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952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9520A
CN1839520A CNA2005800007226A CN200580000722A CN1839520A CN 1839520 A CN1839520 A CN 1839520A CN A2005800007226 A CNA2005800007226 A CN A2005800007226A CN 200580000722 A CN200580000722 A CN 200580000722A CN 1839520 A CN1839520 A CN 1839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aforementioned
socket
pair
dir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7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芥川周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9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95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Abstract

在由插头和插座构成的连接器中,缩小插头相对于插座的位置偏移,并防止插头和插座的接线柱中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接触,同时,在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时,即使沿倾斜的方向施加力,也可防止插头及插座的定位的部分的破损。为此,在构成插头和插座的构件中,例如,在屏蔽电磁噪音等用的壳体等金属制的构件上,形成导向部及被导向部。导向部是分别大致平行于插头的插拔方向而形成的一对槽状切口,被导向部是沿着插头的插拔方向形成的一对大致长方形的突起。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气设备彼此电连接用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过去,例如,如日本专利特开2001-223057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提供了由安装在相互不同的电气设备上的插头和插座构成、且将安装插头的电气设备和安装插座的电气设备电连接的连接器。当将插头插入到设置在插座上的插入凹部内时,保持在插头上的触头和保持在插座上的接线柱接触,插头和插座电导通。
一般地,在使插头和插座结合时,由于插头相对于插座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有可能使得插头的触头不和与之对应的插座的接线柱接触,而是和对应于相邻的其它触头的接线柱接触。为了防止插头相对于插座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在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中,例如,将插头的连接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插座的插入凹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大致相同。同时,一面使插头的外壳与插座体的连接部等接触,一面使插头相对于插座进行相对移动,进行插头的连接部和插座的插入凹部的定位。
不过,插头外壳或插座体,由机械强度比较低的合成树脂成形。因此,在将插头从插座中拔出时,如果相对于插头的前后方向倾斜地施加力,则在插头外壳和插座体中,在插头相对于插座的定位部分上,施加强制力,插头外壳和/或插座体有可能会破损。
如图6所示,例如,在将插头1从插座2上拔出时,在向插头1的后端上施加向右的力的情况下,插头1的插通孔34的右侧的壁的前端部与插座2的连接部62接触,同时,插座壳体7的前端和插头1的连接部33接触。同时,由于以插座壳体7的前端与插头1的连接部33的接触位置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在插通孔34的右侧的壁的前端部和连接部62上施加大的力。其结果是,插头外壳3的插通孔34的右侧的壁及插座体6的连接部62会发生破损。这样,当用于防止插头1的位置偏移的部分破损时,作为结果,不能获得防止位置偏移的效果,由于插头1相对于插座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触头5a不是和本来应该对应的接线柱8a接触,而是与相邻的另外的接线柱8b接触。
因此,如图6所示,即使插头1变成倾斜的方向,以插头1的连接部33不与插座2的连接部62或插座壳体7接触的方式设定各部分的尺寸,也不能防止插头1相对于插座2的位置偏移,依然存在着触头5a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接触的可能性。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缩小插头相对于插座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并防止和插座的接线柱中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接触,同时,即使在从插座中将插头拔出时,沿倾斜方向施加力,也可以防止插头及插座的定位部分的破损。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式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构成;该插头具有并列保持多个触头的插头外壳;该插座具有插头插入的插入凹部,在插入凹部内将多个接线柱沿着与插头的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保持;在将插头插入到插座的插入凹部内时,插头的触头和插座的接线柱接触而被导通,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插头及插座的其中一个金属制的构件上,设置一对导向部,该一对导向部分别将与前述插头相对于前述插座的插拔方向大致平行、且在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上朝外的面作为导向面;
在前述插头及插座的另一个金属制的构件上,设置分别与前述一对导向部的导向面接触的一对被导向部。
根据这种结构,借助一对导向部和与之接触的一对被导向部,进行插头相对于插座在接线柱的排列方向、即宽度方向上的定位。因此,可以防止插头的触头和插座的接线柱中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接触。另外,由于导向部和被导向部均设置在机械强度高的金属性构件上,所以在将插头从插座上拔出时,即使向插头上倾斜地施加力,导向部和被导向部破损的可能性也非常小。因此,即使反复将插头相对于插座插拔,也可以保持插头相对于插座的定位功能。进而,由于没有必要如现有的连接器那样将合成树脂制的构件用于防止插头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防止合成树脂制的构件的破损。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A~图1D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头的图,图1A是俯视图,图1B是右侧视图,图1C是表示卸下盖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D是表示卸下盖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2A~图2C是表示在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插头外壳的图,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右侧视图,图2C是图2A的A-A剖视图,图2D是图2C的B-B剖视图。
图3A~图3C是表示在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中的插头壳体的图,图3A是俯视图,图3B是右侧视图,图3C是图3A的C-C剖视图。
图4A~图4D是表示根据上述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座的图,图4A是俯视图,图4B是主视图,图4C是右侧视图,图4D是俯视剖视图。
图5A及图5B是表示上述一种实施方式的效果的说明图,图5A表示插头和插座正常结合的状态,图5B表示插头相对于插拔时的正常的方向以倾斜的方向插入时的状态。
图6是说明现有技术的连接器的问题用的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插头相对于插座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在由金属构成的机械强度比较高的插头壳体及插座壳体上,分别形成导向部及被导向部。
首先,对插头1进行说明。图1A~图1D表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插头1的结构。插头1包括由合成树脂成形的插头外壳3,和屏蔽电磁噪音用的金属制的插头壳体4。图2A~图2D表示插头外壳3的结构,图3A及图3B表示插头壳体4的结构。
如图2A所示,插头外壳3包括:沿宽度方向排列保持分别由金属等导体形成的多个触头5的主体部31;从主体部3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向后方突出地形成的臂部32。在主体部31的前端,设置有插入到后面描述的插座2的插入凹部21内的连接部33。如可以从图2A及图2B看出的,连接部33与主体部31的其它部分相比,将其宽度方向的尺寸及高度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较小。
如图2C及图2D所示,在主体部31上,以沿前后方向贯通主体部31的方式形成有插通孔34。另外,在插通孔34的底面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敞开的多个保持槽34a,在各保持槽34a上分别保持有一个触头5。
如图2C所示,触头5通过将细长的带状的金属板弯曲加工而形成。触头5包括:容纳保持在保持槽34a内的保持部51;从保持部51的前端向上方弯曲成为大致U字形、沿上下方向起着板簧作用、且与后面描述的接线柱8接触的接触部52;以及,从保持部51的后端向上方或下方弯曲形成后、向后方延伸设置的端子部53。如图2A所示,在相互邻接的触头5彼此之间,以端子部53的位置向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偏移的方式形成。
如图3A及图3B所示,插头壳体4,例如通过对一张金属板实行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插头壳体4包括:配置在插头外壳3的上侧的主体部41;从主体部41的左右端起、以从左右夹持插头外壳3的两个臂部32的方式分别向下方弯曲形成的突部42;以及,从各突部42起分别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在宽度方向具有板簧功能的臂部43。主体部41的前端部,以沿着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的方式,向下方弯曲成截面大致为L字形。
插头壳体4的各臂部43的前端部附近,以在宽度方向上的相互的距离比根部部分短的方式弯曲形成。另外,在各臂部43的前端部附近的上端,形成有分别向宽度方向的外方突出的方式弯曲的固定爪44。进而,固定爪44的宽度方向的端面,以越向前方突出尺寸越小的方式倾斜。
如图3A所示,在比插头壳体4的突部42更靠前方处,在主体部4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在比臂部43更靠近内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向下方弯曲的配合部45。进而,以邻接在宽度方向上的主体部41的配合部45的内侧的方式,形成有配合孔45a。进而,如图3B所示,在各突部42的下端部附近,形成有配合孔42a。
进而,如图3A所示,在插头壳体4的主体部41中位于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的上侧的部分上,在两个部位处形成有朝向前方的大致コ字形的狭缝,狭缝所包围的部位向上方弯曲翘起,而形成接地弹簧46。接地弹簧46,比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沿上下方向具有弹性。在插头1和插座2结合时,该接地弹簧46与插座壳体7接触,将两者导通。借此,可以使插头壳体4的电位与插座壳体7的电位相等。
在插头壳体4的主体部41的接地弹簧46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两相邻处,分别形成有作为被导向部而起作用的被导向突起47。被导向突起47,是分别沿前后方向的长的大致长方形的突起,其前后方向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向上方切开并掀起而形成。关于被导向突起47,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在插头外壳3的各臂部32的外侧面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上,设置有后侧比前侧更突出的阶梯差部32c。另外,在阶梯差部32c的前侧及后侧,形成有配合突起32a及32b,所述配合突起32a及32b分别与形成在插头壳体4的突部42及配合部45上的配合孔42a及45a相对应。同时,各配合突起32a及32b,通过分别与对应的配合孔42a及45a配合,如图1C及图1D所示,将插头壳体4与插头外壳3结合起来。另外,在插头外壳3的主体部31的上面,突出地设置有沿宽度方向长的大致为长方体形状的结合突起31a,与之相对应地,在插头壳体4的主体部41上,形成有从上面观察时与结合突起31a大致相同形状的结合孔41a。同时,在使插头壳体4与插头外壳3结合时,通过将结合突起31a嵌合到结合孔41a上,使插头壳体4相对于插头外壳3定位。
在插头外壳3的上表面上,形成有具有与插头壳体4的厚度大致相同的深度、且与插头壳体4的主体部41的形状的一部分大致相同形状的凹部3a。因此,在将插头壳体4结合到插头外壳3上的状态下,插头壳体4的主体部41被容纳在插头外壳3的凹部3a内,不向插头外壳3的上方突出。
从上面观察,在插头外壳3的凹部3a的宽度方向的两相邻部位,分别设置有向前后方向敞开的容纳槽3b,插头壳体4的臂部43的前端部附近,被容纳在该容纳槽3b内。容纳槽3b的前端部也分别在连接部33的左右敞开,插头壳体4的臂部43的固定爪44,从上面观察时,从连接部33的两侧部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容纳槽3b的宽度尺寸设定成从上面观察时,臂部43可挠曲直到整个固定爪44与连接部33重叠。
如图1A及图1B所示,插头1包括盖9,该盖9除了插入到后面描述的插座2的插入凹部21的部分之外,对插头外壳3及插头壳体4进行覆盖。盖9由合成树脂成形,由覆盖插头外壳3及插头壳体4的上侧的第一盖体91、和覆盖插头外壳3及插头壳体4的下侧的第二盖体92构成。第一盖体91和第二盖体92,通过将第一盖体91沿上下方向贯通、且螺纹配合到第二盖体92上的螺钉而结合起来。
在盖9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设置有形成沿前后方向长的大致长方形、在宽度方向的内侧可挠曲的弹簧部92a。各弹簧部92a,只在其后端连接到第二盖对92的其它部分上。另外,在各弹簧部92a的前端部附近,以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分别形成有操作突起92b。弹簧部92a,在盖9以覆盖插头外壳3及插头壳体4的方式被安装的状态下,设置在与插头壳体4的臂部43对向的位置上。当将操作突起92b压入到盖9的内侧时,弹簧部92a发生弹性变形,并使插头壳体4的臂部43向内侧挠曲。另外,在第一盖体91的上表面上,沿前后并列地分别形成左右长的3个防滑突起91a,以便在用手把持插头1并从插座内插拔时,手不会滑动。
其次,对于插座2进行说明。图4A~图4D表示该插座2的结构。如图图4A~图4D所示,插座2由以下部分构成:由合成树脂成形的插座体6;沿插座体6的宽度方向排列保持的多个接线柱8;由金属板形成为大致方筒状的插座壳体7等。插座壳体7,结合到插座体6上,构成插头1嵌合的插入凹部21,同时,具有屏蔽电磁噪音的功能。
如图4D所示,插座体6包括:沿宽度方向长的主体部61;从主体部61的后面向后方突出设置、插入到插头1的插通孔34内的连接部62。连接部62形成为其高度方向的尺寸及宽度方向的尺寸分别比主体部61的相应部分小的平板状。在连接部62的下表面上,分别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后端敞开的多个容纳槽62a,在各容纳槽62a中,分别容纳有一个接线柱8的一部分。
接线柱8通过将细长带状的金属板弯曲加工而形成。接线柱8包括:被容纳在上述插座体6的容纳槽62a内、且与触头5的接触部52接触的接触部81;在接触部81的前方延伸设置、被保持在插座体6的主体部61内的保持部(图中末示出);在保持部的前方延长的、例如安装在电气设备内的印刷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上的端子部82。保持部,如4C所示,在插座体6的主体部61上弯曲,以便端子部82的下表面与插座壳体7的下表面大致处于同一个面上。
如图4B及图4D所示,插座壳体7,将一块金属板的两端在插座体6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对接的方式弯曲,并形成其后端敞开、前端被插座体6闭塞的方筒形状。其结果是,形成被插座壳体7包围的插入凹部21,同时,连接部62位于插入凹部21的底部上。
如图4A所示,在插座壳体7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分别形成有结合孔71。与之相对应地,在插座体6的主体部61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附近,分别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结合突起61a。另外,如图4B所示,在插座体6的主体部61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形成有沿宽度方向排列的两个结合凹部61b。与之相对应地,在插座壳体7的下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附近,将上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弯曲翘起而形成有结合部72。进而,如图4A及图4C所示,在插座体6的主体部61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分别形成有配合凹部61c。与之相对应地,在插座壳体7的上表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上,将上述金属板的一部分弯曲翘起而形成有结合部73。当将插座壳体7结合到插座主体6上时,插座体6的结合突起61a分别嵌合到插座壳体7的结合孔71内,插座壳体7的结合部72及73分别配合到插座体6的各结合凹部61b及61c上。其结果是,插座体6和插座壳体7结合成一体,两者变得不容易被分离。
进而,如图4C所示,在插座壳体7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固定孔74。当插头1的连接部33插入到插座2的插入凹部21内时,通过插头壳体4的臂部43的固定爪44与插座壳体7的左右壁接触,臂部43挠曲,固定爪44在插座壳体7的两侧壁的内表面上滑动。然后,固定爪44嵌入到固定孔74内,臂部43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其结果,防止插头1从插座2中拔出。
进而,如图4A所示,在插座壳体7的上表面的两端部和中央部的中间部上,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后端侧敞开的两个导向切口75。导向切口75,作为前述的导向部而起作用。图中右侧的导向切口75的左侧端面和左侧的导向切口75的右侧端面,是分别平行于前后方向,即,平行于插头在向插入凹部21的插拔方向。
当插头1的连接部33插入到如上构成的插座2的插入凹部21内时,插座体6的连接部62插入到插头外壳3的插通孔34内,各触头5的接触部52分别与对应的接线柱8的接触部81单独地接触。其结果,各触头5和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导通。
为了将插头1从插座2中拔出,将操作突起92b向盖9的内侧压入,使臂部43挠曲而解除固定爪44与固定孔74的配合。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各操作突起92b的宽度方向的外侧的面上,分别设置有沿上下方向长的多个槽状的防滑件。因此,当一面将操作突起92b压入一面从插入凹部21拔出插头1时,手不容易滑动。
其次,对于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特征部分的、防止插头1相对于插座2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用的、起着导向部作用的插座壳体7的导向切口75及插头壳体4的被导向突起47进行详细描述。
将形成在插头壳体4上的两个被导向突起47的间隔,设定得比形成在插座壳体7上的导向切口75的间隔稍大。同时,在将插头1相对于插座2的插入凹部21的插拔时,如图5A所示,图中右侧的被导向突起47与右侧的导向切口75的左端面接触,左侧的被导向突起47与左侧的导向切口75的右端面接触。借此,插头1能够相对于插座2沿前后方向可滑动地导向。换句话说,右侧导向切口75的左端面和左侧导向切口75的右端面分别作为导向面而起作用。另外,在插头1的连接部33被完全插入到插入凹部21内的状态下,各触头5与各自对应的接线柱8接触,同时,各被导向突起47分别与导向面接触,插头1相对于插座2在宽度方向上被定位。
借助这种结构,在将插头1从插座2的插入凹部21内拔出时,即使在插头1上施加倾斜方向的力,任意一个被导向突起47和与之相对应的导向切口75的导向面接触,插头1相对于插座2在宽度方向上基本上不会发生位移。因此,可防止插座2的插入凹部21内的触头5a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切开并掀起而形成被导向突起46,所以与通过拉深加工形成被导向突起47的情况相比,可以提高尺寸精度。进而,由于锐利地形成被导向突起47与周围的阶梯差,所以被导向突起47与导向切口75的内表面的接触面积变大,能够可靠地防止插头1相对于插座2在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偏移。
不过,由于导向切口75的周边部及被导向突起47是金属制的,所以基本上很难破损。但是,根据施加在导向切口75的周边部或被导向突起47上的力的大小,这些部分也有可能破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被导向突起47或导向切口75周边的破损,使导向切口7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被导向突起4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要大。
在使导向切口7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比被导向突起4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要大时,如图5A所示,设定成:将起着导向面作用的右侧的导向切口75的左端面和左侧的导向切口75的右端面的距离,与右侧的被导向突起47的左端面与左侧的被导向突起47的右端面的距离大致相等,并且短出相当于规定的公差的量,将右侧的导向切口75的右端面与左侧的导向切口75的左端面的距离,比起右侧的被导向突起47的右端面与左侧的被导向突起47的左端面的距离来,要比规定的公差量长得多。
因此,在将插头1从插座2的插入凹部21拔出时,即使向插头1的后端施加宽度方向的力,如图5B所示,一个被导向突起47从导向切口75中脱落,插头1变成倾斜方向,另一个被导向突起47在导向切口75内可以改变方向。因此,不会在被导向突起47上施加过分大的力,防止被导向突起47的破损。
另外,如图2A及图2C所示,在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附近,分别形成有缩小连接部33的宽度方向的尺寸用的凹部33a、及将插通孔34的前端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敞开的切口34b。这样,通过在连接部33的两侧部形成凹部33a,可以减少连接部33的两侧部与插座2的插入凹部21的开口边缘部的干涉。另外,借助切口部34b,可以减少插通孔34的前侧的开口边缘与插座2的连接部62的干涉。其结果,如图5B所示,即使在一个被导向突起47从导向切口75脱落而插头1变成倾斜方向时,也可以通过插头1的连接部33与插座2的连接部62或插座壳体7接触,来防止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或插座体6的连接部62等由树脂成形的部分被破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插头1借助被导向突起47及导向切口75定位,所以没有必要通过插头1的连接部33和插座2接触来将插头1定位,可以设置如上述的凹部33a或切口34b。
进而,也可以在插头壳体4的臂部43的固定爪44固定在插座壳体7的固定孔74内的状态下,以插头壳体4的臂部43的外侧面比连接部33的凹部33a的内表面更向左右突出的方式,设定凹部33a的尺寸或臂部43的形状(图中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如图5B所示,在插头1变成倾斜的方向时,借助进入到连接部33的凹部33a内的插座壳体7,而压紧插座壳体4的臂部43,臂部43挠曲,可以解除固定爪44与固定孔74的配合。其结果,插头1从插座2的卸下变得更容易,并且,在固定爪44固定在固定孔74内的状态下,可以防止由于将插头1向后方牵引造成的固定爪44或臂部43的变形。
在设定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的凹部33a的深度尺寸时,如图5bB所示,在一个被导向突起47的前端侧与导向切口75的导向面接触的状态下,在使插头1相对于插座2在图中左旋旋转时,优选地,在触头5a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接触之前,凹部33a的内表面与插入凹部21的开口边缘接触。如果这样设定凹部33a的深度尺寸的话,则由于插头1相对于插座2的倾斜度,被限制在触头5a不会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接触的程度,所以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触头5a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的接触。
此外,在将插头1相对于插座2的倾斜度限制在上述程度时,也可以考虑代替利用插头1的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与插座2的插入凹部21的开口边缘的接触,而利用与导向切口75的导向面对向的面与被导向突起47的接触。但是,在利用插头1的连接部33与插入凹部21的开口边缘的接触时,具有可以避免向被导向突起47上施加过分大的力,可以防止被导向突起47的破损的优点。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将插头1结合到插座2上的状态下,通过插头壳体4的被导向突起47与插座7的导向切口75的导向面接触,来可以防止插头1的位置偏移,可以防止触头5a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接触。并且,由于没有必要如现有技术中那样借助树脂制的插头外壳3的连接部33来防止插头1的位置偏移,所以可以在连接部33上设置凹部33a或切口34a,借此,即使在将插头1沿倾斜方向拔出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插头外壳3及插座体6的破损。
进而,由于具有被导向突起47及切口75的插头壳体4及插座壳体7,分别由机械强度高的金属形成,所以,即使在插头1上沿倾斜方向施加拔出力的情况下,与现有的连接器相比,也不容易破损。因此,不容易破坏防止位置偏移的功能,可以防止触头5a和不与之对应的接线柱8b的接触。
另外,由于将被导向突起47及导向切口75分别设置在屏蔽电磁噪音用的插头壳体4及插座壳体7上,所以,与现有的连接器相比,也不会增加零部件的数目。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的说明及附图所示的形状,也可以在插头及插座中之一的金属制的构件上,设置与插头相对于插座的插拔方向大致平行、且以配置在接线柱的排列方向(宽度方向)上的面作为各自导向面的一对导向部,在插头及插座的另一个金属制的构件上,设置分别与一对导向部的导向面接触的一对被导向部。此外,导向部及被导向部的形状,没有特定的限制。
另外,在接线柱的排列方向上,优选地,将一对导向部的导向面之间的距离与一对被导向部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并且短出相当于规定的公差的量。
同时,也可以将一对导向部作为分别沿插头的插拔方向大致平行地形成的槽状切口,一对被导向部作为沿插头的插拔方向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的突起。
进而,一对导向部分别将在槽状切口的与插头的插拔方向大致平行的面中、位于接线柱排列方向的内侧的面作为导向面,一对被导向部分别将与大致为长方形突起的插头的插拔方向大致平行的边中、位于接线柱的排列方向的内侧的面作为导向面。
进而,也可以将在构成一对导向部的槽状切口的大致平行于插头的插拔方向的面中、分别位于接线柱排列方向的外侧的面之间的距离,比起构成一对被导向部的大致长方形的突起的大致平行于插头的插拔方向的边中、分别位于接线柱排列方向的外侧的面之间的距离来,长出规定的公差的量或其以上。
本申请基于日本国发明专利申请2004-115696,其内容通过参照上述发明专利申请的说明书及附图,终究将与本申请的发明合为一体。
此外,本申请的发明虽然借助参照附图的实施的方式进行了充分的描述,但对于具有该领域通常知识的人员来说,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及变形是显而易见的。另外,这种变更及变形并不脱离本申请的发明的范围,应当理解为包含在本申请的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由插头和插座构成;该插头具有并列保持多个触头的插头外壳;该插座具有插头插入的插入凹部,在插入凹部内将多个接线柱沿着与插头的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并列保持;在将插头插入到插座的插入凹部内时,插头的触头和插座的接线柱接触而被导通,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插头及插座的其中一个金属制的构件上,设置一对导向部,该一对导向部分别将与前述插头相对于前述插座的插拔方向大致平行、且在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上配置的面作为导向面;
在前述插头及插座的另一个金属制的构件上,设置分别与前述一对导向部的导向面接触的一对被导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上,前述一对导向部的导向面之间的距离,与前述一对被导向部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并且仅短出相当于规定的公差的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对导向部是分别大致平行于前述插头的插拔方向形成的槽状切口,
前述一对被导向部是沿前述插头的插拔方向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一对导向部分别将大致平行于前述槽状切口的前述插头的插拔方向的面中、位于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的内侧的面作为导向面,
前述一对被导向部分别将大致平行于前述大致长方形的突起的前述插头的插拔方向的边中、位于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的内侧的面作为导向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将构成前述一对导向部的前述槽状切口的大致平行于前述插头的插拔方向的面中、分别位于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的外侧的面之间的距离,比起构成前述一对被导向部的前述大致长方形的突起的大致平行于前述插头的插拔方向的边中、分别位于前述接线柱的排列方向的外侧的面之间的距离来,长出前述规定的公差的量或其以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切开并掀起而形成构成前述一对被导向部的前述大致长方形的突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前述插头及插座的金属制的构件是分别用于屏蔽电磁噪音的金属制壳体。
CNA2005800007226A 2004-04-09 2005-04-08 连接器 Pending CN18395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15696/2004 2004-04-09
JP2004115696A JP3969400B2 (ja) 2004-04-09 2004-04-09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9520A true CN1839520A (zh) 2006-09-27

Family

ID=351254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451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91943Y (zh) 2004-04-09 2005-04-07 连接器
CNA2005800007226A Pending CN1839520A (zh) 2004-04-09 2005-04-08 连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52000451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91943Y (zh) 2004-04-09 2005-04-0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156685B2 (zh)
JP (1) JP3969400B2 (zh)
KR (1) KR100753925B1 (zh)
CN (2) CN2791943Y (zh)
TW (1) TWI254496B (zh)
WO (1) WO200509904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202B (zh) * 2007-07-26 2010-06-02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7732571A (zh) * 2017-09-05 2018-02-23 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31727A1 (de) * 2006-08-31 2008-03-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Verbindungselement zum Verbinden von elektrischen Leitern
CN101714727B (zh) * 2009-12-18 2012-06-20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柜式电连接器
DE102013111696A1 (de) * 2013-10-23 2015-04-23 Endress + Hauser Flowtec Ag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ein Feldgerät sowie Feldgerät mit einer solchen Anschlussvorrichtung
CN104022396B (zh) * 2014-05-29 2016-06-15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KR200484263Y1 (ko) * 2016-01-25 2017-08-21 주식회사 제이앤티씨 전자기기용 플러그 커넥터
JP6757572B2 (ja) * 2016-02-26 2020-09-23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ロック機構を有するシェルを備えた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JP6818418B2 (ja) 2016-02-26 2021-01-20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シェルを有する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53837A (en) * 1984-05-21 1987-03-31 Stewart Stamping Corp. Jack and connector
JPH02119075A (ja) 1988-10-27 1990-05-07 Mazda Motor Corp 金属基板を有する集積回路
US5885088A (en) * 1997-07-14 1999-03-23 Molex Incorpora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polarization means
JP4074022B2 (ja) 1999-01-26 2008-04-09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2001223057A (ja) 2000-02-09 2001-08-17 Hirose Electric Co Ltd 電気コネクタ
CN100361352C (zh) 2001-05-25 2008-01-09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202B (zh) * 2007-07-26 2010-06-02 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7732571A (zh) * 2017-09-05 2018-02-23 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电连接器
CN107732571B (zh) * 2017-09-05 2023-12-26 南京康尼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70267A1 (en) 2006-11-30
KR100753925B1 (ko) 2007-08-31
JP2005302482A (ja) 2005-10-27
TWI254496B (en) 2006-05-01
WO2005099046A1 (ja) 2005-10-20
JP3969400B2 (ja) 2007-09-05
US7156685B2 (en) 2007-01-02
KR20060026462A (ko) 2006-03-23
TW200541169A (en) 2005-12-16
CN2791943Y (zh) 2006-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91943Y (zh) 连接器
CN1192463C (zh) 印刷布线板用接插件
CN1187869C (zh) 电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276547C (zh) 提高磁屏蔽以及地线连接两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789959Y (zh) 连接器
CN1057877C (zh) 电接插件、接插件组、电端子和制造电接插件与接插件组的方法
CN290958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90958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12746C (zh) 用于联结主机与外部装置的可装拆电路联结器
CN1324768C (zh) 卡用连接器
CN1068463C (zh) 包括绝缘移位式电连接装置的用于电子存储卡的电连接器
CN1925235A (zh) 连接器、连接器用插座、及连接器用插头
CN1172408C (zh) 电连接器
CN1976131A (zh) 电连接器
CN1665073A (zh) 具有推出机构的插件边缘连接器
CN104466477B (zh) 一种具有快速锁线功能的连接器
CN1610191A (zh) 电连接器
CN111628313B (zh) 板缘连接器
CN1372352A (zh) 电连接器
CN1681168A (zh) 屏蔽电线用连接器及与该屏蔽电线的连接方法
CN1604394A (zh) 电连接器
CN1150664C (zh) 电连接器用止动器及电连接器
US2009028642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each with free guiding end
CN1104069C (zh) Cf插件连接器
CN1738103A (zh)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