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410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4107A
CN1864107A CN 200480029344 CN200480029344A CN1864107A CN 1864107 A CN1864107 A CN 1864107A CN 200480029344 CN200480029344 CN 200480029344 CN 200480029344 A CN200480029344 A CN 200480029344A CN 1864107 A CN1864107 A CN 1864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endless belt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intermediat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293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5760C (zh
Inventor
森本成则
山田雅则
高井康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6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4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576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576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在架设在驱动辊(11A)与从动辊(11B)之间的中间转印带(11)形成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内侧配置有: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一偏心凸轮(211、221)、分别与第一偏心凸轮(211、221)一体地旋转的第二偏心凸轮(212、222)、与第二偏心凸轮(212、222)的周面接触的凸轮随动件(214、224)、和与凸轮随动件(214、224)分别保持转印辊(413A~13D)的传递部件(215A~215D)。根据第一偏心凸轮(211、221)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的接触的状态,改变传递部件(215A~215D)保持的转印辊(13A~13D)的上下位置。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沿一个方向并列配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而形成色调相互不同的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部,隔着中间转印带或转印输送带,能在纸等记录介质上形成全彩(full color)图像的级联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来说,不仅形成单色图像,而且形成全彩图像的要求高涨起来,电子照相方式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的开发在推进。通常,全彩图像形成装置对彩色图像进行过色分解的多种色调的图像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使用对应的色调的调色剂进行图像形成。例如,通过加色混合的三原色的各色调(红、绿、蓝)的滤色器读取同一彩色图像,根据读取的数据至少作成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各色调(青、品红、黄)的图像数据,根据各色调的图像数据,使用对应的色调的调色剂作成可视化像,通过将各色调的可视化像重合起来,形成全彩图像。
在这样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中,对每一种色调都需要曝光工序、显影工序和转印工序,同时各色调的可视化像的定位成为问题,全彩图像的图像形成速度给人比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速度慢的深刻印象。
因此,迄今,提出了这样一种级联方式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旋转自如地设置有半导电性的环带,沿着环带的外周面的移动方向,分别将个别地形成色调相互不同的可视化像的多个图像形成部配置成一列,环带至少在旋转一周期间形成一张全彩图像。
在级联方式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将在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各种色调的可视化像重合在环带的外周面上后,转印在纸上的中间转印方式;或者将在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各种色调的可视化像,依次转印在被吸附在环带的外周面上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的转印输送方式,谋求全彩图像形成的高速化。全彩图像形成时,在中间转印方式中环带的外周面,在转印输送方式中,由环带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以规定的压力与各图像形成部中个别地具备的像载体接触。
转印输送方式由于将在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可视化像直接转印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所以具有对各色调只需进行一次转印工序即可完成的优点,但由于将记录介质吸附在环带上输送,所以不仅需要用于使记录介质带电的结构,而且记录介质的带电电荷对可视化像的转印状态产生影响,具有使图像形成状态劣化的缺点。与此不同,中间转印方式虽然要对各色调进行两次转印工序,但不需要为了输送而使记录介质带电,能使图像形成状态良好,这一点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虽然说全彩图像形成的要求增高,但现在,黑色调的单色图像形成仍是主流,希望单色图像的形成进一步高速化。为此,在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中,有必要解决经由用于形成全彩图像而配置的多个图像形成部进行的单色图像形成的低速化。
此外,在级联方式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单色图像形成时,只在多个图像形成部中的单一的图像形成部进行图像形成,在其余的图像形成部中不进行图像形成。这样,在单色图像形成时不使用的图像形成部中,也有必要防止由于像载体接触在环带或记录介质上引起的像载体的劣化或调色剂的混色。
此外,不进行单色图像形成和全彩图像形成两者中的任一者而待机时,如果环带处于与各像载体接触的状态,则环带发生变形。此外,阻塞(jam)处理时,不能取出残留在像载体与环带之间的记录介质,维护作业时不能进行部件的更换和清扫。
因此,在现有的级联方式的全彩图像形成装置中,公开了除了形成减色混合的三原色各自的图像用的图像形成部之外,还具有形成黑图像的图像形成部,而且,形成单色图像时和形成全彩图像时,改变环带相对于这些图像形成部的位置,谋求单色图像形成的高速化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
在这些现有的结构中,使架设环带并将旋转力供给到环带的驱动辊和从动辊中的至少一方相对于图像形成部移动。在这些结构中,环带移动时,架设环带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轴间距离总是维持一定,不考虑环带的周长变化,能使环带移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0396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0-29343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57480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形成单色图像时和形成全彩图像时,明显地使环带的位置移动,为了对形成单色图像时不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具备的像载体不致产生不良影响,有必要使驱动辊或从动辊的移动量大一些,存在导致装置的大型化的问题。
此外,各图像形成部具备的像载体和环带在被称作转印钳的规定宽度的转印区域接触,在该转印区域中,环带根据像载体的表面曲率而弯曲,所以在将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轴间距离总是维持一定的结构中,从形成单色图像时不使用的图像形成部具备的像载体离开的环带发生松动,存在环带发生蠕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产生装置的大型化和环带的蠕动,能根据图像形成内容,使环带接触或离开像载体的图像形成装置。
发明内容
作为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征在于,具备:
在装置内的位置固定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架设的并形成带状的移动路径的环带;
在沿着上述环带的移动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并列设置的多个像载体;
配置在上述移动路径的内侧,隔着上述环带的一部分分别与上述多个像载体相对的多个转印部件;
使各个上述多个转印部件分别接近或离开上述多个像载体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
伴随上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动作,使上述环带与上述多个像载体分别接触或离开的带接离机构。
在该结构中,根据位于由环带形成的带状的移动路径内侧的多个转印部件分别隔着环带接近或离开多个像载体,不伴随环带架设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位置变动,环带分别接触或离开多个像载体。因此,不使用用于改变驱动辊或从动辊的位置的复杂的机构,环带分别接触或离开多个像载体。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
(1)在装置内的位置固定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架设的并形成带状的移动路径的环带;
在沿着上述环带的移动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并列设置的多个像载体;
配置在上述移动路径的内侧,隔着上述环带的一部分分别与上述多个像载体相对的多个转印部件;
以平行于上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转轴的旋转轴为中心,以基于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的偏心凸轮;
将上述偏心凸轮的规定旋转角度的半径变化转换成相对于上述转印部件的上述像载体的接离方向的位置变动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
使上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卡止,与上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动作连动,使上述环带的移动路径变形的张力部件。
在该结构中,如果偏心凸轮根据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以旋转角度进行旋转,则偏心凸轮的规定的旋转角度的半径变化,隔着转印部件移动机构传递到转印部件,与转印部件相对于像载体的接离方向改变位置的同时,通过与转印部件移动机构连动的张力部件使环带的移动路径变形。因此,位于由环带形成的环状的移动路径内侧的多个转印部件分别夹着环带,根据分别接近或离开多个像载体,不伴随架设环带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位置变化,环带分别接触或离开多个像载体。
如果采用本发明,则由于位于由环带形成的环状的移动路径内侧的多个转印部件分别夹着环带,分别接近或离开多个像载体,不伴随架设环带的驱动辊和从动辊的位置变化,能使环带分别接触或离开多个像载体,所以为了使环带的移动路径呈根据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的状态,不需要使用用于使驱动辊或从动辊改变位置的复杂的机构,能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带接离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带接离机构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
图6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张力部件中包括的辊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开始通电时控制部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输入有来自外部的图像输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请求时控制部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第一偏心凸轮和第二偏心凸轮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符号说明:
11中间转印带
11a驱动辊
12b从动辊
13a~13d转印辊
100图像形成装置
101a~101d感光鼓
210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
211、221第一偏心凸轮
212、222第二偏心凸轮
214、224凸轮随动件
215a~215d传递部件
220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
230张力部件
231杠杆
232辊
233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说明图。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从外部传递的图像数据,对纸等记录介质形成多色和单色的图像。为此,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曝光单元E、感光鼓(相当于本发明的像载体)101(101A~101D)、显影单元102(102A~102D)、带电辊103(103A~103D)、清扫单元104(104A~104D)、中间转印带(相当于本发明的环带)11、中间转印辊(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部件。以下简称转印辊)13(13A~13D)、二次转印辊14、定影装置15、纸输送路径P1、P2、P3、供纸盒16、手动供纸托盘17和排纸托盘18等。
图像形成装置100使用对应于在对彩色图像进行色分解获得的作为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青(C)、品红(M)和黄(Y)中加入了黑(K)的四色的各色调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感光鼓101(101A~101D)、显影单元102(102A~102D)、带电辊103(103A~103D)、转印辊13(13A~13D)和清扫单元104(104A~104D)对应于各色调分别各设置四个,构成四个图像形成部PA~PD。图像形成部PA~PD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上排列成一列。
带电辊103是使感光鼓101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匀带电的接触方式的带电器。也能用采用带电刷的接触方式的带电器,或采用带电充电器(charger)的被接触方式的带电器代替带电辊103。曝光单元E具备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器、多角镜和反射镜等,通过将根据黑、青、品红和黄各色调的图像数据调制的激光光束分别照射在感光鼓101A~101D上,在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潜像。在各个感光鼓101A~101D上形成由黑、青、品红和黄的各色调的图像数据决定的潜像。
但是,感光鼓101A是形成单色图像时形成黑调色剂像的本发明的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感光鼓101B~101D是形成彩色图像时分别形成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调色剂像的本发明的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
显影单元102将显影剂供给到形成有潜像的感光鼓101的表面,使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像。各个显影单元102A~102D分别收容黑、青、品红和黄的各色调的显影剂,使在各个感光鼓101A~101D上分别形成的各色调的潜像显影成黑、青、品红和黄各色调的调色剂像。清扫单元104将残留在显影、图像转印后的感光鼓10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除去、回收。
配置在感光鼓101上方的中间转印带11架设在驱动辊11A与从动辊11B之间,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依次与感光鼓101D、感光鼓101C、感光鼓101B和感光鼓101A相对。转印辊13A~13D隔着中间转印带11配置在与各个感光鼓101A~101D相对的位置。将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转印偏压加在转印辊13A~13D上,用以将感光鼓101A~101D的表面上承载的调色剂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1上。由此,在感光鼓101(101A~101D)上形成的各色调的调色剂像依次被重叠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形成全彩的调色剂像。
但是,在只输入了青、品红、黄和黑色调的一部分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四个感光鼓101A~101D中只在对应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色调的一部分感光鼓101上进行潜像和调色剂像的形成。例如形成单色图像时,只在对应于黑色调的感光鼓101A上进行潜像的形成和调色剂像的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只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
各转印辊103A~103D通过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覆盖在直径为8~10mm的以金属(例如不锈钢)为素材的轴的表面上构成,通过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将高电压均匀地施加在中间转印带11上。也能用刷子状的中间转印部件代替转印辊103。
如上所述,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被输送到与二次转印辊14相对的位置。形成图像时,二次转印辊14以规定的钳压被压接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从供纸盒16或手动供纸托盘17供给的纸通过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时,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施加在二次转印辊14上。由此,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被转印到纸的表面上。
此外,为了将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的钳压维持在规定值,通过硬质材料(金属等)构成二次转印辊14或驱动辊11A两者中的任一方,使另一方为弹性辊等软质材料(弹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
此外,为防止在下一个工序中混合,在从感光鼓101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时,通过清扫单元12对未转印到纸上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进行回收。
转印了调色剂像的纸被导入到定影装置15中,从加热辊15A和加压辊15B之间通过,进行加热和加压。由此,调色剂像被牢固地固定的纸的表面上。通过排纸辊18A将调色剂像固定好的纸排出到排纸托盘18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用于将收容在纸盒16中的纸经由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和定影装置15,送到排纸托盘18的大致垂直方向的纸输送路径P1。在纸输送路径P1中配置有:将纸盒16内的纸逐张地调出到纸输送路径P1内的拾取辊16A;将被调出的纸向上方输送的输送辊R;输送的纸在规定的时间引导到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阻挡辊19;和将纸排出到排纸托盘18中的排纸辊18A。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在从手动供纸托盘17到阻挡辊19之间,形成配置有拾取辊17A和输送辊R的纸输送路径P2。此外,在从排纸辊18A到纸输送路径P1中的阻挡辊19的上游侧之间形成有纸输送路径P3。
排纸辊18A能沿正反两个方向自由旋转,在纸的一面上形成图像的单面图像形成时,和在纸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双面图像形成中的第二面图像形成时,沿正转方向驱动,将纸排出到排纸托盘18中。另一方面,双面图像形成中的第一面图像形成时,排出辊18A在纸的后端通过定影装置15之前沿正转方向驱动后,在夹持着纸的后端部的状态下沿逆转方向驱动,将纸导入纸输送路径P3内。由此,两面图像形成时只在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在将正反面和前后端颠倒的状态下,被导入纸输送路径P1中。
阻挡辊19将从纸盒16或手动供纸托盘17供给的、或经由纸输送路径P3输送的纸,按照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同步的时间导入二次转印辊14与中间转印带11之间。为此,阻挡辊19在感光鼓101或中间转印带11动作开始时停止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1旋转之前供给或输送的纸在前端接触到阻挡辊19的状态下,停止在纸输送路径P1内的移动。此后,在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压接的位置,且在纸的前端部和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前端部相对的时刻,阻挡辊19开始旋转。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带接离机构的结构图。中间转印带11架设在驱动辊11A与从动辊11B之间,形成有包含上下大致呈水平的范围的环状的移动路径。图像形成位置(station)PA~PD的感光鼓101A~101D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1的下方。感光鼓101A~101D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并列设置,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与感光鼓101A~101D相对。通过驱动辊11A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
在中间转印带11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内侧,配置有图像形成位置PA~PD中包含的转印辊(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部件)13A~13D。各个转印辊13A~13D夹着中间转印带11在与各个感光鼓101A~101D相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Y-Y方向)移动自如地由轴支撑。因此,转印辊13A~13D能接近或离开感光鼓101A~101D。转印辊13A~13D被向上方施加规定的弹性力。
在中间转印带11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内侧,配置有作为本发明的带接离机构的第一偏心凸轮211、221,和作为本发明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第二偏心凸轮212、222、凸轮随动件214、224,和传递部件215A~215D。第二偏心凸轮212、凸轮随动件214和传递部件215A构成本发明的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偏心凸轮222、凸轮随动件224和传递部件215B~215D构成本发明的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第一偏心凸轮211和第二偏心凸轮212以同一转轴213为中心一体地旋转。第一偏心凸轮221和第二偏心凸轮222以同一转轴223为中心一体地旋转。转轴213、223与驱动辊11A和从动辊11B的转轴平行地配置。
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在水平方向(X-X方向)上自由地移动,凸轮随动件214的端部与第二偏心凸轮212的周面接触。凸轮随动件214通过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施加到第二偏心凸轮212侧。传递部件215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凸轮随动件214上,通过弹簧216A的弹性力被施加到下方。在传递部件215A上,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从上方支撑黑色图像形成位置PA中包含的转印辊13A的凹部215A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保持部)和凹部215A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保持部)。
通过第二偏心凸轮212的旋转,从转轴213到第二偏心凸轮212的周面的距离一旦发生变化,则凸轮随动件214与传递部件215A一同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位置,传递部件215A的凹部215AA或凹部215AB中的一方有选择地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在传递部件215A中,在上下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15AA和凹部215AB。此外,转印辊13A被向上方加力。因此,转印辊13A的上下位置由传递部件215A规定,通过第二偏心凸轮212的旋转,根据凹部215AA或是凹部215AB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改变转印辊13A的上下位置,转印辊13A接近或离开作为单色图像用像载体的感光鼓101A。
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沿水平方向自由地移动,凸轮随动件224的端部第二偏心凸轮222的周面接触。凸轮随动件224通过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力,施加到第二偏心凸轮222侧。传递部件215B~215D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凸轮随动件224上,通过弹簧216B~216D的弹性力向下方施加。在传递部件215B~215D上,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有从上方支撑青、品红和黄的各色图像形成位置PB~PD中包含的转印辊13B~13D的凹部215BA、215BB~215DA、215DB。凹部215BA、215CA、215D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保持部,凹部215BB、215CB、215D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保持部。
通过第二偏心凸轮222的旋转,从转轴223到第二偏心凸轮222的周面的距离一旦发生变化,则凸轮随动件224与传递部件215B~215D一同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位置,传递部件215B~215D的凹部215BA~215DA或凹部215BB~215DB中的一方有选择地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在传递部件215B~215D中,在上下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15BA~215DA和凹部215BB~215DB。此外,转印辊13B~13D被施加到上方。因此,转印辊13B~13D的上下位置由传递部件215B~215D规定,通过第二偏心凸轮212的旋转,根据凹部215BA~215DA或是凹部215BB~215DB位于转印辊13B~13DA的上方,改变转印辊13B~13D的上下位置,转印辊13B~13D接近或离开作为彩色图像用像载体的感光鼓101B~101D。
第一偏心凸轮211(单色图像用接离部件)和第一偏心凸轮221(彩色图像用接离部件)以转轴213、223为中心,与第二偏心凸轮212、222一体地旋转。转轴213、223配置在接近中间转印带11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的内侧面。第一偏心凸轮211、221通过其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其周面有选择地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接触。因此,第一偏心凸轮211、221根据由第二偏心凸轮212、222的旋转引起的转印辊13A~13D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使周面有选择地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接触。
图3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图3(A)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作为移动路径的第一路径。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与第二偏心凸轮21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13最远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A上侧的凹部215AA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转印部件13A离开感光鼓101A和中间转印带11。与此同时,作为单色图像用接离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211的周面上的距离转轴213最远的部分位于转轴213的铅直上方,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接触,将中间转印带11向上方举起。
此外,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与第二偏心凸轮22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23最远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B~215D上侧的凹部215BA~215DA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转印辊13B~13D离开感光鼓101B~101D和中间转印带11。与此同时,作为彩色图像用接离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221的周面上的距离转轴223最远的部分位于转轴223的铅直上方,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接触,将中间转印带11向上方举起。
由此,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由第一偏心凸轮211、221提向上方,对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来说,由于转印辊13A~13D离开上方,所以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在离开了从动辊11B的周面后到与驱动辊11A的周面接触为止的期间呈水平状态,中间转印带11不接触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辊13A~13D任何一者。
图3(B)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单色图像形成时作为移动路径的第三路径。单色图像形成时,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与第二偏心凸轮212的周面距离转轴213最近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A下侧的凹部215AB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转印辊13A接近感光鼓101A,实际上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01A接触。与此同时,作为单色图像用接离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211的周面上的距离转轴213最近的部分位于转轴213的铅直上方,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离开。
此外,单色图像形成时,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与第二偏心凸轮22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23最远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B~215D上侧的凹部215BA~215DA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转印辊13B~13D离开感光鼓101B~101D和中间转印带11。与此同时,作为彩色图像用接离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221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23最远的部分位于转轴223的铅直上方,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接触,将中间转印带11举起。
由此,单色图像形成时,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通过中间转印带11将第一偏心凸轮221提向上方,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隔着转印辊13A与感光鼓101A接触的同时,转印辊13B~13D向上方离开中间转印带11。因此,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一旦离开从动辊11B的周面,不接触感光鼓101B~101D和转印辊13B~13D,而与感光鼓101A和转印辊13A的周面接触后,与驱动辊11A的周面接触。
图3(C)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全彩图像形成时作为移动路径的第二路径。全彩图像形成时,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与第二偏心凸轮21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13最近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A下侧的凹部215AB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转印辊13A接近感光鼓101A,实际上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01A接触。与此同时,作为单色图像用接离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211的周面上的距离转轴213最近的部分位于转轴213的铅直上方,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离开。
此外,全彩图像形成时,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与第二偏心凸轮22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23最近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B~215D下侧的凹部215BB~215DB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转印辊13B~13D接近感光鼓101A,实际上夹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01A接触。与此同时,作为彩色图像用接离部件的第一偏心凸轮221的周面上的距离转轴223最近的部分位于转轴223的铅直上方,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离开。
由此,全彩图像形成时,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离开驱动辊11A的周面后到达从动辊11B的周面上之前,不接触第一偏心凸轮211、221中的任一者,中间转印带11沿水平移动。此外,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通过转印辊13A~13D与所有的感光鼓101A~101D接触。因此,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一旦离开从动辊11B的周面,与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辊13A~13D的周面接触后,与驱动辊11A的周面接触。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根据对应于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的第一偏心凸轮211、221和第二偏心凸轮212、222的旋转状态,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有选择地在第一~第三路径中变化。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方向上几乎不伸缩,所以在第一~第三路径的任意一者中,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全长总是维持一定,这样来决定第一偏心凸轮211、221的形状和转轴213、223的配置位置。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具备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带接离机构的结构的示意图。中间转印带11架设在驱动辊11A与从动辊11B之间,形成有包括上下大致呈水平的范围的环状的移动路径。图像形成位置PA~PD的感光鼓101A~101D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1的下方。感光鼓101A~101D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排列设置,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与感光鼓101A~101D相对。通过驱动辊11A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沿箭头B的方向移动。
在中间转印带11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内侧,配置有图像形成位置PA~PD包含的转印辊13A~13D。转印辊13A~13D分别夹着中间转印带11,在与各个感光鼓101A~101D相对的位置,沿上下方向(Y-Y方向)移动自如地由轴支撑。因此,转印辊13A~13D能接近或离开感光鼓101A~101D。转印辊13A~13D以规定的弹性力被施加到上方。
在中间转印带11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内侧,配置有偏心凸轮212、222、作为本发明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凸轮随动件214、224和传递部件215A~215D,以及张力部件230。凸轮随动件214和传递部件215A构成本发明的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凸轮随动件224和传递部件215B~215D构成本发明的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偏心凸轮212以转轴213为中心旋转。偏心凸轮222以转轴223为中心旋转。转轴213、223与驱动辊11A和从动辊11B的转轴平行地配置。
张力部件230由在一个端部用轴支撑辊232,同时在另一端部以转轴233为中心摇动自如的杠杆231构成。在杠杆231的中间部,在凸轮随动件224上卡止一端部的螺旋弹簧(相当于本发明的弹性部件)234卡止另一端部。因此,杠杆231隔着螺旋弹簧234卡止凸轮随动件。辊232的周面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接触。
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沿水平方向(X-X方向)自由地移动,凸轮随动件214的接触部在偏心凸轮212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位置与偏心凸轮212的周面接触。凸轮随动件214通过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施加到偏心凸轮212侧。传递部件215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凸轮随动件214上,通过弹簧216A的弹性力被施加到下方。在传递部件215A上,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有从上方支撑黑色图像形成位置PA中包含的转印辊13A的凹部215AA和凹部215AB。
通过偏心凸轮212的旋转,从转轴213到偏心凸轮212的周面的距离(偏心凸轮212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内凸轮随动件214侧的半径长度)一旦发生变化,则凸轮随动件214与传递部件215A一同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位置,传递部件215A的凹部215AA或凹部215AB中的一方有选择地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在传递部件215A中,在上下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15AA和凹部215AB。此外,转印辊13A被向上方加力。因此,转印辊13A的上下位置由传递部件215A规定,通过偏心凸轮212的旋转,根据凹部215AA或是凹部215AB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改变转印辊13A的上下位置,转印辊13A接近或离开作为单色图像用像载体的感光鼓101A。
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在水平方向上自由地移动,凸轮随动件224的接触部在偏心凸轮222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位置与偏心凸轮222的周面接触。凸轮随动件224通过未图示的弹性部件的弹性力,被施加偏心凸轮222侧。传递部件215B~215D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自如地被支撑在凸轮随动件224上,通过弹簧216B~216D的弹性力被施加下方。在传递部件215B~215D上,在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有从上方支撑青、品红和黄的各色图像形成位置PB~PD中包含的转印辊13B~13D的凹部215BA、215BB、215BC~215DA、215DB、215DC。
通过偏心凸轮222的旋转,从转轴223到偏心凸轮222的周面的距离(偏心凸轮212在水平方向的旋转角度内凸轮随动件224侧的半径长度)一旦发生变化,则凸轮随动件224与传递部件215B~215D一同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位置,传递部件215B~215D的凹部215BA~215DA、凹部215BB~215DB或凹部215BC~215DC中的一方有选择地位于转印辊13B~D的上方。在传递部件215B~215D中,在上下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凹部215BA~215DA、凹部215BC~215DC和凹部215BB~215DB。此外,转印辊13B~13D被向上方加力。因此,转印辊13B~13D的上下位置由传递部件215B~215D规定,通过偏心凸轮212的旋转,随着凹部215BA~215DA或凹部215BC~215DC或是凹部215BB~215DB位于转印辊13B~DA的上方,改变转印辊13B~13D的上下位置,转印辊13B~13D接近或离开作为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的感光鼓101B~101D。
由偏心凸轮222的旋转引起的凸轮随动件224的水平方向的变化隔着螺旋弹簧234传递到杠杆231,偏心凸轮222一旦旋转,杠杆231便以转轴233为中心摇动。杠杆231一旦以转轴233为中心摇动,辊232的上下位置便随着杠杆231的摇动角度的不同而变化。辊232的周面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接触,所以辊232的上下位置一旦变化,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便变形。
因此,通过偏心凸轮222的旋转,一旦凸轮随动件224与传递部件215B~215D一起在水平方向上改变位置,则根据凹部215BA~215DA、凹部215BC~215DC或凹部215BB~215DB中的任一方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杠杆231的摇动角度变化,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变形。
图5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带的移动路径的示意图。图5(A)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作为移动路径的第一路径。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与偏心凸轮21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13最远的部分(半径最长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A上侧的凹部215AA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转印部件13A离开感光鼓101A和中间转印带11。
此外,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与偏心凸轮22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23最远的部分(半径最长的部分)接触,凸轮随动件224位于水平方向的移动范围内的最右侧,所以传递部件215B~215D上侧的凹部215BA~215DA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转印部件13B~13D离开感光鼓101B~101D和中间转印带11。与此同时,张力部件230的杠杆231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达到最小,辊232位于最上方,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的一部分突出到最上方。
由此,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通过张力部件230的辊232提到最上方,对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来说,由于转印辊13A~13D离开上方,所以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在离开从动辊11B的周面之后到与驱动辊11A的周面接触为止的期间呈水平状态,中间转印带11不与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辊13A~13D的任一方接触。
图5(B)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单色图像形成时作为移动路径的第三路径。单色图像形成时,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与偏心凸轮21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13最近的部分(半径最短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A下侧的凹部215AB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转印部件13A接近感光鼓101A,实际上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01A接触。
此外,单色图像形成时,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与偏心凸轮222的周面上与转轴223的距离为中间的部分(最大半径和最小半径的中间半径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B~215D上侧的凹部215BC~215DC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转印部件13B~13D离开感光鼓101B~101D和中间转印带11。与此同时,与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相比,张力部件230的杠杆231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增大,辊232位于下方。其结果,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的一部分与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相比,只是少量地向上方突出。
因此,单色图像形成时,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通过张力部件230的辊232稍微提向上方,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隔着转印辊13A与感光鼓101A接触的同时,转印辊13B~13D向上方离开中间转印带11。因此,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一旦离开从动辊11B的周面,不接触感光鼓101B~101D和转印辊13B~13D,与感光鼓101A和转印辊13A的周面接触后,与驱动辊11A的周面接触。
图5(C)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中间转印带11的全彩图像形成时作为移动路径的第二路径。全彩图像形成时,在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10中,凸轮随动件214与偏心凸轮21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13最近的部分(半径最短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A下侧的凹部215AB位于转印辊13A的上方,转印部件13A接近感光鼓101A,实际上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01A接触。
此外,全彩图像形成时,在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220中,凸轮随动件224与偏心凸轮222的周面上距离转轴223最近的部分接触,传递部件215B~215D下侧的凹部215BB~215DB位于转印辊13B~13D的上方,转印部件13B~13D接近感光鼓101A,实际上隔着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101A接触。与此同时,张力部件230的杠杆231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变为最大,辊232位于最下方。其结果,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的一部分不向上方突出。
由此,全彩图像形成时,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上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离开驱动辊11A的周面后到达从动辊11B的周面之前,大致沿水平移动。此外,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中间转印带11通过转印辊13A~13D与所有感光鼓101A~101D接触。因此,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路径的下侧范围内,一旦离开从动辊11B的周面,与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辊13A~13D的周面接触后,与驱动辊11A的周面接触。
如上所述,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根据对应于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的偏心凸轮212、222的旋转状态,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有选择地在第一~第三路径中变化。中间转印带11在移动方向上几乎不伸缩,所以在第一~第三路径的任一方中,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的全长总是维持一定,这样来决定偏心凸轮222的形状、张力部件230的形状和配置位置。
图6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张力部件中包含的辊的侧视图。转轴232A从辊232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突出,该转轴232A的两端部由轴支撑一对杠杆231的一端侧。一对杠杆231由转轴233支撑。使周面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的一部分接触的辊232的轴向长度大致等于中间转印带11的宽度。此外,辊232的轴方向的中央部的直径DC比两端部的直径DE大,而且相对于轴向的中心线Lm呈对称形状。
在能从辊232的周面将接触力作用在中间转印带11的整个宽度上的同时,旋转移动时从宽度方向(辊232的轴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的力作用在中间转印带11上。由此,中间转印带11在高速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11不会发生蠕动,能使中间转印带11稳定地旋转移动。
图7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结构框图。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控制部300这样构成:将接口304、图像存储器305、供纸输送部负荷器306、图像形成部负荷器307、温度传感器308、电动机驱动器309和显示部310等输入输出器连接在具备ROM302和RAM303的CPU301上。CPU301根据预先写入到ROM302中的程序,总括控制这些输入输出器,将其中输入输出的数据存储在RAM303的规定的存储区中。CPU301隔着接口304连接在个人计算机等外部的图像输出装置上,将从接口304输入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305中。
供纸输送部负荷器305中包括从供纸托盘16或手动托盘17中逐张地供给和输送纸用的电动机、离合器和传感器。图像形成部负荷装置307中,包括通过图像形成位置PA~PD和定影装置15在纸上形成图像用的电动机、离合器和传感器。温度传感器308检测定影装置15中的加热辊15A的温度。电动机驱动器309驱动将旋转力分别供给配置在中间转印带11内的转轴213和223的电动机M1和M2。显示部310根据从CPU301供给的显示数据,将动作状态等显示在显示器上。
图8和图9是表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部的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8表示通电开始时对装置的处理程序,图9表示输入了来自外部的图像输出装置的图像形成请求时的处理程序。
如图8所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一旦接通电源,CPU301便检测中间转印带11的状态(S1),驱动电动机M1和M2,以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为图3(C)或图5(C)所示的第二路径(S2)。其次,CPU301判断纸输送路径中是否存在纸滞留现象(S3),在纸输送路径中存在纸滞留现象的情况下,通过显示部310进行促使将纸除去的显示(S4)。如果纸未滞留在纸输送路径中,则CPU301进行预热处理和初始化处理(S5、S6)。预热处理是使定影装置15中的加热辊15A上升到设定温度的处理。初始化处理包括感光鼓101A~101D的残留电位的除去、显影单元102A~102D内的显影剂的预带电和显影剂浓度的适当化、各传感器和计时器的初始化等。
如果预热处理和初始化处理结束,则CPU301通过显示部310显示呈图像形成动作可能状态的信息(S7),启动分配到RAM303的存储区MA1的计时器,判断有无图像形成请求的输入(S8、S9)。如果没有输入图像形成请求,而计时器进行了规定时间的计时(S10),则CPU301将定影装置15的控制温度降低到比设定温度低的节能温度(S11),通过电动机驱动器309驱动电动机M1、M2,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为图3(A)或图5(A)所示的第一路径(S12)。
通过以上处理,CPU301在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为第二路径的状态下,进行预热处理和初始化处理,预热处理和初始化处理结束后在图像形成成为可能的状态下,如果经过了规定时间而未输入图像形成请求,则使图像形成装置100呈节能模式,能降低功耗。此时,CPU301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呈第一状态,所以在不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状态下,中间转印带11不接触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辊13A~13D,不会发生中间转印带11的局部变形,和感光鼓101A~101D的周面部分的劣化。
在图8所示的S9或S13中,一旦从外部的图像输出装置输入了图像形成请求,则CPU301进行是否设定为节能模式的判断(S21),在设定为节能模式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通电状态返回通常状态,将定影装置15的控制温度变更为设定温度(S22)。定影装置15一旦达到设定温度(s23),则CPU301进行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是否是第一路径的判断(S24),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是第一路径的情况下,将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变更为第二路径(S25)。
其次,CPU301在所输入的图像形成请求是全彩图像请求的情况下,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仍为第二路径,进行全彩图像形成(S26→S27→S30)。CPU301在所输入的图像形成请求是单色图像请求的情况下,将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变更为第三路径后,进行单色图像形成(S26→S28~S30)。
通过以上处理,如果输入了全彩图像的图像形成请求,则CPU301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为图3(C)或图5(C)所示的第二路径,使中间转印带11接触所有感光鼓101A~101D和转印辊13A~13D,进行全彩图像形成。此外,如果输入了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请求,则CPU301使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为图3(B)或图5(B)所示的第三路径,使中间转印带11只接触感光鼓101A和转印辊13A,进行单色图像形成。在单色图像形成时,由于图像形成动作中不使用的感光鼓101B~101D和转印辊13B~13D不接触中间转印带11,所以能防止感光鼓101B~101D和转印辊13B~13D的劣化和显影装置102A~102D中的不同颜色的调色剂的混合。因此,能将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路径调整为分别适应于多种图像形成内容的状态。
图10(A)和图10(B)是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偏心凸轮的正视图和侧视图。此外,图10虽然表示第一偏心凸轮211、第二偏心凸轮212、转轴213和电动机M1,但第一偏心凸轮221、第二偏心凸轮222、转轴223和电动机M2也同样构成。
使周面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侧面的一部分接触的第一偏心凸轮211的轴方向长度大致等于中间转印带11的宽度。此外,偏心凸轮211的轴方向的中央部的直径DC比两端部的直径DE大,而且相对于轴方向的中心线Lm呈对称形状。
能使接触力从第一偏心凸轮211的周面作用在中间转印带11的整个宽度上,同时旋转移动时从宽度方向(第一偏心凸轮211的轴向)两端部向中央部的力作用在中间转印带11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11高速旋转移动的情况下,中间转印带11也不会发生蠕动,能使中间转印带11稳定地旋转移动。
转轴213从第一偏心凸轮211的轴方向两端部突出,第二偏心凸轮212固定在该转轴213的两端部上。转轴213的背面侧贯通偏心凸轮212,连接电动机M1的转轴。通过电动机M1的驱动,第一偏心凸轮211和第二偏心凸轮212呈一体地旋转。第二偏心凸轮212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1的前面侧和背面侧两面上,所以能隔着上述凸轮随动件214和传递部件215A使转印辊13A稳定地移动。
此外,第一偏心凸轮211、221也可以在中间转印带11形成的环状的移动路径的上侧和下侧两个地方总是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接触。

Claims (2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装置内的位置固定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架设的并形成带状的移动路径的环带;
在沿着所述环带的移动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并列设置的多个像载体;
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内侧,隔着所述环带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多个像载体相对的多个转印部件;
使各个所述多个转印部件分别接近或离开所述多个像载体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
伴随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动作,使所述环带与所述多个像载体分别接触或离开的带接离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像载体由形成全彩图像时分别形成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调色剂像的多个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和形成单色图像时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的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构成,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包括使与所述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相对的所有转印部件整体地移动的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
所述带接离机构包括根据所述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的动作,使所述环带相对于所述彩色图像用的所有像载体接触或离开的彩色图像用接离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还包括使与所述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相对的转印部件移动的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
所述带接离机构还包括根据所述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的动作,使所述环带相对于所述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接触或离开的单色图像用接离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带接离机构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接离机构包括被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其周面与所述环带的内周面接触的第一偏心凸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偏心凸轮同轴状地配置的第二偏心凸轮;配合在所述第二偏心凸轮的周面上改变位置的凸轮随动件;和随着所述凸轮随动件的位置变化,使所述转印部件接近或离开所述像载体的传递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心凸轮的周面在所述移动路径中的所述规定范围以外与所述环带的内周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心凸轮的周面与在所述环带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心凸轮在轴方向的中央部的直径比两端部的直径大。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随动件具备:在所述多个转印部件的排列方向排列的使各转印部件接近像载体并保持的第一保持部;和从像载体离开并保持的第二保持部,同时伴随所述第二偏心凸轮的旋转,沿着所述多个转印部件的排列方向改变位置。
1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装置内的位置固定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架设的并形成带状的移动路径的环带;
在沿着所述环带的移动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并列设置的、包括形成全彩图像时分别形成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调色剂像的多个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和形成单色图像时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的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的多个像载体;
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内侧,隔着所述环带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多个像载体相对的多个转印部件;
使所述多个转印部件分别接近或离开所述多个像载体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
伴随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动作,使所述环带与所述多个像载体分别接触或离开的带接离机构,
根据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使所述环带的移动路径成为第一~第三路径中的任一路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环带从所有所述多个像载体离开的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的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是所述环带与所有所述像载体接触的全彩图像形成时的路径,
所述第三路径是所述环带与单色图像形成用的像载体接触,从全彩图像用的像载体离开的单色图像形成时的路径。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接离机构分别将所述第一~第三路径的所述环带的周长维持一定。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装置内的位置固定的驱动辊与从动辊之间架设的并形成带状的移动路径的环带;
在沿着所述环带的移动方向的规定范围内并列设置的多个像载体;
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内侧,隔着所述环带的一部分分别与所述多个像载体相对的多个转印部件;
以平行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转轴的旋转轴为中心,以基于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的旋转角度进行旋转的偏心凸轮;
将所述偏心凸轮的规定旋转角度的半径变化转换成相对于所述转印部件的所述像载体的接离方向的位置变动的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
使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卡止,与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动作连动,使所述环带的移动路径变形的张力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像载体由形成全彩图像时分别形成减色混合的三原色的调色剂像的多个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和形成单色图像时形成黑色的调色剂像的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构成,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包括被所述张力部件卡止,同时使与所述彩色图像用的像载体相对的所有转印部件整体地移动的彩色图像用移动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还包括使与所述单色图像用的像载体相对的转印部件移动的单色图像用移动部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和所述张力部件配置在所述移动路径的内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在接触部具备以所述规定的旋转角度位置与所述偏心凸轮的周面接触的接触部,所述张力部件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环带的内周面接触,同时在另一端部摇动自如地被支撑,而且隔着弹性部件在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上卡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部件是周面与在所述环带的内周面接触的辊,通过平行于所述驱动辊和从动辊的转轴的旋转轴支撑轴方向上中央部的直径比两端部的直径大的辊。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部件与所述转印部件移动机构的动作连动,根据图像形成动作的内容使所述环带的移动路径为第一~第三路径中的任一路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路径是所述环带从所有所述多个像载体离开的图像形成动作待机时的路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路径是所述环带与在所有所述像载体接触的全彩图像形成时的路径,
所述第三路径是所述环带与在单色图像形成用的像载体接触,从全彩图像用的像载体离开的单色图像形成时的路径。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张力部件使规定的张力至少分别作用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路径的所述环带上。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带是依次转印所述多个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
2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带是依次转印所述多个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
CNB200480029344XA 2003-10-08 2004-10-01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76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49620/2003 2003-10-08
JP349621/2003 2003-10-08
JP2003349620A JP3737501B2 (ja) 2003-10-08 2003-10-08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4107A true CN1864107A (zh) 2006-11-15
CN100545760C CN100545760C (zh) 2009-09-30

Family

ID=34541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9344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5760C (zh) 2003-10-08 2004-10-01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37501B2 (zh)
CN (1) CN100545760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3536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和利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US7937031B2 (en) 2008-01-28 2011-05-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Transfer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379280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07634A (zh) * 2013-02-21 2014-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6292224A (zh) * 2015-06-29 2017-01-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8646534A (zh) * 2014-04-28 2018-10-1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70333B2 (ja) * 2012-02-16 2013-03-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転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07150B2 (ja) 2012-12-17 2017-10-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64574B2 (ja) * 2015-09-24 2017-07-1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37031B2 (en) 2008-01-28 2011-05-03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Transfer bel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1498914B (zh) * 2008-01-28 2011-09-14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转印带装置和具有该转印带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23536A (zh) * 2009-09-15 2011-04-20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和利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CN102023536B (zh) * 2009-09-15 2013-02-27 株式会社理光 转印装置和利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
US8417164B2 (en) 2009-09-15 2013-04-09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US8811867B2 (en) 2009-09-15 2014-08-19 Ricoh Company, Limited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CN103792808A (zh) * 2012-10-30 2014-05-14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792808B (zh) * 2012-10-30 2016-06-0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07634A (zh) * 2013-02-21 2014-08-27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4007634B (zh) * 2013-02-21 2018-05-18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8646534A (zh) * 2014-04-28 2018-10-12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06292224A (zh) * 2015-06-29 2017-01-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5760C (zh) 2009-09-30
JP3737501B2 (ja) 2006-01-18
JP2005115074A (ja) 2005-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299C (zh) 处理盒、成像设备和使显影元件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机构
CN1268987C (zh) 包括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1261468B (zh) 潜像载体单元和成像设备
CN1755549A (zh) 转印带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776539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01533247B (zh) 显影装置和包括该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86410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7809305B2 (en) Cleaning unit for roller member supporting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841236A (zh) 中间转印带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955853A (zh) 片材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736812Y (zh) 图像成形设备
CN1885196A (zh) 成像装置
CN1580968A (zh) 能够实现光泽度均匀的成像装置
CN1815386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265249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
US20120155924A1 (en) Toner supplying apparatus and toner supplying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760771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CN1301445C (zh) 纸张分离器和处理器盒
CN1766747A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CN1287230C (zh) 调整装置和具有该调整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JP20051150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06773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转印单元
CN1577177A (zh) 处理盒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CN1637651A (zh) 转印装置
CN1944208A (zh) 纸页搬送辅助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