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5533B -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5533B
CN1875533B CN2004800319647A CN200480031964A CN1875533B CN 1875533 B CN1875533 B CN 1875533B CN 2004800319647 A CN2004800319647 A CN 2004800319647A CN 200480031964 A CN200480031964 A CN 200480031964A CN 1875533 B CN1875533 B CN 18755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vibration
current fe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319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5533A (zh
Inventor
内海秀太
铃木敏生
青柳智英
古川武志
盛田和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55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5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55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53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61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rotary unbalanced mass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65Electromechanical oscillators; Vibrating magnetic driv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02K7/075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using crankshafts or eccentr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目的是,实现馈电端子与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之间的连接的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的稳定馈电(长寿命);它设有旋转轴上安装砝码的产生振动机构,收容该产生振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以及从外壳中突出、具有弹力而相接于装载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源侧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以达到电连接、对产生振动机构提供电力的一对馈电端子;在外壳的开口端侧上,设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和安装有馈电端子的端子板;其中,馈电端子的接点部被设置为夹住从产生振动用电动机驱动时的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在向与馈电端子的馈电焊盘相接的方向上,可动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各个支点以及作用点,分别沿着包含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的、与砝码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而配置。

Description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装载于便携式设备(包括便携式电话、PHS、小型无线通信设备、其他便携式各种情报通信终端等电子设备)的以无声报知(报警)功能工作的发生振动用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源侧电路板的馈电焊盘和支持在框体侧的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馈电机构。
背景技术
例如在美术馆、音乐厅等人群密集的肃静公众场合、和进行商谈或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便携式设备突然的来电铃声会给周围的人们造成很大的干扰。为此,在各种便携式设备中安装利用振动、以体感振动的方式进行来电报知的发生振动用设备,以实现无声报知功能。
这种发生振动用设备其结构上分为二大种类,其一是,使用所谓的小型电动机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以下,根据需要只称为振动电动机),其二是,利用低频信号使磁路部往复运动的兼用作扬声器驱动型式的音响和蜂鸣器功能的多功能设备(以下,根据需要只记为振动装置)。
上述振动电动机的情况下,在驱动的旋转轴上设偏重心的砝码或偏靠部分,利用转子部进行旋转动作时,砝码等的偏重心位置振摆回转的不均等的离心力,来使便携式电话等的便携式设备振动,随着这些各种便携式设备的普及,其装载率及使用频率也日益增加。
同样,在上述振动装置中,除了利用低频信号的磁路部的振动发生功能以外,还兼作音声区域的发声功能,因此实现了在偏平型的多功能整体部件中的设置空间效率的提高,对应于其用途正逐步扩展使用。特别是普及和小型化显著的最近的便携式电话·PHS等,这二种发生振动用设备有效地配置、装载于其框体内有限的安装空间内。
这种便携式设备内,从电源侧(主要是电路板)向发生振动用设备的主体馈电的方法日益改善,作为其一就是新研究将弹性按压体与板簧状的馈电端子组合的结构、以及直接向电路板进行锡焊焊接的安装结构,来代替现有的导线焊接、或连接器连接的方法。
例如,作为可以在组装工作上以较少的工序将上述振动电动机组装在便携式设备主体(以下,根据需要只记为设备主体)内,而且能够从电路板侧直接向电动机主体馈电的方法,从以前开始就有如图12所示的馈电端子结构。
图12所示的馈电端子104是由,配置于成为具有砝码106的振动电动机101的外壳103一端的安装部的端子板105上,其一侧在连接部104e上与终端锡焊在一起,用在弯曲部104b将从上述端子板105向接点部104d延续的带板状的一部分进行弯折的形状的板簧构成。
利用该弯曲部104b近旁的弹簧弹性,将馈电端子104的可动部104c前方的接点部104d,压在设于设备主体侧的电路板50的馈电焊盘55上。进而如图12(B)所示,在馈电端子104与外壳103之间,将作为覆盖上述外壳103外周的支架130的一部分,通过弹性按压体130g进行配置,通过组合设备主体侧的框体,利用上述弹性按压体130g的凸部的橡胶弹性应力与上述馈电端子104的板簧弹性应力的相互作用之和,将馈电端子104的接点部104d压在馈电焊盘55上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专利文献1:特开2000-78790
专利文献2:再公布专利WO99/23801
专利文献3:特开2001-95200
另外,这些板簧端子乍一看在形状上不同,但是作为起同样端子作用的馈电端子结构,还有将弹簧弹性的线材卷绕使用的,例如图15所示形状的受扭螺旋弹簧状的馈电端子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4:特开2002-44904
而且,使用将弹簧弹性的线材卷绕的螺旋弹簧的馈电端子的构造,从以前开始就已经面向振动电动机研究了。
专利文献5:特开平11-136327
发明内容
但是,在图15所示的上述专利文献4的情况下,与例如图12所示的馈电端子104的形状相同,馈电端子204的可动部204c,与主要在外壳203端部侧的上述图12的弯曲部104b一样的卷绕部204b中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将振动电动机201安装于设备主体的电路板上方的状态下,在上述卷绕部204b和接点部204d之间,旋转轴方向的距离(支点与作用点的距离)长,而且端子板205的箱内是,上述卷绕部204b的中心上没有芯棒的状态,因此可动部204c在振动功能工作时(振动动作时),在馈电端子204的P-Q之间稳定性较弱,馈电端子204本身会有较大的摇动。
这样,在与馈电焊盘面的接触处,经常有因振动而引起的接触磨损痕迹的发生,被视为导通不良问题。上述因振动而产生的接触磨损痕迹,会成为通电时因火花而引起的黑色火药的发生原因,成为明显降低馈电机构的连接稳定性的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振动电动机中,由于经常在伴随着振动的恶劣条件之下,上述问题发生得比较多。
另一方面,馈电端子的弹簧弹力降低的问题,利用专利文献1~3所述中共同的弹性按压体使其减轻,同时对其进行补充。但是,基本上作为馈电端子个体,在具有如上所述的从弹力容易降低的弯折弯曲部到接点部的较大长度尺寸的薄板状的板簧形状的使用上没有改变,而且在将弹性按压体介于其间这一点上,经常有按压力的变动,也没有成为抑制馈电端子本身摇动的解决方法。
这些文献中共同的、现有馈电端子结构一定要解决的课题是,如何使以电路板面为接地基准面的馈电焊盘、以及接在其上的振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的接点部不受振动的恶劣影响而确实可靠的连接,成为重要的问题。例如图13、14所示,在旋转轴上安装砝码106的振动电动机101的情况下,在通过支架130被支持在框体侧的状态下,通过使偏芯的砝码106振摆回转工作,振动电动机101整体以图中所示的G(以下,记为振动动作重心点)为中心,两个轴端侧在砝码旋转的外周方向振摆回转。将此时的因振动动作而发生的馈电端子104的摇动状态,分别表示在圆框的引出放大图上。
馈电端子104的接点部104d,在从图13的上侧、以及图14所示的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以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以振幅P7与振幅P8的移动量较大的摇动。而且支架130的弹性按压体130g,在上述图12的电路板50与外壳103的间隔N内弹性变形,实际上增加了以振幅P9收缩的移动,因此馈电端子104的接点部104d的因摇动而发生的综合移动量为P7+P8+P9的总和。而且图12所示的成为馈电端子104的弯曲部104b的支点F、与成为接点部104d的作用点E之间的距离L3,增加到上述移动量P7+P8+P9的总和给摇动以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距离L3越长越影响供电端子本身的刚性,接点部104d因上述摇动而较大的变位,成为接点处中发生接触磨损痕迹的原因。最终对电路板侧的馈电焊盘带来恶劣影响,存在着由此引起导通不良的问题。
与此相同,图16~图19中表示了其他典型的振动电动机的例。与前面所述图12~图14所示相同的,在旋转轴上安装砝码106的振动电动机101中,利用偏芯的砝码106的旋转动作,振动电动机101整体以图中所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两个轴端侧在砝码旋转的外周方向振摆回转。与前图相同,将此时的因振动动作而发生的馈电端子104的摇动状态,在图17与图18中分别以圆框的引出放大图来表示。
馈电端子104的接点部104d,在从图17的上侧、及图18所示的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以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以振幅P10和振幅P11的移动量较大的摇动。进而支架130的弹性按压体130g,在电路板50与外壳103的间隔N内弹性变形,实际上增加了以振幅P 12收缩的移动,因此馈电端子104的接点部104d的因摇动而发生的综合移动量为P10+P11+P12的总和。进而图16所示的馈电端子104的实质上成为弯曲部的支点F、与成为接点部104d的作用点E之间的距离L4,增加到上述移动量P10+P11+P12的总和给予摇动以很大的影响。也就是说,距离L4越长越会影响到馈电焊盘104本身的刚性,接点部104d因上述摇动而更大的变位,成为接点处中发生接触磨损痕迹的原因,最终对电路板侧的馈电焊盘带来恶劣影响。
另外,在这种端子结构中,与上述图12~图14所示相同,相对于电路板50的面,向砝码的旋转轴方向延伸的板簧状的馈电端子104、和弹性按压体130g,在与振动电动机主体的外壳103之间的高度方向上叠加配置,因此通过被组装的接点部104d的按压力的框体侧的零件精度,就会出现很多端子高度(间隔N)不能成为一定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设备主体侧的框体(未图示)、与内部侧的电路板50之间的夹心状态中,其框体内的配置空间的高度尺寸,每个安装振动电动机的框体均不同,会有偏差。该支持状态表示,相对于电路板50的馈电焊盘55的面,接点部104d的按压力(端子压)会根据间隔N的尺寸偏差而经常变化。
图19中作为这种情况的一例,以坐标图来表示相对于上述高度方向的尺寸(以下,根据需要记为端子高度)变化的接点部104d的按压力(以下,根据需要记为端子压)的变动。图19中所示的端子高度,在组装设计上希望得到标准值为6.0mm、端子压0.75N。但是端子高度由于组装零件的公差范围,有正负0.2mm范围的偏差,因此实质上应该考虑是6.2~5.8mm的端子高度上的端子压。假如看6.2mm的端子高度的情况下,通过现有例的弹性按压体时端子压低于0.50N,会有在接点部引起的导通不良或因馈电端子的摇动动作而发生磨损的悬念。相对与此,在不通过弹性按压体的本发明例中变化极少,得到0.65N的稳定的端子压。
另外,同样的在端子高度5.8mm看的情况下,通过现有例的弹性按压体时端子压达到2.00N,这次会有由接点部的过剩按压力而引起的打击痕迹·变形·部分磨损的悬念。相对与此,在不通过弹性按压体的本发明例中变化极少,能够得到0.85N的稳定的端子压。这样,现有的振动电动机101的馈电端子104,根据其弹性按压体130g的弹性变形状态,其按压力的偏差及变动很大,因此组装时维持一定的按压力(端子压)非常难。
特别是在与弹性按压体130g具有较大的间隔N部分的支架130的形状,支持振动电动机101的情况下,与电路板50的面接触的面整体,由于其高度方向的弹性变形量、及安装高度位置上的偏差,发生按压力的变动,在电路板面与振动电动机主体之间,会重复因振动而发生的细微的收缩动作。由此,馈电端子104与电路板50面的接触位置经常变化,在接点部产生磨损。相反,支架130整体与弹性按压体130g一起,将高度方向的间隔N缩窄,将馈电端子104的接点部104d有力地压在电路板50的馈电焊盘55上的情况下,由于向电路板50的垂直面方向的按压力过于高,也会有对馈电焊盘55带来损害的悬念。
如上所述,针对上述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振动电动机侧的馈电端子、与装载的设备主体侧的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之间的连接具有高可靠性和长期稳定供电——也就是接点处的寿命长,在电气上能够稳定工作的振动电动机的馈电机构。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能够同时实现对电路板不产生过度应力或负荷的振动电动机主体的安装结构、和能够可靠地传递振动给便携式设备侧的框体的支持结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1)本发明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设有:旋转轴上安装砝码的产生振动机构,收容该产生振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以及从上述外壳中突出、具有弹力而相接于装载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源侧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以达到电连接、对上述产生振动机构提供电力的一对馈电端子;
在上述外壳的开口端侧上,设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和安装有上述馈电端子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馈电端子的接点部被设置为夹住从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驱动时的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
在向与上述馈电端子的上述馈电焊盘相接的方向上,可动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各个支点以及作用点,分别沿着包含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的、与上述砝码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而配置。
具体地说,例如图1所示,在包含振动电动机1的振动动作重心点G的位置上,支点F及作用点E分别沿着与旋转轴2大致垂直的面M而配置。
(2)在上述(1)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和沿着包含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而配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中,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于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与馈电焊盘相接后可动的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的移动方向是,靠近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而配置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1及图3、或图9所示,位于馈电端子4的前端部的作用点E,由于在被组装的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上按压,因此配置在图中所示的箭头标志方向,也就是在靠近振动动作重心点G的方向上移动。另外,与上述图相反,在作用点E即使位于支点F的外侧,馈电端子4向与上述箭头标志反对的方向、相互向外侧拉开可动的情况下,作用点E也是配置在接近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
(3)在上述(1)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和沿着包含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而配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中,
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于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与馈电焊盘相接后可动的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的移动方向是,相对于上述馈电焊盘的面,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或大致圆弧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下配置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1及图3、及图9所示的上述作用点E的移动方向是,相对于上述馈电焊盘的面,在大致垂直或大致圆弧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下配置的。例如移动量微小时向大致垂直的方向移动,或移动量或可动角度较大的情况下向大致圆弧方向移动。
(4)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在沿着包含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所设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支点以及作用点的位置关系中,
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是,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在比支点位置更近的内侧配置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4所示,相对于从振动动作重心点G拉到电路板上方的垂线Y,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E配置在较支点F的位置更接近垂线Y侧的地方。
(5)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在沿着包含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所设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支点以及作用点的位置关系中,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是,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在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向电路板板面方向的一侧约45度,两侧成对约90度的角度范围内配置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4所示,从振动动作重心点G向电路板的面方向所示的被三角形包围的角度范围W内,配置着上述支点F及作用点E。
(6)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形成环状的接点处,在该接点处圆形外周的一部分上配置了与馈电焊盘间的接点部。
具体地说,例如图1~图4所示,在馈电端子可动部的前端设置环状的接点处,对电路板的馈电焊盘的面外接而配置的。
(7)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形成卷绕后的环状接点处,在该接点处圆形外周的一部分上配置了与馈电焊盘间的多个接点部。
具体地说,例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将上述环状的接点处进行多次卷绕,上述环状的接点部相对于电路板的馈电焊盘在多个接点上外接而配置。
(8)在上述(6)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的接点处圆形外周的配置方向是,沿着与上述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方向而配置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1、图2、及图5所示,馈电端子可动部前端的接点处圆形外周的配置方向与可动方向相同,是沿着相对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方向配置的。
(9)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上述馈电端子是由线材制成的弹性弹簧构件成形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1~图11所示,一对馈电端子是由线材制成的弹性弹簧构件成形的。
(10)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支持上述馈电端子的端子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外壳的筒侧面外方的中央,是具有与砝码的旋转轴平行形成一平面的端子板平面部的端子板形状,通过该端子板平面部将上述外壳和电路板面的位置保持一定间隔,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上述电路板面与上述端子板平面部直接面对面相接,
同时,馈电端子接点部在上述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位置上,在与上述端子板平面部大致同平面上进行电连接。
具体地说,例如图4、图7、及图9所示,电路板面与端子板平面部的两个面之间不通过任何东西直接面对面地相接,同时馈电端子接点部在上述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位置上,在与上述端子板平面部大致同一的平面上进行电连接。
(11)在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上述馈电端子的一部分是卷绕在设于上述端子板的卷芯部上而被支持的。
具体地说,例如图2所示,把为了卷绕向旋转轴2的轴方向突出的卷芯部5d、将端子板5的一部分进行扭转变形的卷绕部4b,设立在馈电端子4的一部分上。
(12)在上述(10)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中,具备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支持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支架,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覆盖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外壳的支架的、与上述电路板面相接的接地平面部,
相对于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端子板平面部,
位于上述砝码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侧,
而且,上述端子板平面部与上述支架的接地平面部在大致同一平面上配置。
具体地说,例如图7所示,以端子板平面部为中心,覆盖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外壳的支架的、与上述电路板的面相接的接地平面部,相对于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端子板平面部,位于砝码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侧,上述端子板平面部与上述支架的接地平面部配置在大致同一平面上。
(13)本发明的便携式设备,具备如上述(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它的构成是:该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上述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
上述电路板的馈电焊盘和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通过组装设备框体的组装操作,具有弹力地相接,从而被电连接。
如上的说明,如果采用本发明,在振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和装载的设备主体侧的电路板馈电焊盘的连接状态下,能够实现高可靠性与长期稳定的供电,即解除了因振动而发生的接点处产生磨损的原因,能够实现馈电端子的长寿命化。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得到电气上稳定操作的具有耐久性的振动电动机,进而能够得到同时实现对电路板及馈电焊盘不产生过度应力或负荷的馈电端子的连接结构、和能够可靠地传递振动给设备主体侧的支持结构的振动电动机。
也就是说,通过设有:旋转轴上安装砝码的产生振动机构,收容该产生振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以及
从上述外壳中突出、具有弹力而相接于装载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源侧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以达到电连接、对上述产生振动机构提供电力的一对馈电端子;
在上述外壳的开口端侧上,设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和安装有上述馈电端子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馈电端子的接点部被设置为夹住从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驱动时的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
在向与上述馈电端子的上述馈电焊盘相接的方向上,可动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各个支点以及作用点,分别沿着包含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的、与上述砝码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而配置,
能够得到最不容易受在振动电动机主体发生的振动动作影响的馈电端子结构。
实质上,与现有的利用板簧的馈电端子的接点部的综合移动量相比,其值被抑制在以前的4分之1到10分之1以下。
另外,在上述馈电端子中,从得到弹簧弹力的支点(弯曲部)到作用点(接点部)的距离变短,利用卷绕部能够容易地得到转矩的发生,只利用馈电端子本身的弹簧弹力就能充分地实现按压连接。以此提高组装连接时在馈电端子接点部的通电的可靠性。
由此,在能够提高向振动电动机的电路板面上方实际安装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将对馈电焊盘的弹性按压力保持一定,能够使馈电焊盘与馈电端子接点部的接触更加稳定。
另外,通过装载具有以上这些利用本发明效果的振动电动机,能够得到具有出色信赖性的便携式终端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配置方向的概要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整体的3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可动方向,以及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概要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与,馈电端子可动部支点及作用点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概要图。
图5是从上侧看第一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6是从正面看第一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7是从正面看第一实施形态下的带有支架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状态的概要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整体的3面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可动方向,以及与电路板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概要图。
图10是从上侧看第二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11是从正面看第二实施形态下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12是表示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整体的3面图。
图13是从上侧看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14是从正面看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的概要立体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整体的3面图。
图17是从上侧看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18是从正面看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的振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的概要图,以及接点处放大图。
图19是比较现有的馈电端子结构与本发明的馈电端子结构的端子压的坐标图的概要图。
符号说明
1、101、201     振动电动机
2               旋转轴
3、103、203     外壳
4、104、204     馈电端子
4b、204b        卷绕部
104b            弯曲部
4c、104c、204c  可动部
4d、104d、204d  接点部
4e、104e        连接部
4f              扭曲部
5、105、205     端子板
5b    凹部
5c    平面部
5d    卷芯部
6、106、206砝码
7     磁体
8     卷线线圈
9     轴承
10    整流机构部
11    终端
30、130支架
30g、130g    弹性按压体
50    电路板
55    馈电焊盘
E     作用点
F     支点
G    振动动作重心点
H    棱线
N    间隔
P    接点位置
T    端子板平面部的幅度
W    角度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形态]
以下,参照图1~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态的构成。在该第一实施形态中,作为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一个形态,以旋转轴上具有偏心砝码的无铁芯型式的圆筒型振动电动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中,以立体图表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的一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振动电动机1具有,在向与馈电焊盘侧相接的方向上,可动的馈电端子4的可动部4c的各个支点F及作用点E,分别沿着包含上述振动电动机1的振动动作重心点G、相对于上述砝码6的旋转轴2大致垂直的面M(X-Y平面)而配置的馈电端子结构。
图2(B)中,表示了上述无铁芯电动机内部的剖面概要图。该振动电动机1在旋转轴2的一端上固定着偏心砝码6,驱动该旋转轴2的转子部被轴承9支承并收纳配置于外壳3的内部。电动机的驱动机构大的分为定子侧的外壳3、和支持馈电端子4的端子板5、轴承9、磁体7,和另一方面,上述转子侧的旋转轴2、卷线线圈8、以及将使上述旋转轴2与卷线线圈8结为一体结构的,对旋转驱动所必须的电气整流机构部10配置在中间而大致构成。通过该转子部的旋转动作,砝码6振摆回转,发生振动力。
该电动机结构,在外壳3的一端侧上,在冲压成型的小径段部将圆柱型磁体7嵌合固定在其中央,在另一方的开口端侧上具备轴承9与成为馈电机构部的端子板5。端子板5是由树脂材料或其他绝缘材料形成,设于外壳3的开口侧,从与轴承9的嵌合位置始沿着外壳3的圆筒外周面而设置。该电动机结构与一般的圆筒无铁芯电动机的端子板配置相比,有一部分不同。
另外如图2所示,馈电端子4是由具有弹簧弹性的导电性棒状构件制成,具有为了能够在向旋转轴2的长度方向突出的端子板5的卷芯部5d(图中圆柱部分)进行卷绕而受扭变形的卷绕部(符号4b部分),如图2(C)所示,其前方的一端部上,形成了以上述卷绕部4b为中心的向圆周方向外方延伸折弯的环状馈电端子接点部4d。进而,如图2(A)所示,与馈电端子4的与上述卷绕部4b相反的一端,利用焊接等在连接部4e上,导通连接于与电动机主体内部的整流机构部10的电刷片通电的终端11之上。
另外,材质上馈电端子4最好是由具有弹簧弹性并具导电性的磷青铜、铍铜或锌白铜等的铜合金制的、或SUS、SWP等的铁合金制的一种棒状构件形成。该棒状构件的一部分通过在卷绕部4b卷绕弯曲,具有弹簧弹力,成为如各图所示的受扭螺旋弹簧结构。
具体的弹簧弹力能够根据棒状构件的材质和Φ径、以及卷绕部4b的卷绕数、以及馈电端子的可动部4c的可动角度等进行基本设计,决定符合设置条件的任意弹力。该弹力的值,即使与上述图12所示现有由通常的板簧端子和弹性按压体组成的条件相比较,也是充分满意的值。该值并不仅仅是说,对电路板侧的馈电端子接点部的按压力越强越好,而期望是以适当的按压力维持一定的值不变(参照图19)。
动作上,如图3(A)的虚线与箭头标志所示,沿着相对于上述卷芯部5d的圆柱中心大致垂直的面(上述图1的M面)方向,在具有弹性变形、在圆弧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下,设立了馈电端子4的可动部4c。上述可动部4c中从端子板5的平面部5c向外方突出的部分,如图3(B)所示,与电路板50的馈电焊盘55接触并被压,具有弹力并被储藏在端子板5的凹部5b(参照图2)之中。这样,上述端子板5的平面部5c与电路板50(馈电焊盘55位置)的电路板平面,保持面对面的接触。
作为更具体的例,图7中表示安装了实际上覆盖振动电动机主体外装的支架30,并与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50组合时的状态。在馈电端子的接点部4d收纳在上述端子板5的凹部5b内的状态下,端子板5的平面部5c与电路板50直接面对,而且支架30的底面在同一面上与电路板50连接,以支持振动电动机1。图中,将接点部4d与电路板50的馈电焊盘连接的接点位置同时用符号P表示。振动电动机1以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摇动。因此,以图7中上述接点位置P近旁的端子板平面部5c的宽度T为中心,在旋转轴方向的左右两个方向上作用图中所示的Q1和Q2的力。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上述接点位置P不受Q1和Q2作用的影响而位于其摇动中心,因此与电路板50的位置关系几乎不变,能够一直稳定地与馈电焊盘侧连接。
此时,如图3(B)所示,上述卷绕部4b与环状的馈电端子接点部4d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从馈电端子可动部4c的支点F到作用点E的距离,与图12(B)所示的现有的板簧端子结构相比极端的短,而且从馈电端子可动部4c的支点F向作用点E延伸的方向,与现有的板簧端子结构是90度不同的。
振动电动机1,本来是利用安装于旋转轴2的偏心砝码6的旋转运动,发生振摆回转力,作如图5~图7所示的摇动。也就是通过旋转动作,振动电动机1整体以上述所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向砝码旋转的外周方向振摆回转。与前图相同,将此时的因振动动作而发生的馈电端子的摇动状态,在图5与图6中分别以圆框的引出放大图来表示。
馈电端子4的接点部4d,从图5的上侧以及图6所示的正面看的情况下,以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以振幅P1与振幅P2的移动量微小的摇动。但是,电路板50与外壳3之间的间隔,通过如上所述的端子板5的平面部5c保持固定,因此实际上接点位置P的振幅P3上没有移动量,接点部4d的因摇动而发生的综合移动量只是P1+P2的总和。进而,由于图3所示的馈电端子4的卷绕部4b附近的支点F,与成为接点部4d的作用点E之间的距离L1短,而且作用点E离振动动作重心点G更为接近,因此影响馈电端子本身的刚性和对摇动的跟踪性,因上述摇动而发生的接点部4d的变位可以抑制在最小限,没有了像成为接触磨损痕迹原因那样对供电焊盘的恶劣影响,不会引起导通不良。
也就是说,作用点E配置在更为接近振动动作重心点G的位置上,其活动方向沿着大致垂直于包含振动动作重心点G的旋转轴的面而配置在一起,所以因摇动而产生的影响最少。另外,这种馈电端子结构通过卷绕部4b能够充分的得到馈电端子本身的弹簧弹性,所以在端子板平面部5c直接连接于电路板的馈电焊盘的状态下,接点部4d能够一直带有一定的按压力连接。这样,接点部4d不会因为摇动而向弹簧弹性方向(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变位,成为接触磨损痕迹原因的滑动运动被抑制,因此最终不会对电路板侧的馈电焊盘带来恶劣影响。
进而,如图4所示,在上述振动电动机1被组装在设备主体框体内的电路板50上的情况下,通过上述馈电端子4的可动部4c的支点F及作用点E,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G向电路板上拉出的垂线Y,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G向电路板50的面方向,配置在一侧约45度两侧成对约90度的角度范围W内,因此能够将包含端子板5的馈电端子结构配置得更紧凑,而且更有空间效率。
进而,上述的一对馈电端子4的结构是,在可动部4c的前端上形成环状的接点处,在接点处的圆形外周的一部分上,配置有与馈电焊盘的接点部4d,通过被形成卷绕的环状的接点处,在多接点状态下与馈电焊盘连接。另外,从图1也知道上述馈电端子4的可动部4c前端的接点处圆形外周的配置方向是,沿着相对于砝码6的旋转轴2大致垂直的面方向而配置的,由此使对馈电焊盘的接触成为环状的大圆弧方向,成为抑制接触磨损痕迹发生的形状。
这样接点部4d是在离卷绕部4b的支点F位置短的距离动作,而且在多接点状态下与电路板侧的馈电焊盘55接触,由于其可动部4c被支持在上述凹部5b的狭窄空间内,而且还保持着一定的端子压,因此即使像伴随振动电动机1的驱动动作的振动或设备主体的跌落冲击等那样,从外部施加很强的冲击,也可以一直得到在与馈电焊盘55的接点部4d中的馈电动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第二实施形态]
接下来,参照图8~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形态。另外,与第一实施形态相同的处所标以同一号码,并省略重复的说明或进行简略化的描述。
在这里与上述第一实施形态不同的点在于,以上述卷绕部为中心的受扭线圈形状的馈电端子是扭簧形状这一点、和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不是环状而是弯成V字型的接点形状这一点、以及无铁芯电动机的内部结构的配置不同这一点。一对馈电端子各自倒向相对的内侧方向的可倒结构与上述相同。
也就是,在第二实施形态中,上述一对的馈电端子是将具有弹性的导电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直线的一部分扭曲变形的扭转簧。另外与上述馈电端子的馈电焊盘接触的接点部,位于以上述棒状的轴长度方向直线的一部分为中心的向圆周方向外方弯曲延伸的前端部近旁,进而相对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的中心位置,沿着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在具有弹性变形、在圆弧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下将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及接点部,如图8、图9所示那样配置。
图8中所示的馈电端子4的结构是,具有接点部4d位于前端的大致V字状的形状,将扭曲部4f配置在其两侧的直线部分。通过实现更简洁,更紧凑,而且没有正负两极接触的危险性的馈电端子结构,谋求批量生产时组装的容易性和实际安装时通电的稳定性。
进而,图8所示的馈电端子4的配置是,在振动电动机1的组装时,将电路板面上的垂直方向的高度尺寸,设计在最小限的结构。例如,上述第二实施形态的上述图8所示的外壳3的外周与端子板平面部5c之间的高度尺寸的间隔N,与图12所示的现有高度尺寸的间隔N相比较就清楚地知道,实现了省空间化。这样能够将振动电动机整体的高度尺寸设置在最小限。
进而,在凹部5b中构成了在棱线H成为顶点的倾斜面,在对电路板50实际安装时,上述一对的馈电端子4的(+)、(-)可动,所以即使各个可动部4c向内侧倾倒,接点部4d也会在与倾斜面相接的位置停止而被收纳。这样,在能够提高对电路板50面上的实际安装效率,也就是能够将上述高度尺寸的间隔N值设置在最小限的同时,能够不受摇动等外部的影响,使对馈电焊盘的弹性按压力保持一定。
动作上如图9(A)的虚线与箭头标志所示,以上述扭曲变形的棒状构件的长度方向的直线为中心,沿着大致垂直的面方向,在具有弹性变形、在圆弧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下,设置馈电端子4的可动部4c。上述可动部4c中,从端子板5的平面部5c向外方突出的部分,如图9(B)所示,与电路板50的馈电焊盘55接触并被压,具有弹力并被储藏在端子板5的凹部5b内。这样,上述端子板5的平面部5c与电路板50(馈电焊盘55位置)的电路板平面,保持面对面的连接。
另外,振动电动机1本来利用安装于旋转轴2的偏心砝码6的旋转运动,以产生振摆回转力,作如图10与图11所示的摇动。也就是说,通过旋转动作振动电动机1整体以上述所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向砝码旋转的外周方向振摆回转。与前图相同,将此时的因振动动作而发生的馈电端子的摇动状态,在图10和图11中分别用圆框的引出放大图来表示。
馈电端子4的接点部4d,从图10的上侧及图11所示的正面观察的情况下,以振动动作重心点G为中心,以振幅P4与振幅P5的移动量微小地摇动。但是,如上所述,电路板50与外壳3之间的间隔,通过端子板平面部5c保持一定,因此实际上没有振幅P6上的移动量,馈电端子4的接点部4d的因摇动而发生的综合移动量只是P4+P5的总和。进而,图9(B)所示的馈电端子4的支点F与成为接点部4d的作用点E之间的距离L2短,而且作用点E离振动动作重心点G更为接近,因此上述综合移动量P4+P5的总和变小,影响到馈电端子本身的刚性与对摇动的跟踪性,接点部4d的因上述摇动而发生的变位能够抑制在最小限。由此没有了像成为接触磨损痕迹的原因那样的对馈电焊盘的恶劣影响,不会引起导通不良。
也就是说,作用点E配置在离振动动作重心点G更为接近的位置,其活动方向沿着与包含振动动作重心点G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配置在一起,所以因摇动而发生的影响最少。另外,这种馈电端子结构通过扭曲部4f能够充分的得到馈电端子本身的弹簧弹性,在端子板平面部5c与电路板的馈电焊盘直接连接的状态下,接点部4d能够一直带着一定的按压力连接。这样,接点部4d不会因为摇动而向弹簧弹性方向(电路板的厚度方向)变位,成为接触磨损痕迹发生原因的滑动运动被抑制,因此最终不会对电路板侧的馈电焊盘带来恶劣影响。
进而,与图4所示的配置同样,在上述振动电动机1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50上的情况下,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4c的支点F及作用点E,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G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直线Y,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G向电路板50的面方向,配置在一侧约45度,两侧成对约90度的角度范围内,因此使得包含端子板的馈电端子结构配置更紧凑,而且更有空间效率。
另外,本发明根据以上所示的各种实施形态的技术思想,还可以有多种变更,在产生振动机构中,并不仅限于本实施形态的圆筒无铁芯电动机,当然可以应用于具有旋转轴的各种电动机。另外,支架只要具绝缘性,不一定要求为弹性材料,而且,只要能够维持上述电路板与端子板平面部的配置关系,也没有必要安装在振动电动机侧。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主要是装载于,需要振动功能的带相机的便携式电话等的多功能型便携式电话、手表型PHS、区域内型小型无线通信机等的移动通信设备、以及便携型的PDA等各种情报通信终端设备、以及包括伴随体感振动的游戏机操纵器、便携式游戏机等的电子玩具在内的所有电子设备上。

Claims (13)

1.一种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设有:
旋转轴上安装砝码的产生振动机构,
收容该产生振动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的外壳,以及
从上述外壳中突出、具有弹力而相接于装载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源侧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以达到电连接、对上述产生振动机构提供电力的一对馈电端子;
在上述外壳的开口端侧上,设有支承旋转轴的轴承和安装有上述馈电端子的端子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馈电端子的接点部被设置为夹住从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驱动时的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
在向与上述馈电端子的上述馈电焊盘相接的方向上,可动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各个支点以及作用点,分别沿着包含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的、与上述砝码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而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和沿着包含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而配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中,
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于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与馈电焊盘相接后可动的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的移动方向是,靠近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而配置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和沿着包含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而配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之间的位置关系中,
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于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与馈电焊盘相接后可动的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的移动方向是,相对于上述馈电焊盘的面,向大致垂直的方向或大致圆弧方向上能够移动的状态下配置的。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包含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所设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支点以及作用点的位置关系中,
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是,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在比支点位置更近的内侧配置的。
5.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包含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与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的方向上所设置的馈电端子可动部的支点以及作用点的位置关系中,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上述馈电端子可动部的作用点是,相对于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向电路板上方引出的垂线,在从上述振动动作重心点向电路板板面方向的一侧约45度,两侧成对约90度的角度范围内配置的。
6.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形成环状的接点处,在该接点处圆形外周的一部分上配置了与馈电焊盘间的接点部。
7.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形成卷绕后的环状接点处,在该接点处圆形外周的一部分上配置了与馈电焊盘间的多个接点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馈电端子的可动部前端的接点处圆形外周的配置方向是,沿着与上述砝码的旋转轴大致垂直的面方向而配置的。
9.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馈电端子是由线材制成的弹性弹簧构件成形的。
10.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支持上述馈电端子的端子板的至少一部分,
位于外壳的筒侧面外方的中央,
是具有与砝码的旋转轴平行形成一平面的端子板平面部的端子板形状,通过该端子板平面部将上述外壳和电路板面的位置保持一定间隔,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上述电路板面与上述端子板平面部直接面对面相接,同时,馈电端子接点部在上述电路板的馈电焊盘位置上,在与上述端子板平面部大致同平面上进行电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馈电端子的一部分是卷绕在设于上述端子板的卷芯部上而被支持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支持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支架,在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时,覆盖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外壳的支架的、与上述电路板面相接的接地平面部,
相对于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端子板平面部,
位于上述砝码的旋转轴方向的两侧,
而且,上述端子板平面部与上述支架的接地平面部在大致同一平面上配置。
13.一种便携式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产生振动用电动机,它的构成是:该产生振动用电动机被组装在上述便携式设备框体内的电路板上方,上述电路板的馈电焊盘和上述产生振动用电动机的馈电端子,通过组装设备框体的组装操作,具有弹力地相接,从而被电连接。
CN2004800319647A 2003-09-09 2004-08-17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55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17576A JP4517059B2 (ja) 2003-09-09 2003-09-09 振動発生用電動機
JP317576/2003 2003-09-09
PCT/JP2004/011758 WO2005027317A1 (ja) 2003-09-09 2004-08-17 振動発生用電動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533A CN1875533A (zh) 2006-12-06
CN1875533B true CN1875533B (zh) 2011-07-06

Family

ID=34308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1964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5533B (zh) 2003-09-09 2004-08-17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525225B2 (zh)
EP (1) EP1667312A1 (zh)
JP (1) JP4517059B2 (zh)
KR (1) KR100808826B1 (zh)
CN (1) CN1875533B (zh)
TW (1) TW200511694A (zh)
WO (1) WO200502731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45323B2 (en) * 2006-06-30 2013-10-01 Logitech Europe S.A. Video game controller with compact and efficient force feedback mechanism
WO2008089175A1 (en) * 2007-01-17 2008-07-24 Brookstone Purchasing, Inc. Vibration apparatus and motor assembly therefore
JP5263368B2 (ja) * 2011-03-08 2013-08-14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及び電動圧縮機の組付方法
JP5817328B2 (ja) 2011-08-22 2015-11-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時計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2832738B (zh) * 2012-09-14 2015-04-22 徐达 一种振动电机用偏心块
KR101939216B1 (ko) * 2014-01-08 2019-01-18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전동 압축기의 고전압 터미널 장치
US11245319B2 (en) * 2017-01-13 2022-02-08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Vibration actuator, wearable terminal, and incoming call notification function device
JP7255976B2 (ja) 2018-05-22 2023-04-11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746A (zh) * 1998-08-28 2000-03-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振动体及装有该电磁振动体的设备
US6394768B1 (en) * 1999-01-07 2002-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C brushless fan
CN1435935A (zh) * 2002-01-29 2003-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振动体的电池驱动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9924B2 (ja) * 1997-10-30 2002-07-08 シーアイ化成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機器における振動発生装置とプリント配線基板との電気的接続構造
EP0955762B1 (en) 1997-10-31 2007-05-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Vibrator attaching structure
JP3627565B2 (ja) * 1999-03-30 2005-03-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349118B2 (ja) * 1999-07-23 2002-11-20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モータ及び携帯電話
JP3408470B2 (ja) 1999-09-24 2003-05-19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JP2002044904A (ja) 2000-07-21 2002-02-08 Mabuchi Motor Co Ltd 小型モータ
JP4025539B2 (ja) * 2001-12-04 2007-12-19 並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及び小型振動モータ並びに携帯用情報機器
TW540838U (en) * 2002-05-22 2003-07-01 Benq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obile phone using the same
JP4159441B2 (ja) * 2003-10-06 2008-10-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6746A (zh) * 1998-08-28 2000-03-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振动体及装有该电磁振动体的设备
US6394768B1 (en) * 1999-01-07 2002-05-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DC brushless fan
CN1435935A (zh) * 2002-01-29 2003-08-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使用振动体的电池驱动机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286296A 2000.10.13
JP特开2002-44904A 2002.02.08
JP特开2003-174753A 2003.06.20
JP特开平11-136327A 1999.05.2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17059B2 (ja) 2010-08-04
US7525225B2 (en) 2009-04-28
KR100808826B1 (ko) 2008-03-03
KR20060104991A (ko) 2006-10-09
WO2005027317A1 (ja) 2005-03-24
CN1875533A (zh) 2006-12-06
TWI332744B (zh) 2010-11-01
EP1667312A1 (en) 2006-06-07
JP2005086924A (ja) 2005-03-31
US20070278871A1 (en) 2007-12-06
TW200511694A (en) 2005-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18275B2 (en) Vibrator and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mounted with the vibrator
US7646122B2 (en) Fixing holder for vibration generating device
US6600245B1 (en) Vibration motor
JP3712719B2 (ja) 偏平型振動モータ
CN1875533B (zh) 产生振动用电动机
WO2021035828A1 (zh) 一种线圈内嵌套铁芯的线性马达
US6271610B1 (en) Electromagnetic vibrator and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KR101354518B1 (ko) 리니어 진동모터
CN109256928B (zh) 线性振动器
KR100512300B1 (ko) 코인타입 진동모터
WO2021035826A1 (zh) 一种线圈内嵌套法兰磁轭的线性马达
CN102149482A (zh) 振动电动机
KR100568296B1 (ko) 접촉궤적이 상이한 브러쉬를 구비하는 진동모터
CN1424800A (zh) 电动机
KR100360001B1 (ko) 코인형 진동모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1035825A1 (zh) 一种线圈内嵌套法兰磁轭的垂直线性马达
WO2021035830A1 (zh) 一种线圈外嵌套外壳的线性马达
KR100541099B1 (ko) 평편형 진동모터의 브러쉬
JP4267371B2 (ja) 振動発生用電動機
CN210669838U (zh) 一种线圈内嵌套铁芯的线性马达
WO2021035827A1 (zh) 一种线圈内嵌套铁芯的垂直线性马达
KR20010047771A (ko) 편평형 진동 모터의 로터 어셈블리
KR100638006B1 (ko) 편평형 진동모터
KR20010047772A (ko) 편평형 진동 모터의 로터 어셈블리
CN114389118A (zh) 一种电机碳刷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1508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