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4859A - 复合型记录装置、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 - Google Patents

复合型记录装置、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4859A
CN1904859A CNA2006101090208A CN200610109020A CN1904859A CN 1904859 A CN1904859 A CN 1904859A CN A2006101090208 A CNA2006101090208 A CN A2006101090208A CN 200610109020 A CN200610109020 A CN 200610109020A CN 1904859 A CN1904859 A CN 1904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area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physical address
logical add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902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12820C (zh
Inventor
西村章
佐佐刚
田村哲也
铃木一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4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128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1282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3Management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2/00Accessing, addressing or allocating within memory systems or archite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6Reducing size or complex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G06F3/068Hybrid storage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用于根据所连接的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写入操作,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第二数据区域和用于集成和管理第一和第二数据区的识别信息表;信息选择部分,用于按照主机装置的类型,从识别信息表选择具有预定识别信息的位置信息;转换部分,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位置信息,转换为匹配第一数据区域的位置信息或匹配第二数据区域的位置信息;第一写入部分,用于按照转换部分的转换处理,在第一数据区域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第二写入部分,用于在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从所述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

Description

复合型记录装置、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它包括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并且被适配来按照公共文件系统来写入和读取数据,本发明也涉及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用于向这样的复合型记录装置写入数据。
背景技术
硬盘驱动器(以下称为HDD)已经和正在被用作个人计算机(PC)的外部存储体。随着HDD的记录密度提高,使得它们具有更大的容量。大容量HDD正在寻求和被期望在诸如AV家用服务器和在车载电子设备的消费级的AV设备中得到应用。
在小型化HDD盘的当前趋势中,尺寸在1.8英寸和1英寸级的HDD期望在诸如数字静态照像机(DSC)和便携音乐播放器之类的移动设备领域中得到应用。
另一方面,诸如快闪存储器之类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提供了下述优点,其中包括低功耗率、快速启动特征和高抗冲击性,并且超过1GB的存储容量的大容量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已经利用。由于它们的优点,它们正得到多种应用。
同时,要在移动设备中使用的小存储体特别要以低成本可获得,并且显示高容量、低功耗率和高响应性。
但是,对于HDD而言,在给它们启动电源后直到它们进入它们可以记录和再现数据的激活状态中需要几秒。另一方面,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在能够瞬间进入激活状态的快速响应性上有优势。简而言之,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可以在向其供电的时刻记录和再现数据。
另一方面,如果HDD被持久地保持在空闲状态(记录/再现的待机状态),则浪费电功率到一显著程度,以至于使得其功率容量受限的移动设备的功耗效率降级。另外,HDD伴有一个缺点:当缺陷扇区出现在存储器轨道(track)上某处时,数据传送率由于使用交替处理而降低。
因此,期望利用可以利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优点补偿HDD的缺点的HDD和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混合存储体。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提出了用于通过单个文件系统来管理这样的混合存储体以便充分地利用这样的存储体的潜力的多种布置(参见其中的专利文件1-4: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出版物第2003-123379、2003-125358、2002-150699和2000-324435号)。
例如,用于访问软件所需要的系统数据和要用于控制HDD的HDD控制器的数据已经被存储在HDD的预定区域中,并且不可能读出所述系统数据直到HDD被激活。换句话说,如果向安装HDD的设备供电,则不可能在启动电源直到从HDD读出系统数据的一段时间中使用所述设备。考虑到这个问题,上述的专利文件1描述了一种技术,用于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存储系统数据,以便使得有可能在给所述设备启动电源后立即使用系统数据。
如上所述,对于HDD而言,在启动电源后直到它可以记录和再现数据需要几秒,因此HDD不可能记录和再现数据直到它变得激活。考虑到这个问题,上述的专利文件2描述了一种技术,用于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在从其首部开始的预定时段中写入要写入到HDD中的数据,随后,当激活HDD时,在数据记录操作中在HDD中写入其余的数据,而首先读取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写入的数据,随后,当HDD被激活时,在数据再现操作中从HDD读取其余的数据。使用专利文件2的布置,有可能在给设备启动电源后立即记录和再现数据。
上述的专利文件3描述了一种技术,用于通过使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来作为缺陷扇区的备用区域,防止数据传送率的降级。
当在摄像机中安装HDD时,出现这样的危险:当拍摄图像时摄像机掉落或受到冲击时突然阻断电源。那么,如果不注册文件系统,则不再可能再现所记录的数据。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发生,必须定期更新在HDD的预定区域中的文件系统,但是更新文件系统的操作显著地降低了摄像机的数据记录速率。专利文件4描述了一种技术,用于通过分配用于更新在也安装在摄像机中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中的文件系统的区域,保护数据而不降级数据传送率。
以这种方式,有可能通过下述方式来形成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存储体:通过组合小容量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和大容量HDD,使用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仅作为要在跃变情形中使用的数据区域,并且使用HDD作为要在稳定状态中使用的数据区域。
发明内容
同时,在混合存储体中,重要的是最小化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容量,并且有效地使用它以便降低其成本。因此,当然,浪费了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器,使得如果使用所述混合存储体的主机设备消耗(写入数据于)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区域,而不识别和区分HDD的存储区域和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区域,则不可能充分利用混合存储体的优点。
可以应用混合存储体的主机设备包括DSC、便携音乐播放器和摄像机。DSC和其他设备现在可以连接到PC,以便有可能通过PC来读取在DSC的存储介质中存储的内容数据和向DSC的存储介质写入内容数据。也可能将其中通过DSC记录数据的可移动存储体连接到PC,以便从可移动存储体读出数据和在可移动存储器中写入数据。
然而,在诸如PC之类的通用设备中,按照预定的文件系统来管理数据,因此,所述通用设备不能识别混合存储体的HDD的存储区域和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区域。换句话说,诸如PC之类的通用设备可以仅仅将混合存储体识别为单个存储体,因此有可能仅按这样的方式安排所述设备的记录操作,使得所述设备在混合存储体的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的存储区域中开始记录数据,然后当所有的前述的存储区域被全部消耗于记录数据时,或当HDD被激活时,在HDD的存储区域中记录数据。在后述的安排中,当HDD的存储区域被全部消耗于记录数据时,所述设备返回到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使用上述安排的任何一种,都不可能充分利用混合存储介质的优点。
还存在用于备份管理信息的技术的需求,所述管理信息用于管理在HDD和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中写入的数据,以及还以简单的方式被写入这样的存储介质中的重要数据。
鉴于上述情况,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具有非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区域和HDD存储区域的复合型记录装置,它可以充分利用组合这样的存储区域的优点,用于不仅当主机设备是诸如DSC之类的专用设备时而且当主机设备是诸如PC之类的通用设备时记录和再现数据,并且期望提供一种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用于在这样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识别部件,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信息选择部件,用于按照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转换部件,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写入部件,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用于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所述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中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程序包括: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所述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中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识别部件,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信息选择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转换部件,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写入部件,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用于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程序包括: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识别部件,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用于按照所述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而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第一信息选择部件,用于从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第二信息选择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从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表产生部件,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由所述第一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由所述第二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转换部件,用于将由所述第一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由所述第二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第一写入部件,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第二写入部件,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第三写入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表产生部件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第二写入部件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用于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而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二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第一信息选择步骤,用于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第二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表产生步骤,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第一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第二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第三写入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表产生步骤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第二写入步骤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程序包括: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二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第一信息选择步骤,用于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第二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表产生步骤,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第一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第二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第三写入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表产生步骤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第二写入步骤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因此,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根据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写入操作,以便如果所述主机装置是通用装置并且正在写入数据,则没有数据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被写入,直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有数据区域“已被分配”。因此,在由通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特有特征。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被适配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根据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写入操作,以便如果所述主机装置是通用装置并且正在写入数据,则没有数据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被写入,直到所述记录介质的所有数据区域“已被分配”。因此,在由通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利用所述数据写入方法或数据写入程序,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特有特征。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根据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的写入操作,以便如果所述主机装置是通用装置并且正在写入数据,则禁止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的任何写入数据的操作,因此,没有数据在此被写入。因此,在由通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特有特征。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被适配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根据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写入操作,以便如果所述主机装置是通用装置并且正在写入数据,则禁止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的任何操作,因此没有数据被写入到那里。因此,在由通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通过所述数据写入方法或所述数据写入程序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特有特征。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具有:用于管理记录介质的数据区域的FAT,所述FAT对外开放;用于管理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的FAT,所述FAT将仅仅用于所述介质内部,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并且被适配来根据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写入操作,并且在所述数据写操作结束后,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数据区域中拷贝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以便通用装置可以既不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也不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读取数据。因此,在通过专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特有特征。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被适配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具有:用于管理记录介质的数据区域的FAT,所述FAT对外开放;用于管理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的FAT,所述FAT用于所述介质内部,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并且被适配来根据主机装置的类型而限制写入操作,并且在所述数据写操作结束后,在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数据区域中拷贝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以便通用装置可以既不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也不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读取数据。因此,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只要通用装置连接到复合型记录装置,就不允许任何为写入数据或读取数据的目的而对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的访问。因此,在通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特有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的示意方框图,用于图解其配置;
图2是示出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提供的HDD的配置的示意方框图;
图3是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的存储器部分的示意方框图;
图4是多个识别信息的示意图示,示出了其含义;
图5是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的目录区域的示意图示,示出了其配置;
图6是用于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的操作的第一流程图;
图7是用于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的操作的第二流程图;
图8是数据区域A和数据区域B的第一配置的示意图示;
图9是数据区域A和数据区域B的第二配置的示意图示;
图10是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的操作的第三流程图;
图11是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的操作的第四流程图;
图12是数据区域A和数据区域B的第三配置的示意图示;
图13是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的操作的第五流程图;
图14是在图1的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从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的操作的第六流程图;以及
图15是由记录介质的部分区域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部分区域形成的区域X的示意图示,所述区域X被双份地附加了LBA。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具有硬盘驱动器(HDD)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复合型记录装置,在所述HDD中安装了盘形记录介质,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通常可以是快闪存储器,并且被适配来将HDD的数据区域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数据区域处理为集成的数据区域或部分集成的数据区域。在下面的说明中,假定将MS-DOS兼容的FAT文件系统采用为文件系统。
如图1中所示,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包括:HDD10,它具有记录介质2,所述记录介质2包括数据区域A,至少对于预定大小的每个数据给数据区域A附加了地址(以下被称为物理地址);存储器部分11,它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具有数据区域B,数据区域B被附加了一系列地址(称为存储器地址)以接续所述数据区域A的地址,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还包括识别信息表,其中,在每个预定地址(以下称为逻辑地址)写入预定的识别信息;装置识别部分13,用于识别主机装置4;处理单元14,用于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读出所述识别信息表,并且按照所述装置识别部分13的识别结果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转换部分15,用于按照预定表来将由所述处理单元14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物理地址或转换为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存储器地址;以及数据分配部分16,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分15进行的转换产生的物理地址或存储器地址来向HDD 10或存储器部分11分配从主机装置4提供的数据。复合型记录装置1被适配来通过符合IDE的标准、SCSI的标准、FC的标准、USB的标准或某其他适当标准的接口部分12而连接到主机装置4,它可以是专用装置或通用装置。以下通过参见图8、9和12来更详细地说明所述数据区域A和所述数据区域B。
在此使用的专用装置指诸如摄像机、数字照像机或音乐播放器之类的应用装置,它可以有效地运行用于记录和再现数据,充分利用了复合型记录装置1的优点。这样的专用装置当通常通过下述方式被激活时可以将与其连接的记录装置1识别为包括记录介质2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复合型记录装置:通过向复合型记录装置1发出身份设备命令(ATA标准),并且采集关于复合型记录装置1的参数信息。就本实施例来说,专用装置指可以识别复合型记录装置1、因此可以区分HDD 10和存储器部分11的装置,这将在下文更详细描述。
另一方面,在此使用的通用装置指个人计算机或类似的装置,它被适配来运行用于按照它包括的特定文件系统而记录和再现数据,并且不能识别具有在所述文件系统中未定义的配置的记录装置。就本实施例而论,通用装置指这样的装置:它不能识别复合型记录装置1、因此不能区分HDD 10和存储器部分11,所以它将复合型记录装置1仅仅识别为单个数据区域,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如图2中所示,HDD 10包括读写头部分20,它运行来在记录介质2中写入数据并从其读出数据;驱动部分21,用于驱动记录介质2以便以每单位时间预定的转数在预定方向上旋转;伺服控制部分22,用于控制所述读写头部分20和所述驱动部分21;读/写通道部分23,它连接到所述读写头部分20以对于被提供给它的数据执行预定处理;缓冲存储器24,用于暂时缓存数据;HDD控制部分25,用于控制所述伺服控制部分22和所述读/写通道部分23;中央处理单元(CPU)26,它被适配来执行预定的算术运算,并且选择所述伺服控制部分22和所述读/写通道部分23所需要的命令和参数;以及记录介质2,其中数据被写入并且从其读出在此写入的数据。
伺服控制部分22控制所述驱动部分21,以便驱动记录介质2来以每单位时间预定的转数在预定方向上旋转,并且控制驱动读写头部分20的操作,以便访问对应于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的、在所述记录介质2上的预定位置。
在数据写操作中,读/写通道部分23编码(调制)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将它们转换为适合于所述记录/再现系统的特有特征的数字比特的序列,随后向首部部分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获得的数据。在数据读操作中,读/写通道部分23从自读写头部分20提供的再现信号去除高频噪声,通过模数转换器(ADC)来数字化所述再现信号,通常通过最大似然解码方法等来执行预定处理,并且随后解调所述信号。
在所述数据写操作中,在HDD控制部分25的控制下,缓冲存储器24暂时缓存通过数据分配部分16从主机装置4提供给它的数据。当所述数据达到预定容量级时,从缓冲存储器24读出数据,并且向读/写通道部分23提供所读出的数据。在数据读操作中,在HDD控制部分25的控制下,缓冲存储器24也暂时缓存从读/写通道部分23提供给它的数据。当所述数据达到预定容量级时,从缓冲存储器24读出数据,并且通过数据分配部分16和接口部分12向主机装置4提供所读出的数据。缓冲存储器24也用于暂时缓存数据,并且抑制由于在数据写操作和数据读操作中的数据传送率的差异而导致的性能的下降。
HDD控制部分25通过下文将更详细描述的FAT文件系统,管理在缓冲存储器24和读/写通道部分23之间和在缓冲存储器24和数据分配部分16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并且执行与数据格式相关联的处理。另外,HDD控制部分25在执行上述处理时还使用纠错码来执行与校正编码、错误检测和错误校正相关的处理。
记录介质2是盘形记录介质,并且具有数据区域A,所述数据区域A由FAT文件系统管理,并且对于预定大小的每个数据按格式附加物理地址。
如图3所示,存储器部分11具有:读/写部分30,用于根据由所述转换部分15转换的存储器地址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并且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读取数据;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通常是与非(NAND)型快闪存储卡(存储棒,致密闪存、SD卡等),它采用FAT文件系统,并且包括:数据区域B,对于预定大小的每个数据,所述数据区域B被附加一系列地址(存储器地址)以接续数据区域A的地址;以及识别信息表,其中,对于每个存储器地址写入预定的识别信息。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记录介质2的数据区域A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数据区域B由FAT(文件分配表)文件系统集成,并且被管理为集成的数据区域或部分集成的数据区域。
现在在下面将说明FAT文件系统。FAT是示出如何在簇(cluster)中存储文件的表格,FAT文件系统是利用所述表格管理主机装置4的格式系统。格式化是调整在数据存储区域中的预定大小的子区域并且向被调整的子区域附加编号(物理地址)的操作。通过所谓的物理格式化和所谓的逻辑格式化来完成格式化,通过所述物理格式化,在记录介质2中形成的轨道被划分为扇区,通过所述逻辑格式化,将多个扇区集中在一起以形成簇的单位,并且产生系统区域C、盘区域和数据区域。
扇区是用于在记录介质2中记录数据的最小单位(通常具有512字节),它也被采用为在本发明中的最小单位。主机装置4通过逻辑块地址(LBA)来访问记录介质2。多个(N)扇区被集中在一起以形成簇,所述簇被用作用于在管理文件的FAT文件系统中读取和写入数据的最小单位。
通过格式化而产生的所述系统区域C包括主引导(boot)记录和其中写入FAT的FAT区域。所述主引导记录是具有从主机装置4来看的具有LBA“0”的扇区,并且在此记录了引导程序记录(boot strap record)以及分区表。
如图4中所示,通过多个识别信息在FAT上示出数据区域的诸如空信息之类的预定信息。例如,识别信息“0000h”表示对应的簇是“空的”,并且多个识别信息“0002h到FFF6h”表示对应的簇“已被分配”,并且对应的值是连续的簇编号,而识别信息“FFF7h”表示对应的簇是“缺陷簇”,并且多个识别信息“FFF8h到FFFFh”表示文件的结尾(EOF),指示对应的簇被“已被分配”。
所述数据区域包括:目录区域,用于管理文件信息;以及数据区域,用于在其中实际地写入数据。如图5中所示,所述目录区域包括下述信息,诸如每个目录(文件)的文件名、扩展、属性、最新更新的时钟时间、起始簇地址和文件大小。
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当向复合型记录装置1供电时首先被读的所述系统区域C未被布置在HDD 10中,而是被布置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中,在所述HDD 10中,在其中的数据变得可被访问之前需要预定的时段,所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允许在任何时间访问其中存储的数据。
因此,HDD 10的记录介质2包括数据区域A,对于预定大小的每个数据,给该数据区域A附加物理地址,而存储器部分11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包括:数据区域B,对于预定大小的每个数据,给该数据区域B附加存储器地址;以及系统区域C,它包含FAT,所述FAT是由逻辑地址形成的,这些逻辑地址与数据区域A的物理地址和数据区域B的存储器地址相关联。
因此,有可能在主机装置4连接到复合型记录装置1并且向记录装置1供电后立即读取系统区域C。
装置识别部分13识别连接到接口部分12的所述主机装置4是可以区分HDD 10和存储器部分11的专用装置,而不是通用装置,或反之。装置识别部分13向处理单元14提供识别结果。
处理单元14具有用于各种处理操作的CPU和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RAM,并且运行来从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中包含的系统区域C读出FAT,按照从装置识别部分13提供的识别结果来移动它读出的FAT的选择指针,并且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所选择的逻辑地址。
转换部分15具有地址转换表,用于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或存储器地址。如果作为转换的结果而产生的地址是物理地址,则转换部分15向HDD 10提供所述物理地址。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地址是存储器地址,则转换部分15向存储器部分11提供所述存储器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转换结果。
数据分配部分16根据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转换结果,通过接口部分12向HDD 10或向存储器部分11分配从主机装置4提供的数据。例如,如果从转换部分15提供用于告知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的信息,则数据分配部分16通过接口部分12向HDD 10分配从主机装置4提供的数据。另一方面,如果从转换部分15提供了用于告知逻辑地址被转换为存储器地址的信息,则数据分配部分16通过接口部分12向存储器部分11分配从主机装置4提供的数据。
现在,通过参见图6和7的流程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复合型记录装置1包括:记录介质2,它具有数据区域A,对其附加了物理地址0002h到7FFFh;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它具有数据区域B和系统区域C,对数据区域B附加了存储器地址8000h到8FFFh,而所述系统区域C包含预定的FAT。
因为FAT集成地或部分集成地处理数据区域A和数据区域B,因此,对其附加0000h到7FFFh作为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逻辑地址,而对其附加8000h到8FFFh作为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逻辑地址。因此,当按照FAT来进行数据写操作时,仅仅当数据区域A全部“已被分配”时,向数据区域B写入数据。
如果通过格式化而形成的扇区的容量是512字节并且一个簇由64个扇区构成,则所述簇的容量是
64×512B32KB。
因此,记录介质2的数据区域B的数据容量是
32KB×32,7671GB。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数据区域B的容量对应于4,096个簇,因此是32KB×4,096128MB。
图8图解了从主机装置4提供的文件(文件1)被划分为簇并且被写入数据区域A中。当读取这样的文件时,从在目录区域中写入的数据检索文件名,读出对应于文件1的数据,并且从所读出的数据提取用于指示第一簇的顶部的逻辑地址。然后,通过查询FAT,根据逻辑地址从数据区域B依序读出文件1的数据。
当主机装置4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通过装置识别部分13识别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而不是通用装置,或反之,并且按照识别结果通过处理单元14控制写入数据的操作。当专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按照图6的流程图来执行数据写入处理,而当通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它按照图7的流程图来执行数据写入处理。
现在,将在下文说明当专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执行的数据写入处理。
参见图6,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步骤ST1确定是否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当数据区域A未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操作进行到步骤ST2,而当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它进行到步骤ST7。
如上所述,对于记录介质2而言,从记录介质2在伺服控制部分22的控制下被驱动部分21驱动旋转时的时间,到它以每单位时间预定的转数旋转并且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的时间,需要几秒。因此,复合型记录装置1控制数据分配部分16,以便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2的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直到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并且当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它控制数据分配部分16,以便在记录介质2的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2,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B的首部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FAT,并且在RAM中展开(develop)它所读出的FAT。处理单元14按照从装置识别部分13提供的识别结果来识别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并且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FAT的逻辑地址8000h的位置。然后,它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逻辑地址8000h到逻辑地址8FFFh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T3,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和用于指令的命令。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它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4,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预定存储器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存储器地址,并且向存储器部分11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存储器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存储器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存储器部分11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存储器部分11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存储器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5,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之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6,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所述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所述数据写入处理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进行到步骤ST12,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步骤ST1。如果复合型记录装置1返回到步骤ST1并且数据区域A未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则复合型记录装置1重复步骤ST2到步骤ST5。
在步骤ST7,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FAT的逻辑地址0002h的位置。然后,它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逻辑地址0002h到逻辑地址8FFFh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或者,当处理单元14接收到来自监视器部分(未示出)的信息时,处理单元14可以进行到步骤ST7,所述监视器部分用于监视记录介质2的激活状态,所述信息用于告知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
在步骤ST8,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其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9,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向HDD 10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物理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HDD 10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HDD 10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10,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之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11,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进行到步骤ST12,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到步骤ST7,并且重复步骤ST8到步骤ST11。
在步骤ST12,复合型记录装置1响应于在步骤ST2到步骤ST4中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的新数据和在步骤ST7到步骤ST9中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新数据,更新FAT和目录。
另外,因为以其被写入的顺序依序读出在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写入的数据,因此如果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每个文件的前导数据,则复合型记录装置1不能读出数据,直到记录介质2在数据读操作中被激活。因此,它可以替代地被布置使得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数据写操作中,自动地以对应于预定时段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而不论是否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所述预定时段是要激活记录介质2所需要的时段。使用这种布置,可以瞬间再现数据,而没有任何等待时间,因为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B读出每个文件的前导数据,并且当它正在读出前导数据的同时激活记录介质2,使得在激活记录介质2后它可以从数据区域A读出链接到前导数据的数据。
现在,通过参见图7的流程图来描述当通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执行的数据写入处理。
参见图7,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步骤ST20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具体来说,复合型记录装置1等待直到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然后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
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FAT,并且在RAM中展开它所读出的FAT。然后,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FAT的逻辑地址0002h的位置,并且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逻辑地址0002h到逻辑地址8FFFh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T21,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其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22,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向HDD 10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物理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HDD 10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HDD 10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23,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数据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24,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进行到步骤ST25,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到步骤ST20,并且重复步骤ST20到步骤ST24。
在步骤ST25,复合型记录装置1响应于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新数据,更新FAT和目录。
可以编程从步骤ST1到步骤ST12的步骤和从步骤ST20到步骤ST25的步骤,以便复合型记录装置1可以通过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来执行数据写操作。
因此,因为如上所述在数据区域A后分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数据区域B,因此专用装置不能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直到数据区域A的所有区域“已被分配”。
以这种方式,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根据主机装置4的类型来限制写入操作,以便如果所述主机装置是通用装置并且正在写入数据,则没有数据被写入在数据区域A中,直到数据区域B的所有区域“已被分配”。因此,在由通用装置在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2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特有特征。
另外,如果连接到接口部分12的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则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通过在数据再现操作中跟踪(trail)关于在数据区域B中包含的FAT的链接信息,可以读取数据。因此,由专用装置写入的数据可以被通用装置读出,反之亦然。
现在,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第二实施例被适配来在主机装置4是通用装置时,在数据写操作中禁止在所述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而当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时,允许在数据写操作中正常地写入数据在数据区域B中。
第二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包括:记录介质2,它具有数据区域A,对其附加了物理地址0000h到7FFFh;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它具有数据区域B和系统区域C,对数据区域B附加了存储器地址8000h到8FFFh,所述系统区域C包括第一FAT和第二FAT。
在初始化时或在从制造工厂发货时,使得第一FAT承载对其附加的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地址的地址(逻辑地址)0000h到7FFFh和对其附加的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地址的地址(逻辑地址)8000h到8FFFh,如图9中的A所示。此外,还在其中写入了多条识别信息,如用于告知禁止在逻辑地址8000h到8FFFh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用于告知例如数据被在那里写入的识别信息、用于指示在数据区域之外(9000h到FFFFh)的识别信息、用于指示EOF(FFF8h到FFFFh)的识别信息或用于指示缺陷簇(FFF7h)的识别信息。
类似地,在初始化时或在从制造工厂发货时,使得第二FAT承载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地址的、对其附加的地址8000h到8FFFh,如图9中的B所示。
现在,通过参见图10的流程图在下文说明当专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执行的数据写入处理。
参见图10,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步骤ST30确定是否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当数据区域A未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操作进行到步骤ST31,而当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它进行到步骤ST36。
如上所述,对于记录介质2而言,从记录介质2在伺服控制部分22的控制下被驱动部分21驱动旋转时,到它以每单位时间预定转数旋转并且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需要几秒。因此,复合型记录装置1控制数据分配部分16,以便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直到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并且当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它控制数据分配部分16,以便在记录介质2的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31,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B的首部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第一FAT和第二FAT,并且在RAM中展开它所读出的第一FAT和第二FAT。处理单元14按照从装置识别部分13提供的识别结果,识别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并且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二FAT的逻辑地址8000h的位置。然后,它通过选择指针来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逻辑地址8000h到逻辑地址8FFFh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T32,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它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33,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预定存储器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存储器地址,并且向存储器部分11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存储器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存储器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存储器部分11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存储器部分11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存储器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34,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之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35,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所述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所述数据写入处理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进行到步骤ST41,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步骤ST30。如果复合型记录装置1返回到步骤ST30并且数据区域A未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则复合型记录装置1重复步骤ST31到步骤ST34。
在步骤ST36,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一FAT的逻辑地址0002h的位置。然后,它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逻辑地址0002h到逻辑地址8FFFh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或者,当处理单元14接收到来自监视器部分(未示出)的信息时,处理单元14可以进行到步骤ST36,所述监视器部分用于监视记录介质2的激活状态,所述信息用于告知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
在步骤ST37,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其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38,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向HDD 10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物理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HDD 10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HDD 10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39,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40,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进行到步骤ST41,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到步骤ST36,并且重复步骤ST37到步骤ST40。
在步骤ST41,复合型记录装置1响应于在步骤ST31到步骤ST33中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新数据、和在步骤ST36到步骤ST38中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的新数据,更新第一FAT、第二FAT和目录。
当更新第一FAT时,用于禁止写入在初始化时或在从制造工厂发货时在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逻辑地址中写入的数据的识别信息,被更新为与在第二FAT的逻辑地址中新写入的识别信息相同的识别信息。
另外,因为以其被写入的顺序依序读出在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写入的数据,因此如果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每个文件的前导数据,则复合型记录装置1不能读出数据,直到记录介质2在数据读操作中被激活。因此,它可以替代地被布置使得: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数据写操作中自动地以对应于预定时段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而不论是否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所述预定时段是激活记录介质2所需要的时段。使用这种布置,可以瞬间再现数据,而没有任何等待时间,因为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B读出每个文件的前导数据,并且当它正在读出前导数据的同时激活记录介质2,使得在激活记录介质2后它可以从数据区域A读出链接到前导数据的数据。
现在,通过参见图11的流程图来描述当通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执行的数据写入处理。
参见图11,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步骤ST50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具体来说,复合型记录装置1等待直到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然后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
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第一FAT,并且在RAM中展开它所读出的第一FAT。然后,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一FAT的逻辑地址0002h的位置,并且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逻辑地址0002h到逻辑地址8FFFh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注意,因为写入了用于告知禁止在逻辑地址8000h到8FFFh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因此,当在逻辑地址0000h到7FFFh写入用于告知数据“已经被写入”的识别信息时,处理单元14不能写入任何新数据。
在步骤ST51,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其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52,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向HDD 10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物理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HDD 10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HDD 10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53,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数据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54,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进行到步骤ST55,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到步骤ST50,并且重复步骤ST50到步骤ST54。
在步骤ST55,复合型记录装置1响应于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新数据,更新第一FAT和目录。
可以编程从步骤ST30到步骤ST41的步骤和从步骤ST50到步骤ST55的步骤,以便复合型记录装置1可以通过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来执行数据写操作。
以这种方式,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根据主机装置4的类型来限制写入操作,以便如果所述主机装置是通用装置并且正在写入数据,则没有数据被写入在数据区域B中,因为禁止在全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因此,在由通用装置在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2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特有特征。
另外,如果连接到接口部分12的主机装置4是通用装置,则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通过在数据再现操作中跟踪关于在数据区域B中包含的第一FAT的链接信息,可以读取数据。因此,由专用装置写入的数据可以被通用装置读出,反之亦然。
现在,在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所述第三实施例被适配来当主机装置4是通用装置时在数据写操作中禁止在所述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而当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时允许在数据写操作中将数据正常地写入在数据区域B中。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区域B用于暂时保存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
第三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包括:记录介质2,它具有数据区域A,对其附加了预定的物理地址;以及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它具有数据区域B和系统区域C,对数据区域B附加了预定的存储器地址,所述系统区域C包括第三FAT和第四FAT。
如图12A中所示,对第三FAT附加了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逻辑地址,而如图12B中所示,对第四FAT附加了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预定逻辑地址。
现在,通过参见图13的流程图,在下面说明当专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执行的数据写入处理。
参见图13,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步骤ST60确定是否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当数据区域A未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操作进行到步骤ST61,而当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它进行到步骤ST67。
如上所述,对于记录介质2而言,从记录介质2在伺服控制部分22的控制下被驱动部分21驱动旋转时的时间,到它以每单位时间预定转数旋转并且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的时间,需要几秒。因此,复合型记录装置1控制数据分配部分16,以便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直到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并且当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它控制数据分配部分16,以便在记录介质2的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专用装置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61,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第三FAT,并且在RAM中展开它所读出的第三FAT。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二FAT的预定逻辑地址的位置,然后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预定逻辑地址到尾端逻辑地址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T62,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B的首部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第四FAT,并且在RAM中展开它所读出的第四FAT。处理单元14按照从装置识别部分13提供的识别结果,识别主机装置4是专用装置。然后,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三FAT和第四FAT的预定地址的位置,并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预定逻辑地址到尾端逻辑地址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然后,处理单元14产生转换表,其中,将用于指示在第三FAT中的空区域的逻辑地址和用于指示在第四FAT中的空区域的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所产生的转换表然后被存储在数据区域B的预定区域中。
在步骤ST63,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在从第四FAT检测到的并且要开始写入操作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它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64,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B的预定存储器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存储器地址,并且向存储器部分11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存储器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存储器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而向存储器部分11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存储器部分11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存储器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65,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之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66,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所述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所述数据写入处理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进行到步骤ST72,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步骤ST60。如果复合型记录装置1返回到步骤ST60并且数据区域A未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时,则复合型记录装置1重复步骤ST61到步骤ST65。
在步骤ST67,复合型记录装置1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来检测空簇。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三FAT的预定逻辑地址的位置。然后,它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前导逻辑地址到尾端逻辑地址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或者,当处理单元14接收到来自监视器部分(未示出)的信息时,处理单元14可以进行到步骤ST67,所述监视器部分用于监视记录介质2的激活状态,所述信息用于告知数据区域A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
在步骤ST68,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其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69,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向HDD 10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物理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HDD 10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HDD 10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70,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之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71,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进行到步骤ST72,但是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到步骤ST67,并且重复步骤ST68到步骤ST71。
在步骤ST72,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了任何数据。当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进行到步骤ST73,而当在数据区域B中没有数据被写入时,它进行到步骤ST74。复合型记录装置1通过参见它在步骤S62中产生的转换表,确定是否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任何数据。
在步骤ST73,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数据区域A中拷贝在步骤ST61到ST63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的数据。例如,如果在如图12中所示的数据区域B的存储器地址XX0021h到XX0024h写入了数据,则复合型记录装置1读出在存储器地址XX0021h到XX0024h写入的数据,并且参照在步骤ST62产生的转换表,在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1234h到1237h)拷贝它读出的数据。
在步骤S74,复合型记录装置1响应于在步骤ST61到步骤ST63中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的新数据和在步骤ST66到步骤ST68中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新数据,更新在步骤ST62产生的转换表、第三FAT、第四FAT、和目录。
现在,通过参见图14的流程图,在下面描述当通用装置连接到接口部分12时复合型记录装置1执行的数据写入处理。
参见图14,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步骤ST80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具体来说,复合型记录装置1等待直到数据区域A变得准备好用于数据写操作,然后从数据区域A的首部检测空簇。
处理单元14从数据区域B读出第三FAT,并且在RAM中展开它所读出的第三FAT。然后,处理单元14将选择指针移动到在RAM中展开的第三FAT的预定逻辑地址,并且通过选择指针开始检索用于指示从所述预定逻辑地址到尾端逻辑地址的空区域的识别信息。
在步骤ST81,处理单元14向转换部分15提供要开始写入操作的检测到的空区域中的逻辑地址和要传送的数据的长度。处理单元14还产生用于命令写入操作的命令,并且将其提供给转换部分15。
在步骤ST82,复合型记录装置1在对应于数据区域A的预定物理地址的数据区域中写入数据。转换部分15按照地址转换表,将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并且向HDD 10提供作为转换结果而产生的物理地址。另外,转换部分15向数据分配部分16通告:从处理单元14提供的逻辑地址被转换为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16响应于来自转换部分15的通告,向HDD 10分配通过接口部分12提供的数据。然后,HDD 10执行下述处理:按照从转换部分15提供的物理地址,以对应于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从数据分配部分16提供的数据。
在步骤ST83,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断主机装置4。即,复合型记录装置1以对应数据传送长度的数量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数据后,中断主机装置4。
在步骤ST84,复合型记录装置1确定是否它结束数据写入处理。当复合型记录装置1结束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进行到步骤ST85,而当它继续数据写入处理时,它返回到步骤ST80,并且重复步骤ST80到步骤ST84。
在步骤ST85,复合型记录装置1响应于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新数据,更新第三FAT和目录。
可以编程从步骤ST60到步骤ST74的步骤和从步骤ST80到步骤ST85的步骤,以便复合型记录装置1可以通过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程序来执行数据写操作。
以这种方式,复合型记录装置1包括:用于管理数据区域A的第三FAT,所述第三FAT对外开放;用于管理数据区域B的第四FAT,所述第四FAT仅仅用于所述介质内部,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1并且被适配来根据主机装置4的类型限制写入操作,并且在所述数据写操作结束后,在数据区域A中拷贝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的数据,以便通用装置不可以在数据区域B中写入数据,也不可从数据区域B读取数据。因此,在通过通用装置在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写入数据后,专用装置可以在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写入数据,充分利用了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2的特有特征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特有特征。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所述实施例的复合型记录装置1,仅仅要在数据再现操作中读取在数据区域A中写入的数据,以便可以通过通用装置来读出由专用装置写入的数据,反之亦然。
虽然复合型记录装置的上述第一到第三实施例被适配来瞬间记录移动图像,但是本发明绝不限于此,只要它包括以低比特成本操作的记录介质2和在快速响应性、低功耗率等方面有优势的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例如,虽然当记录介质2被激活时和当它在待机状态中时,记录介质2大幅度地消耗电力,但是当它被布置使得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中恒定地写入以高速激活、被处理用于替换或频繁地被访问的文件或小容量文件的数据时,可以抑制功耗率,并且可以延长电源的服务寿命。
复合型记录装置1可以被布置使得在记录介质2的内部进行用于管理所述一个或多个FAT的操作,以降低主机装置的负荷。这样的布置提供了优点:如果数据区域A的容量和数据区域B的容量增加,则主机装置4不考虑所述一个或多个FAT。
当主机装置4具有与装置识别部分13、处理单元14和转换部分15相同的功能特征时,它可以被布置使得主机装置4执行识别部分12、装置识别部分13、处理单元14和转换部分15的操作。
如上所述,主机装置4不使用逻辑部分编号(LSN)而使用逻辑块地址LBA来访问复合型记录装置1。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15的概念图示所示出的那样,可以通过记录介质2的部分区域并且通过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的部分区域来形成区域X,其中,双份地附加LBA。虽然在图15中的系统区域C和集成数据区域中形成区域X,但是可以替代地仅仅在系统区域C中形成区域X。
数据分配部分16操作来在区域X中自动记录在FAT区域和目录区域中写入的信息。
因此,当在复合型记录装置1中的系统区域C中形成区域X时,所述一个或多个FAT被记录在记录介质2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3中,以使得有可能建立稳定和安全的系统。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假定记录介质2是硬盘驱动器,但是可以将任何随机可访问的存储介质用于记录介质2。例如,它可以替代地是CD或DVD。
虽然在上面的说明中FAT文件系统被用作用于管理复合型记录装置1的数据区域的文件系统,但是它可以被替换为某个其他系统,只要这样的系统可以像文件那样管理数据。
可以通过软件来执行复合型记录装置1的上述系列处理。当通过软件来执行所述系列处理时,通常在通用计算机中将程序作为软件安装。所述程序可以被记录在诸如CD-ROM之类的可移动介质中,并且通过用于分发的网络被分发给用户或下载到用户的计算机。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只要它们在权利要求或其等效的范围内。
本发明包含2005年7月25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JP2005-215106号的主题,其整体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在此。

Claims (16)

1.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
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
识别部件,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信息选择部件,用于按照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转换部件,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部件,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选择部件当被所述识别部件通告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是不能识别和区分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主机装置时,从对应于所述识别信息表的第一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优先选择在其写入指示空区域的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而
当它被所述识别部件通告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是能够识别和区分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主机装置时,从对应于所述识别信息表的第二数据区域的逻辑地址优先选择在其写入指示空区域的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
3.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用于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包括对其附加了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所述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中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4.一种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程序包括: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所述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中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中被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5.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
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
识别部件,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信息选择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
转换部件,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部件,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6.按照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
所述信息选择部件当被所述识别部件通告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是不能识别和区分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主机装置时,按照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指示空区域的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而
当它被所述识别部件通告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是能够识别和区分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主机装置时,优先从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指示空区域的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而如果在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中指示没有空区域,则从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指示空区域的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
7.按照权利要求5的装置,其中,用于拒绝写入在第一识别信息表中写入的数据的识别信息是:指示数据已经被写入在第二数据区域中的伪识别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数据区域是缺陷簇的伪识别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数据区域不是数据区域的伪识别信息;或用于指示文件结尾(EOF)的伪识别信息。
8.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用于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
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9.一种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和第二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其包括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三数据区域和第四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程序包括: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
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中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步骤,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10.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
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
识别部件,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用于按照所述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而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二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
第一信息选择部件,用于从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
第二信息选择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识别部件的识别结果,从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
转换表产生部件,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由所述第一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由所述第二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
转换部件,用于将由所述第一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由所述第二信息选择部件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
第一写入部件,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
第二写入部件,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部件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件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
第三写入部件,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表产生部件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第二写入部件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11.按照权利要求10的装置,其中
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当被所述识别部件通告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是不能识别和区分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主机装置时,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读出第一识别信息表,而
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件当被所述识别部件通告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是能够识别和区分记录介质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的主机装置时,从非易失性存储介质读出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
12.一种数据写入方法,用于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而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二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
第一信息选择步骤,用于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
第二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
转换表产生步骤,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
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
第一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
第二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
第三写入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表产生步骤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第二写入步骤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13.一种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复合型记录装置中写入数据的处理,所述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以及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所述程序包括:
识别步骤,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而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二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
第一信息选择步骤,用于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
第二信息选择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识别步骤的识别结果,从在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步骤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
转换表产生步骤,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
转换步骤,用于将在所述第一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在所述第二信息选择步骤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
第一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在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
第二写入步骤,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步骤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数据分配步骤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
第三写入步骤,用于按照在所述转换表产生步骤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在所述第二写入步骤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14.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
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
识别部分,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信息选择部分,用于按照识别部分的识别结果和识别信息表而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所述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转换部分,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分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部分,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分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分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15.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
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
识别部分,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部分,用于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或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用于管理第一物理地址和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第一物理地址的一部分和第二物理地址的一部分由同一逻辑地址形成,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包含向其写入的用于拒绝在所述逻辑地址写入数据的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逻辑地址中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逻辑地址形成,预定识别信息在每个逻辑地址被写入;
信息选择部分,用于按照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分读出的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或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和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逻辑地址;
转换部分,用于将由所述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和对应于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分的转换处理,向第一数据区域或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以及
写入部分,用于按照第一物理地址,在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分分配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和/或按照第二物理地址,在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分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
16.一种复合型记录装置,包括:
记录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数据区域;
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它具有对其附加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数据区域;
接口部分,其连接到主机装置;
识别部分,用于识别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
识别信息表读取部分,用于按照所述识别部分的识别结果而读取第一识别信息表和第二识别信息表,所述第一识别信息表由对应于第一物理地址的第一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一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由对其附加与第一逻辑地址的一部分相同的地址的、对应于第二物理地址的第二逻辑地址形成,并且包含在所述第二逻辑地址写入的预定识别信息;
第一信息选择部分,用于从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分读出的第一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一逻辑地址;
第二信息选择部分,用于按照由所述识别部分的识别结果,从由所述识别信息表读取部分读出的所述第二识别信息表,选择在其写入预定识别信息的第二逻辑地址;
转换表产生部分,用于产生转换表,所述转换表将由所述第一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和由所述第二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彼此相关联;
转换部分,用于将由所述第一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第一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一物理地址,并且将由所述第二信息选择部分选择的第二逻辑地址,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的第二物理地址;
数据分配部分,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部分的转换处理,向所述第一数据区域或所述第二数据区域,分配从连接到所述接口部分的主机装置提供的数据;
第一写入部分,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部分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一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分分配到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数据;
第二写入部分,用于按照通过由所述转换部分的转换而产生的第二物理地址,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数据分配部分分配到所述第二数据区域的数据;以及
第三写入部分,用于按照由所述转换表产生部分产生的转换表,在所述第一数据区域的预定位置,写入由所述第二写入部分在所述第二数据区域中写入的数据。
CNB2006101090208A 2005-07-25 2006-07-25 复合型记录装置、数据写入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8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5106/05 2005-07-25
JP2005215106A JP2007034537A (ja) 2005-07-25 2005-07-25 複合型記憶装置、データ書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4859A true CN1904859A (zh) 2007-01-31
CN100412820C CN100412820C (zh) 2008-08-20

Family

ID=37674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090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12820C (zh) 2005-07-25 2006-07-25 复合型记录装置、数据写入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205030B2 (zh)
JP (1) JP2007034537A (zh)
KR (1) KR20070013222A (zh)
CN (1) CN10041282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23142A1 (zh) * 2009-08-31 2011-03-03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功能限制的存储设备及其方法
CN101436159B (zh) * 2007-11-14 2012-11-28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介质管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2465B2 (en) * 2001-07-05 2012-02-21 Digimarc Corporation Watermarking to set video usage permissions
KR101506578B1 (ko) * 2008-07-17 2015-03-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보안을 위한 파일 시스템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그에의해 만들어진 데이터 보안 영역에 접근하는 방법 및 장치,그에 따른 데이터 저장 장치
US20110181396A1 (en) * 2010-01-25 2011-07-28 Hilla Jr Ralph Rfid information data on external memory
JP5652724B2 (ja) 2010-06-29 2015-01-14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タンパク質を包含したカーボンナノチューブフィルム、それを電極とするセンサ及び発電デバイス
US9053249B2 (en) 2011-11-08 2015-06-09 Imation Corp. Removable memory cartridge and docking station compatible with media drive expansion slots
US10741568B2 (en) 2018-10-16 2020-08-11 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 Precision tuning for the programming of analog neural memory in a deep learn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O2022139859A1 (en) * 2020-12-23 2022-06-30 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y, Inc. Input and digital output mechanisms for analog neural memory in a deep learn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1530A (en) * 1993-02-05 1999-11-23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nterface device receivable in card storage device slot of host computer
JP3544476B2 (ja) * 1998-09-11 2004-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メモリ管理テーブル作成方法
JP3888569B2 (ja) * 1999-03-11 2007-03-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150699A (ja) * 2000-11-06 2002-05-2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方法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747144B2 (en) * 2001-10-01 2010-06-29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control
JP3770138B2 (ja) * 2001-10-18 2006-04-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WO2005003952A1 (ja) * 2003-07-07 2005-01-13 Hitachi Ulsi Systems Co., Ltd. 記憶装置および記憶システム
JP4371739B2 (ja) * 2003-09-02 2009-11-25 株式会社東芝 シリアルata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持つ電子機器及びシリアルataバスのパワーセーブ方法
JP2005302152A (ja) * 2004-04-12 2005-10-27 Sony Corp 複合型記憶装置、データ書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6159B (zh) * 2007-11-14 2012-11-28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存储介质管理方法
WO2011023142A1 (zh) * 2009-08-31 2011-03-03 深圳市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功能限制的存储设备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205030B2 (en) 2012-06-19
CN100412820C (zh) 2008-08-20
US20070050583A1 (en) 2007-03-01
JP2007034537A (ja) 2007-02-08
KR20070013222A (ko) 2007-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4859A (zh) 复合型记录装置、数据写入方法和数据写入程序
CN1276358C (zh) 用于存储设备的地址转换单元
CN1315057C (zh) 重映射闪速存储器的方法
CN1942869A (zh) 组合存储器装置、数据写入方法和程序
CN1295706C (zh) 非易失存储器、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218316C (zh) 用于在信息记录介质上记录数据的信息记录方法以及在盘上记录数据的盘记录装置
CN1698123A (zh) 记录介质、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方法以及再现方法
CN101046771A (zh) 使用闪存的存储系统及其平均读写方法和平均读写程序
CN1906596A (zh) 文件记录装置
CN1947100A (zh) 非易失性存储系统、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存储控制器、存取装置以及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366633A (zh) 盘式存储装置、数据预读方法以及记录媒体
CN1164799A (zh) 信息数据记录和再现装置及其方法
CN1658142A (zh) Atapi交换
CN101051505A (zh) 再现设备、内容选择方法和程序
CN1564973A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及信息处理程序
CN1374651A (zh) 用于擦除节目数据的信息再现设备和方法
CN1574010A (zh) 文件管理方法和记录装置、再现装置、记录媒体
CN1784741A (zh) 可追加记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装置和信息再现装置
CN1264144C (zh) 信息信号的记录和再现设备以及相关的方法
CN1842776A (zh) 信息记录读出装置
CN1255675A (zh) 具有冻结功能的高速缓存器
CN1302064A (zh) 记录和/或播放装置及方法
CN1691179A (zh) 记录与再生装置
CN1904857A (zh) 内容数据记录设备和记录控制方法
CN1658315A (zh) 光学记录介质、记录/再现设备、和记录/再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820

Termination date: 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