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7907A -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7907A
CN1837907A CNA2006100654148A CN200610065414A CN1837907A CN 1837907 A CN1837907 A CN 1837907A CN A2006100654148 A CNA2006100654148 A CN A2006100654148A CN 200610065414 A CN200610065414 A CN 200610065414A CN 1837907 A CN1837907 A CN 18379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art
mentioned
liquid
electrode
crystal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54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99131C (zh
Inventor
山崎克则
松岛寿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37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7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9913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99131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4Pivotabl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10Telescopic elements
    • H01Q1/103Latching means; ensuring extension or retra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0Resilient moun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63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applying an electric field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i.e. in-plane switching [I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G02F1/134309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 G02F1/134372Electr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for 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 where the common electrode is not patterned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使视角变化减小并且可以使开口率提高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此液晶装置,将元件基板及滤色器基板粘接并在其内部封入液晶。元件基板具有:共用电极(第1电极)、在其上形成的绝缘层、包括在其上形成的多个导电部的像素电极(第2电极)以及在其上形成的取向膜等。在多个导电部中,数个(X方向导电部)与在取向膜上形成的摩擦方向相同方向上延伸形成。在相邻的X方向导电部间形成一定的间隙。共用电极在一个像素区域G中具有多个开口使电场变得不均匀。各个开口的Y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比X方向的导电部的Y方向的长度(宽度)大的值。各开口相对X方向导电部设置成为交错形状,各开口部的一部分与X方向的导电部的一部分重合。

Description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用于各种信息显示的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横向电场方式或称为IPS(面内切换)方式等的液晶装置引人注目。这一方式,是使施加于液晶的电场的方向成为与基板大致平行方向的方式,与TN(扭曲向列)方式等相比,具有可提高视角特性的优点。
然而,在这种液晶装置中,一般是在同一层中设置由ITO(氧化铟锡)等的透明导电材料构成的像素电极和在其与该像素电极间产生横向电场的共用电极。因此,位于像素电极的上侧的液晶分子不能得到充分的驱动而导致透射率等降低。
于是,最近,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提出了具有将形成共用电极的层设置于形成像素电极的层的下侧的结构的横向电场方式的液晶装置。这一方式,一般称为FFS(边缘场切换)方式。
利用这种结构,由于对于位于像素电极的上侧的液晶分子也可以施加横向电场,就可以对存在于该位置的液晶分子进行充分的驱动。其结果,与上述的一般横向电场方式等的液晶装置相比,具有可提高透射率等的优点。
具有这种结构的液晶装置的示例记载于非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及2中。在这些文献中的液晶装置的示例中,特别是像素电极形成为く字形的形状。利用这种结构,在液晶驱动时,由于在一个像素内存在两个方向的横向电场,所以可以在该一个像素内产生两种液晶的取向状态,可以使视角变化小。
非专利文献1:“日经电子学”,2005年1月3日,P20~P2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330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1-330855号公报
在上述液晶装置中,使像素电极形成为く字形的形状。因此,在将该く字形的像素电极的两边封闭而产生的三角形的区域中,不能充分驱动液晶分子,结果就存在开口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视角变化少且可以提高开口率等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是一种具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在上述一对基板之中的一方基板上形成的第1电极、在上述第1电极之上形成的绝缘层、以及在像素区域中,在对应的上述绝缘层之上形成的、并在和上述第1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第2电极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电极在上述像素区域内具有多个开口。
上述液晶装置,具有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一对基板之中的一方的基板,具有:作为共用电极的第1电极、在该第1电极之上形成的绝缘层以及在像素区域中,在相对应的绝缘层之上形成、并在和第1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作为像素电极的第2电极。
第1电极,比如,由以Al(铝)、Ag(银)、Cr(铬)、Ta(钽)、Ni(镍)、Au(金)、Cu(铜)、Pt(铂)等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形成。绝缘层,比如,由丙烯酸树脂、SiNx、SiOx等形成。第2电极,比如,由IT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形成。此液晶装置,在其驱动时,在作为共用电极的第1电极和作为像素电极的第2电极之间,产生横向方向的电场(即横向电场),从而控制液晶的取向。就是说,结果可以构成FFS方式的液晶装置。
特别是,在此液晶装置中,第1电极在上述像素区域内具有多个开口使电场变得不均匀。在优选的示例中,上述多个开口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在上述第2电极之上形成在预定的方向上实施摩擦(rubbing)处理的取向膜,上述第2电极,具有在上述预定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上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间隔配置的直线形状的多个导电部,上述第1电极的各个上述开口以交错形状并且在与上述各个导电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是优选。另外,在上述多个开口内形成上述绝缘层是优选。
结果,在此液晶装置中,由于在其驱动时在像素区域内相邻的导电部之间产生的电场不均匀,产生的在摩擦方向上延伸的等电位线,在不存在第1电极的各开口附近弯曲或偏斜。结果,由于施加电场变成不平行,液晶分子容易工作。于是,在此场合,液晶分子基本上在与摩擦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再取向,在第1电极的各开口及其周边,由于在该各开口附近产生的弯曲的等电位线的影响,液晶分子在偏右方向上和偏左方向上再取向。此时,在任意的偏右方向上再取向的液晶分子和在任意的偏左方向上再取向的液晶分子,处于相对某一基准线大致对称的位置关系。就是说,在像素区域内,形成相对某一基准线成为大致对称的位置关系的液晶分子的两种再取向状态。因此,可以使视角变化减小,可以防止附色产生(附色修正)。就是说,在此液晶装置中,即使是不使第2电极形成く字形的形状,也可以进行附色修正。
除此之外,在此液晶装置中,因为不是使第2电极的要素的多个导电部形成く字形的形状,而是形成为直线形形状,所以不会形成对液晶不能驱动的区域,即不会形成不能用于显示的无效区域。因此,可以提高开口率,结果可以获得明亮的显示图像。
另外,在此液晶装置中,因为是将摩擦方向设定为一个方向,所以对比度以及液晶的相对施加电位的透射率的斜率分别都很陡。
在优选的示例中,将与上述预定方向(摩擦方向)的交叉方向相对应的上述各个开口的长度设定为,比与上述预定方向(摩擦方向)的交叉方向相对应的上述各个导电部的长度大的值,上述各个开口的一部分,与对应的上述各个导电部的一部分在平面上重合是优选。另外,在此场合,优选: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上述各个开口,设置在与上述第1导电部的左端附近、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上述第5导电部的左端附近分别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另外的优选的示例中,优选: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上述各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与上述第1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以及上述第5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另外的优选的示例中,在与相邻的上述导电部之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至少一个开口是优选。结果,可以在液晶驱动时,使相邻的导电部之间产生的电场成为非均匀电场,使等电位线在至少一个开口附近弯曲或偏斜。
另外,在另外的优选的示例中,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上述各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与上述第1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是优选。
另外,在另外的优选的示例中,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上述各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与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上述第5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是优选。
另外,可以构成具有上述液晶装置作为显示部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的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图2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的平面图及部分剖面图。
图3为示出与图2(a)的区域X1相对应的部分等的平面图。
图4为示出比较例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结构的示意平面图。
图5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6为示出实施方式3的各实施例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的平面图。
图7为应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电路框图。
图8为应用本发明的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例。
附图标记说明
1下侧基板、2上侧基板、3共用电极、3a开口、4液晶层、4a液晶分子、5绝缘层、8着色层、10像素电极、91元件基板、92滤色器基板、100液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各种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应用于液晶装置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液晶装置的构成)
图1为示出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的概略构成的示意平面图。
其中,本发明的液晶装置100,作为反射型的液晶装置,并且是使用TFD(薄膜二极管)元件或TFT(薄膜晶体管)元件等的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驱动方式的液晶装置。另外,此液晶装置100,是在形成有电极的基板侧,在与该基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上产生电场E而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的所谓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因此,在此液晶装置100中可以获得高视野角等。
如图1所示,液晶装置100,是将元件基板91及与该元件基板91对向配置的滤色器基板92之间介由框状的密封件粘接贴合并在其内侧封入液晶而形成液晶层4。
在元件基板91上形成信号电极、共用电极(下面也称其为“第1电极”)、像素电极(下面也称其为“第2电极”)及驱动电路等。其中,驱动电路30,如图1所示,安装在元件基板91中的、从滤色器基板92的一边侧向外侧伸出的伸出区域31中。驱动电路30,与未图示的信号电极及共用电极等相连接,驱动该信号电极及共用电极等。另外,驱动电路30还与未图示的布线基板,比如,柔性印制基板等相连接。因此,比如,可以从便携电话机及信息终端等电子设备向液晶装置100供给信号和电力(功率)。各像素电极,在作为显示的最小单位的一个像素区域G(示于图1的矩形形状的区域)内形成。于是,这一个像素区域G在纸面纵向方向及横向方向以矩阵形状排列多个的区域是有效显示区域V(以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此有效显示区域V可显示文字、数字及图形等的图像。
另一方面,在滤色器基板92中形成由R(红)、G(绿)、B(蓝)三色中某一色构成的着色层8R、8G、8B。各着色层8R、8G、8B,在与一个像素区域G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不管颜色是哪一种,在确定着色层的场合只记作“着色层8”,但在区别颜色确定着色层的场合则记作“着色层8R”等等。
(一像素区域的构成)
下面,参照图2,对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予以说明。图2(a)示出与元件基板91中的一个像素区域G相对应的平面图。另外,在图2(a)中,以与摩擦方向D1相同的方向作为X方向,以与该摩擦方向D1垂直的方向作为Y方向。图2(b)示出沿着图2(a)的剖面线A-A’的剖面图。另外,在图2(b)中,也示出与一个像素区域G相对应的滤色器基板92侧的构成。
如图2(b)所示,在下侧基板1之上,形成在后述的像素电极10的各要素之间产生横向方向的电场(以下称其为“横向电场”)E的共用电极3。共用电极3,在下侧基板1之上的整个一面的范围内形成,在一个像素区域G内,具有构成本发明的特征的多个开口3a。另外,关于此各开口3a的形状及形成位置等见后述。共用电极3,还具有作为反射入射到液晶装置100内的光的反射电极的功能。因此,共用电极3,比如,由以Al(铝)、Ag(银)、Cr(铬)、Ta(钽)、Ni(镍)、Au(金)、Cu(铜)、Pt(铂)等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形成。结果,可以实现反射率高的液晶装置100。
在与共用电极3中的开口3a的位置相对应的下侧基板1之上,在该开口3a内及共用电极3之上形成,比如,由丙烯酸树脂、SiNx、SiOx等构成的绝缘层5。绝缘层5,在一个像素区域G内具有一个接触孔(开口)。接触孔,如图2(a)所示,比如,在与后述的作为像素电极10的要素的第6导电部10f的预定位置(区域X2)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接触孔,具有将未图示的开关元件和像素电极10电连接的功能。
在绝缘层5之上,形成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等构成的像素电极10。像素电极10,如图2(a)所示,构成梳齿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具体言之,像素电极10,由呈直线形状(枝状部)的第1导电部10a、第2导电部10b、第3导电部10c、第4导电部10d、第5导电部10e以及第6导电部10f构成,这些要素是一体形成的。另外,在图2(b)的剖面图中,示出在绝缘层5之上除第6导电部10f以外的像素电极10的要素。
如图2(a)所示,第1导电部10a、第2导电部10b、第3导电部10c、第4导电部10d、第5导电部10e是在X方向,即后述的摩擦方向D1上延伸而形成的。另外,第1导电部10a和第2导电部10b、第2导电部10b和第3导电部10c、第3导电部10c和第4导电部10d、第4导电部10d和第5导电部10e以一定的间隔形成。另一方面,第6导电部10f是在Y方向,即与摩擦方向D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此外,第1导电部10a、第2导电部10b、第3导电部10c、第4导电部10d、第5导电部10e的各一端,与第6导电部10f的一边侧相连。
另外,位于区域X2的第6导电部10f,与形成为一直到达接触孔内的未图示的开关元件电连接。另外,该开关元件与未图示的信号电极相连接。因此,对像素电极10,通过开关元件的开关工作,施加通过信号电极的与写入数据相应的电位。
在像素电极10及绝缘层5之上形成未图示的取向膜。在此取向膜上,如图2(a)所示,在箭头D1的方向上实施摩擦处理。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D1的方向称为“摩擦方向D1”。因此,在液晶的非驱动时,液晶分子4a在摩擦方向D1取向。以上述方式构成元件基板91上的一个像素区域G。
另一方面,在上侧基板2之上形成着色层8,并在着色层8之上形成取向膜6。这样,构成滤色器基板92上的一个像素区域G。于是,如图2(b)所示,在元件基板91和滤色器基板92之间封入液晶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液晶层4。
特别是,在此液晶装置100中,在与各像素区域G内相对应的共用电极(第1电极)3中与各导电部(枝状部)相对应地设置多个开口3a。各开口3a,形成为具有矩形形状的平面形状。各开口3a的Y方向的长度设定为比第1导电部10a、第2导电部10b、第3导电部10c、第4导电部10d及第5导电部10e的各Y方向上的长度(宽度)大的值。于是,各开口3a,如图2(a)所示,设置在与第1导电部10a、第2导电部10b、第3导电部10c、第4导电部10d及第5导电部10e的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处,并且相对该各导电部配置成为交错形状(互相不同的配置)。
具体言之,各开口3a,如图2(a)所示,设置在与第1导电部10a的左端附近、第2导电部10b的右端附近、第3导电部10c的左端附近、第4导电部10d的右端附近及第5导电部10e的左端附近分别对应的,并且与这些中的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另外,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各开口3a设置在与第1导电部10a的右端附近、第2导电部10b的左端附近、第3导电部10c的右端附近、第4导电部10d的左端附近及第5导电部10e的右端附近的各个相对应的,并且与这些中的各一部分重合的位置。
在具有以上构成的液晶装置100中,在液晶的驱动时,沿着摩擦方向D1取向的液晶分子4a,原则上,利用在Y方向上产生的横向电场E,在与该摩擦方向D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再取向。另外,此时产生的等电位线E1的延伸方向成为摩擦方向D1。
此外,在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中实现反射型显示的场合,入射到液晶装置100的外光沿着图2(b)所示的路径R行进。就是说,入射到液晶装置100的外光由作为反射电极的共用电极3反射而到达观察者。在此场合,该外光通过形成着色层8、像素电极10及绝缘层5等的区域,由位于该绝缘层5的下侧的共用电极3所反射并再次通过绝缘层5、像素电极10及着色层8等而呈现出预定的色调及亮度。这样,就可由观察者观察到预期的彩色显示图像。
下面,对和比较例进行比较时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特有的作用效果予以说明。图4为示出比较例的像素电极60的一部分的放大示出的部分平面图。在图4中,矩形形状的点划线示出一个像素区域G。
首先,对比较例的构成及作用效果予以说明。
比较例的液晶装置,与实施方式1一样,是所谓的FFS方式的液晶装置。如图4所示,比较例的像素电极60的构成具有第1导电部60a、第2导电部60b、第3导电部60c及第4导电部60d。第1导电部60a和第2导电部60b互相平行并且向右斜上方延伸而形成。并且,第1导电部60a和第2导电部60b以一定间隔形成。第3导电部60c和第4导电部60d互相平行并且向右斜下方延伸而形成。并且,第3导电部60c和第4导电部60d以一定间隔形成。于是,第1导电部60a和第4导电部60d以及第2导电部60b和第3导电部60c分别处于相对基准线L1对称的位置关系。另外,使第2导电部60b和第3导电部60c结合而成的形状为く字形的形状。
在具有这样的构成的比较例中,在液晶驱动时,在第1导电部60a和第2导电部60b之间及在第3导电部60c和第4导电部60d之间分别产生横向电场E1及横向电场E2。其中,横向电场E1的方向和横向电场E2的方向,相对基准线L1处于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位于第1导电部60a和第2导电部60b之间的液晶分子4a绕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与横向电场E1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再取向,另一方面,位于第3导电部60c和第4导电部60d之间的液晶分子4a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在与横向电场E2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上再取向。
这样,在比较例中,由于在一个像素区域G内存在相对基准线L1处于对称的位置关系的两个方向的横向电场E,所以在一个像素区域G内形成的液晶分子4a的再取向状态有两种。结果,可以使视角变化减小。并且,此时如果在一个像素区域G内,液晶分子4a的再取向状态只是横向电场E1或E2中的一方时,由于该液晶分子4a具有的折射率的各向异性等,对于观察者,因观察液晶装置的方向不同看到的附色也不同。这一点,在比较例中,因为产生上述的作用,可以使视角变化减小,结果具有可以防止附色的发生的优点。
然而,在比较例中,在液晶驱动时,在第2导电部60b和第3导电部60b之间的三角形形状的区域E10中,横向电场E很难产生,因此,在该区域E10中,不能充分驱动液晶分子4a,结果就存在开口率降低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在与各像素区域G内相对应的共用电极(第1电极)3中设置多个开口3a。并且,因为重复,虽然其说明省略,但各开口3a的形状以及像素电极10(第2电极)和各开口3a的位置关系等具有上述的结构。
所以,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如图2(a)所示,在液晶驱动时,在摩擦方向D1上延伸而产生的等电位线EL,在不存在共用电极3的各开口3a附近弯曲或偏斜。具体言之,在第1导电部10a和第2导电部10b之间产生的等电位线EL、在第2导电部10b和第3导电部10c之间产生的等电位线EL、在第3导电部10c和第4导电部10d之间产生的等电位线EL以及在第4导电部10d和第5导电部10e之间产生的等电位线EL,在对应的各开口3a附近弯曲或偏斜。这主要是由于在与各开口3a相对应的位置不存在共用电极3,在该各开口3a处难以产生横向电场E,在像素区域G内,特别是在相邻的导电部之间横向电场E变成非均匀电场之故。所以,由于施加电场非平行,等电位线EL在不存在共用电极3的各开口3a附近弯曲或偏斜,液晶分子4a变得容易工作。
利用这种作用,位于第1导电部10a和第2导电部10b之间的液晶分子4a、位于第3导电部10c和第4导电部10d之间的液晶分子4a,如图2(a)所示,分别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另一方面,位于第2导电部10b和第3导电部10c之间的液晶分子4a、位于第4导电部10d和第5导电部10e之间的液晶分子4a,分别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这些液晶分子4a,原则上,在与摩擦方向D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再取向。但是,如下所述,在各开口3a附近,液晶分子4a以预定的角度再取向。
其中,在图3(c)中示出液晶分子4a的再取向状态的模拟结果。图3(c)示出图2(a)的区域X1中的液晶分子4a的再取向状态。另外,作为参考,在图3(a)中示出图3(c)相对应的共用电极3单独的平面构成,而在图3(b)中示出与图3(c)相对应的像素电极10单独的平面构成。所以,图3(a)和图3(b)重合的图与图3(c)相对应。另外,在图3(c)中,以虚线部分表示共用电极3的开口3a的位置,示出液晶分子4a再取向的显示状态。
如图3(c)所示,液晶分子4a,基本上,在与摩擦方向D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再取向。可是,在共用电极3的开口3a及其周围,液晶分子4a在偏右方向上及偏左方向上再取向。于是,处于在偏右方向上再取向的状态的液晶分子4a和处于在偏左方向上再取向的状态的液晶分子4a相对某一基准线处于大致对称的位置关系。即,在各像素区域G内,形成相对于某一基准线成为大致对称的位置关系的液晶分子4a的两种再取向状态。其结果,利用与上述比较例同样的作用,可以使视角变化减小,可以防止产生附色(附色修正)。就是说,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即使是不使像素电极10形成く字形的形状,也可以进行附色修正。
除此之外,在实施方式1中,因为不是使像素电极10如比较例那样形成く字形的形状,而是形成为梳齿形形状,所以不会像比较例那样形成对液晶不能驱动的三角形形状区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因为使像素电极10形成为梳齿形形状,不会形成不能用于显示的无效区域。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与比较例相比,可以提高开口率,结果可以获得明亮的显示图像。
另外,在此液晶装置中,因为是将摩擦方向D1设定为一个方向,所以可以使对比度以及液晶的相对施加电位的透射率的斜率分别都很陡。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5,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予以说明。图5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元件基板中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的平面图。另外,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其说明则省略或简化。
在实施方式1中,共用电极3的各开3a的一部分,在各像素区域G内与作为像素电极10的要素的各导电部一部分在平面上重合。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2中,共用电极3的各开口3a,在各像素区域G内,设置在与像素电极10在平面上不重合的、并且在该像素电极10的附近位置。另外,共用电极3的开口3a,在沿着X方向上延伸并且在Y方向相邻的导电部之间至少设置两个。
具体言之,各开口3a,如图5所示,分别设置在与第1导电部10a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第2导电部10b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第3导电部10c的左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第4导电部10d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以及第5导电部10e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第1导电部10a和第2导电部10b之间、在第2导电部10b和第3导电部10c之间、在第3导电部10c和第4导电部10d之间以及在第4导电部10d和第5导电部10e之间,分别设置两个开口3a。另外,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各开口3a分别设置在与第1导电部10a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第2导电部10b的左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第3导电部10c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第4导电部10d的左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及第5导电部10e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一样,在液晶的驱动时,在像素区域内产生的电场不均匀,产生的在摩擦方向D1上延伸的等电位线EL,在不存在共用电极3的各开口3a附近弯曲或偏斜。结果,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予以说明。图6(a)示出实施方式3的一个示例,是其元件基板中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的平面图。另一方面,图6(b)示出实施方式3的另一个示例,是其元件基板中的一个像素区域G的构成的平面图。另外,以下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符号,其说明则省略或简化。
在实施方式2中,共用电极3的各开口3a,设置在与像素电极10不重合的、并且在该像素电极10的附近的位置,关于这一点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2是同样的。
但是,在实施方式3中,在X方向上延伸并且在Y方向上相邻的各导电部之间设置一个开口3a这一点,实施方式3与实施方式2不同。具体言之,在实施方式3中的一个示例中,如图6(a)所示,各开口3a,分别设置在与第1导电部10a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第2导电部10b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第3导电部10c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第4导电部10d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实施方式3之中的另一示例中,如图6(b)所示,各开口3a,分别设置在与第2导电部10b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第3导电部10c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第4导电部10d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及第5导电部10e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在实施方式3的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各开口3a,在一个像素区域G内,以与像素电极10不重合的状态,相对该像素电极10配置成为交错形状。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实施方式3中,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一样,在液晶的驱动时,产生的在摩擦方向D1上延伸的等电位线EL,在不存在共用电极3的各开口3a附近弯曲或偏斜。结果,可以得到与实施方式1及实施方式2基本同样的作用效果。
[偏斜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是在沿着X方向上延伸并且在Y方向相邻的导电部之间至少设置两个开口3a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在不脱离其思想的范围内,开口3a的数目可以增加。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反射型的液晶装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透射型或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装置。
[电子设备]
下面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液晶装置100用作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场合的实施方式予以说明。另外,实施方式2及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也可以应用于该电子设备是自不待言的。
图7为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整体构成的概略构成图。其中示出的电子设备,具有上述的液晶装置100及对其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10。其中,液晶装置100,在概念上划分成为面板结构体403和由半导体IC等构成的驱动电路402来进行说明。另外,控制装置410,具有显示信息输出源411、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12、电源电路413及定时发生器414。
显示信息输出源411,其构成具有由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构成的存储器,由磁记录盘、光记录盘等构成的存储单元以及对数字图像信号进行调谐输出的调谐电路,根据由定时发生器414生成的各种时钟信号,以预定格式的图像信号等的形式将显示信息供给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12。
显示信息处理电路412,具有串并行变换电路、放大反相电路、旋转(rotation)电路、灰度系数修正电路、箝位电路等公知的各种电路,对输入的显示信息执行处理,将该图像信息与时钟信号CLK一起供给驱动电路402。驱动电路402,包括扫描线驱动电路、数据线驱动电路及检查电路。并且,电源电路413,向上述各构成要素分别供给预定的电压。
下面参照图8对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示例予以说明。
首先,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应用于移动型个人计算机(所谓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显示部的示例予以说明。图8(a)为示出此个人计算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同图所示,个人计算机710的构成包括:具有键盘711的主体部712及应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作为显示面板的显示部713。
接着,对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应用于便携电话机的显示部的示例予以说明。图8(b)为示出此便携电话机的构成的立体图。如同图所示,便携电话机720的构成除了包括多个操作按钮721之外,具有受话口722、送话口723,并且还具有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的显示部724。
另外,作为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的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除了如图8(a)所示的个人计算机及图8(b)所示的便携电话机之外,还可以举出的有液晶电视、取景器型及监控直视型磁带录像机、汽车导航装置、寻呼机、电子手册;台式计算器;文字处理机;工作站;电视电话机;POS终端、数字静止照相机等等。

Claims (11)

1.一种液晶装置,其具有:
夹持液晶的一对基板;
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一方的基板上所形成的第1电极;
在上述第1电极之上所形成的绝缘层;以及
在像素区域中,在相对应的上述绝缘层之上所形成的、在其和上述第1电极之间产生电场的第2电极,
该液晶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第1电极在上述像素区域内具有多个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开口形成为矩形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电极之上形成有在预定的方向上实施了摩擦处理的取向膜,
上述第2电极,具有在上述预定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上述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具有间隔地配置的直线形状的多个导电部,
上述第1电极的上述各个开口以交错形状并且在与上述各个导电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上述预定方向的交叉方向相对应的上述各个开口的长度,被设定为比与上述预定方向的交叉方向相对应的上述各个导电部的长度大的值,
上述各个开口的一部分,与对应的上述各个导电部的一部分平面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相邻的上述导电部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
上述各个开口,设置在分别与上述第1导电部的左端附近、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及上述第5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相对应的位置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
上述各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与上述第1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及下侧位置以及上述第5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
上述各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与上述第1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下侧位置以及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下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导电部具有第1导电部、第2导电部、第3导电部、第4导电部及第5导电部,
上述各个开口,分别设置在与上述第2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上述第3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上述第4导电部的右端附近的上侧位置以及上述第5导电部的左端附近的上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多个开口内形成有上述绝缘层。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作为显示部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液晶装置。
CNB2006100654148A 2005-03-25 2006-03-21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039913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87820A JP4380570B2 (ja) 2005-03-25 2005-03-25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087820/2005 2005-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7907A true CN1837907A (zh) 2006-09-27
CN100399131C CN100399131C (zh) 2008-07-02

Family

ID=37015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54148A Active CN100399131C (zh) 2005-03-25 2006-03-21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86365B2 (zh)
JP (1) JP4380570B2 (zh)
KR (1) KR100871225B1 (zh)
CN (1) CN100399131C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049B (zh) * 2006-10-31 2011-08-10 索尼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24834B (zh) * 2007-10-31 2012-06-20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2566155A (zh) * 2010-12-28 2012-07-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lcd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2037A (zh) * 2020-01-20 2020-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可调控带阻宽带频率选择表面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27997A (ja) * 2006-06-06 2007-12-2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902284B2 (ja) * 2006-07-14 2012-03-2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半透過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00449395C (zh) * 2006-12-22 2009-01-0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极突起的边缘场开关液晶显示器
US7999899B1 (en) * 2011-01-25 2011-08-16 Hannstar Display Corp.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8189158B1 (en) * 2011-09-29 2012-05-29 Hannstar Display Corp. Fringe field switch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JP2014209228A (ja) * 2013-03-29 2014-11-0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481169B1 (ko) * 2015-11-26 2022-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4721A (en) * 1995-06-06 1999-11-30 Ois Optical Imaging Systems, Inc. High aperture LCD with insulating color filters overlapping bus lines on active substrate
US6372534B1 (en) * 1995-06-06 2002-04-16 Lg. Philips Lcd Co., Ltd Method of making a TFT array with photo-imageable insulating layer over address lines
JPH09160061A (ja) * 1995-12-08 1997-06-20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素子
JP2735099B2 (ja) 1996-06-11 1998-04-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286762B1 (ko) * 1997-06-27 2001-04-16 박종섭 액정 표시 소자
US6577368B1 (en) 1997-11-03 2003-06-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PS-LCD having a third electrode having aperture and formed on counter substrate
KR100265572B1 (ko) 1997-12-03 2000-09-15 김영환 컬러 쉬프트가 개선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306799B1 (ko) 1998-05-29 2001-11-30 박종섭 액정표시장치
JP3815217B2 (ja) 2000-03-16 2006-08-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
JP3832261B2 (ja) 2000-03-16 2006-10-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投射型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6603525B2 (en) * 2001-01-25 2003-08-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6642986B2 (en) * 2001-04-13 2003-11-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uniform integrated spacers
KR20030042221A (ko) 2001-11-22 2003-05-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용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KR100494706B1 (ko) 2002-03-09 2005-06-13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버티컬 얼라인 모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494708B1 (ko) * 2002-03-27 2005-06-13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프린지 필드 구동 액정 표시 장치
JP3835422B2 (ja) * 2003-04-01 2006-10-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050014414A (ko) * 2003-07-31 2005-0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도메인 액정 표시 장치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4049B (zh) * 2006-10-31 2011-08-10 索尼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01424834B (zh) * 2007-10-31 2012-06-20 索尼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
CN102566155A (zh) * 2010-12-28 2012-07-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lcd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US8704231B2 (en) 2010-12-28 2014-04-22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of TFT-LC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566155B (zh) * 2010-12-28 2014-07-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Tft-lcd的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1262037A (zh) * 2020-01-20 2020-06-0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可调控带阻宽带频率选择表面结构
CN111262037B (zh) * 2020-01-20 2021-01-0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液晶的可调控带阻宽带频率选择表面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380570B2 (ja) 2009-12-09
KR20060103192A (ko) 2006-09-28
KR100871225B1 (ko) 2008-12-01
JP2006267786A (ja) 2006-10-05
US7486365B2 (en) 2009-02-03
CN100399131C (zh) 2008-07-02
US20060215101A1 (en) 2006-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7907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0940416B1 (ko) 액정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JP4572854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717672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277143C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
US7564533B2 (en) Line on glass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445911B2 (en)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CN1869773A (zh) 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KR20010087191A (ko) 표시 장치용 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장치 및 전자기기
CN1928639A (zh) 电光装置、电子设备及接口基板
CN1501125A (zh) 电光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US7408610B2 (en) Electro-opt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4317726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100270917A1 (en) Flexible Electrode Array Substrat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260603C (zh) 液晶装置、其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693978A (zh) 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070041934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6259501A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8823900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electrooptic apparatus
JP2004258365A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120044229A1 (en) Electrophoretic display
JP4052293B2 (ja) 液晶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100513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4665571B2 (ja) 液晶装置、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20160012789A (ko)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KAI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Effective date: 201007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NAGANO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2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0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