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9502A - 应变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变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9502A
CN1849502A CN 200480025944 CN200480025944A CN1849502A CN 1849502 A CN1849502 A CN 1849502A CN 200480025944 CN200480025944 CN 200480025944 CN 200480025944 A CN200480025944 A CN 200480025944A CN 1849502 A CN1849502 A CN 18495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ed substrate
strain
hold assembly
sensing device
push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259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5600C (zh
Inventor
小林康展
吉内茂裕
松川恭范
毛利浩明
宫越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495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5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56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560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出特性提高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即使将应变检测装置固定在相配侧的固定部件上,也不会在应变电阻元件中产生内部应力。该应变检测装置在绝缘基板的大致中央设置检测孔,在外周端部设置固定孔,由推压部件推压检测孔的周围,在一夹持部件和另一夹持部件上与绝缘基板的固定孔相对地设置固定孔,插入固定部件以固定绝缘基板的外周部。这样,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周围可相对所述一夹持部件和另一夹持部件沿上下方向变位。

Description

应变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检测由施加载荷产生的应变的应变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这种应变检测装置具有如图19、20所示的结构。
图19为现有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底视图,图20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透视图。在图19、20中,绝缘基板1由弹性材料制成,并被固定到推压部件2的下表面。而且,在上述绝缘基板1的下表面设置四个应变电阻元件3。所述应变电阻元件3分别与一对电源电极4、一对输出电极5和一对GND电极6电连接,由此构成桥接电路。
下面对如上构成的现有应变检测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使用(外螺纹)螺钉8将现有的应变检测装置固定到相配侧的固定部件7上之后,当通过推压部件2在绝缘基板1的大致中央的上表面施加压力时,在绝缘基板1上由于该压力而产生弯矩。由于该弯矩,在设置在上述绝缘基板1下表面处的四个应变电阻元件3上也产生弯矩。而且,当在所述应变电阻元件3上产生弯矩时,应变电阻元件3的电阻值变化,因此,该电阻值的变化由一对输出电极5输出到外部的计算机(图中未示出),从而测定施加在绝缘基板1上的压力。
这种现有的应变检测装置例如公开在日本特开平8-87375号专利公报中。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应变检测装置包括:
绝缘基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两个应变电阻元件,并具有与所述应变电阻元件电连接的电路部;和
固定所述绝缘基板的部件;
其中,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检测孔;
所述检测孔的周围被推压部件推压(挤压);
所述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周围能够相对于固定所述绝缘基板的部件沿上下方向变位。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应变检测装置包括:
绝缘基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两个应变电阻元件,并具有与所述应变电阻元件电连接的电路部;和
夹持所述绝缘基板的一对夹持部件;
其中,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检测孔,并在其外周端部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检测孔的周围被推压部件推压;
在所述一对夹持部件上与所述绝缘基板的固定孔相对地设置有固定孔;
固定部件贯通所述夹持部件的固定孔和所述绝缘基板的固定孔并固定所述绝缘基板的外周端部,使得所述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周围能够相对于所述一对夹持部件沿上下方向变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侧剖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绝缘基板的底视图。
图4为表示取下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绝缘基板的保护层后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的透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一夹持部件的底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一夹持部件的顶视图。
图8为表示将推压部件安装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一夹持部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固定部件的透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二夹持部件的顶视图。
图11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操作状态的侧剖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侧剖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绝缘基板的底视图。
图15为表示从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应变检测装置的绝缘基板上取下保护层后的状态的底视图。
图1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的透视图。
图1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支承部件的透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侧剖图。
图19为现有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底视图。
图20为现有的应变检测装置的透视图。
图21为现有的应变检测装置的侧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结构中,在用螺钉8将应变检测装置固定到相配侧的固定部件7上时,由于螺纹紧固转矩而产生扭曲力,在绝缘基板1上产生内部应力。因此,在应变电阻元件3上也产生内部应力。这样,即使在没有压力作用到推压部件2的状态下,也从一对输出电极5检测出好像施加了压力似的输出信号,因此,存在应变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变得不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现有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特性提高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即使将应变检测装置固定在相配侧的固定部件上,也不会在应变电阻元件中产生内部应力。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侧剖图。图3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绝缘基板的底视图。图4为表示取下该绝缘基板上的保护层后的状态的底视图。图5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的透视图。图6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一夹持部件的底视图。图7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一夹持部件的顶视图。图8为表示将推压部件安装在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一夹持部件上的状态的透视图。图9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固定部件的透视图。图10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第二夹持部件的顶视图。
在图1~图10中,绝缘基板11由大致正方形形状的、包含重量%约0.1%的镍的不锈钢制成。如图4所示,在该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形成桥接电路,该电路通过由电路部17电连接银制的电源电极12、一对输出电极13、GND电极14、四个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及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而构成。而且,如图3所示,以覆盖上述绝缘基板11下表面的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及电路部17的方式设置保护层11a。另外,在上述绝缘基板11上,在四个顶点的外周端部的位置处设置从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固定孔18,在大致中央处设置从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检测孔19。推压部件20由包含重量%约4%的镍的不锈钢材料制成。在该推压部件20上,设置推压绝缘基板11的检测孔19的上表面附近的触接部21,同时,如图5所示,沿下部的外侧面设置有阳螺纹22。
而且,在推压部件20的纵向中央外侧面位置上设置有止转突出部23,并沿上面的外侧面设置有安装用阳螺纹24。如图6所示,在由金属制成的第一夹持部件25上,在大致中央处设置推压部件贯通孔26,并设置位于该推压部件贯通孔26的下表面周围的突出部27。
而且,在上述第一夹持部件25的四个顶点上设置从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固定孔28,而且在第一夹持部件25的下表面的四个固定孔28的周围以成同一平面状的方式设置夹持触接部29。另外,在上述第一夹持部件25的上表面上,在贯通孔26的上侧设置由阶梯构成的六角状的止动部30。如图8所示,推压部件20的止转突出部23被该止动部30止动(係止め)。另外,推压部件20的阳螺纹22经第一夹持部件25上的推压部件贯通孔26插入检测孔19中,伸出到下方的阳螺纹22螺纹接合到图9所示的由螺母形成的固定部件31上,由此被固定。
在由金属制成的第二夹持部件32上从大致上表面中央向下方设置止动件孔33,在该止动件孔33中容纳由推压部件20的阳螺纹22构成的下部。而且,在第二夹持部件32的止动件孔33的上表面周围设置四个突出部34。而且,如此设置该第二夹持部件32上的四个突出部34,以便在与没有所述突出部34的部分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绝缘基板11的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及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
另外,在第二夹持部件32的四个顶点上设置从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固定孔35,在第二夹持部件32的上表面的四个固定孔35的周围以成同一平面状的方式设置夹持触接部36。而且,在第一夹持部件25的四个固定孔28、绝缘基板11的四个固定孔18及第二夹持部件32的四个固定孔35中分别插入四个由螺钉构成的固定部件37。而且,通过使四个螺母38螺纹接合到所述固定部件37上,可以由第一夹持部件25的夹持触接部29和第二夹持部件32的夹持触接部36夹持绝缘基板11,从而使绝缘基板11的检测孔19的周围相对于上述第一夹持部件25及第二夹持部件32可沿上下方向变位地构成。
电路基板39在下表面安装有IC40,而且,该IC40经由金属线和硅橡胶构成的导电部件41与绝缘基板11上的电源电极12、一对输出电极13及GND电极14电连接。
在壳体42上以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设置连接器43。在该连接器43的内侧设置六个连接端子44,所述连接端子44与电路基板39上的IC40电连接。
下面,对如上构成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不锈钢板(图中未示出)的下表面印刷玻璃膏(图中未示出)后,在约850℃下烧制约10分钟,以形成绝缘基板11。
这时,由于推压部件20和绝缘基板11由不同的材料构成,所以会有能使绝缘基板11由下述材料构成的效果,该材料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线膨胀系数的变化少,而且能耐住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及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的印刷烧制。
接着,在上述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印刷银膏(图中未示出),并在约850℃下烧制约10分钟,以在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上形成电源电极12、一对输出电极13、GND电极14及电路部17。
接着,在绝缘基板11下表面的设置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及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的位置印刷金属玻璃釉型膏(メタルグレ一ズ系ペ一スト)(图中未示出),之后,在约130℃下干燥约10分钟。
接着,将绝缘基板11在约850℃下烧制约10分钟,在绝缘基板11上形成四个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及四个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
接着,在除绝缘基板11的电源电极12、一对输出电极13、GND电极14之外的绝缘基板11的上表面上印刷由玻璃制成的膏(图中未示出),之后,在约640℃下烧制约10分钟,以在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上形成保护层11a。
接着,在第一夹持部件25触接绝缘基板11的上表面之后,将推压部件20的由阳螺纹22构成的下部从上方插入第一夹持部件25的推压部件贯通孔26及绝缘基板11的检测孔19。同时,将推压部件20的止转突出部23收容在第一夹持部件25的止动部30中。
接着,使由螺母构成的固定部件31从下方螺纹接合到推压部件20的阳螺纹22上,由此推压部件20的触接部21邻接绝缘基板21的检测孔19的上表面周围。
接着,将推压部件20的阳螺纹22及由螺母构成的固定部件31收容在第二夹持部件32的止动件孔33的内侧。同时,使绝缘基板11的四个固定孔18的周边的下表面触接第二夹持部件32的夹持触接部36。
接着,将四个由螺钉构成的固定部件37从下方插入第二夹持部件32的四个固定孔35、绝缘基板11的固定孔18及第一夹持部件25的固定孔28中,之后用螺母38螺纹接合。这样,由第一夹持部件25的夹持触接部29和第二夹持部件32的夹持触接部36夹持绝缘基板11。
而且,夹持部件由第一夹持部件25和第二夹持部件32构成。因此,通过仅由螺纹紧固件固定第一夹持部件25和第二夹持部件32,就可以由夹持部件夹持绝缘基板11,这样具有能够容易地由夹持部件夹持绝缘基板11的效果。
最后,将预先安装了IC40的电路基板39固定到第二夹持部件32上。之后,将第一夹持部件25、绝缘基板11、第二夹持部件32及电路基板39安装到壳体42上,之后,将壳体42的连接端子44焊接到电路基板39上。
这时,在绝缘基板11由第一夹持部件25及第二夹持部件32夹持时,要考虑在绝缘基板11中产生内部应力的情况。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力检测装置中,设置具有与绝缘基板11上的电源电极12、一对输出电极13及GND电极14电连接的IC40的电路基板39。因此,可以由IC40校正由第一夹持部件25及第二夹持部件32夹持绝缘基板11时、由绝缘基板11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引起的压缩侧应变检测元件15及拉伸侧应变检测元件16的电阻值的变化。这样,能得到应变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的精度提高的效果。
下面,对如上构造、组装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将推压部件20的安装用阳螺纹24安装在相配侧的安装部件(图中未示出)上。
这时,如图8所示,推压部件20的止转突出部23由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件25上的图7所示的止动部30止动。因此,在通过螺纹紧固将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20安装在相配侧的安装部件(图中未示出)上时,如果在推压部件20上施加过大的旋转扭矩,则推压部件20的止转突出部23相对第一夹持部件25转动后被止动。这样,在推压部件20的阳螺纹22和由螺母构成的固定部件31的结合中不会出现由于施加过大的力而变松的情况,所以具有下述效果,即应变检测装置安装到相配侧的安装部件(图中未示出)时的可靠性提高。
当从上方给推压部件20施加压力时,该压力使绝缘基板11的表面产生应变,从而压缩应力作用在四个设置在绝缘基板11上表面的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同时,拉伸应力作用在四个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而且,当在该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和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中产生应变时,该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15和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16的电阻值变化。该电阻值的变化作为桥接电路的输出从一对输出电极13输出到外部的计算机(图中未示出),以测定施加在绝缘基板11上的载荷。
这里,考虑从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20的上方作用非预期的过大压力的情况。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中,在第二夹持部件32的止动件孔33的上表面周围设置突出部34。因此,当从上方给推压部件20施加过大的压力时,绝缘基板11的下表面触接第二夹持部件32的突出部34。这样,绝缘基板11不会进一步挠曲,从而绝缘基板11不会塑性变形。因此,绝缘基板11的挠曲特性稳定,从而进一步具有应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提高这样的效果。
而且,考虑从上述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20的上方进一步作用过大压力的情况。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中,从第二夹持部件32的大致中央上表面朝向下方地设置止动件孔33。在该止动件孔33中收容推压部件20的下部,所以当从上方给推压部件20施加比上面所述的大的过大压力时,推压部件20的下端面触接止动件孔33的内底面。这样,绝缘基板11不会进一步挠曲,从而绝缘基板11不会塑性变形。因此,绝缘基板11的挠曲特性稳定,从而具有应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提高这样的效果。
另外,考虑作用有将固定到推压部件20的安装用阳螺纹24的相配侧安装部件(图中未示出)向上拉的力的情况。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应变检测装置中,在第一夹持部件25的贯通孔26的下表面周围设置突出部27。因此,当给推压部件施加过大的拉伸力、推压部件20被拉向上方时,绝缘基板11的上表面触接第一夹持部件25的突出部27。这样,绝缘基板11不会进一步挠曲,从而绝缘基板11不会塑性变形。因此,绝缘基板11的挠曲特性稳定,从而具有应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提高这样的效果。
(实施例2)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例2的应变检测装置。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应变检测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3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侧剖图。图14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绝缘基板的底视图。图15为表示从该应变检测装置的绝缘基板上取下保护层后的状态的底视图。图16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的透视图。图17为该应变检测装置的支承部件的透视图。
在图12~图17中,绝缘基板51由大致长方形形状的、包含重量%约0.1%的镍的不锈钢制成。在该绝缘基板51上设置从大致中央的上表面延伸到下表面的检测孔52。如图15所示,在该绝缘基板51的下表面形成桥接电路,该电路通过由电路部58电连接银制的电源电极53、一对GND电极54、一对输出电极55、四个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56及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而构成。而且,如图14所示,以覆盖上述绝缘基板51下表面的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56、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及电路部58的方式设置保护层59。推压部件60由不锈钢材料制成,该推压部件60设置推压上述绝缘基板51的检测孔52的上表面附近的触接部61,同时,通过焊接将该触接部61的外周固定到绝缘基板51的上表面。另外,如图16所示,沿推压部件60的下部的外侧面设置阳螺纹62。
而且,突出到该推压部件60下方的阳螺纹62被螺纹接合固定到由螺母构成的固定部件63上。
而且,由该固定部件63产生的固定用于增强绝缘基板51和推压部件60的焊接固定。
而且,在固定绝缘基板51和推压部件60的触接部61的端部64的下方,设置绝缘基板51的电路部58的四个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由于在固定绝缘基板51和推压部件60的触接部61的端部64的下方设置绝缘基板51的电路部58的四个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所以由绝缘基板51的变位引起的最大弯曲应力施加在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上,这样,来自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的输出信号将增大,所以具有下述效果,即,能提供输出信号的灵敏度提高的应变检测装置。而且,沿上述推压部件60的上侧外侧面设置安装用阳螺纹65。66为由金属制成的支撑部件,该支撑部件66如此构造,即,其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到绝缘基板51的下表面上,绝缘基板51的检测孔52的周围可相对推压部件60及支撑部件66沿上下方向变位。而且,在上述支撑部件66的上表面设置凹部67,在该凹部67中收容推压部件60的阳螺纹62及固定部件63。
这时,由于推压部件60及支撑部件66通过焊接固定到绝缘基板51上,所以绝缘基板51的检测孔52的周围可相对推压部件53及支撑部件66沿上下方向变位。因此,例如在固定时,不必需螺钉等紧固部件,这样,具有可以提供小型化的应变检测装置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2的应变检测装置中,尽管在固定绝缘基板51和推压部件60的端部64的下方设置绝缘基板51的电路部58的四个拉伸侧应变电阻元件57,但是如图18所示,即使在固定绝缘基板51和支撑部件66的固定部68的上方设置绝缘基板51的电路部58的四个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56,也会在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56上施加由绝缘基板51的变位引起的最大弯曲应力,因此,来自压缩侧应变电阻元件56的输出信号将增加,从而具有能提供输出信号的灵敏度提高的应变检测装置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绝缘基板上不会产生由扭曲力引起的内部应力,这样,在应变电阻元件上产生的内部应力变少。因此,应变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的精度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可以由IC校正在用夹持部件夹持绝缘基板时、由绝缘基板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引起的应变检测元件的电阻值的变动。所以,应变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的精度进一步得到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在推压部件上设置触接部,由该触接部推压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上表面附近,所以没有必要使推压部件和绝缘基板一体成形。这样,推压部件和绝缘基板可以由不同的材料构成。因此,可以用温度变化引起的线膨胀系数的变化小、能耐住应变电阻元件的印刷烧制的材料构成绝缘基板,而且可以用耐力高的材料构成推压部件。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推压部件的止转突出部由设置在第一夹持部件上的止动部止动。因此,在通过螺纹紧固将应变检测装置的推压部件安装在相配侧的安装部件上时,如果在推压部件上施加过大的旋转扭矩,则推压部件的止转突出部相对第一夹持部件转动后被止动。这样,在推压部件的阳螺纹和螺母的结合中不会出现由于施加过大的力而变松的情况,所以应变检测装置安装到相配侧的安装部件时的可靠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另一夹持部件的大致中央上表面朝向下方地设置止动件孔,在该止动件孔中收容推压部件的下部。所以,当从上方给推压部件施加过大的压力时,推压部件的下端面触接止动件孔的内底面,这样,绝缘基板不会进一步挠曲。因此,绝缘基板不会塑性变形,这样,绝缘基板的挠曲特性稳定,从而应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第一夹持部件的贯通孔的下表面周围设置突出部,因此,当给推压部件施加过大的拉伸力、推压部件被拉向上方时,绝缘基板的上表面触接第一夹持部件的突出部。这样,绝缘基板不会进一步挠曲,从而绝缘基板不会塑性变形。因此,绝缘基板的挠曲特性稳定,从而应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在第二夹持部件的止动件孔的上表面周围设置突出部,因此,当从上方给推压部件施加过大的压力时,绝缘基板的下表面触接另一夹持部件的突出部。这样,绝缘基板不会进一步挠曲,从而绝缘基板不会塑性变形。因此,绝缘基板的挠曲特性稳定,从而应变检测装置的可靠性提高。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即使从上方给推压部件施加过大的压力,绝缘基板的应变电阻元件也不会触接另一夹持部件的突出部。因此,在应变电阻元件中不会产生损伤,而且,由于在与没有突出部的部分相对的位置设置绝缘基板的应变电阻元件,所以绝缘基板上的图案配置减小。因此,能提供小型的应变检测装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结构,由于用一夹持部件的夹持触接部和另一夹持部件的夹持触接部夹持绝缘基板,所以由夹持触接部的加工精度确定用夹持部件夹持绝缘基板时在绝缘基板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因此,能保证应变检测装置的输出特性。
工业应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应变检测装置,在应变电阻元件中产生的内部应力少,所以能用作输出信号的精度提高的应变检测装置等。

Claims (10)

1.一种应变检测装置,包括:
绝缘基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两个应变电阻元件,并具有与所述应变电阻元件电连接的电路部;和
固定所述绝缘基板的部件;
其中,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检测孔;
所述检测孔的周围被推压部件推压;
所述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周围能够相对于固定所述绝缘基板的部件沿上下方向变位。
2.一种应变检测装置,包括:
绝缘基板,该基板具有至少两个应变电阻元件,并具有与所述应变电阻元件电连接的电路部;和
夹持所述绝缘基板的一对夹持部件;
其中,在所述绝缘基板的大致中央处设置有检测孔,并在其外周端部设置有固定孔;
所述检测孔的周围被推压部件推压;
在所述一对夹持部件上与所述绝缘基板的固定孔相对地设置有固定孔;
固定部件贯通所述夹持部件的固定孔和所述绝缘基板的固定孔并固定所述绝缘基板的外周端部,使得所述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周围能够相对于所述一对夹持部件沿上下方向变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包括设有IC的电路基板,所述IC校正所述绝缘基板的应变电阻元件的电阻值的变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一对所述夹持部件中的一个夹持部件上与所述绝缘基板的所述检测孔相对地设置有贯通孔;
推压部件贯通该贯通孔;
从该推压部件的前端部伸出地设置的突出部贯通所述绝缘基板的检测孔;并且,
该突出部由固定部件固定,使得推压部件的前端部与绝缘基板的检测孔的周围触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所述推压部件的前端部侧形成有止转部,而且,该止转部由设置在所述一个夹持部件上的止动部止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一对所述夹持部件中的另一夹持部件上形成有凹部,在该凹部中插入对从推压部件的前端部伸出地设置的突出部进行固定的固定部件;
对于该凹部和所述固定部件,当用一对夹持部件夹持所述绝缘基板时,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前端部和所述凹部的内底面之间形成间隙。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形成于一对所述夹持部件中的一个夹持部件上的、推压部件所插入的贯通孔的位于绝缘基板一侧的面的周围,设置有向推压部件施加过大拉伸力时绝缘基板所触接的突出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形成于所述另一夹持部件上的凹部的位于绝缘基板一侧的面的周围,设置有当向推压部件施加过大压力时绝缘基板所触接的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形成于所述另一夹持部件上的凹部的上表面周围,分开地设置有当向推压部件施加过大压力时绝缘基板所触接的多个突出部;
绝缘基板的应变电阻元件与位于所述多个突出部之间的、没有突出部的部分相对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变检测装置,其中:
在分别设置于一对所述夹持部件中的固定孔的附近分别形成有夹持接触部,由这些夹持触接部夹持所述绝缘基板。
CNB2004800259449A 2003-09-09 2004-09-08 应变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6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16353/2003 2003-09-09
JP2003316353 2003-09-09
JP006569/2004 2004-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9502A true CN1849502A (zh) 2006-10-18
CN100465600C CN100465600C (zh) 2009-03-04

Family

ID=37078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594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5600C (zh) 2003-09-09 2004-09-08 应变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6560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658A (zh) * 2019-11-29 2020-12-18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向装置的设置方法
WO2021104329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阻式应变规传感方式的指向装置的设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81904A (ja) * 1997-04-04 1998-10-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荷重センサ
JP3841620B2 (ja) * 1999-07-02 2006-11-01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3694450B2 (ja) * 2000-09-18 2005-09-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荷重センサ
JP2002139373A (ja) * 2000-10-31 2002-05-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重量センサ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9658A (zh) * 2019-11-29 2020-12-18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向装置的设置方法
WO2021104329A1 (zh) * 2019-11-29 2021-06-03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电阻式应变规传感方式的指向装置的设置方法
CN112099658B (zh) * 2019-11-29 2024-02-20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向装置的设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65600C (zh)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790C (zh) 用来将玻璃板固定在建筑物一侧的支架上的固定装置
CN1223836C (zh) 压力测量单元
CN1190838C (zh) 功率半导体模块
CN101036425A (zh) 具有最佳装配能力的元件配置结构
CN1405867A (zh) 半导体片、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08786A (zh) 接地端子配件和具有该配件的电气连接器
CN2469572Y (zh) 物体的导电部分导电地触点接通用的装置
CN1866629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746728A (zh) 检查用探测器及检查装置、检查用探测器的制造方法
CN1667391A (zh) 用于接触器阵列的接触结构以及具有此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75480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826713A (zh) 插座以及测试装置
JP2011138998A (ja) 半導体装置
CN1849502A (zh) 应变检测装置
CN1134833C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路基板和电子装置
CN1682414A (zh) 电连接器
CN1734852A (zh) 定位检查装置
CN1144086C (zh) 电气零件的安装方法
CN1248369C (zh) 接触具及使用该接触具的电连接装置
CN1074997C (zh) 热打印头和安装于其上的保护盖
US7377178B2 (en) Strain detector having a displaceable insulating substrate
CN102544902A (zh) 插槽及具有插槽的装置
CN1208253A (zh) 集成电路组件和半导体元件
CN201274626Y (zh) 电子装置
JP2005106800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