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0557A -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 Google Patents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0557A
CN1850557A CN 200610081124 CN200610081124A CN1850557A CN 1850557 A CN1850557 A CN 1850557A CN 200610081124 CN200610081124 CN 200610081124 CN 200610081124 A CN200610081124 A CN 200610081124A CN 1850557 A CN1850557 A CN 18505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transport agent
transport
conveyer chain
transportation m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811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1008112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50557A/zh
Publication of CN1850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05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地面运输的新工具、新方法和新系统。其特征是:将一个个用单独的运输载体用铰链一一相连,并在一条环形运输线路上首尾相接成环形链状,称作环形运输载体;在其底部或内外环两侧的地面上,设置动力和动力传输及导向装置,使环形运输载体沿着设定的环形回转循环运行,它们被统称为环形运输链;根据其被承载方式的不同,它有六种不同的形式;将一个个单独的环形运输链的任意一边平行并靠相连,并沿任意方向向四周扩展,组成四通八达的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它由风力和电动机组合驱动,在其环形运输链的正上方架设有环形空中建筑。

Description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地面运输的新工具、新方法及新系统。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在陆地,车与路便是人类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车辆是人类最主要的运输工具。以前的车是畜力和人力的;以前的路,是自然形成的。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运输需求的不断扩大,路和车都在不断地增多和改进,为了车能够在路上顺利地运行,于是有了“交通”的概念。这种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交通概念自古至今一直在承袭、在延续、在发展。目前,人类陆路运输的主要方式依然是利用各种车辆所进行的道路运输,只是车辆的速度更快,载重量更大,动力由人力、畜力发展为燃料、电力;道路由天然路面发展为混凝土、沥青和钢轨。这种运输方式我们称之为间断式运输,各种各样的车辆在各种各样纵横交错的路面上行驶,人员及货物被一车一车地运往目的地。这种运输方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会暴露出它所存在几个明显的弊端:1、交通问题:包括交通事故、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它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是众所周知和难以估量的;2、浪费问题:对于间断式运输而言,道路和桥梁所承受的是车辆的集中负载,车轮及路面上杂物的碾轧极易损坏路面,为了维持正常运输和道路的使用寿命,就要建造高等级公路和桥梁并频繁的维修,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随着车辆的不断增加,道路会越修越宽,将越来越多地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它们很难被恢复;随着石油能源供应的日益紧张,汽车运输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另外,有多少车辆,就要有多少相应面积的停车场,它们对土地资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铁路运输也有类似的问题,为了提高列车的运输效率,就要让它多拉快跑。为了获得巨大的牵引能力,列车的机车被造得很重,大多在100~150吨左右。为了20米长的机车能安全正常通过,漫长的铁路线上,路基被造得很宽、轨枕和钢轨被造得很重,众多的桥梁被造得很坚固,是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消耗。
其实,随着人类生产能力的巨大发展、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设计施工能力的飞速提高和生产施工工具的日益先进,人们已经有了另外一种可供选择的运输方式:连续式运输方式,例如:用于货物运输的皮带运输机;用于人员运输的自动人行道,它们采用的是少量、均匀、连续的运输方式。在这种运输方式下,运输物的载体(如皮带)和地面所承受的是相对均匀分散的负载,它们不必被造得十分坚固笨重;也不存在集中载荷的碾轧问题,不需频繁维修。只是由于它们的驱动方式和本身设计构造的原因,难以完成对各种不同重量和体积的物体、较长距离的非直线运输,因此也就无法形成公共运输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面运输的新工具、新方法,形成新的地面运输系统。这种地面运输的新工具,我们称之为“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它既是一种运输系统,又是一架巨大一体的运输设备。其特征是:将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承载重物并携之运动的物体,如:汽车和火车的车厢、轮船的船体等,其中不包括动力及动力传输系统)用金属铰链一一相连,(类似一列无车头的火车)并在一条环形运输线路上首尾相接成环形链状,称作环形运输载体,它们用钢筋水泥制作。在环形运输载体底部或内外环两侧的地面上,设置动力和动力传输装置,以及导向装置,使环形运输载体沿着设定的环形回转循环运行,它们被统称为环形运输链。也就是说,相对于地面而言,环形运输链由运行和固定两部分组成:运行部分是环形运输载体;固定部分是环形运输载体的动力和动力传输装置,以及导向装置,它使得环形运输载体上的人员及货物沿着环形链的形状所规定的路线被运送。将一个个单独的环形运输链的任意一边平行并靠,且像齿轮一样相互咬合,形成整体的动力传输网络系统,动力便可以在所有环形运输链之间传递,使之以相同的速率运行,并沿任意方向向四周扩展,组成四通八达的互连自动运输网链。根据需要,这种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可以由一条、也可以由数量不等的许多条环形运输链及辅助设备组成。每一条环形运输链,既是独立运行的运输工具,又是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的一个环节、一个组成部分。当其动力不足时,可从互连自动运输网链补充动力;当其动力过剩是,可向互连自动运输网链输出动力。
在各环形运输链的正上方,架设空中环形建筑,它具有多种功能:1、作为环形运输链的顶,可以为环形运输链遮阳避雨,提供夜间照明;2、为环形运输链风力驱动系统的竖直传动轴提供支撑;3、为人们提供居住、经营、服务场所。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的主要动力是自然风。由于各环形运输链的回转循环运行方式,使得利用自然风力通过机械传动系统直接驱动成为可能。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在风力不足时维持其运转。为了大范围高效率地利用风能,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叫做活页风轮的新型风车,它不仅为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直接提供动力,也用来带动发电机发电,再将电力输送给风动力不足的环形运输链的电动机,驱动其运行。活页风轮的结构特征是:将数片轴向两端封堵的弧形板页片以相同的弧形方向用铰链沿圆周间隔固定在两端封堵、中心固定有传动轴的薄壁圆管或圆柱形框架的外侧面上而构成,弧形板页片与薄壁圆管或圆柱形框架的弧形方向一致。弧形板页片可自由开启、关闭,并被限定了某一最大开启角度。在弧形板页片的内壁装有减震隔离块。活页风轮可垂直安放也可以任意角度安放。当风沿任意方向吹过活页风轮时,其中一侧的页片被吹开并被限定在某一开启的角度上。风受到阻挡并推动开启的页片形成力矩;在与之相对的另一侧,风使页片关闭,不能形成反向力矩。因此,活页风轮在风的作用下便会连续地转动。它的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使用安装方便;外形整齐美观;材料成本低廉;垂直安放时不用调整方向,在任何风向下都同样有效。
在各环形运输链上方架空建筑的楼顶上,间隔设立活页风轮(或风叶),风轮的动能通过机械传动装置传给地面上环形运输载体两侧的动力传输系统,直接带动环形运输载体运行,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以保证环形运输载体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行。
根据需要,在环形运输载体上,可设置一些安全及服务设施,如栏杆、扶手、座椅、包厢等。
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要,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可高速连续运行、低速连续运行和间歇运行。小范围内的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可低速连续运行和间歇运行,以便人员上下及货物装卸。它们是小范围内的独立系统,可由电动机为主要动力驱动,以保证其低速和间歇的运行方式。当互连自动运输网链质量很大时,间歇运行便会造成能量消耗,低速运行会造成运输效率降低,这时可选择高速连续运行。在高速连续运行状态,需解决人员及货物的两个过渡问题:一是在地面和互连自动运输网链中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过渡,二是在互连自动运输网链中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过渡。
为解决在地面和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过渡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两种辅助设备。
一种叫做“环形变速辊道”。它主要由环形辊架、沿环形辊架间隔布置的转辊、转辊的动力和动力传动系统以及辊道箱组成。转辊通过轴承及轴承座架设在环形辊架上,通过动力及动力传动装置,每一根或每一组转辊可以很容易的获得不同的转速。转辊的转速(辊外缘线速率)沿整个环形变速辊道分为四段,且首尾相接:A段为匀速,其速率很低,甚至近乎静止;B段为加速,由A段速率加速至环形链的运行速率;C段为匀速,与环形运输链的运行速度保持一致;D段为减速,由C段速率降至A段速率。辊道箱用来在地面与环形运输链之间运送人员及货物。它如同一个个独立的车厢,沿环形辊道适量布置,其底部坐落在转辊上,并被转辊通过摩擦力推动,在不同的区段以不同的速度运行。在每一个辊道箱底板横向两端的下方,装有一对以环形辊架为轨道的导向轮。它使辊道箱沿环形辊道运行。环形变速辊道匀速段(C段)的外环侧,与环形运输链外环或内环侧的某一段平行并靠相接,并在水平高度上保持一致。当辊道箱运行至此段时,便与环形运输载体相对静止,人员及货物便可通过电瓶车或自行,安全地在环形运输链与环形辊道之间相互过渡。在环形辊道的A段,辊道箱与地面的相对速度很小,人员及货物可安全地在环形辊道与地面之间相互过渡。从而使人员及货物在地面与高速运行的各环形运输链之间安全顺利地上去和下来。这种环形变速辊道,主要用于人员及小型物件在地面与运行着的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运输。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叫做“线形变速辊道”的辅助设备,它既可以用于人员及小型物件也可以用于大型物件在地面与运行着的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运输。这种“线形变速辊道”既可以是直线型,也可以是曲线形。它主要由线形辊架、沿辊架间隔布置的转辊、转辊的动力和动力传递系统、以及用来承载和输送电瓶车的运输底板组成。它的一侧与环形运输链的外环或内环的一侧平行并靠相接,其运输底板上的平面与环形运输载体的上平面水平高度相等。在辊道小车底板两侧的下方,装有一对以线形辊架为轨道的导向轮。它使运输底板沿线形变速辊道运行。运输底板在线形变速辊道上作来回往复运行,其运行速度沿线形变速辊道全程分为五段,即:零速段-加速段-匀速段-减速段-零速段。反向运行时,减速段变为加速段,而加速段变为减速段,其余不变。运输底板在匀速段的运行速度与环形运输链的运行速度相同。在零速段进行货物的装卸,在匀速段实现横向电瓶车在环形运输链与线形变速辊道之间的过渡。电瓶车置于运输底板上,用来装载人员及货物,它可以是一台也可以是多台。
环形变速辊道和线形变速辊道的动力可由环形运输链通过机械传动装置提供,也可用独立的动力源。
关于人员及货物在两个运行着的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过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速率与方向相同;一种是速率相同,方向相反。
当两个环形运输载体平行并靠的部分运行速率及方向相同时,它们便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人员及货物便能够借助于横向运行的电瓶车或自行,安全顺利地从一个环形运输链过渡到另一个环形运输链,从而达到远程运输的目的。
当两个环形运输载体平行相邻的两条边运行速率相同,方向相反时,可利用设在它们之间的“过渡环形运输链”和“线型变速轨道”来完成人员及货物的过渡。“过渡环形运输链”是一种小型环形运输链,其动力来自于与之相邻的环形运输链的机械传动装置。它的环形运输载体的两条边,分别与两个环形运输链中的环形运输载体的两条相邻边平行并靠,且速率与方向和它们分别相同。而线型变速轨道是利用其运输底板在往复两个行程中的匀速段分别和其两侧与之平行并靠的两个环形运输链的环形运输载体的速率与方向分别相同来完成人员及货物的过渡。其中“过渡环形运输链”适合用在两个环形运输链相距较远的场合;而“线型变速辊道”适合用在两个环形运输链相距很近的场合,如:将两个环形运输链的两条运行方向相反的相邻边平行铺设在一条在较窄的道路上时。
根据其环形运输载体被承载方式的不同,环形运输链可分为如下六种不同形式:
1、“轮载环形运输链”:其特征是:组成其环形运输载体的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简称单体)为普通平板车,平板车的结构极为简单,由充气车轮的轮对和架设在轮对上的运输底板构成。运输底板可用钢筋水泥制作。在平板车两侧的地面上设置驱动导向轮。驱动导向轮置于水泥桩的端面上,水泥桩打入地下。驱动导向轮为普通充气摩擦轮或带有刹车装置的充气车轮。它们的轮轴之间用链条、皮带、传动轴等机械传动装置相连,可以沿环形链在一点、多点、甚至全程驱动。驱动导向轮通过与平板车底板侧壁的滚动摩擦带动平板车以及整个环形运输载体运行。如果使用带有刹车装置的充气车轮作为驱动导向轮,则能够很容易的实现环形运输链的间歇运行。组成环形运输链的平板车,根据需要和用途的不同可在结构、强度和几何尺寸上有所不同,可分为重载货车、轻载货车、集装箱货车、特种货车、普通客车、特种客车等,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轨载环形运输链”:其特征是:组成环形运输载体的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为轨道平板车,它由带有轮缘的钢制轮对和架设在轮对上的运输底板构成。运输底板可用钢筋水泥制作。钢轮在钢轨上滚动运行,钢轨铺设在地面上。在轨道平板车底板下表面的两侧通长铺设链条,并固定在底板上。在与链条相对应的下方位置设置链轮,链轮坐落在轨枕上,并固定在侧面轨道上。每个链轮的轮轴之间用链条、皮带、传动轴等机械传动装置相连,可以在一点、多点、甚至全程驱动链条并带动轨道平板车以及环形运输载体运行。如同轮载环形运输链的平板车,轨载环形运输链的轨道平板车也可设计成各种不同的车种。
3、“辊载环形运输链”:其特征是:组成环形运输载体的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为在环形辊道上运行的运输底板。环形辊道主要由环形辊架、沿环形辊架间隔布置的转辊、转辊的动力和动力传递系统组成。运输底板沿整个环形辊道用铰链一一相连,构成首尾相连的环形运输载体。在每一个运输底板横向两端的下方,装有一对以环形辊架为轨道的导向轮。它使运输底板沿环形辊道运行。运输底板的底部坐落在转辊上,并被转辊通过摩擦力推动运行。弯道处的转辊上装有一排活动滚轮,以便使运输底板灵活转弯。辊载环形运输链的环形辊架、转辊的辊体以及运输底板均用钢筋水泥制作,以提高刚度、降低成本。转辊的辊体以及运输底板也可用轻质高强材料(如玻璃钢、加丝塑料等)制作,以降低自重,提高运输能力。其中的环形辊架可以铺设在地面上,也可以架设在水泥桩上。
4、“液浮环形运输链”:其特征是:组成环形运输载体的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为钢筋混凝土浮体。它可被做成矩形箱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浮体之间用铰链相连,构成环形钢筋混凝土浮体。钢筋混凝土浮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隔空间四周,用可伸缩变形材料(如矩形金属或塑料波纹管或橡胶板)密封,以防止液体进入而形成兴波阻力。可伸缩变形材料接触液体的表面,用弹性橡胶板覆盖,以减小阻力。环形钢筋混凝土浮体靠液体的浮力浮于环形水槽内。在其底面边缘,伸出两条环形裙边。在环形裙边内壁与浮体底面和水面之间注入一层空气,可以极大地减小运行阻力。沿环形水槽两侧上部边沿,间隔设置环形钢筋混凝土浮体的驱动导向轮,驱动导向轮为普通充气摩擦轮或带有刹车装置的充气车轮,它在为环形钢筋混凝土浮体驱动导向的同时,能随其沉浮而上下移动。它们的轮轴之间用链条、皮带、传动轴等机械传动装置相连,可以在一点、多点、甚至全程驱动。驱动导向轮通过与钢筋混凝土浮体侧壁的滚动摩擦带动钢筋混凝土浮体以及整个环形钢筋混凝土浮体运行。如果使用带有刹车装置的充气车轮作为驱动导向轮,则能够很容易的实现液浮环形运输链的间歇运行。在环形钢筋混凝土浮体的甲板上,可建造建筑物。它们和舱体一起可用于居住或商业等用途。
5、“反槽环形运输链”:其特征是:组成环形运输载体的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为一截∏形截面的槽体,它可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槽体的前后两端用铰链与其它水槽一一相连。槽体之间的间隔空间,用∏形的可伸缩变形材料(可用伸缩波纹板制作)密封,从而形成一个倒扣着的环形槽,称之为“反槽环形运输载体”。反槽环形运输载体的两个侧边,浸于两个平行的环形水槽内。这样,在反槽环形运输载体的内壁和地面之间,便形成了一个环形密闭的空间。当两个平行的环形水槽内的水面上升时,便会不断压缩环形密闭空间里的空气,当其压力大于外界压力与反槽环形运输载体的重力之和时,反槽环形运输载体便会被浮起,就像一个反扣着的巨大环形水泥船。反槽环形运输链的驱动导向系统与液浮环形运输链完全相同。在反槽环形运输链的甲板上,也可建造建筑物,用于居住或商业等用途。与船载环形运输链相比,反槽环形运输链的主要优点是:不用挖土方。由于两个平行的环形水槽很窄、很高,可用打桩的方法将两个平行的环形水槽一段段打入地下。可极大地加快工程进度并降低成本。反槽环形运输载体越宽,其优点就越显著。
6、“气浮环形运输链”:其特征是:组成环形运输载体的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它们之间用铰链首尾相连勾成环形钢筋混凝土平板运输载体,两块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平板之间的间隔空隙,用可伸缩变形材料,如:金属或塑料波纹板、橡胶弹簧板等密封连接。如采用波纹板,其底面两侧边部须用弹性变形材料填平,以作为动密封接触面。与其相对应,在每块钢筋混凝土平板的底面两侧边部,铺有两条密封玻璃板,它们与波纹板或橡胶弹簧板底面的动密封接触面水平密封衔接,在整个环形钢筋混凝土平板运输载体底部,形成两条连续光滑的环形动密封平面。在其正对的垂直下方地面上,铺有两条环形组合密封件。组合密封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橡胶密封圈,它与环形钢筋混凝土平板运输载体底面的两条连续光滑的环形动密封平面紧密摩擦接触;二是环形复合金属弹簧片,它是由梳形金属弹簧片夹持在两片预拉伸橡胶板中间复合而成。它的这种特殊结构,使其能在各个方向弯、扭、伸缩自如,并且很容易获得所需要的刚度、强度及变形量。它的一边与橡胶密封圈紧密插接,另一边与固定在地面上的环形金属凹槽紧密插接。紧贴其内外两侧,设有两条环形橡胶气管,它随着充气量的多少而发生体积变化,用来调节橡胶密封圈的压紧程度。这样,在环形运输载体的底部便形成了一个环形密闭的空间。此空间内的压缩空气,向外推压密封件,使其与环形链底面的动密封平面处处保持紧密接触,同时使环形运输载体浮于气垫之上,形成气浮环形运输链。其驱动导向系统与液浮环形运输链完全相同。
不同类型的环形运输链适用于不同的地形、环境和运输要求。特别需要一提的是,液浮环形运输链和反槽环形运输链集构成城市的三大基本要素即:路、车、建筑为一体,用它们能以极低的成本,快速地建成环保、高效的新城镇。
辊载环形运输链的优势在于,它几乎不受地面情况的影响,能够很容易地铺设在戈壁荒滩、沼泽草地、林间小路等公路难以铺设或车辆难以通行的地方。
气载环形运输链的优势在于,运行阻力极小,结构简单并能够承受极大的载荷。
轮载环形运输链的优势在于,可利用目前庞大的汽车制造业,将其迅速地铺满城镇的大街小巷。试想一下,如果将一个城市中的所有汽车首尾相接,组成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长度的环形链,布满城市的所有道路,每辆汽车都在各自的环线上同步行进,并将每辆汽车都变成挂车,整个汽车环链统一驱动。那末,便会构成整个城市的自动运输网。你不管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上车,到达城市的任何地方,而且没有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和交通污染。因为它是无交而通。只需双车道,也不再需要停车场,因为车、路、停车场已融为一体,可节省大量的土地。要知道,北京和上海的汽车保有量到2005年7月底,分别为222万和201万辆,而城市道路总长度分别为:3727公里和3960公里。如果每辆汽车的平均长度为2.5米,则它们的汽车总长度分别为:5550公里和5025公里。远远超过了各自的城市道路总长度。
轨载环形运输链的优势在于:具有较大的运载能力,且适于长途铺设。试想一下:如果将列车的车厢沿环形铁道线首尾相接成环形链,不用机车,驱动系统设在地面上,不存在牵引力不够的问题。那末,便可在城市之间架起自动运输线,从而极大地降低运输成本和铁路建设成本。要知道,目前,我国的铁路货车近60万辆,连接起来的总长度9600公里,我国的铁路总里程也只有7.2万公里。
在所有类型的环形运输链中,除个别小范围内的运输,应首推液浮环形运输链和反槽环形运输链。它们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使用寿命长;方便可靠;载重量大;运行阻力小等优点。水泥船的制造已有十分成熟的工艺和国家标准;有的水泥船的载重量已过万吨;有的水泥船的自重甚至小于同类型同排水量的木船的自重。况且作为环形运输链单体的钢筋混凝土浮体和∏形截面的槽体较之在江河湖海中使用的水泥船,无论在材料要求、结构设计还是使用环境和要求上,都要简单的多。
附图说明
附图1描述的是“轮载环形运输链”其中一段的基本构造,图中1是地面;2是用光滑硬质材料铺设的车轮滚道;3是运输底板;4是驱动导向轮;5是传动链;6是充气车轮;7是铰链;8是轮轴;9是钢筋混凝土立柱;10是风车垂直传动轴;11是轴承及轴承座;12是架空建筑物;13是风车浆叶;14是风力传动齿轮。图中平板车A为多轮对平板车,它主要用于转弯半径较大的环形运输链;平板车B为单轮对平板车,它主要用于转弯半径较小的环形运输链。因为平板车在固定且密闭的路面上运行,路面受各种因素的破坏极小,所以,平板车的运输底板可以考虑不设或设简单的减震装置。运输底板设置在车轴的下方离地面很低的位置上。这样,不仅运行平稳,还有利于轮对的检修维护及更换。图1A描述了专为环形运输链风力驱动系统设计的活页风轮的使用情况。图中13A是活页风轮。图1B是活页风轮的原理结构图:图中1是风力传动轴;2是圆柱形框架;3是铰链;4是弧形板页片,5是减震隔离块,它的作用一是使弧形板页片与管壁之间隔开一条缝隙,使风容易吹开页片;二是在弧形板页片关闭时起缓冲减震作用。6是带有两端堵头的薄壁圆管。
附图2是描述的是“轨载环形运输链”其中一段的基本构造,图中1是地面;2是轨道;3是轮轴;4是车轮;5是运输底板;6是固定在运输底板下方的链条;7是链轮轴承;8是驱动链轮;9是传动链轮;10是链轮轴;11是平板车的连接铰链。图2A是轨道平板车的立体轴向图。
附图3描述的是“辊载环形运输链”在转弯处的一段的基本构造。其中1是辊架;2是转辊;3是活动滚轮;4是运输底板;5是连接铰链;6是导向轮。图中所描述的是辊载环形链在转弯半径很小时的极端情况。随着转弯半径的增大,运输底板之间的间隙可以变的极小,并可用活动盖板覆盖,以保证安全。
附图4是“液浮环形运输链”其中一段的横向主视图,图中1是地面;2是环形水槽;3是液体;4是钢筋混凝土浮体;5是浮体底面的裙边;6是空气层;7是铰链;8是浮体上的建筑;9是驱动导向轮;10是传动链。图4A是俯视图,图中11是矩形波纹管。图4B是立体轴向图。
附图5是“反槽环形运输链”其中一段以及环形变速辊道和线型变速辊道的横向主视图。其中1是地面;3是∏型槽体;4是铰链;5是建筑物;6是压缩空气。图5A是∏型槽体侧壁部分及线型变速辊道的侧视放大图。其中2是环形水槽;7是∏型槽体侧壁;8是驱动导向轮;9时传动链;10是线型变速辊道的辊道架;11是转辊;12是运输底板;13是以辊道架为轨道的导向轮;14是电瓶车;15是液体。图5B是环形变速辊道的侧视放大图。图中16是辊道架;17是转辊;18是辊道箱底板;19是导向轮;20是辊道箱。图5C是平面俯视图。图中21是∏形可伸缩变形材料。图5D是立体轴向图。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变速辊道和线型变速辊道同样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环形运输链。
附图6是“气浮环形运输链”其中一段的的横向主视图。图中1是地面;2是运输底板;3是铰链;4是活动盖板;5是密封玻璃板;6是环形金属凹槽;7是环形复合金属弹簧片;8是橡胶密封圈;9是内侧环形橡胶气管;10是外侧环形橡胶气管;11是驱动导向轮。图6A是其纵向视图。其中12是波纹板;13是用于填平波纹板底面的弹性变形材料。图6B是其立体轴向图。图6C是梳形金属弹簧片的立体轴向图。
附图7是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用于旧城改造时的运输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环形运输链;2是环形变速辊道;3是过渡环形运输链;4是曲线型变速辊道;5是直线性变速辊道;6是用于在两个相反方向运行的环形运输链之间进行过渡的直线型变速辊道。与目前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相比,1相当于运输工具;2、4、5相当于车站;3、6相当于中转站。图中A、B、C环形运输链相平行并靠部分的运行速率及方向相同,人员及货物,可借助于横向电瓶车或自行平稳过渡;C、D环形运输链平行相邻部分的运行速率相同方向相反,且相距较远,可借助于过渡环形运输链3进行过渡;D、E环形运输链平行相邻部分的运行速率相同方向相反,且相距很近,可借助于线型变速辊道6进行过渡。
附图8是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用于新城建设时的布置及运行原理图。为了便于布置,各环形运输链尽可能设计成圆角矩形。图中1是主链,它类似于目前运输系统的主路,主链环形内,设置全市的主要商业、娱乐、行政建筑;2是支链,它类似于目前运输系统的支路。支链沿主链两侧分列并排布置。支链环形内设置各类建筑物。每一条支链所包含的区域,相当于一个各种设施齐全的独立完整的城市小区。3是环形变速辊道;4、5是过渡环形运输链;6是市区主建筑。
附图9是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用于城市与城市之间远途运输时的布置及运输原理图。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环形运输链可设计成短边(两个相接的环形运输链平行并靠的边)为斜边的圆角四边形。图中1是环形运输链;2是过渡环形运输链;3是环形变速辊道。
具体实施方式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在设计、制造、运行、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参照目前交通运输领域及其他技术领域已有的技术手段及技术方法。因为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在上述各方面均比目前的交通运输工具要简单许多。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以三种方式运行:一是高速连续运行,借助于辅助设备进行地面与各环形运输链以及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过渡。这种运输方式适合于城市中远距离或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长途运输;二是高速间歇运行,它类似于目前的交通运输工具,适合于中距离运输;三是低速连续运行,它是以每小时约6公里的人的步行速度运行,人员及货物可在环线的任何地方随时上下各环形运输链。它适合于短距离运输;对于距离较长,又难于形成环形的场合,可借助于双向步进运输法及工具来进行运输(参照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CN98121402.9“双向步进运输法及其工具”);对于距离很短,互连自动运输网链又难于到达的地段,可采用人力车辆、自动人行道或电瓶车来进行运输。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不仅适合于社会公共运输系统,也适合于企业、工厂、社区等内部的运输;不仅适合于室外运输,也适合于室内运输。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的铺设有三种情况:一是旧城改造,情况较复杂。因为建筑及道路已经形成,要使互连自动运输网链经过绝大部分道路,又不与目前的运输系统相冲突,可采用从市中心逐渐向外扩展或从城市某一方向的边缘逐渐向另一方向扩展的方法逐步进行改造。二是新城区建设。可以根据城市所在地的地形地貌长远规划,从城市的边缘向不同的方向扩展。它不仅仅是路的扩展,而是整个城市的同步扩展;三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用细长的环形运输链依次连接,向外伸展,从一个城市逐渐伸向另一个城市,并最终将它们连接起来。像是在铺路,但不同的是,它不仅仅是路的伸展,也是城市的同步伸展。

Claims (12)

1、一种运输工具,特别是在地面上自动运行的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将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在一条环形运输线路上用铰链一一首尾相连成环形运输载体;在环形运输载体底部或其内外环两侧的地面上设置其动力和动力传输及导向装置,构成沿环形线路回转循环运行的环形运输链;再将一条条环形运输链相互平行并靠相连,构成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环形运输载体用风车和电动机组合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用钢筋混凝土制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沿其环形运输链相对应的上方架设空中建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是由充气车轮承载的平板车;由它构成的环形运输载体用充气车轮在其侧面定位并驱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是由在钢轨上运行的有缘钢轮承载的平板车,由它构成的环形运输载体用链轮链条在其底部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是由环形辊道承载并驱动的运输底板,它的横向两端下方装有一对导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是由液体承载的浮体;相连的浮体之间的间隔空间四周用可伸缩变形材料密封;浮体底面与液体之间有一层空气层;浮体甲板上建有建筑物;由浮体构成的环形运输载体用充气车轮在其侧面定位并驱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为一截的∏形截面的槽体;相连的槽体之间的间隔空间,用∏形可伸缩变形材料密封,构成∏形截面的环形槽体,其两侧壁浸于分别两道平行的环形液体槽内的液体中;其甲板上建有建筑物;由它构成的环形运输载体用充气车轮在其侧面定位并驱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其一个个单独的运输载体是平板;两块相连的平板之间的间隔空隙,用可伸缩变形材料密封连接,构成连续一体的环形平板运输载体,它由密封在其下方相应环形空间内的压缩空气承载,用充气车轮在其侧面定位并驱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用于其环形平板运输载体下方相应环形空间密封的密封件是由环形复合金属弹簧片和环形橡胶密封圈组成的环形组合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工具,其特征是:当其连续高速运行时,人员货物借助于环形和线型变速辊道来实现在地面与各环形运输链之间的安全过渡;环形和线型变速辊道是由在不同区段以不同速度运行的转辊、由转辊承载并驱动的运输底板以及由运输底板承载的电瓶车构成。
CN 200610081124 2006-05-22 2006-05-22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Pending CN18505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1124 CN1850557A (zh) 2006-05-22 2006-05-22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10081124 CN1850557A (zh) 2006-05-22 2006-05-22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0557A true CN1850557A (zh) 2006-10-25

Family

ID=37132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81124 Pending CN1850557A (zh) 2006-05-22 2006-05-22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5055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2764A (zh) * 2012-04-27 2012-08-22 丘雷 衔接高速自动人行道与静止地面的过渡装置
CN103790403A (zh) * 2014-01-22 2014-05-14 桂林市临桂佳业机械厂 城市公交车停靠站设置方法
CN103352405B (zh) * 2013-07-12 2015-11-04 董建国 自动路
CN110641943A (zh) * 2019-10-21 2020-01-03 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体输送线及其输送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2764A (zh) * 2012-04-27 2012-08-22 丘雷 衔接高速自动人行道与静止地面的过渡装置
CN103352405B (zh) * 2013-07-12 2015-11-04 董建国 自动路
CN103790403A (zh) * 2014-01-22 2014-05-14 桂林市临桂佳业机械厂 城市公交车停靠站设置方法
CN110641943A (zh) * 2019-10-21 2020-01-03 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体输送线及其输送方法
CN110641943B (zh) * 2019-10-21 2021-06-15 远大可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管体输送线及其输送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08889B2 (en) Roadway conduit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0468591Y1 (ko) 스마트 대중교통 트랙 시스템
US8272332B2 (en) Smart mass transit rail system
US11767757B2 (en) Roadway conduit systems and methods
RU2374102C2 (ru)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транспорт-монорельс-тетраэдр"
US20120085612A1 (en) Vehicle propulsion energy and utility power delivery system
WO2016008421A1 (zh) 管道交通系统用运输管道
CN201907505U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
CN203780524U (zh) 空中链轨式轨道机车
CN1850557A (zh) 互连自动运输网链
CN205573942U (zh) 一种往复式载人汽车运输系统
WO2011021213A2 (en) Elevated transport system
CN109024117B (zh) 交通运输网系统
CN111417558B (zh) 串式轨道结构
CN208469799U (zh) 悬挂式空中列车爬坡系统
CN102912694A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专用轨道设施
CN202827570U (zh) 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回车台
UA71059U (uk) Естакадна фермова система рейк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у
CN103273926A (zh) 高原与丘陵山区最佳运输法天梯运输体系
CN213867549U (zh) 一种桥墩交通运输设施防撞装置
CN2675726Y (zh) 复合结构工字梁高架列车单轨道系统
CN102912698A (zh) 侧挂式双电源驱动轨道电车专用轨道设施
CN102463994B (zh) 一种双层双向路轨兼容绿色公交系统
CN101634127A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Bertelsen Aeromobile-Aeroduct Automated People Movers AAAP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