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36355A -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36355A
CN1836355A CNA2004800234808A CN200480023480A CN1836355A CN 1836355 A CN1836355 A CN 1836355A CN A2004800234808 A CNA2004800234808 A CN A2004800234808A CN 200480023480 A CN200480023480 A CN 200480023480A CN 1836355 A CN1836355 A CN 1836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sparking electrode
opposite
sparking
dischar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2348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05449C (zh
Inventor
田中利夫
茂木完治
香川谦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36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36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054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054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19/08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01J19/08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electrical effects other than those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D61/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0803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01J2219/0805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 B01J2219/080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involving electrodes
    • B01J2219/0809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involving electrodes employing two or more electrodes
    • B01J2219/0813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involving electrodes employing two or more electrodes employing four electro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0803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01J2219/0805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 B01J2219/080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involving electrodes
    • B01J2219/0822The electrode being consum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0803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01J2219/0805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 B01J2219/080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involving electrodes
    • B01J2219/0824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hape of the electrodes
    • B01J2219/0826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hape of the electrodes essentially linear
    • B01J2219/0828Wi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8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 B01J2219/0803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 B01J2219/0805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 B01J2219/0807Processes employing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electric or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Apparatus therefor employ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energy giving rise to electric discharges involving electrodes
    • B01J2219/0824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hape of the electrodes
    • B01J2219/0835Details relating to the shape of the electrodes substantially fl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2201/00Details of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 B03C2201/10Ionising electrode with two or more serrated ends or si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在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40)中,与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做到: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放电电极(41)的前端形状也不变化,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这样来设为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流光放电的稳定性也不下降。

Description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放电电极的前端向对置电极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和一种使用了该放电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以由尖头的针状放电电极和面状对置电极构成的放电装置作为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已经众所周知(例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361028号公报)。在这种放电装置中,放电电极是沿与对置电极的面成直角的方向设置,前端靠近对置电极。该放电装置,构成为在两个电极上施加放电电压,从放电电极的前端向对置电极产生流光放电。
在所述放电装置中,通过流光放电产生冷等离子体。在该冷等离子体中含有反应性很高的物质(电子、离子、臭氧及游离基等活性种)。这种放电装置,例如用于通过含在冷等离子体中的反应性很高的物质分解并除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的空气净化装置中。
-要解决的课题-
在现有放电装置中,放电电极的前端受到在放电时产生的高速电子和活性种的影响而逐渐损耗,其形状随时间变化。尖儿很纤细的针状放电电极的前端损耗后,前端的直径变粗了一点,与对置电极之间的间隔也变宽了。因此,放电特性变化,流光放电变得不稳定。若对应于放电电极与对置电极之间的间隔的增大而使施加电压增高,便容易出产生火花等毛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所述问题而研究开发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从放电电极的前端向对置电极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中,设为即使放电电极的前端损耗,流光放电的稳定性也不下降。
本发明,是相对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做到: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放电电极(41)的前端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不变化。
具体而言,第一发明,以下述放电装置为前提,即:包括:放电电极(41),与所述放电电极(41)面对面的对置电极(42)及在两个电极(41、42)上施加放电电压的电源装置(45);所述放电装置构成为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产生流光放电的形式。在所述放电装置中,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在第二发明的放电装置中,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面状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补充说明一下,在此表达放电电极(41)的形状的“线状或杆状”,是指截面积实质上一定的、细长的形状。“面状”放电电极,也可以呈平面状,也可以呈曲面状。
在该第一、第二发明中,从与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的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产生流光放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由于放电时产生的高速电子和活性种而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因为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所以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也保持一定的间隔。放电电极(41)呈线状或杆状,其前端形状在损耗后也不变化。因此,因为在放电电极(41)损耗了的情况下也保持放电特性,所以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第三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放电装置中,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电极相对部件(43),在电极相对部件(43)上形成了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电极相对面(43a)。
在该第三发明中,因为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具有电极相对面(43a)的电极相对部件(43),所以流光放电更为稳定。具体而言,若电场过于集中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容易产生的就不是流光放电而是辉光放电等较弱的放电。与此相对,若设置电极相对部件(43),设该电极相对部件(43)为与放电电极(41)相同或近似的电位,便能通过该电极相对部件(43)的电极相对面(43a)的作用来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因此,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第四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放电装置中,电极相对面(43a),设置为与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在该第四发明中,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逐渐损耗的情况下,不但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不变化,而且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因此,因为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很稳定,所以流光放电进一步稳定化。
第五发明,是在第四发明的放电装置中,放电电极(41)设置在对置电极(42)与电极相对面(43a)的中间位置或比该中间位置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补充说明一下,所述“中间位置”,是将对置电极(42)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距离大致平分为两个距离的位置。
在此,若放电电极(41)设置在比所述中间位置更靠近对置电极(42)的位置上,电极相对面(43a)便难以起到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从而容易产生的不是流光放电而是辉光放电等放电。但在所述第五发明中,因为放电电极(41)设置在所述中间位置或比该中间位置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所以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很稳定,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第六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放电装置中,电极相对部件(43)和放电电极(41)由不同材料构成。
在该第六发明中,例如使电极相对部件(43)与放电电极(41)导通,就能使该电极相对部件(43)成为与放电电极(41)相同或近似的电位。因此,因为产生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上的集中的作用,所以能与上述大致一样地稳定流光放电。
第七发明,是在第六发明的放电装置中,电极相对部件(43)由绝缘材料形成。
在该第七发明中,在进行放电时,由于电极相对部件(43)上的介质极化,电荷逐渐积累在绝缘材料即电极相对部件(43)中,该电极相对部件(43)逐渐近似于放电电极(41)的电位。因此,电极相对部件(43),还是起到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其结果是,与上述大致一样,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第八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放电装置中,具有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相对部件(43)上的固定部件(44),放电电极(41)的前端从固定部件(44)上突出。
在该第八发明中,流先放电,是从固定部件(44)突出的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产生。在该发明中,因为设为用固定部件(44)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相对部件(43)上,所以放电电极(41)相对对置电极(42)和电极相对部件(43)的位置很稳定,流光放电也很稳定。
第九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放电装置中,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0.96 ≤ B A ≤ 1.52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
在此,就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即:在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变化了的情况下,流光放电变为辉光放电、火花。图9,是设横轴为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设纵轴为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表示了放电倾向的图表。在该图中,相对用影线表示的流光放电区域,A的值较大或B的值较小的区域是辉光放电区域,A的值较小或B的值较大的区域是火花区域。就是说,由此得知,
Figure A20048002348000072
的值如果为中间的值,就属于流光放电区域,与此相对,该值越小越容易属于辉光放电区域,越大越容易属于火花区域。
在制造电极时,存在误差。于是,在考虑到某一定的制造误差的情况下,在图9的(a)、(b)的状态下会造成火花、辉光放电。因此,需要设电极尺寸为即使造成制造误差,一定也产生流光放电的(c)的状态。该误差的值,最好是相对设计值有±0.3mm左右(误差的幅度0.6mm左右),若比该值更小,便难以制造;若比该值更大,需要设放电电压更高。
接着,在A和B的值中,有流光放电稳定的搭配,也有流光放电不稳定的搭配。表示这个情况的就是图10和图14的表。在图10的表中,用记号表示下述搭配的放电稳定性,即:在放电电极的直径尺寸0.14mm时,在使A的值以0.2mm的间隔从3.8mm变化到5.0mm且使B的值以0.2mm的间隔从4.2mm变化到5.4mm的情况下的所有搭配。在此使用的记号,是表示产生流光放电的稳定性多高的指标。具体而言,用×表示不产生流光放电的搭配,用△、○及◎表示即使施加电压变动也产生流光放电的搭配。特别说明一下,△表示仅在施加电压的变动幅度较小(变动幅度小于0.4kV)的情况下产生流光放电的搭配;○表示产生流光放电的变动幅度为中等程度(变动幅度大于等于0.4kV且小于0.9kV)的搭配;◎表示在该变动幅度较大(变动幅度大于1.0kV)的情况下也产生流光放电的搭配。
由该表中得知,在A的值4.0mm~4.6mm且B的值4.8mm~5.4mm的情况下,A和B的值的误差分别为±0.3mm,而且在所有搭配中,流光放电的稳定性为○或◎。因此,在放电电极的直径尺寸0.14mm的情况下,如果 的值在于这些搭配的值的范围内,即如果是 1.04 ≤ B A ≤ 1.35 , 就能够进行很稳定的流光放电。
在图14的表中,用记号表示了下述搭配的放电稳定性,即:在放电电极的直径尺寸0.2mm时,在使A的值以0.2mm的间隔从4.2mm变化到5.0mm且使B的值以0.2mm的间隔从4.8mm变化到6.4mm的情况下的所有搭配。在该表中的所有搭配中,流光放电的放电结果为○或◎。因此,只要在于该范围内,就选出哪个搭配也可以,
Figure A20048002348000083
的值为 0.96 ≤ B A ≤ 1.52 . A和B的值,只要从该表中选择各自的值的误差为±0.3mm的范围就可以。例如在选出A的值4.4mm~5.0mm且B的值5.8mm~6.4mm的范围的情况下,
Figure A20048002348000086
均值为 1.16 ≤ B A ≤ 1.45 .
由上述得知,虽然根据放电电极的直径尺寸的不同而有少许不同,但 的值最佳的范围具有大致相同的倾向,若在 0.96 ≤ B A ≤ 1.52 的范围内设A和B的值的误差分别为±0.3mm,便能容易地制造,而且能够得到基本上良好的结果。
第十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放电装置中,电极相对部件(43),由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尺寸D的部件构成,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相对部件(43)的宽度尺寸D,满足以A≤D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
在此,如果与所述关系式相反,所述间隔尺寸A大于宽度尺寸D,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就较小,容易造成辉光放电。与此相对,在该第十发明中,放电不易成为辉光放电,能够进行很稳定的流光放电。
第十一发明,是在第三发明的放电装置中,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
在此,如果与所述关系式相反, 小于20,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就较大。因此,放电特性根据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损耗形状和其偏差而容易变化,会有流光放电不稳定的情况,也会有在具有多个放电电极(41)时,该多个放电电极(41)中之各个放电电极(41)所产生的放电不均匀的情况。但是,如果是 B E ≥ 20 , 因为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就十分小,所以电极前端的损耗形状和其偏差对放电产生的影响较小,能够进行很稳定的流光放电。如果设为 B E ≥ 30 , 流光放电的放电声就较小。
第十二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放电装置中,电源装置(45)由直流电源构成。
在该第十二发明中,在放电电极(41)上施加直流的高电压,在与对置电极(42)之间产生规定电位差,这样来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产生流光放电。
第十三发明,是在第一发明的放电装置中,放电电极(41)由钨形成。
在如该第十三发明那样用钨作为电极的情况下,因为钨的硬度很高,所以放电电极(41)的弯曲和变形很少,从而容易制造;因为钨的熔点和热导率很高,所以因放电而造成的放电电极(41)的消耗很少,从而耐久性提高。另外,钨也具有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伴随着放电一点一点地损耗时,前端呈粗糙的形状的特性。该特性有助于提高流光放电的稳定性。
第十四发明,以下述空气净化装置(10)为前提,即:包括:被处理的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25)和设置在该空气通路(25)中且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40)。在该空气净化装置(10)中,所述放电装置(40)由第一发明的放电装置(40)构成。
在该第十四发明中,利用通过放电装置(40)所进行的流光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中反应性很高的物质(电子、离子、臭氧及游离基等活性种),分解并除去被处理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也可以是这样的,根据必要性而使用催化剂,使所述反应性很高的物质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被处理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反应,分解并除去这些物质。
-效果-
根据所述第一、第二发明,与面状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做到: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也保持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为一定,放电电极(41)的前端形状也不变化。因此,能够保持放电特性,能够稳定流光放电。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出下述毛病,即:由于放电电极(41)形状的随时间的变化,造成火花。
根据所述第三发明,因为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具有电极相对面(43a)的电极相对部件(43),所以能够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因此,能进一步稳定流光放电。
根据所述第四发明,与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电极相对面(43a),做到: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随时间损耗的情况下,不但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不变化,而且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因此,能进一步稳定流光放电。
根据所述第五发明,将放电电极(41)设置在对置电极(42)与电极相对面(43a)的中间位置或比该中间位置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做到:确实地产生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因此,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根据所述第六发明,能通过使用由与放电电极(41)不同的材料制成的电极相对部件(43),并且使该电极相对部件(43)成为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上的集中的电位,来稳定流光放电。因为在该结构中并不一定需要用与放电电极(41)同一种类的金属作为电极相对部件(43),所以也能通过使用树脂材料等来使成本下降。
根据所述第七发明,在进行放电时,电荷逐渐积累在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电极相对部件(43)中,该电极相对部件(43)逐渐近似于放电电极(41)的电位。因此,与上述一样,因为电极相对部件(43)的电极相对面(43a),起到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上的集中的作用,所以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根据所述第八发明,因为设置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相对部件(43)上的固定部件(44),设放电电极(41)的前端为从固定部件(44)突出的形状。因此,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及电极相对部件(43)的位置关系很稳定,流光放电也很稳定。
根据所述第九发明,设为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0.96 ≤ B A ≤ 1.52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因此,不易产生辉光放电和火花,能够进行很稳定的流光放电。
根据所述第十发明,因为电极相对部件(43),由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尺寸D的部件构成,设为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相对部件(43)的宽度尺寸D满足以A≤D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因此,放电不易成为辉光放电,能够进行很稳定的流光放电。
根据所述第十一发明,因为使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所以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十分小,电极前端的损耗形状和其偏差对放电产生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进行很稳定的流光放电。特别是,如果设为 B E ≥ 30 , 就能设流光放电的放电声较小。
根据所述第十二发明,因为电源装置(45)由直流电源构成,所以能以与使用脉冲电源等的情况下相比更为低廉的价格制造放电装置。
根据所述第十三发明,因为放电电极(41)由钨形成,所以能容易地制造放电装置(41),其耐久性也提高,并且能够得到稳定地进行流光放电的效果。
根据所述第十四发明,在具有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中,能够提高流光放电的稳定性,甚至能够稳定空气净化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放电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放电装置的尺寸结构的图,图3(a)是侧视图;图3(b)是主视图。
图4,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放电装置的模制树脂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放电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电极的尺寸结构与放电倾向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表示电极的尺寸结构与流光放电的稳定性的表。
图11,是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表示从上方看第三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内部的情况的图。
图13,是图13(a)为表示放电装置的电极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13(b)为放电装置的水平剖面图。
图14,是表示电极的尺寸结构和流光放电的稳定性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到图3,说明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该空气净化装置(10),是在一般的家庭、小规模店铺等使用的家庭用空气净化装置。
该空气净化装置(10),具有由一端开放着的盒形壳体主体(21)和安装在该壳体主体(21)的开放端面上的前面板(22)构成的壳体(20)。壳体(20)中前面板(22)侧的两侧表面上形成有空气吸入口(23)。在壳体主体(21)的顶板上的靠近背板的部分,形成有空气排出口(24)。
在壳体(20)内,形成有被处理的空气即室内空气从空气吸入口(23)流到空气排出口(24)的空气通路(25)。在该空气通路(25)中,从空气流动的上游侧依次设置有进行空气净化的各种功能部件(30)和用以使室内空气流过该空气通路(25)的离心式鼓风机(26)。
在所述功能部件(30)中,从前面板(22)侧依次包括预滤器(31)、离子化部(32)、静电过滤器(集尘过滤器)(33)及催化剂过滤器(34)。用以产生冷等离子体的放电装置(40),是在离子化部(32)中与该离子化部(32)组成为一体。
预滤器(31),是捕捉含在空气中的较大的尘埃的过滤器。
离子化部(32),是为了使通过了预滤器(31)的较小的尘埃带电,并且用设置在离子化部(32)的下游侧的静电过滤器(33)捕捉该尘埃而使用。该离子化部(32),由多条离子化线(35)和多个对置电极(36)构成。多条离子化线(35),以同一间隔从离子化部(32)的上端架设到下端,该多条离子化线(35)中的各条离子化线(35)位于一个与静电过滤器(33)平行的假想面上。对置电极(36),是剖面呈“コ”字型、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较长的部件,与该离子化线(35)平行地设置在各条离子化线(35)之间。对置电极(36),设置为“コ”字型的开口侧朝向空气流动的下游侧的状态。各个对置电极(36),是各自的开口端部接合在一张网状板(37)上。
放电装置(40),具有放电电极(41)和与离子化部(32)的对置电极(36)共用的对置电极(42),放电电极(41)设置在对置电极(42)内部。具体而言,如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即图2所示,在对置电极(42)内部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着存在的电极保持部件(电极相对部件)(43),放电电极(41)通过固定部件(44)被支撑在电极保持部件(43)上。放电电极(41)是线状或杆状电极,设置为从固定部件(44)突出的部分与对置电极(42)的前面部分(42a)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在所述结构中,电极保持部件(43),设置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的前面部分(42a)相对的位置上。电极保持部件(43)和固定部件(44)由金属形成,放电电极(41)和电极保持部件(43)通过固定部件(44)导通。电极保持部件(43)具有与放电电极(41)及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电极相对面(43a)。放电电极(41),设置在比对置电极(42)的前面部分(42a)与电极保持部件(43)的电极相对面(43a)的中间位置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
在所述放电装置(40)中,设置有在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上施加放电电压的高压直流电源(电源装置)(45)。也可以该高压电源(45)兼作离子化部(32)的电源。
在此,参照图3说明放电装置(40)中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首先,
在图3中,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0.96 ≤ B A ≤ 1.52 (更详细而言,为 1.04 ≤ B A ≤ 1.35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1)。具体的数值,为A(mm)是4.0≤A≤4.6(4.3±0.3)、B(mm)是4.8≤B≤5.4(5.1±0.3)。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保持部件(43)中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满足以A≤D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2)。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3)。用直径尺寸E为0.14mm、放电电极(41)从固定部件(44)突出的长度即长度尺寸C为8mm的钨线作为放电电极。该钨线,由纯度大于等于99%的钨构成。
催化剂过滤器(34),设置在静电过滤器(33)的下游侧。该催化剂过滤器(34),例如在蜂窝结构的基材表面上支撑有催化剂。作为该催化剂的是,锰系催化剂、贵金属系催化剂等使通过放电生成的冷等离子体中反应性很高的物质进一步活化,促进空气中的有害成份、恶臭成份的分解的催化剂。
-运转工作-
接着,说明空气净化装置(10)的运转工作。
空气净化装置(10)运转时,离心式鼓风机(26)起动,被处理的空气即室内空气流过壳体(20)内的空气通路(25)。在所述状态下,直流电源(45)在离子化部(32)和放电装置(40)上施加电压。
将室内空气导入壳体(20)内后,首先在预滤器(31)中除去较大的尘埃。室内空气还通过离子化部(32)。这时,该室内空气中的较小的尘埃成为带电状态,再向下游侧流动。该尘埃被静电过滤器(33)捕捉。通过所述过程,空气中的、有不同大小的尘埃,几乎都被预滤器(31)和静电过滤器(33)除去。
在离子化部(32)中与该离子化部(32)组成为一体的放电装置(40)中,通过流光放电产生冷等离子体。因为放电时产生的离子风反射到对置电极(42)上,再流向空气通路(25)的下游侧,所以冷等离子体乘着该离子风通过网状板(37),再与被处理的空气一起流向下游侧。在冷等离子体中含有反应性很高的物质(电子、离子、臭氧及游离基等活性种),这些反应性很高的物质在达到催化剂过滤器(34)中后进一步活化,分解并除去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之后,如上所述又除去了尘埃又除去了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的、已净化的室内空气,从空气排出口(24)被排出到室内。
在此,流先放电,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产生,由于放电时产生的高速电子和活性种而放电电极(41)的前端随时间逐渐损耗。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对置电极(42)的前面部分(42a)实质上平行的状态,所以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也保持为一定。放电电极(41)呈线状或杆状,即使损耗,前端形状也不变化。因此,因为即使在放电电极(41)损耗了的情况下,也保持放电特性,所以产生很稳定的状态的流光放电。
因为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具有电极相对面(43a)的电极保持部件(43),所以能够提高流光放电的稳定性。具体而言,若电场过于集中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容易产生的就不是流光放电而是辉光放电等较弱的放电。与此相对,将所述电极相对面(43a)设置在离放电电极(41)有规定距离的位置上,在电极保持部件(43)上施加电位与放电电极(41)相同的高电压,这样就能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流光放电变得稳定。补充说明一下,电极保持部件(43)的电位并不一定需要与放电电极(41)相同,只要是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电位就可以。
因为电极相对面(43a)设置为与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所以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随时间损耗了的情况下,不但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不变化,而且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流光放电的稳定性。
若放电电极(41)设置在与离电极相对面(43a)的距离相比更靠近对置电极(42)的位置上,容易产生的就不是流光放电而是辉光放电等较弱的放电。但是,因为放电电极(41)设置在与离对置电极(42)的距离相比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所以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通过用固定部件(44)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保持部件(43)上,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及电极保持部件(43)的位置关系变得稳定。因此,流光放电还是变得稳定。
接着,说明图3中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所起到的作用。
如上所述,该放电装置,满足所述三个关系式。就是说,满足关系式(1)、关系式(2)及关系式(3):关系式(1)涉及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以 0.96 ≤ B A ≤ 1.52 (更详细而言,为 1.04 ≤ B A ≤ 1.35 )的计算式表示;关系式(2)涉及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保持部件(43)中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以A≤D的计算式表示;关系式(3)涉及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
关于所述关系式(1),如用图9和图10已经说明的那样,若
Figure A20048002348000174
的值小于1.04,便容易造成辉光放电;若大于1.35,产生火花的倾向便较强,难以持续进行稳定的放电,也难以在多个部分同时进行放电。与此相对,若为 1.04 ≤ B A ≤ 1.35 , 便不易造成辉光放电和火花,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
关于所述关系式(2),若所述间隔尺寸A大于所述宽度尺寸D,电极相对面(43a)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便较弱。与此相对,若设为满足以A≤D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2),便能确实地得到使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弱化的作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
关于所述关系式(3),若
Figure A20048002348000176
小于20,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便较大,从而放电特性根据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损耗和其偏差而容易变化,会有流光放电不稳定的情况,也会有放电在多个放电电极(41)中不均匀的情况。但是,如果是 B E ≥ 20 , 因为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就十分小,所以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损耗和其偏差对放电产生的影响较小,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如果设为 B E ≥ 30 , 流光放电的放电声也就较小。
-第一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与面状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了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做到: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也保持为一定,放电电极(41)的前端形状也不变化。因而,能够保持放电特性,能够稳定流光放电。因此,能够防止出下述毛病,即:由于放电电极(41)形状的随时间的变化而造成火花、不产生流光放电而产生辉光放电。
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电极保持部件(43),这样就能够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流光放电。
还能通过下述设定来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即:通过与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电极相对面(43a),来设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逐渐损耗的情况下,不但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不变化,而且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的形式;通过将放电电极(41)设置在与离对置电极(42)的距离相比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来设为不易产生辉光放电的形式;通过设置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保持部件(43)上的固定部件(44),来稳定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及电极保持部件(43)的位置关系;以及满足所述关系式(1)~关系式(3)。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由直流电源构成电源装置(45),所以能够以与使用脉冲电源等的情况下相比更为低廉的价格制造放电装置(40)。
用钨作为放电电极(41),因为该钨的硬度很高,所以放电电极(41)的弯曲和变形很少,从而容易制造;因为钨的熔点和热导率很高,所以因放电而造成的放电电极(41)的消耗很少,从而耐久性提高。另外,钨也具有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伴随着放电一点一点地损耗时,其前端呈粗糙的形状的特性。该特性也使流光放电的稳定性提高。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
在该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由与放电电极(41)同一种类的金属形成电极保持部件(43)和固定部件(44),也可以由与放电电极(41)不同种类的金属形成电极保持部件(43)和固定部件(44)。因为放电电极(43)和电极保持部件(43)在那种情况下也通过固定部件(44)导通,所以都能在放电时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
也可以用绝缘材料作为电极保持部件(43),用导电材料作为固定部件(44)。在该情况下,在进行放电时,由于介质极化而电荷逐渐积累在电极保持部件(43)中,该电极保持部件(43)逐渐近似于放电电极的电位。因此,电极保持部件(43)的电极相对面(43a),同样起到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其结果是,在该情况下,也稳定地产生流光放电。
(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是将放电装置(40)的结构变更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结构的例子。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仅对放电装置(40)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该放电装置(40)中,用不锈钢板的金属板部件(51)将电极保持部件(43)和固定部件(44)形成为一体。该金属板部件(51),包括:由第一凸缘(52a)、腹板(52b)和第二凸缘(52c)构成的主体部(52),将第二凸缘(52c)折弯而形成的电极相对面(43a)及电极固定板(固定部件)(44)。在电极固定板(44)的前端设置有翻折部(44a),使该翻折部(44a)夹紧并支撑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
用厚度0.1mm~0.2mm左右的不锈钢板作为金属板部件(51),用直径尺寸0.14mm的钨线作为放电电极。
不过,放电电极(41),并不一定需要是将另一个部件固定在电极固定板(44)上的。就是说,也可以是这样的,例如通过金属板加工将金属板部件(51)的主体部(52)、电极相对面(43a)和电极固定板(44),与放电电极(41)形成为一体。
电极相对面(43a),形成在电极固定板(44)的两侧。在以图5中所示的一张电极固定板(44)和两个电极相对面(43a)作为一组的情况下,多个组的电极固定板(44)和电极相对面(43a)以规定间隔形成在一个金属板部件(51)上(未示)。
在该结构下,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也设置为与对置电极(42)的前面部分(42a)平行的状态,还与放电电极(41)和所述前面部分(42a)平行地设置有电极相对面(43a)。因此,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部分伴随着放电损耗,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而保持为一定,并且因为放电电极(41)的前端形状实质上不变化,所以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
另外,与第一实施例一样,通过将放电电极(41)设置在与离对置电极(42)的距离相比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流光放电变得稳定;通过用电极固定板(44)支撑放电电极(41)并且使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4)的位置关系不变化,流光放电变得稳定。
再说,在该第二实施例中,也能通过设为满足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关系式(1)~关系式(3)的形式,进行更为稳定的流光放电。
-第二实施例的变形例-
图6,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在该例子中,用较长的模制树脂部件(61)作为电极保持部件(43)。该模制树脂部件(61)呈角筒状,在电极相对面(43a)上形成有缝隙(61a)。固定部件(44),由不锈钢板的金属板部件(62)构成。金属板部件(62),包括:在模制树脂部件(61)的内部沿长边方向延伸着存在的带状主体部(62a),从该主体部(62a)中被切出并屈曲起来、受着压力与模制树脂部件(61)的内表面接触的保持片(62b)及从主体部(62a)延伸出并支撑放电电极(41)的固定片(62c)。
在该结构下,用模制树脂部件(61)作为电极保持部件(43)。如上所述,即使电极保持部件(43)具有绝缘性,也起到稳定流光放电的作用。因此,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一样的效果。
图7,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在该例子中,用形状与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金属板部件(51)大致相同的金属板部件(71)作为电极保持部件。在该金属板部件(71)中,在电极固定板(44)的前端未设翻折部(44a),放电电极(41)通过焊接固定在电极固定板(44)上。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图4和图5中的结构一样。补充说明一下,与图4和图5的例子一样,用例如厚度0.1mm~0.2mm的不锈钢板作为所述不锈钢板,用直径0.14mm左右的钨线作为放电电极(41)。
所述金属板部件(71),用固定用绝缘体(72)固定在对置电极(42)上。固定用绝缘体(72),设置在对置电极(42)的长边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上,在附图中未示。这样用固定用绝缘体(72)将金属板部件(71)固定在对置电极(42)上,这是在图4和图5的例子中也一样。
图8,表示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在该例子中,用由导电树脂形成的模制部件(81)作为电极保持部件。该模制部件(81),具有大致呈“H”型的主体部(81a)和从该主体部(81a)延伸出的电极固定板(44),钨线即放电电极(41)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在电极固定板(44)上。与图7的例子一样,模制部件(81),是用固定用绝缘体(82)固定在对置电极(42)上。
在该变形例中,也能够得到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一样的效果。
(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接着,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1是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空气净化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表示从上方看空气净化装置(10)的内部的情况的图。该空气净化装置(10),是在一般的家庭、小规模店铺等使用的家庭用空气净化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一样。
空气净化装置(10),具有由一端开放着的盒形壳体主体(21)和安装在该壳体主体(21)的开放端面上的前面板(22)构成的壳体(20)。壳体主体(21)的两侧表面和上面以及前面板(22)的前面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导入被处理的气体即室内空气的空气吸入口(23)。在壳体主体(21)的顶板上的靠近背板侧的部分上,形成有室内空气流出的空气排出口(24)。
在壳体主体(21)内,形成有室内空气从空气吸入口(23)流到空气排出口(24)的空气通路(25)。在该空气通路(25)中,从室内空气流动的上游侧(图12中的下侧)依次设置有进行空气净化的各种功能部件(30)和用以使室内空气流过该空气通路(25)的离心式鼓风机(26)。
所述功能部件(30),具有从前面板(22)侧依次设置有预滤器(31)、离子化部(32)、放电装置(40)、静电过滤器(33)及催化剂过滤器(34)的结构。在空气净化装置(10)的壳体主体(21)中靠近后部下侧的部分,设置有放电装置(40)的电源装置(45)。
预滤器(31),是捕捉含在空气中的较大的尘埃的过滤器。离子化部(32),是为了使通过了预滤器(31)的较小的尘埃带电,并且用设置在离子化部(32)的下游侧的静电过滤器(集尘过滤器)(33)捕捉该尘埃而使用。该离子化部(32),由多条离子化线(35)和对应于各条离子化线(35)的对置电极(36)构成。
所述多条离子化线(35),设置在波形部件(38)前边,该波形部件(38)的水平剖面呈波形或多个“コ”字型相连接的形状。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波形部件(38)排列在左右两边。在波形部件(38)前边,形成有多个前侧开口部(38a)。在各个前侧开口部(38a)内,各条离子化线(35)从波形部件(38)的上端架设到下端。对应于所述离子化线(35)的对置电极(36),设置在波形部件(38)中形成前侧开口部(38a)的壁面上。补充说明一下,该波形部件(38)的靠近后侧的表面上,连接有与静电过滤器(33)平行地设置的网状板(37)。
放电装置(40),具有多个放电电极(41)和与各个放电电极(41)面对面的面状对置电极(42)。
所述放电电极(41),形成为线状或杆状,设置在所述波形部件(38)后边。如放电装置(40)的放大立体图即图13(a)所示,该放电电极(41),设置在波形部件(38)的后侧开口部(38b)内,被沿上下方向延伸着存在的电极保持部件(43)支撑。该电极保持部件(43),形成为水平剖面呈“コ”字型的形状,在规定部分上形成有向前方屈曲而形成的多个支承板(固定部件)(44)。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被夹紧该放电电极(41)的支承板(44)前端部分支撑(参照图13(b)即放电装置的水平剖面图)。这样,放电电极(41)的两端部分,处于从支承板(44)沿上下方向突出的状态。补充说明一下,在本实施例中,以钨为材料构成放电电极(41)。
对置电极(42),形成在如上所述设置放电电极(41)的波形部件(38)的后侧开口部(38b)内的第一表面(后表面)(38c)上。该第一表面(38c),作为与放电电极(41)面对面的电极面起到作用。这样,从支承板(44)突出的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对置电极(42)的电极面大致平行的状态。补充说明一下,在对置电极(42)的上端部分和下端部分,分别设置有以介于对置电极(42)和所述电极保持部件(43)之间的形式设置的隔离片(46)。在本实施例中,该隔离片(46)由绝缘体构成。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部分到对置电极(42)之间的距离(B),通过所述隔离片(46)保持一定的间隔。
在此,说明放电装置(40)中的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参照图3)。首先,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0.96 ≤ B A ≤ 1.52 (更详细而言,为 1.16 ≤ B A ≤ 1.45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1)。具体的数值,为A(mm)是4.4≤A≤5.0(4.7±0.3)、B(mm)是5.8≤B≤6.4(6.1±0.3)。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保持部件(43)中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满足以A≤D(D=13mm)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2)。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满足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3)。用直径尺寸E为0.2mm、放电电极(41)从固定部件(44)突出的长度即长度尺寸C为3.5+0.5mm的钨线作为放电电极。
所述静电过滤器(33),设置在所述放电装置(40)的下游侧。静电过滤器(33),在上游侧的表面上捕捉在所述离子化部(32)的作用下带了电的、较小的尘埃,在下游侧的表面上支撑有光催化剂(光半导体)。该光催化剂,使因放电装置(40)的放电而生成的冷等离子体中反应性很高的物质(电子、离子、臭氧及游离基等活性种)进一步活化,促进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的分解。补充说明一下,例如用二氧化钛、氧化锌、钨氧化物或硫化镉等作为该光催化剂。静电过滤器(33),由被屈曲为水平剖面呈波形的形状而形成的、所谓的折叠过滤器(pleated filter)构成。
所述催化剂过滤器(34),设置在静电过滤器(33)的下游侧。该催化剂过滤器(34),在蜂窝结构的基材表面上支撑有等离子体催化剂。与所述光催化剂一样,该等离子体催化剂,使因放电装置(40)的放电而生成的冷等离子体中反应性很高的物质(电子、离子、臭氧及游离基等活性种)进一步活化,促进室内空气中的被处理的成份即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的分解。用锰系催化剂、贵金属系催化剂以及在这些催化剂中还添加了活性碳等吸收剂的催化剂作为该等离子体催化剂。
-运转工作-
在空气净化装置(10)运转时,离心式鼓风机(26)起动,被处理的气体即室内空气流过壳体主体(21)内的空气通路(25)。在该状态下,电源装置(45)在离子化部(32)和放电装置(40)上施加高电压。
将室内空气导入壳体主体(21)内后,首先在预滤器(31)中除去较大的尘埃。通过预滤器(31)后的室内空气,流向离子化部(32)。在离子化部(32)中,室内空气中的较小的尘埃通过离子化线(35)与对置电极(36)之间的放电带电了。包含该带了电的尘埃的室内空气,流入静电过滤器(33)中。之后,在静电过滤器(33)中,这些带了电的尘埃被捕捉。
在放电装置(40)中,通过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流光放电产生冷等离子体。因此,放电装置(40)所产生的冷等离子体,与室内空气一起流向下游侧。
在该冷等离子体中,含有反应性很高的物质(活性种)。该反应性很高的物质,与室内空气接触,分解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所述活性种,在达到静电过滤器(33)中后,在静电过滤器(33)所支撑的光催化剂的作用下进一步活化,进一步分解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之后,该活性种还达到催化剂过滤器(34)中,所述物质进一步活化,进一步分解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
如上所述又除去了尘埃又除去了有害物质和恶臭物质的、已净化的室内空气,被吸入离心式鼓风机(26)中,再从空气排出口(24)被排出到室内。
接着,说明各个部分的具体结构所起到的作用(参照图3)。
如上所述,该放电装置,满足所述三个关系式。就是说,满足关系式(1)、关系式(2)及关系式(3):关系式(1)涉及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以 0.96 ≤ B A ≤ 1.52 (更详细而言,为 1.16 ≤ B A ≤ 1.45 )的计算式表示;关系式(2)涉及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保持部件(43)中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的宽度尺寸D,以A≤D的计算式表示;关系式(3)涉及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
关于所述关系式(1),如用图9和图14已经说明的那样,若 均值小于0.96,容易造成辉光放电;若大于1.52,产生火花的倾向便较强,难以持续进行稳定的放电,也难以在多个部分同时进行放电。与此相对,若为 0.96 ≤ B A ≤ 1.52 , 特别是 1.16 ≤ B A ≤ 1.45 , 便不易造成辉光放电和火花,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
关于所述关系式(2),若所述间隔尺寸A大于所述宽度尺寸D,电极相对面(43a)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的作用便较弱。与此相对,若设为满足以A≤D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2),便能确实地得到使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弱化的作用。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
关于所述关系式(3),若 小于20,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便较大,从而放电特性根据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损耗和其偏差而容易变化,会有流光放电不稳定的情况,也会有放电在多个放电电极(41)中不均匀的情况。但是,如果是 B E ≥ 20 , 因为放电电极(41)相对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的宽度或直径便十分小,所以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损耗和其偏差对放电产生的影响较小,能够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另外,已经由实验结果也得知,如果设为 B E ≥ 30 , 流光放电的放电声就较小。
-第三实施例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该第三实施例中,也与面状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了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做到:即使放电电极(41)的前端损耗,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也保持为一定,放电电极(41)的前端形状也不变化。因而,能够保持放电特性,能够稳定流光放电。因此,能够防止出下述毛病,即:由于放电电极(41)形状的随时间的变化而造成火花、不产生流光放电而产生辉光放电。
因为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电极保持部件(43),所以能够缓解电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的集中。因此,能够进一步稳定流光放电。
还能通过下述设定来进行稳定的流光放电,即:通过与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地设置电极相对面(43a),来设为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逐渐损耗的情况下,不但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不变化,而且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也不变化的形式;通过将放电电极(41)设置在与离对置电极(42)的距离相比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来设为难以产生辉光放电的形式;通过设置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保持部件(43)上的固定部件(44),来稳定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及电极保持部件(43)的位置关系;以及满足所述关系式(1)~关系式(3)。
在该实施例中,因为由直流电源构成电源装置(45),所以能够以与使用脉冲电源等的情况下相比更为低廉的价格制造放电装置(40)。
用钨作为放电电极(41),因为该钨的硬度很高,所以放电电极(41)的弯曲和变形很少,从而容易制造;因为钨的熔点和热导率很高,所以因放电而造成的放电电极(41)的消耗很少,从而耐久性提高。另外,钨也具有在放电电极(41)的前端伴随着放电一点一点地损耗时,其前端呈粗糙的形状的特性。该特性也使流光放电的稳定性提高。
(其他实施例)
关于所述实施例,本发明,也可以设为下述结构。
例如,在所述第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对置电极(42)的前面部分(42a)上形成多个通风孔。这样,被导入壳体(10)内的室内空气,在流向下游侧时也就通过对置电极(42)内的流光放电部分。因此,流光放电所产生的冷等离子体的活性种等不滞留在对置电极(42)内,而确实地流到催化剂过滤器(34)中。其结果是,能够稳定空气净化装置的处理性能为高水平。
在所述各实施例中说明的是,将本发明的放电装置用于空气净化装置中的例子。本发明的放电装置的使用对象并不限于空气净化装置,只要是进行流光放电的机械装置之类,在其他装置中也就能够使用。不过,在将本发明的放电装置用于空气净化装置中的情况下,能够极为有效地利用流光放电的特性。
在所述实施例中,在放电装置(40)的下游侧,设置了例如锰系催化剂、贵金属系催化剂等等离子体催化剂被基材支撑着的催化剂过滤器
(34)。然而,也可以是这样的,在放电装置(40)的下游侧,设置例如活性碳、沸石等吸收剂被基材支撑着的吸收处理部件,来代替该催化剂过滤器(34)。
-工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对在放电电极的前端与对置电极之间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和使用了该放电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很有用。

Claims (14)

1.一种放电装置,包括:放电电极(41),与所述放电电极(41)面对面的对置电极(42)及在两个电极(41、42)上施加放电电压的电源装置(45);构成为从放电电极(41)的前端向对置电极(42)产生流光放电的形式,其特征在于:
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线状或杆状放电电极(41),设置为与面状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隔着放电电极(41)并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位置上设置了电极相对部件(43),在所述电极相对部件(43)上形成了与对置电极(42)相对的电极相对面(43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极相对面(43a),设置为与放电电极(41)和对置电极(42)实质上平行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放电电极(41),设置在对置电极(42)与电极相对面(43a)的中间位置或比所述中间位置更靠近电极相对面(43a)的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极相对部件(43)和放电电极(41),由不同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极相对部件(43),由绝缘材料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将放电电极(41)固定在电极相对部件(43)上的固定部件(44);
放电电极(41)的前端从固定部件(44)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
满足以 0.96 ≤ B A ≤ 1.52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极相对部件(43),由在垂直于放电电极(41)的轴的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尺寸D的部件构成;
放电电极(41)与电极相对面(43a)之间的间隔尺寸A、和电极相对部件(43)的宽度尺寸D,
满足以A≤D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放电电极(41)中在对置电极(42)的表面方向上的宽度尺寸或直径尺寸E、和放电电极(41)与对置电极(42)之间的间隔尺寸B,
满足以 B E ≥ 20 的计算式表示的关系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电源装置(45),由直流电源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放电电极(41),由钨形成。
14.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被处理的空气流动的空气通路(25)和设置在所述空气通路(25)中且进行流光放电的放电装置(40),其特征在于:
所述放电装置(40),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40)构成。
CNB2004800234808A 2003-08-29 2004-06-22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054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07194/2003 2003-08-29
JP2003307194 2003-08-2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87714A Division CN101425660B (zh) 2003-08-29 2004-06-22 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36355A true CN1836355A (zh) 2006-09-20
CN100505449C CN100505449C (zh) 2009-06-24

Family

ID=3426942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8771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660B (zh) 2003-08-29 2004-06-22 空气净化装置
CNB2004800234808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505449C (zh) 2003-08-29 2004-06-22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87714A Expired - Lifetime CN101425660B (zh) 2003-08-29 2004-06-22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377962B2 (zh)
EP (1) EP1659665B1 (zh)
KR (2) KR100754111B1 (zh)
CN (2) CN101425660B (zh)
AU (1) AU2004302996B2 (zh)
ES (1) ES2670346T3 (zh)
WO (1) WO20050250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53994B2 (en) * 2004-01-13 2010-07-13 Daikin Industries, Ltd.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 purifier
JP3775417B2 (ja) * 2004-02-09 2006-05-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JP2005262085A (ja) * 2004-03-18 2005-09-29 Daikin Ind Ltd 空気浄化装置
JP3840579B2 (ja) * 2005-02-25 2006-11-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7276106B1 (en) * 2006-04-18 2007-10-02 Oreck Holdings Llc Electrode wire retaining member for a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US7531141B2 (en) * 2006-10-12 2009-05-12 Airinspace B.V. Mobile air decontamination and purification unit
US20080178737A1 (en) * 2007-01-31 2008-07-31 Pratt & Whitney Canada Corp. Woven electrostatic oil precipitator element
US20110192284A1 (en) * 2010-02-09 2011-08-11 Ventiva, Inc. Spark resistant ion wind fan
DE102010044252B4 (de) * 2010-09-02 2014-03-27 Reinhausen Plasma Gmbh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Barriereentladung in einem Gasstrom
TWI461113B (zh) * 2011-08-24 2014-11-11 Nat Univ Tsing Hua 常壓電漿噴射裝置
DE102012010342A1 (de) * 2012-05-25 2013-11-28 Al-Ko Kober Ag Luftreinigungsgerät
JP5896069B1 (ja) * 2014-09-19 2016-03-3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ユニット
JP6701198B2 (ja) 2015-08-05 2020-05-27 ギガフォトン株式会社 レーザチャンバ
US10967207B2 (en) * 2015-11-17 2021-04-06 EWHA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Foundation Respirator without breathing resistance
JP6512202B2 (ja) * 2016-09-30 2019-05-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CN106513076A (zh) * 2016-12-31 2017-03-22 合肥优亿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清洁高效灭菌超净台
CN106582916A (zh) * 2016-12-31 2017-04-26 合肥优亿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等离子体灭菌超净台
WO2019021103A1 (en) * 2017-07-27 2019-01-31 Naturion Pte. Ltd. ION GENERATING DEVICE
DE102019203032A1 (de) * 2019-03-06 2020-09-10 BSH Hausgeräte GmbH Elektrostatische Filtereinheit für Luftreinigungsvorrichtung und Luftreinigungsvorrichtung
TWI718966B (zh) * 2020-06-15 2021-02-11 明志科技大學 電漿空氣清淨裝置
EP4249125A4 (en) * 2020-11-17 2024-10-23 Ahainc Co Ltd AIR PURIFIER THAT HAS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REMOVING HARMFUL SUBSTANCES AND VIRUSES IN THE AI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66474A (en) * 1986-08-11 1987-05-19 Amax Inc.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CN87209596U (zh) * 1987-06-11 1988-06-29 北京空气离子研究应用中心 空气负离子发生器
JPH0715602B2 (ja) * 1987-06-15 1995-02-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コロナ帯電装置
US4822381A (en) * 1988-05-09 1989-04-18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Represented By Administrat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Electroprecipitator with suppression of rapping reentrainment
KR910007011Y1 (ko) * 1989-09-30 1991-09-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청정기의 다단집진장치
JPH04293563A (ja) * 1991-03-25 1992-10-19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清浄機
JP3155775B2 (ja) * 1991-07-19 2001-04-16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電気集塵機
KR930017626A (ko) * 1992-02-28 1993-09-20 강진구 전기집진기
US5433772A (en) * 1993-10-15 1995-07-18 Sikora; David Electrostatic air filter for mobile equipment
JPH1167423A (ja) 1997-08-22 1999-03-09 J R Bii:Kk イオン風送風ダクト装置
JPH11237071A (ja) * 1998-02-19 1999-08-31 Funai Electric Co Ltd 電気集塵器付空気調和機
JP3572942B2 (ja) * 1998-05-22 2004-10-06 日新電機株式会社 放電ガス処理装置
US6163098A (en) * 1999-01-14 2000-12-19 Sharper Image Corporation Electro-kinetic air refreshener-conditioner with optional night light
JP3496588B2 (ja) * 1999-09-14 2004-0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そのイオン化ユニット
JP2002143634A (ja) 2000-11-13 2002-05-21 Daikin Ind Ltd 空気処理機能付き高圧装置
JP4543603B2 (ja) * 2001-05-28 2010-09-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式ガス浄化装置及びストリーマ放電回路
JP2002361028A (ja) 2001-06-12 2002-12-17 Daikin Ind Ltd プラズマ反応器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US6524369B1 (en) * 2001-09-10 2003-02-25 Henry V. Krigmont Multi-stage particulate matter collector
US6579349B1 (en) * 2002-04-08 2003-06-17 Chein-Bang Ting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US6899745B2 (en) * 2002-10-08 2005-05-31 Kaz, Inc. Electrostatic air clea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66198B1 (ko) 2010-06-25
KR100754111B1 (ko) 2007-08-31
CN101425660A (zh) 2009-05-06
WO2005025021A1 (ja) 2005-03-17
KR20060052996A (ko) 2006-05-19
AU2004302996A1 (en) 2005-03-17
EP1659665B1 (en) 2018-02-21
KR20070039622A (ko) 2007-04-12
CN101425660B (zh) 2011-06-15
EP1659665A1 (en) 2006-05-24
AU2004302996B2 (en) 2008-05-29
EP1659665A4 (en) 2013-03-06
ES2670346T3 (es) 2018-05-30
US7377962B2 (en) 2008-05-27
CN100505449C (zh) 2009-06-24
US20060272505A1 (en) 2006-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36355A (zh)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910799A (zh)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700956A (zh)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264609C (zh) 用于电动式空气传送-调节装置的电极自清洁机构
CN1791468A (zh) 集尘装置
CN1203826A (zh) 电子粉尘收集装置以及制造该装置的方法
CN2812353Y (zh) 离子产生装置、具有离子产生装置的离子产生器以及具有离子产生器的电子设备
CN1550237A (zh) 动电空气输送调节装置的有抗电弧保护功能的电极自清洁机构
CN1217953A (zh) 空气清洁装置及电集尘装置
CN1658967A (zh) 用于提高离子风设备的性能的方法和装置
CN1906822A (zh)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855519Y (zh) 空气输送调节装置
JP4613919B2 (ja) 光触媒反応装置
CN1385215A (zh) 具有增强抗微生物能力的电动空气输送器和空调器装置
CN1228578C (zh) 离子发生器、用于空气调节的装置和空气输送调节装置
CN1258663C (zh) 离子发生器、空气输送调节器、输送调节空气的装置和方法
CN1236853C (zh) 具有非等距的集电极的动电式空气输送-处理器
JP2008023364A (ja)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JP4400518B2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3775421B2 (ja) 放電装置及び空気浄化装置
CN207542556U (zh) 放电激励式气体激光装置
AU2008201913B2 (en) Electric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 purifier device
CN1441207A (zh) 具有间隙电极的电动空气输送调节装置
JP2006015282A (ja) 空気浄化装置
JP2006019265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2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