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135C - 联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联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135C
CN1096135C CN96110854.1A CN96110854A CN1096135C CN 1096135 C CN1096135 C CN 1096135C CN 96110854 A CN96110854 A CN 96110854A CN 1096135 C CN1096135 C CN 109613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ortion
joint terminal
connector shell
hook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61108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162A (zh
Inventor
篠崎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7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13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13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8Short-circuiting members for bridging contacts in a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2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 H01R13/4223Securing in resilient one-piece base or case, e.g. by friction; One-piece base or case formed with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comprising integral flexible contact retaining finger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为将多根导线按一一对应关系相互连接,将联接端子如此安装,即保持与线-线型连接器壳体的电绝缘。三个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后缘部分由连接部分13互连,连接部分13和三个接触部分12S、12C、125的后缘部分由非导电型套20覆盖。虽然安装在线-线型连接器壳体上时连接部分13从连接器壳体上伸出,但绝缘得以保持,因为连接部分13是由非导电型套所覆盖的。

Description

联接端子
本发明涉及用于短接多根导线的联接端子。
这种类型的联接端子采取将多个接触部分在后端互连的结构,并置于连接器壳体中。当连接器壳体上装配一个相对的连接器时,置于相对连接器中的与多根导线相连的多个相对端子与联接端子的各接触部分相连接,因此,这些导线被相互短接(电短路)。
到目前为止,作为安装这种联接端子的连接器壳体,业已被采用的不是用于将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连接的线-线型(wire-to-wire type)连接器,而是专用连接器壳体。由于线-线型连接器壳体采取由到达连接器壳体后端面的分隔壁分隔用于安置端子的空腔的结构,在通过将接触部分插入各空腔中来安置联接端子的情况下,连接接触部分的后端部分的连接部分变成以裸露状态伸出,因此存在不能保证电绝缘的问题。
本发明从上述情况中产生,其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联接端子,该端子能在如此状态下安装,即,保证对用于将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连接的线-线型连接器壳体的电绝缘。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在于该联接端子由多个接触部分、连接部分和非导电型套构成,接触部分能与平行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对端子接触,连接部分将所述的多个接触部分互连,以使它们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外部成为相互导电的,非导电型套包容连接部分。
在这种结构的本发明中,在联接端子被安装至用于将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连接的线-线型连接器壳体的情况下,连接部分变为伸出连接器壳体,但电绝缘仍可保证,因为连接部分由非导电型套所覆盖。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个方面的结构中,仅在多个接触部分之一上设置一个钩连部分,用于锁定端子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的状态。
在这种结构中,当仅有的一个钩连部分锁定时,整个联接端子-连接器可处于装配状态,而当仅有的一个钩连部分未锁定时,联接端子可从连接器壳体上取出。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二个方面的结构中具有奇数个接触部分,并且在位于中央的接触部分上设置钩连部分。
在这种结构中,由于钩连部分位于接触部分的分布中心,当随联接端子的插入和抽出,钩连部分与接触部分的内壁接触时,会在接触部分排列方向上具有良好平衡性的位置上形成摩擦阻力。
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是,在根据本发明的1~3个方面的结构中,仅在位于两侧的接触部分上设置支脚,用于稳定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对位置。
在这种结构中,联接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对位置通过位于两侧的接触部分的支脚而得以稳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联接端子可安装于保证对用于将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连接的线-线型连接器壳体电绝缘的状态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由于在联接端子安装时足以将钩连部分锁定在一个位置上,因此插装加工性能变好。由于在拆除端子时仅在一个位置上解除对钩连部分的锁定就足够了,因此拆除操作很容易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即使形成阻止联接端子插入和抽出的摩擦阻力,也不可能使联接端子的位置因摩擦阻力而致斜,因此联接端子的插入和抽出可以平稳地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由于支脚仅设在两侧的接触部分上,两支脚之间距变得较宽,因此,与支脚设在非两侧的接触部分上的情况相比,稳定端子位置的功能增强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联接端子的侧视立体图;
图2是联接端子的平面图;
图3是联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4是连接器壳体的侧视立体图,联接端子要装入此壳体中;
图5是联接端子装入连接器壳体后的状态的侧剖图。
下面参照图1-5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该实施方式的联接端子10由端子主体11和型套(mold layer)20构成。
端子主体11是通过冲压导电金属板材成预定形状并通过进行弯曲处理和切割处理成型的。端子主体11由三个细长的板状接触部分12S、12C和12S以及板状连接部分13组成,这三个接触部分相互平行地向前伸出,板状连接部分13在后端部连接这三个接触部分12S、12C和12S,以使它们能相互导电,接触部分12S、12C和12S与连接部分是相互连续延伸的。
在位于三个接触部分12S、12C和12S的中央的接触部分12C上,设有钩连部分14,用于防止联接端子10从处于后面要描述的连接器壳体30中的状态位置抽出。
这个钩连部分14是通过在距接触部分12C的前缘约三分之一的位置处进行切割处理形成的,切割边缘具有朝向此接触部分的下侧斜向后伸出的形状。这个钩连部分14可以与连接器壳体30的撞杆33相钩连,从而防止联接端子10抽出。
在位于三个接触部分12S、12C和12S的左右两侧的两个接触部分12S、12S上,设有两个支脚15、15,用于稳定支撑联接端子10在连接器壳体30内的相对位置。
这些支脚15、15是通过向下弯折从每一接触部分12S的侧缘中的外侧缘上伸出的一个方形部分形成的,并适于与撞杆33的侧边接触。此外,安装在连接器壳体30上的止位件35可钩连于支脚15的后缘部分上,由此防止联接端子10抽出。再者,支脚15仅设置于接触部分的两侧的外侧缘的两个位置上,而不设置于接触部分12S的两侧的内侧缘上和中央接触部分12C上。
连接部分13是这样设置的,即,将三个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后缘部分互连,并在联接端子10安装在连接器壳体30的状态下,从连接器壳体30向后伸出。此外,在连接部分13中,通过如此冲压,即在两个位置处在顶面和底面之间穿透,形成有固位孔16、16,后面要描述的型套20从连接部分13上的抽拉由这些固位孔16控制(限制)。
含有非导电树脂成分的型套20装于这种结构的端子主体11上。
这个型套20覆盖从三个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后端(与连接部分13接续的部分)起在长度方向上的约一半区域和连接部分13的整体。在连接部分13中,型套20的一部分进入固位孔16中,由此型套20与端子主体11牢固地一体化。
每一接触部分12S、12C、12S由型套20覆盖的区域采用比上述区域前部未被型套20覆盖的区域更窄的形状,在与此宽度变窄部分相应位置,每一接触部分12S、12C、12S的两侧均由型套20覆盖,型套20具有一定厚度。此外,未由型套20覆盖的区域的接触部分12S、12C、12S的侧边12A和位于其后的型套20的侧边21变成相同宽度尺寸,因此它们是连续平齐的。
另外,在两侧覆盖接触部分125、12S的型套20的部分的侧边21和覆盖连接部分13的部分的侧边22在同一平面上延续。
在型套20的顶侧,在覆盖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区域中,前缘部分23的厚度较小,而此后的部分24的厚度变大。覆盖连接部分13的部分25的厚度小于覆盖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后缘的部分24的厚度。另一方面,在型套20的底侧,接触部分12S、12C、12S和连接部分13的整体区域是相同厚度的。
型套20覆盖连接部分13的部分25变成安装用部分26,在将联接端子10插入连接器壳体30和从中抽出时,部分26可被工人用手指捏住。另外,在交界部分设定了厚度水平的差异,即,覆盖接触部分12的部分与安装部分26在上侧是不同厚度的,因此由这种厚度水平之差异形成了指压侧边27。
当捏住安装部分26时,手指能够从后面推压这个指压侧边27。另外,在指压侧边27的上方形成有指钩部分28,此部分28稍高于覆盖接触部分12的部分,并细长形地左右延伸,另一方面,在下侧形成有指钩部分29,此部分29细长形地左右延伸并与指钩部分28相对应。在插装和抽取联接端子10时,指尖能钩住两侧的指钩部分28、29。
对于安装联接端子10的这种连接器壳体30,为将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连接,正可采用线-线连接方式。
在连接器壳体30中,形成有多个从前端至后端贯通的空腔31。这些空腔31由设置的隔离壁相互隔开,以便(从前端)到达连接器壳体30的后端,联接端子10的接触部分12S、12C、12S适于插入各空腔31中。
在每一空腔31中,设有撞杆33,当联接端子10插入到正常位置时,撞杆33能钩住钩连部分14。这个撞杆33能弹性弯曲,在接触部分12S、12C、12S插入时,当钩连部分14由于撞杆33下弯而前移后,撞杆会弹性复位,并钩住钩连部分14的后端,钩连部分14用于主要将联接端子10钩锁于防止抽出的状态。此外,联接端子的支脚15的内面适于与撞杆33的侧边接触。
另外,在连接器壳体30中,止位件35适于装入向下开口的止位件安装孔34中。止位件35适于保持在两个位置,即暂时钩连位置和正常钩连位置(如图5所示状态)。当止位件35处于暂时钩连位置时,接触部分12S、12C、12S容许被插入空腔31中。当止位件35移至正常钩连位置时,止位件35的钩连部分36从联接端子10的支脚后部钩住,因此,联接端子10适于再次钩锁于防止抽出的状态。
下面描述这种实施方式的功能。当联接端子10插入连接器壳体30中时,止位件35保持在暂时钩连位置,并且三个接触部分12S、12C、12S从连接器壳体30的后侧被插入定位空腔31中,这种插入是通过用手指捏住安装部分26实现的。当接触部分12S、12C、12S插入正常位置时,联接端子10主要由撞杆33钩住。当用手指推压指压表面27时,插入操作变得很容易。
接着,通过移动止位件35至正常钩连位置,联接端子10再次被钩锁,于是便完成了安装联接端子10的操作。
在安装了联接端子10的状态下,空腔31的分隔壁32进入接触部分12S、12C、12S之间的间隙中,分隔壁32的后端缘碰撞连接部分13的前端缘。因此,连接部分13变成这样的状态:它从连接器壳体30的后端伸出,但保持电绝缘,因为连接部分13为非导电型套20所覆盖。
此外,由于覆盖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后端部的部分变厚,型套20几乎完全占据了空腔31后端的开口部分。由此,可防止异物进入空腔31中,并可简单地防水浸入。
再者,在空腔31中,钩连部分14钩住撞杆33,支脚15在空腔31中与撞杆33的侧边接触。由此,在水平面(与联接端子10的板面平行的平面)中,联接端子10相对于连接器壳休30的位置保持均匀一致。
此外,接触部分12S、12C、12S的前端伸入连接器壳体30的钩连部分37中,并与和这个钩连部分37相配合的相对连接器的端子电接触。由此,相对侧的三个端子被短接。
当联接端子10从连接器壳体30上取出时,止位件35首先转换至暂时钩连位置,一工具(未示出)被从中央空腔31的前端的开口插入,与钩连部分14的钩锁作用通过下压撞杆33而解除,联接端子10被后拉至钩锁解除状态,在钩连部分14越过撞杆33之后,工具被抽出,因此,联接端子10足可以被向后拉出。
当联接端子10被向后拉出时,安装部分26是由手指捏住的,如果手指滑动,通过将手指尖钩住指钩部分28、29,抽取操作将变得容易。
如上所述,由于该实施方式的联接端子10采取了后端的连接部分13由非导电型套20覆盖的结构,因此它可以如此安装,即,保持对用于将多根导线一一对应连接的线-线型连接器壳体30的电绝缘。因此,不必制备专用的连接器壳体30,并可降低成本。
此外,由于用于防止连接器壳体30抽出的钩连部分14仅设在一个接触部分12C上,插入阻力是小的,插装操作得以简单化。另外,解除钩连部分14和撞杆33的钩锁作用的操作也只有一次,因此拆卸操作也是容易的。
在安装和拆卸联接端子10时,当钩连部分14通过撞杆33之时,它与撞杆33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摩擦力,而且安装和拆卸过程形成相反的力。在该实施方式中,引生这种相反力的钩连部分14设在位于三个接触部分12S、12C、12S中央的接触部分12C上。因此,如果当钩连部分14设在左右接触部分12S的任意一个上时,也不会出现联接端子10的位置由相反力致斜的问题,它与空腔31的内壁接触,并形成一个划痕。因此,在保持联接端子10的位置平直的情况下,可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此外,由于两个支脚15、15仅设置在位于左、右侧的两个接触部分12S、12S的外侧缘上,两支脚15、15之间的距离保持较宽,因此,与支脚15设置在两个接触部分12S、12S的内侧缘以及中央接触部分12C上的情况相比,获得了更强的稳定(端子10)位置功能。再者,由于支脚15的数量仅为两个,与设置三个或多个支脚15的情况相比,结构变得简单,造价可以降低。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由以上说明和附图所描绘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并且它可以进一步通过在不脱离以下说明及摘要的范围内以多种方式变化而得以实现。
(1)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描绘了仅在位于中央的接触部分12C上设置钩连部分14的情况,但根据本发明,钩连部分也可设置在位于两侧的接触部分的任意一个上、三个接触部分中的任意两个上或者全部三个接触部分上。
(2)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描绘了在两个接触部分12S、12S的外侧缘上设置支脚15、15的情况,但根据本发明,支脚的位置可设在外接触部分的内侧缘上,也可设在位于中央的接触部分的侧缘上,并且在任一接触部分的侧缘上可设置三个或更多个支脚。
(3)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描绘了接触部分的数量即极数为三极的情况,但本发明可适用于极数为两极的情况,也可适用于多于四极的情况。
(4)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描绘了由切口形成钩连部分的情况,但根据本发明,其中通过冲压形成孔形的钩连部分的结构也可能是良好的。

Claims (4)

1.一种联接端子,其特征在于由接触部分、连接部分和非导电型套构成,接触部分能与平行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对端子接触,连接部分将所述的接触部分相互连接,以使它们在所述连接器壳体之外成为相互导电的,非导电型套包住连接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联接端子,其特征在于,仅在接触部分中的一个上设置一个钩连部分,以锁定端子插入连接器壳体中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联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具有奇数个接触部分,并且在位于它们的中央的一个接触部分上设置一个钩连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联接端子,其特征在于,仅在位于两侧的接触部分上设置支脚,用于稳定端子在连接器壳体中的相对位置。
CN96110854.1A 1995-08-01 1996-07-29 联接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13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1661795A JP3225801B2 (ja) 1995-08-01 1995-08-01 ジョイントターミナル
JP216617/95 1995-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162A CN1147162A (zh) 1997-04-09
CN1096135C true CN1096135C (zh) 2002-12-11

Family

ID=1669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611085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96135C (zh) 1995-08-01 1996-07-29 联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5713759A (zh)
EP (1) EP0757415B1 (zh)
JP (1) JP3225801B2 (zh)
CN (1) CN1096135C (zh)
DE (1) DE69607261T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109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605280U1 (de) * 1996-03-21 1996-05-30 Conrad Gerd Querverbinder für Reihenklemmen
FR2766628B1 (fr) * 1997-07-22 1999-10-22 Entrelec Sa Peigne d'interconnexion pour alignement de bornes de raccordement electrique d'un appareillage et module(s) de logement d'appareillage correspondant(s)
ES2199030B1 (es) * 2001-09-07 2005-05-01 Ge Power Controls Iberica, S.L. Sistema de conexion electrica entre modulos para la proteccion de circuitos de distribucion electrica.
US6488520B1 (en) * 2001-12-27 2002-12-03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horting members
JP2008153103A (ja) 2006-12-19 2008-07-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DE102010035704B4 (de) * 2010-08-27 2012-08-30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DE202011104041U1 (de) * 2011-08-04 2012-11-12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Qerverbinder für eine Reihenanschlussklemme
JP2016207487A (ja) * 2015-04-23 2016-12-0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7255449B2 (ja) * 2019-10-24 2023-04-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28656A (en) * 1972-06-26 1973-04-17 Gte Sylvania Inc Transormer and terminal assembly
JPS61221107A (ja) * 1985-03-28 1986-10-01 Shiseido Co Ltd 皮膚外用剤
JP2685539B2 (ja) * 1988-10-11 1997-12-03 株式会社大一商会 弾発遊技機
JPH0635402Y2 (ja) * 1989-03-08 1994-09-14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誤接続防止構造を有するコネクタ
JP2563707Y2 (ja) * 1990-08-07 1998-02-2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DE69215134T2 (de) * 1991-04-30 1997-03-06 Yazaki Corp Steckverbinder
JPH0545939A (ja) * 1991-08-15 1993-02-26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電子写真平版印刷原版
JP2594373Y2 (ja) * 1993-01-14 1999-04-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H06325842A (ja) * 1993-05-14 1994-11-2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DE4411306C1 (de) * 1994-03-31 1995-05-11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Elektrische Anschluß- und/oder Verbindungsklemme, insbesondere Reihenklemme, mit Steckbrücke sowie eine Steckbrück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5109A (zh) * 2009-09-24 2011-04-27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连接结构
CN102035109B (zh) * 2009-09-24 2014-11-05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757415B1 (en) 2000-03-22
EP0757415A3 (en) 1998-01-07
EP0757415A2 (en) 1997-02-05
CN1147162A (zh) 1997-04-09
DE69607261T2 (de) 2000-07-13
JP3225801B2 (ja) 2001-11-05
DE69607261D1 (de) 2000-04-27
JPH0945440A (ja) 1997-02-14
US5713759A (en) 1998-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77C (zh) 电接插件、接插件组、电端子和制造电接插件与接插件组的方法
EP0907221A2 (en) Cable interconnection
CN1097329C (zh) 可锁定电连接器
CN2588623Y (zh) 具有扣持机构的电连接器
CN1096135C (zh) 联接端子
CN101075717A (zh) 电线连接器
CN1229295A (zh) 屏蔽电连接器组件
CN1700521A (zh) 电路板用连接器端子
CN1407668A (zh) 屏蔽电缆的电连接器,该连接器本体及该电连接器之制造方法
CN1610191A (zh) 电连接器
CN1284278C (zh) 电连接器及其生产方法
CN1476624A (zh) 刀式熔断器
CN2791943Y (zh) 连接器
CN1017850B (zh) 用于通信技术的带保护插头的连接器排
CN1518167A (zh) 带有可视指示器的模块插座
CN1604394A (zh) 电连接器
CN100337370C (zh) 具有加强过渡部的整体件的阴式电接线端子
CN1113434C (zh) 具有端子保持器的电连接器
EP0393879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an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s therefor
CN1674363A (zh) 带锁臂的电连接器
CN111653888A (zh) 一种片式插孔结构及连接器
CN1252887C (zh) 配电盘
CN1835302A (zh) 一种连接线缆及其制造方法
CN1574464A (zh) 多极同轴电缆用连接器及电连接器
CN1614818A (zh) 插座触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1211

Termination date: 201407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