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7431A - 膝部保护用气囊 - Google Patents
膝部保护用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27431A CN1827431A CN 200510051106 CN200510051106A CN1827431A CN 1827431 A CN1827431 A CN 1827431A CN 200510051106 CN200510051106 CN 200510051106 CN 200510051106 A CN200510051106 A CN 200510051106A CN 1827431 A CN1827431 A CN 18274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air bag
- expansion
- covering part
- air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被折叠收容在驾驶员前方侧的转向柱的下方并且在可以插入悬挂附属品的钥匙的钥匙孔的下方侧,当膨胀用气体流入时,展开膨胀,可以保护驾驶员的膝部。气囊具备覆盖展开膨胀完成时的上缘侧的钥匙孔附近的区域的车辆后侧的覆盖部和一般部。覆盖部形成采用可以断开的缝合线,将转向柱侧壁部和驾驶员侧壁部缝接,并且利用缝合线的断开,而从一般部的膨胀完成时刻附近开始膨胀的结构。采用缝合线的缝合部位配设在覆盖部的外缘附近及其内侧。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能够防止在展开膨胀时与钥匙附属品产生干涉而受损伤,能够可靠地保护驾驶员的膝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展开膨胀可以保护驾驶员的膝部的膝部保护用气囊。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保护驾驶员的膝部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的气囊,被折叠收容在配置于驾驶员的前方侧的外壳内(参照国际公开第02/04261号小册子)。而且,在膨胀用气体流入时,气囊以沿着转向柱的下面的方式,一面上升,一面使展开膨胀完成,从而可以保护驾驶员的膝部。另外,气囊在展开膨胀完成时,在上缘侧的左右方向的角部附近,具备将钥匙孔附近的区域的车辆下方侧覆盖的膨胀部位。
然而,在现有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的安装的地方,有时在插入钥匙孔中的钥匙上会悬挂各种备用钥匙或附件等钥匙附属品。此种情况下,展开膨胀的气囊的膨胀部位如果与钥匙附属品的下端侧接触,尤其当钥匙附属品的下端侧在与膨胀部位在垂直方向接触时,就会产生漏气,有有可能损伤气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在展开膨胀时与钥匙附属品产生干涉而受损伤,可以可靠地保护驾驶员的膝部的气囊。
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被折叠收容在在驾驶员前方侧的转向柱的下方并且可以插入悬挂有附属品的钥匙的钥匙孔的下方侧。本发明的气囊,当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收容部位向车辆后侧突出,同时一面上升,一面使展开膨胀完成,从而可以保护驾驶员的膝部。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形成大致板状的形状,其具备在展开膨胀完成时位于转向柱侧的转向柱侧壁部和位于驾驶员侧的驾驶员侧壁部。另外,膝部保护用气囊具备:覆盖部,其配设在展开膨胀完成时的上缘侧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方的角部附近,覆盖钥匙孔附近区域的车辆后侧;以及一般部。
覆盖部形成这样的结构,即利用可以断开的缝合线,将转向柱侧壁部和驾驶员侧壁部缝合,并利用缝合线的断开,而从一般部的膨胀完成时刻附近开始膨胀。覆盖部形成使采用缝合线的缝合部位配设在覆盖部的外缘附近及其内侧的结构。
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在车辆装载状态下,如果膨胀用气体流入,就会从收容部位向车辆后侧突出,同时,一面上升,一般部一面使膨胀完成。与此同时,覆盖部使缝合线断开,从一般部的膨胀完成时刻附近开始膨胀,从而使展开膨胀完成。
此时,即使在插入钥匙孔中的钥匙上悬挂备用钥匙或附件等钥匙附属品,与钥匙附属品产生干涉的覆盖部,在配置当初,膨胀用气体的流入量少而形成薄板状。因此,覆盖部即使与钥匙附属品的下端侧产生干涉,也不会干涉到受损伤的程度。相反,覆盖部在弹开钥匙附属品的状态下,使展开完成。而且,之后,覆盖部可以使缝合线断开,较厚地进行膨胀,而不产生漏气。尤其是,在本发明的覆盖部中,将采用缝合线的缝合部位配置在覆盖部的外缘附近的外缘附近和其内侧,在缝合线断开前,所以能够可靠地形成薄板状,使展开完成。
另外,当覆盖部不是薄板状,而是处于较厚膨胀的状态下,如果与钥匙附属品的下端侧在垂直的状态下产生干涉,被钥匙附属品损伤,就有可能发生漏气。
因此,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能够防止在展开膨胀时与钥匙附属品产生干涉受到损伤,可以可靠地保护驾驶员的膝部。
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仅仅通过可以断开的缝合线,将覆盖部的转向柱侧壁部和驾驶员侧壁部缝接,就可防止被钥匙附属品损伤。因此,本发明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利用现有部件很容易制造出来。
缝合部位的缝合线路优选形成为上缘连续的缝合线的一笔状。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使覆盖部膨胀时,如果缝合线路的缝合线的一部分断开,转向柱侧壁部和驾驶员侧壁部分离,则通过断开或拔出缝合线,该分离很容易传播到缝合线路的全长。从而能够使覆盖部迅速地膨胀,利用膨胀完成的覆盖部区域也能可靠地保护膝部。
缝合部位的缝合线路包括外缘部位和配置在外缘部位内侧区域的内侧部位。外缘部位优选以连续地包围覆盖部的外缘连同气囊外周缘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这样的结构,在缝合线断开前的状态下,可以将覆盖部的全部区域保持为板状的形状。
关于气囊的折叠,优选:经过滚折的折叠过程而被折叠,使得展开膨胀完成时的气囊的上缘侧,在转向柱侧壁部一侧卷绕,并接近展开膨胀完成时的气囊的下缘侧。在这样的结构中,当滚折消除时,展开膨胀完成时的气囊的上缘侧就会沿着转向柱罩的下面顺利地展开膨胀直到转向柱罩的上端附近。
另外,在气囊上优选:配置有系带,其将转向柱侧壁部与驾驶者侧壁部连接,使膨胀完成时的气囊能够维持大致板状,在该情况下,一般部的结构是,从膨胀维持时的气囊的下端到气囊的上端,将用于使膨胀用气体大致直线状地流过的部位配置在系带的左右两侧。在这样的结构下,将展开膨胀完成时的气囊的上端,迅速地配置在规定的位置上。因此,在驾驶员的膝部迅速地前进之前,可以使整个膝部保护用气囊配置到膝部的前方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的气囊装置的使用状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的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放大横·纵向剖视图,对应图2的III-III部位。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使充气机内置的展开状态的气囊的概略的正视图。
图5是图4的V-V部位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表示气囊的一般部的膨胀完成后的覆盖部在膨胀前的状态的概略局部剖视图,对应图4的VI-VI部位。
图7A·7B·7C是按顺序说明实施方式的气囊的折叠过程的图。
图8A·8B是按顺序说明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概略正视图。
图9A·9B是按顺序说明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的动作状态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气囊中使充气机内置的展开状态的概略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将采用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40的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S设置在驾驶员D的车辆前侧的转向柱2的下方,以保护驾驶员D的膝部K。
本说明书的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以将气囊装置S装载到车辆时的状态为基准,与装载时的车辆的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一致。
如图1所示,转向柱2具备:主轴3,与方向盘1连接;转向柱套管4,罩住主轴3的周围;以及转向柱罩5,罩住主轴3和转向柱套管4的周围。
转向柱罩5由大致四棱筒状的合成树脂制成,沿着主轴3的轴向设置,以罩住方向盘1下方的主轴3和转向柱套管4。将转向柱罩5以从仪表板10向斜上后方突出的方式进行配设。然后,在转向柱罩5的右侧面5c上,配设使发动机启动用的点火钥匙E插入的钥匙孔6。在实施方式中,采用连接环等连接工具J,将备用钥匙等附属品(钥匙附属品)A以下垂的方式与插入钥匙孔6中的点火钥匙E连接。
膝部保护用气囊装置S具备被折叠的气囊40、向气囊40提供膨胀用气体的充气机21、收容被折叠的气囊40和充气机21并在车辆后侧开口的外壳13以及覆盖外壳13的车辆后侧的气囊盖29。
如图1~图3所示,外壳13由板金制成,设置在转向柱2的下方侧。外壳13形成的结构具备大致四棱筒状的周壁部14和堵塞周壁部14的车辆前侧的底壁部17,还设有位于车辆后侧的大致长方形的开13a。在周壁部14上下方向上相互对置的壁部14a、14b的外表面侧上,分别配设多个卡合部15(15U、15D),用以将气囊盖29的侧壁部31、32组装到外壳13上。
配设在上侧壁部14a的外表面侧的卡合部15U作为可以穿过气囊盖29的上侧壁部31的卡合孔31a而与卡合孔31a的周缘卡合的卡合爪而形成。卡合爪15U对应上侧壁部31的卡合孔31a,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设多个。卡合部15D作为可以穿过气囊盖29的下侧壁部32的卡合孔32a的卡合突起而形成,该卡合突起15D对应下侧壁部32的卡合孔32a,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也配设多个。在各卡合突起15D中穿过闩构件16,其用以限制卡合突起15D在穿过卡合孔32a后从卡合孔32a中拔出。闩构件16使插入部16a插入下侧壁部32的外表面和各卡合突起15D的内周面之间,从而被固定在外壳13上。
在周壁部14的右方侧的壁部14c上,形成可使充气机21的主体22的端部穿过的插通孔14d(参照图3)。另外,在底壁部17上形成两个插通孔17a,用于使充气机21的各螺栓23d穿过。
外壳13,在开口13a的周围,设置从周壁部14向外方延伸的凸缘部19。该外壳13利用没有图示的多个托架,被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这些没有图示的托架以从凸缘部19、周壁部14、及底壁部17的任一部位突出的方式设置。
充气机21的结构,如图2、3所示,形成为轴向沿着车辆的左右方向配设的圆筒形,具备大致圆柱状的主体22和扩散器23。主体22具备大致圆柱状的一般部22a和从一般部22a的端面突出的直径较小的小径部22b。在小径部22b的外周面上,配设有多个气体喷出口22c。而且,在与一般部22a的小径部22b分离的端面上,连接有将动作信号输入用导线27接线的连接器26。
扩散器23形成可以覆盖主体22的大致圆筒状,并且,使可以流出膨胀用气体的多个气体流出23a配设在车辆装载状态的后方侧的表面上。扩散器23设有向车辆前侧突出的多个(实施方式为二个)螺栓23d。另外,扩散器23具有多个挟持部23c,用以保持主体22。主体22向扩散器23的固定,首先,在扩散器23内,以小径部22b为先导,使主体22从插通孔23b穿过,再将各挟持部23c推到一般部22a的外周面侧,就可将主体22固定到扩散器23中。接着,使各螺栓23d穿过外壳13的底壁部17的插通孔17a,将螺母24与各螺栓23d拧紧,就可将充气机21固定在外壳13上。
装载于车辆的气囊动作电路在检测到车辆的正面冲撞时,来自于气囊动作电路的动作信号经导线27,输入充气机21,此时,气囊动作电路也同时使装载于方向盘1中的未图示的气囊装置动作。
气囊盖29以可以覆盖外壳13的开口13a附近和凸缘部19附近的车辆后方侧的方式构成,被连接保持在外壳13上。如图1、8所示,将该气囊盖29配置于仪表板10中的转向柱罩5周缘的下面板10b侧,覆盖从仪表板10突出的转向柱罩5的下侧周缘。仪表板10由上面板10a和下面板10b构成。
如图2、3、8所示,气囊盖29的结构具备二个门部37、38和一般部30。门部37、38在车辆后侧覆盖外壳13的开口13a。一般部30配置在门部37、38的周围,向车辆装载时其周围被下面板10b围住。气囊盖29采用烯烃类热可塑性弹性体形成包含门部37、38和侧壁部31、32、33、34的部位,其周围的一般部30采用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也就是说,气囊盖29是由二种合成树脂构成的双色成形品。
门部37、38形成大致长方形板状,在其周围配设形成大致H字状的厚度较薄的断开预定部36。断开预定部36在气囊盖29的车辆前侧的表面形成连续或断续的凹槽,使得门部37、38受到膨胀的气囊40的挤压时容易断开。当断开预定部36被气囊40挤压断开时,门部37以上端侧的上侧壁部31附近为铰接部而向上打开,门部38以下端侧的下侧壁部32附近为铰接部向下打开。
在门部37、38周围的部位,于外壳13的周壁部14的外周侧,形成以与周壁部14邻接的方式向车辆前侧突出的四个侧壁部31、32、33、34。而且,配置于外壳周壁部14的上部侧的上侧壁部31和配置于周壁部14的下部侧的下侧壁部32是将气囊盖29连接并保持在外壳13上的部位,如前述所示,在这些各壁部31、32上分别形成卡合孔31a、32a。也就是说,在卡合孔31a、32a中,穿过配设在周壁部14上的各卡合部15(15U、15D),各卡合孔31a、32a的周缘与各卡合部15(15U、15D)卡合。
实施方式的气囊40采用有柔性的聚酯或聚酰胺线等构成的一块织布作成。展开膨胀完成时的形状,如图1、4~6、8所示,形成具有可以保护驾驶员D的双膝K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该气囊40在展开膨胀完成时,在驾驶员D侧配置驾驶员侧壁部41,在转向柱罩5侧配置转向柱侧壁部42。壁部41、42相互形成大致相同的形状。实施方式的气囊40,将壁部41、42彼此在下缘(下端)40b侧相连的一片织布在下缘40b折成二折,然后,采用缝合线49,将外周缘相互缝合而成。。
如图3、7所示,在气囊40的下缘40b侧的转向柱侧壁部42的部位43上,形成二个插通孔43a、43a和一个插通孔43b。插通孔43a、43a是使充气机21的各螺栓23c穿过的部位,插通孔43b是使充气机21的主体22穿过的部位。并且,气囊40使充气机21的主体22从插通孔43b突出,使扩散器23和外壳13的底壁部17将各插通孔43a的周缘43夹持,从而被安装到外壳13上。也就是说,该气囊40将插通孔43a的周缘作为安装部43,该安装部43被安装固定到外壳13的底壁部17上。
在气囊40内,沿着左右方向设置的系带45、46被配置成上下两层。各系带45、46将壁部41、42连接,使得膨胀完成时的气囊40保持板状。各系带45、46分别由两块布材44a、45a制成。
在该气囊40中,展开膨胀完成时的部位具备覆盖部47和除了覆盖部47之外的一般部46。覆盖部47配设在气囊40的膨胀部位的上缘侧中左右方向的右角部C附近,形成大致长方形状。该覆盖部47覆盖钥匙孔6附近区域的车辆后方侧。覆盖部47形成可以从车辆后侧将从插入钥匙孔6中的钥匙E下垂的附属品A区域也覆盖的结构。
如图4、6、8B、9所示,该覆盖部47形成这样的结构,即利用可以断开的缝合线50,将驾驶员侧壁部41和转向柱侧壁部42缝接,并且利用缝合线50的断开,而从一般部46的膨胀完成时刻附近开始膨胀。如图4所示,采用缝合线50的缝合部位48具备沿着覆盖部47外缘附近的U字状的部位48a和其内侧的U字状的部位48b。在该气囊40中,外缘部位48a和内侧部位48b通过连接部位48c连接,缝合部位48的缝合线路形成采用连续的缝合线50的一笔状的J字状。
缝合线50的断开强度比缝合线49的断开强度低。缝合线50的断开强度以如下方式设定,即一般部46在完成膨胀后,当气囊40的内压上升到规定值以上时,可以使缝合部位48的缝合线50断开,使气囊40剧烈地膨胀。
该气囊40是这样制造的,将设置在插通孔43a、43b的气囊40用的一块薄片材料,在气囊40的下缘40b侧的部位,折叠成二折之前,采用缝合线49将布材44a、45a在该薄片材料的规定位置进行缝合。然后,分别将布材44a相互和布材45a相互进行缝合,同时在下缘40b侧的部位折成二折,通过缝合线49将驾驶员侧壁部41和转向柱侧壁部42的外周缘相互缝合。然后采用缝合线50,形成缝合部位48,就可制造气囊40。顺便提一下,在壁部41、42的外周缘相互的缝合中,留下一部分不缝合,可以插入充气机21,当插入充气机21后,再缝合未缝合部位。
接着,介绍该气囊装置S的组装。首先,将组装完成的充气机21收容在气囊40内,使螺栓23d从各插通孔43a突出,使主体22的端部从插通孔43b突出的方式。然后,将壁部41、42的外周缘相互残留的未缝合部位进行缝合,将气囊40折叠可以收容到外壳13内。
该气囊40的折叠是通过形成左右方向折痕的横折过程,以及形成前后方向(上下方向)的折痕而调整气囊左右方向宽度尺寸的纵折过程进行的。在实施方式中,进行横折过程之后,再进行纵折过程,从而将气囊40折叠。也就是说,如图7A所示,将转向柱侧壁部42和驾驶员侧壁部41重叠成平展的状态,首先在横折过程中,如图7A、B所示,以沿着左右方向形成折痕的方式,进行卷绕折叠的滚折。实施方式的滚折是将气囊40的上缘40a侧,在转向柱侧壁部42侧进行卷绕,使其接近下缘40b侧的折叠方式。然后,在纵折过程中,为了形成可以收容在外壳13的左右方向宽度尺寸,如图7B、C所示,以将滚折的折叠部位52的左右两端部52b、52b配置在折叠部位52的中央部52a下方的方式进行折叠。
折叠过程完成后,通过防止折叠散开用的可以断开的未图示的包封薄膜,将气囊40包住。此时,从插通孔43a、43b突出的充气机21的螺栓23d和主体22的端部,从包封薄膜突出来。作为包封薄膜,除了树脂的薄片材料外,也可采用形成气囊40的织布等的布材·胶带·绳材。
然后,使充气机21的各螺栓23d从各插通孔17a突出,同时,使充气机主体22的端部从插通孔14d突出,从而将充气机21连同被折叠的气囊40一起,收容在外壳13内。然后,将未图示的弹簧螺母与各螺栓23d拧紧,就可使充气机21和气囊40收容在外壳13内,同时,安装在外壳13上。
接着,将气囊盖29组装到外壳13上。该气囊盖29向外壳13的组装,是使气囊盖29的各侧壁部31、32、33、34外装到开13a侧的外壳周壁部14上。使各卡合爪15U插入上侧壁部31的卡合孔31a进行卡合,同时使各卡合突起15D插入下侧壁部32的各卡合孔32a,向下侧壁部32的外表面侧突出。然后,使闩构件16的插入部16a插入下侧壁部32的外表面和各卡合突起15D的内周面之间,使螺栓23d贯通闩构件16。然后将螺母24与螺栓23d拧紧,就可将气囊盖29连接保持在外壳13上。结果,可以将气囊装置S进行装配。
气囊装置S向车辆进行装载的过程如下,使连接导线27的连接器26与充气机21的主体22连接,同时,使从外壳13延伸的规定的托架连接固定在车辆的车身侧。然后,将导线27连接在气囊动作电路上,就可以将气囊装置S装载到车辆上。
此时,在车辆上已安装上面板10a和下面板10b等。将气囊装置S装载到车辆上后,安装下盖11。
将气囊装置S装载到车辆后,如果通过导线27将动作信号输入到充气机21的主体22,膨胀用气体就从充气机21的气体喷出口22c喷出。该膨胀用气体经扩散器23的气体流出口23a,流入气囊40内。然后,气囊40进行膨胀,未图示的包封薄膜断开,同时,挤压气囊盖29的门部37、38,使断开预定部36断开。气囊40使门部37、38打开,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从作为收容部位的外壳13的开口13a向车辆后方侧突出,再沿着转向柱2的转向柱罩下面5a,一面上升,一面展开膨胀。
在实施方式中,气囊40使膨胀用气体流入,从外壳13突出,则气囊40以与折叠过程大致相反的过程,消除折叠而展开膨胀。因此,如图8A、B所示,展开膨胀的气囊40使折叠部位52的端部52b、52b上升,并且消除滚折的折叠,展开膨胀。当滚折消除时,气囊40使上缘40a侧沿着转向柱罩5的下面(后面)5a,并且上升到转向柱罩5的上端5b附近而展开膨胀。
此时,一般部46使膨胀完成,同时,覆盖部47使缝合线50断开,从一般部46的膨胀完成时刻附近开始膨胀,从而气囊40完成展开膨胀。
此时,即使在插入钥匙孔6中的钥匙E上悬挂备用钥匙或附件等钥匙附属品A,与钥匙附属品产生干涉的覆盖部47,如图9的A所示,在配置当初,膨胀用气体的流入量少而形成薄板状。因此,覆盖部47即使与钥匙附属品A的下端Ab侧产生干涉,也不会干涉到受损伤的程度。相反,覆盖部47在弹开钥匙附属品A的状态下,使展开完成。之后,覆盖部47可以使缝合线断开,较厚地进行膨胀,而不产生漏气。尤其是,采用缝合线50的缝合部位48具备覆盖部47的外缘附近的外缘部位48a和其内侧部位48b,在缝合线50断开前,覆盖部47能够可靠地形成薄板状,使展开完成。
因此,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40,能够防止在展开膨胀时与钥匙附属品A产生干涉受到损伤,可靠地保护驾驶员D的膝部K。
实施方式的膝部保护用气囊40仅仅通过可以断开的缝合线50,将覆盖部47的转向柱侧壁部42和驾驶员侧壁部41缝合,就可防止被钥匙附属品A损伤。因此,气囊40利用现有部件很容易制造出来。尤其,实施方式的气囊40,利用缝合线49也将壁部41、42的外周缘相互缝合起来,因此,通过采用二种缝合线49、50的缝合作业,可以很容易制造。
在该气囊40中,由于覆盖部47的容积不存在,因此可以迅速完成一般部46的膨胀。尤其,如果一般部46使膨胀完成,则气囊40就将上端40a侧的至少除了覆盖部47之外的一部分40aa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配置位置附近。因此,如图1和图8B的双点划线所示,在驾驶员D的膝部K前进较大之前,可以使气囊40整体配置在膝部K的前方侧。因此,通过已经完成膨胀的一般部46和其后完成膨胀的覆盖部47,能够可靠地保护驾驶员D的膝部K。
因此,实施方式的气囊40,即使驾驶员D的膝部K的前进速度很快,也能很容易地使其插入配置在驾驶员D的膝部K和转向柱罩5及下面板10b的部位之间,能够可靠地保护驾驶员D的膝部K。
在实施方式中,气囊40中比覆盖部47先完成膨胀的一般部46,在系带44、45的左右两侧,从膨胀完成时的气囊40的下端40b附近到上端40a附近,设有呈大致直线状延伸的部位46a、46b(参照图4、8的B)。因此,从充气机21喷出的膨胀用气体G,利用一般部46的直线部位46a、46b,从气囊40的下端40b侧向上端40a侧顺利地流动。从而,气囊40的上端40a侧的配置能进一步迅速地进行,在驾驶员D的膝部K较快地前进之前,可以使整个气囊40配置在膝部K的前方侧。
另外,实施方式的气囊40中,覆盖部47的缝合部位48的缝合线路形成为使用连续的缝合线50的一笔状。因此,在使一般部46膨胀完成后的覆盖部47膨胀时,缝合线路的缝合线50的一部分断开,如果转向柱侧壁部42和驾驶员侧壁部51分离,则通过断开或拔出缝合线50,该分离很容易传播到缝合线路的全长。结果,覆盖部47能够迅速地膨胀,利用完成膨胀的覆盖部47的区域,也能可靠地保护膝部K。
如果考虑到此方面,如图10所示的膝部保护用气囊40A所示的那样,作为设置在覆盖部47上的缝合部位48A,由沿着覆盖部47外缘附近的U字状的外缘部位48a和其内侧的U字状的内侧部位48b构成。这些部位48a、48b也可形成相互不连续的结构。
关于覆盖部47的缝合部位48,比覆盖部47外缘附近的外缘部位48a靠内侧的部位48b,在比外缘部位48a靠内侧的区域,也可通过缝合线50将壁部41、42缝合。因此,除了实施方式那样的U字状之外,还可以将其配设成V字状,单纯的I字状或一字状,或者点状。当然,这些U字状、V字状、I字状等,也可在内侧配设成二层三层等多列。
覆盖部47的外缘附近的外缘部位48a连同内侧部位48b,也在缝合线50断开前,即在覆盖部47膨胀之前,可以使覆盖部47维持为板状。外缘部位48a也可在覆盖部47的外缘附近形成被部分分离的线状,例如在覆盖部47的左右缘附近设置相互平行的直线状的部位,或者,外缘部位48a在覆盖部47的下缘附近也可设置一条直线状或曲线状的缝合部位。但是,为了使覆盖部47的整个区域维持为板状,外缘部位48a象气囊40、40A的缝合部位48a那样,优选以连续地包围覆盖部47外缘连同气囊40的上缘40a和右缘40d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将钥匙孔6配置在转向柱2(转向柱罩5)自身的右侧面5c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在将钥匙孔6配置在转向柱2的左侧面或与转向柱罩5分离的位置上的情况,也可通过在气囊上设置与插入钥匙孔6中的钥匙E的附属品产生干涉的覆盖部,而应用本发明。
Claims (5)
1.一种膝部保护用气囊,被折叠收容在在驾驶员前方侧的转向柱的下方并且可以插入悬挂有附属品的钥匙的钥匙孔的下方侧,
当膨胀用气体流入时,从收容部位向车辆后侧突出,同时一面上升,一面使展开膨胀完成,从而保护驾驶员的膝部,
其特征在于,
形成大致板状的形状,其具备在展开膨胀完成时位于上述转向柱侧的转向柱侧壁部和位于驾驶员侧的驾驶员侧壁部,并且,
该气囊具备:覆盖部,其配设在展开膨胀完成时的上缘侧的左右方向的至少一方的角部附近,覆盖钥匙孔附近区域的车辆后侧;以及
一般部,
上述覆盖部形成这样的结构,即
利用可以断开的缝合线,将上述转向柱侧壁部和上述驾驶员侧壁部缝合,并利用上述缝合线的断开,而从上述一般部的膨胀完成时刻附近开始膨胀,同时,使采用上述缝合线的缝合部位配设在上述覆盖部的外缘附近及其内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合部位的缝合线路形成为使用连续的缝合线的一笔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上述缝合部位的缝合线路包括外缘部位和配置在外缘部位内侧区域的内侧部位,
上述外缘部位以连续地包围上述覆盖部的外缘连同上述气囊外周缘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该气囊经过滚折的折叠过程而被折叠,使得展开膨胀完成时的上述气囊的上缘侧,在上述转向柱侧壁部一侧卷绕,并接近展开膨胀完成时的上述气囊的下缘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部保护用气囊,其特征在于,
配置有系带,其将上述转向柱侧壁部与上述驾驶者侧壁部连接,使膨胀完成时的气囊能够维持大致板状,
上述一般部的结构是,从膨胀维持时的上述气囊的下端到上述气囊的上端,将用于使膨胀用气体大致直线状地流过的部位配置在上述系带的左右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51106A CN100586764C (zh) | 2005-02-28 | 2005-02-28 | 膝部保护用气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510051106A CN100586764C (zh) | 2005-02-28 | 2005-02-28 | 膝部保护用气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27431A true CN1827431A (zh) | 2006-09-06 |
CN100586764C CN100586764C (zh) | 2010-02-03 |
Family
ID=36946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5100511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86764C (zh) | 2005-02-28 | 2005-02-28 | 膝部保护用气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586764C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4766A (zh) * | 2015-03-31 | 2016-10-12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
-
2005
- 2005-02-28 CN CN200510051106A patent/CN10058676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04766A (zh) * | 2015-03-31 | 2016-10-12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586764C (zh) | 2010-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54047C (zh) | 气囊及气囊装置 | |
US10017146B2 (en) | Curtain airbag and curtain airbag device | |
EP1831057B1 (en) | Curtain airbag module | |
CN102007020B (zh) | 安全气囊装置 | |
CN1309594C (zh) | 外展式气囊装置 | |
US9487179B2 (en) | Curtain airbag and curtain airbag device | |
US20090102167A1 (en) | Airbage apparatus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 |
US7731224B2 (en) | Inflatable curtain | |
US20090212540A1 (en) | Curtain air bag devic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 |
CN1672986A (zh) | 气囊装置和气囊折叠方法 | |
EP3309017B1 (en) | Airbag device for pedestrian protection | |
CN1507397A (zh) | 可充气组合幕布折叠用装置和方法 | |
CN1903623A (zh) |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 |
CN1550381A (zh) | 外面展开型气囊装置 | |
CN1305714C (zh) | 充气机 | |
CN1847059A (zh) | 气囊和气囊装置 | |
CN103619657A (zh) | 安全气囊装置 | |
US20200247350A1 (en) | Airbag for a passenger seat | |
CN1903619A (zh) | 气囊装置 | |
WO2013133548A1 (en) | Curtain airbag module | |
CN1080664C (zh) | 安全气袋总成 | |
US11059446B2 (en) | Airbag | |
US20080079243A1 (en) | Head protecting airbag | |
CN1827431A (zh) | 膝部保护用气囊 | |
CN1955048A (zh) | 乘员约束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