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6354B -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6354B
CN1876354B CN200610082488.2A CN200610082488A CN1876354B CN 1876354 B CN1876354 B CN 1876354B CN 200610082488 A CN200610082488 A CN 200610082488A CN 1876354 B CN1876354 B CN 18763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rubber slab
rubber
clamping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824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6354A (zh
Inventor
高木茂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Shoji Co Ltd
Fuji Se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 Shoji Co Ltd
Fuj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22690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7434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Shoji Co Ltd, Fuj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Shoj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6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3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63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63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38Textile inserts, e.g. cord or canvas layers, for tyres; Treatment of inserts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30/42Endless textile bands without bead-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18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heated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29C65/34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using heated elements which remain in the joint, e.g. "verlorenes Schweiss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01General aspects dealing with the joint area or with the area to be joined
    • B29C66/05Particular design of joint configurations
    • B29C66/10Particular design of joint configurations particular design of the joint cross-sections
    • B29C66/11Joint cross-sections comprising a single joint-segment, i.e. one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comprising a single joint-segment in the joint cross-section
    • B29C66/114Single butt joints
    • B29C66/1142Single butt to butt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3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3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 B29C66/432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for making tubular articles or closed loops, e.g. by joining several sheets ;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or hollow preforms
    • B29C66/4324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for making tubular articles or closed loops, e.g. by joining several sheets ; for making hollow articles or hollow preforms for making closed loops, e.g.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3Joining a relatively small portion of the surface of said articles
    • B29C66/435Making large sheets by joining smaller ones or strips toge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7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Joining with non-plastics material
    • B29C66/71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physical properties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Joining with non-plastics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stics material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38Textile inserts, e.g. cord or canvas layers, for tyres; Treatment of inserts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30/42Endless textile bands without bead-rings
    • B29D2030/421General aspects of the joi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reating the bands
    • B29D2030/422Butt joi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21/00Use of unspecified rubbers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0/003Plies; Breakers
    • B29L2030/005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09Articles shaped in a closed loop, e.g. conveyor bel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17Means feeding plural workpieces to be join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2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 means with cutting, punching, piercing, severing or tearing
    • Y10T156/1317Means feeding plural workpieces to be joined
    • Y10T156/1322Severing before bonding or assembling of parts
    • Y10T156/133Delivering cut part to indefinite or running length web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7Surface bonding means and/or assemblymeans with work feeding or handling means
    • Y10T156/1702For plural parts or plural areas of single part
    • Y10T156/1744Means bringing discrete articles into assembled relationship
    • Y10T156/1749All articles from single source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橡胶板连接装置,设置有:第一夹持装置(21),其用以可释放地夹持两块橡胶板S中的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第二夹持装置(22),其设置成可相对该第一夹持装置(21)移动,该第二夹持装置用以可释放地夹持两块橡胶板S中的另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以及操作装置(47、48),其用于通过该第二夹持装置(22)相对于该第一夹持装置(21)移动以使分别由该第一夹持装置(21)和该第二夹持装置(22)夹持的所述两块橡胶板的端面压力接触。该第一夹持装置(21)和该第二夹持装置(22)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夹持部(31、32、45及46),所述夹持部各形成为梳齿状凹凸部(31a、32a、45a及46a)且所述夹持部可部分重叠以彼此啮合。

Description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本申请依据35U.S.C.119基于并要求2005年6月6日提交的日本申请号2005-165041和2005年8月4日提交的申请号2005-226908的优先权,这两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援引在此合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一块或两块橡胶板的端面以对接方式彼此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能简单有效地制造连接的平橡胶板、圆形橡胶板或环形橡胶带、且在所述橡胶板的已连接部分不会产生任何凸起的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汽车轮胎、内衬(inner liner)的仅由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板和用于分层体(body ply)或胎体帘布层(carcass ply)、皮带等的由纤维或钢丝帘线(steel cord)加强的橡胶板常通过连接橡胶板条的端面的方式加以利用。例如,用于分层体、皮带等的具有预定长度的橡胶板可这样制得,即,用砑光机滚压加工一卷具有许多镶嵌在橡胶层中的帘线的长橡胶织物或布,然后展开并根据所需制造轮胎的种类和尺寸将该卷具有沿其纵向平行布置帘线的橡胶布切成长度与分层体或皮带宽度相应的板条,再将与橡胶板条的帘线平行的端部边缘相互连接,进而进行切割。 
通常用于连接两块相邻板的端部边缘的是称为“叠接(lap joint)”和“对接”的两种方法。叠接可以通过将第二块板的一端部边缘叠在第一块板的一端部边缘上,然后在包括叠接区域的连接区域上施加压力的方式来实施。 
在叠接方法中,由于叠接区域处的橡胶板的厚度变成了其它区域处的橡胶板的厚度的两倍,因此,不仅橡胶板的厚度变成了两倍,而且在纤维或钢丝帘线加强的橡胶板的情形时加强帘线的数量也成了两倍。因此,已连接的橡胶板的厚度变得不均匀,而且刚性差异变大,使得轮胎的均匀性降低。为 此,叠接方法的使用现在趋于减少。 
另一方面,对接可以通过将一块板的端部边缘推抵在另一块板的端部边缘上,然后对两块板施压,以机械或物理方法将它们牢固地连接。因此,在已连接部分处产生凸起。 
也就是说,如日本尚未进行审查的公开专利申请2004-142219所描述的,由于第一块板和第二块板的端部边缘是在由一对斜齿轮形状的辊子拉到彼此靠近时进行连接,所以在已连接部分上会产生凸起。 
为了使已连接部分上的凸起变平,上述日本申请中公开的方法是:设计了这样一种提高已连接部分平整度的方式,即,在板连接之后增加借助于上下矫正板从上侧或下侧下压已连接部分的矫正或校平的步骤,该上下矫正板包括加热装置,且已连接部分置于上下矫正板之间。 
但是,在上述日本申请公开的方法中,已连接部分处的平整度是使用包括加热装置的上下矫正板通过化学地改变橡胶的质量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板的已连接部分和板的其它部分虽然在厚度上变得相同了,但在质量上却不相同。因此,只要采用由上述连接方法连接的板制造轮胎,就会导致在轮胎的周边上出现物理性能与其他部分不一致的部分,这将导致在提高轮胎质量中出现障碍。此外,校平步骤的增加不仅提高了生产设备成本,而且延长了生产周期。 
此外,如日本尚未审查的公开专利申请2002-11805所描述的,已经公知了一种用于在成形鼓轮上将诸如用作轮胎部件坯料的胎体帘布层或分层体之类的未硫化橡胶板坯料的周向相对端部对接的连接装置和方法。在该日本申请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中,切成预定长度的带状橡胶坯料盘绕在成形鼓轮的周面上以卡在成形鼓上,同时成形鼓轮的连接部保持敞开,且带状橡胶坯料的连接端部通过使成形鼓轮闭合或径向缩小被拉向彼此以暂时连接,在这种状态下,连接端部被一对斜齿轮形状的辊子压接在一起。 
在最后所述的装置和方法中,由于带状橡胶坯料的连接端部是在通过斜齿轮形状的辊子使所述连接端部彼此靠近时进行连接,所以必然会导致在已连接部分上具有凸起,且会降低平整度。因此,为了使已连接部分上的凸起变平,必须要在板连接之后增加一步借助于矫正板从上侧或下侧下压已连接部分的校平步骤来提高已连接部分的平整度,该矫正板包括加热装置,且已 连接部分置于矫正板之间,如最先所述的日本申请一样。 
如上所述,在最后所述的装置和方法中,为了使已连接部分上的凸起变平,必须采用包括加热装置的矫正板通过使橡胶化学变质的方法改进平整度,如最先所述的日本申请中所述的一样。因此,只要采用由最后所述的连接装置和方法连接的胎体帘布层和分层体来制造轮胎,每只轮胎的周边部分上都会出现由于物理性能不同而均匀性不足的部分,从而在提高轮胎质量中形成障碍。此外,不必的校平步骤的增加不仅提高了轮胎生产设备成本、而且延长了生产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将至少一块橡胶板的两连接端部的端面连接以使已连接端部不会产生任何凸起并且厚度和质量都均匀的改进的连接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特别设计用于制造平橡胶板坯料的改进连接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特别设计用于制造圆形或环形橡胶板坯料的改进连接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特征的改进连接装置和方法,其尤其适用于在采用单个橡胶板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将多个橡胶板连续地进行连接以制造延长的橡胶板组并将该延长的橡胶板组的相对端部连接以制造圆形带或环形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了一种橡胶板连接装置,其用于将至少一块橡胶板的两连接端部的端面以对接方式连接。该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装置,其可释放地夹持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一个连接端部;第二夹持装置,其设置成相对该第一夹持装置可移动,该第二夹持装置可释放地夹持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另一连接端部;以及操作装置,其通过使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而使分别被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的所述两连接端部的端面压力接触。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可重叠以彼此啮合的夹持部。 
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所述可重叠以彼此啮合的夹持部设置在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相对面上以用于分别夹持将要彼此连接的所述两连接端部,所以可以在所述两个连接端部的整个部分都被稳固夹持的情况下进行所述连接端部的彼此连接。因此,即使当所述至少一块橡胶板的两连接端部以强压力压接时,也可以防止在已连接部分上产生任何凸起。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出在已连接部分处厚度均匀、平整度好的平或圆形橡胶板坯料。此外,由于不需对橡胶板加热,也不会降低橡胶板的质量,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在已连接部分处质量均匀的平或圆形橡胶板坯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橡胶板连接方法,该方法将至少一块橡胶板的两连接端部的端面以对接方式连接。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在它们的相对面处分别具有可重叠以彼此啮合的夹持部;使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中的一个夹持装置夹持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一个连接端部,并使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中的另一个夹持装置夹持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另一个连接端部;以及使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相对地移动到通过在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的相对面处的啮合结合而使该第一夹持装置和该第二夹持装置部分重叠的位置,以通过压力接触将被该第一夹持装置夹持的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该一个连接端部与被该第二夹持装置夹持的该另一连接端部连接。 
采用第二方案中的这种结构,用于将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一个连接端部夹持的第一夹持装置和用于将所述两连接端部中的另一连接端部夹持的第二夹持装置相对移动至它们彼此重叠的位置,以将所述至少一块橡胶板的所述两连接端部连接。因此,即使当所述两连接端部以强压力压接时,也可以防止在已连接部分上产生任何凸起。这样便不需要在连接步骤之后将在其它情况下形成在已连接部分上的任何凸起辗平或矫正的矫正或校平步骤。因此可以效地制造在已连接部分处厚度均匀、平整度好的平橡胶板坯料、圆形橡胶板坯料或环形橡胶板坯料。 
一种用于将两块橡胶板的端面以对接方式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夹具,其可释放地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一对第二夹具,其设置成可相对所述第一夹具移动,该对第二夹具可释放地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另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第一操作装置,其通过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而使分别被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夹持的所述两块橡胶板的端面压力接触;一对第三夹具,其将输给到所述第一夹具的或从所述第一夹具输出的橡胶板夹持;以及进给装置,其在每次操作时沿直线方向使所述第三夹具进给预定量,以使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三夹具之间输送的橡胶板的连接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被置于预定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可部分重叠彼此啮合并形成有梳齿状的凹凸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的量设定为,在橡胶板连接时,在分别被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夹持的所述橡胶板的连接端面之间提供预定施压余量。 
一种将两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面以对接方式连接的橡胶板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形成有梳齿状的凹凸的一对第一夹具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并使形成有可与所述凹凸部分重叠彼此啮合的梳齿状的凹凸的一对第二夹具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另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相对地移动到所述第一夹具的凹凸与所述第二夹具的凹凸部分重叠的位置,以通过将被所述第一夹具夹持的橡胶板的连接端面与被所述第二夹具夹持的橡胶板的连接端面压力接触来连接;以及在每次操作时,使夹持着从所述第一夹具输出的已连接橡胶板的第三夹具在一个方向上直线移动一预定量,以使将要连接上另一块橡胶板的所述已连接橡胶板的连接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被置于预定位置,并且,然后,解除所述第三夹具对橡胶板的夹持,并使所述第三夹具在与所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仅直线移动预定量,所述第三夹具是能够将输给到所述第一夹具的或从所述第一夹具输出的橡胶板夹持的夹具。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以及一些附带的优点可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在参考附图的情况下被更好地体现和理解,其中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相应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橡胶板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的方向A所视的放大侧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方向B所视的放大正视图; 
图4是以放大比例详细地示出了图2所示的部分C的局部视图; 
图5是沿图4的D-D线所作的以进一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可彼此啮合的凹凸部(rugged portions)的局部示图; 
图6是与图2相似的示出了处于已供应了第一块橡胶板的状态下的装置的视图; 
图7是与图2相似的示出了在装置已夹住了两块橡胶板的另一状态下的装置视图; 
图8是与图2相似的示出了处于两块橡胶板已被连接的再一状态下的装置视图; 
图9是与图2相似的示出了处于另一种已连接的橡胶板被输出了预定距离的又一状态下的装置视图; 
图10是示出了带材(ribbon)供给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橡胶板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带材进给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的橡胶板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结合在本装置中的橡胶板连接设备的正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方向A所视的橡胶板连接设备的侧视图; 
图17是沿图15中的B-B线所作的成形鼓轮(shaping drum)的纵截面图; 
图18是沿图16中的方向C所视的成形鼓轮外表面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9是沿图15中的方向D所视的橡胶板连接设备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20是沿图15中的E-E线所作的橡胶板连接设备的截面图;以及 
图21是以放大比例示出了橡胶板连接设备的一部分的操作状态的局部视图;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橡胶板连接装置的俯视图; 
图23为沿图22的E方向所视的该装置的放大侧视图; 
图24为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机器手的俯视图; 
图25为沿图4的F方向所视的机器手的后视图;以及 
图26为与图23所示相类似的该装置在不同的操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第一实施例,其中本发明用于制造胎体层的纤维加强平橡胶板坯料(blank)。为了便于描述,图2中的竖直方向、左右水平方向和前后水平方向分别称为Z轴方向、Y轴方向和X轴方向,且图2中的左右侧分别称为Y轴方向的前侧和后侧。 
现在参考图1至图3,用于将两块橡胶板S的端面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0设置在对接工位2st。连接装置10设有支撑台12,该支撑台12通过连接装置10的腿部11水平设置在工厂地面上。支撑台12具有一对彼此间隔预定空间的直立的支撑柱13和14。该对支撑柱13和14的上端和下端与相应的横梁15和16连接,由此支撑柱13和14以及横梁15和16便构成了固定框架17。 
沿X方向延伸的安装基座19和20分别固定在固定框架17的横梁15和16上,且安装基座19和20分别设有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第一夹持装置21用于夹持两块将要彼此连接的橡胶板S中的一块橡胶板,第二夹持装置22在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S的另一块橡胶板的同时可相对于第一夹持装置21在水平Y方向上移动。 
第一夹持装置21设置有一对可在竖直方向上移向彼此或移离彼此的第一夹具23和24。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可分别沿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的上下线性导向器25和26竖直移动地被引导,并由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同步地竖直打开和闭合。 
也就是说,上线性导向器25的导块25b设置在上安装基座19的X轴向上的相对端,所述导块25b可分别竖直滑动地引导导轨25a。所述导轨25a连接在连接块27上,所述连接块27分别连接在处于上部的第一夹具23的相对端部。 
同样地,下线性导向器26的导块26b设置在下安装基座20的X轴向上的相对端,所述导块26b可分别竖直滑动地引导导轨26a。所述导轨26a连接在连接块28上,所述连接块28分别连接在处于下部的第一夹具24的相对端部。 
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分别设置在安装基座19和20的X轴向上的中央部分,且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的活塞杆分别连接在处于上部的第一夹具23的上端和处于下部的第一夹具24的下端。因此,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可由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竖直地打开和闭合。 
如图4和5详细所示,具有预定深度的梳齿状的凹凸部31a和32a形成在夹持部31和32的相应端部(如图2中所示为左端部),所述夹持部31和32限定为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的夹持端并如后所述的可与一对第二夹具的凹凸部部分地重叠。夹持部31和32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端在从凹凸部31a和32a的端面后退L1距离的位置处相配合以夹持橡胶板S的连接端部。所述凹凸部31a和32a的预定深度设置为比L1值深,如后将详细描述。而且,如图4所示,在所述夹持部31和32与橡胶板S接触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卡住橡胶板S上下表面的波纹爪(wave claws)31b和32b,例如微小高度的锯齿爪,这样在连接操作过程中,橡胶板S就不会相对于所述夹持部31和32后退。 
所述夹持部31和32在X轴向上的水平长度设置为比橡胶板S的长度LB(参见图10)长,而且当所述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使得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彼此靠近时,所述夹持部31和32可在橡胶板S的整个长度上将橡胶板S夹持在中间。 
另一方面,第二夹持装置22设有一对可竖直地移向彼此或移离彼此的第二夹具41和42。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通过沿Y轴方向水平设置的上线性导向器43和下线性导向器44而连接在所述连接块27和28上。因此,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可与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一起整体地被打开或闭合。 
也就是说,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分别设置在上线性导向器43的导轨43a和下线性导向器44的导轨44a上,以在Y轴方向上分别面对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所述导轨43a和44a分别由设置在连接块27的导块43b和设置在连接块28上的导块44b引导,以可在水平Y轴方向上滑动。 
所述连接块27和28设有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所述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的活塞杆连接在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上。因此,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由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的同步运动沿水平方向整体地运动,以使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沿Y轴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构成所主张的本发明中的操作装置。在限定为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的夹持端的夹持部31,32的相应端部(如图2中所示为左端部) 
如图4和5详细所示,具有如前所述预定深度的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分别形成在夹持部45和46的端部(如图2所示的右端部),所述夹持部45和46限定为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相对的夹持端。所述凹凸部45a和46a可与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的凹凸部部分地重叠。所述夹持部45和46在竖直方向上的相对端在从所述凹凸部45a和46a的端面后退前述L1距离的位置处相配合,以夹持另一块橡胶板S(仅为了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夹持的橡胶板S区分开,其被称为“第二橡胶板S”)的连接端部。所述凹凸部45a和46a的预定深度设置为比L1值深。而且,如图4所示,在所述夹持部45和46与第二橡胶板S接触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将第二橡胶板S的上下表面卡住的波纹爪45b和46b,例如如前所述的微小高度的锯齿爪,这样在连接操作过程中,第二橡胶板S不会相对于所述夹持部45和46后退。 
如图5清楚地所示,形成在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侧面上的所述凹凸部45a和46a设置成使其凹入部与形成在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侧面上的所述凹凸部31a和32a的凸出部相面对,这样便如前所述,所述凹凸部45a和46a可分别与所述凹凸部31a和32a互补啮合。因此,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通过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及32a与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及46a相互啮合而彼此部分地重叠。所述夹持部45和46在X轴向上的水平长度也设计为大于前述的橡胶板S的长度LB,以使所述夹持部45和46可在第二橡胶板S整个长度上将第二橡胶板S夹持在中间。 
沿Y轴方向延伸的平行线性导向器51(只在图2中示出)的导轨51a固定在固定框架17后面的支撑台12上,且移动台52通过所述线性导向器51的所述导块51b在导轨51a上导向为可沿Y轴方向移动。移动台52具有 从其上直立的竖直框架53,在该竖直框架53上设有用以按每次操作时的预定量夹持和进给橡胶板S(即,一块橡胶板或两块或更多块的一批连接橡胶板)的进给装置54。 
进给装置54设有一对可竖直地移向彼此或移离彼此的第三夹具55和56。该对第三夹具55和56分别与安装在竖直框架53上的第三汽缸致动器57和58相连接,并由所述第三汽缸致动器57和58竖直地打开和闭合。该对第三夹具55和56穿过固定框架17并且使其端部(即,其前端)延伸到可以在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之间运送橡胶板S的位置。所述第三汽缸致动器57和58用作所主张的本发明中所引用的第二操作装置。 
滚珠丝杠(ball screw shaft)61支撑在支撑台12的下方,以围绕一平行于Y轴方向的轴旋转,并与固定在移动台52的下表面上的滚珠螺母(ball nut)62螺旋啮合。滚珠丝杠61与安装在支撑台12上的电动机63的电动机轴相连接,这样根据电动机63的运行,移动台52通过滚珠丝杠61和滚珠螺母62可控制地在Y轴方向上移动。 
如图3所示,分别可移动地引导并支撑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的部件设置为竖直对称。但是,为了便于理解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的结构,在图2中,在上半部省略了用于将安装在上部的第二夹具41移动的汽缸致动器47,而在下半部省略了用于将位于下部的第一夹具24引导的线性导向器26、连接板28、第一汽缸30等。 
如图10所示,前述橡胶板S是通过将卷在线轴(bobbin)B上的预定宽度LA的带材R切割成前述预定长度LB的板条的方式而制得,该预定长度LB与根据所需制造的轮胎种类、尺寸等来确定的分层体的宽度相对应。在与嵌在板条中的帘线C成直角的情况下进行切割。带材R是由对例如聚酯制成的许多纤维帘线进行涂橡胶来构成。为了获得与橡胶更好的粘合,所述纤维帘线C在浸渍工序中被置入。虽然未示出,但是纤维帘线C的橡胶涂层可以通过使纤维帘线C穿过由一小的挤压机挤压的未硫化(unvulcanize)混合生胶层的方式获得。 
如图1和10所示,将带材R切成预定长度LB的板条的切割工位1st设置为紧邻对接工位2st。切割工位1st设有供给装置70和切割装置80,该供 给装置70用以从线轴B上夹持带材R并供给至对接工位2st,该切割装置80用以与帘线C成直角地将带材R切割成与层体宽度LB相应的预定长度LB的板条。具有宽度LA和长度LB的各矩形或细长橡胶板S由切割装置80制成,并由供给装置70依次供给到对接工位2st。在该第一实施例中,如图10清楚所示,所述细长橡胶板S如下所述的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边侧端部处一个接一个地依次连接。 
(操作) 
下面将描述如上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在下面的操作描述中,为了更好地理解,供给到第二夹持装置22的每块橡胶板S都将被称为“橡胶板条”,然而,多块橡胶板S的组合将被称为“橡胶板组或橡胶板批”。 
首先,在预定宽度LA的橡胶层中嵌入有纤维帘线的带材R的端部被导入切割工位1st,并根据所需制造的轮胎的种类、尺寸等由切割装置80切割成预定长度(分层体宽度)LB的橡胶板条S。切成预定长度LB的橡胶板条S由供给装置70供给到对接工位2st(参见图1和10)。 
当第一橡胶板条S供给到对接工位2st、且第一橡胶板条S的左侧部分由支撑装置70如图2所示地夹持时,电动机63驱动,电动机63的转动通过滚珠丝杠61和滚珠螺母62可控制地使移动台52沿Y轴方向从初始位置朝第二夹持装置22移动。因此,如图6所示,移动台52前进到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可将橡胶板条S左侧部分正由供给装置70夹持的橡胶板条S的右侧部分夹持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由安装在移动台52上的所述第三汽缸致动器57和58来移动以彼此靠近,由此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夹住第一橡胶板条S的右侧部分。 
只有当以这种方式供给第一橡胶板条S时,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才保持空闲而不夹持任何橡胶板条S,因此移动台52被可控制地移动以使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直接去引出所供给的橡胶板条S。 
当橡胶板条S的右侧部分由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夹持时,橡胶板条S的左侧部分从支撑装置70的夹持中释放出来,在这种状态下,电动机63沿与前述运行相反的方向驱动以沿Y轴方向退回移动台52。移动台52被退回到如图2所示的位置,此处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可夹持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部(如图4中所示的左侧部分),而橡胶板条S的右侧部分仍由所述第三 夹具55和56夹持。因此,第一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S1(如图10所示)置于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的左端面沿Y轴方向少量缩进L1的位置。 
然后,将以前述同样方式切割成预定长度LB的第二橡胶板条S供给到对接工位2st。因而,供给到对接工位2st的第二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S1置于第二夹具41和42之间、且置于从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的右端面沿Y轴方向少量缩进L1的位置。在这种状态下,所述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运行,且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在Z轴方向上沿线性导向器25和26被引导的同时竖直地移动以彼此靠近。因此,由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夹持的第一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的上下表面被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的所述夹持部31和32夹持(夹紧)。由此,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第一橡胶板条S在连接端面S1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的端面沿Y轴方向少量缩进L1的位置处由所述夹持部31和32夹持。 
当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竖直移动以彼此靠近时,通过所述连接块27及28和所述第二汽缸致动器47及48,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与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整体地竖直移动以彼此靠近。因此,第二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部(即,如图4所示的右端部)的上下表面被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的所述夹持部45和46夹持(夹紧),而第二橡胶板条S的左侧部分仍然被供给装置70所夹持。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第二橡胶板条S在连接端面S1(即,右端面)从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的端面沿Y轴方向缩进L1的位置处由所述夹持部45和46夹持。 
如图7所示,当两块橡胶板条S分别夹持在第一夹具23和24之间以及第二夹具41和42之间时,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通过所述第三汽缸致动器57和58来操作以打开,而且第二橡胶板条S从供给装置70的夹持中释放。 
随后,所述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运行,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在由所述线性导向器43和44沿Y轴方向被引导的同时朝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水平移动,直到形成在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分别与形成在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互补啮合为止。这样,当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侧面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 45a和46a互补地进入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侧面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中并达到预定深度时,由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侧面上的所述夹持部45和46夹持着的第二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S1被压到并接触在由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侧面上的所述夹持部31和32夹持着的第一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S1上。 
所述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的行程端已被设定为向两块橡胶板条S提供一预定(例如,一毫米左右)施压余量(ΔL)。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部分重叠,使得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互补地啮合到L1+ΔL的预定深度。因此,两块橡胶板条S通过预定施压余量(ΔL)的距离彼此挤压,进而,在两块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部被稳定地夹持的状态下,可通过强压力使所述连接端面S1彼此压力接触,由此两块橡胶板条便可可靠地连接。 
由于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可以通过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与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之间的互相啮合而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重叠,因此在两块橡胶板条S的相应连接端面由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的所述相应夹持部31、32、45及46稳定地夹持的情况下,可通过强压力使两块橡胶板条S的所述连接端面S1压力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在所述连接端部上出现任何凸起。而且,由于不会产生任何凸起,因而可以不需要在通过给橡胶板条S加热的同时来辗平这些凸起或使这些凸起变得平滑,这样,橡胶板条S便可保持质量均匀,且质量没有降低。 
如此,所述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运行到其行程端,且两块橡胶板条S的所述连接端面S1压力接触以互相连接。然后,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由所述第三汽缸致动器57和58驱动以彼此靠近,由此已连接的橡胶板组S可在第一橡胶板条S的右侧部分被夹持。同时,所述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运行,由此,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在Z轴方向上沿所述线性导向器25和26被引导的同时竖直地移动到打开位置,由此将橡胶板组S从夹持中释放出。 
一旦橡胶板组S从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的夹持中释放出,电动机63便运行为将所述第三夹具55及56和移动台52一起 在Y轴方向上后退一与橡胶板条S的宽度相应的行程(LA)。因此,如图9所示,由于被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夹持的橡胶板组S在Y轴方向上被后退了橡胶板条S的宽度LA,这使得橡胶板组S的一个新的或下一个连接端面S1被置于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上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的端面沿Y轴方向缩进微量L1的位置。 
当将第三块橡胶板条S按如前所述的相同方式供给到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之间时,第三橡胶板条S便被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夹住,同时,由多块连接在一起的橡胶板条S组成的橡胶板组S被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夹住。在这种状态下,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沿Y轴方向移向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由此以如前所述的相同方式,第三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S1与橡胶板组S的连接端面S1压力接触,由此使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橡胶板条S的连接步骤过程中,移动台52通过电动机63的运行以在Y轴方向上的行程与橡胶板条S宽度尺寸LA相对应地前进,以使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相对于橡胶板组S移预定量(LA)进给到图8中所示的位置。由此,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总是可在与橡胶板组S的下一个连接端面S1具有预定关系的位置处夹持橡胶板组S。也就是说,通过将夹持橡胶板组S的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在Y轴方向上后退橡胶板组S的宽度尺寸LA,总是可以将橡胶板组S的下一个连接端面S1置于预定位置。 
通过重复进行上述操作,橡胶板条S依次连接到橡胶板组S的一个端面上。当使用预定数量(N)的橡胶板条S生产与用于一个轮胎的分层体相应的预定长度(N×LA)的橡胶板组S时,橡胶板组S(也就是平分层体板)被牵引装置(未示出)从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之间拉出。之后,橡胶板组S置于托盘(未示出)上并被输送到另一连接装置(未示出)的轮胎成形鼓轮上,该成形鼓轮将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后面加以描述。 
应当指出,使用带材R的分层板可以通过使用预先准备的带材制得,或者作为紧随带材R的制造步骤与其同时制得。 
(第二实施例) 
图11和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举例说明了用于汽车轮胎的皮带的镶嵌有钢丝帘线的橡胶板的制造。 
该第二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100采用了预定宽度LA的带材R,该带材 中,使由互相扭绞镀磁(plated)线制得的许多钢丝帘线穿过从橡胶挤压机(未示出)的模子中挤压的未硫化混合生胶层,以进行橡胶涂布。从线轴B送出的带材R随后被安装在切割工位1st的切割装置80切割成与皮带宽度相应的预定长度LB的板条S,该所述皮带宽度由所需制造的轮胎规格确定。切割带材R的切割角与皮带角一致,该皮带角与平行于带材R的纵向设置的帘线C成一预定角度倾斜。这样切割的橡胶板条S由供给装置70供给到对接工位2st,并置于第二夹持装置22的该对第二夹具41和42(附图标记42未示出)之间,由此以夹持橡胶板条S。在这种状态下,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相对于第一夹持装置21的该对第一夹具23和24(附图标记24未示出)沿Y轴方向(如图11中所示为上下方向)移动,并前进到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46a未示出)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的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32a未示出)相啮合的位置。因此,被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夹持着的橡胶板条S的连接端面S1与由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夹持着的另一块橡胶板条S或橡胶板组S的连接端面S1压力接触,由此以将该橡胶板条S与所述另一块橡胶板条S或橡胶板组S连接。 
夹持着已连接的橡胶板组S的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附图标记56未示出)可沿Y轴方向和X轴方向(如图11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移动,这样橡胶板组S便可沿着相对于帘线C的轴线而倾斜的预定角度输出。因此,橡胶板条S连接一次,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便沿Y轴方向移动橡胶板条S的宽度尺寸LA、并同时在X轴方向移动一取决于倾斜角度的距离,从而橡胶板组S的连接端面S1总是可以置于预定位置处。 
这样,用于一个轮胎的预定宽度的平皮带板便制得了,并被板材牵引装置(未示出)置于托盘上,以输送给成形鼓轮,该成形鼓轮将在下面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说明。 
前述的各个实施例描述了这样一个例子,其中连接是在分层板之间或者在轮胎皮带板之间进行,各分层板具有镶嵌在橡胶板条S中的纤维帘线,各轮胎皮带板具有镶嵌在橡胶板条S中的钢丝帘线。但是,根据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适用于复合橡胶板的制造,该复合橡胶板通过将不具有任何镶嵌的帘线的橡胶板条连接而构成。 
当然,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的特定构造、支撑结构和运行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实施例,而是可以采取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不同形式。 
如上所述,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重叠并互相啮合的所述夹持部31、32、45和46设置在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分别用以夹持需要彼此连接的两块橡胶板S的连接端部,所以连接端面S1的彼此连接可以通过两块橡胶板S的连接端部整个部分上都被夹持来实现。因此,即使当两块橡胶板S以强压力压接时,也可以防止在已连接部分上产生任何凸起。因此,可以容易地制造出厚度均匀、平整度好的橡胶板坯料。此外,由于没有对橡胶板S加热,也不会破坏质量,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质量均匀的橡胶板坯料。 
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该装置构造成:使夹持部31、32、45及46可通过具有梳齿状的凹凸部31a、32a、45a及46a的互补啮合而彼此重叠,以连接两块橡胶板S的端面S1,因此可以使橡胶板S的连接端面S1稳固地压力接触,并可以提高连接精度。 
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波纹爪31b、32b、45b及46b形成在与橡胶板S接触的所述夹持部31、32、45及46的相应表面上,以卡住橡胶板S,因此可以强压力牢固地连接橡胶板S。 
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操作装置(即,第二汽缸致动器)47及48给定的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之间的相应移动量被设定为在分别由第一夹持装置21和第二夹持装置22夹持着的两块橡胶板S之间给定预定施压余量(allowance)(ΔL),因此可以提高橡胶板S的连接强度,不过任何凸起都很难在橡胶板S的连接端面产生。 
在前述实施例中,由于可以重叠并互相啮合的所述夹持部31、32、45及4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所述第二41及42的相对表面上,因此可以通过在两块橡胶板S的连接端部整个部分上将两块橡胶板S夹持的情况下来使连接端面S1彼此压力接触,并且因此,即使当两块橡胶板S以强压力压接时,也可以防止在所述连接端部处产生任何凸起。此外,用以将运往或运离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的橡胶板S夹持的所述第三夹具55及56在每次进给时会进给预定量LA,因此可以将已连接的橡胶板组S的一个新 的或下一个连接端面S1总是置于与另一块橡胶板S将要连接的预定位置。因此,只需由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夹住一块新供给的橡胶板条S,然后使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移动,便可有效地连接橡胶板S。 
在前述实施例中,将两块橡胶板S中的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夹持的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和将另一块橡胶板S的连接端部夹持的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相对地移动到所述夹具彼此部分重叠的位置,以连接这两块橡胶板;并且已连接的橡胶板S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23及24进给预定量LA,以将已连接的橡胶板组S的一个新的或下一个连接端面S1总是置于与另一块橡胶板S将要连接的预定位置。因此,即使当两块橡胶板S以强压力压接时,也可以防止在所述连接端部处产生任何凸起。这样便不需要在连接步骤之后对在其它情况下在橡胶板S上形成的任何凸起进行辗平或矫正的矫正或校平步骤。因此可以实现能有效地制造厚度均匀、平整度好的橡胶板坯料的连接方法。 
(第三实施例) 
下面将描述用于将橡胶板115的相对连接端连接(也就是说,用于将按前述任一实施例制造的橡胶板S的第一橡胶板条和最后或第N块橡胶板条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虽然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的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优选地应用于汽车轮胎分层体的制造,但是所述装置和方法不仅局限于应用的任何具体细节。 
现在参见图13,图中示意示出了例如用于汽车轮胎的分层体或胎体帘布层的筒形或圆形橡胶板坯料的制造装置110。术语“胎体帘布层”和“分层体”在这里可互相交换地用于相同的含义中。橡胶板115是平面形式,且在下面的描述中有时被称为“平橡胶板115”。 
制造装置110主要由用于将成为轮胎的胎体帘布层或分层体的帘线加强橡胶板115输送的橡胶板输送装置111、用于使橡胶板115卷绕在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的卷绕装置112、和用于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连接的连接装置113组成。 
如图14所示,橡胶板输送装置111设有可移动地支撑在一对导轨122上的输送台123和可竖直移动地支撑在该输送台123上的支撑台124,且橡 胶板115置于该支撑台124上。在本发明中,假定橡胶板115通过这样的方式制成,这种方式为:将事先卷绕在线轴(未示出)上的未硫化的橡胶带材依据所需制造的轮胎种类、尺寸等切割成预定长度的板。但是,在一种改进的形式中,如前述实施例中所述,橡胶板115可以通过将多块细长橡胶板条在它们平行于所述橡胶板条的纵向侧面处一块接一块地连接而制成。 
橡胶板卷绕装置112可旋转地支撑成形鼓轮117,该成形鼓轮的构造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上面放置有橡胶板115的支撑台124与输送台123一起被输送,并且当一端(即,卷绕起始端部)115a置于成形鼓轮117的轴下方时,支撑台124被上升汽缸致动器125向上移动。因此,橡胶板115的卷绕起始端115a与成形鼓轮117的周面接触。在这种状态下,成形鼓轮117旋转,与此同步,橡胶板输送装置111进一步向前移动。因而,橡胶板115在一次回转中卷绕在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其中橡胶板115的卷绕起始端115a便面对着橡胶板115的卷绕终止端115b、且所述两端之间具有一微小间隙。 
下面,将参照图17详细描述形成鼓轮117的结构。成形鼓轮117设有轴套130和一对固定在轴套130的轴向相对端上的盘131a及131b。轴套130可旋转地承载在橡胶板卷绕装置112上,并可由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通过预定角度。 
在轴套130的周边处以等角度间隔设置的多个部件(segments)133承载(carry)在该对盘131a和131b之间,以可沿径向移动。托座134a及134b固定在每个部件133的内表面的两轴向端部上、且在相应的盘131a及131b的轴向内表面上被导向和被支撑,以可径向移动。通常为筒形的鼓轮直径改变元件136安装在轴套130的外表面上以可相对于轴套130轴向移动,相对于鼓轮直径改变元件136的轴以预定角度倾斜的倾斜凸轮元件137a及137b形成在鼓轮直径改变元件136的周面的两轴向端部处。连接在各个部件133的内表面上的托座134a及134b分别通过导向元件138a及138b来沿倾斜凸轮元件137a及137b被导向。 
调节轴140可旋转地支撑在轴套130内部,以穿过轴套130,并可由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旋转。在轴套130内部,滚珠丝杠141可旋转地支撑并连接在调节轴140的内端。滚珠丝杠141具有与其螺纹啮合的螺母142,该螺母142通过连接板143与鼓轮直径改变元件136连接。 
利用如前所述的结构,当滚珠丝杠141根据调节轴140的旋转而旋转时,鼓轮直径改变元件136通过螺母142和连接板143来轴向移动。这导致相应的部件133沿与轴套130的轴相交的径向方向同步地移动,从而调节改变由多个部件133聚集构成的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 
为了覆盖或填充可能会在每两个相邻的、且与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的改变调节有关的部件133之间形成的间隙,如图18所示的预定深度的凹凸部133a及133b分别形成在各个部件133的周向上的两个端部上,且相邻的部件133可以通过所述凹凸部133a和133b的啮合彼此互补地重叠。因此,成形鼓轮117的外表面可以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 
在前述多个沿周向布置的部件133中,一对与在橡胶板115的周向上的相对端部处的缝相对应的连接部件145和146分别在它们的相对端面处具有形成为预定深度的梳齿状凹凸部145a和146a,且这些梳齿状凹凸部145a和146a可以互补地彼此啮合。因此,所述连接部件145和146在它们的外表面上形成可以在梳齿状的凸部处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夹持的夹持部145b及146b。这样,通过所述梳齿状凹凸部145a和146a之间的互补啮合使这对连接部件145和146彼此重叠,可以利用将橡胶板115的周向上的两个末端部夹持的所述连接部件145和146来将橡胶板115的周向上的相对端部彼此连接。 
如图21所示,所述夹持部145b和146b上形成有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处的表面卡住的波纹爪145c和146c,例如微小高度的锯齿爪,这样在连接操作过程中,所述周向相对端部处的表面就不会相对于所述夹持部145b和146b而后退。 
每对连接部件145和146从它们的轴向相对端部突出有啮合销147和148。所述啮合销147和148之间在成形鼓轮117的切线方向上的距离L2通过所述部件145和146在径向方向上的移动而改变,也就是说,通过增加或减小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而改变。因此,当鼓轮直径减小时,被所述连接部件145和146夹持的橡胶板15的周向相对端部彼此接触。 
下面,将参见图15、图16至图19详细描述用于将围绕成形鼓轮117的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13的结构。橡胶板连接装置113设置在成形鼓轮117上,且橡胶板连接装置113的固定框架150通 过多个导杆151沿竖直方向(成形鼓轮的径向方向)引导可竖直移动的元件152。可竖直移动的元件152可通过安装在固定框架150上的施压汽缸致动器153移向或移离成形鼓轮117。分别构成线性导向器的一对导轨155安装在可竖直移动元件152的一端(下端),以沿成形鼓轮117的切向延伸;而且两个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通过导块159及160而安装在所述导轨155上,以沿成形鼓轮117的切向方向(周向方向)彼此移近或离开。 
也就是说,两个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设置成相对于两者之间的竖直轴线L0(参见图21)彼此相对,且长度与成形鼓轮117的轴向长度大致相等。如图19清楚所示,具梳齿状的凹凸部157a及158a分别在相应的可水平移动件157及158的相对端面上形成为预定深度、并可彼此互补啮合。因此,施压部157b及158b形成在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的下表面上,用于通过所述梳齿状凹凸部157a及158a以在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的整个长度上对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施压。这样,通过所述梳齿状凹凸部157a和158a之间的互补啮合而使这对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和158部分重叠,利用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的施压部157b及158b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向下压,可以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面连接。 
如图21详细所示,所述施压部157b和158b上形成有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处的外表面卡住的波纹爪157c及158c,例如微小高度的锯齿爪,这样在连接操作过程中,所述周向相对端部就不会相对于施压部157b及158b后退以彼此分开。 
如图19和20所示,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和158分别朝该可竖直移动元件152突出有接触件161及162,且每个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通过安装在其和固定于可竖直移动件152上的托座163之间的压缩弹簧164的弹力推进,以与阻挡件165或166接触。通常,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被夹持在所述接触件161及162分别与所述阻挡件165及166邻接的相应位置。因此,防止了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沿彼此离开的方向相对地移动到超过阻挡件165及166,但是允许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沿彼此接近的其它方向(与压缩弹簧163的弹力相反的方向)相对移动。 
啮合块167和168分别连接在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和158的纵向相对端部,且所述啮合块167和168上分别形成有向下敞开的啮合槽167a和 168a(参见图21)。所述啮合块167及168的所述啮合槽167a及168a通过可竖直移动元件152的向下行进分别被带入到与从这对连接部件145及146上突出的所述啮合销147和148相啮合。当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的收缩促使这对连接部件145和146沿成形鼓轮117的切线方向移向彼此、且所述啮合槽167a和168a分别与所述啮合销147和148啮合时,相应的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和158同步移动以彼此靠近。 
前述啮合块167及168和啮合销147及148构成在所主张的本发明中所引入的同步移动装置,且该同步移动装置能使形成在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中的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形成在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上的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彼此同步地移动。该同步移动装置并不局限于上面的描述。例如,所述啮合销147及148可以设置在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的侧面,而所述啮合块167及168则可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的侧面。 
(操作) 
下面将描述如上构造的第三实施例的运行。首先,将描述有关将橡胶板115卷绕在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的操作。假定在橡胶板的卷绕操作之前,成形鼓轮117保持扩张状态,同时该对连接部件145及146置于它们处于成形鼓轮117的轴下方的一个角度位置。 
当依据所需制造的轮胎种类、尺寸等而切出的预定长度的橡胶板115被置于橡胶板输送装置111的支撑台124上时,支撑有支撑台124的输送台123被输送汽缸致动器(未示出)沿导轨122朝如图13中所示的右方输送,橡胶板115的一端(卷绕起始端)115a置于与置于成形鼓轮117下方的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中的一个连接部件相对应的位置。 
之后,橡胶板输送装置111的支撑台124通过上升汽缸致动器125被向上移动,且橡胶板115的卷绕起始端115a与成形鼓轮117的周面(带有该对连接部件145及146的其中之一)接触,并被吸着夹持装置(cling holdingmeans)(未示出)吸着到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在这种状态下,支撑有支撑台124的输送台123进一步朝如图13中的右方输送,与此同步,成形鼓轮117通过橡胶板卷绕装置112来旋转。这使得橡胶板115在形成鼓轮117的周面上大约卷绕一圈,从而与卷绕起始端115a的方式相同,橡胶板115 的卷绕终止端115b被吸着夹持装置(未示出)吸着到成形鼓轮117的周面(到该对连接部件145及146的另一个连接部件)上。 
这样,对应于橡胶板115的卷绕起始端115a和卷绕终止端115b形成的间隙被置于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即,该间隙置于所述连接部件145和146之间以使两者之间在成形鼓轮的周向或切向上具有微小间隙地来彼此相对。然后,成形鼓轮117由橡胶板卷绕装置112旋转通过约180度,以将橡胶板115的该缝隙置于该缝隙面对橡胶板连接装置113的向上角度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橡胶板连接装置113的可竖直移动元件152被施压汽缸致动器153向下移动,从而在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上连接的所述啮合块167及168的所述啮合槽167a和168a分别与所述啮合销147和148啮合,且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的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分别被施压汽缸致动器153的推力压到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因此,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被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的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的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从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压紧(pinch)。由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和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形成的橡胶板115的压紧在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减小的同时通过施压汽缸致动器153的后续运动来被保持。 
随后,成形鼓轮117的调节轴140被旋转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旋转。随着调节轴40的旋转,滚珠丝杠轴141旋转,以通过螺母142和连接板143使鼓轮直径改变元件136朝如图17中所示的右方轴向移动。因此,通过所述凸轮元件137a及137b的凸轮运转,包括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的多个周向布置的部件133沿所述导向元件135a及135b径向向内地移动,以减小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 
随着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的减小,与橡胶板115的周向端部处的缝隙相对应的该对连接部件145及146在它们沿成形鼓轮117的切向(周向)移动的同时以与该切向相垂直的径向向内地移动。这会促使从所述连接部件145和146上突出的所述啮合销147和148随着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的减小而减小切向上的距离L2(参见图21)。因此,通过所述啮合块167及168而使得与所述啮合销147及148啮合的该对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也可与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在切向(周向)上的移动同步地相对彼此移 近。 
因为这样,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夹紧而配合使用的所述连接部件145及146的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的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随着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的减小而彼此移近,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卷绕起始端115a和卷绕终止端115b)也彼此移近,并且最后在其端面处强压在彼此上以进行对接。 
此时,由于将橡胶板115夹紧而配合使用的具有形成在其上的夹持部145b及146b的连接部件145及146和具有形成在其上的施压部157b及158b的可水平移动元件157及158在它们的梳齿状凹凸部145a、146a、157a、及158a处重叠,在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整个部分都被完全压紧的同时,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面可通过预定施压余量压接。形成在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上的波纹爪145c、146c、157c及158c防止橡胶板115在连接操作中滑动。 
因此,即使当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以强压力压接时,压接部分上也不会产生任何凸起,并且可以改进平整度。而且,由于不会产生任何凸起,可以不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通过对橡胶板115加热的方式来辗平或校平任何凸起,因此,橡胶板115可以保持质量均匀性,且不会由于加热而导致质量降低。 
一旦以这种方式完成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的连接的步骤,呈圆形形式的橡胶板115的周面就被例如日本已经公开但尚未审查的专利申请2001-138404中公开的真空垫(未示出)夹住。在这种状态中,真空垫随后沿成形鼓轮117的轴向移动,以将圆形橡胶板115从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移走。之后,从成形鼓轮117的周面上移走的圆形橡胶板115被输送到紧接于制造装置110的轮胎组装工位(未示出)。 
在前述第三实施例中,通过成形鼓轮117的鼓轮直径的扩大,其上形成有夹持部145b及146b的连接部件145及146在沿成形鼓轮117的切向移动的同时沿成形鼓轮117的周向移动,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通过利用夹持部145b及146b在切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而被压接。但是,在希望夹持部145b和146b之间在成形鼓轮117的切向上的相对移动更大时,可以利用单独相对移动装置,该单独相对移动装置设置用以使夹持部145b和146b之间 的相对移动独立于连接部件145和146。 
如上所述,在前述的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彼此重叠啮合的啮合部分形成在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上,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 可在成形鼓轮117的径向上移动,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设置在可竖直移动元件152上以可在成形鼓轮117的切向方向上相对移动,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用以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分别压在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上。而且,同步移动装置167、168、147及148用于沿成形鼓轮117的切向同步地相对地移动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因此,在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的所有部分都被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夹紧的情况下在所述夹持部145b和146b之间的以及在所述施压部157b和158b之间的同步相对移动得以进行。因此,可以获得能将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容易可靠地连接、且在已连接部分不会有任何凸起的连接装置。 
此外,在前述第三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分别在与橡胶板115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用以卡住橡胶板115的波纹爪145c、146c、157c、及158c,因此可以用强压力牢固地连接周向相对端部。 
此外,在前述第三实施例中,同步移动装置由所述啮合销147及148和所述啮合元件167及168组成,所述啮合销147及148分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上,所述啮合元件167及168分别设置在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上、且通过可竖直移动件152的向前移动可分别与所述啮合销147及148相啮合。因此,通过可竖直移动元件152的前进或后体移动,所述啮合元件167及168与所述啮合销147及148相啮合,这样同步移动装置便可在结构上得到简化。 
而且,在前述第三实施例中,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被夹持在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和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之间,所述夹持部145b及146b设置在形成鼓轮117上以部分重叠的状态彼此啮合,所述施压部157b及158b设置在可竖直移动元件152上以部分重叠的状态彼此啮合;而且在所述周向相对端部被夹持的情况下,在所述夹持部145b和146b之间以及在所述施压部157b和158b之间沿成形鼓轮117的切向进行相对移动,从而橡 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彼此对接。因此,在所述周向相对端部整个部分都被完全夹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橡胶板115的周向相对端部彼此压接。因此,即使在用强压力连接所述周向相对端部时,也可防止在已连接部分处出现任何凸起。由于这有利地使得在橡胶板115的连接之后,不需要任何在其它情况可能会需要的用以辗平或校平所述任何凸起的校平步骤,因此可以容易地获得能有效地制造厚度均匀、平整度好且质量均匀的橡胶板115的橡胶板连接方法。 
前述第三实施例中描述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13和成形鼓轮117的这种特定结构只是示出了一个可以实现本发明的例子。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而且可以采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任何不同形式。 
(第四实施例) 
图22至图2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设计成通过将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和橡胶板组S的后端部对接来制造环形带,该橡胶板组S如前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那样制造成具有与一个轮胎相对应的预定长度。 
第四实施例还设有橡胶板组卷起装置81,该橡胶板组卷起装置81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将橡胶板组S卷起到能使第二夹持装置22夹持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的位置,即橡胶板组卷起装置81将从进给装置54的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之间以预定量送出的橡胶板组S的前端夹住,随后沿着环形轨迹逐步地将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移动。第四实施例与前面的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四实施例设有橡胶板组卷起装置81。第四实施例和前面的第一实施例采用基本相同的构造,并且在制造与一个轮胎相对应的预定长度的橡胶板组S时执行相同的操作。由此,同时参照第一实施例的一些图,在以下的描述中来重点说明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图22和图23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采用的附图标记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应部件采用的附图标记相同,故为了简明起见,省略了相同部件的说明。 
在第四实施例中,其中进行环形带制造,必须从前面第一实施例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0上将制造好的带取出。因此,在第四实施例中,在如图3所示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0中直立的一对支撑柱13和14中的一个支撑柱(即,支撑柱13)被去除,而橡胶板装置10仅由另一个支撑柱14以悬臂方式(参 照图22)来支撑,在这个方面第四实施例也不同于第一实施例。 
此后,将参照给出实例的图22至图26来描述第四实施例,在该实例中材料处理机器人用作橡胶板组卷起装置81。如图25所示,该机器人具有机器臂83,该机器臂83设有可操作地打开和闭合的一双手85和86。这双手85和86可操作地夹住从该对第三夹具55和56送出的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此时,如图24所示,这双手85和86将从前端部的端面S11处向后退的橡胶板组的一部分夹持,以在这双手和所述第二夹具41及42之间进行移交或传送。 
如图23所示,该机器臂83在运动中具有至少三个轴向自由度,其中该机器臂83沿一左右方向(Y轴方向)和竖直方向(Z轴方向)可移动并且可以绕与Y轴和Z轴相垂直的θ轴转动。由此,通过机器臂83沿着这三个轴向的同步控制,由这双手85和86所夹持的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在沿着图26所示的环形轨迹LL可控制地一步一步地移动的同时被卷起到与橡胶板组S的后端部相面对的位置,其中每一步与图10所示的橡胶板条的宽度尺寸LA相对应。 
此外,在第四实施例中,如同前面的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一样,橡胶板条S连续地由供给装置70供给到对接工位2st,并一个接一个地连接以制造橡胶板组S。如图22至图24所示,当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即第一橡胶板条)从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上伸出预定量时,该机器臂83的这双手85和86将夹住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随着每个橡胶板条的连接完成,在每次橡胶板组S以预定距离送出时,在橡胶板组S保持夹持的状态下,该机器臂83在三个轴向同步控制下可控制地沿着图26所示的环形轨迹LL在图26给出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上以与各橡胶板条的宽度尺寸相对应的步幅或距离顺序移动。 
当与一个轮胎相对应的预定长度的橡胶板组S以这种方式制造时,该机器臂83抵达图26所示的位置,在此由该机器臂83的这双手85和86所夹持的橡胶板组的前端部置于该前端部可以由该第二夹持装置22夹持的位置。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的端面S11开始将处于这种位置,该位置位于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之间并从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的端面处微量后退L1。 
在这种状态下,以与第一实施例所描述的方式相同的方式,该对第一夹具23及24和该对第二夹具41及42均通过所述第一汽缸致动器29和30的操作而均竖直地运动以彼此靠近,此时由所述第三夹具55和56夹持的橡胶板组S的后端部由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夹持,同时由该机器臂83的这双手85和86所夹持的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由所述第二夹具41和41夹持。由此,如图4中的双点划线所示,橡胶板组S的后端面在从所述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的端面后退距离L1的位置处由所述夹持部31和32夹持,而且橡胶板组S的前端面在从所述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的端面后退距离L1的位置处由夹持部45和46夹持。 
随后,所述第二夹具41和41通过第二汽缸致动器47和48的操作朝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移动,而且当形成在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上的梳齿状凹凸部45a和46a与形成在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上的梳齿状凹凸部31a和32a互补啮合时,由所述第二夹具41和42夹持的橡胶板组S(即第一橡胶板条)的前端部的端面S11压在由所述第一夹具23和24所夹持的橡胶板组S(即最末连接的橡胶板条)的后端面的端面S12上,由此通过将第一橡胶板条与最末连接的橡胶板条彼此连接来制造环形带。 
采用这种方式制造的环形带由带取出装置(未示出)沿X方向(图22所视的左右方向)取出,以从橡胶板连接装置10中移出并传送至轮胎组装工序或装置(未示出)。 
根据前述第四实施例,通过使用与第一实施例所述相同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0,可实现由多个橡胶板条S制造预定长度的橡胶板组S,并实现由该橡胶板组S连续地制造环形带。由此,通过使用空间节省的设备或设施可有效地实现适于供轮胎使用的环形带。 
尤其是,在第四实施例实施时,不必提供如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的用于将橡胶板条115(接第四实施例中的橡胶板组S)的相对端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110。由此,包括橡胶板连接装置10和轮胎组装装置等的轮胎制造系统可在结构和规模上进行缩减,显著的成效可不仅实现制造轮胎的生产系统的成本降低,而且由于轮胎制造循环时间缩短而实现轮胎生产率的提高。 
尽管第四实施例采用在将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卷起到面向橡胶板组S的后端部时使用机器人的实例来描述,但是本发明不必局限于使用机器人。例 如,第四实施例可以修改为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用于将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夹持的夹具装置设在可移动部件上,该可移动部件可沿环形引导部件被移动引导,而且其中该可移动部件沿这该环形引导部件移动以可控制地使橡胶板组S的前端部沿着该环形轨迹移动。 
尽管采用可制造胎体层的实例来描述第四实施例,但是如在前面的第二实施例中所实施的一样,该第四实施例可以通过埋置有钢帘线的汽车轮胎的皮带。 
显然,可以在上面的教导下对本发明进行大量改进和变化。应当理解,在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发明可以除如此处特定描述的那样以外的形式实施。 

Claims (5)

1.一种用于将两块橡胶板的端面以对接方式连接的橡胶板连接装置,该装置包括:
一对第一夹具,其可释放地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
一对第二夹具,其设置成可相对所述第一夹具移动,该对第二夹具可释放地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另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
第一操作装置,其通过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而使分别被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夹持的所述两块橡胶板的端面压力接触;
一对第三夹具,其将输给到所述第一夹具的或从所述第一夹具输出的橡胶板夹持;以及
进给装置,其在每次操作时沿着所述第二夹具移向所述第一夹具的方向使所述第三夹具直线进给预定量,以使在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三夹具之间输送的橡胶板的连接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被置于预定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可部分重叠彼此啮合并形成有梳齿状的凹凸的夹持部,
所述第一操作装置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之间产生相对移动的量设定为,在橡胶板连接时,在分别被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夹持的所述橡胶板的连接端面之间提供预定施压余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板连接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
橡胶板组卷起装置,其夹持连接多个所述橡胶板而制成的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并沿着环形轨迹逐步移动,以将所述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卷到能使所述第二夹具将该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夹住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板连接装置,其中该橡胶板组卷起装置由机器人构成,该机器人具有能将该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夹持的手;每次在所述橡胶板组连接橡胶板时,该机器人使该橡胶板组的前端部沿着所述环形轨迹逐步移动。
4.一种将两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面以对接方式连接的橡胶板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形成有梳齿状的凹凸的一对第一夹具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并使形成有可与所述凹凸部分重叠彼此啮合的梳齿状的凹凸的一对第二夹具夹持所述两块橡胶板中的另一块橡胶板的连接端部;
使所述第一夹具和所述第二夹具相对地移动到所述第一夹具的凹凸与所述第二夹具的凹凸部分重叠的位置,以通过将被所述第一夹具夹持的橡胶板的连接端面与被所述第二夹具夹持的橡胶板的连接端面压力接触来连接;
以及
在每次操作时,使夹持着从所述第一夹具输出的已连接橡胶板的第三夹具在沿着所述第二夹具移向所述第一夹具的方向直线移动一预定量,以使将要连接上另一块橡胶板的所述已连接橡胶板的连接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一夹具被置于预定位置,并且,然后,解除所述第三夹具对橡胶板的夹持,并使所述第三夹具在与所述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仅直线移动预定量,所述第三夹具是能够将输给到所述第一夹具的或从所述第一夹具输出的橡胶板夹持的夹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板连接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夹持通过连接多个所述橡胶板而制成的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并沿着环形轨迹逐步移动,以将该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卷起到能使该第二夹具将该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夹住的位置;以及
使将所述橡胶板组的前端部夹持的所述第二夹具和将所述橡胶板组的后端部夹持的所述第一夹具相对移动到使该第一夹具与该第二夹具在它们的相对面处部分重叠以彼此啮合的位置,以将该橡胶板组的相对端部彼此连接。
CN200610082488.2A 2005-06-06 2006-05-19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63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5041 2005-06-06
JP2005-165041 2005-06-06
JP2005165041 2005-06-06
JP2005226908 2005-08-04
JP2005226908A JP4474343B2 (ja) 2005-08-04 2005-08-04 ゴムシート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JP2005-226908 2005-08-04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37677A Division CN101844403B (zh) 2005-06-06 2006-05-19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6354A CN1876354A (zh) 2006-12-13
CN1876354B true CN1876354B (zh) 2014-08-13

Family

ID=366172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37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4403B (zh) 2005-06-06 2006-05-19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CN20061008248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6354B (zh) 2005-06-06 2006-05-19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1376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4403B (zh) 2005-06-06 2006-05-19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8127817B2 (zh)
EP (1) EP1731294B1 (zh)
KR (1) KR101217001B1 (zh)
CN (2) CN101844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4396B2 (ja) 2006-10-10 2010-06-02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ゴムシート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JP4263755B1 (ja) * 2007-10-23 2009-05-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NL2007485C2 (nl) * 2011-09-27 2013-03-28 Vmi Holland Bv Samenstel en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groene band en/of luchtveer.
US9102113B2 (en) * 2011-10-31 2015-08-11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Band drum pop-up hinge
DE102012107215B4 (de) * 2012-08-07 2016-12-01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Vorrichtung zum Überlappspleißen von Cordband
DE102013013497A1 (de) * 2013-08-16 2015-02-19 Leichtbau-Zentrum Sachsen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Bauteils aus Organoblechen
NL2013391B1 (en) 2014-08-29 2016-09-26 Vmi Holland Bv Device and method for butt-splicing strip members.
KR102101294B1 (ko) * 2018-02-12 2020-05-15 주은희 면봉 포장 가압 이송장치
JP7218491B2 (ja) * 2018-12-19 2023-02-07 Toyo Tire株式会社 グリーンタイヤの製造装置及びグリー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0815840B (zh) * 2019-11-29 2021-10-26 周福满 一种快速连接接头与消防水带的水带加工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6400A (en) * 1971-09-09 1974-12-04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Apparatus for joining together the ends of plastics or plastically- resilient webs
EP0417991A2 (en) * 1989-09-12 1991-03-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ylindrical member forming apparatus
EP1358999A1 (de) * 2002-05-03 2003-11-05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Maschinenfabrik Spleissvorrichtung
EP1431023A2 (en) * 2002-12-20 2004-06-2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y material for tires
CN1530215A (zh) * 2003-03-14 2004-09-22 姚禹肃 一种运输带接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00731A (en) * 1959-03-18 1963-08-13 Firestone Tire & Rubber C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sheet material
US3562022A (en) * 1967-12-26 1971-02-09 Hughes Aircraft Co Method of dop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by indirection implantation
US4054475A (en) * 1973-07-03 1977-10-18 Industrie Pirelli S.P.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ontinuous band of rubberized fabric having transversal reinforcing metal elements
IT990877B (it) 1973-07-03 1975-07-10 Pirelli Metodo ed apparecchiatura per ottenere un nastro continuo di tes suto gommato provvisto di elementi di rinforzo trasversali
JPS5056908A (zh) * 1973-09-14 1975-05-19
JPS52135470A (en) 1976-05-08 1977-11-12 Izumi Kk Discharge electrode for electric dust collectors
JPS60105130A (ja) 1983-11-10 1985-06-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圧電継電器
JPS61143143A (ja) 1984-12-17 1986-06-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帯状ゴム状材料の貼り合わせ装置
JPH074884B2 (ja) * 1986-02-13 1995-01-2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帯状材料の端面接合装置
US5232542A (en) * 1989-12-04 1993-08-03 Sum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Drum for assembling tire components
JPH03190725A (ja) 1989-12-21 1991-08-20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タイヤ構成部材の端末部接合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778227B2 (ja) 1990-08-23 1998-07-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イオン源
JP2930779B2 (ja) 1991-07-17 1999-08-03 日本ガスケット株式会社 金属製ガスケット
JP3192743B2 (ja) * 1992-03-17 2001-07-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円筒状部材の成型方法および成型装置
JP2962647B2 (ja) 1994-04-11 1999-10-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シート状材料の突合せ接合装置
JP3272572B2 (ja) 1995-07-10 2002-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49695B2 (ja) 1999-11-16 2003-09-22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タイヤ形成用円筒状プライの搬送装置
JP4441996B2 (ja) 2000-06-28 2010-03-31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帯状材料の接合装置
JP2003071951A (ja) 2001-09-07 2003-03-12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シート状材料の自動接合方法及びその接合装置
JP2004142219A (ja) 2002-10-23 2004-05-20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コードプライの側縁部接合装置
DE102004055528B4 (de) 2004-11-17 2008-01-17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Maschinenfabrik Spleißvorrichtung zum stumpfen Verspleißen zweier Bandabschnitte
JP4474396B2 (ja) 2006-10-10 2010-06-02 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ゴムシート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76400A (en) * 1971-09-09 1974-12-04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Apparatus for joining together the ends of plastics or plastically- resilient webs
EP0417991A2 (en) * 1989-09-12 1991-03-20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Cylindrical member forming apparatus
EP1358999A1 (de) * 2002-05-03 2003-11-05 Karl Eugen Fischer GmbH Maschinenfabrik Spleissvorrichtung
EP1431023A2 (en) * 2002-12-20 2004-06-2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ply material for tires
CN1530215A (zh) * 2003-03-14 2004-09-22 姚禹肃 一种运输带接头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同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80139A1 (en) 2012-04-05
CN1876354A (zh) 2006-12-13
KR20060127751A (ko) 2006-12-13
US20060272780A1 (en) 2006-12-07
CN101844403A (zh) 2010-09-29
CN101844403B (zh) 2012-02-08
EP1731294A1 (en) 2006-12-13
US8127817B2 (en) 2012-03-06
KR101217001B1 (ko) 2012-12-31
EP1731294B1 (en) 2012-05-02
US8540841B2 (en) 2013-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6354B (zh) 橡胶板连接装置和方法
RU233151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сборки шин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KR100658966B1 (ko) 공기주입 타이어용 보디 플라이재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장치
CN102322551B (zh) 增强热塑复合结构壁管成套生产装置
EP2121294B1 (en) Process for manufaturing tyres by application of strips having different widths
CN102305344A (zh) 增强热塑复合结构壁管管材、带材及其成套生产装置
JPH04226742A (ja) プライ部材の成型方法
JP2006347003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ベルト形成装置
CA1197166A (en) Apparatus for making plastic screen panels
DE60311533T2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reifen für fahrzeugräder
EP179689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neumatic tyres
DE60026574T2 (d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radialreifen
US20180339476A1 (en) Method of Building Tire and Tire Building Machine
US20080223507A1 (en) Rubber sheet join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4416032A (zh) 制造由金属构成的波浪形管的方法和设备
JP4474380B2 (ja) ゴムシート接合装置および接合方法
RU2603166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сборки шин для колес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JPH10508538A (ja) 螺旋状の製品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と装置
JPH0433250B2 (zh)
JP4474392B2 (ja) ゴムシート接合装置
RU260596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заимно отличающихся шин
JPH045526B2 (zh)
CN112041155A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US2017015174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ires
JPH0696268B2 (ja) 樹脂複合管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連結部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425

Address after: Gifu County,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SEIKO Co.,Ltd.

Co-applicant after: Fuji Shoji Co.,Ltd.

Address before: Gifu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Gao Muli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