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9806A - 投影型显示单元 - Google Patents

投影型显示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9806A
CN1869806A CNA2006100830101A CN200610083010A CN1869806A CN 1869806 A CN1869806 A CN 1869806A CN A2006100830101 A CNA2006100830101 A CN A2006100830101A CN 200610083010 A CN200610083010 A CN 200610083010A CN 1869806 A CN1869806 A CN 18698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unit
projection type
type display
lamp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301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69806B (zh
Inventor
那须隆志
大久保琢二
齐藤昌宏
和田佳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9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9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69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98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26Projecting separately subsidiary matter simultaneously with main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6Cooling;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00Projectors or projection-type viewer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1/14Details
    • G03B21/18Fire preventing or extinguis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投影型显示单元,其包括光源、包括光阀和投影透镜的光学单元、以及用于冷却光源和光学单元的冷却部分。光源和光学单元以及冷却部分都包含在防护壳体中。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布置在作为光源的灯与防护壳体之间的空间中。

Description

投影型显示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型显示单元,使得通过用光阀(一个或多个)辐射来自光源的光所获得的图像投影到用于显示图像的屏幕等上,特别涉及用于投影型显示单元的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通常称为视频投影机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光源、包括光阀和投影透镜的光学单元、以及用于冷却光源与光学单元的冷却部分包含在防护壳体中。投影型显示单元是将通过用光学单元中的光阀辐射从用作光源的灯发射的光所获得的图像通过投影透镜投影到屏幕上由此来显示图像的单元。
这样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也已经频繁地用于通过PCs(个人电脑)的外延进行电子演示。在这些显示单元中,特别需要一种作为用于笔记本式PC等的图像输出设备的便于携带的投影型显示单元。
另一方面,在投影型显示单元中,从作为光源的灯产生的热被传递到防护壳体使得防护壳体变热。如果防护壳体变得过热,则不能用手握持防护壳体。因此,有必要将防护壳体的温度抑制到可以用手握持防护壳体的水平。
作为设置有用于抑制防护壳体中温度升高的结构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例如已经知道日本专利早期公开No.2004-12827(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一种。
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用于使空气流过的较大空间设置在灯和防护壳体之间,并且灯的热量被气流带走,由此可以降低防护壳体的温度。
发明内容
但是,在根据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有必要在灯和防护壳体之间提供较大的空间,使得由此增大防护壳体的厚度,并且不可能满足减小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尺寸和厚度的需要。
考虑到以上几点进行了本发明。由此,有必要实现一种投影型显示单元使得可以实现降低防护壳体的温度同时能够减小尺寸和厚度。
根据本发明,投影型显示单元包括光源、包括光阀和投影透镜的光学单元、以及用于冷却光源和光学单元的冷却部分,光源和光学单元以及冷却部分都包含在防护壳体中。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布置在作为光源的灯与防护壳体之间的空间中。优选地,除了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之外,低导热性绝热片布置在灯和防护壳体之间的空间中。
在根据以上构造的本发明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通过布置在灯和防护壳体之间的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的热扩散效果和低导热性绝热片的隔热效果,可以将防护壳体的温度降低至可以用手握持防护壳体的水平,同时实现其中灯和防护壳体之间的空间被最小化的小且薄的结构。由此,可以极大地有助于实现可携带性优越的小且薄的投影型显示单元。
结合附图,从以下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本发明的以上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前视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底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的顶盖的立体图;
图8是用一只手握持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状态的示图;
图9是示出在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的投影透镜的暴露部分附近的结构的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在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的投影透镜的暴露部分附近的结构的竖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12A和12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冷却结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的灯板的布置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灯盖被移除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15是安装在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的灯盖从后侧观察时的平面图;和
图16是示出在根据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的灯盖的安装结构的竖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以下将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实施例。图1至5示出此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外观,其中图1是立体图,图2是前视图,图3是左侧视图,图4是右侧视图,并且图5是底视图。此外,图6是示出此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此处所示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是小且薄型的视频投影机,其具有B5大小和50mm或以下的厚度,并且其具有大约1.8Kg的轻的重量。
如图6所示,投影型显示单元1具有这样的构造,其中容纳作为光源的灯28的灯单元29、和包括三个颜色的光阀44(R)、44(G)、44(B)以及投影透镜49的光学单元30包含在防护壳体2中。用从灯单元29发射的光通过光阀44(R)、44(G)、44(B)所获得的图像通过投影透镜49投影到屏幕上,由此显示图像。
首先,将描述投影型显示单元1的防护构造。投影型显示单元1的防护壳体2由基体壳体3和顶盖4组成,诸如光学单元30之类的内部部件安装在基体壳体3上,而安装顶盖4以覆盖基体壳体3。此处,基体壳体3是由诸如镁和铝之类的金属材料形成的压铸制品,或是由硬树脂材料形成的树脂铸型,并且基体壳体3构成防护壳体2的底面部分、左右侧面部分和前面部分。另一方面,顶盖4是通过拉制铝合金等的金属片生产的处理过的金属片制品,并构成防护壳体2的上面部分和后面部分。顶盖4通过来自基体壳体3底侧的螺钉18和19固定成安装在基体壳体3上的状态。
如图2所示,投影透镜49通过透明的保护板20暴露到构成防护壳体2的前面部分的前面板3a,并且图像光从投影透镜49投影到屏幕上。此处,透明的保护板20布置成与前面板3a齐平,并且投影透镜49由保护板20密封并保护。此外,在保护板20以内,用于自动对焦的投影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经由半透明构件21设置在靠近投影透镜49的位置处。
在基体壳体3的左侧面3b处,操作部分6和接线端部分7集中地布置,如图3所示。此处,操作部分6被构造成具有电源开关按钮6a、输入信号转换按钮6b、自动对焦转换按钮6c、倾斜调节按钮6d、放大调节按钮6e、调焦按钮6f等,并且接线端部分7被构造成具有电源线连接接线端7a和图像信号输入接线端7b。另一方面,在此相对侧上的右侧面3c处,设置用于轴向风扇9的排放端口(百叶窗)10用于排放作为光源的灯28的热量,如图4所示。
基体壳体3的底面3d在后面部分的左右位置设置有固定支柱11,并在前部中心位置设置有伸缩支柱12,如图5所示。伸缩支柱12被伸长并缩短以从基体壳体3向外突出并从基体壳体3向内缩回,并且显示单元的投影角的调节(倾斜调节)是通过伸缩支柱12的运动来控制的。此外,基体壳体3的底面3d设置有用于作为冷却部分的风扇(sirocco fan)的进气部分13,并设置有多个通风孔14,并且用于封闭开口(该开口用于替换作为光源的灯单元29)的树脂制成的灯盖15通过螺钉16附装到底面3d。灯盖15设置有多个排热孔17用于排放灯单元29中产生的热量。
在具有上述防护构造的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中,构成防护壳体2的上面部分和后面部分的顶盖4是通过拉制由具有高导热性的金属(例如铝合金)形成的大约1mm厚的金属片来生产的。如图7所示,用于将顶盖4拧至基体壳体3的多个凸起5突出地设置在顶盖4的后侧上。
凸起5由树脂制成,并通过注塑与顶盖4的金属片一体地铸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NMT(Nano-Mold Technology)工艺,金属片的表面被设置有精细的凹入和突起以获得通过键结构连接至树脂的性能,并且树脂被模铸成处于牢固地附装到金属片表面的状态,由此可以便宜且有保证地保持多个凸起5至顶盖4的固定的强度。附带地,固定凸起5至顶盖4的方法不限于NMT工艺;例如,凸起5可以通过焊接或通过使用坚固的粘结剂固定至顶盖4,以获得一体固定的结构。具有凸起5的顶盖4放置在基体壳体3上。在此条件下,顶盖的后侧端部通过螺钉18固定至基体壳体3的底面3d,并且螺钉19从基体壳体3的底面3d侧紧固至凸起5,由此顶盖4和基体壳体3被固定。
因为顶盖4由金属片制成,所以其在强度和热辐射性质上比树脂等优越;由此,此构造对采用此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的防护壳体2来说是优选的,并具有降低内部温度的效果。对于采用的金属片顶盖4来说,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中,可以最小化防护壳体2的上面部分的厚度,这极大地有利于实现具有50mm或更小厚度的超薄构造。
此外,为了提高可携带性,此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具有这样的结构:如从上述的防护构造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操作部分6和接线端部分7集中地布置在防护壳体2的一个侧面处(左侧面),而在相对侧上的侧面(右侧面)设置有用于排放灯单元29中产生的热的排放端口10,并且没有部件布置在用于使投影透镜40暴露至前面板3a的开口的相对侧上的后面部分处,使得可以用手容易地握持该部分。防护壳体2的后面部分由上述的金属片顶盖4组成。特别地,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中,顶盖4的后面部分4a从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卧倒的U形曲面形状。
由此,此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被构造成具有50mm或更小的厚度,并具有顶盖4的形成为U形曲面形状的后面部分4a,由此可以用一只手牢固地握持该部分,如图8所示。具体地,在顶盖4的具有大致角状的后面部分4a处,指尖握持到的深度很小,使得用一只手握持的状态不稳定。在此实施例中,另一方面,顶盖4的后面部分4a形成为U形曲面的形状,基于人体工程学,该部分有利地配合至手掌,并且显示单元上的握持延伸到指尖,使得即使用一只手也可以安全且有保证地握持显示单元。
在此构造中,顶盖4的后面部分4a优选形成为具有防护壳体2的厚度T的大约一半的半径R的圆弧形状(R=1/2×T),或可以形成为诸如抛物线或椭圆之类的连续曲线形状。这使得可以实现在用手握持显示单元时刚好适合于手掌形状的曲面形状,并可以提高显示单元的可携带性。
因为顶盖4是通过拉制金属片来生产的,所以可以容易地获得曲面形状。此外,因为顶盖4在其后侧上具有树脂形成的凸起5,并在凸起5处拧至基体壳体3侧,所以没有突出部分出现在顶盖4的外表面上。此外,因为顶盖4是如上述通过拉制金属片来生产的,所以消除了如在树脂铸型的情况下所经历的模具的分模线(split line)上的分型线(parting line),使得可以提供具有流线型外观设计的投影型显示单元。
图9和10示出在前面板3a中的投影透镜49的暴露部分附近的结构。如此处所示,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显示单元中,安装在与前面板3a齐平的位置中的透明保护板20布置在投影透镜49的前侧上,使得投影透镜49的前侧被保护板20密封,并且投影透镜49被保护板20保护。
保护板20由透明的树脂或玻璃形成,在透明树脂或玻璃的前后侧上设置有AR涂层以将亮度效率的降低抑制到1%至2%。保护板20安装在前面板3a中,并夹在顶盖4和基体壳体3之间。保护板20在其上端表面和下端表面处设置有凸缘部分20a、20b,并且凸缘部分20a、20b分别与顶盖4和基体壳体3啮合,由此防止保护板20脱落并保持在合适的位置。附带地,位于保护板20的左右侧上的前面板3a与装饰板22a和22b配合,用于提高设计质量。
此外,在此实施例的显示单元的内部中,在保护板20的内侧上,布置比保护板20略大的板状半透明构件21。半透明构件21固定地熔合到前面板3a的内侧,并在其中间部分中设置有与投影透镜49相对应的开口,使得投影透镜49通过该开口暴露。在半透明构件21的内侧上,用于自动对焦的投影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布置在投影透镜49附近。投影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在一侧上具有光发射装置而在另一侧上具有光接收装置。从光发射装置朝向屏幕发射的红外光束被屏幕反射,并且反射光束被光接收装置接收,以由此测量投影距离,用于自动控制投影透镜49的自动对焦调节以及用于失真校正的上下调节。
此处,半透明树脂或玻璃具有10%至50%的可见光透射率以及不小于90%的用于检测投影距离的红外光束的透射率。用于此目的的最合适的材料示例包括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生产的异丁烯酸树脂材料“ACRYPET(商标)”。通过设置这样的半透明构件21,内部部件从外部是不可见的,使得投影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可以布置在投影透镜49附近。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具有这样的结构:安装成与防护壳体2的前面板3a齐平的透明保护板20布置在投影透镜49的前侧,具有与投影透镜49相对应的开口的半透明构件21布置在透明保护保20的内侧上,并且用于自动对焦的投影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布置在半透明构件21的内侧上,由此实现了具有没有用于传感器等的开口的表面的简单外观。
在此构造中,因为投影透镜49由组装到防护壳体2的前面板3a中的保护板20保护,所以防止了投影透镜49被损坏并防止了杂质粘附到投影透镜49。此外,因为保护板20被组装成与前面板3a齐平,所以消除了在前面板3a附近的灰尘聚集,使得可以抑制由于灰尘等的粘附造成的图像干扰。
此外,在此投影型显示单元中,投影透镜49的前侧用保护板20密封,使得彻底防止了灰尘等进入显示单元的内部,使得显示单元内部中的冷却气流的路径稳定,并且可以提高冷却效率。
此外,在此投影型显示单元中,采用了半透明构件21布置在保护板20的内侧上并且投影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布置在半透明构件21的内侧上的结构,由此保护距离检测传感器24a、24b可以布置在投影透镜49附近。由此,提高了显示单元内部的空间效率,其极大地有助于减小显示单元的尺寸和厚度。
此外,在此构造中,半透明构件21具有在与投影透镜49相对应的开口的边缘部分处朝向投影透镜49突出的凸缘部分21a。由于设置在半透明构件21中的凸缘部分21a的存在,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可以防止显示单元内部的灯28的光泄漏到投影透镜49的前侧作为不需要的反射光(漫射光)。
此外,在此构造中,保护板20安装成夹在顶盖4和基体壳体3之间的状态。由此,在保护板20已经被损坏或打碎的情况下,通过从基体壳体3拆卸顶盖4可以容易地用一个新保护板替换保护板20。
现在,以下将描述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1的内部结构。如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具有这样的构造:包括作为光源的灯28的灯单元29、包括三个光阀44(R)、44(G)、44(B)和投影透镜49的光学单元30、以及作为冷却部分用于冷却灯单元29和光学单元30的风扇51、52和56、57以及轴向风扇9、用于供应电能至灯28等的电源电路单元25、信号处理电路单元26、以及操作部分和接线端部分单元27等等安装在防护壳体2的内部。
灯单元29具有灯28安装在单元壳体内部的构造,并且可以通过在基体壳体3的底面3d处打开灯盖15来替换灯28。如图11所示,光学单元30被构造成包括蝇眼透镜31、偏振转换元件32、聚光透镜33、分色镜34、35、全反射镜36、37、38、中继镜39、40、物镜41、42、43、包含作为显示元件的液晶面板45的三个光阀44(R)、44(G)、44(B)、棱镜48、投影透镜49等。
在光学单元30中,从灯28发射的非偏振白光在从蝇眼透镜31穿过时通过偏振转换元件32转换成线形偏振光,并由聚光透镜33聚集成没有亮度不均匀的均一的白光,并且没有亮度不均匀的白光穿过分色镜34、35,将入射在三个光阀44(R)、44(G)、44(B)上。
在这种情况下,白光被作为色彩分离装置的分色镜34、35分离成红光(R)、绿光(G)和蓝光(B),并且在红光入射在红光光阀44(R)上之前,红光穿过中继镜39、全反射透镜36、中继镜40和全反射镜37,以通过物镜41聚集。此外,在绿光入射在绿光光阀44(G)上之前,绿光穿过分色镜35以通过物镜42聚集。此外,在蓝光入射在蓝光光阀44(B)上之前,蓝光从分色镜34穿过全反射镜38以通过物镜42聚集。
三个光阀44(R)、44(G)、44(B)每个都被构造成在液晶面板45的入射侧和出射侧上具有偏振板46和47,其中在每个颜色的光入射到液晶面板45之前,每个颜色的光都通过入射侧上偏振板46校正为偏振方向。液晶面板45通过对应于每种颜色外加的图像信号调节各个光;然后,当这样获得的三个被调节的束传输穿过出射侧上的偏振板47时三个被调节的束被偏振为图像束,图像束入射在棱镜48上。在棱镜48中,各种色彩的图像束被综合,并且合成的图像光通过投影透镜49投影到屏幕上,以显示彩色图像。
在包括如上构造的投影光学系统的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在灯单元29中、在光学单元30中的偏振转换单元32和光阀44(R)、44(G)、44(B)附近产生高热量,使得这些部件必须被强制冷却以保持不高于操作保证温度的温度。
将描述冷却结构。如图6、11、12A和12B所示,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第一和第二风扇首先安装作为冷却部分。相同类型的小型风扇被用作第一和第二风扇51和52。呈堆叠状态的风扇51和52布置在光学单元20的后侧上的空间中,其中第一风扇51的进入端口51a向上而第二风扇52的进入端口52a向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和第二风扇51和52在用于显示单元内部的进入端口的进入空间被充分确保的条件下安装到基体壳体3上,并且通过设置在基体壳体3的底面3d中的多个通风孔14控制空气的进入。
在此构造中,第一风扇51通过管道53将空气吹至灯29并吹至光学单元30中的偏振转换元件32附近以冷却它们,如图12A所示,而第二风扇52通过管道54将空气吹至电源电路单元25以冷却它,如图12B所示。
在这样的冷却部分中,通过使用两个小型风扇可以确保足量的冷却气流,并且显示单元内部的安装空间可以通过将风扇51和52布置为堆叠的状态而抑制成较小;由此,冷却部分的构造可以极大地有助于减小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尺寸和厚度。
此外,在这样的冷却部分中,第一风扇51将空气吹至灯单元29和光学单元30,而第二风扇52将空气吹至电源电路单元25,使得最优化显示单元内部的冷却气流的流动,并且由此实现有效的冷却。附带地,第一风扇51和第二风扇52可以布置成相反的构造,其中第一风扇51将空气吹至电源电路单元25,而第二风扇52将空气吹至灯单元29和光学单元30;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如上述相同的冷却效果。
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作为进一步的冷却部分,第三和第四风扇56和57分别布置在投影透镜49的左侧和右侧上。第三和第四风扇56和57通过有效地利用投影透镜49的左右侧上的空间来布置。此处,第三风扇56和第四风扇57在形状上不相同但是在形状上左右对称,并且它们安装在基体壳体3上,它们各自的进入端口56a和57a朝向投影透镜49。空气进入到第三风扇56和第四风扇57是通过设置在基体壳体3的底面3d中的灰尘过滤进入部分13引导至投影透镜49的下侧上来进行的。
在此构造中,第三风扇56和第四风扇57通过沿基体壳体3的底部设置的薄型导管58和59将空气吹至光学单元30的光阀44(R)、44(G)、44(B)附近,用于冷却光阀44(R)、44(G)、44(B)的附近。
通过光学单元30的光阀44(R)、44(G)、44(B)的附近被第三风扇56和第四风扇57冷却的构造,显示单元内部的冷却气流的流动被进一步优化,并且可以进一步实现有效的冷却。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冷却部分中,风扇56和57以左右对称的形状布置,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效率。更具体的,如果左右风扇56和57形状相同,则左右风扇以相反的状态布置,使得各个吹风端口在竖直方向上相反地定位,这需要具有复杂路径的导管,并且其结果是由于导管中压力损失导致空气量减少。另一方面,在此实施例的冷却部分的情况下,使用在形状上左右对称的左右风扇56和57,由此可以使用具有沿基体壳体3的底部的简单路径的薄型管道58和59,使得来自风扇56和57的吹风端口的气流可以无阻抗地引导至光学单元30,并且显著地提高了冷却效率。
此外,在此构造中,空气流入到布置在投影透镜49的左右侧上的风扇56和57是通过设置在基体壳体3的底面3d中的灰尘过滤进入部分13引导至投影透镜49的下侧上来进行的;由此,通过进入部分13处的灰尘过滤器防止了灰尘等进入,使得可以确定地保护投影透镜49和光学单元30免受灰尘等的损坏。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为了提高特别是在产生大量热的灯单元29附近的冷却效率,并排布置两个位于基体壳体3的右侧面3c的内侧上的灯单元29附近的轴向风扇9,并且从灯单元29产生的热空气通过轴向风扇9从排放端口10排出。
此外,为了实现具有50mm或以下的厚度以及可携带性的薄的形式,如同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靠近产生大量热的灯单元29的顶盖4必须被保持在可以用手握持顶盖4的温度,同时使灯单元29和顶盖4之间的空间最小化。由于此原因,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作为高导热性金属片制品(其导热率高于空气)的灯板61布置在灯单元29和顶盖4之间的空间中,由此可以降低顶盖4的温度。
如图13所示,灯板61是被布置成充分覆盖灯单元29的上侧的金属片制品,并且构成灯板61的高导热性材料的热扩散效果使得其在可以降低顶盖4的温度同时最小化从灯单元29至顶盖4的距离。此外,低导热性的绝热片62(其导热率低于空气)粘附到灯板61的上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并且绝热片62的绝热效果使得可以进一步降低顶盖4的温度。在此构造中,诸如纯铝(JIS A1000)和铜之类的高导热性金属用作灯板61的材料,而例如真空绝热材料用作绝热片62。
在此构造中,需要抑制顶盖4的温度至40℃到50℃的温度,其允许使用者没有任何问题地用手握持顶盖4,有必要使用具有0.0044W/mK的导热率和大约0.5mm厚度的片作为绝热片62,并将灯板61的温度抑制到大约70℃至大约80℃的温度。为了达到此温度,具有高热阻和高导热率的材料用于灯板61使得从灯28接收的热量在表面方向上有效地扩散。此处,在例如165W级的超高压水银灯用作灯28的情况下,当诸如纯铝之类的具有大约200W/mK导热率并具有9000mm2热辐射面积的材料用于灯板61时,灯板61的温度可以抑制为大约80℃;当诸如铜之类的具有大约400W/mK导热率并具有6000mm2热辐射面积的材料用于灯板61时,灯板61的温度可以抑制为80℃或以下。
由此,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通过布置在灯单元29和顶盖4之间的灯板61的热扩散效果和绝热片62的绝热效果,实现了降低顶盖4的温度,同时实现了使灯单元29和顶盖4之间的空间最小化的薄型结构。
对于在此构造中的布置来说,灯单元29、灯板61、绝热片62和顶盖4是以此顺序布置的。此处,由高导热性材料形成的灯板61布置在绝热片62和灯单元29之间,使得在耐热温度方面相对低的低导热性材料可以用于绝热片62。在这种情况下,根据用于灯板61的高耐热材料,可以满足灯单元29附近的高温条件的需要。
此外,在此构造中,灯板61优选地由除具有高导热率外还具有高反射系数的金属片制品组成。更具体地,通过采用具有这样的高反射系数的灯板61,可以最小化由于从灯28的直射光和热辐射导致的热接收,使得该设计进一步有效地降低了顶盖4的温度。
此外,在此构造中,灯板61被布置成使得其热辐射表面朝向靠近轴向风扇9的空间,其中显示单元内部的冷却气流的速度相对较高,由此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热辐射。更具体地,在显示单元内部靠近轴向风扇9的空间中,由于轴向风扇9的排放力,气流的速度W相对高,大约为1m/s至1.5m/s。根据布置成使得其热辐射表面面对该空间的灯板61,可以有效地扩散从灯28接收到的热量,使得可以实现较高效率的热辐射,其极大地有助于降低顶盖4的温度。
此外,在此构造中,灯单元29具有被容纳在单元壳体29a内部的灯28,单元壳体29a在其内部上具有反射器。此处,特别是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单元壳体29a的上侧在形状上是开放的,并且灯板61紧密地布置以覆盖开放侧,由此也起反射器的作用。根据这样的构造,可以最小化灯28和灯板61之间的距离,其进一步有利于使显示单元变薄。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作为灯单元29附近的热辐射结构,用于替换灯单元29的灯盖15的结构设置有性能特征。将参考图14至16描述灯盖15的结构。图14示出在灯盖被移除的情况下基体壳体3的底面。在灯盖被移除的情况下,用于储存灯单元29的储存部分64的开口65暴露在基体壳体3的底面3d处,使得可以通过开口65替换灯单元29。
树脂制成的用于封闭开口65的灯盖15通过螺钉安装到基体壳体3上,使得灯盖15处于被安装在开口65周围的安装凹入66中的状态,并且灯盖15具有不小于开口65的面积的两倍的较大面积。此外,如图15所示,面积略小于灯盖15的金属的辐射绝热板67布置在灯盖15的后侧上,并安装到灯盖15上,灯盖15和绝热板67之间需要大约1mm的间隙。热反射系数高于灯盖15的金属片(例如铝、不锈钢灯)用作辐射绝热板67。
在灯盖15安装到基体壳体3上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在后侧上的辐射绝热板67与基体壳体3的安装凹入66在不小于辐射绝热板67的一半面积的区域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安装灯盖15。
由此,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中,金属的辐射绝热板67设置在用于封闭用于灯单元29的储存部分64的开口65的灯盖15的后侧上,使得辐射绝热板67起抵抗来自灯单元29的热的缓冲构件的作用。此外,因为在辐射绝热板67和灯盖15之间存在间隙,所以热不会容易地从辐射绝热板67传递至灯盖15,使得有效地抑制了灯盖15的温度升高。
此外,在此构造中,因为在后侧上的辐射绝热板67与基体壳体3表面接触的状态下安装灯盖15,所以从灯单元29接收的热可以从辐射绝热板67传递至基体壳体3并由此扩散。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构造中,灯盖15形成为具有至少两倍于开65的尺寸的尺寸,并且辐射绝热板67放置成与基体壳体3至少在绝热板67的一半面积的区域上表面接触,由此可以获得进一步有效的热辐射效果。结果,灯盖15和基体壳体3的表面温度变得均匀,并且可以稳定显示单元的内部温度。
此外,如图15所示,辐射绝热板67设置有多个排热孔68。辐射绝热板67中的排热孔68形成在与灯盖15中的排热孔17相对应的位置处,通过排热孔17和68确定地提供了通风性能,由此防止发生显示单元内部的热滞止,并且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热辐射。
通过上述的热辐射结构,根据此实施例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已经从试验上确定具有灯盖的表面温度降低大约4℃的优点。
附带地,在此构造中,基体壳体3优选地由具有需要的强度、较轻的重量和优越的热辐射性能的金属形成,例如镁、铝、或钛、或包含这样的金属的合金。这确保了可以减小此实施例中的投影型显示单元的尺寸和重量,同时保持上述的热辐射效果。
尽管已经参考以上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必然不限于实施例的构造,并且当然可以采用其它的各种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含涉及2005年5月26日提交至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JP 2005-154153的主题,其整个内容通过引用包含在本文中。

Claims (9)

1.一种投影型显示单元,包括光源、包括光阀和投影透镜的光学单元、以及用于冷却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单元的冷却装置,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冷却装置都包含在防护壳体中,其中
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布置在作为所述光源的灯与所述防护壳体之间的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防护壳体的顶盖由金属片形成,并且所述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布置在作为所述光源的所述灯与所述顶盖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的材料是纯铝或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除了所述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之外,低导热性绝热片布置在作为所述光源的所述灯与所述防护壳体之间的所述空间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所述低导热性绝热片的材料是真空绝热材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所述灯、所述金属片部件、所述绝热片和所述防护壳体以此顺序布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金属片部件由具有高反射系数的金属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型显示单元,其中所述金属片部件被布置成热辐射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单元内部的冷却气流的流动速率相对较高的空间。
9.一种投影型显示单元,包括光源、包括光阀和投影透镜的光学单元、以及用于冷却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单元的冷却装置,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学单元、以及所述冷却装置都包含在防护壳体中,其中
所述防护壳体的顶盖由金属片形成,高导热性金属片部件和低导热性绝热片从灯侧以此顺序布置在作为所述光源的所述灯与所述顶盖之间的空间中,并且所述冷却装置使得冷却空气以相对较高的流动速率在所述空间中流动,由此
即使在所述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冷却所述灯并降低所述顶盖的温度。
CN2006100830101A 2005-05-26 2006-05-25 投影型显示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9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54153 2005-05-26
JP2005-154153 2005-05-26
JP2005154153A JP4229087B2 (ja) 2005-05-26 2005-05-26 投射型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9806A true CN1869806A (zh) 2006-11-29
CN1869806B CN1869806B (zh) 2010-10-27

Family

ID=3744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83010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69806B (zh) 2005-05-26 2006-05-25 投影型显示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753532B2 (zh)
JP (1) JP4229087B2 (zh)
KR (1) KR101231425B1 (zh)
CN (1) CN1869806B (zh)
TW (1) TWI31011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3905B (zh) * 2008-10-06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路引擎以及使用该光路引擎的投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0405B (zh) * 2006-09-05 2010-09-29 深圳华强三洋技术设计有限公司 投影装置
JP5058554B2 (ja) 2006-10-16 2012-10-24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101338023B1 (ko) * 2006-12-04 2013-12-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JP5383030B2 (ja) * 2007-04-05 2014-01-08 三洋科技中心(深▲セン▼)有限公司 プロジェクター
TWI326792B (en) * 2007-05-21 2010-07-01 Coretronic Corp Illuminant module and optical projection device
JP4576617B2 (ja) 2008-07-04 2010-11-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5151948B2 (ja) * 2008-12-10 2013-02-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放熱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381449B2 (ja) * 2009-07-22 2014-01-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TWI483093B (zh) * 2009-12-30 2015-05-01 Foxconn Tech Co Ltd 筆記型電腦
TWI417635B (zh) * 2009-12-30 2013-12-01 Qisda Corp 電子裝置及投影機
JP5471708B2 (ja) * 2010-03-29 2014-04-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
CN101986200B (zh) * 2010-07-19 2012-07-18 深圳雅图数字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Dlp投影机液冷散热设备
US9655261B2 (en) 2013-03-21 2017-05-16 Htc Corporation Ca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4749862B (zh) * 2013-12-26 2017-07-21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的防尘罩
US11061304B2 (en) * 2017-04-03 2021-07-13 SmartDeco LLC Rear-projected animate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3135A (en) * 1993-01-08 2000-11-28 Novitsky; Charles Method for producing vacuum insulating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
JP3598752B2 (ja) * 1996-10-04 2004-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H11284295A (ja) 1998-03-27 1999-10-15 Seiko Epson Corp 回路基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TW403854B (en) * 1998-11-10 2000-09-01 Seiko Epson Corp Projection type display device
JP2000231154A (ja) * 1999-02-10 2000-08-22 Hitachi Ltd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光学系部
JP3572982B2 (ja) * 1999-02-19 2004-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3348691B2 (ja) 1999-05-18 2002-11-2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筐体
US6472828B1 (en) * 2000-06-23 2002-10-29 Infocus Corporation Control for projector lamp heat dissipation
JP4314552B2 (ja) * 2001-02-14 2009-08-1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ロジェクタ用ランプと液晶プロジェクタ
TW479152B (en) 2001-02-14 2002-03-11 Acer Peripherals Inc High thermal diffusion efficiency light device
US6755541B2 (en) * 2001-05-22 2004-06-29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US6863421B2 (en) * 2001-06-11 2005-03-08 Infocus Corporation Lamphouse
JP2004012827A (ja) 2002-06-07 2004-01-15 Sony Corp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3758622B2 (ja) * 2002-08-08 2006-03-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光学ユニット、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3808422B2 (ja) 2002-11-18 2006-08-09 Necビュー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装置の冷却構造及び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4219752A (ja) * 2003-01-15 2004-08-05 Tamron Co Ltd 映像投射装置及び映像投射装置の冷却方法
JP3829813B2 (ja) * 2003-02-25 2006-10-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
JP3760921B2 (ja) * 2003-03-11 2006-03-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源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4350334A (ja) 2003-03-26 2004-12-09 Yamaha Corp 熱発電装置
JP2005114123A (ja) 2003-10-10 2005-04-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真空断熱材およびその真空断熱材の使用方法
US7090360B2 (en) * 2003-07-28 2006-08-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Projector
JP2005121704A (ja) 2003-10-14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ロジェクタ
CN1609700A (zh) * 2003-10-20 2005-04-27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投影机及用于投影机的遮光散热罩
US7270418B2 (en) * 2003-12-26 2007-09-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and projector
JP2007248753A (ja) * 2006-03-15 2007-09-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投影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3905B (zh) * 2008-10-06 2011-06-2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路引擎以及使用该光路引擎的投影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9806B (zh) 2010-10-27
TWI310114B (en) 2009-05-21
JP2006330382A (ja) 2006-12-07
JP4229087B2 (ja) 2009-02-25
TW200707063A (en) 2007-02-16
US7753532B2 (en) 2010-07-13
US20060268239A1 (en) 2006-11-30
KR101231425B1 (ko) 2013-02-07
KR20060122726A (ko) 2006-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9806A (zh) 投影型显示单元
KR101231269B1 (ko) 투사형 표시 장치
CN1105453C (zh) 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174284C (zh) 光源装置及其投影仪
CN1293425C (zh) 投影仪
KR100727517B1 (ko) 투사표시장치, 화상투사시스템 및 광원장치
CN1873521A (zh) 光调制元件单元,投射光学单元以及图像投射装置
JP2008058654A (ja) 投影側光学系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CN1169355C (zh) 投影电视的冷却结构
JP2006330380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530736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机
CN108427239A (zh) 光源装置及投影装置
CN1448756A (zh) 偏振光变换装置、照明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JP4462111B2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705910A (zh) 照明装置、投影仪
CN100529957C (zh) 投影型显示单元
CN211979402U (zh) 一种立式投影仪
CN104238244A (zh) 图像投影装置
CN211478843U (zh) 投影机
CN210776144U (zh) 一种密封式投影仪
JP4144607B2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CN114675476B (zh) 一种光机板以及投影光机
JPH10142695A (ja) 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及びマルチ液晶プロジェクタ装置
JP2009109710A (ja) 投射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186865A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