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3178A - 铰链装置 - Google Patents

铰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3178A
CN1873178A CN 200610084270 CN200610084270A CN1873178A CN 1873178 A CN1873178 A CN 1873178A CN 200610084270 CN200610084270 CN 200610084270 CN 200610084270 A CN200610084270 A CN 200610084270A CN 1873178 A CN1873178 A CN 1873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in body
chain link
pair
side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427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3178B (zh
Inventor
高松真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Sugatsune Kogy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GACINA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3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3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31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铰链装置(5),其具有:安装在家具本体等上的细长的第一主体(10);安装在门等上的罩状的第二主体(20);将第二主体(20)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一主体(10)上的第一、第二链节(30)、(40);以及扭簧(70)。扭簧(70)的一端部(70a),推压第一链节(30)的弹簧承受板部(32a),由此,对第二主体(20)朝向第一主体(10)进行转动施力。扭簧(70)的一端部(70a)配置在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与第二链节(40)的侧壁(42)之间。弹簧承受板部(32a)与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的间隙、以及弹簧承受板部(32a)与第二链节(40)的侧壁(42)的间隙,都比扭簧(70)的一端部(70a)的线宽小。

Description

铰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相对具有开口的箱体或家具本体等的对象可转动地连结门等的其它对象的铰链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开平7-10339号公报中公开有这种铰链装置。该铰链装置具有:安装在家具本体的开口的侧缘部的细长的剖面为U形的第一主体;安装在门的侧缘部的罩形状的第二主体;以及将第二主体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一主体的第一、第二链节(リンク)。利用这些第一、第二主体和上述第一、第二链节而构成四节链节机构。
门在关闭状态下与家具本体的开口周缘部的前面全周地接触。当从该状态将门向打开方向转动时,由于门在到达规定转动位置为止,门的瞬间转动中心一边移动一边进行转动以离开家具本体,所以可与家具本体无干涉地顺利地打开。
上述铰链装置为了维持门的关闭位置而具有扭簧。该扭簧的一端部推压形成在剖面U形的第一链节的侧壁上的弹簧承受板部,由此对第一链节进行转动施力,进而对门朝向家具本体进行施力。
在上述文献的铰链装置中,当受到冲击时,有可能会使扭簧的一端部脱离第一链节的弹簧承受板部,由此会使作用于第一链节上的扭簧的力消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其内容为一种铰链装置,具有:分别安装在不同对象上的第一、第二主体;第一、第二链节;以及扭簧,其中,上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部具有主壁和一对侧壁,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一端部进入到上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部内,并以彼此分离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一对侧壁上,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另一端部以彼此分离的其它转动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第二主体上,上述第一链节具有与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大致平行的弹簧承受板部,上述扭簧的一端部通过推压该弹簧承受板部的缘面,而对上述第一链节进行转动施力,由此,对上述第二主体朝向上述第一主体进行转动施力,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二链节的外侧面之间,弹簧承受板部与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的间隙以及弹簧承受板部与第二链节的外侧面的间隙,都比上述扭簧的一端部的线宽小。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铰链装置受到冲击,通过限制扭簧的一端部的横向偏移,能够防止该扭簧的一端部脱离弹簧承受板部。
优选为,在上述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范围内,至少在第二主体最接近第一主体的转动位置,上述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和上述第二链节的外侧面之间。
根据这种结构,上述第二主体利用扭簧的力而向第一主体转动,即使在到达最接近的转动位置时受到冲击,扭簧的一端部也不会脱离弹簧承受板部。
优选为,在上述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范围的整个区域中,上述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二链节的外侧面之间。由此,在冲击发生时,不管第二主体在任何的转动位置,都能够可靠地防止扭簧的一端部脱离弹簧承受板部。
优选为,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一端部也具有主壁和一对侧壁,第二链节的一端部进入到第一链节的一端部内,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一对侧壁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一对侧壁上,上述第一链节的至少一个侧壁提供上述弹簧承受板部,该弹簧承受板部和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和上述第二链节的侧壁之间。
优选为,设置有一对上述扭簧,上述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分别具有上述弹簧承受板部。由此,能够使第一链节稳定并进行转动施力。
优选为,上述扭簧卷绕在轴上,该轴离开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第一主体上的转动轴线并被支承于第一主体的一对侧壁上。
优选为,上述第2主体具有彼此形成平行的一对支承壁部,上述第一、第二链节在全长上剖面形成为大致U形,上述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的间隔在全长上大致相等,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大致接触,并且另一端部与上述一对支承壁部的外侧面大致接触,上述第二链节的侧壁在上述第一主体侧的一端部的间隔比在上述第二主体侧的另一端部的间隔宽,第二链节的一对侧壁的一端部接近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面,另一端部与上述一对支承壁部的内侧面大致接触。
由此,可得到第一、第二主体及第一、第二链节在转动轴线方向上不相对移动的稳定地连结,而且,通过使第二链节的侧壁的间隔在两端部不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防止扭簧的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门关闭状态的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铰链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2是表示将门打开到中途状态的同一铰链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3是表示将门完全打开状态的同一铰链装置的平剖面图;
图4是同一铰链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背侧看到的同一铰链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同一铰链装置的背面图;
图7是将同一铰链装置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3所示,在家具本体1(一方的对象)的开口1x的侧缘部(形成开口1x的周缘部的一部分),介由本发明的铰链装置5可转动地支承有门2(另一方的对象)的侧缘部,利用门2将开口1x打开关闭。
如图1~图4所示,上述铰链装置5,具有:安装在家具本体1上的第一主体10;安装在门2上的第二主体20;连结这些第一、第二主体10、20的第一、第二链节30、40。利用这些第一、第二主体10、20和第一、第二链节30、40构成四节链节机构。
上述第一主体10,在家具本体1的前后方向(图1~图3中的左右方向)细长地形成,其具有主壁11和一对侧壁12,整个全长的剖面形成大致U形。
上述第一主体10通过公知的安装结构50可装卸地安装在家具本体1的开口1x的侧缘部内面上。简单地说,该安装结构50由两个组装体50a、50b构成。一个组装体50a固定在开口1x的内面上,另一个组装体50b固定在第一主体10的主壁11上。通过将组装体50b可装卸地安装在组装体50a上,使第一主体10被可装卸地安装在家具本体1上,上述安装构造50的主要部被收容在第一主体10内。
上述第二主体20,其形成罩形状,被埋入并固定在上述门2的侧缘部的内面(是关闭状态下朝向家具本体1的开口1x的面)上,其具有收容凹部21并且具有一对平行的支承壁部22(仅在图4表示)。
上述第一链节30,其整个全长的剖面形成大致U形,具有主壁31和一对侧壁32。第一链节30的一端部进入到第一主体10的前端部(一端部)。第一链节30的一对侧壁32的一端部利用轴61可转动地被支承在第一主体10的一对侧壁12的前端部。第一链节30的一对侧壁32的一端部向主壁31的相反侧突出,作为后述的一对弹簧承受板部32a而提供。
上述第一链节30的一对侧壁32,其另一端部也具有向主壁31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32b,这些突出部32b利用轴62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二主体20的一对支承壁部22上。
上述第二链节40也大致在全长上的剖面形成大致U形,具有主壁41和一对侧壁42。第二链节40的一端部进入到第一链节30的一端部。第二链节40的一对侧壁42的一端部具有向主壁41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42a,这些突出部42a利用轴63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一主体10的一对侧壁12的前端部上。
同样,第二链节40的一对侧壁42的另一端部也具有向主壁41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42b,这些突出部42b利用轴64可转动地连结在第二主体20的一对支承壁部22上。
上述第一、第二链节30、40的一端部的转动轴线(即轴61、63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比上述第一、第二链节30、40的另一端部的转动轴线(即轴62、64的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大。
上述第一链节30的一对侧壁32间的间隔在其全长上相等,这些侧壁32,其一端部配置成大致与第一主体10的一对侧壁12的内侧面接触,另一端部配置成大致与第二主体20的一对支承壁部22的外侧面接触。
上述第二链节40的一对侧壁42的间隔,在第一主体10侧的端部宽,而在该第二主体20侧的端部变窄。第二链节40的一对侧壁42,配置成大致与第二主体20的一对支承壁部22的内侧面接触,因此,第一、第二链节30、40的侧壁32、42,在第二主体20侧的端部离开大致支承壁部22的厚度的量。但是,由于第二链节40的一对侧壁42在第一主体10侧的端部间隔变宽,所以与第一链节30的一对侧壁32接近而设置。
上述铰链装置5还具有一对扭簧70。该扭簧70卷绕在轴65上,该轴65架设于第一主体10的前端部的一对侧壁12上。轴65位于从轴61、63向后方离开的位置上。
另外,上述轴61~65形成为,与家具本体1的开口1x的侧缘部和门2的侧缘部平行,而与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第二主体20的支承壁部22;以及第一、第二链节30、40的侧壁32、42正交。
构成上述一对扭簧70的直线形状的一端部70a分别推压第一链节30的一对弹簧承受板部32a的缘面,构成直线形状的另一端部70b与第一主体10的主壁11的内面触接。
如图5~图7所示,各扭簧70的一端部70a与上述第一链节30的弹簧承受板部32a一起配置在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的内侧面与第二链节40的侧壁42的外侧面之间。如图7的放大表示,弹簧承受板部32a与侧壁12的内侧面的间隙D1、以及弹簧承受板部32a与侧壁42的外侧面的间隙D2都比上述扭簧70的一端部70a的线宽W小。
在上述结构中,在图1所示的门2的关闭状态下,第一主体10的前端部被收容在第二主体20的收容凹部21中,并且第一、第二链节30、40的大部分被收容在该收容凹部21中。通过扭簧70的一端部70a推压第一链节30的弹簧承受板部32a的缘面,使第一链节30向逆时针旋转方向施力。由此,门2受到以通过轴61、62的直线与通过轴63、64的直线的交点Ox为中心的向顺时针旋转方向的转动施力,因此,门2的周缘部在全周上处于推压在家具本体1的开口1x的周缘部的前面的状态,从而维持关闭位置。
在上述门2的关闭位置状态下,第二主体20位于与第一主体10最近的转动位置。
当抵抗上述扭簧70并将门2向打开方向即图1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转动后,到达图2的规定转动位置。
当进一步将门2向打开方向转动后,到达图3的完全打开位置。在完全打开位置状态下,例如通过第二链节40的主壁41与第一链节30的主壁31触接来阻止更大的转动。
在上述门2完全打开的位置,第二主体20位于最远离第一主体10的转动位置上。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从图2所示的门2的规定转动位置到图3所示的完全打开位置的转动范围内,由扭簧70施加给第一链节30的转动力矩几乎为零,因此施加给门2的转动力矩也几乎为零。所以,门2在从图2的规定转动位置到图3的完全打开位置的转动范围内,可维持任意的转动位置。另外,在该转动范围内,为了对门2施加完全打开方向的弱的转动力矩,也可以对弹簧承受板部32a的缘的凸轮形状下功夫进行改进。
在上述门2的打开动作中,由于到规定打开位置为止,门2的瞬间转动中心Ox按照远离家具本体1的方式移动,所以门2可与家具本体1的开口1x的侧缘部无干涉地转动。
铰链装置5,在关闭门2时受到冲击或者受到其它预期外的冲击后,虽然由于该冲击有时会使扭簧70的一端部70a横向偏移,但不会使其脱离第一链节30的弹簧承受板部32a,因此能够持续地对第一来链节30施加扭簧70的力,进而能够确保对门2的关闭作用力。如上所述,其原因在于,扭簧70的一端部70a配置在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与第二链节30的侧壁32之间,而且,第一链节30的弹簧承受板部32a与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的内侧面的间隙D1、以及弹簧承受板部32a与第二链节40的侧壁42的外侧面的间隙D2都比上述扭簧70的一端部70a的线宽W小。
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二主体40相对第一主体30的转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内,使上述扭簧70的一端部70a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第一主体10的侧壁12与第二链节40的侧壁42之间,所以,不管第二主体40位于任何转动位置,扭簧70的一端部70a都不会由于冲击而脱离弹簧承受板部32a。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而能够实施各种方式。例如,也可以是第一主体10不通过安装构造50而直接固定在家具本体1上。第一主体10并不局限于安装在家具本体上,而能够安装在箱体等的具有开口的对象上。
本发明的铰链装置可适用于家具、箱体及窗户等。

Claims (7)

1.一种铰链装置,具有:分别安装在不同对象上的第一、第二主体;第一、第二链节;以及扭簧,
上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部具有主壁和一对侧壁,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一端部进入到上述第一主体的一端部内,并以彼此分离的转动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一对侧壁上,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另一端部以彼此分离的其它转动轴线为中心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第二主体上,
上述第一链节具有与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大致平行的弹簧承受板部,通过上述扭簧的一端部推压该弹簧承受板部的缘面,而对上述第一链节进行转动施力,由此,对上述第二主体朝向上述第一主体进行转动施力,
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簧的一端部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二链节的外侧面之间,弹簧承受板部与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的间隙以及弹簧承受板部与第二链节的外侧面的间隙,都比上述扭簧的一端部的线宽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范围内,至少在第二主体最接近第一主体的转动位置,上述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二链节的外侧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范围的整个区域内,上述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与上述第二链节的外侧面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一端部也具有主壁和一对侧壁,第二链节的一端部进入到第一链节的一端部内,
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一对侧壁可转动地连结在上述第一主体的一对侧壁上,
上述第一链节的至少一个侧壁提供上述弹簧承受板部,该弹簧承受板部和扭簧的一端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主体和上述第二链节的侧壁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对上述扭簧,上述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分别具有上述弹簧承受板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扭簧卷绕在轴上,该轴离开上述第一、第二链节的第一主体上的转动轴线并被支承于第一主体的一对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主体具有彼此构成平行的一对支承壁部,
上述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的间隔在全长上大致相等,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的一端部与上述第一主体的侧壁的内侧面大致接触,并且另一端部与上述一对支承壁部的外侧面大致接触,
上述第二链节的侧壁在上述第一主体侧的一端部的间隔比在上述第二主体侧的另一端部的间隔宽,第二链节的一对侧壁的一端部接近第一链节的一对侧壁的内侧面,另一端部与上述一对支承壁部的内侧面大致接触。
CN2006100842700A 2005-05-31 2006-05-30 铰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3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8585A JP4657812B2 (ja) 2005-05-31 2005-05-31 ヒンジ装置
JP158585/05 2005-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3178A true CN1873178A (zh) 2006-12-06
CN1873178B CN1873178B (zh) 2010-05-12

Family

ID=37483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42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73178B (zh) 2005-05-31 2006-05-30 铰链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57812B2 (zh)
CN (1) CN187317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8866A (zh) * 2011-05-12 2011-08-31 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缓冲装置的微波炉的开门结构
CN102889033A (zh) * 2012-10-30 2013-01-23 伍志勇 家具用暗铰链
CN102953614A (zh) * 2012-11-13 2013-03-06 伍志勇 家具用铰链
CN113474529A (zh) * 2020-01-02 2021-10-01 豊元工业株式会社 多连杆铰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12489B2 (ja) * 2007-12-25 2012-08-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中折れ式ドア
CN101881113B (zh) * 2010-06-17 2013-04-10 伍志勇 家具铰链弹簧连接结构及其使用寿命延长的方法
WO2013031250A1 (ja) * 2011-08-31 2013-03-07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JP6431983B2 (ja) * 2016-02-19 2018-11-28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KR101714354B1 (ko) * 2016-07-18 2017-03-09 삼성정밀공업 주식회사 가구도어의 점프거리를 증대하는 가구힌지
JP6626214B2 (ja) * 2017-05-23 2019-12-25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ヒンジ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2973A (ja) * 1983-11-21 1985-06-19 余合住金産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チ機能付蝶番
SI8911131A (en) * 1989-06-01 1997-04-30 Mednarodno Podjetje Lama Furniture hinge, particularly cup-hinge
CN2101082U (zh) * 1991-08-31 1992-04-08 林聪吉 铰链结构
JPH06323055A (ja) * 1993-05-17 1994-11-22 Yogou Sumikin Sangyo Kk キャッチ付蝶番
JP4021184B2 (ja) * 2001-12-06 2007-12-12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キャッチ付きヒンジ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8866A (zh) * 2011-05-12 2011-08-31 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缓冲装置的微波炉的开门结构
WO2012152093A1 (zh) * 2011-05-12 2012-11-15 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微波炉的开门结构
CN102168866B (zh) * 2011-05-12 2012-11-28 广东格兰仕微波炉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带缓冲装置的微波炉的开门结构
US9521710B2 (en) 2011-05-12 2016-12-13 Guangdong Galanz Microwave Oven And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Door opening structure for microwave oven
CN102889033A (zh) * 2012-10-30 2013-01-23 伍志勇 家具用暗铰链
CN102889033B (zh) * 2012-10-30 2015-11-18 伍志勇 家具用暗铰链
CN102953614A (zh) * 2012-11-13 2013-03-06 伍志勇 家具用铰链
CN102953614B (zh) * 2012-11-13 2015-11-04 伍志勇 家具用铰链
CN113474529A (zh) * 2020-01-02 2021-10-01 豊元工业株式会社 多连杆铰链
CN113474529B (zh) * 2020-01-02 2022-08-02 豊元工业株式会社 多连杆铰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3178B (zh) 2010-05-12
JP2006336194A (ja) 2006-12-14
JP4657812B2 (ja) 201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3178A (zh) 铰链装置
AU2004302860B2 (en) Shuttered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AU2012374078B2 (en) Two point lock for bi-fold windows and doors
CN1009121B (zh) 家具铰链
CN101076647A (zh) 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强迫控制铰链
US20050086770A1 (en) Double pivot concealed hinge
US20080271290A1 (en) Multi-directional adjustment hinge
CN105745388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1054872A (zh) 锁芯
US7469955B2 (en) Rotatably-mountable bumper and method for cushioning contact between a vehicle hood and grill
CN1649361A (zh) 滑动机构及便携式终端
CN1590685A (zh) 弹簧锁
US20120042474A1 (en) Door mechanism
CN1262427A (zh) 乐器用夹紧装置
CN101059054A (zh) 复合型门掣
CN103061630A (zh) 铰链构造
GB2400406A (en) Latch assembly for a movable closure
CN2795387Y (zh) 用于枢转窗户的铰链装置
CN101054871A (zh) 盘式圆筒锁单元
JP2009228314A (ja) 車両用ドアヒンジ装置
CN1917681A (zh) 回转式移动通讯终端
CN1159889C (zh) 铰链装置
MY138776A (en) Fpc connector
JP4266862B2 (ja) ヒンジ装置
FR2991365A1 (fr) Serrure d'ouvrant de vehicule avec un pene et un verrou a fermeture systematiqu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2

Termination date: 201705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