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23656A - 角度调整零件 - Google Patents

角度调整零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3656A
CN1823656A CN 200510074045 CN200510074045A CN1823656A CN 1823656 A CN1823656 A CN 1823656A CN 200510074045 CN200510074045 CN 200510074045 CN 200510074045 A CN200510074045 A CN 200510074045A CN 1823656 A CN1823656 A CN 1823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mentioned
gear
angular adjustment
floating w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7404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8185C (zh
Inventor
山下直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693463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823656(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823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36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818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818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增多切换级数、并且强度高且可小型化的角度调整零件。具备:具有壳部(3)的第一臂(1),在壳部(3)处以可绕第一轴心(C1)摆动的方式与第一臂(1)枢轴连结、且具有齿轮部(4)的第二臂(2)。另外,在第一臂(1)的壳部(3)上形成有楔形窗部(5)。并且,具备浮动楔部件(6),该浮动楔部件(6)可移动地设置在楔形窗部(5)内,而且一面侧作成为可与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另一面侧作成为与楔形窗部(5)的外侧的楔面(8)抵接的抵接面。第二臂(2)是对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齿轮板部的一块板体进行折曲加工、使得齿轮板部具有规定间隔地平行而成的。

Description

角度调整零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任意地设定一侧的部件和另一侧的部件所成的角度的、作为关节部件的角度调整零件。
背景技术
例如,如图1的立体图所示的具有靠背15和座部16的座椅,在靠背15与座部16之间设置有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零件—角度调整零件A,以便可以调整靠背15的倾斜角度。
现有的这种零件这样构成:在与一侧(座部16侧)连结的第一臂的壳部内,枢轴支承着另一侧(靠背15侧)的第二臂所具有的齿轮、爪片,通过该爪片与齿轮的啮合,来抑制第二臂相对于第一臂向展开方向(靠背15的倒下方向)的摆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用于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的力(为抑制摆动所必需的力)支承人的体重,非常大,故现有的零件的爪片、齿轮的齿较大,因此,齿轮的齿距也较大。即,由于必需的强度的关系,不能将爪片、齿轮做得较小。
因而,收纳爪片、齿轮的壳部较大,另外,齿轮的齿数较少(齿距较大),角度切换的级数较少,不能进行微调。
[专利文献1]实公昭59-201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课题是不能将角度切换的级数设得较多。另外还在于,由于构成部件较大,故零件整体较大。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零件具备:第一臂,具有壳部;第二臂,在该壳部处以可绕第一轴心摆动的方式与该第一臂枢轴连结,并且具有由相互平行的两片齿轮板部构成的齿轮部;楔形窗部,形成于该第一臂的该壳部上;浮动楔部件,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楔形窗部内,并且一面侧作成为可与上述齿轮部啮合的齿面,另一面侧作成为与上述楔形窗部的外侧的楔面抵接的抵接面,该齿面与该齿轮部啮合且该抵接面与该楔面抵接,抑制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一臂向展开方向的摆动。
另外,上述第二臂是对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上述齿轮部的一块板体进行折曲加工、使得该齿轮板部具有规定间隔地平行而成的。
又,具备异物进入防止部件,该异物进入防止部件在上述壳部内以可绕上述第一轴心摆动的方式枢轴安装,并设置成从上方覆盖上述第二臂的上述齿轮部。
又,上述浮动楔部件是将由钢铁材料构成的长条状拉拔件切断而成形的。
又,具备脱落防止罩,该脱落防止罩设置成从左右外侧包围上述壳部,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从上述楔形窗部中脱落出来。
上述脱落防止罩具有:左右侧壁;以从下方包围上述壳部的方式将该左右侧壁的下端缘跨接起来的底壁;连续地设置在该底壁的后端上且形成为向后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角壁部。
上述第二臂具有推回突部,在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一臂超过规定折叠角度地摆动时,该推回突部向折叠方向推压上述浮动楔部件;上述楔形窗部具有退避空间部,该退避空间部收纳由该推回突部推回的该浮动楔部件,解除上述齿面和上述齿轮部的啮合状态;并且,上述第二臂具有推出突部,在使上述第二臂相对于上述第一臂进行展开摆动时,该推出突部将收纳在该退避空间部中的该浮动楔部件推出,使该齿面和该齿轮部成为啮合状态。
上述齿轮部是以上述第一轴心为中心形成的,上述楔形窗部的上述楔面形成为以与该第一轴心偏心的第二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零件,在第一臂和第二臂有向展开方向摆动的趋势时,浮动楔部件的外侧的抵接面与楔形窗部的楔面抵接,而且通过与第二臂的齿轮部啮合的浮动楔部件而作用作为朝向齿轮部中心的压迫力的力,因此,第一臂和第二臂两者决不会向展开方向摆动。
另外,不是仅仅通过齿轮部的挂卡来抑制摆动,而是通过与浮动楔部件的楔面抵接的抵接力、和与齿轮部的啮合、及上述压迫力来抑制摆动,故即使齿轮部的齿较小,也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又,通过将齿轮部的齿设得较小,可以增加齿轮部的齿数,可以将角度的切换级数设得较多。因此,可对折叠角度进行微调。
由于第二臂是对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板部的一块板体进行折曲加工而成的,故可以减少部件数量,成形时间较少即可完成。而且由于齿轮部由相互平行的两片齿轮板部构成,故浮动楔部件不会左右晃荡而是稳定地与齿轮部啮合,从而不会引起误动作。
另外,通过在壳部内以可绕第一轴心摆动的方式枢轴安装的异物进入防止部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垃圾等异物进入齿轮部与浮动楔部件之间而导致的不能动作的情况,可以防止故障的发生。
由于浮动楔部件是将由钢铁材料构成的长条状拉拔件切断而成形的,故制造容易,可大批量生产。
又,由于壳部被脱落防止罩从左右外侧包围起来,故可以可靠地防止浮动楔部件从楔形窗部脱落出来,可以防止浮动楔部件的误动作和故障的发生。
而且,由于脱落防止罩具有左右侧壁、以从下方包围壳部的方式将左右侧壁的下端缘跨接起来的底壁、以及连续地设置在底壁的后端上且形成为向后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角壁部,故即使在将座椅倾斜而使座部的前部向斜上方浮起地落座的情况下,角壁部也会以平缓的面与地面(或者包覆布)抵接,防止作用于地面(或者包覆布)上的表面压力过大,不易损伤地面或(座椅的)包覆布。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零件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角度调整零件的立体图。
图3是说明用的立体图,图3(a)是角度调整零件的说明用分解立体图,图3(b)是说明用于成形浮动楔部件的长条状拉拔件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浮动楔部件和齿轮部及楔形窗部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用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6是表示脱落防止罩的侧视图,图6(a)是表示与第1臂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图6(b)是表示与第2臂2的位置关系的剖面侧视图。
图7是处于最大展开状态的角度调整零件的侧视图。
图8是设成任意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零件的侧视图。
图9是处于最大折叠状态的角度调整零件的侧视图。
图10是成为角度保持解除状态的角度调整零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处于使第2臂向展开方向返回的状态的角度调整零件的侧视图。
图12是说明从最大展开状态进行角度设定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3是说明使第2臂从最大折叠状态向展开方向返回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14是表示用于加工第2臂的板体的说明用主视图。
图15说明用主要部分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零件,例如如图1的立体图所示,是在具有靠背15和座部16的座椅上设置在靠背15与座部16之间以便可以调整靠背15的倾斜角度的零件。即,该角度调整零件A是具有角度调整功能的关节零件(连结零件)。另外,该零件A除了在座椅上使用以外,也可在沙发、头枕、搁脚板等上使用,并且,二个构成部件可装入到摆动的部件中,除此以外,也可用于使门摆动开闭的架子等。
图2是该角度调整零件A的立体图,图3是其分解立体图。
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零件A具有:第一臂1,具有壳部3;第二臂2,在壳部3处以能够绕第1轴心C1摆动的方式与第一臂1枢轴连结,并且具有以第一轴心C1为中心的齿轮部4。即,第一臂1和第二臂2枢轴安装成,能够以第一轴心C1为中心相互摆动。
第一臂1具有:具有一对对置的壁部17、17的壳部3和从壳部3延伸的第一安装部18,第一安装部18作成为圆筒形,以便可以如图1中所示那样进行插入固定。
另外,第二臂2具有齿轮部4和从齿轮部4延伸的第二安装部19,所述齿轮部4由相互平行的两片齿轮板部45、45构成且作成为收纳在上述壳部3内部的状态,第二安装部19作成为圆筒形,以便可以如图1中所示那样进行插入固定。
该第二臂2如图14所示,是对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齿轮板部45、45的一块板体40进行折曲加工、使齿轮板部45、45隔开规定间隔地平行而成的。在齿轮板部45、45的大致中央设有贯通孔22、 22,在将板体40折曲加工后的情况下,贯通孔22、22构成以第一轴心C为中心的轴孔。板体40由钢铁材料等构成。
齿轮部4是沿着以第一轴心C1为中心的圆弧线形成的,如图3所示,在比1/4圆(90°)稍大(10~30°)的范围(100~120°)内具有齿轮(齿)部。另外,第一和第二安装部18、19的形状可以是能够用螺栓连结起来的构造,或者也可以是其它构造。
在图1中,在第一臂1所具有的第一安装部18上安装座部16的框架,在第二臂2所具有的第二安装部19上安装靠背15的框架,靠背15相对于座部16进行摆动,靠背15便倾斜,并且可以保持为任意的倾斜角度。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臂1的壳部3所具有的壁部17、17各自的中央部上设有贯通孔21、21。
第一臂1和第二臂2是利用轴部件20进行枢轴连结的。即,将第二臂2的齿轮部4设成由第一臂1的壁部17、17夹持的状态,将轴部件20插通第一臂1的贯通孔21、21和第二臂2的贯通孔22、22并进行铆接加工,这样,第二臂2可绕第一轴心C1相对于第一臂1进行摆动。
并且,如图3、图4及图5所示,角度调整零件A具有形成于第一臂1的壳部3上的楔形窗部5。楔形窗部5以同样的形状分别形成于壳部3的壁部17、17上,将壳部3作成为贯通状。
楔形窗部5是形成为弧状的贯通孔,其朝向第一轴心C1一侧凹入,在以第一轴心C1为中心侧的情况下,在该贯通孔的外侧的面上,在比齿轮部4靠外侧的位置上形成有圆弧状的楔面8,在内侧位置的面上形成有以第一轴心C1为中心、且直径比齿轮部4小的圆弧面23。因此,成为从楔形窗部5可以看见齿轮部4的齿的状态。
楔面8形成为以与第一轴心C1偏心的第二轴心C2为中心的圆弧形,如图4所示,以第一臂1为左手侧、以第二臂2为右手侧的情况下,楔形窗部5为在顺时针方向上缩小—楔面8向齿轮部4接近的孔。
即,在外侧的楔面8与齿轮部4的外周齿面之间形成有空间部,在该空间部中设置有后述的浮动楔部件6。
并且,角度调整零件A具有浮动楔部件6,该部件6可移动地设置在楔形窗部5内,而且一面侧(内侧的面)作成为可与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另一面侧(外侧的面)作成为与楔形窗部5的外侧的楔面8抵接的抵接面9。
抵接面9的曲率半径设成与楔形窗部5的楔面8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齿面7在与齿轮部4的节圆的曲率半径相同的面上形成有多个齿,这些齿作成为同时地全部与齿轮部4啮合。
楔形窗部5具有收纳被第二臂2推回下方的浮动楔部件6、解除齿面7与齿轮部4的啮合状态的退避空间部11。
而且,第二臂2在齿轮部4的一端侧(上部侧)上具有对浮动楔形部件6向折叠方向推压的推回突部10,且在齿轮部4的另一端侧(下部侧)具有将收纳在楔形窗部5的退避空间部11中的浮动楔部件6推出的推出突部12。
另外,浮动楔部件6的宽度尺寸设成与壳部3的宽度尺寸大致相同。即,浮动楔部件6的抵接面9的两侧缘部的面可与楔形窗部5(壁部17、17)的楔面8抵接。
该浮动楔部件6是将图3(b)所示的由钢铁材料构成的长条状拉拔件43切断成规定长度而形成的。
第一臂1的壳部3具有弹性部件13,所述弹性部件13对浮动楔部件6向推压到第二臂2的齿轮部4上的方向弹性施力。弹性部件13是将钢丝折回成U字形而形成的弹簧部件,两端部固定在壁部17、17之间的壳部3上,中央部与浮动楔部件6的抵接面9的中央区域抵接。对浮动楔部件6向齿轮部4弹性施力(参照图5)。
其次,如图2、图3、图6及图15所示,角度调整零件A具备脱落防止罩33,该脱落防止罩33防止浮动楔部件6从楔形窗部5脱落出来。该脱落防止罩33是以从左右外侧包围壳部3的方式设置的,在正面看,是上方开口状的横卧的大致コ字状薄板体。
具体地说,脱落防止罩33具有:左右侧壁34、34;以从下方包围壳部3的方式将左右侧壁34、34的下端缘跨接起来的底壁35;连续地设置在底壁35的后端上且形成为向后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角壁部36。
角壁部36的高度为:第二臂2成为大致180°展开的状态时,该角壁部的上端不与第二臂的下边部抵接[参照图6(b)]。由于这样的构成,角壁部36不会妨碍第二臂2摆动成为展开状态。
另外,各侧壁34在与壳部3的楔形窗部5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离开面部34a,该离开面部34a与壳部3的壁部17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很小的间隙,并以具有小台阶部的方式形成。由于该离开面部34a,使得浮动楔部件6的左右端面与左右侧壁34、34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浮动楔部件6可在楔形窗部5内平滑地移动。
又,各侧壁34在与上述贯通孔21、22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穿过轴部件20的孔部37。
其次,如图2、图3、图7~图9所示,角度调整零件A具有从上方包围齿轮部4和浮动楔部件6的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该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在第一臂1的壁部17、17之间绕第一轴心C1摆动自如地得到枢轴支承。
具体地说,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具有前后方向带板状伞头部29和向伞头部29的下方延伸设置的平板状摆动板片30。摆动板片30以前端突部32侧成为前方下倾状的方式形成为从侧面看呈く字状,并且在中间位置上贯通设置有用于穿过轴部件20的孔部31。
伞头部29的横向宽度设定得比第一臂1的壁部17、17的间隔稍小。
由于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在上述摆动板片30的前端突部32设置在浮动楔部件6的下方的状态下进行摆动(参照图7~图9),故在第二臂2进行摆动的过程中,伞头部29始终从上方包围着齿轮部4和浮动楔部件6,从而防止异物进入。
下面,对进行折叠和展开摆动动作的第一臂1和第二臂2的角度调整功能进行说明。
图7~图11是用于说明该动作的角度调整零件A的主视图,为进行说明,作成将壳部3的一侧(近前侧)的壁部17从中途去掉(省略)的图。
另外,图12和图13是用于说明齿轮部4和楔形窗部5内的浮动楔部件6的动作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从第一臂1和第二臂2相互分离的最大展开状态(图7)--第一臂1和第二臂2呈直线状(180°相位)的状态开始,第二臂2绕第1轴心C1渐渐地摆动,成为在与第一臂1之间以任意的折叠角度折叠的状态(倾斜状)(图8),再成为相互呈大致直角的规定的最大折叠状态(图9)。
用图12和图13一起进行说明,图12(a)与图7的状态相对应,浮动楔部件6与齿轮部4啮合并且与楔面8抵接,第二臂2不会在图7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摆动更大的角度(被锁定)。
从该状态如图8所示那样使第二臂2向立起的方向摆动时,如图12(b)所示,被弹性部件13(参照图5)向齿轮部4弹性施力而与之啮合的浮动楔部件6的抵接面9离开窗部5的楔面8,从而与楔面8之间产生很小的间隙d。通过第二臂2的立起动作,如图12(c)所示,浮动楔部件6的引导倾斜面(台阶面)27与楔形窗部5的抵接用台阶部28成为抵接状态,由于具有间隙d,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可以离开齿轮部4,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可以响起咯嗒咯嗒声地越过齿轮部4。
该浮动楔部件6的引导倾斜面27形成在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的后缘部上,楔形窗部5的台阶部28形成为,能够在楔形窗部5的内侧的圆弧面23上与上述倾斜面27抵接。
因此,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啮合,而且,抵接面9与楔面8抵接,通过夹在齿轮部4与楔面8之间的浮动楔部件6的楔作用,抑制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向展开方向摆动。
即,可以使第一臂1和第二臂2维持在任意的折叠角度(倾斜角度)。
另外,如图13(d)所示,如果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摆动大于规定折叠角度而达到最大折叠状态(图9)时,则推回突部10将浮动楔部件6向折叠方向推压。
即,在齿轮部4(齿形成部)的一端部侧形成有推回突部10,在该状态下,推回突部10与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的前缘部抵接。
如图10和图13(e)所示,如果使第二臂2从最大折叠状态进一步向折叠方向摆动,则被推回突部10推回的浮动楔部件6(引导倾斜面27)越过上述台阶部28而被收纳在楔形窗部5所具有的退避空间部11内,从而解除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和齿轮部4的啮合状态。即,收纳在退避空间部11内的浮动楔部件6处于离开齿轮部4的状态。
因此,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成为自由(摆动自如)状态,可以如图11那样向展开方向自由摆动而回到图7的最大展开状态。
另外,第二臂2具有推出突部12,在使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进行展开摆动至规定角度(180°)即最大展开状态时,如图13(f)所示,该推出突部12将收纳在退避空间部11中的浮动楔部件6推出,使齿面7和齿轮部4成为啮合状态。
推出突部12形成在齿轮部4的(与形成有推回突部10的一端部侧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侧,获得最大展开状态时,突部12推压浮动楔部件6的引导倾斜面27,可以将浮动楔部件6从退避空间部11推出而回到图12(a)的状态。
即,对于楔形窗部5内的浮动楔部件6的动作,从最大展开状态到最大折叠状态,浮动楔部件6被夹在齿轮部4与楔面8之间,利用楔作用,可以将楔面8侧的第一臂1和齿轮部4侧的第二臂2调整为任意的折叠角度(倾斜角度)且可以维持该角度,当越过最大折叠状态时,则浮动楔部件6被推回突部10推压而被收纳在楔形窗部5的退避空间部11内,从而第一臂1和第二臂2成为摆动自如的状态。
另外,当回到最大展开状态时,浮动楔部件6被推出突部12推压而被从退避空间部11中推出,从而,与齿轮部4再次成为啮合状态。
另外,在将座椅倾斜而使座部的前部向斜上方浮起地就座,角度调整零件A成为图15所示的状态的情况下,脱落防止罩33的角壁部36以平缓的弯曲面与地面F抵接,故可防止作用于地面F上的表面压力过大,从而防止损伤地面F。
另外,尽管省略了图示,但以利用缓冲材料或包覆布等将角度调整零件A包围起来的方式制造座椅的情况下,也可防止零件A作用于上述包覆布等上的表面压力过大,不易引起包覆布被弄破等的破损现象,可使包覆布耐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零件具备:具有壳部3的第一臂,在壳部3处以能够绕第1轴心C1摆动的方式与第一臂1枢轴连结、并且具有由相互平行的两片齿轮板部45、45构成的齿轮部4的第二臂2,形成于第一臂1的壳部3上的楔形窗部5,以及浮动楔部件6,所述浮动楔部件6可移动地设置在楔形窗部5内,并且一面侧作成为可与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另一面侧作成为与楔形窗部5的外侧的楔面8抵接的抵接面9,齿面7与齿轮部4啮合且抵接面9与楔面8抵接而抑制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向展开方向摆动,因此,第一臂1和第二臂2有向展开方向摆动的趋势时,浮动楔部件6的外侧的抵接面9与楔形窗部5的楔面8抵接,而且通过与第二臂2的齿轮部4啮合的浮动楔部件6而作用作为朝向齿轮部4的中心的压迫力的力,故第一臂1和第二臂2两者决不会向展开方向摆动。
另外,不是仅仅通过齿轮部4的挂卡来抑制摆动,而是通过与浮动楔部件6的楔面8抵接的抵接力、和与齿轮部4的啮合、及上述压迫力来抑制摆动,故即使齿轮部4的齿(模数)较小,也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荷,可以具有足够的强度。又,通过将齿轮部4的齿设得较小,可以增加齿轮部4的齿数,可以将角度的切换级数设得较多。因此,折叠角度的节距变小而可进行微调。即,在用于座椅和沙发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倾斜角合适的靠背15。
而且,由于齿轮部4由相互平行的两片板部45、45构成,故浮动楔部件6不会左右晃荡而是稳定地与齿轮部4啮合从而平滑地在楔形窗部5内移动,不会引起误动作。
进而,可以较小地构成壳部3,从而可使零件整体小型化,在用于座椅或沙发、将零件A设置在罩内的情况下,不会使罩破损。
另外,由于第二臂2是对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齿轮板部45、45的一块板体40进行折曲加工、使得齿轮板部45、45具有规定间隔且相互平行而成的,故可以减少部件个数,成形时间较少即可完成。
又,具备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该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在壳部3内可绕第一轴心C1摆动地得到枢轴支承,设置成从上方覆盖第二臂2的齿轮部4,因此,可以有效地防止因垃圾等异物进入齿轮部4与浮动楔部件6之间而导致不能动作的情况,可防止故障发生。
由于浮动楔部件6是通过将由钢铁材料构成的长条状拉拔件43切断而成形的,因此,成形容易,可以大批量生产。
具备脱落防止罩33,该脱落防止罩33以从左右外侧包围壳部3的方式设置,防止浮动楔部件6从楔形窗部5脱落出来,因此,在使用时可以可靠地防止浮动楔部件6从楔形窗部5脱落出来,可以防止浮动楔部件6的误动作和故障的发生。
另外,脱落防止罩33具有左右侧壁34、34,和以从下方包围壳部3的方式将左右侧壁34、34的下端缘跨接起来的底壁35,以及连续地设置在底壁35的后端上且形成为向后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角壁部36,故即使在将座椅倾斜而使座部的前部向斜上方浮起地就座,由于脱落防止罩33的角壁部36以平缓的面与地面F抵接,所以也可以防止作用于地面F上的表面压力过大,从而防止损伤地面F。
或者,在用缓冲材料或包覆布等将零件A包围起来而制成座椅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作用于包覆布上的表面压力过大,不易产生包覆布等的破损,可以使其耐用。
另外,第二臂2具有推回突部10,当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超过规定折叠角度地摆动时,该推回突部10将浮动楔部件6向折叠方向推压;楔形窗部5具有退避空间部11,该退避空间部11用于收纳被推回突部10推回的浮动楔部件6而使齿面7和齿轮部4的啮合状态解除;并且第二臂2还具有推出突部12,当第二臂2相对于第一臂1展开摆动时,该推出突部12将收纳在退避空间部11内的浮动楔部件6推出,使齿面7和齿轮部4成为啮合状态,因此,通过浮动楔部件6在楔形窗部5内的移动,可以解除与齿轮部4的啮合,或者可以再次成为可啮合状态,使第二臂2和第一臂1的角度调整动作极为简单。
又,齿轮部4是以第一轴心C1为中心形成的,楔形窗部5的楔面8形成为以与第一轴心C1偏心的第二轴心C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因此,会发挥有效的楔作用,并且使浮动楔部件6的移动、与齿轮部4的啮合和啮合解除动作顺利进行。

Claims (8)

1.一种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臂(1),具有壳部(3);第二臂(2),在该壳部(3)处以可绕第一轴心(C1)摆动的方式与该第一臂(1)枢轴连结,并且具有由相互平行的两片齿轮板部(45、45)构成的齿轮部(4);楔形窗部(5),形成于该第一臂(1)的该壳部(3)上;浮动楔部件(6),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楔形窗部(5)内,并且一面侧作成为可与上述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另一面侧作成为与上述楔形窗部(5)的外侧的楔面(8)抵接的抵接面(9),该齿面(7)与该齿轮部(4)啮合且该抵接面(9)与该楔面(8)抵接,抑制上述第二臂(2)相对于上述第一臂(1)向展开方向的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臂(2)是对具有左右对称的两片上述齿轮板部(45、45)的一块板体(40)进行折曲加工、使得该齿轮板部(45、45)具有规定间隔地平行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具备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该异物进入防止部件(26)在上述壳部(3)内以能够绕上述第一轴心(C1)摆动的方式枢轴安装,并设置成从上方覆盖上述第二臂(2)的上述齿轮部(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浮动楔部件(6)是将由钢铁材料构成的长条状拉拔件(43)切断而成形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脱落防止罩(33),该脱落防止罩(33)设置成从左右外侧包围上述壳部(3),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6)从上述楔形窗部(5)中脱落出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脱落防止罩(33)具有:左右侧壁(34、34);以从下方包围上述壳部(3)的方式将该左右侧壁(34、34)的下端缘跨接起来的底壁(35);连续地设置在该底壁(35)的后端上且形成为向后上方弯曲的形状的角壁部(36)。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臂(2)具有推回突部(10),在上述第二臂(2)相对于上述第一臂(1)超过规定折叠角度地摆动时,该推回突部(10)向折叠方向推压上述浮动楔部件(6);上述楔形窗部(5)具有退避空间部(11),该退避空间部(11)收纳被该推回突部(10)推回的该浮动楔部件(6),解除上述齿面(7)和上述齿轮部(4)的啮合状态;并且,上述第二臂(2)具有推出突部(12),在使上述第二臂(2)相对于上述第一臂(1)进行展开摆动时,该推出突部(12)将收纳在该退避空间部(11)中的该浮动楔部件(6)推出,使该齿面(7)和该齿轮部(4)成为啮合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整零件,其特征在于,上述齿轮部(4)是以上述第一轴心(C1)为中心形成的,上述楔形窗部(5)的上述楔面(8)形成为以与该第一轴心(C1)偏心的第二轴心(C2)为中心的圆弧形状。
CNB2005100740454A 2005-02-25 2005-05-30 角度调整零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18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0055/05 2005-02-25
JP2005050055A JP4418382B2 (ja) 2005-02-25 2005-02-25 角度調整金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3656A true CN1823656A (zh) 2006-08-30
CN100548185C CN100548185C (zh) 2009-10-14

Family

ID=3693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404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8185C (zh) 2005-02-25 2005-05-30 角度调整零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418382B2 (zh)
CN (1) CN100548185C (zh)
TW (1) TWI25333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8296A (zh) * 2008-10-08 2010-06-02 株式会社比可力 角度调节配件
CN101584536B (zh) * 2008-05-23 2014-05-14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可调节的铰链
CN104172787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沙发
CN104814611A (zh) * 2015-01-23 2015-08-05 浙江领尚美居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凳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20616A (ja) * 2009-07-17 2011-02-03 Suzuki Motor Corp ウィンドスクリーン装置
JP4551478B2 (ja) * 2009-08-05 2010-09-29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5485743B2 (ja) * 2010-02-18 2014-05-07 株式会社ヒカリ 角度調節金具
JP5514753B2 (ja) * 2011-02-16 2014-06-04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5280554B1 (ja) * 2012-01-31 2013-09-04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5091362B1 (ja) * 2012-03-21 2012-12-05 直伸 山下 角度調整金具
JP5232317B1 (ja) 2012-05-01 2013-07-10 株式会社ヒカリ 角度調節器
GB2509991B (en) * 2013-01-22 2015-03-11 Dyson Technology Ltd Docking station for a mobile robot
JP2014171756A (ja) * 2013-03-11 2014-09-22 Koyo Giken Kk 無段階角度調整金具
JP5687781B2 (ja) * 2014-01-22 2015-03-18 株式会社ヒカリ 角度調節金具
CN104172763B (zh) * 2014-08-28 2016-09-28 浙江凯帝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折叠软背椅
JP5908999B2 (ja) * 2015-01-22 2016-04-26 株式会社ヒカリ 角度調節金具
JP6404400B1 (ja) * 2017-05-11 2018-10-10 向陽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調整金具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家具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4536B (zh) * 2008-05-23 2014-05-14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角度可调节的铰链
CN101718296A (zh) * 2008-10-08 2010-06-02 株式会社比可力 角度调节配件
CN101718296B (zh) * 2008-10-08 2014-03-05 株式会社比可力 角度调节配件
CN104172787A (zh) * 2013-05-20 2014-12-03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沙发
CN104814611A (zh) * 2015-01-23 2015-08-05 浙江领尚美居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凳子
CN104814611B (zh) * 2015-01-23 2018-04-10 杭州精效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凳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18382B2 (ja) 2010-02-17
CN100548185C (zh) 2009-10-14
TW200630060A (en) 2006-09-01
JP2006230720A (ja) 2006-09-07
TWI253338B (en) 2006-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3656A (zh) 角度调整零件
CN100340780C (zh) 角度调整铰链
CN1109827C (zh) 角度调整器
CN1302739C (zh) 儿童悬椅及用于儿童悬椅的座位倾斜机构
CN1259875C (zh) 自闭合滑动装置和用于自闭合滑动装置的机构
CN1244852C (zh) 在倾斜结构方面得以改进的监视器
EP1243472A2 (en) Mirror device for vehicle
CN1807149A (zh) 车辆座椅倾斜装置
US6200191B1 (en) Structure of motion toy
CN1754035A (zh) 具有铰链的移动终端以及操作移动终端和铰链的方法
CN1842361A (zh) 纸制人偶
CN1187009C (zh) 椅子
CN1135462C (zh) 多方向输入装置
CN1823657A (zh) 座椅及其支撑机构单元
JP3121730U (ja) 跳ね上げ式眼鏡枠
CN1271878A (zh) 多向输入装置
JP2010240461A (ja) 角度調整方法
JP4551478B2 (ja) 角度調整金具
JP5410573B2 (ja) 角度調整方法
CN1881984A (zh) 移动通信终端的旋转合叶装置
JP5090679B2 (ja) パンタグラフ式ジャッキ
JP2010155088A (ja) 角度調整金具
CN1204580C (zh) 开关装置
BE897687A (fr) Dispositif de contact
FR2820329A1 (fr) Plateau pour une reeducation proprioceptive par un travail de la cheville et du pied ; ensemble de tels plateaux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Dongguan lucky Trading Co., Ltd.

Assignor: Yamashita Tadanobu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05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ngular adjustment accessory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Open date: 20060830

Record date: 20120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6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