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8178A - 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8178A
CN1818178A CN 200610059987 CN200610059987A CN1818178A CN 1818178 A CN1818178 A CN 1818178A CN 200610059987 CN200610059987 CN 200610059987 CN 200610059987 A CN200610059987 A CN 200610059987A CN 1818178 A CN1818178 A CN 18181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returnable
yarn
loose thread
l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599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8178B (zh
Inventor
牧野功
荒井隆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18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8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8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81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xiliary Weaving Apparatuses, Weavers' Tools, And Shuttles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即使在织机运行中,所述纱头处理装置也可以可靠地进行吸引后的纱头回收处理。将排气装置(11)连接到回收容器(21)所具有的排气口(23),同时将设置在与织机引纬装置相反侧的纱头吸引装置也就是吸引管道(4)连接到吸气口(22),对在织机运行中从被引纬的纬纱上切断的纱头(7)进行吸引处理的纱头处理装置(20)中,在上述回收容器(21)中分别独立设置回收室(25)和(26),设置了隔板(24),隔板(24)作为有选择地将连接到上述排气装置(11)上的排气口(23)和连接到吸引管道(24)上的吸气口(22)与上述1个回收室连通的切换装置。

Description

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对织机运行中由于切断被引纬的纬纱端部而产生的纱头进行处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容器61是将纱头与气流同时收入,并积聚在内部的容器,具有吸气口62和排气口63。吸气口62连接到设置在织机侧方的纱头吸引装置上,排气口63与使容器61内部成为负压状态的排气装置29相连。而且,过滤器67安装在排气口63。回收箱64设置在比吸气口62和排气口63靠下方的位置,使从吸气口62流入的纱头落下并积聚,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容器61取出。遮蔽部件70设置在比回收箱64靠上方的位置,并设置得能够在容器61内取出放入。该遮蔽部件70在回收箱64的上方部分对容器6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将容器61的内部空间划分为包含吸气口62和排气口63的上部空间80以及包含回收箱64的下部空间。
在这种结构的纱头回收装置中,引纬后被切断的纱头由纱头吸引装置吸引,由吸气口62进入容器61内,碰到翼片68并落下,顺次堆积到下方的回收箱64内。在对堆积到回收箱64内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时,将遮蔽部件70插入,对容器6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将上部空间80变成气密状态后,将回收箱64取出,进行纱头的排出处理。在该排出处理期间,在上部空间80内能够继续进行纱头的吸引回收,没有必要使织机停止操作。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36557号公报(第2-3页,图1)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介绍的技术中,通过遮蔽部件70的插入,将回收箱64和其上部空间80分开,将回收箱64取出,对积存在其内部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时,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织机高速运行,由吸气口62所吸引的纱头在很短时间内大量堆积在遮蔽部件70上,成为导致设置在排气口63的过滤器67堵塞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即使在织机运行中,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也能可靠地对吸引后的纱头进行回收处理,能够防止回收容器内的排气口堵塞。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权利要求1记载的发明在纱头处理装置中,将回收容器具有的排气口与排气装置相连,并且将吸气口与设置在织机中的纱头吸引装置相连,对从织机运行中被引纬的纬纱上切断的纱头进行吸引处理,特征在于,在上述回收容器内分别独立设置2个以上的回收室,设置切换装置,该切换装置有选择地使与上述排气装置相连的排气口和与上述纱头吸引装置相连的吸气口与上述各个回收室连通。
根据方案1的发明,由于回收容器具有2个以上的回收室,并具有有选择地使排气口和吸气口与各个回收室连通的切换装置,因此,即使纱头堆满了1个回收室,也可以切换到另一个回收室而继续进行纱头的吸引处理,并且对堆满后回收室内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能够使织机不停止地实施可靠的纱头回收处理。而且,在对堆满后的回收室进行纱头排出处理期间,也可以在另一个回收室内继续进行纱头的回收处理。
方案2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上述回收室由设置在上述回收容器内的隔板划分形成,上述切换装置是上述隔板,所述隔板以上述吸气口和排气口为界并构建为可在各个回收室侧移动。
根据方案2的发明,由于通过使隔板在回收容器内移动,能使排气口和吸气口与各个回收室连通,因此能够简单地构成切换装置。
方案3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方案2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在上述隔板上设置了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在与连接在上述排气装置中的排气口和连接到纱头吸引装置的吸气口连通的回收室内,该分隔板在上述吸气口和排气口之间的空间内延伸。
根据方案3的发明,由于在排气口和吸气口之间设置了分隔板,通过从吸气口所吸引的纱头与分隔板碰撞而改变行进方向,能够防止纱头直接进入排气口内,能够可靠地将纱头回收到回收室内。
方案4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方案2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上述隔板包括穿过长孔并突出到回收容器外部的操作杆,所述长孔在形成于上述回收容器的隔板的转动方向上延伸。
根据方案4的发明,由于隔板具有突出到回收容器外部的操作杆,因而操作者能够从外部简单地进行回收室的切换。
方案5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在上述回收容器内的上方,在上述各个回收室的开口部形成公用连通室,在该连通室的壁面配设上述排气口和吸气口,上述切换装置由有选择地使上述各个回收室的开口部与上述连通室开放的切换盖构成。
根据方案5的发明,由于能够借助切换盖对回收室进行切换,因而无需特殊的切换部件,而且切换操作简单。
方案6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在上述回收容器和上述排气装置之间设置第2回收容器,将上述排气口连接在第2回收容器的入口部,并且时将第2回收容器的出口部连接到排气装置,在上述第2回收容器的出口部安装有过滤器。
根据方案6的发明,由于回收容器连接为双连式,因而能够由吸气口附近的第1回收容器,对尺寸大的纱头进行回收,由第2回收容器,对尺寸小的纱头进行回收,从而能够对纱头进行分别回收。
方案7的发明,其特征在于:在方案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中,上述回收容器的各个回收室具有使回收室内向外部开放的开闭门。
根据方案7的发明,由于各个回收室具有向外部开放的开闭门,因而在对积存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时,通过开启所述开闭门,能够将其中积存的纱头排出到外部。
根据上述的发明,由于回收容器包括多个回收室,并能够由切换装置进行切换,因而能够不停止织机并可靠地对纱头进行回收处理,并且防止回收容器内的排气口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用局部剖面表示第一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侧视图;
图4是用局部剖面表示第二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
图5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其它实施例纱头处理装置的回收容器的正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3   纬纱
4   吸引管道
6   切断器
7   纱头
11  排气装置
20  纱头处理装置
21  回收容器
22  吸气口
23  排气口
24  隔板
25  回收室
26  回收室
27  分隔板
28  分隔板
31  操作杆
32  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根据图1~3对第1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设置在与实施本发明的织机引纬装置相反侧的纱头处理装置20的示意性俯视图。通过中继喷射将从未图示的引纬用喷嘴喷出的纬纱3推进的多个引纬用辅助喷嘴2设置在筘座1上,在其末端设置用于检测是否有纬纱3的纬纱检测器12。在纬纱检测器12外侧设置作为吸引纬纱3前端部的纱头吸引装置的吸引管道4。吸引管道4设置在变形筘5的工作区域外侧,具有覆盖工作范围尺寸的吸引口4a。借助吸引管道4的吸引作用使被引入的纬纱3前端部保持适当张紧状态的情况下,用变形筘5进行打纬,形成织物W。而且,在织物W和吸引管道4之间设置有切断器6,通过切断器6将从织布W突出到外侧的纬纱3的端部切断。切断后的纱头7被吸引到吸引管道4内。吸引管道4通过具有可挠性的吸引管8连接到回收容器21,回收容器21通过排气管9与排气装置11相连。
如图2和图3所示,回收容器21是箱状容器,在回收容器21的上方部设置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吸气口22借助吸引管8与织机的吸引管道4相连,将被吸引的纱头7引导到回收容器21内。而且,排气口23借助排气管9连接到鼓风机等排气装置11上。
隔板24是将回收容器21内划分为2个室即回收室25和回收室26的板状部件,在其下端部上安装有摆动轴29。该摆动轴29两端部由固定在回收容器21的底板上的轴承部件30a,30b可转动地支撑。而且,在隔板24的上部安装有操作杆31,操作杆31穿过在回收容器21上沿隔板24转动方向延伸而形成的长孔32并突出到回收容器21外。而且,用于保持回收容器21内气密的未图示的密封部件设置在长孔32部分上。并且,对隔板24在图2中左右方向摆动范围进行控制的限制器33、34在回收容器21内朝下地安装在与隔板24上端部对应的位置上。由此,隔板24以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为界,能够在各个回收室25、26侧转动。
由此,操作者通过从外部沿左右方向对操作杆31进行操作,能够对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5或回收室26的连通状态进行切换。
即,操纵操作杆31,使隔板24向左方向倾倒的话(图2中的虚线所示状态),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5连通;或操纵操作杆31,使隔板24向右方向倾倒的话(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6连通。
在隔板24的上部,在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之间向下相互保持一定角度地安装有分隔板27和28。分隔板27设置成,在隔板24向左方向倾倒而使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5连通时,在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之间的空间延伸;分隔板28设置成,在隔板24向右方向倾倒而使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6连通时,在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之间的空间延伸。
在回收室25和回收室26的前面形成有开口部40和41,设置对开口部40和41进行封闭的板状的开闭门35和开闭门36。开闭门35和开闭门36安装成可以相对于安装在回收容器21前面左右缘和中央部的导向板37、38、39沿图的上下方向滑动。通过向上方提起开闭门35或36,能够进行将积存在回收室25或回收室26内的纱头7排出到外部的处理。而且,开闭门35和开闭门36使用诸如丙烯基树脂板等的透明性部件,从外部能够观察积存到回收室25或回收室26内的纱头7的回收状态。
下文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纱头处理装置2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回收容器21内的隔板24向左方倾倒,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5连通。由吸引管道4所吸引的纱头7经由吸引管8从吸气口22流入回收容器21内。流入的纱头7与分隔板27碰撞从而改变方向,朝向落入回收室25内的方向,落下的纱头7从下方按顺序堆积到回收室25中。因而,没有包含纱头7的空气流由排气口23经由排气管9从排气装置11排出到外部。
操作者通过透明的开闭门35对纱头7向回收室25内堆积的情况进行观察。一旦纱头7堆满了回收室25,则操纵操作杆31,将隔板24向右方倾倒,使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6连通。由此操作,与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的连通,从回收室25切换到回收室26,由吸气口22流入的纱头7与分隔板28碰撞,从下开始顺序逐渐堆积在回收室26内。
在此期间,使开闭门35向上方滑动,使回收室25形成开启状态,将回收室25内积存的纱头7从开口部40排出到外部。即使回收室25处于开启状态,由于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回收室26连通,并不与回收室25连通,对纱头7的吸引力下降,纱头7不散乱到外部。一旦结束对纱头7的排出处理,则使开闭门35向下方滑动,使回收室25处于关闭状态。一旦纱头7堆满了回收室26,则此次操纵操作杆31,将切换24向左方倾倒,重复执行与上述相同的操作。此外,图2显示了使开闭门36向上方滑动,对回收室26内积存的纱头7进行排出处理的状态。
因而,即使在由吸引管道4按顺序吸引、移送的纱头7堆满回收室25后,通过切换到另一个回收室26,那么在织机运行中,也不会受到由吸引管道4对纱头7吸引作用的影响,能够简单可靠地对回收室25内积存的纱头7实施回收处理。
根据第1实施例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1)由于回收容器21具有回收室25和回收室26,通过使隔板24向左右方向摆动,能够使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各个回收室连通,因而,在1个回收室堆满了纱头7后,一边切换到另一个回收室,继续进行纱头7的吸引处理,一边完成对堆满后回收室内纱头7的排出处理,能够使织机不停机而可靠地进行纱头7的回收处理。
(2)由于通过使隔板24向左右方向摆动,能够使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与各个回收室连通,因而能够使切换装置形成简单的结构。
(3)由于在吸气口22和排气口23之间设置了分隔板27和分隔板28,因而,从吸气口22吸入的纱头7与分隔板27或分隔板28碰撞而改变行进方向,由此能够防止直接进入排气口23,能够可靠地将纱头7回收到各个回收室内。
(4)由于隔板24具有突出到回收容器21外部的操作杆31,操作者能够从外部简单地进行回收室的切换。
(5)由于各个回收室具有向外部敞开的开闭门35和开闭门36,在对积存的纱头7进行排出处理时,开启所述开闭门35和开闭门36,就能将其中积存的纱头7排出到外部。
(6)由于回收室25和26具有相同的容积,能够防止织机侧吸引管道4吸引力由于隔板24的切换而变动。
(第2实施例)
接着,根据图4,对第2实施例的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第2实施例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是对上述第1实施例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20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变更的处理装置,与图1中所示织机的吸引管道的结构相同。
因而,为了便于说明,在此,与前述说明中相同的构件由相同附图标记表述,省略了对相同结构的说明,仅对发生变更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纱头处理装置50的回收容器51是箱状容器,在回收容器51的上方部设置了具有吸气口52和排气口53的连通室58。吸气口52借助吸引管8与织机的吸引管道4相连,将被吸引的纱头7引导到回收室51内。此外,排气口53借助排气管9连接到鼓风机等排气装置11。在连通室58的下方设置了回收室59和回收室60。而且,也可以在吸气口52和排气口53之间的空间内设置相当于第1实施例的分隔板27、28的分隔板。
回收室59和60由固定的分隔壁54隔开,在其上方具有与公用连通室58连通的开口部70,71。在该开口部70,71上安装了切换盖55。切换盖55以转动轴56为中心,沿图中左右方向能够转动180°。此外,转动轴56的两个端部由设置在回收容器51上的轴承部件(图中未示)可转动地支撑。将操作杆57安装在转动轴56在回收容器51外的一个端部上。而且,将限制器61,62设置在与转动轴56相反一侧的回收室59和回收室60的上端部上,切换盖55对开口部70或71进行覆盖时,其前端设置在接触位置上,对切换盖55向下方的转动进行限制。而且,连通室58的天井部形成为圆弧部51a。
因而,操作者通过使操作杆57右转或左转地半转动,能够进行与连通室58相连的回收室59或60的切换。即,一旦使操作杆57向左半转动,则切换盖55对回收室60的开口部71进行覆盖(图4中实线所示),回收室59和连通室58相连。或者,一旦使操作杆57向右半转动,则切换盖55对回收室59的开口部70进行覆盖(图4中双点划线所示),回收室60和连通室58相连。
在回收室59和回收室60的前面形成有开口部68和开口部69,设置了对该开口部68和开口部69进行堵塞的板状的开闭门63和64,该部分的结构与第1实施例相同,省略对其的说明。
下文对具有上述结构的纱头处理装置50的作用进行说明。
回收容器51内的切换盖55向左方倒下,关闭回收室60,回收室59和连通室58相连。由吸引管道4所吸引的纱头7经由吸引管8从吸气口52流入回收容器51内。流入后的纱头7朝向落到回收室59内的方向,落下后的纱头7从下按顺序逐渐堆积在回收室59内。因而,不包含纱头7的空气流从排气口53经由排气管9从排气装置11排出到外部。
操作者通过透明的开闭门63观察纱头7向回收室59内堆积的情况,一旦纱头7堆满了回收室59内,对操作杆57进行操作,切换盖55向右方倒下,则回收室60和连通室58连通。由此操作,回收室从回收室59切换到回收室60。
在此期间,使开闭门63滑动到上方,使回收室59处于开启状态,将积存在内部的纱头7从开口部68排出到外部。即使回收室59处于开启状态,由于包含吸气口52和排气口53的连通室58与回收室60相连,不与回收室59相连,对纱头7的吸引力下降,纱头7不散乱在外部。一旦结束对纱头7的排出处理,使开闭门63滑动到下方,使回收室59处于关闭状态。一旦纱头7堆满了回收室60,此次则对操作杆57进行操作,切换盖55向右方倒下,重复实施与上述相同的操作。
因而,即使纱头7堆满了回收室,也可通过切换到其它回收室而不停止织机的操作,可靠地实施纱头7的回收处理。
根据第2实施例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50,能够实现下述效果。
(1)由于回收容器51具有回收室59和回收室60,在其上方形成了具有吸气口52和排气口53的公用连通室58,借助切换盖55能够切换各个回收室与连通室58,因而,即使在1个回收室堆满了纱头7后,一边切换到另一个回收室而继续进行纱头7的吸引处理,一边实施对堆满后回收室内纱头7的排出处理,能够使织机不停机而可靠地进行纱头7的回收处理。
(2)由于借助切换盖55可以对回收室进行切换,因而能够使切换装置有简单的结构,切换操作简便。此外,在回收室内纱头堆积量增多的场合下,借助切换盖55,能够对堆积在回收室内的纱头进行压缩。
(3)由于切换盖55包括突出到回收容器51外的操作杆57,操作者能够从外部简单地进行回收室的切换。
(4)由于各个回收室具有了向外部敞开的开闭门63和开闭门64,在对积存的纱头7进行排出处理时,开启所述开闭门63或64,就能将积存的纱头7排出到外部。
而且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第1和第2实施例,能够在发明实质精神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能够进行下述变更。
在第1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20或第2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50中,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设置为连接了带过滤器的第2回收容器81的双连式,在第2回收容器81内设置过滤器82。即,用管85将回收容器21的排气口23连接到设置在第2回收容器81上部的入口部84,将设置在回收容器81另一侧上部的出口部86用管87连接到排出装置11。在回收容器81内出口部86的附近,设置过滤器82。而且在回收容器81内前面设置对回收后的小尺寸纱头(或风棉)83进行排出处理的开闭门88。
此时由于回收容器连接为双连式,能够在第1级回收容器21内,对尺寸大的纱头7进行回收,在第2级回收容器81内,对尺寸小的纱头(或风棉)83进行回收,从而能够对纱头进行分别回收。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将与在纱头处理装置20或纱头处理装置50中所使用的回收容器21或51相同的回收容器连接为双连式,也可以将过滤器设置在第2级回收容器内。同样能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在第1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20中说明了,在回收容器内设置2个回收室,使用隔板作为与吸气口和排气口连通的切换装置,在第2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50中说明了使用切换盖作为切换装置,但是也可以如图6所示使用吸气口和排气口的切换机械作为切换装置。在图6所示的纱头处理装置100中,借助固定的隔壁102将回收容器101划分为2个回收室111和112,在回收室111的上方部形成吸气用孔103和排气用孔104,在回收室112的上方部形成吸气用孔105和排气用孔106。
通过使具有与吸引管道相连的吸气口108和与排气装置相连的排气口109的L字型滑动板107沿左右方向滑动,能够分别使回收室111或112的吸气用孔和排气用孔与吸气口107和排气口108连通,从而能够进行回收室的切换。在滑动部件105两端部安装能够自由伸缩的遮蔽部件110a、110b,对上述未连接的回收室的吸气用孔和排气用孔进行遮蔽。而且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构建成使给气口和排气口能够移动,但是也可以构建成相对于固定设置的给气口和排气口,多个回收室相对位置能够改变。
在第1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20中,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沿左右方向摆动的隔板24的下方安装V字型的压缩部件121。即,在纱头处理装置120中,在隔板24的下方,V字型压缩部件121以V字顶点向下地借助未图示的合页等安装在隔板24上。在此情况下,与隔板24的左右方向转动连动,从而V字型的压缩部件121的开口端侧倾斜,具有使堆积在回收室内的纱头压缩的效果。
在第1实施例的纱头处理装置20中说明了在回收容器内设置2个回收室,使用隔板作为与吸气口和排气口连通的切换装置的情况,但是回收容器也可以形成为圆筒状,借助隔板的旋转运动对回收室进行切换。在图8所示的纱头处理装置130中,通过在圆筒状回收容器131设置一体形成于其内部的4个隔板132、133、134、135,而形成4个回收室。上述4个隔板132、133、134、135可转动地支撑在回收容器131内。而且,在回收容器131的外壁部形成吸气口136和排气口137。在此情况下,一旦纱头在回收室内积存起来,隔板自动或由手动转动,向下一个回收室切换。而且,在回收容器131的下部,设置用于对积存的纱头进行排出处理的开闭门139。
在第1实施例和图5、图7的实施例中,对于通过隔板进行的切换,说明了利用操作杆的手动方式的情况,但是也可以是采用了电动机和螺线管等驱动装置的自动方式。
在第2实施例中,对于通过切换盖进行的切换,说明了利用操作杆由手动方式进行切换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通过将切换盖的转动轴与驱动电动机相连并设置控制回路,使切换盖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往复运动也可以是连续式,也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而构成为间歇式。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实现将纱头均匀地积存在2个回收室内,因此能够延长纱头排出处理的周期。而且也可以利用切换盖对回收室内的纱头进行压缩。
在第1和第2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排气口的周边设置过滤器,从而对小尺寸的纱头进行回收。
在第1和第2实施例中,多个回收室具有大致等同的容积,但是也可以将回收容器设置成划分为主回收室和副回收室,其中,主回收室容积占了回收容器容积的大部分,副回收室只要具有在主回收室的纱头排出处理期间纱头回收所必须的容积即可。在此情况下,能够减少操作者进行纱头排出处理的频率。
在第1和第2实施例中,虽然设置了2个回收室,但是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回收室,此时,例如在具有3个回收室的情况下,可以使其中两个回收室的给气口和排气口连通等,也可以同时使多个回收室的给气口和排气口有选择地连通。
在第1和第2实施例中,隔板24或切换盖55构建成通过转动在回收容器内移动,但是也可以构建成例如通过滑动移动在回收容器内移动。

Claims (7)

1一种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在所述纱头处理装置中,回收容器具有的排气口与排气装置相连,并且吸气口与设置在织机中的纱头吸引装置相连,对从在织机运行中被引纬的纬纱上切断的纱头进行吸引处理,其特征在于:上述回收容器分别独立设置2个以上的回收室,设置有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使与所述排气装置相连的排气口和与所述纱头吸引装置相连的吸气口有选择地与所述各回收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室由设置在所述回收容器内的隔板划分形成,所述切换装置是以所述吸气口和排气口为界而且能够向各回收室侧移动的所述隔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隔板上设置了分隔板,在与连接到上述排气装置的排气口和连接到纱头吸引装置的吸气口连通的回收室中,所述分隔板在所述排气口和吸气口之间的空间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穿过长孔并突出到回收容器外部的操作杆,所述长孔在形成于所述回收容器上的隔板的转动方向上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收容器上方,在所述各个回收室的开口部形成公用连通室,在所述连通室的壁面上配设上述排气口和吸气口,上述切换装置由有选择地使上述各个回收室的开口部向上述连通室开放的切换盖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回收容器和所述排气装置之间设置第2回收容器,将所述排气口连接在第2回收容器的入口部,并且将第2回收容器的出口部连接到排气装置上,在所述第2回收容器的出口部安装有过滤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容器的各个回收室具有将回收室内向外部开放的开闭门。
CN 200610059987 2005-02-04 2006-01-27 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81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28326A JP4259475B2 (ja) 2005-02-04 2005-02-04 織機における糸端処理装置
JP2005-028326 2005-02-04
JP2005028326 2005-02-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8178A true CN1818178A (zh) 2006-08-16
CN1818178B CN1818178B (zh) 2010-09-01

Family

ID=36918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1005998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8178B (zh) 2005-02-04 2006-01-27 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259475B2 (zh)
CN (1) CN1818178B (zh)
TW (1) TWI3111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4976A (zh) * 2018-08-21 2018-11-06 广州市速崎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断电剪线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57808A (zh) * 2014-02-18 2014-04-30 苏州金科达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喷气织机的纬线吸引及余边回收装置
CN111809298B (zh) * 2020-07-23 2021-12-21 宜兴乐威牛仔布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喷气织机的纬线吸引及余边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4976A (zh) * 2018-08-21 2018-11-06 广州市速崎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自动断电剪线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32166A (en) 2006-09-16
CN1818178B (zh) 2010-09-01
TWI311170B (en) 2009-06-21
JP2006214036A (ja) 2006-08-17
JP4259475B2 (ja) 200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8033B (zh) 铝厂电解碳素残极表面喷丸喷砂清理系统
CN104594268B (zh) 一种垃圾分离过滤处理设备
CN113119345B (zh) Pet三色瓶砖破碎清洗回收系统
CN1830583A (zh) 集尘装置和移动式除尘器
CN108479924A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再回收利用装置
CN107442552A (zh) 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以及建筑垃圾再生系统
CN1818178A (zh) 织机中的纱头处理装置
CN212998906U (zh) 一种脉冲式布袋除尘器
CN101954677B (zh) 废塑料薄膜无水清洗装置
CN105709546B (zh) 转辊除尘器
CN203556574U (zh) 一种城镇生活垃圾立式分选装置
CN109569897B (zh) 一种建筑垃圾筛分装置
CN105327858A (zh) 风选磁选震动选一体机
CN113119344B (zh) Pet废塑料瓶破碎清洗回收方法
CN104815794A (zh) 一种新型风送式轻柔薄片物料的杂质分离装置及方法
CN113171877B (zh) 一种建筑回收骨料筛分装置
CN112009885B (zh) 一种便于除尘的库底卸料装置
CN103551309A (zh) 生活垃圾密度分选机
CN204769540U (zh) 一种新型风送式轻柔薄片物料的杂质分离装置
CN203664195U (zh) 生活垃圾密度分选机
CN218742732U (zh) 一种防火门自动喷粉自动回收利用装置
CN207857337U (zh) 振动筛选装置
CN218646032U (zh) 一种石膏粉煅烧沸腾炉
CN104550036A (zh) 一种城镇生活垃圾立式分选装置
CN220005232U (zh) 一种聚酯切片静电吸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01

Termination date: 201901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