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4407A -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4407A
CN1844407A CN 200510059998 CN200510059998A CN1844407A CN 1844407 A CN1844407 A CN 1844407A CN 200510059998 CN200510059998 CN 200510059998 CN 200510059998 A CN200510059998 A CN 200510059998A CN 1844407 A CN1844407 A CN 18444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east
fermented liquid
fermentation
ergosterol
gluc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599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60679C (zh
Inventor
谭天伟
王玺
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B2005100599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60679C/zh
Publication of CN18444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44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6067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60679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利用同一种酵母菌种发酵同时生产两种代谢产物一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发酵法所用菌种为: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或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工程菌等,采用的酵母培养基组分包括,碳源:葡萄糖、麦芽汁、蔗糖、糖蜜等,氮源:玉米浆、酵母粉、蛋白胨、尿素、氨水等,无机盐及所需的金属离子等。本发明在利用一次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同时实现了酵母细胞的高密度培养,使酵母表达联产的生物量达到现有单独发酵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较高水平,充分利用培养基底物,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度培养酵母细胞以及通过酵母细胞生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属于生物发酵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均为重要的医用品和保健品,目前国内外用发酵法生产麦角固醇或谷胱甘肽是最为普遍的方法,即通过培养生产麦角固醇或谷胱甘肽的酵母得到产品。为了提高该方法生产产品的水平,人们通过选育(或构建)合成能力强和胞内含量高的菌种,筛选和优化培养基配方,建立和优化发酵控制,改进和提高下游工程技术等多方面来提高产率和质量。如:Wenck采用曲霉菌生产麦角固醇,麦角固醇含量占细胞干重2.23%[Wenck P R,Peterson W.The production of yeast fat.Bacteriol Parasitenk.1935.92:330-338]。Savard采用青霉素菌生产麦角固醇,含量达到细胞干重1.8%[Savard K,Grant G A.Ergosterolaccumulation in yeast cells.Science.1994.104:459-460]。Eugene选育了不同酵母菌生产麦角固醇,含量可达到细胞干重的2%-3%[Eugene L D,Stapley E O,Katherine S.App Microbial.1954.2:371-379]。张博润等人对产麦角固醇酵母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高产麦角固醇菌种,产品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2.7%[张博润.麦角固醇高产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优化条件的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15(1):77-80]。高桦采用控制溶氧的脉冲式流加,使麦角固醇的产量稳定在1000mg/L左右[高桦.酵母发酵生产麦角固醇工艺的研究及应用。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
发酵法生产谷胱甘肽的工艺及方法也不断改进,其中以诱变处理获得高谷胱甘肽含量的酵母变异菌株来生产谷胱甘肽最为常见。李寅等研究了谷胱甘肽发酵条件,确定了合适的摇瓶补糖策略,补糖结束时谷胱甘肽总量达到119mg/L[李寅,陈坚,伦世仪.高密度培养工程菌生产谷胱甘肽。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1):1-4]。Sakato等同时利用补糖和乙醇控制方法,使谷胱甘肽总量和含量分别达到2360mg/L和3.7%[Sakato K,Tanaka H.Advanced control ofglutathione fermentation process.Biotechnol.Bioeng.1992.40(8):904-912]。
综上所述,现有的技术所做的都是利用酵母菌培养来单独生产麦角固醇或单独生产谷胱甘肽一种产物,存在原料利用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利用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同时通过酵母细胞的高密度培养,使酵母表达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生物量水平达到单独发酵麦角固醇或谷胱甘肽的较高水平,从而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以酵母作为培养菌株,采用优化的联产培养基配方,包括接入菌种、向发酵液中流加营养物和添加调节剂,控制发酵液生产酵母细胞以及酵母代谢产物的条件等发酵工艺过程,其中酵母培养基中按每升发酵液的质量含量配制:碳元素16g/L-25g/L,氮元素2g/L-3g/L,无机盐及金属离子7g/L-41g/L,所述的碳元素碳源来自葡萄糖、蔗糖或麦芽汁,氮元素氮源来自玉米浆、酵母粉或蛋白胨,无机盐是硫酸镁和磷酸盐;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液中流加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玉米浆和糖蜜;添加的调节剂为:KOH、NH4NO3、尿素或氨水,控制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为10-50g/L,发酵液的pH值调节在2-8之间,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发酵周期为1-3天,得到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发酵液。
上述的金属离子是发酵液中通常用的:Zn2+、Fe2+、Cu2+和Mn2+
上述的磷酸盐是发酵中常用的: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铵。
上述所用菌种包括: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或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工程菌。
在上述的发酵液中还可以加入硝酸钠,以促进产物的合成。
本发明利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同时通过含氮的弱碱性调节剂和添加剂调节控制合理的发酵条件,促进产物合成,实现一次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使培养基底物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酵母细胞的高密度培养,使酵母表达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生物量水平达到单独发酵麦角固醇或谷胱甘肽时的较高水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较好的实施方式是:配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以每升发酵液中质量含量配置):葡萄糖40g/L-60g/L,玉米浆15g/L-45g/L,磷酸氢二钾2g/L-15g/L,磷酸二氢钾2g/L-20g/L,硫酸镁3g/L-6g/L,NaNO34g/L-8g/L,Zn2+8-15ppm,Fe2+、Cu2+、Mn2+各2-6ppm,按常规的灭菌方式在121℃下实罐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温度降至30℃后接入菌种,按10%的(种子液与发酵液的体积比)接种量接入发酵罐,搅拌转速在200-600rpm,通风比为1.0-1.5VVM,控制温度30℃左右开始发酵,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从发酵后第9-10小时开始流加葡萄糖溶液和玉米浆溶液,以及尿素和氨水,发酵进行至22-24小时,乙醇浓度降至17g/L-30g/L,此时根据乙醇浓度调节流加营养物速率,当乙醇浓度上升时,减小流加速率,当乙醇浓度下降时,增大流加速率,以控制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维持在10g/L-20g/L,发酵液的pH值控制在2-8之间,经过24-72小时发酵,生物量达到96g/L-124g/L(干重),麦角固醇总量为810mg/L-1220mg/L,谷胱甘肽总量为930mg/L-1561mg/L。
上述所用菌种是: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或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工程菌。其中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工程菌是指通过紫外线或化学试剂常规的诱变手段,以及通过PCR技术扩增表达基因并构建人工质粒等方法改造的菌种。
实施例1:培养热带假丝酵母生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
使用5L通用式发酵罐配制3L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葡萄糖40g/L,玉米浆45g/L,麦芽汁20g/L,硫酸镁4.5g/L,磷酸氢二钾12g/L,磷酸二氢钾12g/L,Zn2+14ppm,Fe2+、Cu2+、Mn2+各6ppm,在121℃下实罐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温度降至30℃后,按10%的(种子液与发酵液的体积比)接种量接种,调节通风比为1.3VVM,搅拌转速为400rpm,开始发酵,发酵12小时,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此时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为降至50g/L,开始流加浓度为700g/L的葡萄糖、糖蜜和玉米浆水溶液,调节流加速率,维持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在35-40g/L,同时添加葡萄糖和氨水使发酵液pH值在5.5-6.5之间,发酵后期加入硝酸钠4g/L,发酵24小时,生物量达到96g/L(干重),麦角固醇总量为810mg/L,谷胱甘肽总量为930mg/L。
实施例2:培养产朊假丝酵母生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
使用5L通用式发酵罐发酵。配制3L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葡萄糖60g/L,玉米浆30g/L,麦芽汁10g/L,磷酸氢二铵7g/L,硫酸镁6g/L,磷酸氢二钾10g/L,磷酸二氢钾20g/L,Zn2+15ppm,Fe2+、Cu2+、Mn2+各2ppm,在121℃下实罐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温度降至30℃后按10%的(种子液与发酵液的体积比)接种量接种,调节通风比为1.0VVM,搅拌转速为300rpm,开始发酵。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发酵13小时,此时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为降至45g/L,开始流加浓度为600g/L的葡萄糖、玉米浆和糖蜜水溶液,调节流加速率,维持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在30-35g/L,同时添加葡萄糖、氨水和尿素,使发酵液pH值在2.2-4.3之间,发酵后期加入硝酸钠8g/L,发酵56小时,生物量达到110g/L(干重),麦角固醇总量为960mg/L,谷胱甘肽总量为972mg/L。
实施例3:培养酿酒酵母生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
使用5L通用式发酵罐发酵。配制2.5L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葡萄糖60g/L,玉米浆44g/L,磷酸二氢钾2g/L,硫酸镁3g/L,Zn2+12ppm,Fe2+、Cu2+、Mn2+各4ppm),在121℃下实罐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温度降至30℃后按10%的(种子液与发酵液的体积比)接种量接种,调节通风比为1.0VVM,搅拌转速为200rpm,开始发酵。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从发酵后第10小时开始流加浓度为600g/L的葡萄糖溶液和浓度为100g/L的玉米浆溶液,发酵进行至22小时,乙醇浓度降至17g/L,此时根据乙醇浓度调节流加速率,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维持在15-25g/L。同时添加葡萄糖、尿素和KOH,使发酵液pH值在6.5-8之间,发酵后期加入硝酸钠6g/L,经过64小时发酵,生物量达到124g/L(干重),麦角固醇总量为1121mg/L,谷胱甘肽总量为1561mg/L。
实施例5:培养通过基因工程改造的酿酒酵母生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
通过PCR技术构建酵母菌表达质粒,培养重组转化酿酒酵母菌株。使用30L通用式发酵罐发酵。配制25L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葡萄糖55g/L,玉米浆34g/L,麦芽汁30g/L,硫酸镁4g/L,磷酸氢二钾7g/L,磷酸二氢钾7g/L,Zn2+12ppm,Fe2+、Cu2+、Mn2+各4ppm,在121℃下实罐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温度降至30℃后接种,调节通风比为1.0VVM,搅拌转速为600rpm,开始发酵。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发酵15小时,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为降至15g/L,开始流加浓度为600g/L的葡萄糖、玉米浆和糖蜜水溶液,调节流加速率,维持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在10-15g/L,发酵48小时,生物量达到112g/L(干重),麦角固醇总量为1220mg/L,谷胱甘肽总量为860mg/L。
实施例6:培养通过诱变技术改良的酿酒酵母生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
通过人工诱变技术改良酿酒酵母菌株。使用30L通用式发酵罐发酵。配制25L发酵培养基,培养基配方:葡萄糖60g/L,玉米浆35g/L,磷酸二氢钾5g/L,硫酸镁6g/L,Zn2+15ppm,Fe2+、Cu2+、Mn2+各6ppm,在121℃下实罐灭菌30分钟。待培养基温度降至30℃后接种,调节通风比为1.2VVM,搅拌转速为300rpm,开始发酵。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从发酵后第15小时开始流加浓度为600g/L的葡萄糖溶液和浓度为100g/L的玉米浆溶液,发酵进行至26小时,乙醇浓度降至45g/L,此时根据乙醇浓度调节流加速率,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维持在35-40g/L。同时添加葡萄糖、NH4NO3和KOH,使发酵液pH值在6.5-8之间,发酵后期加入硝酸钠4.5g/L,经过72小时发酵,生物量达到130g/L(干重),麦角固醇总量为1217mg/L,谷胱甘肽总量为1344mg/L。

Claims (7)

1、一种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以酵母作为培养菌株,包括:培养基配制、接入菌种、向发酵液中流加营养物和添加调节剂、控制发酵液生产酵母细胞以及酵母代谢产物的发酵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酵母培养基中以每升发酵液的质量含量配置碳元素:16g/L-25g/L,氮元素:2g/L-3g/L,无机盐及金属离子:7g/L-41g/L;所述的碳元素碳源来自葡萄糖、蔗糖或麦芽汁,氮元素氮源来自玉米浆、酵母粉或蛋白胨,无机盐是硫酸镁和磷酸盐,发酵过程中向发酵液中流加营养物质是:葡萄糖,玉米浆和糖蜜,添加的调节剂为:KOH、NH4NO3、尿素或氨水;控制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为10-80g/L,发酵液的pH值调节在2-8之间,发酵液的温度控制范围在20-35℃,发酵周期为1-3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菌种包括:酿酒酵母、产朊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或通过诱变和基因工程改造的工程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磷酸盐是: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或磷酸氢二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离子是Zn2+、Fe2+、Cu2+和Mn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酵液中通过添加硝酸钠来促进产物合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罐搅拌转速在200-600rpm,通风比为1.0-1.5VV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养基以每升发酵液中质量含量配制:葡萄糖40g/L-60g/L,玉米浆15g/L-45g/L,磷酸氢二钾2g/L-15g/L,磷酸二氢钾2g/L-20g/L,硫酸镁3g/L-6g/L,NaNO3 4g/L-8g/L,Zn2+ 8-15ppm,Fe2+、Cu2+、Mn2+各2-6ppm。
CNB2005100599983A 2005-04-06 2005-04-06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Active CN10036067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99983A CN100360679C (zh) 2005-04-06 2005-04-06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0599983A CN100360679C (zh) 2005-04-06 2005-04-06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4407A true CN1844407A (zh) 2006-10-11
CN100360679C CN100360679C (zh) 2008-01-09

Family

ID=37063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599983A Active CN100360679C (zh) 2005-04-06 2005-04-06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60679C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5889A (zh) * 2010-10-12 2011-01-26 天津科技大学 一株镉盐抗性热带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01633944B (zh) * 2009-08-14 2011-08-17 南京师范大学 一株丝孢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应用
CN102250955A (zh) * 2011-05-17 2011-11-23 黑龙江大学 促抗氧化剂生成的发酵培养基
CN102286369A (zh) * 2010-06-18 2011-12-2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微生物发酵过程放大平台技术
CN101781625B (zh) * 2010-01-04 2012-04-04 苏州大学 一株乙硫氨酸抗性产朊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02676406A (zh) * 2011-03-16 2012-09-1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发酵生产核糖核酸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4293686A (zh) * 2014-09-06 2015-01-21 浙江大学 酿酒酵母ZG27(MATa/α)及其应用
CN104962485A (zh) * 2015-07-03 2015-10-07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谷胱甘肽含量酿酒酵母的制备方法
CN106434401A (zh) * 2016-10-21 2017-02-22 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麦角甾醇的酵母菌株及麦角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CN106901377A (zh) * 2017-03-13 2017-06-30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含麦角甾醇的钙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80825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富含麦角甾醇的菌株及其联产麦角甾醇和浸出物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9318B (zh) * 2009-11-26 2012-05-23 苏州大学 一种产朊假丝酵母流加发酵制备谷胱甘肽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03185C (zh) * 2003-05-09 2005-05-25 江南大学 一种提高产朊假丝酵母发酵生产谷胱甘肽产量的方法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3944B (zh) * 2009-08-14 2011-08-17 南京师范大学 一株丝孢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应用
CN101781625B (zh) * 2010-01-04 2012-04-04 苏州大学 一株乙硫氨酸抗性产朊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02286369A (zh) * 2010-06-18 2011-12-21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微生物发酵过程放大平台技术
CN101955889B (zh) * 2010-10-12 2012-07-04 天津科技大学 一株镉盐抗性热带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01955889A (zh) * 2010-10-12 2011-01-26 天津科技大学 一株镉盐抗性热带假丝酵母及其应用
CN102676406B (zh) * 2011-03-16 2015-05-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发酵生产核糖核酸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2676406A (zh) * 2011-03-16 2012-09-19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发酵生产核糖核酸的热带假丝酵母菌及其应用
CN102250955A (zh) * 2011-05-17 2011-11-23 黑龙江大学 促抗氧化剂生成的发酵培养基
CN104293686A (zh) * 2014-09-06 2015-01-21 浙江大学 酿酒酵母ZG27(MATa/α)及其应用
CN104962485A (zh) * 2015-07-03 2015-10-07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谷胱甘肽含量酿酒酵母的制备方法
CN104962485B (zh) * 2015-07-03 2018-01-23 湖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谷胱甘肽含量酿酒酵母的制备方法
CN106434401A (zh) * 2016-10-21 2017-02-22 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麦角甾醇的酵母菌株及麦角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CN106434401B (zh) * 2016-10-21 2019-07-19 广东五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富含麦角甾醇的酵母菌株及麦角酵母粉的制备方法
CN106901377A (zh) * 2017-03-13 2017-06-30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一种含麦角甾醇的钙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01377B (zh) * 2017-03-13 2020-12-18 广东省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一种含麦角甾醇的钙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80825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富含麦角甾醇的菌株及其联产麦角甾醇和浸出物的方法
CN113980825B (zh) * 2020-07-27 2023-12-12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富含麦角甾醇的菌株及其联产麦角甾醇和浸出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360679C (zh) 2008-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0679C (zh) 酵母发酵联产麦角固醇和谷胱甘肽的方法
CN108220175B (zh) 酿酒酵母高密度培养方法及其pH调控方法
KR102015829B1 (ko) 온라인 산소 소비율과 전도율의 통합 제어를 기반으로 한 코엔자임 q10 발효 생산 공정
CN105087680A (zh) 一种乳酸菌发酵培养基及高产量生产乳酸的工艺
CN102492740B (zh) 一种出芽短梗霉联产聚苹果酸和普鲁兰多糖的方法
CN104561154A (zh) 一种辅酶q10发酵工艺及控制策略
CN112940945B (zh) 一种中国被毛孢发酵的方法
CN102533889B (zh) 一种赖氨酸连续发酵的方法
CN103074393A (zh) 一种增强细胞生长及生物过程效率的ε-聚赖氨酸补料分批发酵方法
CN106434830A (zh) 一种提高2‑酮基‑l‑古龙酸发酵生产效率的方法
CN110564580A (zh) 一种微生物共培养发酵生产含有吡咯喹啉醌食醋的方法
CN102586381A (zh) 一种提高2-酮基-l-古龙酸发酵强度的生产工艺
CN102559794B (zh) 一种赖氨酸的制备方法
CN107058414B (zh) 一种制备l-丙氨酸的方法
CN104560743B (zh) 一种粉状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工艺方法
CN102533891B (zh) 一种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CN116333948B (zh) 一种食气梭菌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09318B (zh) 一种产朊假丝酵母流加发酵制备谷胱甘肽的方法
CN102533890A (zh) 一种赖氨酸的生产方法
CN1303202C (zh) 乙醇反馈控制流加的酵母高密度发酵方法及其应用
CN109182438B (zh) 利用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维生素b2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CN108048496B (zh) 氧化型辅酶q10的发酵生产方法、及由其制备而得的高含量氧化型辅酶q10
CN102533604B (zh) 一种黄色短杆菌及其应用及发酵制备赖氨酸的方法
CN112553094A (zh) 基于解脂耶氏酵母的发酵方法、发酵液及发酵液的应用
CN105861410B (zh) 一种提高酪酸菌生长效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