简单,效率高;而回避钢与混凝土构件、和砌体的不同材质的构件之间的连接;现浇混凝土以后,构件之间的连接在钢与钢的焊接以外,均包括钢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
本发明的混凝土技术特点在于:本发明所采用的混凝土不需要较高强度等级,可以充分利用建筑废料,如碎砖、混凝土碎块等,也可以采用工业废料如粉煤灰、炉渣等,对骨料要求的标准低于钢筋混凝土的要求标准;混凝土浇注工艺特点在于:混凝土施工完全独力,同时也与建筑管线、建筑构造措施完全分离,工艺交叉明确,便于集中组织;混凝土不需要长时间养护既可以进行下一个工艺;不需要附加养护即可保证混凝土质量和强度;不需要大功率震捣即可保证密实度;实现2层、3层的一体化同时浇注;完全可以在自身结构内部施工,不需要复杂的辅助设施。
上述区别决定了本发明的优点:1、生产制造优势:以薄钢板为主要原材料进行工厂化生产,实现一个工厂、一套工艺、一套机具完成房屋工业化生产过程;2、房屋建造优势:用成套工业化组件,在现场用一套组装和吊装工艺、一个工种、一套机具,快速完成钢网架工业化安装、并利用现有机械完成混凝土施工,一体化完成结构、维护、保温、管线工程;3、设计管理优势:实现标准化设计,实现设计、生产、装配、施工的一体化;实现建筑、结构、维护、管线一体化;并可以简化设计、管理、监理、验收管理程序,做到一切由工厂负责;4、节省资源优势:节约临时设施和辅助工程,特别取消砌筑和模板工程,减少辅助性人、机、料消耗;5、环境保护优势:做到废物利用、资源回收、施工环保、没有重复运输;6、提高建造效率:节省工期达倒60%;7、提高房屋性能:加强结构整体性、加强保温耐久性、提高建筑隔音防火性能,增加建筑利用率。
本发明在同样用钢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钢网构架的自身性能,取消以人工和高空作业为主的钢筋、模板、脚手架、砌筑工程,同时替代量大、价低的、粗犷的预制构件和砌筑材料(包括红砖,砌块),同时强化建筑保温,减少水泥、骨料等资源型材料用量;简化现场作业、取代辅助工程作业及其原材料消耗,大量节省人力消耗;用标准化、一体化、产业化、机械化的房屋建造方式,达到节省工期、保护环境、节能节材、提高建筑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钢网构架墙体钢骨架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楼板钢骨架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是本发明墙体钢骨架立面示意图
图4所示的墙体钢骨架围合钢板网后立面图
图5为本发明采用的格构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采用的钢板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采用的连接件示意图
图8为图1的I-I剖面图,是本实施例的房屋总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的是图1的II-II放大剖面图,为本发明带有保温复合板的墙体钢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采用的保温复合板示意图
图11所示的是图1的III-III放大剖面图,为本发明墙体钢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本发明中T型墙体构造柱示意图
图13所示的是本发明中L型墙体构造柱示意图
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曲底面楼板示意图
如图所示的:
1—墙体钢骨架 2—楼板钢骨架 3—钢板网 4—混凝土
5—构造柱 6—圈梁 7—保温板 8—保温复合板
9—地基基础 10—格构钢 11—连接件 12—反热膜
13—预留接头 14—浇注口
101—格构钢的翼缘 102—格构钢的腹板 103—格构钢腹板孔洞
104—格构钢孔洞周边的加强卷边
31—钢板网鱼鳞网 32—钢板网条形肋
111—角钢连接件的开 112—角钢连接件的边
71—保温板保护层 72—保温复合板的复合结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14所示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一栋有4层楼板结构的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所述的复合建筑包括:墙体钢骨架1、楼板钢骨架2、钢板网3、和混凝土4:
如图1、图3、图8、图9、图11所示:所述的墙体钢骨架1:是用于所述复合建筑墙体的、由垂直的格构钢10相互平行排列、并以连接件11固定而成的钢骨架;
如图2、图8、图9、图11所示:所述的楼板钢骨架2:是用于所述复合建筑楼板的、由水平的格构钢10相互平行排列、并以连接件11固定而成的钢骨架,所述的楼板钢骨架2包括屋顶钢骨架;
图5所示的是格构钢示意图:格构钢10是由厚度为1.0mm~4.0mm薄钢板冷成型的冷弯格构型钢构件,其横截面为C型、或U型、或Z型,在其两个相互平行的翼缘101之间的腹板102上均匀排布有孔洞103,孔洞103的周边带有加强卷边104,两个孔洞之间的加强卷边构成U型腹杆105;本发明所选择的格构钢10,腹板102高度为80mm~250mm、翼缘101宽度在40mm~100mm,U型腹杆105的宽度15mm~50mm、U型腹杆105卷边高度为6mm~10mm;所述的格构钢其相互之间的排列间距不小于50mm~400mm;在合理控制用钢、在保证强度、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前提下控制钢板网的侧向变形,同时确保所述的钢网构架的强度和变形,同时形成足够的刚度、强度,达到建筑防火指标;以满足多层以上住宅建筑要求,同时满足施工定型、定位、和施工荷载、和施工作业要求,在此条件下,达到取消模板等临时设施工程的目的;
图7所示的是本发明的连接件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连接件11,是与格构钢10贴合固定成钢骨架的钢带、角钢等钢制长条配件;当所述的连接件为角钢时,在角钢的一个边112上带有固定格构钢的开口111,角钢的厚度一般为2mm~3mm,布置间距一般为600mm~1200mm,在圈梁、构造柱周围间距加密到300mm至450mm;角钢的一个边带有开口,以便提高钢骨架的侧向刚度、特别是便于格构钢组装定位,避免施工局部变形,便于施工吊挂,在使用阶段增加与混凝土的锚固与连接。
图6所示的是本发明采用的钢板网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的钢板网是厚度为0.3mm~0.6mm的镀锌钢板冷加工的鱼鳞网31,在鱼鳞网上有突起的、按间距平行排列的条形肋32,钢板网以条形肋32突起部位固定于钢骨架表面;所述的钢板网也可以用硬质塑料板加工,成为硬质塑料板网;如图9、11所示,钢板网以条形肋32固定于钢骨架1的表面,其上部的鱼鳞网31与钢骨架之间以条形肋分离有间隙;条形肋的截面不小于10mm×10mm,为形成可靠的混凝土保护层,保证防火,防腐要求,同时满足混凝土侧向压力要求;鱼鳞网31的网目规格一般为(3mm~5mm)×(8mm~10mm),既能控制混凝土渗透,又能充分与混凝土结合成复合面层;钢板网的宽度一般为450mm~750mm、长度一般为2400mm,一般按照尺寸规格制作。
本发明采用的混凝土4为普通建筑混凝土;
如图1、图2、图3、图8、图9、图11、图12所示:所述墙体钢骨架1的格构钢10的下端固定;所述楼板钢骨架2的格构钢10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体钢骨架1上;所述的墙体钢骨架1、楼板钢骨架2的格构钢10、连接件11之间相互连接,构成固定的钢构架;
在所述钢构架的墙体钢骨架1的两个侧面分别固定有钢板网3,在所述的楼板钢骨架2的底面固定有钢板网3;所述的钢板网构成对墙体钢骨架的两个侧面、和楼板钢骨架的底面的固定围合面;所述的钢构架与钢板网共同构成钢网构架。
在所述的钢网构架内的墙体钢骨架1、楼板钢骨架2与钢板网3共同构成的空腔和缝隙内填充有混凝土4,所述的墙体钢骨架1、钢板网3与混凝土4构成复合墙体结构,所述的楼板钢骨架2、钢板网3与混凝土4构成复合楼板结构,所述的钢网构架与混凝共同构成包括复合墙体结构、和复合楼板结构的建筑单元。
所述的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1固定在地基基础9上,与混凝土4构成的建筑单元,为基础建筑单元。
当所述复合建筑为有1~3层楼板的低层复合建筑时,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
当所述复合建筑为多层或高层复合建筑时,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其叠合固定方式为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固定在下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上。
如图4所示的是墙体钢骨架固定钢板网后的立面图。如图4所示:在墙体钢骨架1的两个侧面分别固定钢板网3,钢板网3构成墙体钢骨架的固定围合面;如图4所示的墙体钢骨架1还示意了门窗洞口,在本说明中不予多述。
如图2、图9、图11所示,楼板钢骨架2的底面固定钢板网3,钢板网3构成对楼板钢骨架2底面的固定围合面。
如图8、图9、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建筑单元的钢网构架具有2层楼板钢骨架,也可以为1层或3层楼板钢骨架;
如图8、图9、图11所示:假设本实施例的建筑为有1~3层楼板结构的低层复合建筑,则本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
如图8所示的是图1的I-I剖面图——本发明实施例的建筑总体剖面图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复合建筑包括墙体结构,和4层楼板结构(含屋顶板);由基础建筑单元和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
如图8、图9、图11所示:本实施例子为有4层楼板结构的多层复合建筑,也可以有4层以上楼板结构的多层、高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V-V剖面以下部分为基础建筑单元,V-V剖面以上的部分为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基础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固定在地基基础9上;有2层楼板钢骨架2分别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上;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的墙体上,包括钢网构架和混凝土4,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1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墙体上,墙体钢骨架1,以及有2层楼板钢骨架2(包括屋顶板钢骨架)。
如图10所示的是保温复合板8的构造示意图。如图10所示:当本实施例的复合建筑要求保温时,本实施例的复合建筑包括保温层:所述的固定在钢网构架墙体钢骨架1一个侧面的钢板网3的外表面固定有保温板7、在保温板7的外表面有保护层71、在保温板7与钢板网3结合的面有复合结合层72,所述的钢板网、保温板构成保温复合板8;所述的保温复合板8固定在所述钢网构架外墙钢骨架1的一面、构成固定围合面,并镶嵌在所述建筑单元复合墙体结构的混凝土表面,构成所述建筑单元的保温层。
如图10所示:在所述的保温复合板的内表面上粘贴有反热膜,即在保温复合板的钢板网条形肋的面上粘贴有反热膜12,这样可以减少热辐射,进一步增强建筑保温效果。
本发明的保温的技术方案在于实现保温工程工厂化,同时实现保温、结构、维护工程一体化,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保证粘贴质量;保温板与钢板网的粘结强度远远大于与水泥砂浆面层的粘结强度,并与钢板网整体镶嵌在混凝土表面,具有很强的牢固性;保温板的面层保护保温板施工阶段不受损坏,提高保温复合板的整体强度,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完成面层养护,在安装前面层自身的干缩已经完成,减小面层裂缝;在使用阶段保温复合板镶嵌在混凝土表面,并参与混凝土固结过程,更由于墙体的整体性好,墙体是钢板网与混凝土的结合面层,使得保温层的裂缝更难发生;在保温复合板内部粘贴反热膜后,极大减少热辐射损失,提高保温效果;也起到防水作用;已有技术在墙体粘贴保温板时,需要辅助以穿透保温板的螺丝固定在墙上,方能保证强度要求,这种固定方式一方面有热桥产生、另一方面螺丝本身容易锈蚀,耐久性较差。
为增加整个建筑的整体性,如图1、图12、图13所示:在所述的钢网构架墙体钢骨架的转角处、或门窗洞口两侧设置有构造柱5,所述构造柱5以连接件11固定在墙体钢骨架1上,并围合在钢板网3内,所述构造柱5由两个以上格构钢10与连接件11构成、或由钢管构成;与墙体钢骨架构成有构造柱的墙体钢骨架。
如图8、图9、图11所示:在所述的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1上的固定楼板钢骨架2的部位,有由4根以上角钢构成的圈梁6,所述圈梁6水平、贯通地固定在墙体钢骨架1的格构钢10的两侧,所述的楼板钢骨架2的格构钢10固定在圈梁6上;所述构造柱5、圈梁6与墙体钢骨架1、楼板钢骨架2共同围合在钢板网3内,构成有构造柱、和圈梁的钢网构架。
所述的圈梁、构造柱可以极大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在安装过程中起到定位、固定的作用。
在如图8、图9、图11所示的钢网构架内,还可以根据需要布置有各种钢筋或建筑管线;由于钢网构架内部是贯通的,所以,各种钢筋、管线可以很方面的任意布置,本图示不在另外表示钢筋、管线布置图;所述的钢筋一般布置在楼板的支座或跨中,起到加强的作用。
如图12、图13所示的是墙体钢骨架填充混凝土后的节点示意图:包括墙体钢骨架1、钢板网3、保温复合板8、墙体钢骨架1转角处的构造柱5;成为有构造柱的墙体钢骨架1;混凝土填充在墙体钢骨架1、钢板网3、保温复合板8共同构成的空腔内,混凝土同时填充在钢板网3与格构钢10分离的间隙内;
如图14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曲面钢板网构造示意图。如图14所示:固定在楼板钢骨架2底面的钢板网3为曲面钢板网,所述的曲面钢板网的凹进部分位于两个平行的格构钢之间、并与混凝土构成底面为曲面的楼板。当楼板结构的跨度很大、且楼板钢骨架2的厚度也很大的时候,为保证楼板结构的强度,同时能够降低楼板结构自身的重量,可以将楼板做成曲面楼板。
本实施例的钢网构架混凝土复合建筑的建造方法,按照如下步骤:
(1)按照图1、图8、图9、图11所示制备墙体钢骨架1、按照图2、图8、图9、图11所示制备楼板钢骨架2;
(2)按照图1、图8、图9、图11所示,将墙体钢骨架1就位,并将墙体钢骨架1的格构钢10下端固定,按照图2、图8、图9、图11将楼板钢骨架的格构钢两端分别固定在墙体钢骨架上,将墙体钢骨架和楼板钢骨架固定成钢构架;
(3)按照图8、图9、图11所示,在完成步骤1或完成步骤2后,在墙体钢骨架1和楼板钢骨架2上固定钢板网3;固定钢板网3时,在墙体钢骨架1上、每层固定楼板钢骨架2位置的上部预留浇注口14,浇注口14设在建筑物外墙体钢骨架的内侧、以及建筑物内墙体钢骨架的一侧或两侧,完成有浇注口的钢网构架安装;
(4)在图8、图9、图11所示的钢网构架内浇注混凝土: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以每层楼板钢骨架2为操作面、从所述的浇注口14向下层已经封闭钢板网的墙体钢骨架1空腔内填充混凝土4,再填充楼板钢骨架2内的混凝土4;
(5)在填充完成下层墙体钢骨架内的混凝土后,用钢板网将浇注口14封闭,继续填充上层墙体钢骨架的混凝土;
(6)混凝土填充完毕,建成所述建筑单元。
所述钢网构架的墙体钢骨架1固定在地基基础9上,与混凝土4构成的建筑单元,为基础建筑单元。
当所述复合建筑为有1~3层楼板结构的低层复合建筑时,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
当所述复合建筑为有4层或4层以上楼板结构的多层、或高层复合建筑时,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
本实施例子为有4层楼板结构的多层复合建筑,由包括2层楼板结构的基础建筑单元和包括2层楼板结构的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
当所述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时,其叠合固定方式为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固定在下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上,其具体叠合建造过程为:将所述的下层建筑单元的墙体格构钢10在最上层楼板以上预留长短相间的预留接头13;制备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和楼板钢骨架2,将上层建筑单元的墙体钢骨架1的格构钢10对应地固定在所述的预留接头13上;重复上述步骤2-6。
如本建筑为有1~3层楼板结构的低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构成,该基础建筑单元具有1至3层楼板结构。
如图8所示:本建筑为有4层或4层以上楼板结构的多层、高层复合建筑,由基础建筑单元和依次叠合固定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该基础建筑单元具有1至3层楼板结构,依次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也具有1至3层楼板结构。
本实施例由基础建筑单元和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构成,基础建筑单元有2层楼板结构;叠合在基础建筑单元上的建筑单元也有2层楼板结构。
本实施例子的保温层的建造方法按照如下步骤:(1)在封闭外墙体钢骨架1的钢板网3前,在所述的钢板网3的条形肋32的背面固定保温板7、在保温板7的外表面粘结保护层71,使保温板与钢板网结合成保温复合板8;(2)或在所述的钢板网3的条形肋32的背面固定保温板7、在条形肋32面粘贴反热膜12,使钢板网3、保温板7、反热膜12构成有反热膜保温复合板8;(3)填充混凝土4后,使保温复合板或有反热膜保温复合板围合地固定在所述建筑单元外墙体结构的混凝土的一个表面,成为所述建筑单元的保温层。
在钢筋混凝土和砌筑技术中,住宅建筑的非结构构件如阳台栏板、雨棚、挑檐、天沟、飘窗凸框、屋面天窗、外墙造型线条等,一直是建筑施工的难题,耗费大量模板、人工和工期,本项技术可以方便解决上述问题,格构钢可以灵活地与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整体组装成各种构造和造型,成为阳台栏板、雨棚、挑檐、天沟、飘窗凸框、屋面天窗、外墙造型线条等各种建筑附属设施,且可以在地面完成,与墙体、楼板钢骨架整体吊装就位。
墙体钢骨架、楼板钢骨架的组装:可以将墙体构造柱、圈梁、门窗框口、过梁等构造设施整体组装;可以预制异型实腹门窗框口,门窗定位安装准确、牢固,同时保证保温板与门窗框口的封闭,截断冷桥;在组装钢骨架时,一般以圈梁、构造柱做为定位控制线,组装定位准确,同时在角部形成角部控制线,更方便钢板网的固定和房间线脚的平直、限制角部面层裂缝;构件自身的附属设施包括圈梁、构造柱、天窗、挑檐、天沟、雨棚等可以整体制作,并可以进一步在地面将管线布置在钢骨架内,将必须的钢板网预先固定好;
关于吊装定位:由于钢骨架的重量一般为每50平方米构件为500kg~1000kg左右,一般吊车既可以实现大片成榀吊装,如2层墙体整体吊装、两跨楼板整体吊装等,使得吊车高效率吊装,快速完成钢网构架安装的同时,一体化完成附属设施、建筑管线安装,极大减小高空复杂工作量。做到高空作业地面化,地面作业立体化,吊装作业一体化。
本专利涉及建筑物的其它设施如门窗、楼梯等部分不作更多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