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0109B - 载架和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载架和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90109B CN1890109B CN2004800366489A CN200480036648A CN1890109B CN 1890109 B CN1890109 B CN 1890109B CN 2004800366489 A CN2004800366489 A CN 2004800366489A CN 200480036648 A CN200480036648 A CN 200480036648A CN 1890109 B CN1890109 B CN 189010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le part
- paper
- part spare
- carrier
- plate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第一轴部件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第二轴部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载架主体设置在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第一滑动器与第一轴部件的圆周部分接触,以允许载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一轴部件上滑动。第二滑动器与第二轴部件的圆周部分接触,以允许载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第二轴部件上滑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记录头的载架以及具有用于调整记录头和与之相对的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的机构的记录设备或液体喷射设备。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是一种能在例如JIS(日本工业标准)A4至A2尺寸等较大尺寸的纸张(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大尺寸的记录设备。与小尺寸的喷墨打印机不同,在这样的大尺寸的喷墨打印机中,由于下述原因,纸张(薄片)被从前侧供给并且被弹出到前侧:由于需要处理相对重的纸张,所以难以从后侧供给纸张和将其弹出到前侧。
其中纸供给托盘和纸张弹出托盘设置在前侧的喷墨打印机是已知的。容纳在纸供给托盘中的纸张由供纸辊取出,接着通过利用纸张进给辊和从动辊传送纸张同时将纸张保持在纸张进给辊和从动辊之间,将纸供给记录部分的压纸部件(压盘)。通过从记录头喷射墨滴在纸张上执行记录,接着通过利用纸弹出辊和用作从动辊的齿辊(spur roller)传送纸张同时将纸张保持在这两个辊之间,将纸张弹出到弹出托盘(参看专利文献1)。
这样的喷墨打印机装备有间隙调整结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能调整记录头和纸张之间的间隙,从而即使介质厚度改变,所述间隙仍保持不变(参看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No.11-124271A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No.2002-67428A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喷墨打印机中,载架经由推力轴承连接至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导引轴,所述推力轴承在后侧连接至载架。载架的前部分安装在打印机的框架上,且载架通过带机构沿导引轴和框架滑动。然而,如果喷墨打印机为大尺寸的,则载架也大并且重,因此导引轴和框架上的滑动阻力高,这可造成导引轴和框架的磨损或导引轴的弯曲。导引轴或框架的磨损或弯曲降低了载架往复运动的精度,这又降低了记录精度。
在上述喷墨打印机中,当载架移动时,通过转动在前侧和后侧导引载架的两个偏心轴调整间隙。然而,由于用于转动偏心轴的电机的驱动力通过齿轮机构传递,所以往往产生后冲,这可能降低间隙调整的精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保持其高度精确往复运动的载架和装有所述载架的记录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能执行高度精确的间隙调整的机构及装有所述间隙调整机构的记录设备和液体喷射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架机构,包括:
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部件;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之间的载架主体;
第一滑动器,所述第一滑动器与所述第一轴部件的圆周部分接触,以允许所述载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一轴部件上滑动;及
第二滑动器,所述第二滑动器与所述第二轴部件的圆周部分接触,以允许所述载架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轴部件上滑动。
利用这种构造,由于各个滑动器与相应的轴部件的圆周部分不完全接触,所以滑动器在不提高轴部件的平直度或平行度的情况下能够平稳地滑动。
优选地,第一滑动器包括与第一轴部件的圆周部分接触的第一板部件,且第二滑动器包括与第二轴部件的圆周部分接触的第二板部件。
利用这种构造,由于载架不直接与轴部件接触,所以可避免由于载架主体的滑动造成的轴部件的磨擦磨损。另外,各个板部件可由耐磨材料制成。这样,可避免由于载架主体的滑动造成的轴部件的磨擦磨损,从而可保持载架的往复运动的高精度。
这里,优选的是,第二滑动器包括用于向着第二轴部件推动第二板部件的推动部件。
利用这种构造,第一板部件能够通过载架主体被压到第一轴部件上。在载架沿用作主轴部件的第一轴部件作往复运动的情况下,可保持载架的往复运动的高精度。
同样优选的是:第一板部件具有从第一方向看到C形横截面,从而C形横截面的两端与第一轴部件接触,同时在第一轴部件和C形横截面的中心部分之间形成间隙;且第二板部件具有从第一方向看到C形横截面,从而C形横截面的两端与第二轴部件接触,同时在第二轴部件和C形横截面的中心部分之间形成间隙。
利用这种构造,各个板部件可弯曲相应于间隙的量,从而可吸收定位误差或操作误差。因此,可保持载架的往复运动的高精度。
同样优选的是,第一滑动器包括与第一板部件接触的第一滚动部件,且第二滑动器包括与第二板部件接触的第二滚动部件。
利用这种构造,可显著地减少载架主体和各个板部件之间的磨擦阻力,从而抑制各个板部件的摩擦磨损。因此,可保持载架的往复运动的高精度。
优选地,载架机构进一步包括:
由载架主体承载的记录头;及
由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悬挂的环形带部件,
其中第一轴部件可绕偏心轴线转动,且根据第一轴部件的转动,第二轴部件由环形带部件联锁地转动,从而改变记录头和记录目标之间的距离。
利用这种构造,可防止容易发生在齿轮机构中的后冲,从而能够高精度地执行间隙调整。
这里,优选的是,环形带部件被张紧。利用这种构造,可防止两个轴部件之间的同步转动的相移,从而可高精度地执行间隙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记录头是液滴从其朝着记录目标喷射的液体喷射头。
利用这种构造,可能提供具有上述优点的液体喷射头。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载架机构,包括:
载架主体;
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部件;
滑动器,所述滑动器与第一轴部件的第一圆周部分接触,以允许载架主体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一轴部件上滑动;及
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用于支撑第一轴部件,所述支撑部件在第一轴部件的纵向中心部分处设置在第一轴部件的第二圆周部分上。
利用这种构造,即使在载架具有大尺寸和大重量时也可抑制主导引轴的弯曲。因此,可保持载架的往复运动的高精度。
优选地,第一轴部件可绕偏心轴转动,且所述支撑部件包括:
调整器,所述调整器与第一轴部件的第二圆周部分配合,并且具有外圆周面,所述外圆周面构造为离偏心轴的距离在外圆周面中的任何位置都恒定;及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将调整器的外圆周面压靠到第一轴部件上。
利用这种构造,即使在第一轴部件偏心地转动以执行对载架的调整时,调整器和保持器也可总保持接触第一轴部件。
优选地,载架机构进一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二轴部件。载架主体设置在第一轴部件和第二轴部件之间。第二圆周部分与第一轴部件的、与第二轴部件相对的圆周部分相对。
利用这种构造,即使推动部件设置在第二轴部件侧以朝着第一轴部件推动载架主体,推动部件的反作用力也可由第一轴部件侧吸收。因此,可保持载架的往复运动的高精度。
优选地,载架主体承载记录头,所述记录头相对于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传送的记录介质执行记录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载架主体承载适于朝着在垂直第一方向的方向上传送的目标介质喷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
利用这种构造,可能提供具有上述优点的液体喷射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记录装置)100是大尺寸、桌面打印机,它能够在诸如JIS标准的A4至A2的称为相当大尺寸的切纸和等同的卷纸上记录。喷墨打印机100的内部完全由壳体101覆盖,该壳体通常呈现为在宽度方向上长的平行六面体形状。
壳体101的顶面形成有矩形窗口102,矩形窗口102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窗口盖103覆盖。窗口盖103被连接为在图1中箭头“a”示出的方向上绕位于后侧的枢轴可枢转。通过升起窗口盖103从而打开窗口102,用户可通过窗口102对内部机构进行维护等操作。
墨盒室104形成在壳体101的右前和左前位置处,多个墨盒可拆卸地插入墨盒室中.多种颜色的记录墨水被储存在相应的墨盒中.墨盒室104分别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墨盒盖105覆盖.每个墨盒盖105被连接为在图1中箭头“b”示出的方向上绕位于底部分的枢轴可枢转.通过轻推墨盒盖105并从而打开锁定部分,而打开墨盒室104,用户可进行墨盒更换操作等.
控制面板110设置在壳体101的、位于右前墨盒室104上方的部分中,通过控制面板可输入打印机操作的命令。控制面板110设置有:用于启动/停用打印机的诸如开关按钮的按钮111;操纵按钮,所述操纵按钮用于操纵定位记录纸的前端、墨水冲洗等;以及用于图像处理等的处理按钮;用于显示多种状态的液晶屏板112;以及其他部件。用户可操纵按钮111,同时观察液晶屏板112以检查显示的信息。
容器室106形成在右前墨盒室104之下,废液容器120可拆卸地插入容器室中。废液容器120储存在清洗记录头162(参见图5)时或更换墨盒时丢弃的废墨。用户可以例如通过抽出废墨容器120进行丢弃储存在废墨容器120中的废墨的操作。
用于供给卷纸(成卷的薄片物)的一部分的纸供给部分130设置在壳体101的后部分,以在顶后方向上突出。其中可以设置一个卷纸的卷纸保持器(未示出)设置在纸供给部分130的内部,能够被打开和关闭的折板型卷纸盖131在前侧被连接至纸供给部分130,以覆盖卷纸保持器。用户可以例如通过升起卷纸盖131并从而打开纸供给部分130进行安装或拆卸卷纸的操作。卷纸盖131的顶面被形成为能够导引切纸用于手动进给的导引面。
纸供给/弹出部分140形成在壳体101中前中心处,也就是,位于两个墨盒室104之间,承载有未被记录的切纸和被记录过的切纸或卷纸的被记录的一部分的托盘单元200被插入纸供给/弹出部分140和从纸供给/弹出部分140中移出。纸供给/弹出部分140被形成为允许在传送时不能被弯曲的厚纸张(厚的薄片物)的手动进给。
托盘单元200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至纸供给/弹出部分140,即托盘单元200的头侧半插入纸供给/弹出部分140,尾侧半从纸供给/弹出部分140突出。托盘单元200呈现为盒状形状;未被记录的切纸被堆叠和容纳在其中,被记录过和弹出的切纸或卷纸的一部分堆叠到其上。下面将参考图2至4说明托盘单元200的详细结构。
如图2所示,托盘单元200具有盒状纸供给托盘210和从上方覆盖纸供给托盘210的盖状的纸弹出托盘230。由于可在供纸/弹出方向上延伸和收缩,当不被使用时,托盘单元200可被紧凑地容纳,并且在使用时能够容纳各种尺寸的切纸。
为了以堆叠方式装配切纸,如图3所示,卷纸导引部分240与纸弹出部件239a的顶面齐平,以与纸弹出部件239a的顶面一起形成平面。利用这种措施,由纸弹出辊155(参见图5)传送后弹出的切纸可平稳地堆叠到弹出纸接纳面上,弹出纸接纳面由具有L状横截面的导引部分145的后面和底面与纸弹出部件239a至239d的顶面形成。
海绵垫145a粘贴到导引部分145的底面上。海绵垫145a具有防滑功能,以防止当在第一切纸已被装配的状态中第二切纸进入时,第二切纸的头推动第一切纸并使其从弹出纸接纳面落下的现象。
另一方面,为了堆叠卷纸的裁切部分,如图4所示,用户将其手指勾在卷纸导引部分240的第一导引板241上,并使其向后转,其中第一导引板处于与纸弹出部件239a的顶面相同的平面中。结果,第二导引板242由第一导引板241拉动,从而,它们在纵向上的一端被升起,而纵向上的另一端沿着形成在纸弹出部件239a的顶面中的相应槽239a向后滑动。用户转动第一导引板241直到第一导引板241和第二导引板242形成锐角。
结果,第二导引板242的纵向方向上的一端靠近导引部分145的后面的顶部分,第二导引板242呈现滑板形状.通过这种结构,即使在经由纸弹出辊155传送后弹出的卷纸的裁切部分卷曲,其顶部分也不朝着导引部分145移动,而是在滑板形状的第二导引板242上滑动,并被导引到纸弹出部件239a至239d的顶面上.以这种方式,卷纸的裁切部分被平稳地堆叠到弹出纸接纳面上,该弹出纸接纳面由第二导引板242和纸弹出部件239a至239d的顶面形成.
如图5所示,包括本发明的重要特征的纸供给/弹出部分140、传送部分150、和记录部分160以及其它部件被设置在壳体101中。纸供给/弹出部分140装备有用于供给切纸的储纸仓141、供纸辊142、分离器143等。储纸仓141呈现平板形状,从而可装配切纸,并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其一端靠近供纸辊142和分离器143,其另一端靠近插入的托盘单元200的纸供给托盘210的底面。压缩弹簧144的一端被连接至壳体101的底面,其另一端连接至储纸仓141的背面的一端。当压缩弹簧144伸展或压缩时,储纸仓141绕所述另一端转动。
具有D形横截面的供纸辊142通过间歇地转动,摩擦地传送来自储纸仓141的切纸。当通过供纸辊142供给多张切纸时,具有粗糙顶面的分离器143摩擦地将下面的切纸与最上面的切纸分开。下面将参考图6A和6B描述装配到储纸仓141上的切纸和供纸辊142之间的关系。
图6A示出了最大数量的切纸P被装配到储纸仓141上的情况。进行设置,使得在储纸仓141被提升的情况下,最上面的切纸P1不与供纸辊142的切割部分接触,但接触弧形开始点142a或圆周上的稍微离开弧形开始点142a的点。
图6B示出最小数量(一张)的切纸P1被装配到储纸仓141上的情况。进行设置以使得在储纸仓141被提升的情况下,切纸P1接触供纸辊142的、离弧形开始点142a有些远的点142b。接触点142b是这样的点,即接触点142b和弧形结束点142c之间的圆周长度等于纸张P1的前端PS和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的接触点151a之间的间距“a”。
采用上述设置,如果装配到储纸仓141上的切纸P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最大数量,最上面的切纸P1不从供纸辊142释放直到切纸P1的前端PS到达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的接触点151a。从而切纸P1能够被可靠地传送给副辊151,并且能够避免错误的纸张传送。
传送部分150设置有用于传送纸张的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152b、以及152c;纸进给辊153及其从动辊154;构成纸张弹出部分的纸弹出辊155及其从动辊单元156;用于检测纸张的传感器157a和157b;以及其它部件。为了将从纸供给托盘210供给的切纸弹出到纸弹出托盘230,副辊151在与从动辊152a、152b、以及152c一起保持切纸时沿着U形路径(传送方向被颠倒)传送切纸。为了将从纸供给部分130供给的一部分卷纸弹出到纸弹出托盘230,副辊151在与从动辊152a、152b、以及152c一起保持一部分卷纸的同时传送一部分卷纸。
纸进给辊153在与从动辊154一起保持已经被反向传送的切纸或卷纸的供给部分时,将所述已经被反向传送的切纸或卷纸的供给部分向外送出到压纸部件(压盘)163。纸弹出辊155将已经由压纸部件163通过的记录纸弹出到纸弹出托盘230上同时单独支撑它或与从动辊单元156一起支撑它。传感器157a在歪斜校正时检测所供给的切纸的传送长度。传感器157b在进行前端定位时检测已经被反向传送的切纸或卷纸的供给部分的传送长度。
从动辊单元156设置有齿辊11和光辊12组,齿辊11和光辊12与正在纸弹出辊155上传送的记录纸的记录面接触或分离;以及切换轴14,切换轴14用于在接触状态和分离状态之间切换辊11和12.由于在圆周面上具有锯齿状突起,齿辊11用于通过切入记录纸的记录面同时将与纸弹出辊155一起保持记录纸,而可靠地传送记录纸.
由于具有光滑的圆周面,光辊12通过压在记录纸的记录面上,同时与纸弹出辊155一起保持记录纸,而可靠地传送记录纸。齿辊11、光辊12、以及既没有设置齿辊11有没有设置光辊12的释放器13以预定间隔在圆周方向绕切换轴14设置,多组辊11和12以及释放器13在轴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
通过转动切换轴14,上述结构的从动辊单元156可随意地在齿辊11和光辊12之间,在齿辊11和释放器13之间,在光辊12和释放器13之间切换。齿辊11和释放器13之间或光辊12和释放器13之间的切换等同于使齿辊11或光辊12与记录纸的记录面接触或分离。从而,这种切换使得可以适应具有多种属性的各种记录纸(记录薄片)。尽管每组中从动辊单元156均设置有三种单个部件,也就是,齿辊11、光辊12、以及释放器13,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形。可以随意包括一种或更多种部件,每种类型的部件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记录部分160设置有载架161、记录头162、压纸部件163、支撑肋单元164等。如图13所示,载架161连接至载架带165。当载架带165由载架电机166驱动时,载架161与载架带165一起移动,从而在垂直于由主导引轴61和辅助导引轴62导引的纸张传送方向的记录纸上方往复运动。载架161设置有记录头162,能够朝着下面的记录纸喷射墨滴。
例如,记录头162设置有多个黑色墨水记录头,用于喷射两种黑色墨水;以及多个彩色墨水记录头,用于喷射黄色、暗黄色、青色、亮青色、品红色、亮品红色六种颜色的墨滴。记录头162设置有压力产生室和与相应的压力产生室连通的喷嘴口。墨水被储存在每个压力产生室中,并且被施加预定的压力,从而将具有控制大小的墨滴朝着压纸部件163上的记录纸喷射。作为压纸部件163的顶面的导引面163a自己或与支撑肋单元164一起支撑并导引正在从纸进给辊153和从动辊154向纸弹出辊155和从动辊单元156传送的记录纸。
为了使得能够在各种具有相应属性(例如,不同厚度)的记录纸上记录,设置用于调整安装在载架161上的记录头162的喷嘴形成面与正在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上传送的记录纸的记录面之间的间隙的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见图18)。主导引轴61和辅助导引轴62可绕相应的偏心转动轴线转动。通过同步转动主导引轴61和辅助导引轴62,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调整间隙以使得其总是保持恒定。
如图22所示,支撑肋单元164装配有支撑肋(突起)21,支撑肋从形成在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中的狭缝163b中突出或缩回;以及切换轴22,切换轴22用于在突出和缩回之间切换支撑肋21。每个支撑肋21通常是三角板部件,一个圆顶点部分从导引面163a突出并支撑记录纸。切换轴22的两端被压纸部件163的侧面163c可枢转地支撑。多个支撑肋21被固定至切换轴22,以便在轴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设置。
上述构造的支撑肋单元164使得可以通过转动切换轴22,可以随意在形成在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中的狭缝163b中的每个支撑肋21的一个顶点部分和平坦部分之间进行切换.也就是,通过相对于形成在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中的狭缝163b定位一个顶点部分,可以使支撑肋21突出,通过相对于狭缝163b定位支撑肋21的平坦部分,可以使支撑肋21缩回.因此,上述切换使得可以适应多种具有各种属性的记录纸(下面将详细介绍).
如图7所述,可以设置从动辊驱动装置50,用于控制以下操作:使从动辊152a、152b、以及152c与副辊151接触或分开;使从动辊154与纸进给辊153接触或分开。这使得可以降低喷墨打印机100的功耗并从而减少其尺寸。
如图8中所示,从动辊驱动装置50装配有枢轴部件51和52、凸轮轴53、和齿轮单元54和55。从动辊152c可转动地连接至枢轴部件51的一端,且枢轴部件51的另一端接触凸轮轴53。从动辊152c绕中心轴51a摆动。从动辊154可转动地连接至枢轴部件52的一端,且枢轴部件52的另一端接触凸轮轴53。从动辊154绕中心轴52a摆动。
凸轮轴53单独地设置有作用于枢轴部件51上的凸轮53a(参看图9)和作用于枢轴部件52上的凸轮53b(参看图11)。将与齿轮单元54啮合的间歇齿轮53c和将与齿轮单元55啮合的间歇齿轮53d配合在凸轮轴53的一端中。齿轮单元54设置有用于间歇传送电机(未示出)的驱动力给凸轮轴53的间歇齿轮53c的行星齿轮54a。齿轮单元55设置有杠杆55a,所述杠杆可转动,并且可手动操作,且形成有齿轮55a,以与凸轮轴53的间歇齿轮53d啮合。下面将参看附图描述上述构造的从动辊驱动装置50是如何操作的。
图9和10示出了仅使从动辊152c操作的情形。图9示出了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接触和从动辊154与纸进给辊153接触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行星齿轮54a与间歇齿轮53c分离,且凸轮53a与枢轴部件51的另一端分离。杠杆55b位于接触位置,且凸轮53b与枢轴部件52的另一端分离(图9中未示出)。
图10示出行星齿轮54a已经由电机(未示出)驱动并且从而与间歇齿轮53c啮合的状态。结果,凸轮53a推动枢轴部件51的另一端,因此由枢轴部件51的一端可枢轴转动地支撑的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分离。
在供给记录纸时,为了将记录纸可靠地从副辊151输送到纸进给辊153,有必要的是,如图9中所示,从动辊152c应与副辊151接触,且从动辊154与纸进给辊153接触。另一方面,当在记录纸上执行记录时,有必要的是,如图10中所示,从动辊152c应与副辊151分离,且从动辊154与纸进给辊153接触,因为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的接触对进纸精度产生不利影响。
图11和12示出使从动辊152c和154同时操作的情形。图11示出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接触切从动辊154与纸进给辊153接触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行星齿轮54a与间歇齿轮53c分离,且凸轮53a与枢轴部件51(图11中未示出)的另一端分离。杠杆55b位于接触位置,且凸轮53b与枢轴部件52的另一端分离。
图12示出将杠杆55b从接触位置手动移动到释放位置,从而齿轮55a与间歇齿轮53d啮合并使后者转动的状态。结果,凸轮53a(图12中未示出)推动枢轴部件51的另一端,因此由枢轴部件51一端可枢轴转动地支撑的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分离。并且,由于凸轮53b推动枢轴部件52的另一端,因此由枢轴部件52的一端可枢轴转动地支撑的从动辊152c与纸进给辊153分离。
在供给记录纸时,为了将记录纸可靠地从副辊151输送到纸进给辊153,有必要的是,如图11中所示,从动辊152c应与副辊151接触,且从动辊154与纸进给辊153接触.另一方面,当手动进给记录纸时,有必要的是,如图12中所示,从动辊152c和154分别与副辊151和纸进给辊153分离,因为,如果从动辊152a和154分别与副辊151和纸进给辊153接触,则纸张将与从动辊152c和154干涉.
如图13至15中所示,主导引轴61设置在载架161后面,以便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且辅导引轴62设置在载架161前面,以便与主导引轴61大致平行延伸。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呈现圆形杆形状,且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每一个的两端都由侧框架(未示出)支撑且固定到侧框架。
主导引轴61设置有主导引板63,所述导引板呈现细长的矩形形状,并且从主导引轴61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且辅导引轴62设置有辅导引板64,所述导引板呈现细长的矩形形状,并且从辅导引轴62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更具体地,两个主导引轴63在圆周方向上并排布置,以便覆盖其一侧面对载架161的主导引轴61的圆周面的大约一半,且两个辅导引轴64在圆周方向上并排布置,以便覆盖其一侧面对载架161的辅导引轴62的圆周面的大约一半。即,两个主导引轴63和两个辅导引轴64被布置为覆盖彼此相对的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圆周面的大约一半的顶部分和底部分。
每个主导引板63的两个长侧端部分和每个辅导引板64的两个长侧端部分朝着主导引轴61或辅导引轴62稍微弯曲,以便形成大体C形的横截面。利用这种截面形状,当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连接至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圆周面时,每个主导引板63的两个长侧端部分和每个辅导引板64的两个长侧端部分接触主导引轴61或辅导引轴62的圆周面,且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的中心部分与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圆周面稍微分离,以在其间提供游隙(play)。每个主导引板63的两端和每个辅导引板64的两端也由上述侧框架支撑,并且在这些支撑部分中提供游隙实使得片状金属对齐。
载架161设置有滑动部件70和滑动部件80,其中所述滑动部件70在后侧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具有相同结构,所述滑动部件80在前侧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具有相同结构。在每个滑动部件70中,两个径向轴承71连接至螺纹连接到载架161的固定座72,并且被布置和定位成在包含它们的垂直平面上形成约为直角的角度。即,两个径向轴承71由固定座72可枢轴转动地支撑,以便与连接至主导引轴61的两个相应的主导引板63接触,并且能在主导引板63的纵向上滑动。
在每个滑动部件80中,两个径向轴承81连接至可移动座82,所述可移动座可移动地连接至载架161,并且被布置和定位成在包含它们的垂直平面上形成约为直角的角度。即,两个径向轴承81由可移动座82可枢轴转动地支撑,以便与连接至辅导引轴62的两个相应的辅导引板64接触,并且能在辅导引板64的纵向上滑动。每个轴83的一端部分都固定至固定座72,且另一端部分穿过可移动座82,同时弹簧84置于它们之间。因此可移动座82沿相应的轴83可移动。在移动每个可移动座82时出现的游隙可通过调整靠近可移动座82的轴83的支撑部分的长度被消除。
利用上述构造的载架161,滑动部件70和80分别不直接接触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这可防止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磨损。因此,载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运动可非常精确被保持。通过利用例如不锈钢等不易磨损的材料制成它们,可减少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的磨损,这可有助于保持载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运动非常精确。
由于滑动部件80的径向轴承81因弹簧84的恢复力压在连接至辅导引轴62的辅导引板64上,所以反作用力使得滑动部件70的径向轴承71压在主导引板64上,由此主导引板63弯曲相应于游隙的量,并且压在主导引轴61上.因此,载架161总是沿主导引轴61滑动,且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往复运动被高度精确地保持.径向轴承71和81代替传统推力轴承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成本.
如上所述,由于主导引轴61的两端由侧框架支撑且固定至侧框架,所以主导引轴61可由在其径向上作用于主导引轴61上的弹簧84的负荷而弯曲。有鉴于此,用于支持上述负荷的支撑部件65设置在主导引轴61的中心后面。然而,使主导引轴61可绕偏心转动轴线转动,从而安装在载架161上的记录头162的喷嘴形成面与在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上传送的记录纸的记录面之间的间隙总是保持恒定,即使记录纸厚度改变也是如此。因此,如果简单的支撑部件设置在主导引轴61的中心后面,则间隙可根据主导引轴61的转动位置出现在支撑部件和主导引轴61之间。为了防止这样的间隙出现,支撑部件65具有以下结构。
如图16中所示,支撑部件65设置有压迫部件65a和调整部件65b。压迫部件65a螺纹连接到设置在主导引轴61后面的框架107上。调整部件65b部分埋在主导引轴61后侧的中心中。压迫部件65a和调整部件65b彼此接触,从而支持在其径向上作用于主导引轴61上的弹簧84的负荷。
尽管压迫部件65a的接触面是平的,但调整部件65b的接触面可具有弯曲的表面,所述弯曲表面离主导引轴61的偏心转动轴线R的距离一直保持不变,即,不随转动位置改变。利用这种措施,在支撑部件65和主导引轴61之间没有形成间隙,即使在通过绕偏心转动轴线转动主导引轴61执行上述间隙调整时也是如此。因此,支撑部件65能够一直支持来自在其径向上作用于主导引轴61上的弹簧84的负荷(用图17中的箭头表示)。利用负荷防止主导引轴61弯曲,因此可使记录精度保持很高。
如图18至21B中所示,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装配有:偏心衬套171a、171b、172a、和172b,偏心衬套171a、171b、172a、和172b以偏心方式支撑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带173,用于同步转动位于一侧的偏心衬套171a和172a;以及张紧轮174,张紧轮174从两侧作用于带173上,用于给它张力。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也装配有:电机175;齿轮单元176,用于将电机175连接至偏心衬套171a和172a;以及第一固定部件177和第二固定部件178,用于固定轴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
如图18至21B中所示,主导引轴61的两端和辅导引轴62的两端分别固定至偏心衬套171a、171b、172a、和172b,且偏心衬套171a、171b、172a、和172b可转动地连接至两个侧框架(未示出)。这使得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能够偏心地转动。如图18至20中所示,在偏心衬套171a和172a之间拉紧带。这可防止在使用齿轮的情况下会发生的反冲。张紧轮174螺纹连接侧框架(未示出),这可防止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转动时的相位偏移。
如图18至20中所示,齿轮单元176设置有与偏心衬套171a一端配合的衬套齿轮176a、与电机175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176b、与第一中间齿轮176b啮合的行星齿轮176c、与行星齿轮176c间歇地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176d、与第二中间齿轮176d啮合的第三中间齿轮176e、和与第三中间齿轮176e啮合的第四中间齿轮176f。行星齿轮176c具有根据电机175的正常/反向转动在用于切换轴14和22的间隙调整驱动和切换驱动加上用于从动辊152a、152b、和152c的释放驱动之间切换的功能。
如图18至21B中所示,第一固定部件177固定至各个偏心衬套171a、171b、172a、和172b.在调整由第一导引轴61和第二导引轴62限定的平面的水平度后,第一固定部件177被螺纹连接到两个侧框架(未示出).如图18、19B、21A、和21B中所示,第二固定部件178连接至位于另一侧的偏心衬套171b.在通过主导引轴61和第二导引轴的偏心转动执行间隙调整后,将第二固定部件178螺纹连接到与偏心衬套171b成一体的突缘171ba上.
在间隙调整期间,载架161在垂直方向上移动,这可造成设置在主导引轴61和第二导引轴62之间的主导引板63和的辅导引板64的偏离。然而,由于侧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连接至侧框架且具有一些游隙,所以可执行简化的片状金属对准。接着通过使载架161在主扫描方向上作往复运动使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能够执行完全的片状金属对准。
利用上面构造的压纸部件间隙调整结构170,通过使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以偏心的方式同相地转动,可使载架161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因此,可执行非常精确的间隙调整,从而即使记录纸厚度改变,安装在载架161上的记录头162的喷嘴形成面和正在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上传送的记录纸的记录面之间的间隙。
在间隙调整期间,载架161的识别传感器与载架161的运动同步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为用于载架161的位置传感器的一部分的线性编码器刻度计(scale)需要保持与连接至载架161的线性编码器不接触。因此,设置使得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至线性编码器刻度计的两个相应侧的杠杆调整线性编码器刻度计的位置的机构。
图22和23示出从动辊单元156的详细结构。图23与图22的不同之处在于杠杆40被去除。切换轴14的两端由相应的框架15可转动地支撑,以便在形成于相应框架15中的椭圆孔15a中可移动。在多组齿辊11、光辊12、和没有设置齿辊11和光辊12的释放器13(参看图5)在轴向上以预定间隔布置。在每组中,齿辊11、光辊12、和释放器13在圆周方向上以规定间隔绕切换轴14设置。
从动辊单元156的切换轴14和支撑肋单元164的切换轴22通过齿轮单元30彼此联锁地转动。齿轮单元30装配有与切换轴14的一端配合的辊齿轮31、与切换轴22的一端配合的肋齿轮32、彼此啮合并且分别与辊齿轮31和肋齿轮32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33、和与第二中间齿轮34间歇地啮合的行星齿轮35。行星齿轮35具有根据电机(未示出)的正常/反向转动在用于切换轴14和22的驱动和用于从动辊152a、162b、和152c的释放驱动之间切换的功能。
齿轮单元30也装配有支撑第一中间齿轮33和第二中间齿轮34的相应轴并且经由弹簧36连接至框架15的臂37、与切换轴14的一端配合的定位凸轮38(参看图23)、经由弹簧39连接至臂37并且与凸轮38锁定的定位杠杆40、和根据臂37的位置打开或关闭的限位开关41。如图24A至24C中所示,也设置与切换轴14的另一端配合的相位检测凸轮42和根据相位检测凸轮42的转动位置打开或关闭的限位开关43。
弹簧36向下推动臂37,由此通常将切换轴14放在孔15a中的底部分固定位置处。定位凸轮38的圆周面形成有相应于切换轴14的切换位置,即用于齿辊11、光辊12、和释放器13的切换位置的三个定位凹口38a。定位杠杆40一端设置有与定位凸轮38的定位凹口38a接合的突起40a。定位杠杆40可滑动地连接至臂37的侧面,从而突起49a可沿定位凸轮38的圆周面滑动。
弹簧39在滑动方向上推动定位杠杆40,由此定位杠杆40的突起40a总是压在定位凸轮38的圆周面上.相位检测凸轮42的圆周面形成有相应于切换轴14的切换位置,即用于齿辊12、光辊12、和释放器13的切换位置的三个相位检测切口42a.
利用上述齿轮单元30,电机175的驱动力经由行星齿轮35和第二中间齿轮34传递给肋齿轮32,并且经由行星齿轮35、第二中间齿轮34、和第一中间齿轮33传递给辊齿轮31。因此,切换轴22和14彼此联锁地转动,由此可同时执行支撑肋21的突出和缩回之间的切换以及齿辊11、光辊12、和释放器13之间的切换。可选地,代替齿轮单元,通过使用滑轮/带结构,从动辊单元156的切换轴14和支撑肋164的切换轴22可彼此联锁地转动。
当在齿辊11、光辊12、和释放器13之间执行切换时,定位凸轮38和相位检测凸轮42与切换轴14一起转动,定位杠杆40的突起40a与定位凸轮38的一个定位凹口38a脱离,并且沿其圆周面滑动,且限位开关43的杠杆与相位检测凸轮42的一个相位检测切口42a脱离,并且沿其圆周面滑动。可根据来自限位开关43的信号可靠地检测切换操作正在执行的事实。如果切换轴14从孔15a中的底部分固定位置上升的异常由于一定的外部原因而发生,则臂37与限位开关41分离。因此,可根据来自限位开关41的信号可靠地检测异常的发生。
当定位杠杆40的突起40a与定位凸轮38的另一定位凹口38a接合且限位开关43的杠杆与相位检测凸轮42的另一相位检测切口42a接合时,完成齿辊11、光辊12、和释放器13之间的切换。由于如上所述,定位杠杆40的突起40a与定位凸轮38的定位凹口38a接合,所以齿辊11、光辊12、和释放器13可被可靠地设定到预定相位。并且,可根据来自限位开关43的信号可靠地检测上述切换操作的完成。
图25A示出从动辊单元156切换到释放器13且齿辊11和光辊12与纸弹出辊155分离的状态以及在支撑肋单元164中支撑肋21从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缩回的状态。图25B示出从动辊单元156切换到齿辊11或光辊12且齿辊11或光辊12与纸弹出辊155接触的状态以及在支撑肋单元164中支撑肋21从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缩回的状态。
图25C示出从动辊单元156被切换到齿辊11或光辊12且齿辊11或光辊12与纸弹出辊155接触的状态以及在支撑肋单元164中支撑肋从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突出的状态。这种类型的切换使得可实现最适合于记录纸的属性的纸张弹出形式。
图26是示出从动辊单元156和支撑肋单元164的对应于各种属性的记录纸的切换状态的表。如条件1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切纸且记录纸状态是“标准”,通过切换到齿辊11并将支撑肋21切换到突出状态可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标准的切纸不易出现锯齿形痕迹,但易于隆起。
如条件2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切纸且记录纸状态是“精细”,通过切换到光辊12和将支撑肋21切换到突出状态,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具有平滑表面的光辊不易刮划精细切纸。
如条件3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卷纸且记录纸状态是“标准”,通过切换到释放器13和将支撑肋21切换到缩回状态,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标准的卷纸需要用切割器切割,并且如果齿辊11或光辊12存在于路径中,可能发生干涉,如果齿辊11或光辊12存在于路径中存在于路径中,标准的卷纸被卷曲并可能会对支撑肋21摩擦。
如条件4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卷纸且记录纸状态是“薄”,通过仅在纸张弹出期间从释放器13切换到齿辊11并总是将支撑肋21保持在缩回状态,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在薄卷纸中容易产生静电,从而可能粘附到压纸部件163等,由此变得难以弹出,从而如果齿辊11或光辊12存在于路径中,薄卷纸卷曲并可能会对支撑肋21摩擦.
如条件5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卷纸且记录纸状态是“吸湿的”,通过从记录到纸弹出期间保持从释放器13切换齿辊11,并将支撑肋21切换到缩回状态的状态,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高吸湿性的卷纸由于所谓的皱褶外表而易于隆起,从而如果齿辊11或光辊12存在于路径中,高吸湿性卷纸卷曲并可能会对支撑肋21摩擦。
如条件6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卷纸且卷纸将被切短,通过仅在纸弹出期间从释放器13切换到齿辊11并总是将支撑肋21保持在缩回状态,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卷纸的切短部分在压纸部件163上移动,并变得难以弹出,从而如果齿辊11或光辊12存在于路径中,卷纸的短切部分弯曲并可能会对支撑肋21摩擦。
如条件7的行所示,其中记录纸类型是手动进给纸且记录纸状态是“厚”,通过切换到释放器13并将支撑肋21切换到缩回状态,来实现最佳的纸张弹出形式。这是因为如果齿辊11或光辊12存在于路径中,厚的手动进给可能与齿辊11、光辊12、或支撑肋21干涉。通过将上述类型的数据以表的形式储存到喷墨打印机100中,可自动执行从动辊单元156和支撑肋单元164的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中,从动辊单元156的切换轴14和支撑肋单元164的切换轴22通过齿轮单元30而彼此互锁转动。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情况。可设置单独的齿轮单元等,从而从动辊单元156的切换轴14和支撑肋单元164的切换轴22彼此独立地转动。另外,即使仅仅设置从动辊单元156,也就是,不设置支撑肋单元164时,也能够适应于各种具有各种属性的记录纸张(记录薄片)。
如图27和28中所示,从动辊驱动装置50装配有:用于操纵从动辊152c的间歇齿轮53c和行星齿轮54a;以及用于操纵从动辊152a和152b的间歇齿轮53C和行星齿轮54A。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装配有带173、张紧轮174、以及齿轮单元176。从动辊单元156和支撑肋单元164连接至齿轮单元30。从动辊驱动装置50、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从动辊单元156、以及支撑肋单元164由单个电机175被驱动和切换。
更具体地,如图28中所示,如果电机175逆时针转动,则行星齿轮176c移动到能驱动从动辊驱动装置50、从动辊单元156、和支撑肋单元164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如果电机175顺时针转动,则行星齿轮176c移动到能驱动从动辊单元156和支撑肋单元164的位置。如果电机175逆时针转动,则暂停通过行星齿轮35的驱动。另一方面,当电机175顺时针转动时,行星齿轮54A移动到使从动辊152a和152b与从副辊151分离的位置,且行星齿轮54a移动到使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分离的位置。当电机175逆时针转动时,行星齿轮54A移动到使从动辊152a和152b与副辊151接触的位置,且行星齿轮54a移动到使从动辊152c与副辊151接触的位置。
另一方面,如果首先电机175顺时针转动,则行星齿轮176c移动到能驱动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170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如果电机175顺时针转动,则压纸部件间隙(即,头面和压纸部件163之间的距离)增大。如果电机175逆时针转动,则压纸部件间隙减小。
如图30A中所示,如果首先电机93逆时针转动,则行星齿轮91移动到能驱动包括储纸仓141和供纸辊142的自动纸供给机构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如果电机93逆时针转动,则自动纸供给机构在正常的转动方向上操作.如果电机93顺时针转动,则自动纸供给机构在相反的转动方向上操作.另一方面,如果首先电机93顺时针转动,则行星齿轮91移动到能驱动清洁结构90的位置.在此状态下,如果电机93逆时针转动,则擦净器被驱动.如果电机93顺时针转动,则泵95被驱动.图30B是图28中所示的机构的透视图.
通过由如图29中所示的载架161操作的杠杆92,进行与电机175和93有关的驱动目标切换操作和驱动力传送操作之间的切换。对于被驱动目标切换,杠杆92移动到解锁位置(用箭头UL表示)。对于驱动力传送,杠杆92移动到锁定位置(用箭头L表示)。
如图31中所示,传感器157b连接至枢轴部件52,所述枢轴部件支撑与供纸辊155有关的从动辊165。孔163c形成在压纸部件163中传感器157b正下方的位置处。垂直壁163b、与壁163d形成约为135°的角的壁163e、和与壁163d形成约为90°的角的壁163f形成在孔163c内。
通常为光反射器的传感器157b可由于外部光(阳光)的入射或自身产生的光的反射错误地操作。然而,传感器157b自身产生的光没有返回传感器157b,因为它经过孔163c,由壁163e的面反射,以改变路径约90°,并且再次由壁163f的面反射,以改变路径约90°(用图31中的虚线表示):这样可防止错误操作。外部光(阳光)没有照在传感器157b上,因为它由壁163e的背面阻断:这样可防止错误操作。
将参看图32A和32B和图33A和33B描述当具有上述构造的喷墨打印机100在标准的切纸上执行记录时执行的操作。首先,控制部分为标准的切纸自动切换从动辊单元156和支撑肋单元164。更具体地,对从动辊单元156中的齿辊11进行切换,并且使支撑肋单元164的支撑肋21缩回。堆叠并容纳在插入纸供给/弹出部分140中的托盘单元200的纸供给盘210中的切纸P被压在供纸辊142上,因为储纸仓141通过压缩弹簧144的恢复力与供纸辊144的转动同步被提升(同步机械地实现)。仅最上面的切纸P通过分离器143分离,并且被供给传送部分150。
当这样供给的切纸P到达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的接触点151a时(参看图32A),执行切纸P的偏斜校正。偏斜校正方法取决于记录纸的厚度。在切纸与普通的纸张一样薄或更薄的情形下,首先,切纸P的前端部分轻微地插在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之间。此后辊151和152a在相反(颠倒)的方向上转动,以使切纸P弯曲,从而对准切纸P的前端,以校正偏斜。
另一方面,在比普通纸张厚的厚的切纸的情形下,切纸P的前端碰到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的接触点151a,且使得供纸辊142打滑,由此对准切纸P的前端,以校正偏斜。插入长度或打入长度由传感器157a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的长度控制偏斜校正。
偏斜校正取决于记录纸厚度的原因是,薄切纸易碎,因此供纸辊142可送出切纸,而不在其上打滑,并且厚切纸是薄切纸的层叠,因此在辊151和152a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时,薄切纸可能剥离。
在偏斜校正完成后,当切纸沿U形路径行进,同时保持在由纸张进给电机(未示出)驱动的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152b、和152c之间时,使切纸P颠倒方向(即,行进方向改变到与纸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当切纸P的前端到达传感器157b的检测位置DP时(参看图32B),执行切纸P的前端定位(即,记录开始位置的确定)。
更具体地,传送长度由传感器157b检测,直到切纸P的前端在经过检测位置DP并经过纸张进给辊153及其从动辊154之间时后到达记录开始位置HP。根据检测的传送长度控制前端定位。传统上,使用位于副辊151上游的传感器157a执行前端定位。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使用位于副辊151下游的传感器157b执行前端定位,所以将被检测的传送长度短,且特别地,通过消除由于记录纸厚度之差造成的前端定位误差,可提高前端定位的精度。
已经经历前端定位的切纸P传送给记录部分160,同时被保持在由纸张进给电机(未示出)驱动的纸张进给辊153及其从动辊154之间。切纸P在副辊151及其从动辊152a、152b、和152c之间的连续保持是降低传送精度的一个因素,因此从动辊152a、152b、和152c被从副辊151释放(参看图33B)。
这样传送的切纸P由抽吸泵(未示出)吸在压纸部件163上,因此使得其平坦,并且利用安装在载架161上的记录头162执行记录,其中载架通过载架电机166和同步带165(未示出)往复运动用于扫描。喷墨打印机100的控制部分通过将例如来自相应颜色的墨盒的黄色、暗黄色、青色、亮青色、品红色、亮品红色、以及黑色的七种颜色的墨水供给到记录头162上,并控制各种颜色的墨水的排放时间以及载架161和纸进给辊153的驱动来执行高精度墨点控制、半色调处理等。通过传送记录过的切纸P同时将其保持在齿辊11和纸弹出辊155之间,将传送记录过的切纸P弹射给纸供给/弹出部分140,其中,纸弹出辊155由纸进给辊电机(未示出)驱动。切纸P被放在(堆叠在)托盘单元200的纸弹出托盘230上。
如上所述,在根据这一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100中,载架161以这样的方式跨接近似平行设置的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即仅仅在每个轴61和62的部分圆周上实现滑动接触,从而,载架161能够在轴61和62的轴向上滑动。由于载架161的滑动部件70和80与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之间的滑动接触没有在每个轴61和62的全部圆周上实现,载架161可平稳滑动,而不需要增加有关例如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平直度和平行性的精度。
载架161分别通过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跨接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从而,载架161可在轴61和62的轴向上滑动。由于载架161的滑动部件70和80分别不与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直接接触,所以,载架161的滑动不会造成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的磨损。另外,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可由不易磨损的材料制成。这种措施的采用可减少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的磨损,从而有助于非常精确地保持载架161的往复运动。
由于装配有用于朝着辅导引轴62推动辅导引板64的弹簧84,辅导引轴61侧上的滑动部件80可经由主导引轴61侧上的载架161的滑动部件70将主导引板63压在主导引轴61上。因此,载架161可以主导引轴61为基准进行往复运动,从而可非常精确地保持载架161的往复运动。
由于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连接至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且具有预定游隙,所以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可弯曲相应于游隙的量,这使得可能吸收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的连接误差,从而非常精确保持载架161的往复运动。
由于滑动部件70和80装配有分别与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接触的径向轴承71和81,所以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上的摩擦阻力可大幅减少.因此,可进一步减少主导引板63和辅导引板64的磨损,从而非常精确保持载架161的往复运动.
设置用于调整安装在载架161上的记录头162和与记录头162相对的压纸部件163之间的间隙的间隙调整机构170,且通过用带机构173和174使偏心的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同步转动而调整间隙。因此,在已经调整了由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限定的平面的水平度及所述平面和压纸部件163的导引面163a的平行度后,通过利用带机构173和174使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自动同步转动,可执行非常精确的间隙调整,同时防止利用齿轮机构容易产生的后冲。
由于通过从两侧推动带机构173和174的带173,将张力给予带173,所以可防止相位偏移,同时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同步转动,实现非常精确的间隙调整。
载架161桥接近似平行布置的主导引轴61和辅导引轴62,以便在轴61和62的轴向上可滑动,并且装配有支撑主导引轴61的大致中心的支撑部件65。因此,即使载架161较大,也可减少主导引轴61的弯曲,因此能够非常精确保持载架161的往复运动。
主导引轴61可绕偏心转动轴线R转动。且支撑部件65装配有:调整部件65b,所述调整部件部分埋在主导引轴61中,并且具有离转动轴线R的距离在转动范围内不变的面;以及压迫部件65a,用于压在调整部件65b的所述面上。因此,即使为了进行间隙调整而使主导引轴61偏心转动,调整部件65b和压迫部件65a也可保持彼此接触,因此,支撑部件65可一直支撑主导引轴61的近似中心。
通过朝着辅导引轴62压在主导引轴61上,支撑部件65支撑主导引轴61的近似中心。因此,即使用于推动辅导引轴62的弹簧84连接至载架161,且载架161将主导引轴61作为基准往复运动,主导引轴61也可抑止弹簧84的反作用力,从而非常精确保持载架161的往复运动。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具有载架的记录设备,例如传真机和复印机等。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限于记录设备。即,本发明可应用于液体喷射设备,其中适于代替墨滴而意欲应用的液滴从液体喷射头朝着目标介质喷射以使液滴粘到目标介质上,例如具有用于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滤色器的着色剂喷射头、用于形成有机EL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FED)等的电极的电极材料(导电膏)喷射头、用于制造生物芯片的生物有机材料喷射头、作为精密吸管的样本喷射头、或类似的液体喷射头的设备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墨打印机的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打印机中的托盘单元的透视图;
图3示出图2所示的托盘单元的使用过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示出图2所示的托盘单元的另一使用过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示出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6A和6B示出图1所示的打印机中的储纸仓上的纸张和供纸辊之间的接触状态的示意图;
图7示出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修改示例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8示出图7所示的打印机中的从动辊驱动装置及其周边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9和10示出仅操作图7所示的打印机中的副辊的从动辊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11和12示出操作图7所示的打印机中的副辊的从动辊和供纸辊的情形的截面图;
图13示出图1或7所示的打印机中的载架的周边的透视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5是沿图14中的线XV-XV得到的截面图;
图16示出图13中所示的支撑部件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17是沿图16中的线XVII-XVII得到的截面图;
图18示出图1或7所示的打印机中的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及其周边的平面图;
图19A是图18中所示的构造的右侧视图;
图19B是图18中所示的构造的左侧视图;
图20是图19A中所示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1A和21B是图19B中所示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22和23示出图1或7所示的打印机中的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详细构造的透视图;
图24A是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24B是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平面图;
图24C是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25A至25C示出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状态切换的侧视图;
图26示出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状态切换的表;
图27示出图7所示打印机中的从动辊驱动装置、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从动辊单元、和支撑肋单元的整个构造的侧视图;
图28示出图27中所示的构造的主要部分;
图29示出图7所示打印机中用于传送电机的驱动力的机构的整个构造的透视图;
图30A和30B示出图29中所示的构造的主要部分;
图31是图1或7所示打印机中的传感器及其周边的透视图;以及
图32A至33B示出图7所示打印机中的记录介质的传送操作的示意性截面图。
参考标号的描述
11:齿辊
12:光辊
13:释放器
14:切换轴
21:支撑肋
22:切换轴
30:齿轮单元
50:从动辊驱动装置
51、52:枢轴部件
53:凸轮轴
54、55:齿轮单元
54a:行星齿轮
55b:杠杆
61:主导引轴
62:辅导引轴
63:主导引板
64:辅导引板
65:支撑部件
65a:压迫部件
65b:调整部件
70、80:滑动部件
71、81:径向轴承
72:固定座
82:可移动座
83:轴
84:弹簧
90:清洁机构
91:行星齿轮
92:杠杆
93:电机
94:擦净器
95:泵
100:喷墨打印机
101:壳体
104:墨盒室
105:墨盒盖
110:控制面板
111:按钮
112:液晶屏板
130:纸供给部分
140:纸供给/弹出部分
141:储纸仓
142:供纸辊
143:分离器
150:传送部分
151:副辊
152a、152b、152c:从动辊
153:纸进给辊
154:从动辊
155:纸弹出辊
156:从动辊单元
160:记录部分
161:载架
162:记录头
163:压纸部件
163a:导引面
164:支撑肋单元
165:载架带
166:载架电机
170:压纸部件间隙调整机构
171a、171b、172a、172b:偏心衬套
173:带
174:张紧轮
175:电机
176:齿轮单元
200:托盘单元
210:纸供给盘
230:纸弹出盘
Claims (7)
1.一种载架机构,包括:
第一轴部件;
与所述第一轴部件平行地延伸的第二轴部件;
设置在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之间的载架主体;
第一滑动器,所述第一滑动器允许所述载架主体沿所述第一轴部件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一轴部件上滑动,并且所述第一滑动器包括:
第一板部件,所述第一板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轴部件且具有预定游隙,并从所述第一轴部件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和
第一滑动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设置在载架主体内;
第二滑动器,所述第二滑动器允许所述载架主体沿所述第二轴部件的轴向方向在所述第二轴部件上滑动,并且所述第二滑动器包括:
第二板部件,所述第二板部件连接到所述第二轴部件且具有预定游隙,并从所述第二轴部件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和
第二滑动部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设置在载架主体内,
其中:
所述载架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板部件和所述第二板部件跨接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使得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不与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分别直接接触,
当所述载架主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在第一板部件上滑动,并且
当所述载架主体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在第二板部件上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架机构,还包括推动部件,所述推动部件向着所述第二轴部件推动所述第二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架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板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一轴部件的轴向方向看时为C形的横截面,从而所述C形横截面的两端与所述第一轴部件接触,同时在所述第一轴部件与所述C形横截面的中心部分之间形成间隙;及
所述第二板部件具有从所述第二轴部件的轴向方向看时为C形的横截面,从而所述C形横截面的两端与所述第二轴部件接触,同时在所述第二轴部件与所述C形横截面的中心部分之间形成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架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板部件接触的第一滚动部件,且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包括与所述第二板部件接触的第二滚动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架机构,进一步包括:
由所述载架主体承载的记录头;及
由所述第一轴部件和所述第二轴部件悬挂的环形带部件,
其中所述第一轴部件可绕偏心轴线转动,且所述第二轴部件根据所述第一轴部件的转动通过所述环形带部件联锁地转动,从而改变所述记录头和记录目标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架机构,其中所述环形带部件被张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载架机构,其中所述记录头是液体喷射头,液滴从该液体喷射头喷射向记录目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3411043A JP4457655B2 (ja) | 2003-12-09 | 2003-12-09 | キャリッジ取付け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
JP411041/2003 | 2003-12-09 | ||
JP2003411041A JP4506161B2 (ja) | 2003-12-09 | 2003-12-09 | キャリッジ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
JP411050/2003 | 2003-12-09 | ||
JP411042/2003 | 2003-12-09 | ||
JP2003411042A JP2005169747A (ja) | 2003-12-09 | 2003-12-09 | ギャップ調整機構及び記録装置 |
JP2003411050 | 2003-12-09 | ||
JP411043/2003 | 2003-12-09 | ||
JP353311/2004 | 2004-12-06 | ||
JP2004353311A JP2005193656A (ja) | 2003-12-09 | 2004-12-06 | 記録装置 |
PCT/JP2004/018391 WO2005056301A1 (ja) | 2003-12-09 | 2004-12-09 | キャ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0109A CN1890109A (zh) | 2007-01-03 |
CN1890109B true CN1890109B (zh) | 2010-05-05 |
Family
ID=347319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3664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90109B (zh) | 2003-12-09 | 2004-12-09 | 载架和记录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4506161B2 (zh) |
CN (1) | CN18901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428897B2 (ja) | 2010-01-26 | 2014-02-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ターのキャリッジガイド機構 |
CN102371783B (zh) * | 2010-08-17 | 2013-08-28 | 郑州乐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宽幅面彩色打印机 |
JP6115254B2 (ja) * | 2013-03-29 | 2017-04-1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 |
JP6009989B2 (ja) * | 2013-05-14 | 2016-10-19 | 株式会社Okiデータ・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7089A (en) * | 1983-08-19 | 1985-10-15 | At&T Teletype Corporation | Guide for a print head of a printing device |
CN1105028C (zh) * | 1998-04-28 | 2003-04-09 | 星精密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24972A (ja) * | 1985-11-26 | 1987-06-06 | Seikosha Co Ltd | 印字ヘツドの搬送装置 |
JPH04142966A (ja) * | 1990-10-04 | 1992-05-15 | Nec Data Terminal Ltd | プラテンギャップ調整機構 |
JPH09202016A (ja) * | 1996-01-30 | 1997-08-0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スライドガイド構造 |
-
2003
- 2003-12-09 JP JP2003411041A patent/JP450616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4
- 2004-12-09 CN CN2004800366489A patent/CN189010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7089A (en) * | 1983-08-19 | 1985-10-15 | At&T Teletype Corporation | Guide for a print head of a printing device |
CN1105028C (zh) * | 1998-04-28 | 2003-04-09 | 星精密株式会社 | 打印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JP平4-142966A 1992.05.15 |
JP昭62-124972A 1987.06.06 |
JP特开平9-202016A 1997.08.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506161B2 (ja) | 2010-07-21 |
CN1890109A (zh) | 2007-01-03 |
JP2005169746A (ja) | 2005-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189661B2 (ja) | 記録装置 | |
US7547011B2 (en) |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1088771B (zh) | 堆纸件位置变换装置、包括其的记录装置或者喷液装置 | |
US20010017635A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CN100369747C (zh) | 记录装置 | |
CN1890109B (zh) | 载架和记录设备 | |
US7533984B2 (en) | Power connection/dis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CN100586731C (zh) | 记录设备 | |
CN100509414C (zh) | 传送系统、记录装置和液体喷射装置 | |
EP1693218B1 (en) | Recording device | |
EP1693220A1 (en) | Carriage and recorder | |
EP1650040A2 (en) | Medium supply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riving medium supplying apparatus,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including drive-control program and recording device | |
CN100391813C (zh) | 供给装置和记录装置 | |
JP4720082B2 (ja) | キャ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07062977A (ja) | 排出媒体受け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3575322B2 (ja) | テープ印刷装置 | |
JP5093533B2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5193656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8019057A (ja) | 媒体供給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と記録装置 | |
JP2007031042A (ja) | 媒体スタッカ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06117386A (ja) |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 |
JP2004269111A (ja) | 被記録材給送装置、記録装置、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3266830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06089272A (ja) |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該媒体給送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と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6117388A (ja) | 媒体給送装置の駆動方法、駆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