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6247A - 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46247A CN1946247A CNA2006101317175A CN200610131717A CN1946247A CN 1946247 A CN1946247 A CN 1946247A CN A2006101317175 A CNA2006101317175 A CN A2006101317175A CN 200610131717 A CN200610131717 A CN 200610131717A CN 1946247 A CN1946247 A CN 19462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audio signal
- delayed
- delay
- outp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1/00—Two-channel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ereophonic System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一种放大立体声录音设备的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该设备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通过用预定的延迟值的左和右通道输入信号的前馈交叉混合,来放大左声音和右声音的分离度,以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通过用预定的延迟值,在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中所处理的左和右通道信号的反馈求和,来修正低频特性。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依据35U.S.C.§119(a),要求于2005年10月7日提交给韩国专利局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5-0094512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公开内容完整地组合于此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涉及一种具有两个嵌入扩音器的立体声录音系统,以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放大立体声录音系统的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通常,当在诸如便携式摄像录音一体机一样的具有小嵌入扩音器的装置中记录立体声时,在其左和右扩音器之间仅只有很短的距离,并且在其左和右通道信号之间仅存在很小的差别。据此,使用一种设备,通过放大左和右扩音器输出之间的差别,来放大立体声效果。
与这种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有关的现有技术公开在日本专利公开申请2001-189999(于1999年12月28日提交给日本专利局)中。
图1是阐明传统的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的框图的视图。参照图1,第一输出信号109反馈(即,沿从第一和第二输出朝向第一和第二输入的方向)到第一延迟单元105。第一延迟单元105将第一输出109(第一加法器103的)延迟一段预定的时间。第二输出信号110反馈到第二延迟单元106。第二延迟单元106将第二输出110(第二加法器104的)延迟一段预定的时间。第一乘法器107以一个预定的值乘第一延迟单元105的输出。第二乘法器108以一个预定的值乘第二延迟单元106的输出。第一加法器103通过将立体声信号的第一声音信号输入101(例如,左声音信号)加到第二乘法器108的输出上,而产生第一输出109。第二加法器104通过将立体声信号的第二声音信号输入102(例如右声音信号)加到第一乘法器107的输出上,而产生第二输出110。
据此,左声音信号与经反馈的第二(右)输出信号之间的差成为左输出信号。然后,通过将其延迟一个采样时间,调节该左输出信号,以具有为原始信号的原始大小的93.75%的大小,且随后反馈该信号,待从右声音信号中将其减除。以相同的方式,右声音信号与经反馈的第一(左)输出信号之间的差成为右输出信号。然后,通过将其延迟一个采样时间,调节该右输出信号,以具有为原始信号的原始大小的93.75%的大小,且随后反馈该信号,待从左声音信号中将其减除。
图2是阐明显示在使用图1的设备的条件下、在每个方向上相对声源的右输出信号而言的频率特性的方向性模式的视图。
对右(90度)声源的响应大于对左(270度)声源的响应。据此,图2阐明对右(90度)声源的响应的立体声效果比对左(270度)声源的响应的立体声效果被更多地加强。然而,因为对左和右声源的响应比对前(0度)声源的响应大的多(达到大4.2倍),且会出现过度声场膨胀现象,所以听者所听到的声音是不自然的。同样,在低频带(等于或低于1kHz)中出现的立体声效果的过度加强会导致风声效果的放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一种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通过该方法和设备,放大输入信号在等于或高于1kHz的频带中左和右通道信号的信号差,并减小前和侧声源的信号的幅度差。通过消除前声源的频率响应,放大立体感,而不失真音质,并且通过移除低频带中的方向性特性,将风声的效果减到最小。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也提供一种立体声录音系统,在其上施加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另外的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紧随的描述中陈述,而部分地,从该描述中将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践而得知。
可以通过提供放大立体声效果的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前馈交叉混合第一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和延迟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来放大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的左和右分离度;和第二信号处理单元,通过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中所处理的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和第二经延迟的立体声通道信号的反馈交叉混合,来修正在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中所处理的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的低频特性。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可能包括第一延迟单元,根据第一预定的延迟值,来延迟左扩音器信号;第一乘法器,根据第一预定的乘法值,来调节第一延迟单元的输出的幅度;第一加法器,从右扩音器信号中减除第一乘法器的输出信号;第二延迟单元,根据第二预定的延迟值,来延迟右扩音器信号;第二乘法器,根据第二预定的乘法值,来调节第二延迟单元的输出值;和第二加法器,从左扩音器信号中减除第二乘法单元的输出信号。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可能包括第三延迟单元和第四延迟单元,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延迟值,分别来分别延迟第一和第二加法器的输出;第三乘法器和第四乘法器,分别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乘法值,来分别调节第三和第四延迟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幅度;第三加法器和第四加法器,分别将第三和第四乘法器的输出信号分别加到第一和第二加法器的输出信号上。
也可以通过提供放大立体声录音设备中的立体声效果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该方法包括执行第一信号处理过程,包括根据第一预定的延迟值,来延迟立体声通道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根据第一预定的乘法值,来调节经延迟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的幅度、从立体声通道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中减除调节过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以产生第一输出信号、根据第二预定的延迟、来延迟立体声通道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根据第二预定的乘法值,来调节经延迟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的值、以及从立体声通道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中减除调节过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和执行第二信号处理过程,包括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延迟值,分别来延迟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分别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乘法值,来调节延迟的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的幅度、以及分别将调节过的第一和第二侧扩音器信号加到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上。
也可以通过提供放大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的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将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施加到前馈交叉混合过程,来提高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分离度,使用第一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来产生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和第二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将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施加到反馈求和过程,来修正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低频失真特性,使用第二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来产生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
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在等于或小于1kHz的频带中可能相当无方向性。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可能出现在1kHz和10kHz之间。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可能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可能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可能包括第一前馈交叉混合电路,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和第二前馈交叉混合电路,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
第一前馈交叉混合电路可能包括第一延迟单元,延迟从第一信号输入前馈到该第一延迟单元的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使用第一延迟值来产生第一经延迟的信号、第一延迟单元下游的第一乘法器,用第一乘法值乘第一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一相乘后的信号和第一乘法器下游的第一组合单元,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一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第二前馈交叉混合电路可能包括第二延迟单元,延迟从第二信号输入前馈到该第二延迟单元的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使用第一延迟值来产生第二经延迟的信号、第二延迟单元下游的第二乘法器,用第一乘法值乘第二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二相乘后的信号和第二乘法器下游的第二组合单元,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二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可能将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该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一输出音频信号;以及可能将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该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二输出音频信号。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可能包括第一反馈求和电路,将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该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第一输出音频信号;和第二反馈求和电路,将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该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第一反馈求和电路可能包括第三延迟单元,延迟反馈到该第三延迟单元的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使用第二延迟值来产生第三经延迟的信号、第三延迟单元上游的第三乘法器,用第二乘法值乘第三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三相乘后的信号和第三乘法器上游的第三组合单元,将第三相乘后的信号加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第一输出音频信号;以及第二反馈求和电路可能包括第四延迟单元,延迟反馈到该第四延迟单元的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使用第二延迟值来产生第四经延迟的信号、第四延迟单元上游的第四乘法器,用第二乘法值乘第四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四相乘后的信号和第四乘法器上游的第四组合单元,将第四相乘后的信号加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也可以通过提供放大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放大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前述和/或其它方面和效用,包括基于第一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在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上执行前馈交叉混合过程,以产生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基于第二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在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执行反馈求和过程,以产生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
前馈交叉混合过程的执行可能包括从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从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反馈求和过程的执行可能包括将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该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一输出音频信号;以及将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该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附图说明
组合附图,从下列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明显和更加易于理解,其中所述附图为:
图1是阐明传统的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的框图的视图;
图2是阐明显示在使用图1的设备的情况下、在每个方向上关于声源的右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方向性模式的视图;
图3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在其上施加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的整体立体声录音系统的框图的视图;
图4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放大立体声效果的设备的详细框图的视图;
图5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放大立体声效果的设备的频率特性的视图;
图6是阐明根据传统的技术的、关于右声源的左和右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视图;和
图7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关于右声源的左和右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考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将在附图中阐明其实例,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解释本发明的总体构思,在下文通过参考绘图描述该实施例。
图3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在其上施加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的整体立体声录音系统的框图的视图。
图3的立体声录音系统包括模拟-数字转换单元310、立体声效果放大单元320和音频处理单元330。
A/D转换单元310将分别从左扩音器301和右扩音器302所输出的左和右通道模拟音频信号转换成左和右通道数字音频信号。
立体声效果放大单元320使用具有乘法值和延迟值的前馈交叉混合和反馈求和的组合,来放大从A/D转换单元310所输出的左和右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
音频处理单元330执行左和右通道音频信号的后处理,例如配音、混合和电平调节。
左和右扬声器341和342再现在音频处理单元330中经后处理过的音频信号。
图4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放大立体声效果的设备的详细框图的视图。
图4的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400-1,使用前馈交叉混合结构来提高左和右分离度,和第二信号处理单元400-2,使用反馈求和结构来修正低频特性。
参考图4,现在将更详细地解释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
将从左扩音器输出并输入到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的音频信号401前馈到(即,沿从左和右信号输入朝向左和右信号输出的方向)第一延迟单元411。第一延迟单元411根据预定的延迟值,延迟经由左扩音器所输入的音频信号401。
第一乘法器412根据预定的乘法值,调节在第一延迟单元411中所延迟的音频信号的电平。
第一加法器410从自右扩音器输出并输入到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的音频信号409中减除从第一乘法器412所输出的音频信号。
将从右扩音器输出并输入到立体声效果放大设备的音频信号409也前馈到第二延迟单元403。第二延迟单元403根据预定的延迟值,延迟经由右扩音器而输入的音频信号409。
第二乘法器404根据预定的乘法值,调节从第二延迟单元403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电平。
第二加法器402从自左扩音器输出但未前馈到第一延迟单元411的音频信号401中减除从第二乘法器404输出的音频信号。
据此,通过从另一个音频通道信号(例如,右音频通道信号)中减除具有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值的一个音频通道的信号(例如,左音频通道信号),第一信号处理单元400-1分别放大接近于左和右扩音器的声压,并分别减小远离左和右扩音器的声压。通过这样做,能够增强左和右分离度。
将左通道的输出音频信号406反馈到(即,沿从左和右信号输出朝向左和右信号输入的方向)第三延迟单元407。第三延迟单元407根据预定的延迟值,延迟左通道的输出音频信号406。
第三乘法器408根据预定的乘法值,调节从第三延迟单元407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电平。
第三加法器405将从第三乘法器408输出的音频信号与从第二加法器402输出的音频信号相加。
将右通道的输出音频信号414反馈到第四延迟单元415。第四延迟单元415根据预定的延迟值,延迟右通道的输出音频信号414。
第四乘法器416根据预定的乘法值,调节从第四延迟单元415输出的音频信号的电平。
第四加法器413将从第四乘法器416输出的音频信号与从第一加法器410输出的音频信号相加。
据此,通过将第一信号处理单元400-1的输出信号加到经由前馈交叉混合结构的经延迟和相乘后的反馈信号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400-2修正低频失真。
再次参考图4,当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迟单元411、403、407和415的操作频率是32kHz时,延迟具有一个采样时间的延迟,而当其操作频率是48kHz时,延迟具有两个采样时间的延迟。可以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乘法器412、404、408和416的系数为0.6。可以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迟单元411、403、407和415的延迟值为相同的值,以便在听者的前声源处的频率特性变得一致。同样地,可以设置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乘法器412、404、408和416的系数为相同的值,以便前声源的频率特性能够一致。
第一和第二加法器410和402的输出分别放大从位于左和右侧的声源所采集的扩音器信号。第三加法器405将第二加法器402的输出加到通过反馈机制而得到的第三乘法器408的输出上,从而延迟并减小第三加法器405的输出。第四加法器413将第一加法器410的输出加到通过反馈机制而得到的第四乘法器416的输出上,从而延迟并减小第四加法器413的输出。
这种具有乘法值和延迟值的反馈求和结构类似于将无限脉冲响应(IIR)滤波器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加法器410和402的输出信号上。IIR滤波器具有放大在第一和第二加法器410和402的输出信号中经衰减的低频组分,并防止前声源的频率特性失真的效果。
图5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的方向性模式,阐明在所有的方向上关于的声源的右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视图。
参考图5,与传统方法的那个相比,前和右声源的增益差得以大大地提高(最大1.6倍),并且在前声源中,关于所有频率的增益都是一致的。同样,图5阐明在等于或低于1kHz的频带中几乎无方向性。
图6是阐明根据传统的技术,比较关于右声源的左和右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视图,以及图7是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比较关于右声源的左和右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的视图。在图6和7中,x坐标指示频率(f)以及y坐标指示增益(dB)。图7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在低频带(等于或低于1kHz)中不存在衰减,且立体声效果出现在1kHz与10kHz之间。相反,图6阐明根据传统的技术,在低频带中存在极大的衰减,且立体声效果出现在100Hz与10kHz之间,导致在低频所形成的风声的放大问题。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也能够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介上的计算机可读代码。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介为能够存储其后能够由计算机系统读取的数据的任何数据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介的例子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s、磁带、软盘、光数据存储装置和载波(例如经由因特网的数据传输)。该计算机可读记录媒介也能够分布在网络耦合的计算机系统上,以便可以分散的方式存储和执行该计算机可读代码。
根据如上文所描述的本发明的总体构思,能够将输入信号在等于或高于1kHz的频带中的左和右通道信号之间的信号差放大,且能够减小前和侧声源的信号的幅度差。特别地,通过消除前声源的频率响应,能够放大立体声效果,而无音质失真。此外,通过移除低频带中的方向性特性,能够将风声的效果减到最小。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几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悟到,在这些实施例中,可以作改变,而不背离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范围在附属权利要求和其等同物中定义。
Claims (21)
1.一种放大立体声效果的设备,包括: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将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与第一经延迟的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前馈交叉混合,来放大所述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的左和右分离度;以及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通过将在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中所处理的所述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与第二经延迟的立体声通道信号反馈交叉地混合,来修正在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中所处理的所述立体声通道输入信号的低频特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延迟单元,根据第一预定的延迟值,延迟左扩音器信号;
第一乘法器,根据第一预定的乘法值,调节所述第一延迟单元的输出的幅度;
第一加法器,从右扩音器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一乘法器的输出信号;
第二延迟单元,根据第二预定的延迟值,延迟所述右扩音器信号;
第二乘法器,根据第二预定的乘法值,调节所述第二延迟单元的输出值;以及
第二加法器,从所述左扩音器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二乘法单元的输出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第三延迟单元和第四延迟单元,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延迟值,分别分别延迟所述第一和第二加法器的输出;
第三乘法器和第四乘法器,分别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乘法值,分别调节所述第三和第四延迟单元的输出信号的幅度;以及
第三加法器和第四加法器,分别将所述第三和第四乘法器的输出信号分别地加到所述第一和第二加法器的输出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预定的延迟值是相同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预定的乘法值是相同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设备实现从1kHz到100kHz的频带中的立体声效果。
7.一种放大立体声录音设备中的立体声效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执行第一信号处理过程,包括:
根据第一预定的延迟值,延迟立体声通道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
根据第一预定的乘法值,调节所述经延迟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的幅度;
从所述立体声通道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中减除所述经调节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以产生第一输出信号;
根据第二预定的延迟,延迟所述立体声通道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
根据第二预定的乘法值,调节所述经延迟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的值;和
从所述立体声通道的第一侧扩音器信号中减除所述经调节的第二侧扩音器信号,以产生第二输出信号;以及
执行第二信号处理过程,包括:
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延迟值,分别延迟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
根据第三和第四预定的乘法值,分别调节所述经延迟的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的幅度;和
将所述经调节的第一和第二侧扩音器信号分别加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输出信号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乘法值是相同的,以及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延迟值是相同的,以便在听者的前声源的频率特性是一致的。
9.一种立体声录音系统,包括:
模拟/数字转换单元,将从左扩音器和右扩音器输出的左和右通道模拟音频信号分别转换成为数字音频信号;
立体声效果放大单元,使用具有至少一个预定的乘法值和预定的延迟值的前馈交叉混合和反馈求和单元的组合,来放大从所述模拟/数字转换单元输入的所述左和右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以及
音频信号处理单元,后处理所述左和右通道音频信号,其中在所述立体声效果放大单元中放大所述左和右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
10.一种放大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的设备,包括: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通过使用第一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将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施加到前馈交叉混合过程来提高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分离度,以便产生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通过使用第二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将所述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施加到反馈求和过程来修正所述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低频失真特性,以便产生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在等于或小于1kHz的频带中基本无方向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出现在1kHz和10kHz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从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从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前馈交叉混合电路,从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
第二前馈交叉混合电路,从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前馈交叉混合电路包括:
第一延迟单元,使用所述第一延迟值延迟从第一信号输入前馈到所述第一延迟单元的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来产生第一经延迟的信号;
位于所述第一延迟单元下游的第一乘法器,用所述第一乘法值乘所述第一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一相乘后的信号;和
位于所述第一乘法器下游的第一组合单元,从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一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
所述第二前馈交叉混合电路包括:
第二延迟单元,使用所述第一延迟值延迟从第二信号输入前馈到所述第二延迟单元的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来产生第二经延迟的信号;
位于所述第二延迟单元下游的第二乘法器,用所述第一乘法值乘所述第二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二相乘后的信号;和
位于所述第二乘法器下游的第二组合单元,从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二相乘后的信号,来产生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将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一输出音频信号,以及将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反馈求和电路,将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所述第一输出音频信号;和
第二反馈求和电路,将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所述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反馈求和电路包括:
第三延迟单元,使用所述第二延迟值延迟反馈到所述第三延迟单元的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来产生第三经延迟的信号;
位于所述第三延迟单元上游的第三乘法器,用所述第二乘法值乘所述第三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三相乘后的信号;和
位于所述第三乘法器上游的第三组合单元,将所述第三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所述第一输出音频信号;以及
所述第二反馈求和电路包括:
第四延迟单元,使用所述第二延迟值延迟反馈到所述第四延迟单元的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来产生第四经延迟的信号;
位于所述第四延迟单元上游的第四乘法器,用所述第二乘法值乘所述第四经延迟的信号,来产生第四相乘后的信号;和
位于所述第四乘法器上游的第四组合单元,将所述第四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来产生所述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19.一种放大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立体声效果放大的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对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执行前馈交叉混合过程,以产生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
基于第二预定的延迟和乘法值,对所述第一和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执行反馈求和过程,以产生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放大的立体声效果。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前馈交叉混合过程的执行包括:
从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以及
从所述第一通道音频信号中减除所述第二通道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以产生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馈求和过程的执行包括:
将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一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一输出音频信号;以及
将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的经延迟的和相乘后的信号加到所述第二经处理的音频信号上,以产生第二输出音频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94512/05 | 2005-10-07 | ||
KR1020050094512A KR100636250B1 (ko) | 2005-10-07 | 2005-10-07 | 스테레오 효과 증폭 방법 및 그 장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46247A true CN1946247A (zh) | 2007-04-11 |
Family
ID=37621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6101317175A Pending CN1946247A (zh) | 2005-10-07 | 2006-09-29 | 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70081674A1 (zh) |
KR (1) | KR100636250B1 (zh) |
CN (1) | CN1946247A (zh) |
NL (1) | NL1032589C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0723A (zh) * | 2011-04-25 | 2012-02-01 | 深圳市纳芯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声音频信号分离电路及音频设备 |
CN104335606A (zh) * | 2012-05-29 | 2015-02-04 |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任意配置的扬声器的立体声拓宽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5055B (zh) * | 2017-01-17 | 2019-05-07 | 潍坊学院 | 带编码显示和验证功能的音响系统 |
JP6874430B2 (ja) * | 2017-03-09 | 2021-05-19 |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 音声レコー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05999B2 (ja) * | 1990-10-11 | 1995-11-13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音像定位装置 |
DE69322805T2 (de) * | 1992-04-03 | 1999-08-26 | Yamaha Corp. |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von Tonquellenposition |
US5444784A (en) * | 1992-05-26 | 1995-08-22 | Pioneer Electronic Corporation | Acoustic signal processing unit |
US5701344A (en) * | 1995-08-23 | 1997-12-23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Audio processing apparatus |
JP2001189999A (ja) * | 1999-12-28 | 2001-07-10 | Asahi Kasei Microsystems Kk | ステレオ感強調装置およびステレオ感強調方法 |
US6701344B1 (en) * | 2000-07-31 | 2004-03-02 | The Boeing Company | Distributed game environment |
JP2003289599A (ja) | 2003-05-01 | 2003-10-10 | Onkyo Corp | 音場処理装置及び音場再生装置 |
JP2004336609A (ja) | 2003-05-12 | 2004-11-25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ステレオ化処理回路 |
-
2005
- 2005-10-07 KR KR1020050094512A patent/KR10063625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
- 2006-08-14 US US11/503,206 patent/US2007008167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9-27 NL NL1032589A patent/NL1032589C2/nl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9-29 CN CNA2006101317175A patent/CN194624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0723A (zh) * | 2011-04-25 | 2012-02-01 | 深圳市纳芯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立体声音频信号分离电路及音频设备 |
CN104335606A (zh) * | 2012-05-29 | 2015-02-04 |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任意配置的扬声器的立体声拓宽 |
US9398391B2 (en) | 2012-05-29 | 2016-07-19 | Creative Technology Ltd | Stereo widening over arbitrarily-configured loudspeakers |
CN104335606B (zh) * | 2012-05-29 | 2017-01-18 | 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任意配置的扬声器的立体声拓宽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NL1032589A1 (nl) | 2007-04-11 |
KR100636250B1 (ko) | 2006-10-19 |
US20070081674A1 (en) | 2007-04-12 |
NL1032589C2 (nl) | 2009-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715158B (zh) | 音频信号装置及方法 | |
CN1308915C (zh) | 提高声音清晰度的系统 | |
CN1030129C (zh) | 高效数字数据编码和译码装置 | |
CN1871874A (zh) | 自适应声音再现 | |
CN1227951C (zh) | 用于环绕声环境的音频增强系统和方法 | |
CN1941073A (zh) | 用于消除音频信号中的人声分量的设备和方法 | |
CN1378764A (zh) | 用于参数扬声器系统的调制器处理 | |
CN1829393A (zh) | 产生用于双声道头戴耳机的立体声的方法和设备 | |
CN1877988A (zh) | 声音质量调节装置 | |
CN1799279A (zh) | 阵列扬声器系统 | |
CN1711799A (zh) | 阵列装置以及便携式终端 | |
CN1669357A (zh) |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程序和记录媒体 | |
CN101036293A (zh) | 在高噪声环境中呈现的音频信号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86102314A (zh) | 可变矩阵译码器 | |
CN1716381A (zh) | 用循环正则化作多通道回声的消除 | |
CN1615580A (zh) | 一种用于减小信号的动态范围的方法和电子电路 | |
CN1956606A (zh) | 产生空间立体声的方法和装置 | |
EP2198633A2 (en) | Low frequency management for multichannel sound reproduction systems | |
CN101040512A (zh) | 回波抵消 | |
CN1625920A (zh) | 音频装置及其再生用程序 | |
CN1993002A (zh) | 声像定位设备 | |
CN1135904C (zh) | 音像定位处理装置 | |
CN1691765A (zh) | 信息处理设备、成像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程序 | |
CN1442029A (zh) | 用于衍生诸如定向和中心信号的辅助音频信号的立体声音频处理设备 | |
CN1946247A (zh) | 放大立体声效果的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7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