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1380A - 车床 - Google Patents

车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1380A
CN1891380A CNA2006100957634A CN200610095763A CN1891380A CN 1891380 A CN1891380 A CN 1891380A CN A2006100957634 A CNA2006100957634 A CN A2006100957634A CN 200610095763 A CN200610095763 A CN 200610095763A CN 1891380 A CN1891380 A CN 18913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fe rest
pylon
mentioned
lathe
symme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576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1380B (zh
Inventor
藤本刚
松浦泰幸
日野正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MG Mor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i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i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ri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1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1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1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1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7/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turning-machines with a single working-spindle, e.g. controlled by cams; Equipment therefor; Features common to automatic and semi-automatic turning-machines with one or more working-spindles
    • B23B7/12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machines for turning of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00General-purpose turning-machines or devices, e.g. centre lathes with feed rod and lead screw; Sets of turning-machines
    • B23B3/06Turning-machines or devic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the special arrangement of constructional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ning (AREA)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精度加工工件的车床(1),包括:床身(10),立设于上述床身(10)上的柱架(11);轴线水平且与上述柱架(11)的前面平行配置,保持工件一端的主轴;配置在上述柱架(11)前面,支承上述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自由转动的主轴台;在上述主轴轴线方向和与其垂直方向上自由移动地配置在上述柱架(11)前面,保持工具(T)的第一和第二刀架(20、25)。形成上述柱架(11),使得与上述主轴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的至少外形形状是以水平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形状;上述主轴台配置在上述柱架(11)前面,使得上述主轴轴线包含在上述对称面(M)中;上述第一刀架(20)和第二刀架(25)分别配置在上述柱架(11)的前面,使得其配置位置以上述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

Description

车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床,其包括:轴线水平配置、保持工件的一端的主轴,支承该主轴并使其可自由转动的主轴台,以及夹住上述主轴轴线并分别在上下配置的用于保持工具的两个刀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例如,公知有在日本特表2002-538977号公报中所揭示的车床作为上述车床。该车床包括:形成为矩形的床身;轴线水平并且与上述床身的前面平行地配置的,用于保持工件一端的主轴;固定在上述床身的前面上部,支承上述主轴并使其能够沿着其轴线中心自由旋转的主轴台;可使上述主轴沿着其轴线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可沿着上述主轴轴线方向和垂直方向自由移动地配置在上述床身的上面,用于保持工具的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以及配置在上述床身的前面下部,用于保持工具并使其能够沿着上述主轴轴线方向和垂直方向自由移动的第三刀架等。
上述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分别包括:通过与主轴轴线平行地而设置在床身上面的导向部件导向,在主轴轴线方向移动的鞍部(saddle);和由沿着垂直方向在该鞍部的前面设置的导向部件导向,在垂直方向移动的刀架主体,其中,该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被配置在主轴轴线的上方,使保持的工具从上侧相对于工件偏离或者接近。
上述第三刀架包括:由与主轴轴线平行地设置在床身上面的导向部件导向,在主轴轴线方向移动的鞍部;和由沿着垂直方向在该鞍部的前面设置的导向部件导向,在垂直方向移动的刀架主体,其中,该第三刀架被配置在主轴轴线的下方,使保持的工具从下侧相对于工件偏离或者接近。
其中,构成第一刀架、第二刀架和第三刀架的各鞍部以及刀架主体,通过分别与它们相对应的各送进机构而在规定方向移动。
此外,在这样构成的车床中,在将工件的一端保持在主轴台的主轴上之后,利用旋转驱动机构,使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转动,以使工件转动,同时,利用对应的各个送进机构,在主轴轴线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移动第一刀架、第二刀架、第三刀架,从而将工件加工成规定的形状。
【特许文献1】日本特表2002-538977号公报。
然而,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从自由转动地支承主轴的轴承等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会使支承该轴承的主轴台的温度上升,然后,主轴台的热量会传递至床身,从而导致该床身受热变形。此外,该床身受热变形的状态,根据距离该主轴台安装部的距离或者该床身的形状等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配置在床身的上面、第三刀架配置在床身的前面下部的上述现有技术的车床中,由于床身上面的热变形状态和床身前面下部的热变形状态分别不同,而导致保持在床身上面的第一刀架或者第二刀架上的工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产生的热位移量,与保持在床身前面下部的第三刀架上的工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所产生的热位移量不同,在利用第一刀架或者第二刀架加工工件时和利用第三刀架加工工件时,加工后的尺寸精度不同,即,不能高精度地对工件进行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对工件进行加工的车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身;立设于上述床身上的柱架;轴线水平且与上述柱架的前面平行配置,保持工件的一端侧的主轴;配置在上述柱架的前面,支承上述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自由转动的主轴台;使上述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可在上述主轴轴线方向和与其垂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地配置在上述柱架的前面,保持工具的第一以及第二两个刀架;使上述第一刀架在上述各方向移动的第一送进机构;以及使上述第二刀架在上述各方向移动的第二送进机构,其中,
形成上述柱架,使得与上述主轴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的至少外形形状是以水平的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
将上述主轴台配置在上述柱架的前面,使得上述主轴轴线包含在上述对称面中;
上述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分别被配置在上述柱架的前面,使得其配置位置以上述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
根据本发明,将工件的一端保持在主轴台的主轴上,之后,利用旋转驱动机构,使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转动,以使工件转动,同时,利用各个送进机构,使各刀架沿主轴轴线方向或者与其正交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工件加工成规定形状。
而且,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这样来形成柱架,使其垂直截面的外形形状形成为以水平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此外,将该主轴台和第一刀架以及第二刀架分别配置在柱架的前面,使得主轴的轴线包含在对称面内,该两个刀架的配置位置以上述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即,由于分别使柱架的主轴台安装部与各刀架安装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因此,即使主轴台的热量传递至柱架,该柱架受热变形,但在夹持主轴轴线的上侧和下侧,受热变形状态相同,所以,保持在第一刀架上的工具和工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的热位移量和保持在第二刀架上的工具与工件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产生热位移量相同。
因此,采用本发明中车床,无论是利用第一刀架加工工件还是利用第二刀架加工工件,都可以以相同的加工精度加工工件,从而可以高精度地对工件进行加工。
其中,上述车床还可以包括:配置在上述柱架和第一刀架之间,引导该第一刀架向上述主轴轴线方向的移动的第一导向机构;和配置在上述柱架和第二刀架之间,引导该第二刀架向上述主轴轴线方向的移动的第二导向机构,其中,上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分别被设置成以上述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上述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通过上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上下对称地支承在上述柱架的前面。若为这样,则优选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严格地上下对称。
此外,上述第一送进机构还可以包括固定设置在上述第一刀架上的被送进部件;和与上述主轴轴线平行而配置在上述柱架的前面,与上述被送进部件接合,在上述轴轴线方向移动该被送进部件的送进部件,上述第二送进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上述第二刀架上的被送进部件;和与上述主轴轴线平行而配置在上述柱架的前面,与上述被送进部件接合,在上述轴轴线方向移动该被送进部件的送进部件,其中,分别以上述对称面为基准,上下对称地配置上述各个送进机构的送进部件。
这样,由于使构成各送进机构的送进部件的热位移量相同,可使该各送进机构的定位精度相同,因此,与上述相同,无论是利用第一刀架加工工件还是利用第二刀架加工工件,都可以以相同的加工精度加工工件,从而可以高精度地对工件进行加工。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车床,由于将各个刀架上下对称地配置在柱架的前面,使第一刀架的配置部的柱架的热变形状态与第二刀架的配置部的柱架的热变形状态大致相同,所以,在使用第一刀架时的工件加工精度和使用第二刀架时的工件加工精度大致相同,其结果,可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盖结构等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盖结构等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图5的箭头A-A方向的截面图。
图8是图5的箭头A-A方向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车床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车床的主视图,图4是图1所示车床的仰视图。此外,图5和图6是表示包含本实施方式的盖结构等的车床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图7和图8是图5的箭头A-A方向的截面图。
如图1~8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车床1包括:形成为矩形的床身(bed)10;同样也形成为矩形,立设于床身10的上面的柱架(column)11;轴线与柱架11的前面平行,并且水平配置的主轴13;安装在主轴13的前端部,用于保持工件W的一端的卡盘(chuck)14;固定设置在柱架11的前面,支承主轴13围绕轴线中心自由转动的主轴台12;与主轴台12相对而配置在柱架11的前面,沿主轴13的轴线方向(Z轴方向)自由移动的尾架15;利用尾架15而与主轴13的轴线同轴地支承,用于支承工件W的另一端的尾架套筒16;以及夹持主轴13的轴线而上下配置在柱架11的前面,可沿着主轴13的轴线方向(Z轴方向)和与其正交的垂直方向(X轴方向)自由移动的第一和第二刀架20、25等。
此外,上述车床1还包括:使主轴13围绕其轴线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30;使尾架15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一送进机构40;对尾架15在Z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机构41;使第一刀架20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二送进机构42;对第一刀架20在Z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机构43;使第一刀架20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三送进机构44;对第一刀架20沿X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三导向机构45;使第二刀架25沿Z轴方向移动的第四送进机构46;对第二刀架25沿Z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四导向机构47;使第二刀架25沿X轴方向移动的第五送进机构48;以及对第二刀架25沿X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的第五导向机构49。
此外,上述车床1还包括:支承床身10的底面的支承装置50;用于防止因切削加工产生的切屑或者适当地供给至工件W和工具T之间的接触部的切削液向外部飞散,而侵入各送进机构40、42、44、46、48和各导向机构41、43、45、47、49的盖60;以及用于回收上述切屑的回收装置80。
上述床身10包括:形成于其上面的后面一侧,放置并固定柱架11的下面的安装部10a;以及一端在上面的前面一侧开口,另一端在后面开口的切屑排出孔10b,其中,该切屑排出孔10b的一端开口部形成为漏斗状,如后所述,可将切屑或者切削液导入至回收装置80的排出机构81上。
对于上述柱架11来说,与主轴13的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的外形形状形成为以水平的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在前面中央部形成有凸部11a,在前面上部以及前面下部,沿着Z轴方向分别形成有凹部11b。
对于上述主轴台12和尾架15来说,与主轴13的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的外形形状,形成为以上述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主轴13和尾架套筒16的轴线被配置在柱架11的前面,包含在上述对称面M中。
对于上述第一刀架20和第二刀架25来说,其配置位置以上述对称面M为基准而呈上下对称,第一刀架20被设置在柱架11的前面上部,从主轴13的轴线的上侧相对于工件W进行脱离以及接触,而第二刀架25被设置在柱架11的前面下部,从主轴13的轴线的下侧相对于工件W进行脱离以及接触。
此外,第一刀架20和第二刀架25包括:在柱架11的前面上部或者前面下部,沿Z轴方向可自由移动地配置的第一鞍部21、26;沿X轴方向可自由移动地配置在第一鞍部21、26的前面的第二鞍部22、27;刀架主体23、28,被固定设置在第二鞍部22、27的前面,用于支承从外周面突出地安装有多件工具T的多棱柱状的转台(turret)23a、28a,其能够围绕着与主轴13的轴线平行的旋转中心轴自由旋转;以及使转台23a、28a围绕其旋转中心轴转动,在规定加工位置对规定工具T进行分配的分配机构24、29等。
上述旋转驱动机构30包括:由附设在柱架11的侧面上的支承部件31所支承的驱动电机(图中没有示出),安装在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滑轮32,安装在主轴13的后端部的第二滑轮33,以及横跨各滑轮32、33之间的驱动带34,其中,通过第一滑轮32、驱动带34和第二滑轮33,将驱动电机的旋转驱动动力传送至主轴13,使该主轴13(卡盘14和工件W)围绕其轴线中心转动。
上述第一送进机构40包括:固定设置在柱架11的凸部11a的前面的驱动电机40a;沿Z轴而被配置在凸部11a和尾架15之间,包含在上述对称面M中,通过驱动电机40a围绕着轴中心转动的滚珠丝杠40b;以及固定在尾架15的背面,与滚珠丝杠40b啮合的螺母40c,此外,上述第一导向机构41包括:沿着Z轴而配置在凸部11a的前面的导轨41a,以及固定设置在尾架15的背面,可自由移动地与该导轨41a接合的滑块41b。
在该第一送进机构40和第一导向机构41中,若使驱动电机40a驱动,使滚珠丝杠40b围绕着轴中心转动,使螺母40c沿着该丝杠移动,则尾架15通过导轨41a和滑块41b的导向而沿着Z轴方向移动。
上述第二送进机构42和第四送进机构46包括:安装在柱架11的前面的凹部11b中的驱动电机42a、46a;沿着Z轴而被配置在凹部11b内,利用驱动电机42a、46a围绕着轴中心转动的滚珠丝杠42b、46b;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鞍部21、26的背面,与滚珠丝杠42b、46b啮合的螺母42c、46c,此外,上述第二导向机构43和第四导向机构47包括:沿着Z轴而被配置在柱架11的前面的凹部11b两侧上的导轨43a、47a;以及固定设置在第一鞍部21、26的背面,可自由移动地与导轨43a、47a接合的滑块43b、47b。
其中,上述滚珠丝杠42b、46b和导轨43a、47a,被设置成以上述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各刀架20、25的第一鞍部21、26通过该导轨43a、47a和滑块43b、47b呈上下对称地支承在柱架11的前面。
在该第二送进机构42和第四送进机构46以及第二导向机构43和第四导向机构47中,若使驱动电机42a、46a驱动,使滚珠丝杠42b、46b围绕轴中心转动,使螺母42c、46c沿着该丝杠移动,则第一鞍部21、26通过导轨43a、47a和滑块43b、47b的导向,而沿着Z轴方向移动。
上述第三送进机构44和第五送进机构48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鞍部21、26的前面的驱动电机44a、48a;沿着X轴而被配置在第一鞍部21、26的前面,利用驱动电机44a、48a而围绕着轴中心转动的滚珠丝杠44b、48b;以及附设在第二鞍部22、27的侧面,与滚珠丝杠44b、48b啮合的螺母(图中没有示出),此外,上述第三导向机构45和第五导向机构49包括:沿着X轴而被配置在第一鞍部21、26的前面的导轨45a、49a;以及固定在第二鞍部22、27的背面,可自由移动地与该导轨45a、49a接合的滑块45b、49b。
在该第三送进机构44和第五送进机构48以及第三导向机构45和第五导向机构49中,若使驱动电机44a、48a驱动,使滚珠丝杠44b、48b围绕着轴中心转动,使螺母(图中没有示出)沿着该丝杠移动,则第二鞍部22、27通过导轨45a、49a和滑块45b、49b的导向而沿着X轴方向移动。
上述支承装置50包括:分别由起重器等构成的第一支承机构51、第二支承机构52和第三支承机构53,其中,第一支承机构51在床身10的前面且在Z轴方向的中央部支承其底面,第二支承机构52和第三支承机构53在床身10的后面且在Z轴方向的两端部支承其底面。
在该支承装置50中,以第一支承机构51对床身10的底面的支承高度为基准,调整由第二支承机构52和第三支承机构53对床身10的底面的支承高度,这样,将床身10的支承姿势(即车床1的安装姿势)调整至规定的状态。
上述盖60包括:分隔车床1的内部和外部,防止切屑和切削液飞散至外部的外盖61;以及设置在车床1的内部,防止切屑和切削液侵入至各个送进机构40、42、44、46、48和各个导向机构41、43、45、47、49内的内盖62等。
上述外盖61具有在车床1的前面侧双开的滑动门61a,操作人员通过向左右滑动开闭该滑动门61a,而能够对工件W进行装卸等各种作业。
上述内盖62包括:设置在第一刀架20的刀架主体23的左侧(主轴台12侧)上的第一保护盖63;设置在第一刀架20的刀架主体23的右侧(与主轴台12相反一侧)上的第二保护盖64;设置在第二刀架25的刀架主体28的左侧(主轴台12侧)上的第三保护盖65;设置在第二刀架25的刀架主体28的右侧(与主轴台12相反一侧)上的第四保护盖66;设置在主轴台12的前端部,具有支承第一保护盖63和第三保护盖65的支承部67a的第五保护盖67;设置在第五保护盖67和尾架15之间的第六保护盖68;设置在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与第六保护盖68之间的第七保护盖69;设置在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与第六保护盖68之间的第八保护盖70;分别设置在第一刀架20的刀架主体23的上下,闭塞第一保护盖63和第一保护盖64之间的开口部的第二上闭塞盖71和第一下闭塞盖72;以及分别设置在第一刀架25的刀架主体28的上下,闭塞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之间的开口部的第二上闭塞盖73和第二下闭塞盖74等各种盖。
上述第一保护盖63由板材部件构成,利用第五保护盖67的支承部67a等而在Z轴方向可自由移动地被支承,上述第二保护盖64构成为可以自由伸缩,由允许第一刀架20(第一鞍部21)在Z轴方向移动的可伸缩式(telescopic)盖所构成,右侧的端部与外盖61的内面连接,左侧的上端部通过第一闭塞盖71而与第一保护盖63的右侧上端部连接。
此外,该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被配置在第一刀架20的第二鞍部22的前面侧,主要覆盖第二送进机构42和第二导向机构43与第三送进机构44和第三向机构45,刀架主体23可在X轴方向自由移动地被配置在这些盖63、64之间形成的开口上。
上述第一上闭塞盖71包括:安装在刀架主体23的上部的第一部件71a;以及覆盖该第一部件71a,连接第一保护盖63的右侧上端和第二保护盖64的左侧上端的第二部件71b,其中,即使刀架主体23移动至X轴方向的下端位置,第一部件71a也不会从第二部件71b脱出。
上述第一下闭塞盖72由在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的前面与它们重合而安装在刀架主体23的下部的板状部件构成。
上述第三保护盖65由板状部件构成,利用第五保护盖67的支承部67a和第八保护盖70等,可在X轴方向自由移动地而被支承,上述第四保护盖66构成为可自由伸缩,由可允许第二刀架25(第一鞍部26)在Z轴方向移动的可伸缩式(telescopic)盖构成,右侧端部与外盖61的内面连接,左侧的下端部通过第二下闭塞盖74而与第三保护盖65的右侧下端部连接。
此外,该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被配置在第二刀架25的第二鞍部27的前面,使得主要覆盖第四送进机构46和第四导向机构47以及第五送进机构48和第五导向机构49,同时,位于切屑排出孔10b的一端开口部后面一侧的内面的更前面,刀架主体28可在X轴方向自由移动地而被配置于在这些盖65、66之间形成的开口部上。
上述第一下闭塞盖74包括:安装在刀架主体28的下部的第一部件74a;和由该第一部件74a覆盖,连接第三保护盖65的右侧下端部和第四保护盖66的左侧下端部的第二部件74b,其中,即使刀架主体28移动至X轴方向的上端位置,第二部件74b也不会从第一部件74a脱出。
上述第二上闭塞盖73由在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的背面与它们重合而安装在刀架主体28的上部的板状部件构成。
上述第六保护盖68构成为可自由伸缩,由可允许尾架15在Z轴方向移动的可伸缩式盖构成,左侧的端部与第五保护盖67连接,右侧的端部与尾架15连接,上述第七保护盖69和第八保护盖70由左侧的端部与第五保护盖67连接,右侧的端部与外盖61的内面连接的板状部件构成。此外,第六保护盖68、第七保护盖69和第八保护盖70主要覆盖第一送进机构40和第一导向机构41。
其中,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的下部与第七保护盖69的上部前面重合,而对于第六保护盖68来说,其上部与第七保护盖69的下部背面重合,其下部与第八保护盖70的下部前面重合,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其上部与第八保护盖70的上部背面重合,这些保护盖63、64、65、66、68、69、70配置在大致相同的平面内。
此外,可自由移动地与沿着Z轴配置的导向部件75接合的接合部件76被设置在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上,利用该导向部件75和接合部件76的接合关系,对该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在Z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而对于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来说,也可以对Z轴方向的移动进行导向。
在该内盖62中,当各个刀架20、25向主轴台12移动时,如图6所示,第一保护盖63以及第三保护盖65与该刀架20、25一起在该方向移动,第二保护盖64和第四保护盖66伸出,而另一方面,当各个刀架20、25向与主轴台12相反的一侧移动时,如图5所示,第一保护盖63以及第三保护盖65与该刀架20、25一起在该方向移动,第二保护盖64和第四保护盖66缩回。此外,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是对于第六保护盖68来说,当使尾架15向接近主轴台12的方向移动时,其收缩,当向从主轴台12离开的方向移动时,其伸出。
此外,如图5~图8所示,当第一刀架20和第二刀架25上下移动时,第一上闭塞盖71的第一部件71a和第一下闭塞盖72上下移动,第二下闭塞盖74的第一部件74a和第二上闭塞盖73上下移动,此时,在第一部件71a、74a和第二部件71b,74b之间,或者第一下闭塞盖72和第一保护盖63以及第二保护盖64之间,第二上闭塞盖73和第三保护盖65以及第四保护盖66之间不形成间隙。
这样,柱架11的前面被上述各盖63、64、65、66、67、68、69、70、71、72、73、74所覆盖,能够防止切屑以及切削液侵入至各送进机构40、42、44、46、48和各导向机构41、43、45、47、49中。
上述回收装置80包括:在规定的搬送方向搬送切屑,并排出至机体外的排出机构81;在搬送方向的上游,配置在排出机构81的下方,贮留切削液的贮留箱84;以及在搬送方向下游,配置在排出机构81的下方的回收盒85。
上述排出机构81包括:由多个板连接成循环的环状而构成的,用于搬送切屑的搬送带82;由水平部83a与倾斜部83b构成,收容并可自由旋转地支承搬送带82的支承部件83;以及沿着箭头方向(参见图7和图8)转动搬送带82的驱动电机(图中没有示出)等。
上述支承部件83的水平部83a在上下形成有开口,其前端部(搬送方向上游的端部)从上述另一端开口部(带10的后面的开口部)插入切屑排出孔10b内,配置在上述一端开口部(带10的上面的前面开口部)的下方,切屑和切削液从上述开口部(图中没示出)而落在搬送带82上,此外,落在搬送带82上的切削液从该开口部(图中没有示出)进步一向下方(如后述的贮留箱84内)流下。
上述支承部件83的倾斜部83b被配置在车床1的机体外,搬送方向下游端的下面形成有开口,由搬送带82搬送的切屑从该开口部(图中没有示出)落下而积聚在回收盒85内。
上述贮留箱84与支承部件83的水平部83a相同,从切屑排出孔10b的另一端开口部插入至该切屑排出孔10b内,配置在水平部83a的下方,贮留从搬送带82流下的切削液。
在该回收装置80中,当切屑和切削液从切屑排出孔10b的一端开口部落在利用驱动电机(图中没有示出)而转动的搬送带82上时,该切屑则被放置在搬送带82上而向机体外搬送,并落下而回收在搬送方向下游的回收盒85内。另一方面,该切削液从搬送带82进一步流下,贮留在贮留箱84内。
其中,切屑和切削液沿着外盖61和内盖62而向下下落,并下落至切屑排出孔10b的一端开口部中,通过该一端开口部的内面导向,而被引导至搬送带82上。
根据以上样构成的本实施例的车床1,在将工件W的一端保持在主轴台12的主轴13的卡盘14上后,利用第一送进机构40,使尾架15向Z轴方向移动,来支承工件W的另一端。然后,当利用旋转驱动机构30,使主轴13和卡盘14围绕轴线中心旋转而转动工件W,同时,利用送进机构42、44、46、48,使第一刀架20和第二刀架25,在Z轴方向和X轴方向移动时,将工件W加工成规定形状。
其中,在加工时,安装在各刀架20、25的转台23a、28a上的多个工具T内的规定工具T,利用分配机构24、29,而预先被分配在规定的加工位置。
然后,因切削加工而生成的切屑或者适当地供给至工具T和工件W之间的接触部的切削液,通过切屑排出孔10b而落在搬送带82上,其中,该切屑利用搬送带82搬送而被回收在回收盒85内,另一方面,该切削液进一步从搬送带82向下方流下,而被贮留在贮留箱84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车床1中,由于形成柱架11,使其垂直截面的外形形状形成为以水平的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将该主轴台12和第一刀架20以及第二刀架25分别配置在柱架11的前面,使主轴13的轴线包含在对称面M内,使该两个刀架的配置位置以对称面M为基准呈上下对称,即,由于分别使柱架11的主轴台12的安装部和各刀架20、25的安装部之间的距离相同,即使主轴台12的热量传递至柱架11,该柱架11热受热变形,但由于在夹住主轴13的轴线的上侧和下侧,其受热变形状态相同,因此,保持在第一刀架20上的工具T和工件W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的热位移量和保持在第二刀架25上的工具T与工件W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产生的热位移量相同。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车床1,利用第一刀架20来加工工件W以及利用第二刀架25来加工工件W,都可以以相同的加工精度加工工件W,可以高精度地对工件W进行加工。
此外,由于使第二导向机构43的导轨43a和第四导向机构47的导轨47a,以对称面M为基准形成为上下对称,因此,优选使第一刀架20和第二刀架25严格地上下对称。
此外,由于使第二送进机构42的滚珠丝杠42b以及第四送进机构46的滚珠丝杠46b以对称面M为基准形成为上下对称,因此,该滚珠丝杠42b、46b的热位移量分别相同,可使该各个送进机构42、46的定位精度相同,这样,与上述相同,利用第一刀架20来加工工件W和利用第二刀架25来加工工件W都可以以相同的加工精度加工工件W,可高精度地对工件W进行加工。
此外,由于将主轴台12、尾架15、各个刀架20、25设置在柱架11的前面,所以可以缩短至主轴台12、尾架15、各个刀架20、25、以及由主轴13的卡盘14和尾架套筒16支承的工件W的距离,因此,操作人员可以很容易进行各种作业。
此外,由于利用第一保护盖63和第二保护盖64覆盖第二送进构42和第二导向机构43以及第三送进机构44和第三导向机构45,同时,利用第三保护盖65和第四保护盖66覆盖第四送进机构46和第四导向机构47以及第五送进机构48和第五导向机构49,所以,与分别地覆盖各个送进机构42、44、46、48以及各个导向机构43、45、47、49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盖体结构简单,同时,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切屑或者切削液的侵入,从而使维修容易。
此外,因为由第一支承机构51、第二支承机构52和第三支承机构53构成支承装置50,使床身10的底面的支承结构形成为三点支承结构,因此,当每次对床身10的支承姿势(车床1的安装姿势)进行调整使其至规定状态时,都可以容易且高效地进行。其中,由于利用第二支承机构52和第三支承机构53来支撑床身10的后面,而且是作为各刀架20、25的移动方向的Z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床身10的底面,同时,将柱架11配置在床身10的上面的后面,所以,各刀架20、25在Z轴方向移动,不会使该支承装置50的支承状态成为不稳定。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采取的具体方式并不仅限于此。

Claims (3)

1.一种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床身;立设于所述床身上的柱架;轴线水平且与所述柱架的前面平行配置,保持工件的一端侧的主轴;配置在所述柱架的前面,支承所述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自由转动的主轴台;使所述主轴围绕其轴线中心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可在所述主轴轴线方向和与其垂直的方向上自由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柱架的前面,保持工具的第一以及第二两个刀架;使所述第一刀架在所述各方向移动的第一送进机构;以及使所述第二刀架在所述各方向移动的第二送进机构,其中,
形成所述柱架,使得与所述主轴轴线垂直的垂直截面的至少外形形状是以水平的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的形状;
将所述主轴台配置在所述柱架的前面,使得所述主轴轴线包含在所述对称面中;
所述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分别被配置在所述柱架的前面,使得其配置位置以所述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柱架和第一刀架之间,引导该第一刀架向所述主轴轴线方向的移动的第一导向机构;和配置在所述柱架和第二刀架之间,引导该第二刀架向所述主轴轴线方向的移动的第二导向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分别被设置成以所述对称面为基准呈上下对称;
所述第一刀架和第二刀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上下对称地支承在所述柱架的前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进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刀架上的被送进部件;和与所述主轴轴线平行地配置在所述柱架的前面,与所述被送进部件接合,在所述主轴轴线方向移动该被送进部件的送进部件,
所述第二送进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刀架上的被送进部件;和与所述主轴轴线平行地配置在所述柱架的前面,与所述被送进部件接合,在所述主轴轴线方向移动该被送进部件的送进部件,其中,
分别以所述对称面为基准,上下对称地配置所述各个送进机构的送进部件。
CN2006100957634A 2005-07-04 2006-07-04 车床 Active CN1891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94797 2005-07-04
JP2005194797 2005-07-04
JP2005194797A JP4579070B2 (ja) 2005-07-04 2005-07-04 旋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1380A true CN1891380A (zh) 2007-01-10
CN1891380B CN1891380B (zh) 2011-03-23

Family

ID=3759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957634A Active CN1891380B (zh) 2005-07-04 2006-07-04 车床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579070B2 (zh)
KR (1) KR101277425B1 (zh)
CN (1) CN1891380B (zh)
TW (1) TWI441697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2818B (zh) * 2007-10-29 2012-08-29 Emag控股有限公司 机床
CN105563210A (zh) * 2016-03-27 2016-05-11 林志贺 旋转切削型数控车床
CN111546133A (zh) * 2015-03-17 2020-08-18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机床
CN111975014A (zh) * 2020-08-21 2020-11-24 新昌白云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圈车削精加工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34490B2 (ja) * 2018-09-19 2020-01-22 光洋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センタレス研削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229423C3 (de) * 1992-09-03 1998-10-01 Index Werke Kg Hahn & Tessky Drehmaschine
DE19911411A1 (de) * 1999-03-15 2000-09-28 Boehringer Werkzeugmaschinen Werkzeugmaschine
JP2002011601A (ja) * 2000-06-23 2002-01-15 Hitachi Seiki Co Ltd 旋 盤
JP2005153084A (ja) * 2003-11-26 2005-06-16 Nakamura Tome Precision Ind Co Ltd 2主軸対向旋盤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2818B (zh) * 2007-10-29 2012-08-29 Emag控股有限公司 机床
CN111546133A (zh) * 2015-03-17 2020-08-18 东芝机械株式会社 机床
CN105563210A (zh) * 2016-03-27 2016-05-11 林志贺 旋转切削型数控车床
CN111975014A (zh) * 2020-08-21 2020-11-24 新昌白云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圈车削精加工工艺
CN111975014B (zh) * 2020-08-21 2021-04-13 新昌白云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套圈车削精加工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709876A (en) 2007-03-16
KR101277425B1 (ko) 2013-06-20
JP2007007825A (ja) 2007-01-18
CN1891380B (zh) 2011-03-23
TWI441697B (zh) 2014-06-21
KR20070004458A (ko) 2007-01-09
JP4579070B2 (ja)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22C (zh) 切割锯机器
CN1701896A (zh) 激光加工机中的喷嘴交换盒
CN101036969A (zh) 用于工件特别是金属工件的切削加工的机床和方法
CN1426342A (zh) 铸件机械粗加工和/或精加工设备
CN200984688Y (zh) 多功能机械加工辅助装置
CN1891380A (zh) 车床
US7621029B2 (en) Multi-spindle machining center
CN101058152A (zh) 工作机械的颤振抑制装置
CN1824439A (zh) 加工机床
CN101031372A (zh) 立式旋压机床
CN102390212A (zh) 四轴联动多头立体雕刻机
JP2010253634A (ja) 2主軸対向複合旋盤
CN102632522A (zh) 一种数控木柄加工机床
CN1575894A (zh) 加工中心
CN1726115A (zh) 带有工件托盘交换模块的机床
US20100175518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chining a workpiece that rotates about a central axis
CN109894870A (zh) 车铣复合数控机床
CN106624149B (zh) 多功能带锯床
CN103167923B (zh) 曲轴铣床
CN210281677U (zh) 并联双台型磨头移动式卧轴圆台平面磨床
CN208051058U (zh) 一种螺旋锥齿轮加工装置
CN101434034A (zh) 多主轴加工中心
CN1803395A (zh) 复合工作机
CN210429760U (zh) 一种半导体封装自动化切筋成型机进料轨道
CN2593989Y (zh) 铣槽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