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4702A -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4702A
CN1904702A CNA2006101040425A CN200610104042A CN1904702A CN 1904702 A CN1904702 A CN 1904702A CN A2006101040425 A CNA2006101040425 A CN A2006101040425A CN 200610104042 A CN200610104042 A CN 200610104042A CN 1904702 A CN1904702 A CN 1904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eparator
area
lcd
insulated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0404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4702B (zh
Inventor
李明燮
白周铉
郑之荣
李润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04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4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4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8Spacer materials; Spacer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第一板,具有薄膜晶体管;第二板,具有含多个隔离件的绝缘基板,隔离件设置在绝缘基板上,防止光从第一板上泄漏,并保持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以及液晶层,设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且具有在预定方向上排列的液晶分子。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以简化的工艺制造的液晶显示器(“LCD”),以及一种制造LCD的方法。
背景技术
LCD利用注入到液晶面板中的液晶的电特性和光学特性显示所需要的图像。LCD薄而轻,且相对于阴极射线管(“CRT”)具有较低的功率消耗。由于这些原因,LCD广泛用于各种场合中,包括诸如显示监视器、便携式计算机显示器、台式计算机显示器、高清晰度(“HD”)图像系统、以及类似的装置。
LCD通常包括液晶面板组件和背光组件。液晶面板组件可以包括:液晶面板、驱动集成电路(“IC”)、和柔性印刷电路板。通过在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注入具有各向异性介电常数的液晶材料而形成液晶面板。驱动IC将驱动信号应用于液晶面板上形成的栅极线和数据线。柔性印刷电路板将驱动IC与印刷电路板相连接,该印刷电路板将预定的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传输给驱动IC。液晶面板组件与包括灯组件和各种光学板的背光组件相结合,从而形成LCD。
在传统的滤色薄膜晶体管(color filter-on-thin film transistor)(“COT”)型LCD中,第一板具有顺序堆垛的结构,包括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和像素电极。这样构造第二板,即在绝缘基板上顺序形成黑色矩阵层、平面化层、和公共电极层,其中,公共电极层通过它与第一板的像素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能够改变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排列。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LCD中,按照以下过程制造第二板。首先,在绝缘基板上形成黑色矩阵层并图样化,以形成其中具有开口的黑色矩阵图样。然后,在其上具有黑色矩阵图样的绝缘基板上涂覆平面层。接着,使用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在平面层的暴露表面上形成公共电极。最后,在公共电极的暴露表面上涂覆有机感光膜,然后曝光、显影、等等,从而为保持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而形成对应于黑色矩阵图样的隔离柱。
但是,由于黑色矩阵图样和隔离柱是通过单独的工序形成的,所以制造工序的数目不是最优的。就此而言,希望简化制造第二板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简化制造方法的滤色薄膜晶体管(“COT”)型LCD。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造LCD的方法。
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以及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LCD包括:第一板,具有薄膜晶体管;第二板,具有设置有隔离件的绝缘基板,该隔离件设置在绝缘基板上,从而防止光从第一板上泄漏,并保持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以及液晶层,设置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并具有在预定方向上排列的液晶分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例示性实施例,制造LCD的方法包括:在第二板的绝缘基板上涂覆含有阻光材料的有机感光膜,以及使用裂缝掩膜(slit mask)对有机感光膜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隔离件。该隔离件防止光从第一板的薄膜晶体管上泄漏,并保持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例示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A是示出了本发明LCD的例示性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1B是沿图1A中的Ib-Ib’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1C是沿图1A中的Ic-Ic’线和Ic’-Ic”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2A是示出了图1A中LCD的第二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2B是图2A中第二板的圆形部分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图3A至图3D是沿图2A中的III-III’线截取的顺序横截面视图,用于解释制造图2A中第二板的方法的例示性实施例;
图4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LCD的另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
图4B是示出了图4A中LCD的第二板的局部透视图;
图4C是图4B中第二板的圆形部分的放大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5A至图5C是沿图4B中的V-V’线截取的顺序横截面视图,用于解释制造图4B中第二板的方法的例示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下面对例示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更容易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施,而并不局限于这里所述的例示性实施例。当然,提供这些例示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全面和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转达本发明的原理。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可以理解,当指出一个元件在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在其间存在插入元件。相反,当指出一个元件“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就不存在插入元件。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目中的一个和所有组合。
可以理解,尽管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下面所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以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如这里所使用的,如果上下文没有清楚地指明,单数形式“a”“an”和“the”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还可以理解,当术语“含有(comprises和/或comprising)”或者“包括(include和/或including)”用于本说明书中时,表明存在所述的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其构成的组。
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空间上的相对术语,例如“在...之下”、“在下面”、“下面的”、“在...上方”、“上面的”和类似的术语,以描述附图中一个元件或特征对于另一个(多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空间上的相对术语除了附图中示出的方位外,还可以包括使用或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附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在另一个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下方”的元件或特征,其方位将变成在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上面”。因此,示例术语“在下面”可以包括上面和下面两个方位。装置可以在其它的方位(旋转90度或在其它方位),而这里所使用的空间上的相对描述可以作相应的解释。
除非特别指明,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技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可以理解,术语,例如常用词典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和本公开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这里特别地加以定义。
这里参照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理想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将可以预料作为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结果的实施例的形状可以有各种变化。所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该限于这里所示出区域的特定形状,而应该包括例如由于制造而导致的形状上的偏离。例如,所示出或所描述的扁平区域通常可以具有不平滑和/或非线性特征。而且,所示出的尖角可以是圆的。因此,特征中所示出的区域实际上是示意性的,并且它们的形状不用于示出区域的精确形状,也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LCD”)包括便携多媒体机(“PMP”)、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数字通用光盘(“DVD”)机、便携电话、等中所使用的那些显示器。为便于解释,将描述用于便携电话中的根据本发明的LCD。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便携电话LCDs,也可以包括上述的LCDs。
根据本发明LCD的例示性实施例包括:第一板、第二板和设置于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第一板包括薄膜晶体管和滤色器,而第二板包括隔离件,其防止光从第一板上泄漏,并保持第一板与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
根据LCD所使用的驱动方法,可以将这样的LCD分类成垂直电场模式LCD或面内切换(“IPS”)模式LCD。垂直电场模式LCD和IPS模式LCD均在本发明范围之内。例如,垂直电场模式LCD可以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和滤色器的第一板,而IPS模式LCD可以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和公共电极的第一板。
以下,将参照附图顺序地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垂直电场模式LCD的例示性实施例和根据本发明的IPS模式LCD的例示性实施例,其中,垂直电场模式LCD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和滤色器的第一板,而IPS模式LCD包括具有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和公共电极的第一板。还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制造LCD方法的例示性实施例。
首先,将参照图1A至图1C描述根据本发明的LCD1的例示性实施例。图1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LCD的例示性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Ib-Ib’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图1C是沿图1A中的Ic-Ic’线和Ic’-Ic”线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1A至图1C,LCD 1包括:第一板2;第二板3,面对第一板2,并与第一板2隔开预定距离;以及液晶层4,设置于第一板2与第二板3之间。液晶层4具有在预定方向上排列的液晶分子。
对于第一板2,在绝缘基板10上设置有多条栅极线22和多条数据线52,其中,栅极线22在横向上延伸,数据线52与栅极线22绝缘,并在与栅极线22交叉的纵向上延伸。薄膜晶体管T设置在栅极线22与数据线52交叉所限定的区域处。在栅极线22和数据线52上设置有滤色器,其包括红色(未示出)、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在滤色器上设置有对应单位像素的像素电极82。
对于第二板3,在绝缘基板90上顺序地设置有公共电极94和隔离件92。这里,隔离件92对应于每个薄膜晶体管T而设置,并防止光从薄膜晶体管T上泄漏。后面将参照图2A详细描述第二板3。
下偏光板(polarization plate)11和上偏光板12分别设置在第一板2的下外表面和第二板3的上外表面上,仅使平行于偏光轴线的光束穿过。用作光源的背光单元(未示出)设置在下偏光板11的下面。
这里,将参照图1A至图1C,更详细地描述第一板2。在第一板2中,每条栅极线22在横向上形成于绝缘基板10上,而每个栅电极26以突出形式连接至对应的栅极线22。在每条栅极线22的一端形成有栅极线焊盘(gate line pad)24,该栅极线焊盘24接收来自外部的栅极信号并将所接收到的栅极信号传输至栅极线22。为了将栅极线22有效地连接至外部电路,形成的栅极线焊盘24比栅极线22宽。
栅极线22、栅极线焊盘24、和栅电极26构成栅极布线(22、24、26)。
此外,在绝缘基板10上形成有多条存储电极线28和多个存储电极29。每条存储电极线28在横向上延伸越过像素区p(图2A),而比存储电极线28宽的每个存储电极29形成于存储电极线28的一部分上。存储电极线28和存储电极29构成存储电极布线28、29,而且在形状和排列上可以变化。将与施加于第二板3的公共电极94相同电平的电压施加于存储电极布线28、29。
优选地,栅极布线(22、24、26)和存储电极布线(28、29)由诸如Al或Al合金的含金属铝(Al)、诸如Ag或Ag合金的含金属银(Ag)、诸如Cu或Cu合金的含金属铜(Cu)、诸如Mo或Mo合金的含金属钼(Mo)、铬(Cr)、钛(Ti)、或钽(Ta)制成。
此外,栅极布线(22、24、26)和存储电极布线(28、29)可以具有多层结构,其包括具有不同物理特性的两层导电膜(未示出)。两层膜之一优选地由诸如含金属Al、含金属Ag、或含金属Cu之类的低电阻系数金属制成,以减少栅极布线(22、24、26)中的信号延迟或电压降。另一层膜优选地由诸如含金属Mo、Cr、Ta或Ti之类的材料制成,这些材料相对于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之类的其它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电接触特性。两层膜组合的实例是下Cr膜和上Al(Al合金)膜,或者下Al(Al合金)膜和上Mo(Mo合金)膜。但是,栅极布线(22、24、26)和存储电极布线28、29可以由各种金属或导体制成。
在栅极布线(22、24、26)和存储电极布线(28、29)上形成有栅极绝缘膜30。
栅极绝缘膜30由诸如氮化硅(SiNx)或氧化硅(SiOx)之类的绝缘材料制成。
在栅极绝缘膜30上形成有由氢化非晶硅或多晶硅制成的半导体层40。半导体层40可以以诸如岛屿形状或条纹形状之类的各种形状形成,例如,其可以在栅电极26上方以岛屿形状形成。当半导体层40以条纹形状形成时,其可以设置在数据线52的下面并延伸至栅电极26。
在半导体层40上形成有欧姆接触层45和46,其由硅化物或其中高度掺杂n型杂质的n+非晶硅氢化物制成。欧姆接触层45和46插入下面的半导体层40与上面的源电极55和漏电极56a、56b中的每一个之间,以减小半导体层40与源电极55和漏电极56a、56b之间的接触电阻。欧姆接触层45和46可以以岛屿形状或条纹形状形成。当欧姆接触层45和46以条纹形状形成时,它们可设置在数据线52的下面。
数据线52和漏电极56a、56b形成在欧姆接触层45、46和栅极绝缘膜30上。数据线52纵向地延伸并与栅极线22交叉,以限定像素。
在每条数据线52的一端形成有数据线焊盘54,其接收来自另一层或来自外部电路的数据信号并将该数据信号传输至数据线52。为了将数据线52有效地连接至外部电路,形成的数据线焊盘54比数据线52宽。
沿像素的长度突出于数据线52的源电极55在欧姆接触层45上方延伸。即,形成的源电极55与栅电极26和半导体层40的一部分交叉。
漏电极56a、56b与源电极55隔开,并形成于与栅电极26处的源电极55相对的欧姆接触层46上。漏电极56a、56b包括:电极部分56a,其与栅电极26和半导体层40搭接;和延伸部分56b,其从电极部分56a延伸并与存储电极29搭接。延伸部分56b与存储电极29搭接,而栅极绝缘膜30插入延伸部分56b与存储电极29之间,形成存储电容量Cst
数据线52、数据线焊盘54、源电极55、和漏电极56a、56b构成数据布线(52、54、55、56a、56b)。数据线52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在一个例示性实施例中,数据线52可以在纵向延伸。在可替换例示性实施例中,数据线52可以包括沿像素长度重复的弯曲纵向部分。
因此,当数据线22与数据线52交叉时限定的像素,根据数据线52的形状可以以方形或弯曲带形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通过实例将描述作为具有方形像素的本发明的该示例实施例。
数据线52、源电极55和漏电极56a、56b优选地由铬(Cr)、含金属钼(Mo)、诸如钽(Ta)或钛(Ti)的难熔金属形成。数据线52、源电极55和漏电极56a、56b优选地作为单层或多层结构而形成,其中,多层结构包括难熔金属膜制成的下膜(未示出)和低电阻系数的上膜(未示出)。多层结构的实例包括:具有下Cr膜和上Al或Al合金膜的双层结构,具有下Mo或Mo合金膜和上Al或Al合金膜的双层结构,以及具有下Mo膜、中间Al膜、和上Mo膜的三层结构(未示出)。
栅电极26、半导体层40、源电极55、和漏电极56a、56b构成薄膜晶体管T,其起到开关装置的作用。
在漏电极56a、56b和外露半导体层40上形成有机绝缘材料制成的钝化层70。钝化层70优选地由诸如氮化硅或氧化硅的无机绝缘材料、具有优良平面特征的感光有机材料、或诸如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形成的a-Si:C:O和a-Si:O:F之类的低介电常数绝缘材料制成。
露出数据线焊盘54的接触孔74形成于钝化层70上,露出漏电极56a、56b的第一接触孔72形成于钝化层70上,而露出栅极线焊盘24的接触孔76形成于栅极绝缘膜30上。
此外,在钝化层70上形成有通过接触孔74连接至数据线焊盘54的辅助数据线焊盘88和通过接触孔76连接至栅极线焊盘24的辅助栅极线焊盘86。这里,像素电极82、辅助栅极线焊盘86、和辅助数据线焊盘88优选地由诸如ITO或IZO之类的透明导体或诸如Al的反射导体制成。辅助栅极线焊盘86和辅助数据线焊盘88分别补充栅极线焊盘24和数据线焊盘54与外部装置之间的粘附力。
在钝化层70上设置有对应于单位像素区的滤色器(未示出),该滤色器包括从钝化层70中形成的第一接触孔72延伸的第二接触孔73。滤色器(未示出)仅使具有预定波长范围的光束通过。该滤色器包括红色(未示出)、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而每一种子滤色器形成一个单位像素。红色(未示出)、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可以以条纹阵列、镶嵌阵列、德耳塔(delta)阵列、方阵列、等形式排列。滤色器(未示出)可以是条纹型或岛屿型,条纹型中以柱形形成相同的子滤色器(未示出)、91G和91B,而岛屿型中红色(未示出)、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彼此隔开。
可使用染色法、电极沉积法、颜料扩散法、印刷法、等形成滤色器。通常使用颜料扩散法。根据颜料扩散法,滤色器通过重复下面的过程而形成,即用之前已经用颜料着色的感光性树脂涂覆绝缘基板、曝光和显影。现在将解释使用颜料扩散法形成滤色器的过程。
首先,在其上具有钝化层70的绝缘基板10的整个表面上涂覆红色树脂,并使用图像掩模选择性地曝光,以在钝化层上形成红色子滤色器。此时,红色子滤色器(未示出)的厚度可以是3μm。
然后,在其上具有红色子滤色器(未示出)的绝缘基板10上涂覆绿色树脂,并使用掩模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绿色子滤色器91G。此时,绿色子滤色器91G的厚度可以是3μm。
然后,在其上具有红色和绿色子滤色器(未示出、91G)的绝缘基板10上涂覆蓝色树脂,并使用掩模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蓝色子滤色器。此时,蓝色子滤色器91B的厚度可以是3μm。
根据上述方法形成的红色、绿色和蓝色子滤色器(未示出、91G、91B)可以与栅极线22和数据线52搭接。通过这样做,背光单元(未示出)发出的光可以被栅极线22和数据线52阻挡。
相邻两像素的子滤色器可以在相应的数据线52上方彼此搭接预定宽度w5。例如,像素的蓝色子滤色器91B可以与其相邻像素的子滤色器搭接,比如,在相应的数据线52上方与绿色子滤色器91G搭接预定宽度w5。具体地说,绿色子滤色器91G与蓝色子滤色器91B可以彼此搭接3μm的宽度。当相邻两像素的子滤色器(未示出、91G、91B)彼此搭接预定宽度时,红色、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在栅极线22和数据线52上不形成台阶部分。此后,防止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在红色、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的台阶部分中被中断。
每一个红色、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具有从钝化层70中的第一接触孔72延伸的第二接触孔73。
像素电极82根据红色、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上的像素形状而形成。每一个像素电极82通过形成于钝化层70中的第一接触孔72和形成于每一个红色、绿色91G、和蓝色91B子滤色器中的第二接触孔73物理地电连接至漏电极延伸部分56b,以接收来自源电极55的数据电压。当将该数据电压施加于像素电极82时,像素电极82与第二板3的公共电极94一起产生电场。从而对像素电极82与公共电极94之间的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进行排列。
现在参照图2A和图2B,描述第二板3。图2A是图1A中LCD的第二板3的局部透视图。图2B是图2A中第二板3的隔离件92的横截面视图。
参照图2A和图2B,以及图1A和图1B,第二板3具有绝缘基板90和公共电极94,其中,隔离件92设置在公共电极94上。
公共电极94设置在绝缘基板90上。公共电极94通过公共电极94与第一板2的像素电极82之间的电位差,控制液晶层4的液晶分子的排列,从而在屏幕上显示彩色图像。公共电极94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
每个隔离件92以柱体形状形成在公共电极94上,以便与第一板2的各个薄膜晶体管T对应。隔离件92防止光从薄膜晶体管T上泄漏,并保持第一板2与第二板3之间的预定距离。
隔离件92可以以各种形状形成,例如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比如,方柱体)。隔离件92可以是柱体形状,从而邻接第一板2的第一表面的面积与邻接第二板3的第二表面的面积相同或不同。例如,隔离件92可以是截锥或截棱锥形状,从而第二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表面的面积。
隔离件92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和第二表面的面积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大于每个对应的薄膜晶体管T的面积。通过这样做,可以防止光从薄膜晶体管T上泄漏,从而提高拖尾边缘(smear margin)。
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拖尾边缘”指当液晶面板被压缩时液晶面板的复原程度。通常,随着隔离件92的横截面面积(即,平行于绝缘基板90正面的隔离件92的截面面积)的增大,拖尾边缘增加。但是,随着隔离件92的横截面面积的增大,用于接收第一板2与第二板3之间的液晶分子的空间减少。就此而言,当第一表面的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不同时,同第一表面的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相同的情况相比,可以在第一板2与第二板3之间获得用于接收液晶分子的较大空间。
如上所述,当隔离件92的第一表面的面积与第二表面的面积不同时,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可以形成台阶表面。在制造第二板3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具有裂缝图样的裂缝掩膜60的光刻法,可以形成台阶表面,将在后面描述(见图3C)。因此,隔离件92可以具有:第一柱体92a,相对于台阶表面与绝缘基板90相邻;和第二柱体92b,形成于第一柱体92a上。这里,第一柱体92a和第二柱体92b根据裂缝图样的形状和裂缝节距可以以各种形状形成。例如,第一柱体92a可以是圆柱形,而第二柱体92b可以是十字柱形(比如,十字形柱体)。按照具有截锥形和台阶表面(比如,两个堆垛起来的不同尺寸的截头圆锥体)的隔离件92,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换句话说,隔离件92由第一截头圆锥体上的第二截头圆锥体限定,其中,与第一截头圆锥体底座对应的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与第二截头圆锥体的截锥表面对应的第二表面的面积,参照图2A和图2B。
参照图2B,隔离件92的厚度或高度h1可以大体上同第一板2与第二板3之间的单元间隙(cell gap)相同。例如,隔离件92的厚度h1可以是大约4.5μm至大约5.5μm。
隔离件92的第一柱体92a可以具有足以覆盖对应的薄膜晶体管T的横截面面积,以防止光从薄膜晶体管T上泄漏。例如,第一柱体92a的顶面直径w4可以是大约30μm。第一柱体92a的厚度或高度h2可以大于常规黑色矩阵的厚度。例如,第一柱体92a的厚度h2可以是大约1.5μm。当第一柱体92a的厚度增加时,穿过隔离件92的光量减少。即,隔离件92的不透明性增加。
更具体地,隔离件92的光密度(“OD”)由入射到隔离件92的光与通过隔离件92传输的光的比例的对数定义。隔离件92的OD与隔离件92的厚度h1成比例。即,随着隔离件92的厚度h1的增加,隔离件92的不透明性增加,因为通过隔离件92传输的光量随隔离件92的厚度h1的增加而减少。根据本发明的该例示性实施例,当隔离件92的第一柱体92a的厚度h2比常规黑色矩阵的厚度大约大两倍时,隔离件92的厚度h1增加,从而提高了隔离件92的不透明性。
第二柱体92b的横截面面积可以小于第一柱体92a的横截面面积。例如,第二柱体92b的顶面直径w3可以是大约25μm。
隔离件92可以由含有阻光材料的有机感光材料,例如感光聚合物制成。
使用光聚合化合物制备感光聚合物,其中,光聚合化合物包括光聚合引发剂、单体、粘合剂、和作为阻光材料的有机颜料、等等。
在光聚合化合物中,光聚合引发剂可以是高度敏感且稳定的三嗪(由三个氮原子化合成的六环杂环化学物种的通称,以C3H3N3表示)基化合物,其在存在光的情况下产生基团。在存在光聚合引发剂所产生的基团的情况下,单体聚合成不能溶解的聚合体形式。粘合剂使得液体单体在室温下作为膜的形状而保持,从而单体抗显影剂。此外,粘合剂保持颜料的扩散稳定性以及在滤色图样的耐热性、光稳定性、和抗药性中的可靠性。颜料可以是具有良好光稳定性和耐热性的有机材料。优选地,颜料可以是黑色颜料(例如,碳黑颜料)或红色、绿色和蓝色颜料的混合物,以防止光从薄膜晶体管T上泄漏。
尽管没有示出,在隔离件92和公共电极94上设置有用于对液晶层4中的液晶分子进行初始排列的排列层。即,隔离件92的第二柱体92b通过排列层与第一板2接触。
如上所述,当在公共电极94上形成隔离件92时,可以省去常规的平面化和隔离柱形成过程,从而简化了第二板3的制造工艺。此外,由于第一柱体92a的厚度h2大于常规黑色矩阵的厚度,增加了隔离件92的厚度h1,从而提高了隔离件92的OD。
图3A至图3D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制造LCD1的第二板3的方法的例示性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第二板的绝缘基板上涂覆有机感光膜(未示出),以及对有机感光膜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隔离件。该方法还包括在涂覆有机感光膜之前形成公共电极。
现在参照附图3A至图3D,将详细描述制造上述第二板3的方法,图3A至图3D是沿图2A中的III-III’线截取的顺序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制造图2A中的第二板3的过程。
首先,参照图3A,在绝缘基板90上涂覆诸如ITO或IZO之类的透明导电材料,以形成公共电极94。公共电极94通过公共电极94与第一板(见图1A中的2)的像素电极(见图1A中的82)之间的电位差在液晶层(见图1A中的4)中产生电场。在绝缘基板90上形成公共电极94之后,使用光刻法工艺形成隔离件92。这里,光刻法工艺是将图样从掩膜上转印到绝缘基板90上所沉积的薄膜上以形成所需图样的过程,而且包括光致抗蚀剂涂覆、曝光、和显影,以形成所需的形式。
光致抗蚀剂涂覆是在绝缘基板90上将光致抗蚀剂层形成均匀厚度的过程,以获得所需的图样。光致抗蚀剂涂覆过程包括:提前烘焙绝缘基板90的靶面,以从绝缘基板90的靶面上除去湿气,从而增加光致抗蚀剂与绝缘基板90之间的粘附力;使用例如旋转涂覆,将光致抗蚀剂涂于绝缘基板90上至预定厚度;以及软烘焙最终的绝缘基板90,并通过蒸发绝缘基板90上涂覆的光致抗蚀剂中存在的溶剂而固化光致抗蚀剂。
一般,光致抗蚀剂包括用作粘性调节剂的溶剂、感光基化合物、用作化学粘合材料的粘合剂树脂等。将光致抗蚀剂分成,或者正性光致抗蚀剂(可溶酚醛清漆基树脂(novolak based resin)),其外露面积溶解于显影剂中,或者负性光致抗蚀剂(丙烯酸基单体(acrylbased monomer)),其未暴露面积溶解于显影剂中。尽管两者均可以使用,下面使用负性光致抗蚀剂作为实例来说明本发明的例示性实施例。
当在绝缘基板90上形成公共电极94(如图3A所示)时,在公共电极94上形成预定厚度或高度h1的光致抗蚀剂923,例如,感光聚合物(含有阻光材料的有机材料),如图3B所示。此时,光致抗蚀剂923的厚度h1可以与最终隔离件92的厚度大体上相同。例如,光致抗蚀剂923的厚度h1可以是大约4.5μm至大约5.5μm。阻光材料可以是碳黑颜料,如上所述用于根据本发明的LCD 1的例示性实施例。
然后,参照图3C,在最终结构上适当地排列图样化的狭缝掩膜60,进而使用曝光机器(未示出)对光致抗蚀剂923曝光预定时间。此时,可以使用诸如紫外线(“UV”)光谱中的g-线(436nm)或i-线(364nm)之类的光源。
以下将详细解释曝光过程中所用的狭缝掩膜60。通常,狭缝掩膜60包括:第一区m1,其是光传输部分;第二区m2,具有狭缝图样s1、s2;以及第三区m3,其是阻光部分。由于第一区m1是狭缝掩膜60的光传输部分,第一区m1下面的光致抗蚀剂923在显影之后不受影响,然而由于第三区m3是狭缝掩膜60的阻光部分,第三区m3下面的光致抗蚀剂923被完全除去了。至于狭缝掩膜60的第二区m2,第二区m2的狭缝图样s1、s2通过衍射入射光降低了入射到绝缘基板90上的光密度。结果,狭缝掩膜60的第二区m2下面的光致抗蚀剂923通过显影被部分除去。适合衍射曝光的狭缝节距w2,即狭缝掩膜60的第二区m2的两相邻狭缝之间的间隔,小于曝光光源的分辨率。例如,每个狭缝的宽度w1可以是大约1μm,而狭缝节距w2可以是大约1μm。
可替换地,如果光致抗蚀剂923是正性光致抗蚀剂,将狭缝掩膜(未示出)的图样翻转成上述的狭缝掩膜60图样。即,第一区m1是阻光部分,使得第一区m1下面的光致抗蚀剂923不受显影的影响,而第三区m3是光传输部分,使得第三区m3下面的光致抗蚀剂通过显影被完全除去。
如上所述,为了部分除去第二区m2下面的光致抗蚀剂,第二区m2可以是具有狭缝图样s1、s2的狭缝掩膜,或者可以由半透明膜形成。
当使用狭缝掩膜60对光致抗蚀剂923曝光时,调节狭缝掩膜60的狭缝图样s1、s2的尺寸,从而使得最终的隔离件92具有所需的形状。即,调节狭缝掩膜60的狭缝图样s1、s2的尺寸,从而对应于第一区m1的光致抗蚀剂923厚度h1和对应于第二区m2的光致抗蚀剂923厚度h2分别等于最终的隔离件92的厚度和隔离件92的第一柱体92a的厚度。
在使用狭缝掩膜60完成曝光之后,使用显影剂除去光致抗蚀剂923的未曝光部分。如果光致抗蚀剂923是正性光致抗蚀剂,选择性地除去光致抗蚀剂923的已曝光部分。
在光致抗蚀剂923是负性光致抗蚀剂的情况下,当光致抗蚀剂923暴露于UV光时,光致抗蚀剂923曝光部分的分子发生聚合或交联。基于此,光致抗蚀剂923的曝光部分在随后的显影期间保持完整,而光致抗蚀剂923的未曝光部分通过与显影剂的反应被除去。
在光致抗蚀剂923是与抑制剂发生钝化的正性光致抗蚀剂的情况下,当光致抗蚀剂923暴露于UV光时,光致抗蚀剂923的曝光部分被激活且变得更具酸性。在使用显影剂显影期间,光致抗蚀剂923的酸性曝光部分通过中和被除去。
显影中所使用的显影剂可以是金属自由离子有机碱性溶液(metal ion-free organic alkaline solution)。有机碱性溶液中的碱性组分在冲洗期间被完全除去。使用在预定压力下将显影剂喷洒到光致抗蚀剂923上的喷洒过程、将已经涂于基板90上的光致抗蚀剂923浸入显影剂中的浸渍过程、搅炼过程等,可以进行显影。喷洒、浸渍、和搅炼过程的组合也可以用于达到所需的显影效果。
在完成显影之后,如图3D所示,在公共电极94上形成隔离件92。此时,隔离件92的形状取决于过程参数,例如曝光时间和曝光量、显影温度和时间等。
柱体的柱体形状、横截面面积以及隔离件92的厚度可以以与用于根据本发明LCD的例示性实施例的如上所述方式相同的方式而形成。
隔离件92可以对应薄膜晶体管T(见图1A中的T),以防止光从薄膜晶体管T中泄漏。在这种情况下,隔离件92的厚度或高度h1可以同第一板(见图1A中的2)与第二板(见图1A中的3)之间的单元间隙(未示出)大体上相同。例如,隔离件92的厚度h1可以是大约4.5μm至大约5.5μm。
邻接绝缘基板90的第一柱体92a可以具有足以覆盖薄膜晶体管T的横截面面积。例如,第一柱体92a的顶面直径w4可以是大约30μm。
隔离件92的第二柱体92b可以具有小于第一柱体92a横截面面积的横截面面积,以确保有足够的空间容纳液晶分子。例如,第二柱体92b的顶面直径w3可以是大约25μm。
在根据上述过程形成隔离件92之后,形成用于对液晶分子进行初始排列的排列层(未示出)。排列层可以由聚酰亚胺树脂制成。
以下,将参照图4A、图4B和图4C,描述根据本发明的LCD的另一例示性实施例。图4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LCD 100的另一例示性实施例的局部透视图,而图4B是图4A中LCD 100的第二板300的局部透视图。图4C是图4B中的隔离件92的横截面视图。
为便于解释,具有与本发明的前述示例实施例中的元件相同功能的公共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因此,将省去其详细描述。
本发明当前例示性实施例的LCD 100具有与图1A至2中所示的前述例示性实施例的LCD 1大体上相同的结构,除了下面所解释的以外。参照图4A,第一板200包括:薄膜晶体管T、滤色器(未示出)、具有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的像素电极(未示出)、以及具有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的公共电极(未示出)。
更详细地涉及第一板200,栅极线22与数据线52彼此交叉,而薄膜晶体管T位于栅极线22与数据线52的交叉处。栅极线22与数据线52的交叉限定出像素区。每个像素区具有位于其中的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以及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
将薄膜晶体管T连接至画线(draw line)820。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从画线820分出,并在与数据线52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公共线940在与栅极线22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与栅极线22隔开预定距离。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偏离公共线940,并与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间隔。
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以及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可以以各种形状形成。例如,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以及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可以弯曲几次,以形成Z字线。在这种情况下,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与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之间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以及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的弯曲,以不同方式排列,以形成多域结构,从而确保比常规直电极结构更宽的视角。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LCD100中,通过像素电极图样82a和82b与公共电极图样94a、94b和94c之间形成的水平电场,调节液晶分子的水平排列。将调节液晶分子水平排列的区域大体上定义为“开口区”。图4A中的LCD 100具有四个开口区。
如图4B所示,对第二板300进行构造,即在绝缘基板90上设置多个隔离件92。
本例示性实施例中的每个隔离件92具有与图3中所示的例示性实施例的隔离件大体上相同的结构。因此,将省去其详细描述。
以下,将参照图5A至图5C描述制造第二板300的方法。5A至图5C是沿图4B中的V-V’线截取的顺序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制造图4B中第二板300的过程。
首先,参照图5A,在绝缘基板90上形成预定厚度或高度h1的光致抗蚀剂923,例如感光聚合物。此时,光致抗蚀剂923的厚度h1可以与最终的隔离件92的厚度大体上相同。例如,光致抗蚀剂923的厚度h1可以是大约4.5μm至大约5.5μm。
然后,参照图5B,在最终结构上方适当地排列图样化的狭缝掩模60,接着,使用曝光机器(未示出)对光致抗蚀剂923曝光预定时间。可以使用UV光谱中的诸如g-线(436nm)或i-线(364nm)之类的光源。
然后,参照图5C,使用显影剂,选择性地除去光致抗蚀剂923的未曝光部分,以在绝缘基板90上形成由第一柱体92a和第二柱体92b组成的隔离件92。根据上述方法,可以省去常规的平面化和隔离柱形成过程,从而简化了第二板300的制造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LCD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隔离件形成过程代替了常规平面化和隔离柱形成过程,从而简化了第二板的制造过程。
第二,由于隔离件的厚度比常规黑色矩阵的厚度厚,所以可以提高隔离件的光密度。
第三,由于隔离件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常规隔离柱的横截面面积,所以可以提高拖尾边缘。
尽管参照例示性实施例已经具体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形式和细节进行各种变化。因此,可以理解,提供上述例示性实施例,仅用于描述意义,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第一板,具有薄膜晶体管;
第二板,具有绝缘基板,隔离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基板上,防止光从所述第一板上泄漏,并保持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以及
液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且具有在预定方向上排列的液晶分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隔离件形成柱体,从而邻接所述第一板的所述隔离件的第一表面的面积与邻接所述第二板的所述隔离件的第二表面的面积相同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中的至少之一大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隔离件由第一截头圆锥体上的第二截头圆锥体限定,并且,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底座的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对应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体截顶表面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隔离件的厚度同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单元间隙大体上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隔离件由含有阻光材料的有机感光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阻光材料是碳黑颜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二板还包括所述绝缘基板与所述隔离件之间的公共电极。
9.一种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包括:
在第二板的绝缘基板上涂覆含有阻光材料的有机感光膜;以及
使用狭缝掩模对所述有机感光膜选择性地曝光,以形成隔离件,所述隔离件防止光从第一板的薄膜晶体管上泄漏,并保持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预定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绝缘基板上涂覆所述有机感光膜之前,在所述绝缘基板与所述隔离件之间形成公共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阻光材料是碳黑颜料。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件形成柱体,使得邻接所述第一板的所述隔离件的第一表面的面积与邻接所述第二板的所述隔离件的第二表面的面积相同或不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中的至少之一大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件由第一截头圆锥体上的第二截头圆锥体限定,并且,其中,对应于所述第一截头圆锥体底座的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大于对应于所述第二截头圆锥体截顶表面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隔离件的厚度同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的单元间隙大体上相同。
CN2006101040425A 2005-07-30 2006-07-31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904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70033 2005-07-30
KR1020050070033A KR20070015314A (ko) 2005-07-30 2005-07-30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005-0070033 2005-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4702A true CN1904702A (zh) 2007-01-31
CN1904702B CN1904702B (zh) 2011-06-01

Family

ID=37673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040425A Active CN1904702B (zh) 2005-07-30 2006-07-31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505096B2 (zh)
KR (1) KR20070015314A (zh)
CN (1) CN1904702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46339A (zh) * 2010-07-21 201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02654683A (zh) * 2009-08-06 2012-09-0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16153A (zh) * 2013-10-01 2015-04-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14035710A (zh) * 2021-10-22 2022-02-11 上海交通大学 外触发触控传感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14721180A (zh) * 2016-01-06 2022-07-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01268B2 (en) * 2004-08-03 2014-12-02 Ahila Krishnamoorthy Compositions, layers and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uses thereof
KR20070015314A (ko) * 2005-07-3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TW200823574A (en) * 2006-11-21 2008-06-01 Innolux Display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KR101320654B1 (ko) * 2006-12-26 2013-10-22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8325310B2 (en) * 2007-05-18 2012-12-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8557877B2 (en) 2009-06-10 2013-10-1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for optically transparent substrates
US8864898B2 (en) 2011-05-31 2014-10-21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Coating formula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TWI451178B (zh) * 2011-11-07 2014-09-01 Hannstar Display Corp 陣列基板與具有該陣列基板的液晶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2937765B (zh) * 2012-10-22 2015-02-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单元、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3913884A (zh) * 2013-06-28 2014-07-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面板
JP6803842B2 (ja) 2015-04-13 2020-12-23 ハネウェ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オプト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途のためのポリシロキサン製剤及びコーティ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3450A (en) * 1992-04-28 1995-12-0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 polymer between liquid crystal regions
JP3267844B2 (ja) * 1994-11-09 2002-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液晶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9120062A (ja) * 1995-08-18 1997-05-06 Toshiba Electron Eng Corp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20093B1 (ko) * 2000-10-04 2007-05-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945579B1 (ko) * 2003-03-17 2010-03-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용 표시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과 그 표시판을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060125008A (ko) * 2005-06-01 2006-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과 그 제조방법
KR20070015314A (ko) * 2005-07-30 2007-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4683A (zh) * 2009-08-06 2012-09-05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346339A (zh) * 2010-07-21 2012-02-0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US9176339B2 (en) 2010-07-21 2015-11-03 Lg Displa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4516153A (zh) * 2013-10-01 2015-04-1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CN114721180A (zh) * 2016-01-06 2022-07-0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035710A (zh) * 2021-10-22 2022-02-11 上海交通大学 外触发触控传感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35710B (zh) * 2021-10-22 2024-04-12 上海交通大学 外触发触控传感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24775A1 (en) 2007-02-01
KR20070015314A (ko) 2007-02-02
US7505096B2 (en) 2009-03-17
CN1904702B (zh)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4702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62742C (zh) 液晶显示器
CN1275075C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258117C (zh) 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162745C (zh) 有源矩阵基底、显示器件和图象传感器件
CN1258115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50319C (zh) 液晶显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998981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707338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782838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77209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869775A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036380A1 (en) Color filter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CN1707341A (zh) 透反射式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607442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97150A (zh)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488976A (zh) 布线结构和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87205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63617A (zh) 金属线及制造方法、基板及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US20070045636A1 (en)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888965A (zh) 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293411C (zh) 制造光敏绝缘膜图案和反射电极及其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CN1991449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617030A (zh) 具有改进发光性能的显示设备
JP2007183626A (ja) 平面表示基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2122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226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Samsung Display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